【案例】
每日一怼(1388)
文静 wénjìng 动态 dòngtài 表情 biăoqíng 2022年6月29日《新民晚报》第16版刊登文章《梅雨·蛙鸣》。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小河很文静,只有路灯在水中反射出淡淡的微光,看不见蛙类跳跃的动态和鼓噪的表情。”这个句子中的“文静”“动态”和“表情”等3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文静”。“文静”表示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文静”的使用对象一般应是人(主要是孩子和青年女性),不能用于动物和各种事物。句中“文静”的使用对象是“小河”,但“小河”是一种自然事物,“文静”不能适用。当然,在童话等文学作品中,如果对“小河”赋予人格化处理,作为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段,“文静”可以用于“小河”,但这需要语境的配合,而引语所出全文的语境并未对自然事物作人格化处理,因此“文静”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再看“动态”。“动态”主要是指事情变化发展的情况,如“社会动态”。“动态”的词义有一定的抽象性。句中说的是“蛙类”“跳跃”的身体活动,这可以让人用肉眼看见,带有一定的具象性,“动态”的词义与此不合。 再看“表情”。“表情”是一个兼类词,作动词用时指通过语言、姿态以及面部变化表露内心想法,如“表情达意”;作名词用时指面部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如“表情放松”。句中的“表情”用为名词。句中的“表情”存在两个方面的使用错误,一是“表情”的使用对象只能是人,句中将其用于“蛙类”不合适,也不能用拟人来理解;二是“表情”用于和“鼓噪”搭配,但“鼓噪”是一种声音(在句中指“蛙类”的鸣叫),但名词意义的“表情”不包括声音,因此这种搭配是错误的,“表情”不能适用于这个句子。 可以把“文静”改为“安静”。“安静”有一个意思指没有声音,不嘈杂,这个意思既能用于人,也能用于物,和句中的“小河”搭配是合适的。可以把“动态”改为“动作”。“动作”指身体的活动,人和动物都可以用,用于句中指“蛙类”的“跳跃”是合适的。 对“表情”的修改比较复杂,一般地说,可以把“表情”改为“声音”,“鼓噪”是一种“声音”,简单地看这样修改是可以的。但是原句把“跳跃的动态”(“动态”已改为“动作”)和“鼓噪的表情”并列在一起,共同接受“看不见”的支配,把“表情”改为“声音”后,“声音”不能接受“看不见”的支配。因此,这里还需要切断修改后的“鼓噪的声音”和“看不见”的搭配,为其另行加上合适的支配语。综合而言,可以把“看不见蛙类跳跃的动态和鼓噪的表情”分开来,改为“看不见蛙类跳跃的动作,听不到它们鼓噪的声音”。更进一步,改为“看不见蛙类的跳跃,听不到它们的鼓噪”也是一种合适的修改。 【另按】 《现代汉语词典》对“表情”的释义不准确。《现汉》释文写道:“①动词。从面部或姿态的变化上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达意∣这个演员善于~。②名词。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严肃∣脸上流露出兴奋的~。”《现汉》为这两个义项的释义都存在一定的错误。 第一,动词义的“表情”,《现汉》规定“从面部或姿态”,这表明《现汉》认为动词义的“表情”来自“面部”和“姿态”。但除了这两个方面,语言也是产生动词义“表情”的一个途径,事实上语言还是动词义“表情”的重要产生途径。因此,词典在解释“表情”的动词义时,如果要交代其途径,应该把语言和“面部”“姿态”一起交代。 第二,名词义的“表情”,《现汉》释文又说“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但是,名词义的“表情”,只能是指发生在“面部”的神情表现,“姿态”是一种身体动作,身体的动作变化不是“表情”(当然语言更不是),这是“表情”的名词义和动词义的一个重要区别。 编辑:邓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