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本 期 目 录 01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作者:罗永宽 郁熠铭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 作者:荣枢 02数字社会 ●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权益及治理转型 作者:闫泽华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 作者:王志凌 曾 洪 罗 蓉 03政治与法律 ●论系统观念在依规治党中的逻辑展开 作者:祝 捷 万孝笑 ●论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 作者:伊士国 郑海琨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型妇女人才的成长机制——可行能力视角的分析 作者:陈雪儿 04经 济 ●金融科技抑制了债券违约风险吗? 作者:王生年 侯丹阳 张 佩 ●不充分就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自CFPS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证据 作者:代 伟 张青松 殷美玲 05社 会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议题属性与试点推进策略——基于中韩两国的比较 作者:陈诚诚 袁嘉林 ●社会照顾治理中的制度增能:需求、路向及评价——基于制度“脆弱-韧性”嬗变视角 作者:朱时艺 06传 播 ●智媒时代儿童受众的主体性建构 作者:周红莉 李 文 ●网络社区交往中的伦理困境与治理策略 作者:邹梦瑶 本 期 导 读 罗永宽 郁熠铭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强调“文化自信”并把“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提出“两个结合”的思想新路线并确立其为指导原则,揭示中华文明五种特性并阐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使命,构建新时代文化发展观并生动擘画其建设蓝图。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指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原创性贡献 荣 枢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时代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凸显文化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观照当代文化建设实践中,彰显明体达用与体用贯通的辩证统一;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性中,展现知古鉴今与开创未来的辩证统一;在以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加强对外宣传中,实现胸怀天下与文明互鉴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辩证思维方法 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 闫泽华 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权益及治理转型 摘要:算法主导下的互联网经济在为社会带来灵活就业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劳动权益的争议。现有研究试图寻找平台劳动者权益的法理根据,却囿于“技术中立”的论调和平台自我标榜的“市场中介”角色,陷入了技术伦理的争论。这是因为,当前人们对算法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传统逻辑中的物质生产观,忽略了算法本身的生产过程及其价值特点。通过分析算法在市场中介、生产过程和平台产品等三方面的价值,可以发现平台劳动者参与了算法生产和平台增值,对此过程的认定和给付能够更好地保障平台劳动者的权益、维护数字时代的社会主体性。 关键词:劳动权益 算法 数字治理 社会主体性 王志凌 曾 洪 罗 蓉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 摘要:把握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是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议题。基于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经济韧性增强的内在机理,通过构建省际层面农业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农业经济韧性增强,能够提升农业经济抵抗力与恢复力。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经济韧性增强的机制在于:数字基础设施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融合、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助力农业经济增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地区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农业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据此,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增强农业经济韧性。 关键词:数字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韧性 农村人力资本 农业产业融合 农业技术进步 祝 捷 万孝笑 论系统观念在依规治党中的逻辑展开 摘要:中国共产党推进依规治党的目标导向,内在地决定了系统观念运用于依规治党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系统观念在依规治党中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治理中系统谋划依规治党,在一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融合中布局依规治党,以耦合协同的观念推进依规治党系统集成,以动态开放的态度推动依规治党系统创新。新时代新征程需继续坚持以系统观念为指引,在宏观上将依规治党置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进行规划,在中观上推动党内法规体系融贯于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微观上构建制度更加集成、执行更加有力的党内法规体系,保障党内法规从“制”的优势向“治”的效能转化。 关键词:依规治党 系统观念 党内法规体系 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 伊士国 郑海琨 论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 摘要: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直接决定着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工作的成效。要保证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首先要形成高质量的评估报告,并明确其效力;其次应构建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机制,包括运用主体、运用方式和内容等。此外,为破解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运用的困境,应健全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运用的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保证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党内法规 执行效果 评估结果 运用 陈雪儿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型妇女人才的成长机制——可行能力视角的分析 摘要: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应以人才振兴为着力点促进乡村妇女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共振。在可行能力方法指导的妇女人才发展模型下,基于对主流媒体报道的乡村产业型妇女人才的案例分析,发现妇女人才的成长受到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机会因素等的交叉性影响,呈现出利用可行能力集合克服机会障碍的能动过程。同时,妇女人才成长表征出一种内外动力共同驱使的性别化路径,具体体现为利他主义倾向、性别问题的遭遇以及成才年龄普遍较晚的规律性特征。 关键词:产业型妇女人才 成长机制 乡村振兴 可行能力 王生年 侯丹阳 张 佩 金融科技抑制了债券违约风险吗? 摘要: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降低了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金融科技通过资源配置效应以及监督治理效应缓解了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金融监管强度更高的地区以及内部治理水平较差的企业中,金融科技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应充分认识金融科技发挥作用的条件,根据不同的宏微观环境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增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企业应积极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提高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降低债券违约风险。 关键词:金融科技 债券违约 资源配置效应 监督治理效应 代 伟 张青松 殷美玲 不充分就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自CFPS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证据 摘要:消费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一。本文构建了不充分就业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行了拓展研究。基准回归发现,在控制了户主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特征、社会网络特征和省份固定效应后,不充分就业显著降低了居民消费。在考虑了不同消费弹性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以及效率工资、零工经济,虚拟变量可能的偏误后,并使用工具变量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排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发现基准回归结果依旧稳健。机制研究发现,不充分就业显著降低了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降低了居民消费。进一步研究发现,就业质量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对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补充完善就业指标体系,摸清不充分就业人口底数,使不充分就业问题显性化;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增加不充分就业家庭收入,防止居民消费大幅下降。逐步增加劳动者工资水平,促进充分就业,保证工作稳定性,增加劳动者福利保障,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居民消费。 关键词:不充分就业 居民消费 就业质量 陈诚诚 袁嘉林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议题属性与试点推进策略——基于中韩两国的比较 摘要:中韩两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建制过程都采用了试点的方式。从试点推进策略来看,韩国采用中央政府层面出台统一明确的政策工具,分次在地方展开试点的推进方式;我国则采用中央出台政策原则和框架,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创新空间的探索方式。从试点内容来看,韩国主要针对微观层面标准化工具开发展开试点,通过试点评估一系列标准化工具的合理性,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可被概括为“检验推广型”;我国的制度试点主要用于试验政策主体的效果,对筹资方式、参保群体、管理运行等制度基本模式展开探索,凝聚共识,可被称为“指导探索型”。我国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过程中,应加强对于议题属性的识别能力,增强对于标准化工具部分的试验、统一和推广。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 议题属性 试验内容 推进策略 朱时艺 社会照顾治理中的制度增能:需求、路向及评价——基于制度“脆弱-韧性”嬗变视角 摘要:在我国家庭照顾面临严重压力的情境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照顾治理制度能力的支持促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此方面的制度存在多重能力不足的脆弱性问题,亟待以制度增能加以克服。制度“脆弱-韧性”的嬗变,可视为这一增能实现的积极可行的路向选择,其逻辑机理在于,能够以制度进化增进主体协作治理能力,以制度适应性提升需求回应能力,以制度灵活性增强个性化照顾能力,以制度恢复力增强制度生命活力。韧性化的制度增能效应可从制度效能目标改善、实践过程优化、回应性增能、制度潜能激活及制度主体能力增进五个方面形成系统评价体系。 关键词:社会照顾治理制度 增能需求 制度韧性化 评价体系 周红莉 李 文 智媒时代儿童受众的主体性建构 摘要:智能媒体重塑着当下儿童的日常生活,被遮蔽的儿童媒介实践正重构着儿童与家庭、学校及社会间的关系。传播学传统的儿童受众研究承接社会化理论范式,其“脆弱儿童”认知忽视了儿童作为主体的可能性,以此阐释儿童的智能媒体实践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通过对新童年社会学的细读和阐释,可以进一步廓清该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定位及逻辑,从而对智能媒体时代儿童的媒介实践作出更为有效的回应。 关键词:儿童 特殊受众 智媒时代 新童年社会学 邹梦瑶 网络社区交往中的伦理困境与治理策略 摘要:作为被数字技术全面中介化了的交往实践,网络社区交往经历着主体符号化、形式技术化与规则多元化的样态转型,也面临着道德相对主义盛行、信任机制趋向混沌和隐私悖论持续升级等现实伦理困境。弥合网络社区交往伦理应然价值目标与实然伦理困境之间的巨大差距,需要通过推进公民伦理、平台伦理与制度伦理“三位一体”的伦理重构,进一步打造公共空间、促成公共理解、引导公共行动,推动网络社区交往生态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网络社区 伦理困境 公共领域 网络治理 来源:学习与实践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n1j9H6UjVilOHsDBUBx4A 编辑: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