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期刊目录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9:33: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目录丨《新闻记者》2023年第10期
目录
理论探索
递归式协商:短视频平台用户与算法的共生与互动——以“影响者”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
/ 赖楚谣
算法失误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吗?——基于事实核查算法的实验研究
/ 刘国强 张思雨
社会技术想象视域下ChatGPT的“媒介神话叙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
/ 高鑫鹏 李娜
文本解码、客厅战争和家园认同——戴维·莫利的受众民族志透视
/ 王琛元
数字新闻
基础设施的互嵌:技术怎样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
/ 王家东
数字生活
粉丝圈群的社会参与逻辑:文本产消与数据生产连结模式的比较研究
/ 吴舫 崔迪 杨添艺
占有的情感实践:明星粉丝心理所有权的生成与表达
/ 李秋霖 卜彦芳
来源:新闻记者
编辑:洪韵

13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0:57:03 | 只看该作者
《青年记者》2023年11月上目录
日录
刊首快语
2023年11月上
何为记者,记者何为
黄芳
前沿报告
[新闻人的再职业化)]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人的价值体认与再职业化
胡晓娟 朱海瑜 陈欢 孙寒
15 认知、规范与自主:平台型媒体对新闻从业者职业化
的影响分析
苗 勃 余雨夏
新闻业中“陌生的当事人
乡村变迁视域下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化探析 李红艳
24 新闻工作的边界流动与再职业化启示
王的 张可
29 中国数字新闻业的职业化:内核、语境与伦理 陈 科
特约专稿
习近平文化思想解读
36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战略内涵
胡 钰
4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独创贡献、鲜明特色与实践方略
漆亚林 梁一帆
记者部落传媒骄子44 以感恩之心,书写奋进路上的感动茶座47 谈谈我们的新闻理想钮迎莹实战50新闻期刊在网络直播领域的创新策略以《新民周刊》的探索为例53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城市发展故事以 CGTN《万亿城市》报道为例
蔡年迟
许耀文
杨思琪
王煜
齐田星
新闻观察观察与批评56 青年网络社交中的“反专家”话语: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席志武 辛 皓59线上“社交围城”:“已读不回”背后的社交危机研究朱 楠播音员主持人的话语权边界:延展与规制 陈乾生 胡荒原62
新闻思辨
情感、文化与价值:融媒体“传播力”分析
基于融媒体新闻实务的考察
付麟雅
转文化传播:缘起、演进与本土化可能
73 大舆论场视域下网终新闻评论如何引导舆论
龚彦方
陈思甜
翟梦杰
传媒透视
76 智能技术奥情热点及其价值观分析
黄阳坤 间桥 武沛颖80平台化治理视域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 张华陈莉红融媒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化发展的进路岳晓华 武学怡以湖南广电风共客户端为例86面向“乙世代”的主流价值引领研究陈家洋 袁 明以 B 站新华社官方账号为例
83
89
专题研讨国明视点
困在“热搜”中的社会
谈谈平台制造“共识”与积极公共领域的构建
喻国明 苏芳
数字新闻研究
探索意识与变革先机:以有效运用推动智能变革 陆小华
91
网络生态治理
94 西方社交媒体监视的风险及其全球治理
蔡雨婷 罗 昕
传媒教育
98
中国传播学教材建设情况考察(1988-2022年) 王子健
102开放与交往:数字新闻人才“创新教育”研究王贺新
106杂合性视域下传统媒体的 TikTok 化:现状与趋势
史安斌 梁蕊洁
111 美国新闻业信任危机:原因、对策及挑战
张振亭 唐 嘉
114 新闻业动荡期的媒体生存指南
田香
来源:青年记者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RXqxX26T53_Nlt8ZfyG0A
编辑:程博

13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23:52:48 | 只看该作者
《新闻界》2023年第10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10期目录
前沿视点·大模型与传播生态
解析生成式AI下的“涌现”现象——“新常人”传播格局下的知识生产逻辑
喻国明 苏芳 蒋宇楼
摘要   本文从复杂性范式中“智能涌现”的视角切入,分析生成式AI与人类智能在知识生产领域的互构逻辑。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下,知识生产形成了“新常人”与常人共在的传播格局,AI与人类智能互为映射、互为参照。本文依循知识生态系统理论考察涌现范式,发现群体智能的演变规律在于将人与智能机器看成互为参照的统一整体。随后,根据索耶范式将常人社会系统和“新常人”群体智能的涌现进行了对比,划分为个体、互动、瞬时涌现、稳定涌现和社群结构五个层级。最后,本文认为“新常人”知识生产的新模式依照从“暗知识”到“显知识”的逻辑,要经历从微观的知识建构,到中观的知识提取,再到宏观的知识落地,依次完成知识涌现的操作化层次界定,通过提示工程实现认知增强,最后迈入认知智能的下半场。
关键词  知识生产;生成式 AI;新常人;涌现;认知智能
乌合之众的超级节点?AI大模型使用的人机网络结构分析
张洪忠 王彦博 任吴炯 刘绍强
摘要   大模型超越“图灵测试”标准,使得机器开始具备接近“人”的行为特征,深刻影响人机混合的网络结构。本文分析大模型在信息传播网络中扮演中心节点角色:大模型及基于大模型的应用直接与大量用户建立“一对一”连接关系,进而推动网络结构向“再中心化”演变,成为一个超级节点。大模型通过学习网络“众人”知识提供新的经验数据,其本质是个体与算法支配下的“众人”互动。随着大模型深入传播实践,本文思考这种趋势是否会带来传受双方的乌合之众,并进一步从传受双方角度讨论了大模型网络结构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  大模型;机器行为;超级节点;网络结构;乌合之众
新闻学研究
技术话语与数字新闻学理论的本土特征
梁君健 杜珂
摘要   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话语理论与元新闻话语相结合的分析视角,考察了中国官方话语对于技术的表述。研究认为,与西方数字新闻学理论相比,中国数字新闻学领域的国家话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技术议题,分别是技术乐观主义、技术辩证法和技术领导权。在上述议题中,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及政治语境对元新闻话语展现出显著的影响力。因而,中国本土的数字新闻学理论不仅需要考察技术给新闻业带来何种延续与变革,更应重点关注中国在过往的新闻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历史经验会如何形塑人们对技术的认知,进而影响到技术在新闻的实践领域和知识领域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技术;数字新闻学;话语分析;元新闻话语
传播学研究
第一道数字鸿沟是一种迷思吗?——从时间成本再谈数字接入沟的问题
罗敬达 周笑
摘要   研究基于2000年至2021年间世界银行数据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N=1947),采用时间距离法和决策树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第一道数字鸿沟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及其对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静态指标下,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互联网接入差距呈现逐渐弥合的趋势;然而,通过动态时间维度的衡量,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第一道数字鸿沟一直在不断加深。具体而言,中国在达成相同程度的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所需的时间成本高于发达地区,且这种时间差距逐渐扩大。就时间成本意义而言,率先实现互联网接入的用户在数字素养水平方面更为出色,从而形成了第二道数字鸿沟。据此,可见用以跨越数字接入沟的时间投入差异进一步促成了后续的数字化不平等现象。
关键词  第一道数字鸿沟;数字接入沟;时间距离法;第二道数字鸿沟;创新扩散理论
传播与社会
从失序到再序:生成式人工智能下的信息秩序变局与治理
张文祥 沈天健 孙熙遥
摘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促动信息秩序的巨大变局,重新分配社会信息资源和数字权力。数据喂养的偏狭、使用的偏误和伦理的偏颇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的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及恶意信息流入信道创造条件,现有信息秩序面临失序风险。调整信息治理范式与治理方向成为智能传播格局下AI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提出实现信息秩序再次和谐的共创进路与治理方向,即以法律为约束,构建软硬法兼施的复合型AI信息治理法律框架,将法治贯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治理的全链条多领域,全面提升法律规制效能;以内外兼顾的技术善治实现技术真正服务于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的图景,促动技术的自我纠偏与完善;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流域化治理模式以直面多元治理难题,将多元数字行动主体纳入差异化规制与协同性治理体系以实现信息秩序的复建。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信息秩序;智能传播;信息治理
倒置的传导:反向议程设置视角下被遮蔽的舆论沟——以唐山打人事件为例
郭淼 杨济遥
摘要   在公民之声日俱影响力的社交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受到多元意见掣肘,难以在一对多的意见市场上弥合舆论沟。本研究从反向议程设置理论视角出发,以“唐山打人案”为研究案例,通过stata软件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建模,并设置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公众议程是媒体议程的格兰杰原因,而媒体议程却不是公众议程的格兰杰原因。技术赋权之下的公民声音颠覆了过去由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议程设置机制和舆论走向,上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舆论往往会成为下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议程。在议程传导模式倒置与舆论场分化中凸显融合社会议题与弥合舆论沟的现实需求,主流媒体作为整合与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主体,担负起寻找达成社会合意新渠道的使命。
关键词  反向议程设置;公众议程;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
传播法与伦理
惩罚性赔偿对新闻版权侵权的治理意义——基于350份侵权诉讼判决书的分析
陈笑春 秦赛一
摘要   通过350例新闻版权诉讼的分析发现:低赔偿额无力实现全面赔偿;“反复侵权”的现象并不鲜见;举证困难使得“酌情”判罚成为普遍现象,并已表现出对“主观故意”的考量。随着《民法典》和2020年《著作权法》对惩罚性赔偿的引入,在新闻版权诉讼中对其恰当适用具有制度基础和现实意义:可望实现全面赔偿;其惩罚属性又与新闻作品的公共属性适配,排除“不当得利”的疑虑;更重要的是,仅作为民事侵权赔偿例外的惩罚性赔偿案例可以形成示范效应遏制潜在侵权、倡导新闻版权意识。这对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版权新秩序的建构具有推动作用,也是尚待细化的惩罚性赔偿在版权领域的具体探索。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新闻版权;侵权;治理
新闻与传播史
中国近代新闻界职业道德实践发端的“自然史”——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夏冰
摘要   清朝末期,中国新闻界风气日下,为建构和维持行业文化合法性,部分商业性报馆最早提出了基于传统士儒伦理的职业美德观,在商办报业内特殊的互动形式——“道德战”中,职业活动被“类型化”,“报纸体例”被建构为中国近代新闻界最早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初始形态,部分报馆通过制定馆内章程对职业道德进行制度化建设。各种条件诸如媒介环境、报纸性质、主要矛盾等,都在互动中形成合力,推动了近代新闻界职业道德建设与实践的“自然”发端。
关键词  职业美德;报纸体例;报馆章程;社会建构论
博士生新论
生成式AI传播范式AI生成内容版权风险与规制建构——以全球首例AIGC侵权案为缘由
宋伟锋
摘要   在AI传播时代,生成式AI出版场景的应用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新工具,推动出版传播领域的新革命,但对既有版权立法与司法认定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如生成式AI生成图片对版权法中“作者”与“作品”法律适用的新问题。基于黑格尔哲学“主体—客体”论,以“主体—客体”“精神—技术”“作者—作品”的二元关系范式,解构AI创作版权认定、侵权认定、抗辩理由等问题。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AI版权规范与执法实践的反思与超越,优化中国AI创作版权规制的新路径:在“作者”主体上,处理好“人类—AI”主客体式关系,明确人类为创作主体,AI为创作工具;在“作品”客体上,统筹好版权保护与AI出版传播产业发展的关系,厘定商事主体研发AI出版场景应用的合理使用情形,为AI新闻传播业态良性发展提供规范保障。
关键词  生成式AI;“主体—客体”论;独创性;合理使用
来源:新闻界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852hQoqHtn6gE9i_lZXag
编辑:程博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2 21:52: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观察》2023年第11期目录

《传媒观察》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https://cmgc.cbpt.cnki.net

目录


卷首语

互联网杠杆撬动的乡村

彭 兰

Rural Area Leveraged by the Internet

Peng Lan

【摘要】

早期谈论互联网发展时,农村总被当作一个边缘的对象,也多与“数字鸿沟”这样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近10年来,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几乎翻了一番,目前已超过3亿。从互联网对生活的渗透与影响程度来看,农村受到的冲击并不亚于城市,某些方面甚至可能更为深刻。从深层来看,互联网更像是一种新的杠杆,它撬动了农村旧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土壤。松动后的土壤不仅孕育了新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样态,也催生了新的乡土文化。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也在互联网杠杆作用下发生变革。

【关键词】

乡村传播;互联网杠杆;新乡土文化;新生产关系

本刊特稿

“重点看评论”:

叙事阈限、叙事惯习与网络化叙事

杨国斌 王 维

"Focus on Comments":Liminal Narrative,Narrative Habitus and Networked Narrative

Yang Guobin,Wang Wei

【摘要】

各种新的网络叙事形态为当代数字文化与叙事研究等领域提出了新议题。本文以网络评论为例,借鉴较新的叙事学研究成果,对互联网时代的叙事实践和形态作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网络评论具有“非此非彼、模棱两可”的阈限叙事特征。网络化叙事的阈限性主要体现在互动性、非线性和开放性三方面。在网络化叙事中,网络平台的可供性是“想象的可供性”,网民按照自己的习惯以及对平台可供性的期待,进行网络化叙事的共创,这种能动性来自他们的“叙事惯习”。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化叙事的逻辑依然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同时,网络化叙事的其他研究面向如智能工具叙事还有待学者和读者继续发掘。

【关键词】

网易新闻跟帖;网络评论;网络化叙事;叙事阈限;叙事惯习

政策主导、建构日常与回归本土:

乡村互联网技术实践的三重路径

张 微 彭 兰

Policy Orientation,Building Routines and Back to Local:The Triple Paths of Rural Internet Technology Practice

Zhang Wei,Peng Lan

【摘要】

本文将历史分析视角与田野调查方法相结合,基于“网(技术)-人-村-业”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变化,呈现政策主导的技术扩散、建构日常的技术赋能与回归本土的技术创新的三重乡村互联网技术实践模式。从互联网信息服务“站点模式”、互联网基础设施“下乡模式”到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战略模式”,自上而下的技术扩散使得乡村能够在互联网浪潮中入网、上网、受惠于网,但也面临“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尴尬境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融入乡村日常生活,村民的技术实践体现出自下而上的影响力。农村网店、淘宝村和直播带货等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创收模式,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变革了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乡民公共生活空间、家庭生活空间和劳作的方式与空间都在被技术重新建构。随着互联网扶贫将技术红利进行再分配,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与自下而上的群众实践汇聚在脱贫攻坚的行动目标下,形成了一种多方共建、生态思维和以人为本的乡村互联网技术创新实践模式,这一模式在智慧农业和智慧乡村的建设中彰显出了“本土化智慧与创新”的可持续生命力。中国乡村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互联网技术实践之路。但技术给乡村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人与技术的“共谋”之下,乡村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是需要多方警惕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乡村互联网;技术实践史;互联网扶贫;智慧乡村

“电子益生菌”:

乡村留守儿童的手机游戏依赖及成因

王清华 郑 欣

"Electronic Probiotics":A Study of Mobile Game Addiction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Wang Qinghua,Zheng Xin

【摘要】

一直以来,大众对游戏的忧虑与批评不绝于耳。在这种“责备技术之坏”的道德恐慌下,农村留守儿童手游使用及其背后的潜在动因亟待讨论。本文基于苏、皖两省农村中小学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监管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更容易在手机游戏中投入更多时间、金钱和精力。随着乡村现实娱乐条件的衰落,儿童娱乐文化发生了媒介化转向,在这种背景下,留守儿童玩手机游戏更多基于社交需求。手机游戏如同“益生菌”一般,发挥着活化社交、补偿情感、抑制生活无意义感的潜功能,但其“益生”作用的发挥建立在适度使用和辅助现实社交的条件之上。基于此,本文尝试使用“电子益生菌”这一新概念来阐释留守儿童的手机游戏依赖机制,同时也为祛魅游戏污名提供一种解释路径。

【关键词】

留守儿童;手机游戏;游戏社交;电子益生菌

“劳工分层”:

快手平台乡村主播的数字劳动研究

倪小帆 刘 勇

"Labor Stratification":Research on Digital Labor of Rural Anchors on Kuaishou Platform

Ni Xiaofan,LiuYong

【摘要】

视频信息与传播技术(video-based ICT)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当下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样态,还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经济模式和劳动形式。在技术赋权的背景之下,乡村主播正积极参与短视频平台的数字劳动,由记录时代的免费劳工转向直播时代的有酬劳工。由于乡村主播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的网络资源的不同,导致了其在短视频平台上资本积累的速度以及网络空间中所占据地位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数字劳工”进行分层次探讨。本文基于对H镇的田野调研,发现在快手平台上,H镇头部和中部的乡村主播,不仅实现了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资本积累,获得一定的社会声望,同时也赢得了向上社会圈层流动可能。而尾部乡村主播由于个人平台资源的匮乏,为了在平台上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断模糊工作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进行重复的平台劳动,最终成为数字工厂中加速资本积累的齿轮。当下,伴随劳工主体性的凸显,需要关注分散在不同层级的数字劳工,在资本的律动中理解不同等级数字工作的工作方式以及剥削程度,进而丰富数字劳工的研究内容,并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数字劳工;乡村主播;分层;剥削;快手

新闻传播思想史

非表征理论的源流、面向与进路

文湘龙 胡翼青

The Origin,Orientation and Routes of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ies

Wen Xianglong,Hu YiQing

【摘要】

近年来,不同领域的学者均对以社会建构论为基础的“表征”产生了质疑,提出了“非表征”的理论取向,这与传播学前沿的物质性研究相交汇。本文尝试对非表征理论进行溯源,讨论其地理学、现象学哲学和人类学的源流以及它们的交集。此外,文章总结了非表征理论的方法论,并尝试探微不同取向的非表征理论对“行动”、“地方”与“关系”等关键概念的征用方式,以期廓清非表征可能的理论与实践进路。高度跨学科和现实化导向的非表征理论给传播学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对于理解媒介在传播过程之外的社会意义颇有帮助。

【关键词】

非表征理论;表征;奈格里·斯里夫特;非媒介中心

理论引进与知识创新:

德布雷媒介学的中国本土化历程及省思

许加彪 程伟瀚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The Localization Process and Reflection of Debray's Mediology in China

Xu Jiabiao,Cheng Weihan

【摘要】

“媒介学”由法国学者德布雷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于2014年随其中文译著的出版正式进入中国。本文对2014年初至2022年末德布雷媒介学的国内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探究其研究概况、引进脉络和发展趋势。作为一门迟来的“新学”,媒介学在不到10年的发展中已深入新闻学、传播学、历史学、文学、影视戏剧学、编辑出版等多个领域且研究成果愈发丰硕,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自登陆中国以来,媒介学先后经历了引进与阐释、辨析与比较、外延与拓展三个发展阶段,在研究视角上呈现出本体、认识和方法的三重并进。从本土化观照出发,发现媒介学在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理论适应性与适用性的双重难题。未来,媒介学的本土化要以呼应本土特质、融入时代话语为旨归,力求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并进。

【关键词】

媒介学;德布雷;引进;延展;本土化

马新观经典论著深化研究

(特约主持:陈力丹)

马克思关于“资本与利润”引证的翻译和传播

梁锡江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arx's Citations on "Capital and Profit"

Liang Xijiang

【摘要】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关于“资本与利润”之间关系的著名脚注在中国家喻户晓。本文通过对该文本及其来源文献进行语文学考察,发现《资本论》俄译本与汉译本在杂志名称的翻译上存在错误;马克思援引工人活动家登宁的著作时,存在引用范围界定过大的问题。同时,马克思在脚注内容的德语翻译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关键词】

马克思;资本;利润;登宁;《评论季刊》;《资本论》第1卷

媒体融合研究

制度理论视角下媒体深度融合的

用户中心化趋向研究

刘 峰 陈 龙

User Centralization in Deep Media Converg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Liu Feng,Chen Long

【摘要】

当前,一些融媒体实践效果不佳,其根本原因或在于仍未突破传媒中心化模式,本质上仍然仅限于在传播端所做的努力与探索。本文认为,要实现媒介制度的有效变革,必须抛弃媒介中心化的惯性思维,适应用户媒介实践的新惯习。具体而言,媒体深度融合的制度实践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是否将全部媒介实践者视为媒体融合的参与者,是否将公共性的维护视为传播力的来源,是否通过打造自主可控的智慧服务平台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有效衔接,最终引领用户迈入万物互联、万物互能、万物互融的智媒新时代。

【关键词】

用户中心化;制度理论视角;媒介制度实践;媒体深度融合

“中间人”理论视域下主流媒体

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

——基于全国24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罗 昕 安沛欣 黄晓颖

An Innovative Path for Mainstream Media to Participate in Grassroots Governance Drawing on the "Middleman Theory"

Luo Xin,An Peixin,Huang Xiaoying

【摘要】

在媒体融合战略下,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在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将采编播发等业务赋权百姓代言人去执行。百姓代言人由来自基层的群众充当宣传员、播报员、新闻官、发言人或组建成记者团。这种新现象新路径使得主流媒体参与基层治理更具开放性、民主性、接近性。本文对全国县市级融媒体客户端进行全面观察,整理提炼了24个典型案例,基于中间人理论和民主立方模型,研究发现百姓代言人兼具协调、顾问、守门、代理、联络等角色特征,在运作机制上强调百姓代言人参与的公正性、认同性和有效性。主流媒体要进一步提升百姓代言人的治理效能,还需要在媒介素养、参与手段、制度设计方面加以推进。

【关键词】

百姓代言人;主流媒体;基层治理;中间人;民主立方理论

讲好故事研究

散文化叙事:报纸媒介能力的升级路径

张立伟

News Prose Style Narration:Upgrading the Media Ability of Newspapers

Zhang Liwei

【摘要】

新闻散文化叙事,有别于故事化叙事,是报纸媒介能力的擅长。散文化文体=叙述+插笔。叙述往往有微故事的冲突与转折;插笔是微散文,收放自如扩缩叙事时空,可将任何报道携入散文化的大家族。新闻散文化创新,要讲究兼容之弹性、感知之密度与事实之质料。散文化叙事是中国传统、民族特色,是报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

散文化叙事;媒介能力;微故事;插笔;报纸升级

数字生活

智媒时代的数字鸿沟:

议题聚焦、理论拓展与实践理性

王敏芝 屈晓亮

"Digital Divide" in the Age of Smart Media:Agenda Focus,Theoretical Expansion and Practical Rationality

Wang Minzhi,Qu Xiaoliang

【摘要】

伴随智能手机等智能媒介的广泛使用,媒介技术发展及其深度应用宣告了智媒时代的到来,铺就完成了数字社会的新型基础设施。但在社会日益技术化与媒介化的同时,“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加剧与升级,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智媒时代的数字鸿沟,在性别、阶层、年龄、代际等方面不断衍生出新的议题,也同步推进了传统数字鸿沟理论在鸿沟生成基础、核心表征、技术逻辑等层面的深化拓展。面对全球性的数字鸿沟难题,需要在技术应用方面坚持价值理性、制度理性和实践理性,以综合治理的方式弥合数字鸿沟,以切实的社会行动促进实现美好数字生活。

【关键词】

数字鸿沟;智能媒体;数字人权;实践理性

从“荒野求生”到“远方的诗”:

社交媒体平台露营记忆的

重塑、展演与话语争夺

岳 璐 郭飞扬

Survival in the Wilderness and Poetry from afar:Camping Memory Reshaping,Display and Discourse Scrambl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Yue Lu,Guo Feiyang

【摘要】

近两年,社交媒体平台刮起了一股“精致露营”风,美图打卡、精致器具、乡野氛围等仪式感的打造与凸显,备受年轻人喜爱,也让社交媒体上的露营记忆发生了转变与拓展,强调野外探险与艰苦求生的早期风格不再是露营记忆的唯一表征。在记忆理论的视角之下,社交媒体的新露营潮以唤醒个人记忆的刻写为起点,以共享与协作的形式对集体记忆文本进行重塑,并在平台的强大算法助力下实现了对露营记忆的数字化整合。具体来看,露营的社交媒体记忆实践通过符号化表达、空间化建构以及媒介化展演得以展开。露营记忆的生产与建构还存在一定的记忆失真、失焦等问题,这源自社交媒体记忆生产中话语权的伪赋权趋势与主导权的争夺乱象。

【关键词】

露营;数字记忆;记忆展演;话语争夺;社交媒体

“微舆论场”中舆论演变的

动力与社会图景研究

——以中小学微信家长群为例

牛慧清 揭其涛

A Study of the Dynamics and Social Landscape of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 "Micro-Public Opinion Field "

Niu Huiqing,Jie Qitao

【摘要】

“微景观”弥漫的时代,社交媒体构建了诸多碎片化、真实的“微舆论场”。本文以“微信家长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研究框架,运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探索微舆论场中舆论演变的动力和蕴含的社会图景。研究发现,微信家长群中的舆论作为网络公共空间中一种自发形成的现象,其背后是教育焦虑、青少年成长焦虑向社会焦虑转化和演变的过程。在微舆论场中,间距性、非同一性、对立性的异质观点出现与碰撞,构成了微舆论场中舆论演变动力的初步蓄积。舆论在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随着微舆论场中情绪的升温与环境的激荡进一步扩散。老师在家长群中作为意见领袖的位置被极大“前置化”,扮演了信息整合和舆论引导、终结的角色。在舆论的形成中,表演、和气、面子等因素具有层层辐射作用,呈现出交织着传统情理文化的复杂社会图景。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微信家长群这种交往方式,更好发挥其信息沟通、家校共建的功能。

【关键词】

微舆论场;家长群;舆论动力;社会图景

传媒视点

情理融合:

中国共产党民心政治的传播逻辑

陈 瑞 谢清果

Integration of Sense and Reason:Communication Logic of the CPC's People-oriented Politics

Chen Rui,Xie Qingguo

【摘要】

民心政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要义之一,党的二十大把民心政治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民心政治在中国政治语境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中,以自我传播、家庭传播、组织传播等为路径,坚持以道德建设为民心政治之本,重视自我党性修养和家庭建设对民心的影响,通过组织传播,弘扬民心政治的治理理念。在民心政治“撒播”式的推广和弘扬中,实现与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情”,以期产生“吸附”的传播效果,使其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共同致力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民心政治;历史逻辑;传播机制

辩证交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的三重面向

李阳阳

Dialectical Blending:Three Aspects of the CPC's Inter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Li Yangyang

【摘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建构是一项大工程。本文立足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挖掘其价值意蕴,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的三个面向,即把握“表”与“里”、“势”与“韵”、“变”与“不变”的辩证交融关系,从塑造丰富立体的形象样态、开展境外舆情的研判应对、筑牢外交话语的理论根基等多个维度推进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形象在建构中传播,在传播中优化。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辩证交融;三个面向

墨色·纸本

袖笼里飘出一朵云  |  吴湘云 绘 2013年

吴湘云从传统花鸟画入手,但一直心有不甘,最终还是找到别有新意的出路。她的作品,远看是植物的枝蔓,近观却是生灵的纠缠,借题发挥,混沌暧昧。所谓的花鸟画,已非自然的原生态,瑶草琪花被灵禽异兽所置换,构成了另一个光怪陆离的纸上世界。

生物学的变异,远古属于“巫”,近代则属于“魔幻”,终其历史上的品类,无非是凡人不再为俗眼所限,而作一番臆想。借“通灵”遁入仙境,或者呓语为“超现实”,这在古典和现代艺术都有先例可循。图像的词藻原先都各自为阵,重新搭配会产生新的变局,也就是说,我们不必寻找新的画面,但是必须就已有的画面,以适当的方式转化成新的景观。

在吴湘云的笔下,类似的幻象来自于内心的秘密花园。她不仅向里面移植异果,也嫁接了种族,甚至是变化莫测的玄灵。用古希腊的说法,这就是“创制”。所谓“创制”,既是去蔽,又是显露,求助于魔法,诉之于笔墨,植物折节蜕变为活性的生命,静默喧哗,不仅建构出花鸟画的异体,也是对世界一种神性的增殖。

——徐累(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附:本刊参考文献示例
(GB/T 7714-2015)

著作

①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会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288.

② 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M].王海洲,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

③ Keane J. Democracy and media decadenc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6.

学位论文

① 傅薇.政治仪式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视角[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6.

② CALMSRB. Infrared spectroscopicstudies on solid oxygen[D].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5.

论文集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台湾光复六十五周年暨抗战史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2.

期刊文献

① 杨保军.论“新闻观”[J].国际新闻界,2017,39(03):91-113.

② 潘忠党.序言:传媒的公共性与中国传媒改革的再起步[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06):1-16.

③ Steensen S,Ahva L. Theories of journalism in a digital age:An exploration and introduction [J]. Digital journalism,2015,3(01):1-18.

④ Domingo D,Quandt T,Heinonen A,et al.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practices in the media and beyond: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initiatives in online newspapers [J]. Journalism practice,2008,2(03):326-342.

析出文献

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302.

② Gürsel Z D. US Newsworld:The rule of text and everyday practices of editing the world [M].//The anthropology of news and journalism.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9:35-53.

报纸

① 丁文详.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② 刘裕国,杨柳,张洋,等.雾霾来袭,如何突围[N/OL].人民日报,2013-01-12[2013-11-0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1/12/nw.D110000renmrb_20130112_204.htm.

报告

① 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R/OL].(2013-04-16)[2014-06-11].http:/ www. mod. gov.cn/affair/2013-04/16/content4442839.htm.

②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 WHO, 1970.

电子公告

①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 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②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 version 1.1[EB/OL].(2012-06-14)[2014-06-11].http:// dublincore.org/documents/dces/.
来源:传媒观察杂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fABbxf-24A1Ntt3hDSQqQ
编辑:郑程程

13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21:42: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2023年21期目录


目    录

2023年21期

特别策划

融合十年  笃行致远——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专题

009 统筹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 徐立京

011 加快媒体深度融合  抢占新时代创新发展制高点 / 刘健

012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奋力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 胡劲军

014 蓄力人工智能  助推媒体融合 / 杨振斌

015 十年奋楫  深融致远 / 李芸

017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坚实内容支撑 / 龚政文

019 保持内容定力  守正创新打造融媒精品 / 李春燕

021 以新内容建构提升新型主流媒体影响力 / 马正华

023 建区域IP化的媒体矩阵  走具时代感的融合之路 / 陈丽娜

媒体融合

025 主流媒体运营视频号策略探析 / 郭雁云

028 县级融媒体“项城模式”改革创新实践 / 田维林

报刊观察

031 主流媒体开展深度调研报道的创新路径——以《经济日报》为例 / 梁修明  党威

034 学术期刊摘要提升创新成果的路径——基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文高校学报的调查 / 吴林娟

广电聚焦

038 NFT对粉丝电影生产的提升与重塑研究 / 申林  王佳音

041 支持性互动、意义争夺、审美期待——2020—2022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网络评论分析 / 杨石华  马丽琳

044 网络口碑对电影票房的锚定效应分析 / 尹梦瑶

新兴传媒

047 审计政务新媒体如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基于审计署政务微信平台的实践研究 / 杨学嘉

050 《光明日报》布局微信视频号的实践探索 / 彭赟

053 智能化时代AI虚拟主播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 徐铭昊

国际传播

056 城市国际传播的实践困境与效能提升——以成都大运会为例 / 戴骋

059 国际评奖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融合创新研究——基于亚广联奖新媒体类评选分析 / 曾祥敏  胡海月

媒体实战

063 三峡题材微电影的艺术类型与传播价值 / 陈玲

065 《声生不息》对港乐的视听建构与共情传播 / 周蕊  王志扬

068 叠加赋能:电子微刊《冰雪逐梦录》的破圈之道 / 孙雅妮

传媒广角

071 山东两河文化面向东盟的数字化传播策略分析 / 杨蕾  丁建锋

074 乡村文艺数字化平台建设与联动传播 / 李鹏

传媒教育

077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王楠

080 媒体深度融合视域下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新逻辑 / 王雪梅

084 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究——以西南政法大学与重庆华龙网集团共建融媒体学院为例 / 王大伦  张治中

087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 李鑫  吴悦

理论探索

090 主流媒体建设性新闻的本土化策略 / 杨锐

093 心域流量:数字时代区域媒体品牌破局新方向 / 张新华

传媒电讯

096 2023年第二季度“横店指数”报告 / 王真  虞涵

传媒书评

密切关注新闻实践的理论探索(马胜荣)

数字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邢心菊)

文创产业视域下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苏梓钊  吴杨波)

“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的精彩序章(王道进)
来源:传媒(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E0Fi2G9ce0IzinqUXs6pA
编辑:郑程程

13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9 23:21: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洪韵

13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0 22:17: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12月4日—10日)


































来源:编前会
编辑:洪韵

1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22:32: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目录丨《新闻记者》2023年第12

数字新闻
  
“序列”结构及其超越:融合新闻的时间叙事形式及语言 / 刘 涛 薛雅心
理论探索
建立一个“创业自我”:数字商业化语境下青年主播的身份工作/ 李艳红 孔 翔
“有意”“无意”之间:B站青年的算法身份建构研究 / 洪杰文 常静宜
数字生活
樱花为什么这样“红”:历史、事件与神话中的媒介化情感链——以新浪微博武汉大学樱花相关话题为例 / 朱丽丽 何啊龙
微信群刷屏:公开敞视下的多人关系建设/ 闫 岩 黄三笑 葛宪麟 曾 静 郭可树 张芯渝
传媒伦理
社交媒体如何建构“理想受害人”——基于微信公众号性侵报道的内容分析/ 陈 娟 陈雨桢 俞 南



来源:新闻记者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AFX2u6A4pGIg00HBxElww
编辑:覃韵琪

13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22:19:3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传播》第12期目录
来源:现代传播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srbxFDD-Zat8DdGjrzL1A
编辑:程博

1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4:37: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本 期 目 录
01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作者:罗永宽 郁熠铭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
作者:荣枢
02数字社会
●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权益及治理转型
作者:闫泽华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
作者:王志凌  曾  洪  罗  蓉
03政治与法律
●论系统观念在依规治党中的逻辑展开
作者:祝  捷  万孝笑
●论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
作者:伊士国  郑海琨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型妇女人才的成长机制——可行能力视角的分析
作者:陈雪儿
04经  济
●金融科技抑制了债券违约风险吗?
作者:王生年  侯丹阳  张  佩
●不充分就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自CFPS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证据
作者:代  伟  张青松  殷美玲
05社  会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议题属性与试点推进策略——基于中韩两国的比较
作者:陈诚诚  袁嘉林
●社会照顾治理中的制度增能:需求、路向及评价——基于制度“脆弱-韧性”嬗变视角
作者:朱时艺
06传  播
●智媒时代儿童受众的主体性建构
作者:周红莉  李  文
●网络社区交往中的伦理困境与治理策略
作者:邹梦瑶
本 期 导 读
罗永宽 郁熠铭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强调“文化自信”并把“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提出“两个结合”的思想新路线并确立其为指导原则,揭示中华文明五种特性并阐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使命,构建新时代文化发展观并生动擘画其建设蓝图。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指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时代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凸显文化主体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观照当代文化建设实践中,彰显明体达用与体用贯通的辩证统一;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性中,展现知古鉴今与开创未来的辩证统一;在以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加强对外宣传中,实现胸怀天下与文明互鉴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辩证思维方法 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
闫泽华
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权益及治理转型
摘要:算法主导下的互联网经济在为社会带来灵活就业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劳动权益的争议。现有研究试图寻找平台劳动者权益的法理根据,却囿于“技术中立”的论调和平台自我标榜的“市场中介”角色,陷入了技术伦理的争论。这是因为,当前人们对算法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传统逻辑中的物质生产观,忽略了算法本身的生产过程及其价值特点。通过分析算法在市场中介、生产过程和平台产品等三方面的价值,可以发现平台劳动者参与了算法生产和平台增值,对此过程的认定和给付能够更好地保障平台劳动者的权益、维护数字时代的社会主体性。
关键词:劳动权益 算法 数字治理 社会主体性
王志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
摘要:把握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是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议题。基于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经济韧性增强的内在机理,通过构建省际层面农业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农业经济韧性增强,能够提升农业经济抵抗力与恢复力。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经济韧性增强的机制在于:数字基础设施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融合、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助力农业经济增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地区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农业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据此,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增强农业经济韧性。
关键词:数字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韧性 农村人力资本 农业产业融合 农业技术进步
万孝笑
论系统观念在依规治党中的逻辑展开
摘要:中国共产党推进依规治党的目标导向,内在地决定了系统观念运用于依规治党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系统观念在依规治党中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治理中系统谋划依规治党,在一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融合中布局依规治党,以耦合协同的观念推进依规治党系统集成,以动态开放的态度推动依规治党系统创新。新时代新征程需继续坚持以系统观念为指引,在宏观上将依规治党置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进行规划,在中观上推动党内法规体系融贯于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微观上构建制度更加集成、执行更加有力的党内法规体系,保障党内法规从“制”的优势向“治”的效能转化。
关键词:依规治党 系统观念 党内法规体系 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
伊士国 郑海琨
论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
摘要: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直接决定着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工作的成效。要保证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首先要形成高质量的评估报告,并明确其效力;其次应构建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机制,包括运用主体、运用方式和内容等。此外,为破解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运用的困境,应健全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结果运用的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保证党内法规执行效果评估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党内法规 执行效果 评估结果 运用
陈雪儿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型妇女人才的成长机制——可行能力视角的分析
摘要: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应以人才振兴为着力点促进乡村妇女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共振。在可行能力方法指导的妇女人才发展模型下,基于对主流媒体报道的乡村产业型妇女人才的案例分析,发现妇女人才的成长受到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机会因素等的交叉性影响,呈现出利用可行能力集合克服机会障碍的能动过程。同时,妇女人才成长表征出一种内外动力共同驱使的性别化路径,具体体现为利他主义倾向、性别问题的遭遇以及成才年龄普遍较晚的规律性特征。
关键词:产业型妇女人才 成长机制 乡村振兴 可行能力
王生年 侯丹阳
金融科技抑制了债券违约风险吗?
摘要: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降低了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金融科技通过资源配置效应以及监督治理效应缓解了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金融监管强度更高的地区以及内部治理水平较差的企业中,金融科技对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应充分认识金融科技发挥作用的条件,根据不同的宏微观环境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增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企业应积极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提高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降低债券违约风险。
关键词:金融科技 债券违约 资源配置效应 监督治理效应
张青松 殷美玲
不充分就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自CFPS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证据
摘要:消费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一。本文构建了不充分就业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行了拓展研究。基准回归发现,在控制了户主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特征、社会网络特征和省份固定效应后,不充分就业显著降低了居民消费。在考虑了不同消费弹性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以及效率工资、零工经济,虚拟变量可能的偏误后,并使用工具变量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排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发现基准回归结果依旧稳健。机制研究发现,不充分就业显著降低了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降低了居民消费。进一步研究发现,就业质量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对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补充完善就业指标体系,摸清不充分就业人口底数,使不充分就业问题显性化;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增加不充分就业家庭收入,防止居民消费大幅下降。逐步增加劳动者工资水平,促进充分就业,保证工作稳定性,增加劳动者福利保障,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居民消费。
关键词:不充分就业 居民消费 就业质量
陈诚诚 袁嘉林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议题属性与试点推进策略——基于中韩两国的比较
摘要:中韩两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建制过程都采用了试点的方式。从试点推进策略来看,韩国采用中央政府层面出台统一明确的政策工具,分次在地方展开试点的推进方式;我国则采用中央出台政策原则和框架,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创新空间的探索方式。从试点内容来看,韩国主要针对微观层面标准化工具开发展开试点,通过试点评估一系列标准化工具的合理性,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可被概括为“检验推广型”;我国的制度试点主要用于试验政策主体的效果,对筹资方式、参保群体、管理运行等制度基本模式展开探索,凝聚共识,可被称为“指导探索型”。我国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过程中,应加强对于议题属性的识别能力,增强对于标准化工具部分的试验、统一和推广。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 议题属性 试验内容 推进策略
朱时艺
社会照顾治理中的制度增能:需求、路向及评价——基于制度“脆弱-韧性”嬗变视角
摘要:在我国家庭照顾面临严重压力的情境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照顾治理制度能力的支持促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此方面的制度存在多重能力不足的脆弱性问题,亟待以制度增能加以克服。制度“脆弱-韧性”的嬗变,可视为这一增能实现的积极可行的路向选择,其逻辑机理在于,能够以制度进化增进主体协作治理能力,以制度适应性提升需求回应能力,以制度灵活性增强个性化照顾能力,以制度恢复力增强制度生命活力。韧性化的制度增能效应可从制度效能目标改善、实践过程优化、回应性增能、制度潜能激活及制度主体能力增进五个方面形成系统评价体系。
关键词:社会照顾治理制度 增能需求 制度韧性化 评价体系
周红莉
智媒时代儿童受众的主体性建构
摘要:智能媒体重塑着当下儿童的日常生活,被遮蔽的儿童媒介实践正重构着儿童与家庭、学校及社会间的关系。传播学传统的儿童受众研究承接社会化理论范式,其“脆弱儿童”认知忽视了儿童作为主体的可能性,以此阐释儿童的智能媒体实践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通过对新童年社会学的细读和阐释,可以进一步廓清该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定位及逻辑,从而对智能媒体时代儿童的媒介实践作出更为有效的回应。
关键词:儿童 特殊受众 智媒时代 新童年社会学
邹梦瑶
网络社区交往中的伦理困境与治理策略
摘要:作为被数字技术全面中介化了的交往实践,网络社区交往经历着主体符号化、形式技术化与规则多元化的样态转型,也面临着道德相对主义盛行、信任机制趋向混沌和隐私悖论持续升级等现实伦理困境。弥合网络社区交往伦理应然价值目标与实然伦理困境之间的巨大差距,需要通过推进公民伦理、平台伦理与制度伦理“三位一体”的伦理重构,进一步打造公共空间、促成公共理解、引导公共行动,推动网络社区交往生态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网络社区 伦理困境 公共领域 网络治理
来源:学习与实践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n1j9H6UjVilOHsDBUBx4A
编辑:程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