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二集锦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6-9-16 09:49: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体发表英国乔治小王子照片 被裁定侵犯隐私权

2016年09月16日 09: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0人参与 0评论


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外媒报道,英国独立的新闻出版监督机构“独立出版标准组织”(Ipso)做出一项裁决,有关媒体发表英国乔治王子骑在一辆警察摩托上的照片,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英国《快报》网络版和《OK!》周刊今年5月发表了这些照片,促使乔治王子的母亲、剑桥公爵夫人提出抱怨和投诉。
资料图: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带着儿子乔治王子参加2016年英国皇家国际航空展。
照片显示,在肯辛顿宫铁栅栏的里面,乔治王子正和母亲剑桥公爵夫人以及四名警官在一起。
Ipso说,这完全是在私人领地的私人活动。
在照片上,公爵夫人面带笑容,三岁的小王子则伸手去抓摩托车的把手。几位警官在旁边看着,其中一位向小王子展示摩托车的控制装置。
Ipso投诉委员会说,这些照片是在王室成员“有理由希望保护隐私”的情况下拍摄的。
裁决说,“他们当时正在从事私人活动。拍摄这些照片的时候,他们正在禁止商业拍摄的私人的受到保护的地点。拍摄者事先没有申请和得到拍摄并发表这些图像的许可。”
资料图:凯特王妃所拍摄的英国乔治王子第一天上幼儿园的照片。
这个委员会还说,《快报》网络版和《OK!》周刊都否认这些照片显示投诉人当时在从事私人活动。
这两家出版商表示,警官被拍摄时正在执行公务。他们还争辩说,让公众了解年轻的王室成员如何同公务人员交往,这很重要。
Ipso表示,他们承认照片中的人物是公众人物,但是披露“简单表现乔治王子在警察摩托车上玩耍”的画面不体现公众利益。



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916/14883139_0.shtml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09:07: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6起假记者敲诈勒索案曝光:有人要公安局监督办案

2016-9-27 09:04| 来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原标题:6起假记者敲诈勒索案曝光 有假记者要公安分局监督办案
本报北京9月26日讯 记者张红兵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今天公开曝光了6起假记者敲诈勒索、诈骗案,其中包括:北京“5·24”特大制销假记者证团伙案,河北邢台马某某假冒记者敲诈勒索案,河北承德杨某某等人假冒记者敲诈勒索、诈骗案,山西吕梁“7·18”真假记者联手敲诈勒索案,陕西延安“1·04”假记者敲诈勒索案,陕西西安“1·28”假记者敲诈勒索案。
为持续保持对假记者、假记者站、假媒体的高压打击态势,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各地和相关部门自今年6月至11月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秋风2016”专项行动。要求各地集中整治报刊亭(摊)和酒店、饭店、酒吧等场所销售传播非法报刊行为;严厉查处非法网络媒体、非法学术性期刊和真假记者内外勾连行为;依法关闭非法设立的新闻类网站;严惩实施敲诈勒索及诈骗活动的不法分子。
据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广泛开展打击“三假”舆论宣传,积极动员广大群众举报“三假”违法活动,细致核查相关案件线索,对重点案件实施挂牌督办,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报刊67万余件,查办各类“三假”案件84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单独或联合公安、版权等部门挂牌督办重点案件26起。
今天公布的6起案件均为全国扫黄打非办挂牌督办案件。据该负责人披露,6起案件中,有些是团伙作案手段极为恶劣,情节后果严重。比如北京“5·24”特大制作销售假记者证团伙案,北京市扫黄打非办会同公安部门在河南尉氏县查获制作销售假记者证的窝点,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查获假记者证935个、假印章25枚。经查,该团伙还仿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系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查询数据库,供购买者实时查询。
6起案件中,5起是假记者敲诈勒索案,还有一起是真假记者勾结实施敲诈勒索。其中,河北邢台马某某和刘某等以在信息网络平台发布负面信息为由,要挟他人,索取财务,实施敲诈勒索、诈骗等犯罪行为20余起。河北承德杨某某等4人假冒记者,采取要挟、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等方法强索、骗取5名被害人近4万元。山西吕梁马某某等4人对永聚煤业公司生产环节进行拍摄录像,并用“祖国杂志社”记者身份与该企业联系,以存在违规为由实施敲诈勒索。其中,马某某持有“祖国杂志社”记者证,其他人员无记者证。
有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以负面报道相威胁,不达目的不罢休。比如,陕西延安“1·04”假记者敲诈勒索案中,范某某、韦某、郭某某等人为谋取利益,以报道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负面新闻为要挟,先后19次对相关企业员工进行敲诈勒索。
更有犯罪嫌疑人胆大包天,公然要求国家机关为其恶行撑腰。陕西西安“1·28”假记者敲诈勒索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张某某、郑某某、董某某假冒《检察风云》杂志社西部工作站工作人员,竟然要求西安市莲湖公安分局监督办案。

http://news.163.com/16/0927/08/C1V5BFQV00011229.html
133#
发表于 2016-10-8 00:11: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播出辱华节目:你手表是偷的吗?
发表时间:2016-10-07 16:23:48
字号:A-AA+
8178
关键字: 福克斯辱华美国电视台辱华辱华节目
当地时间10月3日晚,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政治评论节目 “奥莱利实情”(The O’Reilly Factor),有一段38岁的主持人Jesse Watters手持话筒在纽约华埠街头采访的视频,视频中,主持人向多名华人提出具有种族歧视意味的问题。该节目引发了全美各界一片谴责声,当地时间10月6日,多名在美华裔聚集在福克斯新闻大楼前示威,要求主持人和电视台为丑化华裔美国人道歉。

在美华裔在福克斯大楼前示威
在10月3日播出的那段近五分钟的视频中,主持人奥莱利(Bill O’Reilly)在演播室播出了他的年轻搭档Jesse Watters走到华埠街头,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华裔居民的随机采访。

奥莱利
其中的问题包括“你见人鞠躬吗?” “这些手表很好看,是偷来的吗?” “有什么东西不是中国制造的吗?” “中国和美国是朋友还是敌人?你能帮我们搞定朝鲜吗?”


尽管问题本身听上去并无恶意,但主持人明显意欲嘲弄采访对象的口音以及不谙英文的事实,甚至处处暗示这些华裔移民是外来者,他本人所代表的“我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比如,主持人采访这位大爷说:“‘这是我的地盘’(This is my world)用中文怎么说?”

大爷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这句话的粤语表达,期间不断嫌弃主持人的发音:“你要学就得学正确了,别把中文说得跟日文似的。”

教完以后,淡定转身离开。

不过,并非所有的大爷大妈英文口语都这么溜,许多华裔老人因英文不好而无法回答问题的尴尬时刻,都被节目组夸张放大了,而且每段采访之后还配以极具歧视色彩的老电影片段。比如,面对主持人的采访,这位老婆婆因英文不好而全程沉默;

这位大爷则笑得十分尴尬……

节目组就在他们的采访视频之后加上了一段电影片段,影片的女主角歇斯底里地大喊:说话!说话!你为什么不说话!(Speak!Speak!Why don’t you speak?)

而在这段5分钟的视频里,充满着类似的具有歧视性色彩的老电影片段。


Jesse Watters回到演播室之后笑容满面,67岁的主持人奥莱利说:“他们一定很讨厌你。”Jesse Watters笑着说:“没错,而且肯定不止一个人讨厌我。”他觉得这些接受他采访的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出于礼貌,他们没有赶走他,同时也什么都不说。而奥莱利则在节目中公开承认: “我知道我们肯定会收到信件的。”

该节目播出两天后,包括美联社、CBS、CNN、New York杂志,以及Buzzfeed网站在内的众多英文媒体纷纷刊载文章,谴责这一节目。而加州和纽约两地的众多民选官员也先后发表声明,谴责该节目。
代表华埠的纽约州参议员史葛静(Daniel Squadron)表示,奥莱利的节目以采访华裔对候选人川普的看法为掩饰,对我所代表的曼哈顿华埠居民进行了极为不敬的采访,这其中充斥着种族偏见、戏弄,和对移民毫不掩饰的蔑视。川普竞选运动所刮起的种族主义风潮和对移民的不敬已经渗入到整个国家的辩论中,这无论在华埠、在纽约,还是在福克斯新闻网,都是不可接受的。“至于主持人Jesse Watters,我希望你不要再回来。”
市议员陈倩雯也发表声明表示,作为一名移民的女儿,我能感受到主持人嘲弄一位不懂英文的耆老时内心有多么卑鄙。“请问奥莱利和他的记者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一个爱尔兰裔的耆老吗?这种心理背后是一百多年前的种族主义的复苏。而一百多年前,正是众多的华人移民和爱尔兰移民一道,建造了贯通美洲大陆的铁路。”
纽约州众议员第65选区候选人牛毓琳也发表声明,谴责该节目并要求电视台道歉。她表示,这种针对亚裔的赤裸裸的歧视让人吃惊和难以置信,奥莱利和他的记者将我们的社区形容为懒惰的窃贼和空手道拳师的形象反映了一种让人痛心的歧视心态,这种歧视不应当存在于今天的美国;我和唐人街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亚裔美国人一起,要求奥莱利和福克斯新闻网收回这档节目并道歉。牛毓琳表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抬头,在这个川普和福克斯新闻毫不畏惧地丑化众多移民社区的时刻,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对这种傲慢和偏见保持警惕。

夏威夷州参议员布莱恩·夏兹表示,Jesse Watters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他将不再受唐人街欢迎
此外,亚裔记者协会会长、美联社互动与数字新闻制作部主任郑文耀(Paul Cheung)也向福克斯电视台发表网络公开信,要求该电视台向全美亚裔社区道歉,并说明未来采取何种措施来防止这种节目再次出现。
国会众议员孟昭文、纽约州众议员金兑锡,以及来自非裔、西裔等多个社区的代表当地时间6日前往福克斯新闻网在曼哈顿的总部举行抗议集会,要求电视台对节目进行道歉,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纽约州众议员金兑锡主持记者会


在美华裔在福克斯大楼前示威
当地时间6日,Jesse Watters在Twitter上说,自己的那段采访是半开玩笑的,没想到会唐突别人,他感到非常后悔。

据了解,“奥莱利实情”是福克斯新闻频道的招牌节目,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脱口秀节目之一。然而这档节目为迎合刻板成见搏收视率,素有恶劣的辱华前科。有评论总结其“和中国有任何瓜葛的话题都要傲慢地批评一下”。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美国传递期间,奥莱利在节目中为反华势力支招,教参赛运动员和西方观众如何“让中国人丢脸”。
根据美国传媒公司的市场调查,在美国受众中,看福克斯电视越多的人,政治常识就越差。早在十年前,福克斯新闻频道就引起了美国新闻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副院长埃斯特·托尔森教授率先提出了“福克斯现象”——“把爱国主义凌驾于新闻原则之上,使用影射、暗示和渲染的新闻手法,说服受众接受某种政治立场”,并认为这种现象正引导美国新闻界走向歧途。
福克斯电视节目侮辱华裔的又一最新案例说明,在美国社会、美国政治中种族主义有所抬头的今天,一贯标榜自己客观公正的美国主流媒体,仍会时不时发作一下偏见和无知,甚至故意装傻充愣,以迎合收视率背后自以为是的扭曲价值观。
(观察者网综合中国侨网、中华网等)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6_10_07_376356_s.shtml
134#
发表于 2016-11-19 21:16: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会议选举确定了学会组织机构人选2016-11-19 新小传
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会议选举确定了学会组织机构人选
       全国新闻传播学二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议11月18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近80位理事济济一堂,选举确定学会的组织机构人选。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邹军教授主持会议。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顾理平教授首先代表会议组织单位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简单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办学情况后,重点向与会理事通报了研究委员会的筹建情况。顾理平教授作为学会的发起倡议人,联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十二所高校发起成立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2016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在厦门召开常务理事会,讨论并表决同意学会成立。随后邹军教授主持了学会组织机构人选的选举。经过全体理事选举,确定了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学术顾问、名誉会长人选。
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会议现场
       选举结束后,学会举行了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全体常务理事认真讨论了学会的未来发展规划。大家就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案例库和教材的编选、教学工作坊的组织、媒介热点事件的研讨、对外交流和国外先进教材教法的引进、优秀作品和作者的评选等诸多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
       江作苏教授代表华中师范大学申请举办2017年首届年会并获通过。
       会议还选举南京师范大学的邹军教授和邹举副教授分别担任正副秘书长。

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TY2NTkxNQ==&mid=2247483662&idx=1&sn=ee1d6b81fa5b9e27482c0e39d22d39df&chksm=e8a1f89adfd6718ca1727eea33336f3ba4cd491e28cbd64ced6079d216f7df7f64a8c5008040&mpshare=1&scene=23&srcid=1119WpCo41HzxJ6Btyz7OEyf#rd




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组织机构相关人选2016-11-19 新小传
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组织机构相关人选
名誉会长:
黄  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学术顾问:
魏永征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顾问、教授
孙旭培   
华中科技大学原特聘教授、河北大学新闻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徐  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律顾问、高级编辑
会长:
顾理平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副会长:
陈堂发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陈    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李丹林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林爱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明洋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燕道成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阴卫芝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周宇豪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江作苏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秘书长:
邹   军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副秘书长:
邹   举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常务理事:
陈    娟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陈堂发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陈    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顾理平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李丹林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林爱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明洋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牛    静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
燕道成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阴卫芝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周宇豪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戴    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谷    鹏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副教授
黄建友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江作苏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宝珍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林    凌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卢家银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邵国松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
田秋生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王传宝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
王   军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许   静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朱   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邹   军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TY2NTkxNQ==&mid=2247483662&idx=2&sn=dd398f3c8cc8e4940483e3d01a0d79fd&chksm=e8a1f89adfd6718ce5ebc3e160702ead65ea37ae6dad6d74e1622cf46ee274b74856d5a67dc1&mpshare=1&scene=23&srcid=11192Nt5MY75NSLYPfw4lwGU#rd




135#
发表于 2016-12-2 17:21: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制造假新闻“专业户”揭秘:月入数万美元

中新网12月2日电 据外媒报道,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假消息经常成为媒体的头条新闻。现在,社交网络宣布将严格审核防止上传假消息。然而,故意制造骗局的人是谁,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杰斯廷•科勒尔是一个名为Disinfomedia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旗下拥有专门制造假新闻的网站,他拒绝透露公司究竟有多少个这样的网站。

  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假消息经常成为媒体的头条新闻。科勒尔是假新闻制造者之一,他不时地发布一些完全凭空捏造,但是却令人信以为真的假新闻。

  例如两年前他编造的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可以用食品券购买大麻的报道就传遍全世界。尽管这是一个纯粹编造的谎言,但是不久之后,该州一名国会议员便递交提案,要求禁止使用食品券购买大麻。

  科勒尔今年40岁,已婚,是一位孩子的父亲。对于他为什么从2013年开始制作假新闻的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我想拥有一个引起极右运动注意的网站。目的是公布虚假新闻,之后再指出这些纯属捏造。"

  目前其网站拥有25至30名作者。科勒尔说,令他惊异的是,在选战期间,他的"假消息",特别是负责调查希拉里•克林顿电子邮件丑闻的美国中情局特工被杀害的假新闻,居然在社交网络上获得极高的点击率。网站上称这条耸人听闻的消息来源于《丹佛卫报》,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家报刊。

  科勒尔说:"人们愿意听这类消息。所有内容都是我编造的:无论是城市、人物、警长还是中情局特工。我们社交媒体的编辑故意将文章的读者定位于特朗普的支持者和特朗普论坛,令所编造的故事不胫而走。"

  对于网站经营商来说,点击率越是上升,说明网站的内容越令人感兴趣。另外2位制造了有关《洛杉矶时报》的假消息的作者也承认,加上广告收入,他们的网站每月收入在1万至4万美元之间。

  “脸书”和谷歌现在已经宣布,将禁止在其网站上发表带有虚假故事的广告。作为美国民主党成员的科勒尔不相信他所传播的假消息能够促使希拉里•克林顿败选,他认为原因是希拉里本来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候选人。

来源:中新网
链接:
http://news.sina.com.cn/w/zx/2016-12-02/doc-ifxyiayr8783964.shtml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09:22: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明说
19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回复@Leslie-MichaelWayne:恰恰相反,社会法治和公平非常重要,但是司法独立和惩罚性的法律规则,胜诉方获取超额收益对“维护社会法制公平”并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而是法律制度设计的邪恶之处。 //@Leslie-MichaelWayne:回复@王明说:你的意思维护社会法治和公平,不重要?
@这里是美国
【拒绝上床竟然被炒 福克斯主播告老板获赔1.3亿】今年7月,福克斯新闻台主持人卡尔森告老板——福克斯新闻台CEO罗杰·艾尔斯性骚扰,称因为自己拒绝和艾尔斯发生关系而被“报复性”开除。艾尔斯引咎辞职,发表道歉声明,最后性骚扰案达成和解,和解金额为2000万美元(约人民币1.3亿)。
  
?1578
?633

12月8日 18:35 来自 微博 weibo.com

http://weibo.com/2243807243/Elbe ... t#_rnd1481246530393
137#
发表于 2016-12-13 20:48: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寻找方大曾,新闻理想薪火相传
2016.12.12来源: 艺传新闻系小助手

相隔63年,两位新闻人在命运的安排下站到了一起。用17年的青春进行着一场没有终点的寻找。


               方大曾

             冯雪松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纪录片导演冯雪松老师将方大曾的故事带进北工商校园。我们追问历史、缅怀精神。看两代新闻人如何薪火相传、寻找真相、忠实记录时代。



方大曾的故事,为了正义与良知

方大曾,男,原名方德曾,北平人。是一名活跃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战地记者。方大曾的笔名是小方,小为谦逊,方为刚正。人如其名,小方是一个热情、正直的英俊青年。他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有西方风韵。

新华社主任记者唐师曾在第一次见到方大曾拍摄的底片时,甚至误以为是罗伯特·卡帕的作品。并惊讶于那时的中国竟有这样杰出的摄影家。台湾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在见到这些底片时也说:“这些照片我每看一张都佩服他一回。在他面前,我什么都不是。”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高科技摄像设备,仅凭着经验和天生的摄影家灵感,小方拍摄出了一幅又一幅震撼人心灵的作品。手艺人、吃黑面的人扛白面、黄河上的船夫、黄河岸边的小贩,他用相机记录社会环境的变迁和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将他们最自然、真实的一面展现在镜头前。透过这些照片,我们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百姓的欢乐与疾苦。

一个人持着简陋的武器驻守前线(来源:腾讯网)

士兵和百姓(来源:腾讯网)
小方不仅是一位摄影人,更是一位思考者、继承者、优秀的写手。绥远抗战时,小方奔赴前线,在那里生活了43天,记录着当时的状况。

1937年7月10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小方就前往卢沟桥进行采访,他是中国报道“卢沟桥事变”的第一人。他所写的一篇长达7000字的通讯——《卢沟桥抗战记》,刊登在《世界知识杂志》上。这也是迄今我们考证卢沟桥事变最详实的一篇报道。

同年9月30日,小方在《大公报》发表最后一篇报道《平汉北段的变化》后,音信皆无。

留给母亲的最后一张照片,是小方在前线拍的。母亲一直没有搬家,苦苦守候、等待儿子32年。临终前,老人家留下遗愿:听天由命吧。我死后,将小方当作暗房的那间小木屋拆了,把拆下的木板打成一口棺材,我要跟我的儿子永远在一起。

小方将他最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他是一位热爱和平与自由的新闻人,以相机和文字为武器,为抗日救亡奔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以及关注劳苦大众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遗憾的是,小方早已沉入历史的忘川。


冯雪松的寻找,永远在路上
      
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冯雪松在报纸堆里看到了一封来自中国摄影协会的传真。“837张底片”“失踪”“卢沟桥事件报道第一人”,这些字眼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过摄影协会的帮助,冯雪松见到了方大曾的妹妹方澄敏女士。当时她已经85岁高龄了,老人家由于中风只能用满脸的热泪表示自己激动的心情。冯雪松当即表示希望让方澄敏在屏幕上见到哥哥。这份承诺,也让冯雪松更坚定了寻找方大曾的决心。

“小方的作品散落各处,而且没有半点的影像资料”冯雪松说,他在图书馆里努力了四个月,进行着“大海捞针式”的搜索。每次找到有关小方的资料,都会让冯雪松兴奋一次。

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冯雪松踏上了找寻之路。使用着同样的交通工具,重走方大曾走过的路。路途遥远、餐食简陋,因为缺乏资金还只能自掏腰包。冯雪松不计得失、坚持不懈寻找着方大曾的一点一滴。他的寻找,不仅将湮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小方的故事与作品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更用行动践行了一个新闻人面对真相、深入实际、还原历史的职业操守与理想。

冯雪松老师坦言,小方就像家人一样,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越接近小方越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寻找方大曾成为了一种习惯,不去寻找可能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在当前浮躁的社会氛围下,有太多的媒体人为了欲望和利益写作。方大曾的精神,能够传播正能量,让更多年轻的新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新闻理想。


学界业界的认可,是最佳的支持

2000年,由冯雪松执导的《寻找方大曾》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并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其首部反映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的作品《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于2014年11月出版发行,并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2015年,中国记者协会专门举办了“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方汉奇先生曾说:“冯雪松的这部专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把湮没了八十多年的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摄影记者方大曾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让他的名字开始为公众所知晓,这是对中国新闻事业史人物研究和中国战地新闻摄影史研究的一大贡献。”2015年7月7日,方大曾纪念室在保定光园落成。纪念室匾额由方汉奇先生题写。


冯雪松老师正在那向同学们展示小方的摄影作品

2016年12月10日,冯雪松带着方大曾的故事走进了北京工商大学。这里是“方大曾校园行”的第14站。“方大曾校园行”公益活动于2015年9月启动,迄今已先后走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知名高校。方大曾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其精神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

本次讲座由新闻系教师李杰琼主持。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林刚、新闻系副主任范敏全程出席。16级传媒类学生,新闻系14级、15级学生,新闻系14届、16届毕业生,还有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超过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冯雪松老师用一张张鲜活的照片,打开了一扇联结历史的大门。他用方大曾的摄影作品和新闻报道,有力地诠释了一位20几岁的热爱和平与自由的新闻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服务精神与家国情怀,展现了小方走近现场、走进现实,将目光落在普通人和劳动者身上的人文关怀。

《人民画报》的于涛社长带来记者团队,对此次活动进行了专程报道。于涛社长认为,寻找方大曾会永远在路上。小方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大的英雄主义,是知道了现实的残酷后,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人应该有最根本的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林刚书记讲到,北京工商大学新闻系于1997年创立,马上就要迎来第20个年头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这一次讲座的意义是重大的。从小方的一张张黑白照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新闻人的职业精神和理想。相信他会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

范敏老师也表示,方大曾和冯雪松老师有着共同点: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优秀的职业水准。寻找方大曾是一个重要的选题,作为新闻采访课的任课老师,范老师也说“在民族复兴大业上,同学们作为新一代的新闻人是否也具有慧眼,能找到最扣时代脉搏的选题,是十分重要的。


同学们的感动与敬佩,是最大的鼓励

        



整个讲座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被小方和冯老师的故事所吸引。

      
活动结束后,仍有很多同学不愿离去,将冯雪松老师围住追问问题。这次的活动圆满结束,反响也十分热烈。





这是我们新闻学子最爱的大合照!!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感触良多。  

新闻152
郭晶晶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了正义与良知,一个二十几岁的新闻人,奔赴前线进行报道。他的精神跨越了时空,影响着当下越来越多的人。

新闻152
吴龙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看到他拍摄的一张张照片,难以想象他拥有着怎样的勇气与理想。

新闻151
王馨馨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小方带给我们的。而他的精神会一直引领着我们走向未来。

新闻151
冯晨晨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看到他拍摄的一张张照片,难以想象他拥有着怎样的勇气与理想。

新闻151 李思慕

冯老师用了17年的时间去追寻,不为功名利益。面对困境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勇气。感谢他将方大曾的事迹不断传播,让更多人加入到寻找方大曾的队伍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c2MTYwNw==&mid=2651524413&idx=1&sn=503007fab292ff71dd59856381955242&chksm=8bcbda95bcbc538326388e4b696c28953c85cb2826145438b8e3b71931f89e7e60e6517d168c&mpshare=1&scene=23&srcid=1212UlPXaHQPzxfeDQiUPNMG#rd

138#
发表于 2016-12-21 00:06: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山东大学向孔庆东发“执教20年”贺信?校方回应
2016.12.8 17:24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记者 曾金秋)今天下午,就网上流传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向北大教授孔庆东发送“执教20周年”贺信,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网传贺信系伪造,所盖印章已过期。
今日上午起,多份贺信截图在网络流传。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贺信内容多为祝贺孔庆东“执教北大20周年”,落款单位各不相同,包括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某知名媒体等。

网传的孔庆东贺信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上述贺信来源,均为孔庆东微博。在认证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的微博中,晒出多份贺信,并对致信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
在一份盖有“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印章的贺信中,落款日期为“2016年11月29日”;而另一份来自知名媒体的贺信中,落款日期则为“2017年11月30日”。
新京报记者联系孔庆东微博公布的电话,其助手袁先生表示,孔庆东微博均为其本人所发,对于其他情况,其表示并不知情。
今日下午,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向新京报回应称,网传贺信与山大无关,早在2016年9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即已拆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印章随之作废。

山东大学的微博说明
链接:
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61208172444482.html
139#
发表于 2016-12-30 20:58: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今天 16:14 来自 iPhone 7 Plus
很多人说我引导娜娜的自杀原因往其母亲身上靠,我反思了一下,虽然我一百次的说过自杀是多因一果,本意也绝不是如此。但展示那样的细节,仍缺少对死者家人的理解和尊重,并造成他人误解,本身跟事件核心也并无关系。我在此表示郑重的道歉,这都是我的错,我承诺将来类似的文章中,严谨表达,严加注意。http://weibo.com/1907166177/EovIf9XFV?type=comment
140#
发表于 2017-2-6 22:34: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2016年传媒伦理问题报告
原创 2017-02-06 伦理报告课题组 新闻记者
◆ ◆ ◆ ◆
这是我们连续第4年推出“年度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作为“年度虚假新闻研究报告”的姊妹篇,对我国传媒业伦理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以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推动传媒道德进步。

本报告由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组织研究撰写,在这里摘录对2016年度9件传媒伦理典型案例的述评。
◆ ◆ ◆ ◆

2016年传媒伦理问题特点
通过对2016年我国传媒伦理失范现象的梳理,我们发现:

第一,虚假新闻现象仍然突出,成为2016年最受关注、各界批评最多的传媒伦理问题。这在我们发布的《2016年度虚假新闻研究报告》(←点击可查看)中已经述及,本文不再具体展开。

第二,标题党、侵犯隐私、报道偏颇等传媒伦理的老问题仍时有体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问题重复出现,个别的典型案例影响了媒体业整体的公信力。比如关于医患关系,在2016年安徽“丢肾门”、山东“纱布门”事件中,新闻媒体的角色受到广泛质疑。

第三,一些过去未被重视的伦理问题进入大众视野。比如涉嫌歧视的表述,不雅内容进入大众传播领域、未成年人参加成人节目的尺度把握等。

2016年9起传媒伦理案例述评
1.网易财经“标题党”事件
【事 件】4月21日晚,网上流传一份云台山景区发布的通告称,4月19日9时25分,上海籍游客翁懋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潭瀑峡景点出口处,被一块猴子蹬落的石头砸中脑部,不治身亡。网友及媒体发现,逝者翁懋曾任上海冠生园集团董事长。于是,“猴子”以及逝者的身份成为某些媒体报道的噱头,出现了“猴子砸死董事长竟是大白兔奶糖董事长”“活久见!冠生园董事长被猴子砸死 网友:猴子大闹天宫了?”等标题,使一桩意外事故变成博人一笑的社会奇闻。

4月22日,网易财经更是使用了《上海冠生园董事长被猴子弄死》的报道标题,由于缺乏对死者的基本尊重,引发舆论指责。

当天,网易财经刊出致歉声明,表示“发布过程中使用词语严重不当,缺乏对宝贵生命的基本尊重,虽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修改,但造成了不良影响,伤害了遇难者家属以及广大读者的感情,特此表示诚意道歉”。

12月5日,北京市网信办通报了多起网络媒体涉及“标题党”违规行为的案例,其中包括对网易财经的通报:“4月21日,网易财经发布自行采编报道《上海冠生园董事长被猴子弄死》,以调侃甚至戏谑的口吻叙述这一悲惨的意外事故,消费了遇难者,同时也误导了受众对事实的认知。”

【点    评】游客遇难不幸身亡,无论如何都是一起悲剧。而以网易财经为代表的部分网媒,以戏谑、调侃的口吻来报道这则消息,不但不恰当地挑动社会“仇富”“仇官”情绪,更是对逝者的不敬,违背了尊重生命的社会良知。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前些年某些都市报的“标题党”行为,比如报道农民工从大楼上摔死,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报道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被农用车从头部轧死,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报道广州酷热三十余人中暑身亡,标题叫《广州“酷”毙三十余人》。也许编辑还为自己的“创意”而得意扬扬,其实却丧失了同情心这一人类基本道德准则。

“标题党”现象愈演愈烈,与网络时代媒介技术变迁不无关系。互联网带来海量信息,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愈发激烈。而且从PC时代开始,内容的呈现结构就变成两层——标题成了入口,点击后才能看到内容,因此标题承担了“引诱点击”的重任。客观地说,为吸引受众,在标题制作上动足脑筋,出新出彩,是值得肯定的新闻专业追求。但这种专业追求有个前提,就是不能偏离新闻价值的基本要求,恶意夸张夸大,有悖于公序良俗,刻意放大不良价值观。

2.《新安晚报》“丢肾门”事件
【事 件】2016年5月5日,安徽《新安晚报》头版及A3版以《我的右肾去哪儿了》为题,报道了刘永伟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做胸腔手术,出院后第二天发现右肾“失踪”的消息。根据报道,刘永伟2015年6月12日因车祸被送往医院救治,6月19日转院至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7月1日,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8月18日,刘永伟出院。次日,在山东省立医院CT检查时发现“右肾缺如”。刘永伟就此事询问涉事医院和徐州卫生部门,却迟迟没有调查结果,患者后续治疗受影响。

报道一出,立即引发网络舆论对医院的强烈质疑,各种想象和推测的帖子此起彼伏,包括医生隐瞒了医疗事故、肾被偷摘等说法也被大肆传播。

5月5日下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表声明,认为媒体报道严重失实,患者在“术后分别于2015年6月21日(术后第1天)和6月25日(术后第5天)的2次CT复查均显示该患者的右肾存在”,并附有CT复查结果影像资料。一些网络媒体也报道称,患者右肾仍在体内,只是呈现萎缩状态。

由此,网络舆论也转为抨击《新安晚报》是“无良媒体”“恶意造谣”,被“打脸”等。

徐州市卫计委随后介入调查,与刘永伟一同选定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作为第三方医院再次检查。5月10日,徐州市卫计委公布检查结果:“综合第三方检查结果和专家组意见:刘永伟术后右肾存在,目前呈现为外伤性移位、变形、萎缩。”

10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对〈新安晚报〉等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查处情况通报》称:“经查,该报道表述不准确,解释医学术语‘右肾缺如’为右肾‘失踪’,对‘右肾缺如’原因追究不彻底,展现医患关系各方观点不对等,引发社会误读为‘切肾’‘盗肾’,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点    评】事件调查过程中,与《新安晚报》同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中安在线发表署名“宛新平”的评论《“肾去哪儿了”事件中,媒体不能缺位》认为:“刘永伟讨要了大半年的说法,在媒体的关注下,一个星期就得到了。但该新闻却被很多人当作是媒体“打脸”、患者“恶意索赔”的证据。难道这个结果不是医院和相关部门早就应该提供的吗?如果相关调查部门及时给了患者一个说法,怎么还会有患者“找肾无门”,求告媒体的事?”“从此事件中可以看出的是,一个普通人想要一个说法有多难……”可见,《新安晚报》自认为是怀着满腔热情,为民纾困的道德感、责任感采访报道这一事件的。但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情感,并在某种“公共性”或“正义性”的前提下,力图动员公众舆论,促进社会或个体问题的解决,造成“动作变形”,在采访报道中失却客观平衡的立场,挑动民粹主义情绪加剧甚至激化社会矛盾。

回溯“丢肾”案例,患者、医院、媒体、公众,事件各方看似都有自己的道理,却都多少存在一些问题,最终让矛盾不断扩大,酿成一起轰动全国的医疗纠纷事件,荒诞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信任体系的缺失。

对媒体来说,医疗报道属于科学报道之列,因为它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对报道科学、准确、严谨的要求远远高于一般社会事件。医患问题,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属于社会敏感领域。而在本案例中,《新安晚报》将“右肾缺如”的医学检查结果,表述为“离奇失踪”,显示出对事件的轰动性、刺激性高于对准确性的价值判断,显然是不妥当的,从而引发社会误读,受到网友批评。

另一方面,“宛新平”的文章中,也委婉地提示了媒体开展报道中的委屈。评论说:在多起医疗纠纷报道中,很多医疗界人士甚至普通网友指责记者“缺乏专业知识”,而似乎没有人去思考,记者同样不是专业人士,他获取“真相”的前提仍然取决于各方信息的有效沟通……医患关系到了今天,患者以及他们求助的媒体人和医生们之间的沟通仍然非常艰难,只要其中一方的缺失,就可以发酵成网络上一边倒的舆论判断和抨击。一篇新闻稿背后究竟是记者专业知识的缺乏,还是采访通道的被迫关闭,还是很多人认为的“居心叵测”,在这个无序时代很难判断。

看来,院方对相关媒体不够信任,沟通不善,也是造成媒体偏听偏信的原因之一。但所谓“无序时代”、沟通不善并不能作为报道无序的遁词,媒体只有通过更加准确、专业的报道,打造公信力,才能赢得医疗界的信任,才能获得更多良好沟通的机会。

3.雷洋案报道不雅词汇泛滥事件
【事 件】5月7日,市民雷洋在北京警方执法过程中非正常死亡,引发全社会关注。5月9日,北京昌平警方通过微博通报案情,称雷洋涉嫌嫖娼被捕,在将其带回公安机关审查途中,其突然身体不适,后送医抢救无效死亡。5月11日,警方第二次通报案情,再次强调雷洋存在嫖娼行为。当日,北京电视台播放了对涉事足疗店一女性违法嫌疑人的采访,“佐证”了警方的这一说法——该足疗店技师称事发当晚曾为雷洋提供“打飞机”服务。

雷洋事件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一时间,“嫖娼”“卖淫”“戴套”“打飞机”之类报道充斥各种媒体,甚至醒目地放在标题位置。

对于这种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发微博、微信提出抗议:“家中有未成年人的,这两天不要开电视、不要上网、不要看报纸!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疯的,反正就是疯了!一些人把成年人的性话题,设置成了许多媒体的深度曝光的议题!”

一篇评论则记录下这样的场景:“爸爸,什么叫打飞机呢?当三岁的女儿问正在看电视新闻的父亲,他哑口无言,异常尴尬。”

【点    评】大众传媒中不雅词汇泛滥问题近年屡有出现。2013年网络名人薛蛮子因嫖娼被抓之后,新闻节目中也是毫无顾忌地播出其嫖娼细节,甚至达三分钟之长。还有郭美美明明是以开设赌场获罪判刑,也让她在电视节目中说“有很多人想不论花多少钱也要同我睡一觉”,然后说她的床头又多了多少万。这种令公众不堪的内容,甚至连央视员工也感觉难堪,“我不知道我们播出这样的细节,让家里的女人和孩子如何坐在电视机前”。

这次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在播出这段所谓“雷洋嫖娼”的证据时,肆无忌惮地在大众媒体、黄金时段谈论“打飞机”“戴套”这类性话题,转移公众对于查清雷洋非正常死亡原因的强烈关注,不知是否考虑过它的社会影响,考虑过受众的观感?

这种“污染”公众的现象,与媒体未能坚持职业操作、坚守内容底线有关。并非所有新闻都适宜被刊载。特别是一些轰动性事件、媒体争相炒作的事件,拒绝,有时更能体现一家媒体的道德水准。

4.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死游客事件中的虚假信息传播
【事 件】7月23日下午,赵某一家人自驾小汽车游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在东北虎园区,赵某下车,被一只老虎扑倒叼走。她的妈妈周某下车救女。母死女伤。

当晚,《法制晚报》微博账号用“年轻男女在车内发生口角,女子突然下车去拽男司机的车门,结果被蹿出来的老虎叼走”的说法报道了这起事件。这是夫妻“吵架”这一说法的唯一来源。

赵某被贴上不守规则、撒泼逞强的“恶妇”标签,成为道德谴责的对象。此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在各种网络媒体、社交媒体流传,包括赵某是“小三”、医闹,赵某一家的户籍信息,她躺在手术台上的血腥照片等。

事后,赵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是因为晕车下车,并非《法制晚报》所言夫妻“发生口角”。应该说,这个起因对事件结果影响不大,但却导致了不同的网络舆情。据《南方周末》报道,《法制晚报》的爆料人是动物园工作人员。《新京报》记者也接到类似爆料,但因无法核实,在当晚发出的即时新闻报道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点    评】汽车内是个相对私密的空间,赵某临时下车的原因恐怕只有车内当事人知情,但《法制晚报》在未采访到当事人的情况下,就引用匿名消息源的“发生口角”说,无疑是不妥当的,随着事件在网络上发酵,间接导致了赵某被污名化。

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社交媒体时代传播伦理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新问题。无论是动物园工作人员揣测赵某下车原因,还是批评赵某家人有“医闹”行为,在前网络时代,无非道听途说,街谈巷议,属于人际传播范畴,即便是谣言,也是传播者的私德问题。但是在社交媒体时代,人际传播场域与大众传播场域联通,原本属于街谈巷议的私人话语,很可能流入大众传播渠道后,便成为公德问题。

在类似公私模糊、是非交融的领域,专业媒体应当发挥澄清事实、避免侵犯个人隐私的示范作用,而不是反过来为不当信息传播推波助澜。

5.狗仔记者无人机拍摄明星婚礼事件
【事 件】7月31日,明星霍建华和林心如在巴厘岛举行婚礼,各路“娱记”纷纷去现场蹲点采访。但是举办婚礼的酒店安保严格,不放任何媒体进去。霍建华方工作人员也出来给记者发红包,并表示:“华哥知道大家辛苦了,但是内场不会让媒体进的。”面对这种情况,自称“中国第一狗仔”的卓伟所设风行工作室,动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没想到受到当地警方干预,强制降落无人机,删除拍摄素材,摄影师也被赶出酒店。

当日下午17:00卓伟发布“网友星探莫悲哀,下次婚礼咱还拍”的微博,并配发现场记者集体拇指向下的照片,疑似表达对不能报道这次婚礼的异议,因此引发网友的批评。配图中涉及的部分记者也澄清,这本来是一张记者表示自嘲的合影,却被卓伟用来表达对明星的不满。

卓伟在回应舆论批评时表示,其微博表达的是自己无奈的心情,以及以后遇到类似事件继续追求报道的“责任”,对新人并没有恶意。

【点    评】目前,我国的娱乐新闻方兴未艾,相关规范却仍模糊。特别是在对明星的报道中,一直存在是否侵犯个人隐私的伦理争议。比如卓伟一直认为,其偷拍行为不是侵犯隐私,而是维护公众知情权,“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对社会承载更多责任和义务。新闻报道有一条共识,就是明星的隐私权在一定程度上是让渡于公众的知情权的。明星本身具有商品属性,公众对其代言的商品有知情权,我们娱记只是恰恰去帮助维护公众的知情权,这并不是侵犯隐私”。

然而,媒介法专家魏永征则对包括未经本人邀请拍摄的情况下去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拍摄明星婚礼现场的做法,表示明确反对。

他认为,通常说对隐私的侵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个人信息的擅自披露或进行不当利用;二是对个人生活及其场所的不当干扰,这在法律上叫作入侵(intrusion)。现在对个人信息保护谈论很多,对个人生活的保护相对注意少一些。人们常说,公众人物隐私比普通人少,这是因为公众人物由于自身事务同公共事务、公众利益存在较多联系。但是公众人物和普通人一样有个人生活及其场所,媒体和他人也不应该擅自打扰。这次霍建华和林心如的婚礼,作为公众人物,受到公众关注,媒体报道他们结婚的消息,或者发布他们的婚礼照片,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在主人明确表示不邀请媒体人参加之后,卓伟竟然派记者用无人机在婚礼现场上空拍摄,就是对隐私的打扰或入侵。婚礼是私人活动,婚礼场所就是私人场所,卓伟的行为有可能影响原先安排好的婚礼的顺利进行。参加观礼的人们都去注意天上的无人机了,这婚礼怎么举行下去?如果发生技术故障,无人机掉下来,打坏器物甚至砸伤人,这种后果卓伟估计到吗?

说到公众兴趣,他说,有正当的兴趣,也有病态的兴趣。窥私欲人皆有之,这是人性的弱点,所以我们要用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正当兴趣的底线一是不能损害当事人的包括隐私在内的合法权益。公众关心自己喜欢的娱乐圈人士的各种信息,包括他们的成长历史、业余爱好、恋爱和婚姻,这些应该都可以满足。但是像狗仔新闻那样,把所谓公众兴趣建立在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是不足取的。二是不能损害公共利益。这种跟踪、偷拍行为本身就是败坏社会风气,干扰正常社会秩序,现在又发展到动用“新科技”、使用无人机来进入私人场所强行拍摄,巴厘岛警方采取措施是理所当然的。

6.国航期刊用语涉嫌种族歧视事件
【事 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的空中期刊《中国之翼》杂志9月号内页的“国航提示”中写道:“到伦敦旅行很安全,但有些印巴聚集区和黑人聚集区相对较乱。夜晚最好不要单独出行,女士应该尽量结伴而行。”

美国CNBC广播公司制作人Haze Fan搭乘国航航班看到后,将相关内容的图片发布在Twitter,引发热议,被认为是对印巴裔及黑人的歧视。多印度裔居民定居的伦敦Ealing Southall区议员夏尔马致信中国驻英国大使,要求国航道歉及删除相关言辞。夏尔马在声明中表示,自己所在的具有多元文化的选区不仅安全,还具有巨大的参观价值。

9月8日,《中国之翼》杂志社通过《环球时报》对此事做出道歉,承认相关文字表述不当,已经撤下所有航班上的这期杂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她说,希望随着调查的深入,国航可以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中国有关部门也会督促国航来进行必要的调查。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和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

【点    评】虽然国航道歉、撤下杂志,外交部也表明态度,但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许多评论都表示不解:这不过是事实,有什么可道歉的?其实,国航安全提示中的错误,并不在于指出伦敦存在不安全的街区,而在于把高犯罪率与少数族裔聚居想当然地联系在一起,给出了这些街区不安全是由于印巴裔和黑人聚集的因果推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开展的“语言净化”运动,倡导文化多元论,要求语言和思想要有正确的政治导向,使用最“中立”的字眼,防止歧视或侵害任何人。如为了避免种族、性别、性取向、身体残障和信仰的不同而产生的歧视或不满,在美国称呼“黑人”为“非洲裔美国人”,盲人、近视则要称之为“视觉受到挑战者”等。

经过多年,这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基本要求,在欧美国家深入人心。但是中国文化传统中还缺乏这种意识,因此在国际传播中很容易造成误解。

新华社曾发布过一批“禁用词”,其中要求: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在报道社会犯罪和武装冲突时,一般不要刻意突出犯罪嫌疑人和冲突参与者的肤色、种族和性别特征。比如,在报道中应回避“黑人歹徒”的提法,可直接使用“歹徒”。

在国际传播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增强这方面的意识,表达更审慎、更严谨。

7.厦门女记者打阳伞采访灾后重建事件
【事  件】9月15日凌晨,厦门遭遇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这是2016年以来全球最强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最强台风。台风使厦门遭受重创,出现大面积断电、停水现象,部分行道树被刮倒折断,道路受阻,车辆被砸,窗户破碎。台风过后,厦门上上下下都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9月20日下午,厦门本地自媒体微博@看厦门 转发网友拍摄的照片及爆料称:厦门电视台女记者在同安采访灾后重建现场的时候,戴着墨镜,打着阳伞,扭着腰采访的形象,与街上大扫除的志愿者的形象格格不入。

这位女记者遭到众多网友批评,2个多小时后,@厦门广电火速发布通告,认为该女记者的不当行为“违反了新闻记者的职业规范”“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对她做出停职处理。

【点    评】其实,在对这一事件的评论中,网友也持不同意见,除了批评意见之外,也有人认为,女记者也是人,也有爱美之心,如何穿着是个人自由。还有人批评厦门广电的“雷霆处理”,有被网络舆论绑架之嫌。

记者的穿着当然是个人自由,但在工作场合,却有职业上的要求。新闻采访教学中有个比喻:深入=身入+心入。这个“身入”的含义,就包括记者的穿着、姿态和行为等等,应与采访环境、氛围,以及采访对象的身份相符合。以这位记者的打扮和姿态,把话筒“杵”到志愿者面前,恐怕不但听不到真心话,反而会招致公众的反感。因此,对这位女记者的大量指责,也是对新闻业中普遍存在的“骄娇二气”“不接地气”的不满情绪的发泄。这一点,值得新闻业者深思。

8.湖南卫视将女童和成年男子组成临时父女事件
【事 件】10月份开播的湖南卫视真人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中,由击剑运动员董力和4岁小女孩阿拉蕾组成了临时父女,在节目中同吃同住,亲密互动,天真的小女孩还对“爸爸”董力告白:“等我长大了,妈妈就把我嫁给你”。本来童言无忌,但随着节目的播出,观众们批评,湖南卫视在剪辑和配图配字甚至是官方微博的广告上,刻意都把两人关系往CP(英文couple,网络常用语,往往指夫妻关系)方向引导,比如网络视频主打推广语是“董力红唇索吻阿拉蕾”。另外,阿拉蕾裸露肩膀和穿内裤的画面也被播出。董力也在多个采访中表示要等阿拉蕾长大,理想型恋人就是阿拉蕾。不少观众提出质疑:不应该让女童用这样的方式跟陌生男人相处。这些画面、玩笑,到了对女童有企图的人眼中会变成什么呢?《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也是有儿童观众的,孩子看了小朋友跟董力这么亲,会怎么对待生活中碰到的陌生人?

11月20日《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微博发表题为“单纯的总是最美好的”公开回应,表示:节目以亲情为本,不支持变了味的过度解读。网络上的一些媒体为了博眼球,对嘉宾和未成年儿童都会造成伤害,希望大家能用善良的眼光看待节目,同时也会对节目加以检视,更加慎重。

包括阿拉蕾对董力说长大后嫁给你的一些片段,在后来的节目播出版本中也被删除。

【点    评】或许湖南卫视这档节目真的是要传播亲情,呼唤父爱回归,但以“娱乐”的方式让年轻男子与未成年女童组成临时父女关系,甚至有导向情侣关系并故意炒作之嫌,有哗众取宠、误导受众之虞。

正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在接受财新媒体采访时所说的,“从幼童保护的专业视角看,(这么做)肯定是有问题的。其实,公众所反对的,不是正常人怎么理解,而是可能导致怎样的误解,尤其是孩子自身的误解”。他说,误解很容易给儿童保护的典型施害人有空可钻。“儿童保护不仅是体现在宣传上,从保护孩子利益出发,正向的交往取向,女童不应该与陌生男子有这种相处模式。节目组还是没有从儿童保护的视角看问题”。

@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也截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相关文章表示,“专家认为,节目最大的误导是让儿童对‘熟人’失去防范意识,而80%被性侵的儿童是熟人作案,且目前网上已经有了一些言论、图片与解读,表明有些内容、宣传成了恋童幻想素材”。

9.山东电视台“纱布门”事件
【事 件】10月29日,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栏目播出报道《潍坊产妇子宫内留纱布 重磅调查 还原事件真相》,称徐女士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小腹疼痛的症状,原来是一块纱布留在子宫里。

报道播出后引发了对医患关系的热议,很多观众和网友认为这是一起明显的医疗事故,医院还置患者的病痛于不顾,迟迟不取出纱布。

不过,事情很快发生了反转。10月30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在其官网上发布《关于对产妇徐女士诊疗经过的说明》6:产妇徐女士就医经历的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填缝纱布是为了防止出血,保全子宫,拆除时发现部分纱布取出困难,余留纱布条2cm左右,观察半月左右待可吸收线吸收后纱布条自行脱出,如不能脱出时可在超声引导或宫腔镜下取出;患者家属知情并签字;患者家属提出30余万元赔偿要求,未达到索赔要求的情况下拒绝配合治疗。

一些长期关注医患纠纷问题的微博自媒体也披露,类似情况并不是什么“医疗事故”,而是用纱布填充止血和缝针的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情况。而且当初已经明确告诉了患者家属这一情况,家属当时一度签字表示同意。但是后来家属涂抹了签字。

舆论由此发生压倒性的变化。网友转而支持妇幼保健院依法维权,徐女士的角色从受害者转变为“医闹”。

11月2日,@环球时报微博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生活帮》栏目存在通过剪辑偷换概念,误导公众的嫌疑。《生活帮》的后续报道中采访了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修霞,节目中院方承认纱布残留“有问题”,然而院方人员在旁边录制的采访完整版本却显示,这只是修霞接受采访中的一小段,前后语境都被《生活帮》剪掉了。在完整版的采访中,修霞不仅讲述了为什么会有纱布存留,还讲了强行取出的后果,以及医院的后续治疗方案。从中可以看出,纱布残留是急救时的措施,并非疏忽遗忘。

在这期间,实名认证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的新浪微博名人 @烧伤超人阿宝等披露,“生活帮”栏目在报道此事件过程中一直滚动播出“生活帮联合山东省优生优育临床评估亿元‘济南中医不孕不育医院’组成‘快孕项目’”的广告,而这家“济南中医不孕不育医院”不但属于备受诟病的“莆田系”医院,且涉嫌虚假宣传有资质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即试管婴儿)。7专业医疗网络社区“丁香园”发文质疑,“生活帮”“既然是一家为民负责的‘良心媒体’,有没有对内容以及医院的资质进行审核,有没有想过节目播出后,将对多少孕期的家庭产生不良的影响?公然为莆田系医院站台,这是收了多少钱?”。

11月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此事,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万希润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纱布压迫和缝扎最快止住患者大出血保留了患者子宫,抢救医生做了最优选择。

11月9日,山东广播电视台发布了《山东广播电视台就“纱布门”向潍坊妇幼保健院致歉》一文,认为“生活帮”的报道“基本准确”,但也表示,“在患者事先是否知晓腹中异物为纱布的问题上,记者的表述容易让人产生患者事先不知情的误解,就此我们向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及广大观众表示诚挚的歉意”。

【点    评】同样是2016年度有影响的医患纠纷报道事件,“生活帮”栏目比《新安晚报》有更多值得诟病之处。比如,患者家属明知手术方案及风险,有“医闹”嫌疑,媒体却没有相应调查;媒体剪辑中断章取义,歪曲了受访者原意;媒体与相关医疗机构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关系,后者有左右其报道倾向的可能……

除了前文提到的尊重医学专业规范、保证客观平衡报道的原则,在这一案例中还要特别提出媒体角色的问题。

网络搜索可以发现,“生活帮”栏目与济南中医不孕不育医院有密切关系,不但合办各种社会活动,还多次报道该院使患者成功受孕等“新闻”。这不能不让人怀疑,“生活帮”究竟是新闻栏目,还是软广告创收栏目?媒体在相关争议性事件报道中,究竟是扮演的客观公正的社会监督者角色,还是被相关利益绑架,有意误导受众,成为某方利益的代言人?

挖掘事实,探求真相,
是新闻业最大的善
以上从问题出发,本文对2016年传媒伦理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但对于媒体来说,“合规”“不越轨”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新闻业最大的善,最高的道德律令,“全球媒体的首要伦理准则”,则是挖掘事实,探求真相。在这里,必须提到2016年的聂树斌案改判事件,这既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次里程碑式事件,也是媒体坚持舆论监督、艰苦挖掘真相的里程碑式事件。

聂树斌案从执行死刑到改判经历了21年,其关键转机是2005年《河南商报》的一篇报道《一案两凶,谁是真凶?》。当时以总顾问身份代理总编辑之职的马云龙和记者一起进行了采访调查,并主动放弃首发权,把报道发给全国一百多家报纸,欢迎转载,不收稿费。由此,聂树斌案进入公众视野。正如《新京报》整理全国各大媒体相关271个版面时所言:“聂树斌案中媒体的身影不曾缺席。翻过22年来那一个个有力的标题,一篇篇有力的报道,小到聂家的辛酸苦楚,大到国家的历史变迁,似乎都触手可及。”

“职业伦理越发达,它们的作用越先进,职业群体自身的组织就越稳定、越合理”。当前,传媒业正在经历一个困难与机遇同在的转型时代,只有更好地履行挖掘事实、探求真相的职责,更坚定地遵守职业伦理规范,才能奠定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实现凤凰涅槃般的历史性变革。

(本文摘自《2016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阅读原文及学术引用,请务必参考《新闻记者》2017年第2期)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jfRYy5oU-BduMNPS2zHP4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