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25年,这三家文学杂志面临危机,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摇欲坠
文|巴城
2025年,将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2月初,年味还没有淡去的时候,中国人工智能界领域突然杀出一匹黑马——DeepSeeK。这款横空出世的智能软件在写作方面具有超强的能力,让文学界的人感到震惊不已。 一位写了多年儿童文学的老作家宣布永久封笔,他觉得再写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了。 文学杂志的主编或者编辑也开始警惕,因为他们发现有作者利用DeepSeeK来创作小说、散文和诗歌,并把这种AI作品投到杂志的邮箱。 这确实令人头疼。 如今,传统文学杂志受到严重影响的不仅仅是DseepSeeK带来的困扰,还有更严峻的不可抗拒的因素,正在影响文学杂志的生存。 有的文学杂志从月刊改为双月刊,比如广西玉林的《金田》杂志。有的杂志已发不出来稿费,这里不方便明说。还有湖北的《江河文学》早已经没有动静,据说是停刊了。 这一年才开始,就有三家文学杂志就出现了异常情况,引起了全国的作者和文友的关注。这三家杂志分别是: 一、《鸭绿江》文学杂志 2024年,这家老牌的文学杂志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导致其主编陈昌平被迫辞职。
现在把这件事简单地概括一下:湖南的一位作者林某平花了850元在《鸭绿江》文学杂志发表了一首诗。他的诗歌发表出来后,被发现是抄袭作品,直接抄袭了原作者杨放辉的作品。 因此,这本老牌文学杂志涉嫌版面买卖、收费上刊。 俗话说“好事不出名,坏事行千里”,《鸭绿江》杂志的负面事件经过多家自媒体的传播后,迅速地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沸腾的舆论,直接导致了执行主编陈昌平被迫辞职。 陈的辞职信内容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无奈,相信有很多事情他根本就无法左右。 《鸭绿江》文学杂志创刊于1946年,至今79年了,是一家真正的老字号的文学刊物。 笔者注意到,2025年1月28日(春节前),该文学杂志的官方公众号发了一张祝读者和作者新年吉祥如意的图片,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更新,没有发布目录和作品,直到现在。
如此的异常情况难免让人猜测,这家杂志是不是因为经费问题或者其他原因停刊了? 听文学界的人士说,目前还在正常出刊,之所以没发布目录,是为了平息舆论。 不管怎样说,一家杂志的官方公众号长时间没有更新,就是出现了异常情况。 希望《鸭绿江》杂志能尽快恢复正常,正常出刊,正常运营官方公众号。 二、《佛山文艺》文学杂志 广东省佛山市的《佛山文艺》文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在上世纪90年代和00年代,这本杂志非常的火爆,是当时打工文学的一面旗帜,对打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那时候,广东涌现出了大批的打工作家,有的人通过写作,其身份从农民工转为体制内的文化人,比如现在《作品》杂志的主编王十月和副主编郑小琼,当初都是来自于工厂的打工作家、打工诗人。 那时候在广东的打工者都很喜欢看《江门文艺》《佛山文艺》,因为这两本杂志都比较喜欢发表跟打工人有关的文学作品。 《佛山文艺》最辉煌的时候,据说单期的杂志发行量高达60万份,远超同时期的主流文学杂志。拿现在的话来说,那时的《佛山文艺》绝对是妥妥的大网红。 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纸媒越来越不景气,发行市场严重萎缩。《佛山文艺》在这些年也逐渐暗淡下来。 从去年12月开始,《佛山文艺》杂志就出现了异常情况,其官方公众号最后一次推送的时间显示为:2024年12月27日。
直到现在,其官方公众号都没有更新,也没有相关的说明。 我曾经向一位相关人士打听,说是内部在调整,但目前确实没有出刊。 之前这本杂志出刊的速度特别的快,一般是3月初就出第4期的目录了。 2025年都已经进入了4月份,《佛山文艺》还没有出刊。可以肯定的是暂时停刊了,具体停多久,没有答案。 广东佛山应该是一个不差钱的城市,可到如今连一份文学刊物都供养不起,令人感到遗憾。当然也有可能是当地相关部门根本就不重视这一份刊物了。 三、《椰城》文学杂志 《椰城》文学杂志创刊于1991年。这是一本命运多舛的文学杂志。 之所以说这本杂志命运多舛,是因为创刊以来,《椰城》所走的道路并不平坦。 2000年,正是纸媒的黄金时代。记得那时广州的街头,到处都是报刊亭,每个报刊亭里里外外都摆满了花花绿绿的杂志,还有厚厚的报纸(那时的南方都市报有二三十个版面,拿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感觉)。 《椰城》杂志却在纸媒最好过的时候被“转卖”到广州,被一个来自湖南的书商承包了,然后把《椰城》办成了《故事会》那样的杂志,封面都是花花绿绿的时髦女郎,内文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打工故事,这种类型的杂志在当时的打工群体中很流行,据说单期的发行量高达14万份,老板也赚得盆满钵满。
2005年,可能是承包杂志不那么赚钱了,也有可能是当时海口文联的领导要把杂志收回来自己办。总之,这本杂志从“远嫁”广州之后又回到了娘家——海口。 时隔整整的20年之后,也就是2025年,《椰城》杂志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很多同行和作者都感到惊讶。 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的第1期目录中,除了82个页码的文学版面之外,其余174个页码满满当当、密密麻麻的都是学术论文,目录根本就没法用文字来排版,只能以图片来代替。
《椰城》杂志第1期目录一出来,整个文学圈都炸锅了,热闹了好一阵子。 在这之前,文学版面是112个页码,一下子减少了30个页码。 很明显,《椰城》杂志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最直接的影响是财政局在2024年12月正式退出,《椰城》杂志就此被断奶,之后是海口市文联接手,成为杂志社最大的股东。 大股东选择了“以刊养刊”的办刊模式,也就是以卖版面来求杂志的生存。 值得一说的是,这家杂志目前还存在其他的异常情况,比如主编由退休人员担任,是劳务关系,不是专职的主编。 该杂志目前的一位编辑是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过去的,也不是正式员工。 一家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主编和编辑都不是正式员工,在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情况。其人员的配置跟一家省会城市的文学刊物完全不匹配。 最直接的表现是《椰城》杂志这两年没有任何文学活动,沉寂下来了。主要原因就是主编年老,没有精力,编辑是劳务派遣人员,没有动力。 另,从2025年第一期开始,《椰城》杂志多了两名编辑。
这两名编辑是承包方的人员,不是杂志社的正式人员。 每一期大量发表学术论文,毋庸置疑,就是公开买卖版面的行为。 一本创刊30多年的文学杂志,终于跌跌撞撞地走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靠卖版面来苟延残喘。 结尾的话: 属于纸媒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很多文学期刊依然在坚持,甚至越办越好。有的地方还新创办了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这种逆流而上的行动和精神令人感到敬佩。 越来越多的期刊人清醒地意识到传统杂志必须融入网络时代,他们一方面坚持出纸质的文学杂志,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来传播,比如他们开通了视频号,制作出很有创意的视频,以此来扩大杂志的影响。他们还在小红书、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注册了官方账号,越来越接地气了。 还有的文学杂志在网上开通直播,比如《人民文学》《收获》请了网红董宇辉帮忙带货,成为那段时间的热门话题。 其实,文学杂志的主编和编辑都有强烈的危机感。就拿上面例子中的《佛山文艺》来说,他们或许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但还是在尽力而为。这几年,《佛山文艺》做了不少的文学活动,给当地作协出文学作品专辑,举办文学培训活动等。说白了,就是想赚一些办刊经费,维持杂志的正常运转。 但很多事就是这样,全力以赴之后还是回天无力,不得不黯然退场。这也许就是宿命,或者是一种遗憾。 我在无数个失眠的深夜里翻阅《历史的遗憾》这本书,阅读之后强烈地感受到,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宿命或者遗憾。 文学杂志也一样,该退场的时候,谁都无力去挽留。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有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细微的迹象而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和结果。 以上举例的三家文学杂志存在的异常情况,也许将在其他杂志那里发生。 2025年的冬天还很遥远,对有的文学杂志来说,凛冽的寒风已经提前到达。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一定是文学杂志的主编和编辑。他们忧心忡忡的时候,我们可能浑然不觉。 朋友们,且行且珍惜吧。珍惜每一份“尚且健在”的文学杂志,珍惜每一笔来之不易的稿费,珍惜每一个善良而又友好的文学编辑,珍惜每一次阅读时的怦然心动······
来源:巴城的城(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