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者遇难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3:58: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不说沙特,谈我国三起残杀报人事件
沙特驻土耳其大使馆内发生的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因为极可能存在残忍的肢解恶行而震惊世界。

其实,在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很多国家,都曾发生过残杀记者的耸人听闻事件。

在中国,民国时期就发生过三起很著名的杀害记者事件。



邵飘萍  《京报》创始人
因激怒政府被执行枪决


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的邵飘萍,于1911年担任《汉民日报》主笔,当时年龄为25岁。

袁世凯支使冯国璋向革命军反扑时,邵飘萍在《汉民日报》撰写了一篇很著名的评论,当中说到:

冯国璋以奴隶之性,贪残之心,焚掠汉阳,惨杀同胞无算。

呜呼,此非人道主义之毒蛇猛兽,人人得而诛之者乎?乃袁世凯内阁方以其能涂炭生灵,赏给二等男爵,然则袁贼之居心可知矣。

粉冯之骨,碎冯之心,为汉阳人民吐冤气。褫袁之魄,斩袁之头,为中华民国定大局。

《汉民日报》的口诛笔伐,自为当局所不容。《汉民日报》社发生过纵火事件。1913年8月,在袁世凯授意下,浙江当局以“扰害治安罪”查封《汉民日报》并逮捕了邵飘萍。出狱后,邵飘萍继续撰文在多家报纸上讨伐袁世凯。

邵飘萍的一项伟大成就,是1918年创办了《京报》。报纸创刊当天,邵飘萍在编辑部里手书了“铁肩辣手”四个大字,向世人昭告《京报》是一张不屈服任何压力,遵循新闻规律,伸张社会正义的自由主义现代报纸。

虽然收受北洋政府对报馆最高级别的津贴,但《京报》依然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骂起政府来一点也不客气。被反复激怒的张作霖,于是发出了“密杀令”。

1926年4月22日,邵飘萍在《京报》刊登《飘萍启事》为自己开脱和辩解。这成了他的绝笔。两天后他被捕。4月26日凌晨1时,他被判处死刑。所拟罪状为:京报社长邵振青,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着即执行枪决。

凌晨4时30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刑场。

一代报人邵飘萍的生命,未满40岁就戛然而止。




史量才   32岁时四人买下《申报》
车里六人三人被当场射杀


因为是被判刑后枪决,邵飘萍可以说是被明杀的,而供职于《申报》的史量才,则死于一场暗杀。

1912年,时年32岁的史量才,联合另外三人买下创刊于1872年、已经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

史量才一向坚持“不偏不倚,为民喉舌,言论自由”的办报方针。1915年,袁世凯为获取舆论支持,派心腹携15万元巨款欲收买史量才。当时经费紧张的史量才不为所动,不但严词拒绝,更在次日的《申报》上揭露了袁世凯的这一行径。

在史量才的带领下,《申报》的时评、社评成了拳头栏目。“五四”运动时期,《申报》率先而持久地进行报道。

《申报》自然也惹恼了国民党当局,蒋介石曾曾批示“申报”禁止邮递“”。

史量才和蒋介石有过一次很著名的谈话。蒋介石说:“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一百万兵!”史量才针锋相对地说:“我手下也有一百万读者!”

1934年11月13日,结束39天休养的史量才,乘防弹轿车从杭州前往上海,在浙江省海宁县遭遇暗杀。当时车上的六个人,史量才、司机黄锦才和史咏赓(史量才唯一的儿子)的同学邓祖询被当场射杀,其他三人侥幸逃脱。

暗杀史量才的究竟是谁、受何人派遣,一直是个谜。




林白水   创办过多份报纸
京畿宪兵司令深夜到报馆抓人


林白水的名字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他的一句话被很多新闻人奉为座右铭。他说: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

实际上,他针砭时弊嬉笑怒骂的水平非常高,并最终因此把命都丢了。派部下枪杀林白水的,是被称为“狗肉将军”的张宗昌。在被害六十年后——1986年,林白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林白水的古文功底十分深厚,慈禧70岁生日前夕,他撰写了一副后来流传甚广的对联: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1903年12月,林白水创办《中国白话报》,1916年8月创办《公言报》。1921年3月与胡政之一起创办《新社会报》之时算起的五年,是林白水新闻事业最辉煌的五年。1922年2月,创刊不到一年的《新社会报》因为揭露吴佩孚挪用飞机炸弹和盐余公债被停刊。

不管那一份报纸,林白水对当时政府的一些行为都进行了无情抨击。就算在邵飘萍被枪决之后依然不为所惧。

1926年8月6日凌晨1时,京畿宪兵司令王琦带兵到《社会日报》将林白水抓走。3小时后——清晨4时,他被北京天桥刑场执行枪决。遇难时双目未瞑,陈尸体道旁,见者无不骇然伤心。

林白水被枪决的时间,距离邵飘萍被枪决,也就三个多月时间。

上述三起事件,都是发生在可以私人办报的旧社会。新中国成立后,报纸的属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林溪声 张耐东 《邵飘萍与<京报>》中华书局
徐铸成 《徐铸成回忆录》三联书店
庞荣棣  《申报魂》上海远东出版社
杨光辉 熊尚存 吕良海 李仲民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新华出版社
刘东黎  《北京的红尘旧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开林 《大变局与狂书生》中华书局
张鸣    《历史的空白处》珠海出版社


编辑:臧博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3:58: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截至目前全球86名记者殉职


新华社巴黎10月25日电(记者应强 张曼)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5日发表公报说,2018年截至目前,全球共有86名记者遭到杀害,而在2016年和2017年两年间,全球殉职记者人数达182人。

  公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将于11月2日公布一份有关记者安全和针对记者犯罪情况的年度报告,以此纪念联合国“终结侵害记者的犯罪不受惩罚现象国际日”。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这份即将公布的报告统计,2006年到2017年,全球共有超过1000名记者殉职,而2017年首次出现超过55%的遇害记者是在非武装冲突国家遇害的现象,而对杀害记者的元凶进行惩罚的案例仅占十分之一。

  公报还指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过去十年中,在履职期间遇害的女性记者人数有所增加。2017年,教科文组织记录的遇害女性记者人数多达11人,为2006年以来最多。报告还指出,女性记者在履职期间更容易受到与性别有关的口头骚扰、网络暴力等威胁。

201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为纪念在马里遭暗杀的两名法国记者,宣布11月2日为“终结侵害记者的犯罪不受惩罚现象国际日”,敦促成员国采取具体措施打击针对侵害记者有罪不罚的现象。国际日当天在全球各地区将举办活动提升公众意识,保护记者安全。

来源:新华网  2018年10月26日

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2018-10/26/c_1123615024.htm

编辑:陈心茹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7:24: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听说,有个记者死了文 / 冷眼向洋生

1926年4月26日,北平,春寒料峭。
一早,坊间流传:“听说,有个记者死了。”
有人听到在天桥东刑场响起了枪声。但那个记者是谁?怎么死的?大家三缄其口、道路以目。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很快,北平城中的流言蜚语平息了,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只有爱读报的洋学生发现,自己喜爱的《京报》,停刊了。
然而,“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很快,一个消息传遍全国:《京报》创始人兼主笔、著名记者邵飘萍遇害。



让我们将时针回播到15年前。1911年,一位操着浙江金华口音、面容清瘦儒雅的青年,走进了杭州《汉民日报》简陋的报馆。
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党人刚刚占领杭州,谁掌握了报馆,谁说话就有人听,谁就说了算。当时革命党杭州负责人杭辛斋,想了此前常在报纸上发表“雷人雷语”的邵飘萍(本命邵振清)。1912年,由于杭辛斋当了省议员,邵飘萍直接升任《汉民日报》主笔。
邵飘萍一出马,就和一个大人物“杠”上了:
袁世凯!
1913年初,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进行,国民党取得多数席位,宋教仁即将出任内阁总理,谁知就在此时,宋却遇刺了。
电影《建党伟业》中,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

关于“宋案”背后真相,至今依旧众说纷纭,然而袁世凯想要完全撇清干系,恐怕很难。孙中山、黄兴为声讨袁世凯发起“二次革命”,邵飘萍和他的《汉民日报》为之摇旗呐喊。熟料不久“二次革命”失败,浙江当局以“扰害治安罪”查封了《汉民日报》馆,邵飘萍也“进去了”。
出狱之后的邵飘萍去了日本,没想到他“不撞南墙不回头”,组织“东京新闻社”,继续大骂袁世凯。
1915年底,袁世凯在手下一帮抱粗腿捧臭脚的北洋鹰犬簇拥下公然复辟帝制。《申报》文人一致推举邵飘萍打响舆论“讨袁”的“第一枪”(细思来,这帮文人内心即使不是阴险,至少也是滑头)。不过,邵飘萍还是回国了,用文言文写下堪称“当世奇文”的《预吊登极》:
“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
总共82个字,“极”字出现五次,冲冠之怒喷薄而出,特别是最后一句“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翻译成白话文,可以理解为:“你拽是吧?信不信你立马就玩完!”
随后半年内,邵飘萍共发表反袁社论三十六篇、时评一百三十四篇,为他赢得了新闻界“头号角斗士”的美誉。
袁世凯很快死了,邵飘萍却和另一位北洋“老炮儿”段祺瑞“怼”上了,首先上演的是一出“单刀赴会”。
1918年,邵飘萍来到北平,创办《京报》。当时恰逢“一战”后期,北洋政府面临参战与中立的两难抉择,各种高层决策严格保密。然而,年轻气盛的邵飘萍却选择独入“虎穴”,前往北洋政府国务院采访。
第一次,被挡出;
第二次,搭乘内部车辆进入,侍卫长将其拒之门外,邵飘萍递上钞票一叠,说:
“段总理接见与否没关系,只求禀报一声,这一半钱您买茶喝;若万一接见,另一半尽数归您。”
果然是大牛,就连塞钱都和别人不一样。
随后邵飘萍被允许进入,段祺瑞开始自然三缄其口。邵飘萍一番言语下来,段祺瑞权衡利弊,将参战计划和盘托出。邵飘萍自然心照不宣,未在北平刊发上述消息,而将消息秘传到上海,由《申报》刊发,几天之后消息方才“回流”到北平,此时上述消息刚刚由段政府“官宣”。
既抢了“首发”和“独家”,又保住了信息源,如此处理,高!实在是高!
“北洋之虎”段祺瑞。

1926年,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爆发,刘和珍等进步学生遇害,邵飘萍带领《京报》同仁赶赴现场,随即刊载长篇报道《国民拥护国权大流血──八国通牒之大反响》,全面揭露段祺瑞政府的暴行。
冯玉祥曾说“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好在相对于此前的袁世凯和此后的张作霖,段祺瑞做人做事虽然没原则,起码还有点底线,对《京报》和邵飘萍只是暗中压制和破坏,没有来粗的、蛮的。
比袁世凯、段祺瑞更狠的角色,是张作霖。
早在1918年张作霖抢劫政府军械时,邵飘萍就撰写报道《张作霖自由行动》,称“奉天督军张作霖,初以马贼身份投剑来归,遂升擢而为师长……”嬉笑怒骂中,张作霖的流氓嘴脸跃然纸上。
从此,邵飘萍上了张作霖的“黑名单”。

老戏骨李雪健饰演的张作霖。

1925年,为防止张作霖一家独大,邵飘萍参与策动张作霖的部下郭松龄倒戈,与冯玉祥联手讨伐张作霖。《京报》为此连发多篇文章历数张作霖罪行。更夸张的是,在后来刊发的张作霖的照片下面,邵飘萍写下按语:“一世之枭亲离众叛之张作霖”。
这一下,张作霖真真动了杀心。
张作霖曾以30万银元收买邵飘萍,被拒。
1926年4月22日,邵飘萍在《京报》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仍然嬉笑怒骂,正气凛然。
24日,邵飘萍被捕。
25日,面对前来情愿的文化界名人,张学良代表张作霖交了底:“逮捕飘萍一事,老帅和子玉(吴佩孚)及各将领早已有此种决定,并定一经捕到,即时就地处决。”
26日凌晨4时许,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处决。临刑前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从容就义。年仅40岁。
张作霖你不是狠么?怎么杀个记者都不敢等不到天亮?!
接下来的故事,让人不忍讲述:
军阀不准家属收尸,京剧大师马连良以友人的身份出面,将邵飘萍尸首抬回,并出钱在城外搭棚祭祀。下葬前,马连良请人拍摄了邵飘萍的遗容照,这也为军阀暴行留下了铁证。
1928年,邵飘萍的夫人汤修慧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恢复发行《京报》,并在1931年冒着极大风险,如实报道了“九·一八”事变的全过程。直到1937年北平沦陷,《京报》才被迫停刊。

邵飘萍除了会写,还会教学生,1918年北大成立新闻研究会,蔡元培任会长,聘邵飘萍为新闻导师。他的学生中,包括进步青年高君宇、罗章龙等,后来名气最大的,是一位操着湖南口音、写得一笔好字的高个青年,名叫毛泽东。

邵飘萍著作原版。

编辑:冉玲琳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5:20: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又一名沙特记者因报道王室丑闻被虐杀,沙特王储再次卷入

图:疑似遇害记者图尔基·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贾西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沙特记者贾迈勒·卡舒吉离奇遇害事件尘埃尚未落定。近日又有媒体曝出沙特另一名异见记者由于报道沙特王室涉嫌的侵犯人权等犯罪丑闻而被沙特当局秘密虐待并处死在监狱中。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7日报道,沙特另一名异见记者图尔基·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贾西尔(Turki Bin Abdul Aziz Al-Jasser)已经在沙特监狱中被虐待致死。而这一事件距离沙特异见记者贾迈勒·卡舒吉被沙特当局秘密杀害仅一个月多。
据阿联酋《海湾时报》网站报道,有人权组织消息人士称沙特异见记者贾西尔已经在狱中遇害。据悉,沙特政府认为贾西尔涉嫌以化名“卡什库”秘密运营一个推特账号,而该账号曝光了许多沙特官员乃至王室成员侵犯人权的行为。
今年3月潜伏在推特位于迪拜总部的沙特间谍发现了贾西尔的真实身份并将其逮捕。据称,该情报组织的头目正是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臭名昭著的得力助手萨乌德·卡赫塔尼,因此事件可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不过萨乌德·卡赫塔尼因为卷入贾迈勒·卡舒吉遇害案已经被沙特当局降职。
10月2日,记者贾迈勒·卡舒吉在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后离奇失踪,最后被证实在领事馆中遇害,而且沙特当局难辞其咎。这一丑闻引起全世界对沙特当局的口诛笔伐,沙特的实际统治者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也深陷舆论漩涡。
分析指出,如果这一事件最终也坐实的话,那么沙特当局在卡舒吉遇害后仍旧不收手的行为有可能进一步激怒西方国家。
编辑:冉玲琳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5:34: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好记者的诀窍:10位长江韬奋奖得主告诉你!







记录是记者的使命,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做一名好记者,应具备哪些优秀的素质?

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什么,又该如何与时俱进,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记录者?

连日来,《传媒茶话会》对话艾丰、李济国、詹国枢、刘亚东、夏林、张显峰、郑晋鸣、吴湘韩、毕锋、胡春华等10位长江韬奋奖(包括其前身范长江新闻奖与韬奋新闻奖)获奖者。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新闻界前辈和老记老编,他们眼中的好记者是怎样的?

长江韬奋奖简介

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该奖项为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精神由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合并而来,每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评选15届。每届评选20名获奖者(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艾  丰   第一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
1938生,高级记者,教授。曾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国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之一,是公认的名牌理论权威专家。
做一名好记者应该具备三个素质:第一,社会责任感。记者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觉得这个事就是我的事,这样你才能有动力去努力工作,然后你才能找到你应该关注的点,写出对社会有推动作用的报道。我把记者这个行业归纳为:可以不负责任,但又必须要负责任的行业。记者报道的很多内容,比如一个行业、企业或者地方的发展,他们搞得好不好,与记者并没有关系,出了什么问题,也没人向记者追究责任,记者在客观上有一个可以不负责任的条件。如果抱着这种心态,记者应付了事,就写不出对社会有用的报道。

第二,要研究问题。记者不光是要报道事实,还要研究事实的来龙去脉、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要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报道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记者就两个任务,一个是报道,一个是解释。报道就是发生了什么,解释就是为什么发生。有责任感,但不见得能把事情看得清楚,看不清楚,可能就帮倒忙了。范长江曾说过:“穷毕生精力研究一两个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提倡记者要研究问题。

第三,社会活动能力。记者报道的问题都是社会问题,研究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关上门研究不出来。所以记者必须有社会活动能力,从社会上发现问题,从社会各界那里获得问题的答案。没有一个好的社会能力,这些事情永远做不到,做不好。另外,媒体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传播机构,还应该是一个互动的平台。社会上各种的意见、观点、情况在这里互动,而操作、维护这个平台的本事就是社会活动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记者保持以上三个素质最不容易的一点在于容易受到浮躁的干扰,浮躁的风气,浮躁的作风,浮躁的思维。媒体记者要充分利用当下信息传播快,容易获取信息等好条件,不要利用他的负面。当下,传播的节奏快了,但形成了一种好条件中的坏条件。好条件就是信息容易得到,但这也是一个坏条件,记者自己不动脑筋了,从网上搜搜就能写东西,这种情况又会助长记者的浮躁,浅尝辄止不去深入的研究问题。好条件没利用,反而把坏条件利用了,那我们报道的水平就会降低,甚至发生导向错误。

李济国   第一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
1939年生,人民日报总编室原副主任,1964年作为进入人民日报的首届大学毕业生,直到退休前做了几十年夜班编辑。经他手编发制作的好稿、好标题、好版式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多次获奖。
我1964年从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人民日报工作三十五年,绝大部分时间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也有不少时间当记者,自己到各地各行各业采写稿子。编辑与记者分工不同,既当编辑又当记者,对新闻工作者有益无害。

我的毕生体会是,做一名好记者好编辑,就要不忘初心,矢志热爱,始终坚守,不见异思迁,不追名逐利,不半途而废;要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群众,多深入一线,挖掘新人新事新问题,多写“雪中送炭”“生冷僻静”的方方面面,少写“锦上添花”“熟热抄闹”的林林总总。

尤其是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更要如此,坚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准则,坚持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说真话讲实话,不应随波逐流,不应随声附和。为此,做一个好记者好编辑,要终生学习,善于学习,学习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做一名无愧于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詹国枢  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
1949年生,老三届高中生。1977年恢复高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到北京,曾在经济日报任记者、主任、编委、副总编辑,后调人民日报海外版任总编辑。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做一名好记者,我以为应该具备三个素质,一是诚实。对事实的诚实,对报道对象的诚实,对受众的诚实,不夸大,不歪曲,更不能捏造。否则,记者笔下的东西,便会变形走样而让人不能相信,这是记者最大的失职。二是敏锐。在别人看不到新闻的地方,能够敏锐地发现新闻,在别人想不透的地方,能够深想一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三是坚毅。记者工作本身是一件吃苦的活儿,轻轻松松是不可能做一个好记者的。而且,当碰到曲折,遇到困难时,记者也必须以自己的毅力去克服它,战胜它。记者应该是马拉松长跑者,新闻是一辈子的事业,没有毅力,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记者的。

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记者最应坚守的是自己的对事业的那一份执著,那样一种内心的定力。热爱记者工作,就要把它作为终身的事业,在事业中去寻找乐趣,在事业中去体现价值。不为金钱所惑,不为虚名为累,不为权势所动。让记者这个职业像影子般地时时刻刻陪伴着自己,鼓励自己,安慰自己,快乐自己。能够随时随地由衷地对自己说一句,当记者,真好!

刘亚东  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
高级记者,科技日报社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其新闻作品九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荣誉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记者要具备的素质,我认为有三条。第一,就像普利策先生说的,要做时代的瞭望者,这就需要记者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第二,好记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关于记者应该坚守的品质,第一,应该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第二,应该坚守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第三,就像季羡林先生说的,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即使做不到真话全说出来,但应该做到不说一句假话。

夏  林  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
1954年生,新华社智库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编辑。曾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参编部主任,《内部参考》编委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做一名好的记者,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有发现力。要找到真正的新闻点,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报道才是好报道。在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有突破力。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有突破力的记者报道出的东西最多。汶川地震中,为到达震区,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的记者徐壮志想了很多办法,很有突破能力,成为全国记者中最先到达地震的核心地区的记者。

在当下,我们传统的主流媒体不要刻意追求新媒体的报道方式,还是要在发现新闻,传播新闻上下功夫。我们一定要牢记首先是你发布了什么,而不是以什么方式发布。不要在为了追求花哨的形式时而忘记了内容才是本质。

张显峰  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
曾任科技日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教育报刊社媒体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副总编辑,其作品4次获中国新闻奖。
我很欣赏陈虻当年留下的一句话: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今天我们谈论“新”的东西太多,追赶“新”的东西太多,却不经意把该坚守的甩在了脑后。我常常反思:作为新闻人,我们的职业信仰是什么?这恐怕很难一言以蔽之,因为它包含了太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有一点是笃定的,作为内容产品的生产者,一定要对质量有所敬畏;作为真相的捍卫者,一定要对所呈现的事实有所敬畏;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一定要对所倡导的价值有所敬畏。

从这个层面讲,新闻人最该守住“真”“正”二字。

真者,求真。做新闻最大的忌讳,就是轻信和浮躁,真相往往不是人们所预想和愿意看到的,事实面前往往也布满了陷阱。“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既挑战记者的存在价值,也体现记者的存在价值,关键在于有没有求真的执念。都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不拿“生命”开玩笑,才能守住这个行当的尊严。

正者,守正。现在媒体技术太发达了,任何内容都会拥有渠道;“10万+”的诱惑也太大了,什么东西能赚流量什么东西就会大行其道。这很考验专业新闻人的定力,能不能做到不媚俗、不盲从、不为“10万+”折腰,决定了你能不能走远。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人也是社会秩序和公众心理的建设者,我们真,社会则真;我们正,社会则正。

郑晋鸣  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
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过“全国百佳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5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坚守和创新同样重要。年轻的记者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天两头就跳槽,无论到哪,不伏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到一线去都不行。
第二,在这种舆论纷扰的情况下。如何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很重要。不能以自我来判断,一定要到基层去倾听群众的呼声,群众才是大众。当下的年轻人最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这是由于他们缺少积累,缺少经验,缺少基层群众观。记者的报道是面对社会、面对大众的,因此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你是年轻人,但年轻人很多,你能不能代表年轻人这很关键。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青年记者要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要踏踏实实,戒骄戒躁,无论在哪都要俯下身子到老百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有温度的新闻。

吴湘韩  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
1968年生,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全媒体协调中心主任,高级编辑。是中国青年报社全媒体融合转型、中央厨房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全媒体融合转型、重大报道组织策划、深度报道、日常新闻采编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长期致力于全媒体融合转型、深度报道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记者有三种能力至关重要,即获取、处理、传播新闻信息的能力。好记者就是这三方面的能力特别突出:第一种能力具体表现为有灵敏的新闻嗅觉,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突破能力强,能接近掌握核心消息源的人物;能深入挖掘新闻,无限接近事实真相或人物内心。第二种能力具体表现为用图文或视频等载体几乎完美呈现。第三种能力具体表现为利用适合平台和手段做最大传播。

如果真正喜欢新闻,想在新闻事业有所成就,就要听从内心的召唤,专心专注,从一而终,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相信新闻职业的价值。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只会使古老的谣言、谎言、假相传播更快、更广,更需要职业新闻人传递的真相、有公信力的信息。

毕  锋  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
1965年生,《人民铁道》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作品20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新闻奖,其中,3次获中国新闻奖。
首先,做新闻要有激情,只有有激情才能够有勇气、有胆量,才能忘我,才能不顾安危,没有勇气没有胆量,就不敢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其次,做新闻要有责任感,要对读者负责,对采访对象负责,对报道引发的反响负责同时,要有功力,要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不断培养自己对新闻的发现力、判断力,不断提升创新力和表现力。

在新媒体时代,记者要始终坚持以事实说话,用现场说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做新闻的初心。事件、人物、现场是构成新闻的三个核心要素。记者要到现场去,不到现场就不能掌握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就不能还原现场。

同时要保持宽广的胸怀,任何一种媒体都不能包打天下,各种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各种媒体要兼容并蓄,发挥优势,集中发力,融合发展,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主流媒体要坚守主流,保持定力,不能为了点击率,一味地迎合所谓的潮流,卖萌装傻、充愣发嗲,要防范三俗和标题党,确保正确的志向取向,确保正确的方向导向。

胡春华  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
1962年生,解放军报社军事部任高级编辑。参与过东南沿海演习、香港回归、98抗洪、汶川抗震、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阅兵、中俄联演等30多项重大事件的采访宣传活动。11次获中国新闻奖和解放军新闻奖,2次荣立三等功,享受军队优秀人才特殊津贴。
一名优秀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有很多方面,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创新能力等,说起来容易,做好了不易。难就难在这些素质和能力,要转化在一天天的工作中,一次次的采访中,一篇篇的作品中。

作为新闻人,我毕生追求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精彩瞬间,不是某篇文章的华彩章句,不是某次采访的风光履历。我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物,因为那是迈向历史高地的背影留下的启示,是跋涉军旅沧桑的足迹折射的光辉,是向困难伸出的手,向问题扎上的针。执著与追求,真实与激情,胸怀与视野,是我对自己一生的雕琢。世上没有轻轻松松的职业,能得到回报的是忠实的赶路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个虚头巴脑的记者,不可能有真情实感。活得真实,让其成为一种心灵习性;写得真实,让其保持一种人格永恒。做一名好记者还要有视野,如果眼里只有小桥流水,笔下不可能有天高地阔。只有主旋律铿锵有力,民族复兴的合奏才会气吞山河。尤其是面对花样乱眼的时代新潮,有人赚一把汗水,有人握一手虚荣。考量着受众,更考量着记者自身。只有辨清“杂音”,才能从心底里发出强音。

编辑:冉玲琳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9:22: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沙特记者卡舒吉死前最后一句话曝光:我要窒息了


海外网11月11日电 沙特记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土耳其媒体11日透露了卡舒吉遇害案相关录音的部分内容,卡舒吉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也被曝光。
综合半岛电视台与塔斯尼姆通讯社等媒体报道,土耳其《沙巴日报》(the Daily Sabah)调查部门负责人纳齐夫·卡拉曼(Nazif Karaman)10日称,土耳其当局手握的录音显示,卡舒吉是被一个袋子勒住头部窒息而死的,这些录音记录了这位遇难记者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卡拉曼称,卡舒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乞求杀手不要杀害自己,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快窒息了,把这个袋子从我头上拿走,我患有幽闭恐惧症”。整个行凶过程持续七分钟。
卡拉曼还援引土耳其情报官员提供的消息称,由15人组成的“暗杀小组”花了15分钟来肢解卡舒吉的尸体。为了防止他的血溅到地板上,“暗杀小组”还在房间里把塑料袋摊开。事后,涉事沙特法医将被肢解的尸体放到5个大袋子里,并转移到沙特领事馆的一辆车上。
不过,关于卡舒吉的尸体究竟是怎样被处理的,目前众说纷纭。有土耳其媒体10日报道称,分析沙特领事馆下水道的样本后,土耳其调查人员发现有强酸的痕迹,因此调查人员相信卡舒吉被溶尸后,化为“液体”经下水道冲走。
卡拉曼也没有详细说明关于“暗杀小组”如何处理掉遗体的细节,但他表示,“暗杀小组”为此专门带了一些工具和设备到土耳其。他还预告,《沙巴日报》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布录音的详细信息。
11月1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土方已将卡舒吉遇害案相关录音交给沙特、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
埃尔多安当天在发表电视讲话时说,“毫无疑问”,沙特派往伊斯坦布尔的15人行动小组知道谁杀害了卡舒吉以及遗体的去向。
卡舒吉遇害前为《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供稿,于10月2日进入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结婚相关手续后再也没有出来。沙特已承认卡舒吉死于“谋杀”。伊斯坦布尔首席检察官办公室上月底宣布,卡舒吉在沙特领事馆内遇害后遗体随即遭肢解。


网址链接:

编辑:臧博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09:33: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场面恐怖 沙特记者被杀案更多细节曝光



[url=]原标题:沙特记者被杀案更多细节曝光 场面如此恐怖!缩小字体[/url][url=]放大字体[/url][url=]收藏[/url][url=] 原标题:沙特记者被杀案更多细节曝光 场面如此恐怖![/url]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11月24日电 综合外媒11月24日报道,沙特一名资深尸体解剖专家参与了对记者卡舒吉的谋杀案,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包括如何凝血、肢解尸体等。
  根据土耳其英文报纸《每日新闻》的报道,那名专家就是沙特法庭科学理事会主管萨勒赫·图拜吉,他同时还是沙特内政部高级官员,并在沙特多所医学院任职。作为派往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的15名暗杀小组成员之一,图拜吉在10月2日的谋杀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每日新闻》援引土耳其《沙巴日报》的报道称:“卡舒吉死后,他的衣服被扒光。图拜吉先给卡舒吉的尸体放血,让其流入浴室下水槽,然后他又亲手肢解了卡舒吉。”
  上述报道称,为了阻止卡舒吉尸体内残余血液外流,暗杀小组还使用了凝血剂。而图拜吉在“干活”时,不仅自己带着耳机听音乐,还让在场其他人也带上耳机。
  报道还指出,图拜吉曾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接受尸体解剖培训。不久前,他在澳大利亚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时,向与会者介绍了自己关于移动尸体解剖设备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此之前,《沙巴日报》曾报道称,一份录音资料显示,在肢解卡舒吉之前,工作人员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穆罕默德·奥泰比的办公室内铺上了一层塑料布。
  沙特政府曾一度否认卡舒吉这名“持不同政见者”被杀,称其自行离开了领事馆。后来,沙特官方又说,卡舒吉在领事馆内因与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窒息而亡。目前,卡舒吉被杀案的幕后主事究竟谁是尚无定论。
点击进入专题:
沙特曝光卡舒吉被肢解细节 5名官员面临死刑



编辑:何林


https://news.sina.com.cn/w/2018-11-25/doc-ihpevhck4971676.shtml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0:49: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用生命换取真相,这些记者在2018年被谋杀
语:很多时候,“记者”是一个站在生死边缘的职业。据保护记者委员会统计,2018年全球至少有33名记者死于谋杀。他们的名字值得被记住。


出品| 外言社  编辑| 王茸

截至目前,据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统计,2018年至少有70名记者因公殉职,其中至少33人死于谋杀。

近日,英国《卫报》讲述了其中8位记者的故事,向他们进行致敬和哀悼。

这些为真相付出生命的人,值得我们记住。


Maharram Durrani
1990年-2018年4月30日
Maharram Durrani是阿富汗电台Radio Azadi的实习制作人和主持人,在喀布尔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去世,当时至少有9名记者身亡。

她的同事Malali Bashir回忆说:“那枚炸弹是专门针对记者的故意袭击,当得知同事们接连丧生,整个办公室都震惊了。悲痛没有让我们停止报道,因为作为记者我们必须是专业的。但我们的内心... 毕竟那是昨天还和你说话的活生生的人啊。”

“Maharram肩负着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她曾经告诉爸爸,自己想做个男孩。她爸爸也说,Maharram不愿意结婚,因为她想继续支持家里。她真的很勇敢。”

“她说话很温柔,脾气很好,工作中负责的节目是关注女权问题的。现在,做现场记者的女性不多,愿意报道女权问题的女记者更不多,她本来是非常有前景的。”
Jefferson Pureza Lopes
1979年11月17日-2018年1月17日
他是巴西电台Rádio Beria Rio FM的制作人和主持人。他从来不怕揭露本地政客丑闻,尤其是贪腐问题。今年年初,他在自家客厅里被枪杀,而凶手至今仍在逍遥法外。
2017年11月19日,在他被杀前的几个月,他所在的电台遭受袭击,工作室被毁。他曾把现场画面拍摄下来上传到脸书,并表示会很快找到办法继续开工。

Ibrahim al-Munjar
1992年-2018年5月17日
Ibrahim al-Munjar是叙利亚新闻网站Sy24的通讯员,在自家房屋外被不知名的团体谋杀。

经常对接他的编辑Ghaith Hammour说:“Munjar是我们在南部的特约记者之一,是个非常安静的人,眼睛很漂亮,也是我们这边最出色的摄影师之一。他工作起来样样精通,拍摄、剪辑、写作、编辑全都能做。”

“他做过一篇特别棒的报道,讲的是德拉地区儿童的生存状况。在革命开始阶段,不少孩子参加了游击队,也有很多孩子被捕被虐待。今年他继续跟踪报道其中一个孩子的生活,现在他已经长大成人了。”


“他被ISIS威胁过,也被政府威胁过,这些年搬过好几次家。他去世之后,我们都很悲痛,但都不知道是谁杀了他。这就是叙利亚的现状,叙利亚对记者来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吧。”
Ján Kuciak
1990年5月17日-2018年2月21日
Ján Kuciak是斯洛伐克新闻网站Aktuality.sk的调查记者,他跟未婚妻Martina Kušnírová在自己的公寓内被枪杀,没有挣扎过的痕迹。

与他合作过的捷克记者Pavla Holcová说:“他个性安静谦逊,从不愿意参与冲突,但与此同时,他也渴望探寻这个世界的真相。他热爱在各种文件资料中寻找新闻线索,把有价值的信息整合出来。”
“在他去世前,我们正在调查斯洛伐克首相与意大利黑手党团体的利益关系。谋杀发生后,他的编辑给我打电话,叫我赶紧寻求警方的保护。第二天,我们达成共识,尽快把那篇调查报道发出来,因为这是由很多记者一起完成的。”

“后来斯洛伐克首相引咎辞职,不过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们的工作是提供信息、寻找真相,而不是拉政客下马。”

Leslie Ann Pamela Montenegro del Real
1982年-2018年2月5日
她是一家新闻杂志的记者,同时也是YouTube主播。她的个人频道名叫“La Nana Pelucas”,意思是戴假发的奶奶。

今年,墨西哥有5位记者被杀,她是其中之一,是在跟丈夫外出用餐时遇上杀手,头部中枪身亡。

在YouTube上,她总是针对当地政治发出讽刺评论,腐败和官员问题是她经常议论的话题,因此她也接到过不少来自犯罪团体的威胁。
Musa Abdul Kareem
1994年-2018年7月31日
Musa Abdul Kareem是利比亚报纸《Fasanea》的摄影师兼编辑,被不知名的袭击者绑架,经折磨虐待后被枪杀。

Fasanea的总编Salima Bin Nozha说:“Musa在2015年入职我们报社。他是个谦虚的人,生活丰富而乐观。他乐于助人,特别关心穷人的处境,经常为低收入人群发起募捐,如果你有需要他绝对愿意帮你。”

“利比亚内战的时候,不少极端分子都活跃起来,法律已经没有约束作用了,2017年我的另一位同事就被杀了。在利比亚,记者是非常危险的职业。他们杀记者,是因为记者在讲真话。”

“Musa的死亡给我们很大震动。我不想相信像他这样的好人都会被绑架谋杀,我真的很害怕。但我们会继续报道下去,传播真相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Shujaat Bukhari
1968年2月25日-2018年6月14日
Shujaat Bukhari是克什米尔日报《Rising Kashmir》的创始人和高级记者,今年在斯利那加(边境冲突不断的城市)被不知名的杀手枪杀。

他的好友兼记者Sameer Yasir说:“Shujaat是个非常热心的人。我有一次滞留在科伦坡机场,身边的朋友护照出了问题,我给Shujaat打电话,是他联系了斯里兰卡的熟人才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在他被谋杀之前,我看到他开车出去,还朝他挥手再见,他还对我微笑。他总是带着微笑,他说会再联系我。”
“如果你是克什米尔人,并且恰好在做报纸编辑,那你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种工作就像走钢索,不能惹恼军队、不能惹恼印度政府、不能惹恼巴基斯坦的势力,实在太难了。”

Paúl Rivas Bravo
1972年4月25日-2018年4月
Paúl Rivas Bravo是厄瓜多尔日报《El Comercio》的摄影记者。他在跟同事Javier Ortega外出报道时,连同为他们开车的司机Efraín Segarra一起,被当地贩毒团伙绑架并谋杀。

他的同事Ana Maria Carvejal说:“大家都喜欢Paul,他也愿意照顾大家。他总能交到新朋友,对陌生人的故事很感兴趣。他最后一次外派任务是前往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边境,因为当时和平协约已经被哥伦比亚撕毁,那边有很多武装团伙从事贩毒等犯罪活动。"
"出事那天早上,我还跟他联系过,但后来再发短信,他就不回了。第二天早上,政府官方确认他跟Javier、Efraín都被绑架了。"

"我们在网上发起了请愿,每晚都去市政中心抗议施压,希望他们出面交涉,但几周后他们还是被杀了。直到现在,我仍然难以置信。我希望大家不要忘了他们,一定要继续谈论他们的遭遇,他们都是敬业的好人。"
编辑:杨琦钜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2:08: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候选人出炉 特朗普、卡舒吉上榜


原标题:《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候选人出炉,特朗普又上榜了

当地时间12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2018年年度人物候选名单。

《时代》周刊是自1923年起在美国出版的新闻杂志,是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之一,旨在让普通老百姓了解世界大事。

自1927年以来,《时代》周刊每年都会选出在过去一年中对新闻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群体等作为当年的年度人物,不论人物好坏。

最近几年,年度人物候选人包括#MeToo运动中的打破沉默者、希拉里·克林顿、亚马逊的CEO贝佐斯、歌手碧昂斯等。

10名候选人展开最终角逐

今年,《时代》周刊选出了10名候选人和团体展开最终角逐。


  • 特朗普



特朗普作为美国大选中的一匹黑马曾当选为2016年年度人物。2017年,他表示自己婉拒了《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评选和采访。今年,他又上榜了,因为“通俄门”调查、“骨肉分离”政策和贸易战。

而在今年11月20日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时代杂志又要评选年度人物了,总统先生认为会是谁?”特朗普答道:“我想象不出来,除了特朗普还能是谁。你能想象出来吗?”

边境分离家庭



今年4月至6月,由于特朗普旨在遏制非法移民的“零容忍”政策,2000多户家庭在美国边境被拆散,数千名儿童被关押在联邦政府机构,而他们的父母被送进监狱。


普京



普京在今年三月以压倒性胜利获得连任。过去的一年中,俄罗斯被控干涉美国2016年大选、参与英国前俄罗斯间谍中毒案、加剧与乌克兰的紧张关系,不过俄罗斯均予以否认。



罗伯特·穆勒



FBI局长穆勒是2017年年度人物的“亚军”,他在2017年5月受命成为特别检察官调查“通俄门”以来,已经对32人和三家公司提起191起刑事指控。



瑞恩·库格勒



32岁的库格勒在今年打造了一部备受争议的漫威电影《黑豹》,这部电影的超级英雄几乎都是黑人演员,故事也发生在虚构的非洲国家瓦坎达。该电影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第三高的票房收入。



福特



今年9月,加利福尼亚心理学教授福特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听证会上指控最高法院提名大法官卡瓦诺,使其成为性侵幸存者的代表人物之一。



卡舒吉



《华盛顿邮报》的沙特籍记者卡舒吉因在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总领馆遇害而受到全球瞩目。



“生命大游行”团队



今年情人节,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道格拉斯高中发生大规模枪击案,17人遇害。该校学生发起的反枪支暴力集会“生命大游行”席卷全美,全球八百个城市响应。



文在寅



自今年2月在平昌冬奥会上接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胞妹金与正后,韩国总统文在寅与金正恩举行了三次会晤,就朝鲜半岛的未来交换了意见。在此期间,他还推动了特朗普与金正恩举行历史性会晤。



梅根王妃



前好莱坞演员梅根于今年五月和英国哈里王子结婚,完成从美国女演员到英国皇室成员的华丽转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韩国男团引跑网络排行


虽然《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人选最终由编辑决定,但该杂志通常会在公布候选名单前发起网上投票,以了解读者的想法。

在今年的网络投票活动中,来自韩国的男团防弹少年击败众多政治家位居榜首。今年10月,防弹少年团还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封面的说明文字为“next generation leader”(下一代领军人)。在采访中,他们表示对于韩国流行乐传道士的称呼感到光荣。

此外,在网投活动中排名前十的还有纪录片《地球脉动》、救援泰国被困少年足球队的潜水员、没有合法身份的儿童等。

不过,这些投票活动仅作为编辑评选的参考,评选标准依然是“影响力”,但如何诠释就看编辑心情了。

2017年,《时代》周刊将站出来指控和反对性侵的女性称为“打破沉默者”,并将其选为年度人物。当时编辑给出的理由是:

《时代》周刊评选对年度事件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这一评选宗旨扎根于历史上所谓的伟人理论,这一措辞如今听起来非常不合时宜。但是,有影响力且鼓舞人心的个体塑造了世界这一想法尤其契合今年的状况。

自该杂志创刊起,那些举世瞩目的政治家成为了年度人物的常客,几乎每位时任美国总统都至少一次被评选为年度人物,甚至还有希特勒等备受争议的人物上榜。

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无名氏”、团体、物体,甚至概念也纷纷上榜。比如匈牙利自由战士、美国妇女、濒危的地球等。

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曾有三名中国人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分别是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以及带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邓小平。

除此之外,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不在少数。有人说,《时代》周刊是西方认识中国的一把尺规,而这把尺规也在不断变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这本杂志始终用一种悲观且单一的角度遥望中国,1979年中美建交以后,它才渐渐以一种平实的姿态和笔触审视中国。

1924年9月8日,吴佩孚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当时他正与张作霖进行第二次直奉战争,这是该杂志最早一次使用中国元素。

1996年1月,周刊封面刊载中国影星巩俐的照片,一改之前登上封面的中国人全是政治家的历史。此后,王菲、成龙、章子怡等艺人也纷纷上榜。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时代》周刊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样化,并从政治、娱乐领域向经济领域扩展,“中国制造”、“中国站起来”等概念也登上杂志封面。



编辑:杨琦钜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5:53: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时代周刊》2018年度人物揭晓:沙特记者卡舒吉获选

2018-12-12 09:44:32

【文/观察者网 陈睿】

据CBS12月11日报道,《时代》周刊评选出2018年度人物,被谋杀的沙特记者贾马尔•卡舒吉及其它3位记者和一家报社获选。《时代》称他们是“守卫者”。

2018年度人物的其它候选人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俄门”检察官穆勒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



沙特记者卡舒吉和路透社记者瓦龙、觉梭 CBS截图

除沙特记者卡舒吉外,登上封面的其它记者和报社如下:被囚禁的路透社记者瓦龙(Wa Lone)和觉梭(Kyaw Soe Oo);菲律宾记者玛利亚•雷萨,现任拉普勒(Rappler)在线新闻网站的首席执行官;以及马里兰州首都报(The Capital)。今年早前,在首都报的办公室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枪手贾罗德•拉莫斯用霰弹枪击毙了五名雇员。



菲律宾记者玛利亚•雷萨和马里兰州首都报的媒体工作者 CBS截图

自1927年以来,《时代》周刊每年都会评选“年度人物”,选出对当年时事影响最大的人,无论其当年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时代》周刊表示,这是要留给读者的问题。

以下为近三年,《时代》周刊所评选的“年度人物”:

2017年12月6日,《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是揭露性骚扰和性侵事件的“打破沉默者”。

2016年12月7日,《时代》周刊给予特朗普“年度人物”头衔,称他“改写美国政治的游戏规则”

2015年12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当选《时代》周刊2015年度风云人物。



编辑:杨琦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