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31#
发表于 2012-1-7 19:13: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CTV编外员工辛酸史 看看央视是怎么待编外职工的

我在央视工作8年了,我是编外。自然灾害,我第一个到现场; 急难任务,我首当其冲; 年底了,因为工作量高,我成为最佳员工。发工服没我的,发奖金没我的,发挂历没我的,因我是编外。可看着我的作品在央视播出,我欣慰; 看着办公桌对面悠闲的正式员工,我羡慕。带着对央视仰望和羡慕,我努力工作


领导告诉我,总会签上汇才的,我信了,一年200天出差,我成了剩货,可我高兴啊,我愿意。可这几天,我有点伤心,也许如同其他几千名编外一样,因为任何成绩都和我无关,我只是一个编外,调整心情,我还会继续努力,明天阳光灿烂。



2011年,汇才招人了,我喜出望外,可是30岁以下,我又成了门外。可我也年轻过啊,皇帝闲妃子色衰,可她也年轻过。整理心情,我再次努力工作,踏上出差的火车,每当对方想看我的记者证,我都说正在更换,因为我没有; 每当对方跟我好奇打听央视里什么样啊,我都遮掩,因为我没进台证; 每当家人朋友



羡慕我,我只皮笑而肉不笑,因为我心理清楚,我仰慕她,创造成绩,但我清楚我自己的身份。我会继续努力,即使等到退休,我也会跟我的侄子、或者我自己的孩子说,我的作品



在央视工作8年了,工服没我的,奖金没我的,挂历没我的,开大会没我的。这些我都不在乎,可,别人给一万,给我100,也许是对我存在的肯定。3000名编外,日夜与正式员工一起工作,一起奋斗,才做得出那么多原创节目,赢收视份额。功劳,有他们的一半,也有我们的一半啊。@评论员杨禹



《状元360》编外人员有70%,《看见》只有几个正式工,《生活早参考》的正式工也寥寥几人。一群编外,为央视播出的原创节目努力着。一是正式工手握奖金的欢喜,一面是编外的伤心。@生活早参考 @状元360 @CCTV看见 @金越V



看着坐对面的同事,拿了奖金后的欢喜劲儿,他没有给中央电视台做几个节目。我的心里很凉。因为我是编外,我也似乎习惯了,8年了,从小青年变成中年,我一直在奢望的等待,期待着哪一天,我也是编内。@宁财神 @封新城 @刘春 @黄海波 今天准备走回家,调整心情,明天继续做节目……



2007年,新劳动法将实施,央视一举清理3000临时工,那时才是真正黑工,没基本工资,没任何保险。而我们却在节目里,帮黑工,要回劳动该得的保障。那天,我还在工作,领导告我,明天不要再来,这几天查的紧。我迅速跟正式员工交接,一正式员工跟五六个黑工交接。那年我30岁,做黑工四年!



大家各某生路,没几日,汇才释放名额,大家重相逢,兴高采烈来考试。考试队伍浩浩荡荡,组织几天。考完大家都回家等信。对多数人,从此就没了消息。后来得知,一个栏目清数十人,只有一两个考试通过。很奇特都是一些工作表现不怎么样的人。我又等待,因我仰望央视



这个时,大家梦醒,重回央视梦破灭。心虽有留恋,因为毕竟在那工作了几年,但都开始找工作。此时,央视各个栏目,进入大量重播,因为有的栏目只剩下领导等几人,无法制作节目了。剩下的6000正式工,一部分也散布在频 部门 栏目等各闲适的岗位久了,无心再上前线。这让原创节目杯水车薪。



几个月过去了,各基层栏目无法持久重播,收视低迷。不得已,开始回招,被敢走的人。人们重又相聚。为了符合劳动法,把这些人签到了,各个公司,每个月有1000、800等不等的基本工资。我还高兴了好一阵,“上刀山,下火海”,再所不惜。节目收视屡创新高。



领导鼓励我,好好干!肯定会签正式员工的。我信了,使劲干。终生大事暂忽略。月饼没我的,运动不许我参加,开大会不许我出现,都无所谓。只要能够留在央视干,领导总会看到我的努力和能力。



等啊!等!新台长焦利来了!汇才开始招人,英语六级,211大学,最要命的是30周岁以下。我也曾在央视年轻过,可我今天老了!真正电视节目(驻外、技术岗位除外),跟大学层次有关系吗,跟英语更无关,他需社会人、有人文关怀的人,才能做出观众喜欢、戳观众心窝窝的好节目。



央视,很多业绩突出的节目制作人员,并没有博士硕士,很多人都是各地方台出蕾拔翠的,带着梦寐以求,来到央视,希望有所见树,可是,却落入黑工,今日成了编外。他们依然努力,为了电视梦想。一直坚持,没有转行,从小伙子,熬成中年,依然编外。



作为编外,所有岗位的竟选与我无关,即使我们很多人比正式工优秀。基层仅有的正式工,具备创作能力、领导能力等等,已经罕有。而他们的身边却是一群编外在扭转着低收视,在轻伤不下火线,在急难的任务面前冲着。



心情总归心情,明天出差四川,为春节备播作准备,不能辜负领导信任、观众期待。我想3000名编外,也定如我一样,因为被忽略,心情都是暂时。因爱电视,忽略各种诱惑而坚持着; 因仰慕央视,而舍弃已有的地方台、公务员等舒适,每人背后都是故事。明天依然努力,为梦想,为观众。

http://dzh.mop.com/shzt/20120107/0/5SOOFzI2896a2aFz.shtml
132#
发表于 2012-1-9 22:16: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星WX人民日报系(含原京华时报)谁最赚钱?A人民日报 B环球时报 C京华时报……哈哈,扫了眼@haitaode 推荐的人民网招股说明书http://t.cn/SXrZZf 里面很多好玩的东西啊,2010年京华时报净利润600万,@胡锡进 的环球时报比京华时报还厉害,净利润7673万,而人民日报是3.59亿。。。人民日报社总资产55.7亿!


转发| 收藏| 评论 2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133#
发表于 2012-1-10 19:20: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云南31家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启动
            
2011年12月31日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次



  12月30日,云南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在昆明召开,31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启动。
  云南省共有报刊191种。非时政类报刊受现行体制制约,存在规模小、资源分散、结构不合理、知名报刊品牌不多、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
  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文件规定的时间表,全省本次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分两批实施,力争明年6月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先行改制单位包括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隶属于企业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等。
  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产办主任尹欣在动员会上讲话。他指出,改制中,一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扩大主流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是要加强统筹兼顾、突出工作重点、分类分批实施,确保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健康有序推进;三是要把改革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推进全省报刊出版企业的改组、改造,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努力使报刊出版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有一个大的提升。

作者:杨燕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1日

http://www.gapp.gov.cn/cms/cms/w ... d=515&siteId=21
134#
发表于 2012-1-10 19:21: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600余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已转换“企业身份证”
            
2011年12月13日



    非时政类报刊是我国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报刊传媒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能否取得突破,直接关系到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00余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换了“企业身份证”。部分报刊社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突破了发展瓶颈,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积累了新经验,探索了新路径。
    政策保障为改革护航
    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03年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日益完善,对改革涉及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资产和土地处置、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和税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
    2011年5月,中央下发《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
    6月,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全面部署改革工作,明确了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四项任务”:分期分批按照规范程序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使其成为市场主体;整合出版资源,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大型报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调整结构和布局,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报刊出版资质和违规出版以及严重亏损而资不抵债的报刊出版单位等。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转变机制为改革开道
    改革不是走过场,体制机制不顺,终究难以出现良性发展的局面。只有通过转变机制,报刊社才能成长为具有较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的报刊传媒企业——
    2006年6月,体坛周报社被正式确定为湖南省文化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单位。2009年9月,体坛周报社引进中介机构启动了转企改制。经过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摸清了资产状况,厘清了资产归属,获准核销了部分不良资产,彻底解决了家底不清楚、资产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011年,体坛周报社整体转企改制为体坛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多次的审计评估与清产核资,就像给企业一次“全面体检”,摸清了家底,发现了问题与隐患,加快了资源整合,重新规划了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2010年,体坛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试水体育文化产业,积极进入体育旅游、国际体育赛事推广、国际体育经纪等领域,与中央电视台合办了高尔夫网球频道,并建成了高尔夫产业中心和网站。2010年,体坛周报社总资产达5.2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净利润3181万元。
    观念转变为发展提速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能否兼顾改革对象的切身利益,将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如果人心浮动,那么改制就不可能顺利平稳,发展就可能成为泡影。
    中国文化报社在改革之初,许多员工担心,以企业身份退休后养老保险会低于事业身份。报社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坚持积极稳妥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人员身份转换方案细则,并建立了企业年金等制度,确保职工退休后的工资待遇不低于甚至高于事业单位的水平,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辽沈晚报社很多老职工都有根深蒂固的“国有情结”,崇尚事业身份,对于改革不少人心存疑虑。能否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办法成为推进改革的关键。本着“平等自愿、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人随资产走、人随业务走”的原则,报社明确转企改制涉及的事业编制人员原则上进入股份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同时也为少数事业编制人员设计了离岗内退、离职创业补偿、待岗培训等多种“出口”。
    转企改制使职工成为受益者,从而成为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转企后的报刊社大都在企业内部实行了竞聘上岗、考核激励、绩效工资等市场化改革。收入差距适当拉开,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工资水平普遍提高。
    深化改革为发展蓄能
    在改革中求发展,发展又为深化改革积蓄了巨大能量。从根本上说,改革本身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目的。
    十年前,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知音杂志社基础上成立,由事业法人转变为企业法人。今年1月,湖北知音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改制工作顺利完成。
    十年来,知音传媒集团经济效益连年递增,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居全国期刊集团前列,为下一步集团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集团正在积极筹备股份公司的上市融资工作,力争通过资本市场打造文化综合类、动漫类、时尚类期刊群,做强广告、发行、印刷及新媒体和跨媒体产业。到2015年,争取实现总资产规模100亿元、年收入100亿元,成为“双百亿”的航母型出版企业。
    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只是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经过资源整合的报刊出版企业还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资本运行机制,逐步成为运作规范的现代新闻出版企业。

作者:璩静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3日

http://www.gapp.gov.cn/cms/cms/w ... d=515&siteId=21
135#
发表于 2012-1-10 20:06: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人事
新京报原总编杨斌执掌和讯 倡导"媒体精神"   

2011-10-15  中华工商时报  

   今年1月份,新京报原总编辑杨斌正式出任和讯网副总经理兼总编辑的消息曾在业界引起了震动。杨斌将带领和讯走向什么方向,他对竞争激烈的媒体又有什么样的认识?近日,杨斌执掌半年后的和讯网终于推出了新的改版方案,记者通过对杨斌的专访,也寻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作为又一位加盟新媒体的传统媒体高级管理人才,杨斌一直以来是“网络”的鼓吹者和“新媒体精神”的倡导者,所谓新媒体精神就是互联网精神、商业精神和新闻精神的结合,是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杨斌说:“所谓的旧媒体跟新媒体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必然走向融合。”他具体解释了这种融合的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比较明显,就是所谓的传统媒体必然要“拥抱”新媒体,必然要与新媒体的技术、商业手段等各方面相结合;第二个阶段就是新媒体应该融合传统媒体,这个方面目前大家还不具有特别自觉的意识。

    在传统媒体如报纸与以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较量中,新媒体可说是正处在意气风发的阶段。对两种媒体都有着切身体会的杨斌特别向记者强调:“旧媒体本身也有一些核心价值的东西,在新媒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去借鉴。”他认为,媒体有三种精神,其中互联网精神和商业精神是传统媒体没有或者比较欠缺的,而新闻精神则是传统媒体具备一些,但新媒体普遍没有的。

    杨斌出身传统媒体,在和讯网主要负责领导和讯网的内容建设与规划,他认为,这三种精神同时具备的媒体才是新媒体,否则的话就只有一个形。

    事实上,这也透露出和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杨斌加盟和讯的消息传出后,业界就认为和讯可能放弃此前的W eb2.0路线,重新回归到财经资讯的发展方向上来。但杨斌随即做出回应,称不仅不会放弃W eb2.0业务,还会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

    这正是杨斌所说的新媒体独有的“互联网精神”:“我们在网站的建设当中,要尽可能使用新的技术,这种新技术是与所谓的W eb2.0为特征代表的一些技术。”至于“商业精神”,杨斌认为:“和讯作为商业类网站,本身已有比较好的机制。”

    杨斌所希望打造的和讯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媒体精神”,他希望有一些朴实的价值———真实、客观等等,能够在媒体的提供商方面体现,这些价值在互联网媒体当中基本不被注意甚至会有意背道而驰。他承认互联网有无限的可能性,反而会带来很多的诱惑,如何抵挡住各种诱惑,把握好分寸,是他们目前切身感受到的一个难题,“我觉得如果和讯网能在媒体精神上坚持住,那么它将会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200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进入“大牛市”时代,大批的投资者和数以千亿计的资金不断涌入股市。作为国内最大的财经门户网站,和讯的此次改版事实上也是迎合投资者对金融知识的渴求和追捧,欲借此确立权威财经新闻网站的地位。

    杨斌向记者阐述了和讯网的改版方向:基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理财版块是重中之重,当然也包括期货、债券、黄金、外汇等;在此基础上加大财经新闻和评论的投入;再次是产业经济版块以及品质生活方面的版块。“我们有一个更加长远的计划,现在是在布局。”不难看出,和讯所要实现的目标与杨斌所认为的媒体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谋而合的。

http://www.cmcpa.cc/newsshow.asp?id=1830&big=2&small=5
136#
发表于 2012-1-14 08:27: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民网IPO申请获通过 募资超5亿元

2012-01-14 04:03:54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179人参与

核心提示:1月13日证监会公布,人民网通过IPO审核将挂牌上市,拟募集资金5.27亿元。资金将投入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技术平台改造升级和采编平台扩充升级项目。除人民网和在筹备IPO的新华网之外,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浙江在线等多家官媒网站欲登陆资本市场。

本报讯 证监会昨晚公布,人民网顺利通过了IPO审核,即将挂牌上市。其拟发行6910.57万股,募集资金5.27亿元,登陆地点为上海证券交易所。

发行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为人民日报社。此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石化等均是其国有股股东。


招股书显示,人民网的资产负债率处于低位。2009年、2010年、2011年前6个月,资产负债率仅为25.59%、12.60%、17.34%。而且,现金流较为充沛,201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了1.1亿元。

从募投项目来看,本次募集的5.27亿元,将投入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技术平台改造升级和采编平台扩充升级三大项目。

据了解,除了此次顺利过关的人民网和已在筹备IPO的新华网之外,仍有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浙江在线等多家官方媒体网站欲登陆资本市场。官媒网站上市热潮或由此开启。

人民网前身为《人民日报》网络版,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 刘夏 )

http://news.163.com/12/0114/04/7NMV31Q20001124J.html
137#
发表于 2012-1-15 10:53: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香港三家免费电视牌照下月敲定

  2012年01月13日10:0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免费电视料有一番激斗。据悉,广播事务管理局已开绿灯,同意三家公司早前提出本地免费电视节目服务牌照的申请,而亚洲电视就签发新牌照所提出的上诉已被判无效,但有关申请仍有待特首曾荫权会同行政会议作出最终的发牌决定。由于行政会议下周开会后,已踏入农历新年的假期,预计行会最快在下月敲定。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指,就城市电讯(香港)有限公司、奇妙电视有限公司及香港电视娱乐有限公司的牌照申请,广管局已按《广播条例》及既定程序,完成有关的评核工作,包括归纳整理在前年公众咨询期间,共到的256份意见书及其它意见,并一并呈交特首及行政会议考虑。

  在处理有关工作期间,亚洲电视有限公司曾就广管局建议提出呈请,指现时香港虽只有两家公司有本地免费电视节目服务牌照,但作为其中一家的亚视已出现亏蚀,质疑再多发牌照,会令有关公司的亏蚀进一步增加。但行政长官会同行会已在去年底,评定有关上诉无效,并回复亚视和广管局。因此政府现正集中处理三家公司的牌照申请。苏锦梁表示,广管局审核申请时,已研究申请对本地广播业及整体经济带来的效益,而特首和行会在考虑是否发牌时,会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并以公众利益为依归,而政府会在特首及行会作出决定后尽快公布结果。

  据悉,广管局属意发出本地免费节目服务的牌照予全部三家提出申请的公司,以增强有关广播业的竞争性,让公众可有更多不同选择。但最终发出牌照的决定权,要由特首和行会决定。由于农历新年假期将至,行会在本月内应该都不会有机会讨论发牌问题,相信行会最快也要在下月方可敲定。

http://news.sina.com.cn/m/2012-01-13/100223794543.shtml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23:42: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佳微博:新形势下的通讯社发展之道//@天佑中华A: 新华社靠这个发财?


@王思璟:看到一份合同,新华社分社和安徽某县宣传部门的,主要内容为:1,提供信息,2,不做负面,收费每年100万。很明显,提供信息什么都是浮云,给钱就不做负面才是核心。@孔狐狸是金将军 也披露过类似情况,西南某县跟她抱怨,当地新华社说不给钱就做负面……所以,这是各地新华社的连锁经营模式吗?
转发(189) | 评论(84) 1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0:29: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陕西榆林假记者生态链条揭秘:主要敲煤矿私企等

  2012年01月21日05:16  中国青年报

  陕北的假记者们正在经历一场寒冬。

  陕西榆林媒体的一则报道称:“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榆林成为假记者泛滥的重灾区,敲诈勒索的事件多次出现。为了维护正常的新闻采访秩序和新闻传播的公信力,2011年12月15日,榆林市召开打击‘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据悉,榆林市各县区的宣传部门和公安局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会议。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赶赴当地展开调查,试图还原该地区假记者赖以生存的生态链条,揭开其滋生横行的秘密。

  讳莫如深的煤矿

  地处榆林市东北的三台界煤矿,井田面积6.2平方公里,可采储量3187万吨。它所在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牛家梁镇,密集分布着9家大大小小的煤矿。

  隆冬时分,牛家梁镇一派繁忙。各种大型运煤车穿梭在贯穿全镇的210国道、榆神公路、陕蒙高速、榆阳区煤炭运输专线。空气里满是煤的味道。

  “我从来没接待过记者,这儿不来记者,也没什么可报道的。”对于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问题,三台界煤矿副矿长李亚飞如此回应,“比方说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记者来也是偶尔。”

  “原先来过几个,识破了是假的。”三台界煤矿办公室主任马能义承认,曾有假记者到该矿采访。

  据马能义回忆,“(假记者)发现你这有情况,那有情况。我是记者,如果不能(制止),就要登报。”

  但他否认了曾被假记者敲诈的事实。“后来通过熟人就识破了,报案了。最后听说记者证都是买的。后来就少了,就基本没有了。我们这儿还比较警惕的。”他还表示,已经记不清对方“自称是哪个媒体的了”。

  采访中,多家煤矿企业提及,业界传闻三台界煤矿曾遭假记者敲诈。中国青年报记者多方证实了这一点。

  此后,记者深入榆林市神木县的数家煤矿调查,受访的煤矿无一例外,肯定地表示,曾有自称记者的人到矿上以采访为名,行敲诈之实,但均称:假记者被识破,没有得逞。他们对被假记者敲诈的经过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真记者和假记者在一块搅着呢 ,各来好几个……这个事我们也不很清楚,要跟公安部门具体了解。”牛建国说。他是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的镇长。

  在牛建国看来,“这儿煤矿多,近年煤矿产业比较发达,自然带来了一些矛盾纠纷,自然引起多方关注”。

  “不存在假记者成群的现象,我还没有感觉到。”他又补充说。

  2011年12月22日,在本报记者的再三追问下,榆林市榆阳区金牛煤矿党委书记赵云培向记者透露了2011年4月发生在该煤矿的一起敲诈勒索事件。

  他介绍说,当时假记者伙同工人进行敲诈。具体的做法是,工人在井下捡到废旧雷管后,“跟这些假记者里勾外连,给我们找事”。

  在赵云培的办公室里,双方开始讨价还价,最终矿方答应掏两万块钱买下两名假记者手中的3枚雷管。

  就在两人准备开车离去时,早已接到报警的当地派出所民警出现在现场,将两人抓获。

  “其他煤矿常听说有假记者诈骗。我们是国有煤矿,不怕他们。”赵云培解释说,当时意识到被假记者敲诈,他暗中向警方报了案。

  针对此案,中国青年报记者曾赴榆阳区人民法院了解案情,但遭到法院拒绝。

  根据记者调查,假记者在当地敲诈的主要对象依次为:煤矿、其他私营企业、学校、交警、食品卫生部门等单位。

  “刊前送阅”——假记者的生财之道

  在榆林新闻界,提起白岩林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自称跟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相熟,两人称兄道弟;他的故事在坊间广为流传。他称自己开的奔驰车是某卸任国家领导人用过的。

  传闻版本不一,虚虚实实。但可以证实的是,他的车牌号和手机的末五位是88888。

  在并不算长的从业经历中,他的身份变换多端:陕西省政协主办的《各界导报》和《各界》杂志记者部主任;某中字头杂志陕西发行站站长;最新的一个身份是《中外新闻杂志社》的首席记者,名片上标注的办公地点在陕西省政府大院。

  曾经采访过他的一位记者对他的评价是:“不能称其为记者,充其量是在当地占有一些资源、替人办事的掮客。”也有人直接称他是“彻头彻尾的假记者”。

  对此,白岩林的回应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别人说你的嘴,你又不能挡。不管他们说是真记者还是假记者,起码别人都知道有个白岩林,是给我做广告了。”

  “原来我拿的是(新闻出版总)署(发的)证,全国统一的,在《各界导报》的时候,不在里边后交回去了。”白岩林说。

  调查期间,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一些并没有取得驻站资质的记者站在榆林地区活动非常活跃。

  记者在榆林市委党校的大楼里看到,该楼挂着一块记者站的铜牌,上面赫然印着“中共中央党校”、“市县领导月刊”、“市县领导观察网”、“陕北调研处”几行大字,并印有红色的党徽。

  此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向相关部门核查发现,《市县领导观察》月刊未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中央党校称,该刊及所谓“市县领导观察网”陕北调研处与中央党校没有任何关系。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在谈钱之前,真假记者并无二致。假记者的做法是接到举报或掌握线索后,先将曝光问题的稿件写好,然后传真发至被监督单位。这正是假记者的生财之道。

  中国青年报记者手头掌握的一份《廉政风云》采编部“刊前送阅件”显示:“我采编部2011年7月11日接到之(知)情人的举报,对该矿三起事故初步进行了调查落实,与举报的内容基本相附(符),基本属实。”

  该送阅件的结尾这样写道:“请问监管部门,党和人民授予你们的权利(力)你们用到什么地方去了?”落款显示,地址是陕西省人民政府8号楼303房间。

  据媒体报道,榆林市一收费站稽查股工作人员曾特意对过往记者的新闻记者证进行网上核验,结果发现,一天之内,被检查的17名记者中仅有3名是真记者。当地一种说法是,一个以假乱真的记者证,街头只要数百元就可以买到。

  更有甚者,一些车辆不挂正式牌照,只打出一个“新闻采访”的牌子。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榆林作家姬晓东,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记者》。“约有一半的新闻故事是我亲身经历或曾发生在记者朋友们身上的事情,只是在写作时对人物、地点和故事进行了适当的技术处理和艺术加工。”姬晓东说。

  姬晓东坦言,写这部小说的初衷就是想“揭示新闻界的腐败,对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警示”。

  多年来,他一直和媒体界保持着密切联系。他注意到:“近年来,用网络诈骗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几百块钱就能注册一个网站,随便就能‘挂靠’一个‘媒体’,造假成本很低,加之犯罪成本也很低,很少出事,导致假记者行骗越来越猖獗。”

  “老鼠”为什么不怕“猫”?

  熟悉陕北媒体情况的一位人士称,假记者在陕北地区泛滥,大致肇始于2003年。被誉为“中国科威特”的榆林,10年前还是个经济落后的边远小城,由于煤、油、天然气等能源开发加快,如今榆林已“富甲天下”。

  但当地一些官员不愿意承认假记者现象存在。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神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喜林一口咬定:“我们宣传部没有接待过假记者,从来没有给他好吃好喝,没有这回事。”而且,他还补充说,从来没有单位和矿业企业向宣传部反映过有假记者。

  可是,记者发现,在罗喜林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他多年来从报刊上剪下来的多篇文章,其内容几乎全部与记者管理有关。其中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就是:“举报非法报刊假记者假新闻,请拨12390”。

  为什么“猫”不承认见到过“老鼠”呢?

  此间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对一些基层单位来说,一方面缺乏甄别真假记者的知识,另一方面,确有苦衷和难言之隐。”

  另有当地知情人士分析:“假记者泛滥还是有土壤的。一方面,客观上,榆林地区有钱;另一方面,很多部门的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关企业和单位常常有息事宁人的心理,愿意花钱消灾。”

  榆林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田建发则认为,假记者之所以猖獗,是因为很多单位忌惮“假记者背后有真记者,所以有时候明知道他是假记者,也不敢和他较劲”。

  他分析说:“好多假记者要么以前在媒体干过,要么当过媒体的临时工作人员,他在媒体内肯定有一帮真正的记者朋友。当某个事情他拿不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把他所获知的问题交给真记者。基层就怕这一点,怕假记者背后有真记者。”

  “你说我们怎么办?有些报社的聘用人员来采访,不能因为是聘用的就把人抓起来。我们只能热情接待。”神木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主任付广平对记者说。

  付广平坦言:“不接受采访,你把人惹下……如果因为这个事翻来覆去地纠缠,我们没那精力。”

  榆林市林校校长李高林认为:“从某种程度说,记者的行为是下面的人惯的。你没做错什么,就可以理直气壮,否则就助长了一些记者在这方面的行为。”

  在李高林看来:“任何一个单位、包括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记者如果带着跟这个学校闹事的(心态),我相信到任何学校都能找到问题,小题大作。”

  他进一步补充说:“尤其是我们中职学校,很脆弱。我们要招生,有个舆论风波,我们有口难辩,我们怎么能辩过记者呢?”

  不过李高林称,该校虽屡遭自称记者的人敲诈,但均被他“严辞拒绝”。

http://news.sina.com.cn/c/sd/2012-01-21/051623833848.shtml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0:34: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品牌经营
外媒热议中国春晚:节目无精品令人打盹

  2012年01月24日15:25  法制晚报

  “春晚是中国农历新年开始的一个标志。”这是外国媒体对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下的一个注脚。  

  澳大利亚媒体今晨的报道写道,这是中国家庭过年典型的一幕:一家人聊天、打麻将、包饺子、放鞭炮,此外还有一个沿袭了30年的习惯——看春晚。

  美国《洛杉矶时报》称,在刚刚过去的除夕之夜,近十亿人遵循了这种仪式,这一传统已在中国的这个传统节日扎根,就像美国人过节必看玫瑰花车游行一样。

  不过,外媒也观察到了“而立之年”的春晚显现出的种种问题。《洛杉矶时报》就毫不客气地说,数十年几乎采用同一个模式,春晚已开始让观众打盹。

  中国“超级晚”

  全球收视率最高

  外媒介绍春晚时经常使用这样一句话——全球收视率最高的一档电视节目。

  一年仅播出一期,时间超过4小时,汇集歌舞、魔术、杂技、相声、小品等,《洛杉矶时报》将春晚称为“中国人必看的节目”。

  另外,有美国媒体将中国的春晚与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橄榄球冠军总决赛做了对比。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中国这台豪华演出的观众人数不但能轻而易举地超过美国的橄榄球赛,甚至能与2010年世界杯决赛一较高低,是真正的“超级晚”。(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年度冠军赛被称作“超级碗”)

  美国娱乐杂志《好莱坞报道》认为,春晚是中国电视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内容甚至能够引领未来一年中国许多领域的发展潮流。而能够参加春晚的人更被认为是自己事业的一大成功。

  问题

  节目缺精品

  这届春晚不好笑

  “除夕必看春晚开始让人打盹!”《洛杉矶时报》这样写道。报道指出,自1983年开办以来,春晚几乎是同样的模式,而近年来一些中国最知名的演员纷纷选择退出或拒绝在春晚表演。

  《好莱坞报道》指出,巨星缺席让今年春晚少了一个支柱。报道称,中国资深演员赵本山和搭档宋丹丹的小品曾是春晚的“大事”。但是,继宋丹丹连续缺席之后,赵本山今年也暂别了春晚舞台。

  《欧洲时报》则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了问题:龙年春晚,缺乏精品。报道称,今年这台走平民路线的春晚从主持阵容到节目形式均发生了变化。近40个节目轮番登场,但却没有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品或让观众记得住的台词。

  美国中文网的文章写道,整场晚会中比重最大的歌唱类节目是最大的败笔——流行歌手包括天王天后级别的王菲和陈奕迅都大失水准,演员跨界唱歌也多找不到调。此外,这台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只有7个,总体效果令人遗憾,被网友称为“近十年来最不好笑的一届春晚”。

  南北有差异

  传统框架需打破

  《欧洲时报》说,经过30年的发展,随着中国观众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让近14亿人都满意的春晚是不可能实现的。

  《多伦多星报》就具体指出,在中国南方春晚并不是很流行。

  报道称,春晚的节目多说普通话,尽管电视台努力使得节目内容对得上南方人的胃口,但是春晚还是更招北方人喜欢。

  报道用相声举例指出,这种在北方非常流行的表演形式,并没能获得南方人的“芳心”。

  此外,报道也指出,春晚在海外说普通话的华人中极为流行。但是,对于讲粤语、闽南语的华人中影响力并不大。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央视的播出范围也早已从国内扩展到国际,成为了中国著名文化品牌之一。因此,央视春晚从创作指导原则到节目框架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容量。

  惊喜

  春晚“零广告”

  美国媒体给好评

  今年,春晚实现了“零广告”,这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

  美国知名广告行业杂志《Ad Age》报道称,春晚这项中国全民的“电视盛事”实现了“零广告”,这是一件让观众兴奋的事情。

  《Ad Age》援引安吉斯媒体集团旗下的凯洛中国公司总经理赛斯·格鲁斯曼的话指出,在“春晚”这样的电视节目中不插播广告是件非常值得赞赏的事情。

  “在这样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中插播的广告,肯定会受到最高的关注。”文章说,“如果美国的‘超级碗’也没有广告,那么美国观众该有多么兴奋呢。”

  其实,春晚并没有完全禁止广告,在节目首尾的广告时间仍是各大企业梦寐以求的。报道称,春晚前后的15秒广告时间,今年平均成交价达到240万美元。文/记者 张婷婷

  ●小链接

  外媒议春晚

  英文报道近千篇

  从1983年央视举办第一届春晚以来,春晚走过了30个春秋。在外国媒体看来,与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相比,春晚仍很年轻,不过它在华人心中却已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2年春晚播出后,已经引来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众多国家媒体的关注。如今,在网络上可搜到的关于龙年春晚的英文报道已近千篇。

  新加坡《海峡时报》曾刊文称,春晚就如同中国人的“感恩节火鸡”,食之无味而又不忍丢弃。美国《旧金山纪事报》也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讲,没有春晚是难以想象的。

  ●海外连线

  “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渠道”

  今晨,新华社驻加拿大记者张大成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表示,今年他是和孩子一起看的春晚。“在加拿大并没有像春晚这样的节目,这是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渠道。”他说。

  张大成的孩子已经6岁了,张大成告诉记者,孩子对蔡明的小品特别感兴趣,春晚结束后,又在网上反复看了好多遍。“不过,他到现在也不弄明白,为什么蔡明的角色一会儿是坏人一会儿又成了好人。”他说。

  据张大成介绍,在海外过年的华人,每年都会看看央视的春晚,也希望春晚的内容能够越来越吸引人。

  但是,张大成认为,今年的春晚虽然在视觉上让人一亮,但是内容上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少了,让人觉得春晚距离大家的口味越来越远。

  海外华人的

  一种心理寄托

  “我来日本两年了,过年看春晚仍是一个习惯。”在日本长崎大学上学的中国留学生郭晓明对《法制晚报》记者说。

  据郭晓明介绍,虽然日本的电视台并不转播春晚,但日本人也知道中国有这样一台晚会。

  今年,郭晓明和他的中国同学们一起找来了一台大显示器,大家凑在一起上网看的春晚。

  不过,相比较2011年的春晚,郭晓明感觉,今年的节目把他们这些海外留学生给忘了。

  “去年我印象很深的是日本留学生发来的贺电向全国人民问好,自己心里当时感觉到很热乎,而今年的春晚好像缺少了类似这样的环节。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他说。

  郭晓明认为,对于海外华人而言,看春晚某种意义上已与春晚内容的好坏无关了,它成为了一种心理寄托。让身在海外的自己能感觉到和其他中国人一样,都在关注这台晚会。这样,虽然身在异乡,也能有种像在家里过年的感觉。

  除署名外 本版文/记者 王进雨 程磊

  美国︽好莱坞报道︾

  巨星缺席中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

  美国《洛杉矶时报》:

  必看的中国节目让人打盹

http://news.sina.com.cn/c/2012-01-24/152523841785.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