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321#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13:27: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266)


自顾不暇zìgù-bùxiá


(一)

2022年2月28日《工人日报》第8版刊登文章《希腊再迎“减负”时刻》。文中写道:“2009年底,希腊爆发债务危机,经济总量缩水约四分之一。自顾不暇之下,希腊不得不求助外援。”这段文字中的“自顾不暇”使用有误。

“自顾不暇”,意为照顾自己都来不及。使用这个词语要注意的是,它并不只是在说忙自己的事,而是蕴含着另一层意思,即因为自己事情太多,所以不可能再有余力照顾到他人的事情。因此,在使用“自顾不暇”时,在语境上通常有要求、希望行为主体能够照顾到他人的意思。但是,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说的只是行为主体“希腊”自身面临“债务危机”的困难,并无要求其帮助他人的语境。因此,“自顾不暇”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自顾不暇”改为“重重困难”之类的话语。

(二)

2020年2月28日《文汇报·文汇学人》第6版刊登文章《〈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中的时疫和防疫》,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郑天挺孤身南下,自顾不暇,由此导致的抵抗力下降确为病因。”句中的“自顾不暇”使用有误。

在这个句子中,说的是行为主体“郑天挺”因为是“孤身南下”,自己不能很好地照顾好自己,并没有要求他照顾他人的意思,因此“自顾不暇”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自顾不暇”改为“无人照料”“无人帮衬”之类的话语。其前面如果能加上“生活上”这样的限制语,则表意更为清晰,这样也与前面的“孤身南下”能够有语意上的顺承。


编辑:王奕

1322#
 楼主| 发表于 2022-3-4 15:33: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最新!全国两会报道规范用语、常见差错提示手册来啦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报道两会,有哪些规范用语?又该防范哪些差错?


《传媒茶话会》汇总、整理了这份资料,供媒体参考。


一、2022年全国两会规范表述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不能写为全国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不能写为十三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


二、代表、委员履职规范表述


1.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会议,不能写为列席

2.全国政协委员列席人大开幕式,不能写为出席

3.全国人大代表履行职责,不能写为参政议政

4.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不能写为履行职责

5.代表、委员并用时,应写为参政议政

6.人大代表提的“议案”,不能写为人大代表提的“提案”

7.政协委员提的“提案”,不能写为政协委员提的“议案”

8.人大代表的权利,不能写为人大代表的职权

9.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不能写为人大代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10.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不能写为政协委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三、职务、机构、参会人员、会议规范表述


1.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不能写为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2.审计署审计长,不能写为审计署署长

3.列席人员,不能写为列席代表

4.非中共人士、党外人士,不能写为非党人士

5.人大召开各类会,简称“大会”, 不能写为“会议”

6.政协召开各类会,简称“会议”, 不能写为“大会”

7.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 不能简写为“人代会”

8.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人大常委会”,不能简写为“人大常委”

9.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简称“人大代表”,不能写为“人民代表”

10.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能写为常委会委员、人大常委

11.人大常委会会议,不能写为常委会议

12.人大常委会机关,不能简写为人大机关


四、最易出错的字


1.精简机构,不能写为精减机构

2.共商国是,不能写为共商国事

3.疫情暴发,不能写为疫情爆发

4.疫情防控阻击战,不能写为疫情防控狙击战

5.擘画蓝图,不能写为擎画蓝图

6.收入翻一番,不能写为收入翻一翻

7.监察机关,不能写为监查机关

8.检察机关,不能写为检查机关

9.人大代表行使权力,不能写为人大代表行使权利

10.公民享有权利,不能写为公民享有权力

11.工商联界别委员,不能写作工商联届别委员

1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写作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3.铆足干劲,不能写作卯足干劲

14.环保督察,不能写作环保督查

15.再接再厉,不能写为再接再励

16.经济换挡提速,不能写作经济换档提速

17.山清水秀,不能写作山青水秀

18.易地扶贫搬迁,不能写作异地扶贫搬迁

19.防患于未然,不能写作防范于未然

20.敲黑板,划重点中的“划重点”,不能写作“画重点”


五、党和政府机构、群团组织等全称、简称准确用法


1.涉及党中央,以下机构简称前可只加“中央”

(1)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①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②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其委员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③中央政治局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④中央书记处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 中央军事委员会: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军委。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纪委、中央纪委或中纪委。 注意:2018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职责,最高人民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反腐败相关职责整合,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
(2)党中央机构




图源:中国机构编制网
党中央各部门:1)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机关简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间没有顿号)。2)中共中央办公厅简称中央办公厅。3)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外加挂国家公务员局牌子),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简称中央组织部。4)中共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牌子),简称中央宣传部。5)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对外加挂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牌子),简称中央统战部。6)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称中央对外联络部。7)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简称中央政法委。8)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简称中央政研室。9)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国安办。10)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可称为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11)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亦称作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12)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中共中央台办、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国台办)。13)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财办。14)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外办。15)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编办。1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 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1)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3)人民日报社4)求是杂志社5)光明日报社6)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简称浦东干部学院。7)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简称井冈山干部学院。8)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简称延安干部学院。9)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简称中央社院。 2.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专门委员会和相关机构,不可漏掉“全国人大”“全国政协”
(1)全国人大


图源:中国人大网
专门委员会要加上全国人大如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要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2)全国政协



图源:中国政协网


1)不能单独称××界,需加上全国政协、省政协等,如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在京委员、省政协文化艺术界委员。



图源:中国政协网
2)政协全国委员会不是全国政协委员会。
3)政协全国委员会下面的办公厅要加上“政协全国委员会”,如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 4)专门委员会要加上“全国政协”,如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3.国务院机构对外使用可表述为“中国+机构简称”



图源:中国机构编制网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简称国务院办公厅。(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简称外交部。驻港、澳公署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简称国防部。(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简称教育部。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牌子。(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业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保留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牌子。(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简称国家民委。(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简称公安部。(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简称国家安全部。(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简称民政部。(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简称司法部。(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简称财政部。(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简称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16)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简称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房城乡建设部。(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简称交通运输部。(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简称水利部。(2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简称农业农村部。(2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简称商务部。(2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简称文化旅游部。(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生健康委。(24)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简称退役军人事务部。(25)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简称应急管理部。(26)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简称审计署。其领导称为审计署审计长


4.国务院直属机构及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名称中含有“国家”的,简称时不能省略,含有“中国”的,不能改为“国家”

(1)国务院直属机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简称海关总署。②国家税务总局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④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简称国家广电总局。⑤国家体育总局⑥国家统计局⑦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⑧国家医疗保障局,简称国家医保局。⑨国务院参事室⑩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国管局。
注意: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牌子。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在中央宣传部加挂牌子,由中央宣传部承担相关职责。国家宗教事务局在中央统战部加挂牌子,由中央统战部承担相关职责。
(2)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国家信访局2)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3)国家能源局4)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简称国家国防科工局。5)国家烟草专卖局,简称国家烟草局。6)国家移民管理局,简称国家移民局。7)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简称国家林草局。8)国家铁路局9)中国民用航空局,简称中国民航局。
10)国家邮政局11)国家文物局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简称国家中医药局。13)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简称国家矿山安监局。14)国家外汇管理局,简称国家外汇局。15)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16)知识产权局 注意: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家移民管理局加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牌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国家公务员局在中央组织部加挂牌子,由中央组织部承担相关职责。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密码管理局与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序列。

5.国务院这些机构用固定称呼


(1)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委。
(2)国务院办事机构:①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港澳办。②国务院研究室简称国研室。 注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中央统战部加挂牌子,由中央统战部承担相关职责,简称国侨办。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中央宣传部加挂牌子,简称国新办。
(3)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2)中国科学院3)中国社会科学院4)中国工程院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6)中央广播电视总台7)中国气象局8)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保监会。9)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

6.其他机构固定简称


(1)最高人民法院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简称最高法,其领导称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简称最高检,其领导称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3)群众团体1)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国总工会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简称共青团中央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4)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中国文联5)中国作家协会简称中国作协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7)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中国侨联8)中国法学会,无简称9)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全国对外友协10)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11)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1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简称中国贸促会1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14)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简称中国红十字会15)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可称外交学会16)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无简称17)黄埔军校同学会只称黄埔军校同学会18)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19)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简称中国政研会20)中华职业教育社21)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全国工商联,又称中国民间商会22)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简称中国计生协
(4)民主党派中央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央2)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简称民盟中央3)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简称民建中央4)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简称民进中央5)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简称农工党中央6)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简称致公党中央7)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简称九三学社中央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简称台盟中央



六、不能加字、减字、颠倒顺序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名词的提法不可添字、漏字

2.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能写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3.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能写为行使国家机关权力

4.党史学习教育,不写作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注意:不加“活动”二字)

5.突破10亿元大关,不能写为突破10亿大关,计量单位不能掉

6.零的突破,不能写为零突破 (零的突破是指从无到有,零突破的意思是没有突破)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不要简写为《全国人大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8.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写作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


七、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1.两会一词因被大家熟知,目前一般不用双引号,不写作“两会”

2.《政府工作报告》表述需加书名号,不写作“政府工作报告”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写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4.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要写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逗号一般应改为顿号

5.“三农”须加引号。如:“三农”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

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不加双引号

7.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表述,不需要加双引号或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8.十四五应加双引号,写作“十四五”

9.“3.15”消费者权益日应为“3•15”消费者权益日

10.制定黄河保护法而非制定《黄河保护法》,未正式颁布的法律不加书名号


八、其他不规范、错误表述

1.“新冠肺炎疫情”,写作“新冠疫情”表述不规范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能写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关于“四个全面”的最新表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写为“一带一路”战略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注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要写作“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和”不能写作“与”

5.《反分裂国家法》全称仅有6个字,不写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6.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写为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英文简称为“GDP”,后者为“GNP”

7.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写作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不要写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9.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般不写作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九、常见职务名称表述


1.党政职务表述的三个原则


一是新闻报道中职务名称一般采用“单位+姓名”的表述方式,注意正确使用职务名称,具体以任命通知为准。涉及原任职务时,“原”字的用法需特别注意。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表达原任职务时,“原”字通常加在单位和职务之间

如:汉东省公安厅原厅长


②.因撤销、合并等原因已经不存在或更名的单位,“原”字应加在原单位名称(简称)之前

如:原文化部部长


③.对于单位总体未更名但下属单位(含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等)已经不存在或更名的情形,“原”字加在该下属单位之前。

如:汉东省检察院原反贪局局长


二是同时担任多个职务时,职务级别高的在前、职务级别低的在后,“先高后低”;职务级别相同时,一般将党内职务放在行政职务之前。同时担任多个职务时,“兼”字不可随意使用,具体以任命通知为准。


三是学衔、军衔用法遵循相关规定。


学衔表述中,博士可以单独使用、不衔接职务,如:钱学森博士、钱三强博士。硕士及以下学衔不可以单独使用,需与其他职务搭配。军衔表述遵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的规定。


党政职务名称使用:关于省长、省委书记的规范表述为:××省省长、××省委书记。


江苏省省长全称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该职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三部分组成,江苏省”“省长不能简写,人民政府可简称为政府,简称连起来即为江苏省政府省长,通常可继续简化为江苏省省长


湖北省委书记全称为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书记。该职务名称由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书记四部分组成,中国共产党简称为中共湖北省无法更简,委员会简称为书记无法再简,连起来简称即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通常可继续简化为湖北省委书记。当地省委机关或当地媒体在表述时,一般直接写作省委书记


表述党委工作部门时不能省略字:


规范表述为:××政法委书记、××组织部、××宣传部。

划重点:省委、市(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委、地委、州委、盟委、县委、旗委、区(市辖区)委都是规范简称,单独使用时通常不写为省党委”“市党委”“县党委等。


多个职务的表述方法:并列出现的职务单位不同,单位名不可省略。规范表述案例:××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


省委常委是党内职务,副省长是省政府的行政职务,两个职务单位不同,正式场合省政府不能省略,一般场合不建议省略。


并列职务,单位相同,单位名称第二次出现时可以省略。规范表述案例:××市委常委、秘书长。在不造成误解的前提下,表达应尽量简洁,故推荐写为“××市委常委、秘书长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室党组书记写法同上。


乡(镇)党委和单字县名的用法:


乡(镇)党委是党的基层委员会,不同于省市县等党的地方委员会,不能简称为乡(镇)委规范用法是:乡(镇)党委书记。


如果县名为一个字,例如中县通常写为中县县委,不写为中县委(注意:县政府、县纪委等仍写为中县政府、中县纪委)。如果县名为两个字以上时,写为××县委。


注意各类党委(党组)有关名称:

党的地方委员会(如省委、市委、县委)是独立单位。但是,机关、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党组、党委(党组性质的党委),以及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党委(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党支部一般不视为独立单位。故通常写为某单位原党组书记、某单位原党委书记。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职务规范写法,部分职务和单位不得省略和简写:


1.“××
省人大主任为错误表述,应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常委会不得省略。
2.“××市人大常委为错误表述,应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通常不简称为人大常委
3.“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乡(镇)人大常委会主任为错误表述,应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乡(镇)人大主席,乡镇人大不设常委会。
4.“审计署署长”“检察院院长”“自治区区长均为错误表述,应为审计署审计长”“检察院检察长”“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5.“××省团委书记”“省团委书记均为错误用法。全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省委员会书记,可简称为共青团××省委书记”“××省委书记,省略省名“××”时可简称为团省委书记



十、国旗、国徽、政协会徽的规范使用

国旗、国徽的标准版本,请到中国人大网下载。

国旗:

http://www.npc.gov.cn/npc/gqgggh/202101/84c174f138044a98ba211a15b316ffc4.shtml

国徽:

http://www.npc.gov.cn/npc/kgfb/202101/d8c025c904b94636a8e1799b652f86be.shtml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请到中国政协网下载:

http://www.cppcc.gov.cn/2011/09/07/ARTI1315364095281755.shtml



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王奕


1323#
 楼主| 发表于 2022-3-4 15:34: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267)


沆瀣一气hàngxiè-yīqì


2022年3月1日《福建日报》第12版刊登文章《敬惜字纸也是敬畏文化》。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就连垃圾堆里,也有大量被丢弃的书刊、广告之类的字纸,与生活垃圾沆瀣一气。”这句话中的“沆瀣一气”使用有误。


“沆瀣一气”的意思是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沆瀣一气”在使用中要求其各个使用主体都具有负面色彩。在这个句子中,“沆瀣一气”有两个使用主体,一为“字纸”,一为“生活垃圾”,但其中的“字纸”在引语所出全文中有一种正面形象(引语所出文章标题中的“敬惜字纸”也表明了这种倾向),只有“生活垃圾”是具有负面色彩的事物。一个具有正面色彩的事物和一个具有负面色彩的事物在一起,“沆瀣一气”不能适用。


另外,“沆瀣一气”的使用对象通常只能是人,句中把“沆瀣一气”用于“字纸”和“生活垃圾”这两种事物,也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沆瀣一气”改为“混在一起”之类的话语。


编辑:王奕

1324#
 楼主| 发表于 2022-3-4 15:35: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269)


签署qiānshŭ


2022年3月3日《文汇报》第8版刊登一篇报道,题目是“普京签署临时措施力保金融稳定”。这个标题中的“签署”一词使用有误。

“签署”的意思是在重要文件上正式签字。“签署”的使用对象要求是文本类的事物(通常要求是政府通告等具有法律性质的文本),在事物形态上具有具象性质。句中的“签署”,其指向对象是“临时措施”,但这不属于文本类事物,在事物形态上具有抽象的性质,“签署”不能适用。

可以把“签署”改为“颁布”之类的词。“颁布”的意思是公布,它的指向对象包括具象的文本类事物,也可以是抽象性质的文本中的有关内容,因此它能够和句中的“临时措施”搭配。从引语所出报道可知,句中的“普京”作为“签署”的行为主体,所“签署”的是一份总统令,一般来说,总统令一旦由适格者“签署”,即行生效,但生效的前提条件是“颁布”(也有在文本中的规定时间生效的,但这不改变“颁布”这个事实),因此,把“签署”改为“颁布”是合适的。

当然,也可以保留“签署”而把“临时措施”改为“总统令”。“总统令”是一个文本类事物,可以接受“签署”的支配。但这样的修改减少了原句的信息量,因此不应成为首选。


编辑:王奕

1325#
 楼主| 发表于 2022-3-4 15:36: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270)


关联guānlián


(一)

2022年3月4日《北京日报》第13版刊登文章《〈阿Q正传〉里的“我”是谁》。文中有一段话这样写道:“详察作品文本,再关联鲁迅创作《阿Q正传》时的基本社会背景,讲述阿Q故事的这个‘我’究竟是在完全代表鲁迅本尊,还是鲁迅根据他在创作当时所面对的客观对象和客观语境,着意设置、精心塑造的一个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的小说中的特殊人物?这仍然是个可能耽搁了100年但还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这段文字中的“关联”使用有误。

“关联”的意思是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关联”的使用对象要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不能是人为建立的,如“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很强的关联性”,就表明这种关联性是天然地存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而不是通过人的努力构建起来的。这段文字中的“关联”,其使用对象是“阿Q故事的这个‘我’”和“鲁迅创作《阿Q正传》时的基本社会背景”,但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牵连和影响,而是由作者为了研究“阿Q故事的这个‘我’”而建立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关联”是不适合的。

可以把“关联”改为“联系”。“联系”指彼此接上关系,这个词的使用对象可以是原本没有牵连和影响的事物,因此适用于这个句子。

(二)

2021年10月25日《解放日报》第14版刊登文章《在雅典,聆听古老文明的回声》。文中写道:“置身于这样神圣的场景,科学考证似乎都不起作用,人们更愿意将这里与希腊神话直接关联起来,对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归属的传说津津乐道。”句中的“关联”使用有误。

句中“关联”的使用对象是“这里”(指代引语所出文章标题中的“雅典”)和“希腊神话”,但这两者之间的牵连和影响同样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由人建立起来的。当然,“希腊神话”的故事集中地产生于“雅典”,但“希腊神话”作为一种由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与“雅典”的牵连和影响仍然是人为建立起来的,“关联”的使用不合适。

可以把“关联”改为“联系”。


编辑:王奕

1326#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22:06: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271)


书卷shūjuàn


2022年3月5日《解放日报》第10版刊登文章《中国传统服饰“拾趣”》。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展开《遇见中国服饰艺术》的书卷,觉得该书五个章节的设置,颇有新意。”句中的“书卷”一词使用有误。

“书卷”是书籍的别称。中国古时以竹简为书籍载体,成书后通常呈现为卷起来的形状,在纸张发明并成为书籍载体后,书籍仍可表现为卷轴状,因此有“书卷”的概念。“书卷”是一个集合概念,单本的书一般不能称为“书卷”。书中说的是“《遇见中国服饰艺术》”是一本书,“书卷”不能适用。

可以把“书卷”和它前面的结构助词“的”一起删去。这样,句中动词“展开”的宾语不再是“书卷”,而是“《遇见中国服饰艺术》”。也可以把“书卷”和它前面的结构助词“的”一起改为“一书”,让“一书”和“《遇见中国服饰艺术》”形成复指关系,两者共同作动词“展开”的宾语。

另外,引语所出文章的标题中,“拾趣”一词被加上了引号,这是没有必要的。在一个并非引用的词语上加上引号,通常表示作者对这个词语赋予了超出这个词语常规词义的特殊意义。但这个标题中的“拾趣”,用的就是它的常规词义,作者并没有对它加上特殊意义,因此没有必要使用引号。



编辑:王奕

1327#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19:58: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273)
闲暇 xiánxiá
(一)
2022年3月6日《浙江日报》第10版刊登文章《故园杂记》。文中有一句话写道:“那里,有我最早的游泳姿势,有农夫们劳作后洗净疲劳的记忆,也有垂钓者的身影,尚有闲暇者的步履。”句中的“闲暇”一词使用有误。
“闲暇”的意思是闲空,即空闲的时间。“闲暇”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概念,句中的“闲暇”和代词“者”组合成了“闲暇者”的概念。“者”通常跟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短语组合,表示做这一动作的人(如句中的“垂钓者”)或具有某种属性的人(如“强者”)。但“闲暇”是一个名词,它既不表示人的动作,也不表示人的某种属性,因此它和“者”不能组合,“闲暇”的使用不准确。

可以把“闲暇”改为“空闲”。“空闲”有一个意思是指人闲着没事,在词性上它是一个动词,“空闲者”即表示闲着没事的人,适用于这个句子。
(二)
2021年5月25日《北京日报》第12版刊登文章《再见了,声乐女神》。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人们听她演唱近五十年,但每次听她唱歌都是那么轻松愉悦,因为她唱得轻松自如,进止闲暇,容色端丽,音色似闪烁着一道银辉,厚重高亮,其光可鉴。”句中的“闲暇”使用有误。
“闲暇”是一个名词,句中的“闲暇”做了“进止”的谓语,这是把“闲暇”当作形容词用了,不合其使用要求。句中说的是“她”在演唱中的“进止”状态(不包括否定的方面),比如自然流畅,不做作也不拘束,“闲暇”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闲暇”改为“舒展”之类的词。“舒展”表示自然流畅,放得开,不拘束,用来形容一个人唱歌时的“进止”状态是可以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形容一个人唱歌时“进止”状态(不包括否定的方面)的词语可以有多项选择,“舒展”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以外,不排除选择其他更符合“她”这一个人唱歌时“进止”状态的形容词。
编辑:何晓琴

13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8:59: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275)
不必 bùbì
2022年3月9日《光明日报》第15版刊登文章《小词之用,关乎人类的逻辑和理性》。文中写道:“这些在逻辑词释义上的细微差别,不必有损于人类逻辑的统一性,因为只要我们不把现存任何一种经典或非经典的逻辑理论理解为有关逻辑词的‘终极学说’,它们顶多只是反映出人们在追求完整把握逻辑词意义过程当中的内部竞争,属于语义反思层面的‘二阶论争’。”这句话中的“不必”一词使用有误。

“不必”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不必”作为一个副词,在使用中通常用于修饰人的行动,表示这个行动在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从事。句中的“不必”用于修饰“有损于”,但“有损于”不是人所从事的行动,而是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发生影响的结果。人做的事可能会产生“有损于”的结果,但“有损于”本身不是人做的事。因此,“不必”不能适用。

一般地说,可以把“不必”改为“不会”之类的词。但是如果考虑到这样一种情况:“在逻辑词释义上的细微差别”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不会“有损于人类逻辑的统一性”,但如果必要条件充足,也不排除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是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具有必然性。因此,用“不会”之类的词,把话说得太绝对了,更合适的修改是把“不必”改为“不必然”。“不必然”是对事情必然性的一种否定,但并不否定事情有可能发生的偶然性,用于句中是合适的。
编辑:何晓琴

1329#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9:00: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274)
你们 nǐ·men 过去 guòqù
(一)
2022年3月7日《文汇报》第8版刊登文章《母亲有点骄傲了》。文中写道:“那天,我将松江中山西路老街及周边拍的照片,通过微信发给母亲看,并解释:去了你们过去老家附近,重点拍了几座桥:秀野桥,秀塘桥,秀南桥——松江人称的‘三秀桥’。”这个句子中的“你们”和“过去”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你们”。“你们”是一个人称代词,通常用于指称不包括说话人自己在内的对方。句中的“你们”,发生在“我”(即作者)对其“母亲”说的话中,在这种情况下,“我”称“母亲”为“你们”,“你们”在句中的使用对象是“老家”,但对于“我”和其“母亲”来说,他们是一个家庭的人,“老家”既是属于“母亲”的,也是属于“我”的,“你们”不能适用。

再看“过去”。“过去”是个多义词,既可作名词用,也可作动词用。句中的“过去”作名词用,表示以前的时期。“过去”在句中修饰“老家”。但“老家”本指人或家庭在迁徙离开后的原籍地,通常来说,“老家”就是以前的家庭所在地,它对当事人来说一定是“过去”的,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使用是多余的。

这个句子对“你们”和“过去”的使用错误,究其原因,都是在于对“老家”的词义缺乏准确理解所导致。“老家”属于家庭中迁徙在外的所有成员共有,并且不以辈份为区别。“老家”都是属于“过去”的,不存在“现在”的或“将来”的“老家”。因此,“你们”和“老家”两个词都可以删去。
(二)
2020年8月21日《新民晚报》第22版刊登报道《夫妻婚后异地三年,一场诉讼挽救婚姻》。文中写道:“她在当地生活稳定,工作不错,节奏又慢,希望男方能过去小城安家,在当地找工作。”句中的“过去”一词使用有误。

“过去”作动词用时,可分为一般动词和趋向动词两种形式。句中的“过去”是一般动词的用法,指的是离开或经过说话人(或叙述的对象)所在地向另一个地点去。作动词用的“过去”,在使用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去”在使用中要以说话人或叙述对象所在地为叙述基点,二是“过去”是个不及物动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但这个句子中的“过去”,在这两点上都违反了。这个句子的叙述对象是“她”,因此整个句子要以“她”所在地为叙述基点,“她”要求“男方”到她所在的“小城”,对“她”来说,“过去”的使用是不合语义的。同时,“过去”在句中带上了宾语“小城”,这也不合“过去”作为不及物动词的使用要求。

一般地说,既然“过去”用得不合适,那就可以改为“过来”。但时,同“过去”一样,“过来”也是一个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因此,仅仅把“过去”改为“过来”还是不合适的。比较合适的修改,是把“过去”改为“到”。“到”的基本义是达于某一地点,它的词义比较简单,适合于各种情景,自然也适合于句中的情景。

另外,为了让语句显得清晰,还可以在“小城”前加上“她生活的”“她居住的”之类的话语。

编辑:何晓琴

1330#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20:09: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276)

声称 shēngchēng

(一)
2022年3月10日《广州日报》第6版刊登报道《不鼓励食品企业用“0糖”“无糖”吸引消费者》。文中有句话写道:“他建议,完善食品声称管理制度,借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做法,实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用语的标准化,畅通补充和更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渠道,保障普通食品在科学证据支撑下进行规范的功能声称。”这个句子中多次出现“声称”一词,它们在使用上都存在错误。

“声称”的意思是公开表示,宣称。“声称”在使用中通常表明行为主体所述内容有夸大、失实等问题。句中的“声称”,指的是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产品的“功能”的介绍。作者要求“完善食品声称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的功能声称”,这是把“声称”当作食品生产企业一种日常行为来看待了,消除了“声称”的贬义色彩,但这不合“声称”的使用要求。在句中的语境下使用“声称”,等于是把“声称”这种行为合理化、合法化了,但这显然不合作者原意。

可以把句中出现的4个“声称”(分别用于“声称管理制度”“功能声称”两种搭配)都改为“介绍”或“宣传”。“介绍”和“宣传”都有说明情况,让公众了解的意思,这是食品生产企业的一种日常行为,用在句中是合适的。
(二)

2021年5月21日《新民晚报》第22版刊登文章《立遗嘱,不得处分他人财产》。文中写道:“侄女听完,起初并不愿意接受遗赠,声称金先生在国外有子女,房产可以留给子女来继承。”句中的“声称”一词使用有误。

使用“声称”,有时候其行为主体所述内容是真实的,但也表示作者对行为主体不认可的态度,这使“声称”在情感上具有贬义的色彩。句中的“声称”,行为主体是“侄女”,她所述内容是“金先生在国外有子女,房产可以留给子女来继承”,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这是真实的。但作者对“侄女”这样说话在态度上并没有不认可,相反,对其“并不愿意接受遗赠”还有褒扬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声称”是不适合的。

可以把“声称”改为“表示”。“表示”意为通过言语或者行动显示出自己的态度,这个意思用于句中合适。

【另按】
《现代汉语词典》对“声称”的释义为:“声言:他~自己与这件事无关。”又释“声言”为:“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现汉》是把“声称”和“声言”当作同义词来处理了。但是在长期的语用实践中,这两个词事实上已经有一定的分工。“声称”通常表示作者对行为主体所述内容的不认可,以《现汉》所举“他声称自己与这件事无关”的用例来看,就暗含作者对“他”这样说的不认可,而“声言”则没有这种色彩,同样是以《现汉》所举“他声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用例来看,并不表明作者对“他”这样说的态度。《现汉》为这两个词所举书证是正确的,但应该在释义上把这两个词的区别体现出来,而不是把它们混同起来。
编辑:何晓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