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1265) 基层 jīcén 行业 hángyè 巨变jùbiàn
(一) 2022年2月27日《南方日报》第7版刊登文章《一曲时代洪流中的理想主义赞歌》。文中有一句话写道:“来自乡村、城市、军旅、教育、商业、基层等不同背景和行业的诸多人物身上,浓缩了个体和群体、细微与巨变、变化与发现等种种关系……”。句中“基层”“行业”和“巨变”等3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基层”。“基层”指的是各种社会形态、各种行业、各种组织中的最低的一个层级。“基层”出现于各种社会形态、各种行业、各种组织,它自身并非是一种社会形态、一种行业或一种组织,因此在使用中不能和其他表示社会形态、行业、组织等的词并列。句中的“基层”与“乡村”“城市”“军旅”“教育”“商业”并列,但“乡村”“城市”是两种社会形态,“军旅”是一种组织,“教育”“商业”是两种行业,在这些事物内部,本身就各自具有最低一层,也就是“基层”,“基层”和它们并列在一起使用是不合适的。
再看“行业”。“行业”指的是工商业中的类别,一般也可泛指职业的类别。句中的“行业”,和“背景”并列在一起,共同对“乡村、城市、军旅、教育、商业、基层等”作总括(其中“基层”使用不适上文已指出,这里为叙述方便姑且沿用),但是,“乡村、城市、军旅、教育、商业、基层等”可以称为“背景”,而其中的“乡村”“城市”“军旅”“基层”都不是职业类别(“教育”和“商业”可以是),因此“行业”不能适用。
再看“巨变”。“巨变”指巨大的变化。句中的“巨变”与“细微”组成了一个并列短语。一个并列的结构,要求结构内部每一个并列的子项有共同的语义场(在逻辑上称为上位概念),如句中的“个体与群体”的共同语义场是事物的数量,“变化与发现”的共同语义场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但“细微与巨变”中的“细微”是事物的状态,“巨变”是事物的变化方式,两者不存在共同的语义场(从逻辑上说就是不具备可以共用的上位概念),因此“巨变”和“细微”是不能并列的。
“基层”和“行业”这两个词都可删去(要注意的是在删这两个词的同时,“基层”前的顿号和“行业”前的连词“和”要一并删去)。对于“巨变”,可以改为“宏大”之类的词,“宏大”可以和“细微”并列,它们共同的语义场是事物的规模,两者能够并列。简单地看,也可以保留“巨变”,把“细微”改为“静止”“停滞”之类的词,形成“静止与巨变”“停滞与巨变”之类的并列结构,它们共同的语义场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也能成立。但考虑到句中另有“变化与发展”的说法,保留“巨变”会和其中的“变化”产生语义重复,不是合适的修改方法。
【另按】 《现代汉语词典》对“基层”的释义不准确。《现汉》释文写道:“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单位∣~干部∣深入~。”这个定义把“基层”局限在“组织”之内,是不合事实的。结合释义中“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的说法,可以看出,这里的“组织”用的是汉语中的政治学概念,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如“党团组织”之类,这种政治概念之下的“组织”确实有“基层”,但“基层”并不是只存在于这样的“组织”。比如,相对于中央等各级政府来说,城市的居民区、农村的村庄都可以是“基层”,但它们和政府的关系并不是“组织”关系;一个行业,可以把生产第一线称为“基层”,但这个行业并非“组织”。因此,《现汉》对“基层”的释义是不准确的。《现汉》的这条释义在1978年的初版本中即是如此,到2016年的第7版依然如此,实在是太陈旧了。
(二) 2021年4月19日《新民晚报》第14版刊登报道《当几千岁的文学爱上了几十岁的脱口秀》。文中的一句话写道:“本次文学脱口秀大赛在传递欢乐之余,也传递了评委与选手们对文学行业的深度思考。”句中“行业”一词的使用有误。
“行业”可以泛指社会上各种职业的类别,但一般主要指的是工商业中的类别。句中把“行业”用于“文学”,但“文学”不属于工商业,“行业”不能适用。
可以把“行业”删去。
编辑:古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