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舆情预警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1-8-18 13:08:00 | 只看该作者

9.欠个人的钱是穷人,欠国家的钱是富人;喝酒看度数的是穷人,喝酒看牌子的是富人;写书的是穷人,盗版的是富人;吃家禽的是穷人,吃野兽的是富人;耕种土地的是穷人,买卖土地的是富人;女人给别人睡的是穷人,睡别人女人的是富人


10.大棚(温室)把季节搞乱了,关系把程序搞乱了,级别把能力搞乱了,法官把法律搞乱了,公安把治安搞乱了,银子把官场搞乱了,军车把交通搞乱了,小姐把辈分搞乱了



11.   3G时代的「三个代表」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GFW(防火长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Government(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这年头,到处都是错别字:植树造「零」,白「收」起家,勤「捞」致富,选「霸」干部,任人为「闲」,择「油」录取,得「财」兼「币」,检查「宴」收,大力支「吃」,为民「储」害,提「钱」释放,「攻官」小姐


13.懂礼制不懂礼貌,懂享受不懂自由,懂包拯不懂公正,懂面子不懂尊严,懂斗争不懂抗争,懂等级不懂平等,懂刑律不懂宪法,懂主权不懂人权,懂共产不懂共和,懂钓鱼岛不懂钓鱼台 ,懂做子民不懂做公民。


122#
发表于 2011-8-18 13:19:11 | 只看该作者
继续中国超级NB无敌无用无法无天十大部门

1、 国家地震局

建成数十年来,没有预测过一个地震,没有发明过一项预震防震抗震技术,没有推行过一套预震防震抗震教育。以无为而治,荣登榜首





2、 国家统计局
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没有一项得到社会认可,没有一项有人相信,尤其以日前cpi指数微超3%和年前房价成本效益统计,为社会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以有为而无所作为,做无用功最多,而喜获第二名。


3、 国家质量监测局

随着毒牛奶案件的惊天大曝光,质量监测局的免检产品纷纷落马,一时间风头无两,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顺利击败大部分对手,获得第三名。



4、 国家环境保护部




环保部门以数十年为一日的稳定无能,日日励精图治,年年环境恶化。尤其以将黄河治理断流这一伟大功绩,获得了最无用部门的第四名,同时,环保部门以其唯一的业务——罚款。获得了第一罚款单位的荣誉称号。





123#
发表于 2011-8-18 13:25:59 | 只看该作者

5、证监会
出道数年时间的非凡表现,仅靠在06年到10年四年的出色表现,就以各种黑幕交易和监督无力,迅速抢滩登陆,被中国股民们顶上了最无能部门第五名


6、发改委
成立至今就只干过两件事,1、涨价,2、为涨价辩护。但因其副业“打灰机”的精准度一度超过二炮而大受赞扬,排在第6位有些委屈了.






124#
发表于 2011-8-18 14:09:42 | 只看该作者

5、证监会
出道数年时间的非凡表现,仅靠在06年到10年四年的出色表现,就以各种黑幕交易和监督无力,迅速抢滩登陆,被中国股民们顶上了最无能部门第五名



6、发改委

成立至今就只干过两件事,1、涨价,2、为涨价辩护。但因其副业“打灰机”的精准度一度超过二炮而大受赞扬,排在第6位有些委屈了.




125#
发表于 2011-8-23 00:47:41 | 只看该作者

7、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简称“城管”


钢铁的心肠黑色胆,杀声吓破乞丐胆,风林火山威名传,抢必狠,打必烂,砸敌摊位再罚款!拥有三千城管,便可收复taiwan。拥有十万城管,轻松扫荡美利坚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1:20: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辜胜阻:化解网络舆论危机要消除恐网症

  2011年08月22日16:31  中国经济网


  近日,"电子政务与社会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微博)应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辜胜阻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虚拟社会形态。网络使世界变平了:意愿表达扁平化、时空传导无限化、身份认可虚拟化、沟通路径多节点、互动关系平等化、社会价值多元化。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舆论事件层出不穷,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不断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积极防范和应对网络公共舆论危机。为了提高官员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和水平,有必要把网络舆论危机应急管理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纳入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和各类干部培训规划,提高舆论危机意识,提升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和危机驾驭能力。
  辜胜阻认为,网络虚拟社会的迅猛发展对政府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网民规模5亿左右,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舆论的主要阵地之一。与传统舆论形式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放大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很快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网络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合作与相互依存愈来愈明显。网络媒体兴起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相关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社交媒体传达了公众对社会腐败的追打和国计民生的关怀。但另一方面,网络公共舆论在政府引导与管理缺位的背景下,有可能演变成"公共舆论危机",加剧社会管理难度。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辜胜阻强调,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官员网络舆论危机应急管理能力需要采取六条措施。
  一要消除网络"恐惧"。深刻理解网络传播规律,正确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新特点,努力消除"谈网色变,避网烧身"的网络恐惧症,切实改变危机面前"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采取不正当手段压制"的局面。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尊重网络民意,并对网络民意进行科学甄别,既不能一味删帖、屏蔽,甚至报复,堵塞民意渠道;也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束缚,甚至被挟持。
  二要保障政务"透明"。谣言止于公开,公信源于透明。提高政府公信力,要推进政务公开化、透明化程度,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和能力,构建网络问政平台,创新网络问政的渠道和手段,通过网络引导民众知政、议政、参政。要建立良好的网络沟通机制,借助网络平台与公众真诚、平等地交流对话,保障公众对政府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网络公共舆论危机发生的概率。
  三要强化政府"责任"。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不掩饰、不推诿。在应对舆论危机过程中,管理者要积极回应网民关切,有勇气正视问题、直面民意,有效缓解危机事态,不让不明真相的网民和别有用心的坏人有推波助澜的可乘之机。要积极回应网民反映的情况,及时公开真相,有效避免网络围观的"盲从和无知"色彩,通过与广大网民互动,努力消除误解,化解危机。要使"网上收集网情、网下解决问题"成为一种新习惯,推行"良政"和"善治"。
  四要倾听"意见领袖"。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在处理公共舆论危机过程中的作用,正确疏导负面舆论。"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时能呼风唤雨,很容易产生群体效应。政府在处理公共舆论事件时要倾听"意见领袖",发挥其在引导社会舆论向健康理性方向发展中的作用,聚同化异,扶正抑偏。
  五要预警事件"苗头"。全面掌握舆情,加强网络监测与预警防范,力争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将客观、准确的事实真相传达给网民,把握危机化解的"黄金三小时"规律。要健全地方性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实时掌握网络动态,预警防范网络群体事件的"苗头"。
  六要加强网络"法治"。做好虚拟社会司法立法工作,探索网络虚拟社会治理新模式,将言论自由纳入法治轨道,使网络治理从"人治"走向"法治"。要完善虚拟社会管理和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生态。
    相关链接:
    安徽宿州市委书记:网民意见成指导工作重要来源
    民建政协委员提议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22/163123031798.shtml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09:28: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浙江乐清部分出租车停运 政府1小时内化解

2011-09-06 04:18:40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140人参与

核心提示:9月2日,浙江乐清市出现部分出租车停运,百余名司机要求政府解决一系列利益问题,乐清政府在1小时内化解了该起事件。政府认定现有出租车业经营管理体制存在弊端,3家公司借“挂靠制”进行垄断经营,司机提出的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的诉求合理。
据新华社电 9月2日9时许,浙江省乐清市出现群体性出租车停运事件。100多名出租车司机聚集在市政府大门口,要求政府解决一系列利益问题,30多辆出租车停放在市政府门口的绿化带旁。这起矛盾事件很快平复,解决过程用了不到一小时。

挂靠公司收钱不办事

乐清现有出租车963辆,从业人员2000多人。停运当天,一些出租车司机打起的大横幅是:“强烈要求改革空壳公司体制”、“还我经营转让权”、“强烈要求还我退税款”等。

出租车司机张涛妹等人说,乐清出租车行业实行的管理模式是“挂靠经营”。960多辆出租车被强行挂靠在乐清市顺驰出租车服务有限公司、华冠服务公司、交通劳动服务公司等3家公司中。这些公司没有任何投资,没有管理人员,却要司机每月上交200元管理费。他们收了钱不办事、不管理,是“空壳+垄断”的公司。最近,这3家又“卡死”车辆交易,司机急用钱想把车子卖掉也不成。

叶利球等车主说,20多年来,我们每月向国家交纳385元税金,政府每月退税192元。按理说,谁交钱退给谁,但这笔钱被3家挂靠的“空壳公司”吃了。

“我们强烈要求政府打破垄断经营,允许我们自己建立规范化的实体公司,允许车主自由挂靠。”张涛妹等人说。

“不能动不动就找市长”

乐清市委、市政府将之视作出租车司机的一次集体上访,并以“合理诉求下决心解决,不合理诉求不迁就但耐心化解”的理念应对。

乐清市政府派出交通局分管的副局长吴国华到现场与上访人员代表进行沟通。针对6名代表提出的“直接对话市长”、“不见不行”的要求,吴国华表示:你们可以与政府方面对话,但“非市长不谈”的要求违反了信访有关条例。如果你们认为与我代表政府的对话不行,结果不满意,可以要求进行更高层次的对话,但不能动不动就指名找市长。

对话情况获司机认可

双方就3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对话、沟通。吴国华表示,司机提出的改革出租车经营管理体制的诉求合理,前段时间政府已启动研究体制改革的程序。要求退税的理由正当,将积极与税务等方面沟通,帮助解决。

他告诉6位代表,要求恢复出租车经营权交易的问题,涉及经营权炒卖。市政府规定,出租车经营权归属政府,政府不允许市场炒卖。有车主要将车子过户,可走正规过户渠道。

随后,6位代表向100多名上访人介绍了对话、沟通情况,得到众人的认可。他们表示期待政府恪守信用,切实落实解决上访问题。

调查

政府认定挂靠弊多利少


据了解,乐清市人大、政府等方面经前期调研,认为现有出租车行业的经营管理实行“挂靠制”的确带来诸多弊端。3家挂靠公司捧着“金饭碗”搞市场资源垄断。在垄断的优越性下,只管收费,不问管理,不做服务,遇事一推了之。

乐清市公路运输管理所所长李琼林认为,乐清出租车量大面广,这么多车子归属的挂靠管理的公司不是实体企业,弊多利少,应该实行实体性的公司化经营与利益攸关的管理模式。

乐清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国华认为,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挂靠公司与车主、司机三方没有共同利益,导致企业只收费,管理不到位;司机很辛苦,却不得实惠;乘客老吃亏司机为增加收入不打表。坚持出租车经营权归政府所有,实行股份制改革、公司化经营是方向。

据了解,上述改革理念已在出租车行业达成共识。

http://news.163.com/11/0906/04/7D888Q4E00014AED.html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冥界引导者 [网易辽宁省抚顺市网友]: 2011-09-06 07:00:38 发表
网易江西省网友(111.73.*.*)的原贴:1
这么点破事好意思烦劳市长,来人,先打100大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顶[20]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犯罪集团还我山河 [网易广东省佛山市手机网友]: 2011-09-06 08:18:16 发表
不能动不动指名找市长!好大的官威呀,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能随便见你们这些贱民的吗?居然还直呼它老人家的名字?!想反了不是?!
顶[14]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Jeep兄弟连 [网易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2011-09-06 07:21:31 发表
什么叫群体性事件!?歧义吗?
顶[9]回复收藏复制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20:43: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河报小屁记者亮冰娜://@蔺其磊律师:哎一下 回到解放前。 //@北京张淑霞:无


@季良 【中国“地雷战”又开始了】“轰”一声,两辆铲车被炸毁。但没人员伤亡,那是老田头认为,毕竟不是鬼子,他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同胞。强拆没法进行下去,乡领导便请公安局派人来扫雷。可倔强的老田头说:日本鬼子老子都不怕,自制土地雷对付过日本鬼子,还怕你们这帮流氓!http://t.cn/a17w72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9月5日 21:25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8571) | 评论(2103)




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5) | 收藏 | 评论(5)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0:54:23 | 只看该作者
7成受访者认为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发布致谣言泛滥

 2011年09月08日06:14  中国青年报

  从“抢盐防辐射”到“各地将发生地震”,近年来,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前不久,被多家媒体报道的国家调整年终奖个税征计方法的信息,最终也被证实是一条谣言。有人感叹,谣言如今已无孔不入,造谣都造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头上。

  近日,中国青年报(微博)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门户网站新闻中心,对1714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3.2%的受访者确认现在社会谣言很多,其中34.4%的人表示“非常多”。

  受访者认为谣言最常见的传播渠道是“网络”(85.8%),其他依次是“生活中的口口相传”(58.6%)、“手机短信”(53.6%)、“电视”(30.2%)、“报刊”(24.3%)等。受访者中,“80后”占45.6%,“70后”占35.1%。

  谣言泛滥,73.1%的人归因于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玩了一段时间微博,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郑海(化名)发现,微博上的谣言非常多,有的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描述得非常详细,还会配上几张挪用或造假的照片,一般人很难区分真假,让人防不胜防。

  郑海坦言,他自己就转发过一些编造得非常“完美”的谣言。他说,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由于非常想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常规渠道中的信息又比较少,他就会守在微博上,等着网友公布事件的最新消息。等待信息时心情迫切,加上网上信息往往数量多、更新快,其间,就不免会受到一些谣言的误导。“网上也有专门的辟谣帖,但几乎所有辟谣帖的转发、跟帖数量都远远小于谣言帖,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谣言更具吸引力。”

  民意中国网网友王女士也是谣言的受害者之一。她告诉记者,年初发生“抢盐风波”时,她一听到消息,就马上给亲友打电话让他们买盐。“老百姓很多时候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当缺乏权威信息源,谣言又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当然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调查中,17.9%的受访者承认传播或转发过谣言。56.2%的人表示,在事实真伪还不明确的时候,不会转发消息给朋友,但也有17.0%的人表示会转发,18.9%的人表示不好说。

  为什么谣言能广泛传播?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致使信息不透明”(73.1%),排在第二位的是“从众心理所致”(58.6%),排在第三位的是“大多数人对谣言缺乏判断能力”(58.3%)。

  其他原因还有:“一些媒体传播不负责任”(56.0%),“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50.1%),“有些谣言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愿意相信并传播”(49.5%),“一些人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不具备常识判断能力”(47.8%)等。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微博),是微博上民间网络辟谣组织,“辟谣联盟”(微博)的发起人之一。他指出,网上谣言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造谣者各怀鬼胎,想要浑水摸鱼;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让网民产生了较差的心理感受,使他们更倾向于去相信谣言,给谣言提供了生存空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微博)指出,一般来说,谣言往往被看作是虚假信息,但它也是公众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获取信息、形成共识的重要方式。谣言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真相的模糊性,也就是说,事件本身越重要,信息公开得越不充分,谣言越可能得到充分传播。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谣言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口口相传模式,演变成了新型的网络传播模式。”胡泳说,网络的匿名性,使谣言来源不确定的特点被进一步加强。此外,当人们从网络或手机短信得知谣言,他们往往会将消息告诉亲友,使谣言在人际网络中以传统方式继续传播,这样一来,谣言的传播方式就更为多样,传播效果也更为明显。

  要杜绝谣言,网民在转帖评论时就要有警惕心理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现在传播得最广的谣言基本都是与收入差距、官员腐败、官民冲突等话题有关。谣言之所以泛滥,是因为它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部分公众的心理预期。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老百姓不能分辨谣言,而是他们在事实真相不明确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相信谣言。

  胡泳说,由于当下很多政府部门都实行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所以一有事故发生,部门第一反应通常是封锁消息,争取消除影响的时间,但这样往往会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它们对包括谣言在内的信息都采取压制态度;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封锁消息,谣言才有了滋生的土壤。对于谣言,如果完全采取封锁和压制的方法,只能是越封锁,谣言越多。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制止谣言?调查中,支持率最高的措施是“谣言止于公开透明,权威部门应及时发布准确信息”(81.6%)。65.9%的人认为“谣言止于智者,人们应该提升判断力,学会甄别”,53.7%的人表示“对于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应该坚决打击”。

  吴丹红认为,要杜绝谣言,首先,网民在转帖、评论时要有警惕心理,冷静判断帖子内容的可信度后再发表意见、进行传播;其次,有关部门也应实时发布事故的全面、真实信息,以充分的证据和细致的说明来回应质疑,让谣言止于公开透明。

  胡泳指出,只要官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消除,老百姓对谣言的热衷程度就难以降低,所以,制止谣言的关键在于填平老百姓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鸿沟。

  “政府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性地认为,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一定会掩盖真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思考如何制止谣言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在未来如何重建有关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胡泳说。

http://news.sina.com.cn/c/2011-09-08/061423123745.shtml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1-9-8 10:54:58 | 只看该作者
媒体舆情监测:民众对政府专家及媒体信任度降低

  2011年09月08日00:00  人民网

  除了自己,我们还能相信谁?

  政府、专家及媒体等公信力受损,导致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在一系列热点事件面前,老百姓成了“老不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日前,突然爆出的“郭美美(微博)事件”,让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的的张女士有些茫然无措。“以前觉得具有官方背景的红十字会应是最安全的捐款通道,现在看来或许远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尽管“郭美美事件”发生后,红十字会(微博)作出了相应的澄清,但是张女士却表示,给出的解释缺乏足够说服力,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此前,无论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还是甘肃泥石流,张女士都曾通过向红十字会公布的账号打款的方式参与公益。有时候,在一些公众场所看到红十字会设立的捐款箱,张女士也会拿出一些零钱投进去。但现在,她明确表示:“短期内我是不会再通过红会这个渠道捐款了,因为在我心中它已失去了应有的信任”。

  不只红十字会,近几个月,接连曝出的慈善总会“尚德诈捐门”、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等一系列与公益慈善有关的事件,都深深刺痛着社会大众的神经,直接导致了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降低,捐出的善款骤减。据中国公益慈善网公布的信息显示,“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大幅降低。3—5月,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总额62.6亿元,而6—8月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

  其实,遭遇信任危机,慈善组织并非孤例。近年来,怀疑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心理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但与此同时,社会信任度正处于低值状态,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市民的调查结果表明,三市市民总体社会信任属低度信任水平。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吴忠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信任度不断降低的局面,关键在于做为社会情绪稳定器的公信力出现了问题。“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公共权力及特定角色形象的信任度,体现了它们存在的权威性、信誉度以及影响力。”吴忠民表示,一旦社会公信力受到损伤,便会导致民众对负面消息的接受度不断提高,鉴别真伪的意识受到削弱,久而久之,便会造成较大面积的“信任危机”。

  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监测显示,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以政府、专家及媒体最为严重。不相信政府,不相信专家,更不相信媒体已构成了当前社会上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墙”。

  “从政府层面看,公信力损耗尤为明显。”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庞胡瑞指出,当前一些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面前试图封锁新闻和舆论,常常会进一步激怒公众,直接导致公众对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信任,让政府为澄清流言、稳定人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此外,专家及媒体的公信力也同样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弱。在山西等地发生的地震恐慌中,地震局专家一再被公众当做调侃对象。还有一些养生专家,更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通常情况下,政府、专家及媒体的信任危机并非各自孤立,它们往往都是拧合在一起出现。”庞胡瑞说,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在应对公共事件上的非真诚表态,往往难以第一时间解除大众心中的疑惑,这时某些所谓的专家便会站出来通过媒体管道发表一些非公正的言论,试图平息民众的质疑,但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引发连锁信任危机。

  “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吴忠民表示,公信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破坏起来,一夜之间就可能丧失殆尽。“如果不能有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做保障,就难以形成有效合作的社会局面,这将极大地提高社会做事的成本,影响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

  “权威声音”,为何也被打问号?

  社会转型期,原有的行事准则很多已无法适应社会新的发展态势。一些政府部门在公共信息的供给上“做得不够好、应对不恰当”,部分专家受利益驱使丧失了公正立场,影响了公信力

  政府、专家、媒体,曾被视为最有公信力的群体,今日缘何信任不再?

  “总的看,出现这种局面与社会发展的大进程密不可分。”吴忠民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利益主体多元,利益格局多样,旧的规则体系已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新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仍处于真空期。“原有的很多行事准则,已经无法适应社会新的发展态势,民众的诉求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差异,当‘供给’无法有效满足‘需求’的时候,公信力就会受到削弱,信任度降低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在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上表现尤为清晰。从政府的“供给”看,其对公信力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薄贵利表示,这种不足突出表现为一些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应对不恰当”。

  “之所以‘做得不够好’,关键在于这些政府部门、地方政府,依然将与老百姓的关系定位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薄贵利说。当前,部分领导干部中间,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倾向和特权思想,对老百姓通常说的多,做的少,或说而不做。很多地方政府在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上,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甚至还将机构自身的特殊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与民争利,从而引发民众不满。

  “应对不恰当”则更多表现为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一些官员仍难以摆脱陈旧的思维模式,习惯于“捂”“瞒”的应对策略,不少地方该公开的信息不公开,这常常使得民众因不了解事实真相而谣言四起,导致政府工作陷入被动。“对老百姓都不信任,又如何奢求让老百姓信任你呢?”

  在政府“供给”不足的同时,百姓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对公共信息的知情权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政府和老百姓之间尚没有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薄贵利说,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很多群众无法通过正规途径反映问题,以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一些人无奈之下便将获得事实真相、表达自身诉求的希望寄托于网络,通过互联网表达不满,质疑政府行为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这就会直接导致对政府信任度的大幅下降。

  相较于政府公信力问题上的“内外夹击”,曾被视为角色独立、立场公正,能为民众提供权威意见,为公共利益代言的专家、媒体,其公信力透支的背后,则更多体现着社会转型背景下,利益冲击面前的一种迷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转型,个别人依靠非正常手段富裕起来,过上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奢华生活,巨大的名利落差强烈冲击着社会上各个群体。“专家和媒体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这样的冲击下很难独善其身。”吴忠民认为,正是在赚大钱、出大名的驱使下,部分专家急于求成,不再安心做研究,坚守学术良心,个别媒体也不再追求事实真相,而是沦落为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逐渐丧失了公正立场,“一旦失去了严谨和公正,专家、媒体也就失去了维护自身公信力的基础”。

  受损的公信力,如何重构?

  切实解决好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损害公信力的做法实行最严格的处罚,提高失信成本;提高公众辨别能力,避免先入为主

  薄贵利认为,“权威声音”的沉没已经影响到了社会正常秩序的构建,加大了经济社会改革的难度,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快从制度层面寻找长久出路,用心加以解决,否则未来将可能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任的基础,因此重构公信力应首先从政府着手。”薄贵利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好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加强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只要各级政府部门能够真正做到洁身自好、一心为民,那么重新找回百姓的信任就不再是难事。”

  此外,庞胡瑞也指出,重新找回政府的公信力,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同样必不可少。“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表明,面对信任危机,主动应对比逃避拖延更理性,用心疏导比一味堵塞更管用,未雨绸缪比应急救火更重要。”他表示,只要政府能够切实推行“鱼缸”式透明操作,全面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公共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曾经的“权威声音”就一定能够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在探索信息公开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从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从官网发布信息到主动微博问政,各级政府部门正在一系列制度的硬约束下,通过认真倾听民众心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社会大众的情绪,慢慢找回失去的信任。

  “专家、媒体的公信力重构,同样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吴忠民认为,为了保证社会公众在面对重大公共事件时,能够获得来自专家、媒体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建议,也必须要从制度层面着手,建立维护其社会公信力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使专家媒体能够有说真话的底气,同时,也要建立必要的惩处机制,对于损害公信力的做法,实行最严格的处罚,提高失信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恢复社会公信力,扰乱大众视线的谣言才会不攻自破。

  此外,薄贵利也指出,增强社会公信力,消除信任危机,也离不开老百姓自身素质的提高。目前,社会的焦虑情绪总体比较严重,很多人把怀疑权威作为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对于公权力总是会先入为主一概否定。因此,必须在全国上下大力开展公民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法、懂法,切实提高自身的权益意识和谣言鉴别能力,确保能够对政府的行为和专家言论进行正确理解,不轻信、不乱言。

http://news.sina.com.cn/c/2011-09-08/000023123979.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