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1192)
窗户 chuānghù 吞吐 tūntŭ
2021年12月15日《山西日报》第9版刊登文章《卢医山下是我家》。文中有一段文字写道:“打饭的地方是一扇开在外墙上的小窗户。别小看了这扇油腻腻的小窗,它犹如一张不知疲倦的嘴,源源不断地把上千名学生的饭菜吞吐出来。”这段话中的“窗户”和“吞吐”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窗户”。“窗户”的意思是屋舍的墙壁上开出的供通气、采光等用途的口子,通常有可以打开或闭上的设置。句中说的是“打饭的地方”(食堂)开出的窗形的口子,这样的口子虽然也可以像“窗户”一样有通气和采光的作用,但这些并不是它的主要功能,它的功能是供传递物品之用(在食堂中就是供向外传递“饭菜”之用),“窗户”的词义与此不合。
再看“吞吐”。“吞吐”的意思,一是指吞进去和吐出来,比喻大量地进来和出去,二是形容说话断断续续含混不清。这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形容词。文中的“吞吐”用的是其动词的本义,但这个意思的“吞吐”,包含了“吞”和“吐”两个行为方向正好相反的动作,而文中说的是“打饭的地方”(食堂)内一个“开在外墙上的小窗户”(其中“窗户”使用有误,已见上文分析,这里为叙述方便姑且沿用)对外传递“饭菜”,但在常情之下,此时“小窗户”只可能把“饭菜”送出去,并无收进来的动作,也就是说它只有“吐”的动作而没有“吞”的动作,因此“吞吐”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窗户”改为“窗口”。“窗口”是个多义词,其中有一个词义指有专门用途的窗形口子,如售票处的“窗口”专门用于向外传递票子,医院药房的“窗口”专门用于向外传递药品,对于文中的食堂来说,这个“窗口”就是专门用于对外传递“饭菜”。
对“吞吐”的修改,一般当然可以把“吞吐”改为“吐”。但是,由于其使用对象是“饭菜”,用“吐”作为它的支配语虽然在语法上通得过,但在修辞上却是很粗糙的,如果没有特别的语境,这样的描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因此这样的修改是不好的。合适的是把“吞吐”改为“送”。把“饭菜送出来”,对于一个食堂的“窗口”(由“窗户”修改而用)来说,这样说是合适的。
再说一句题外话,文中把一个食堂的“窗户”比作“一张不知疲倦的嘴”(把“窗户”改为“窗口”后这个比喻仍然存在)是一个比较低级的、不成功的比喻,这也是导致作者用错“吞吐”的一个原因。 编辑:何晓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