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23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22:33: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72
说项 shuōxiàng
20211123日《山西晚报》第12版刊登文章《你站哪一边》。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那年中层干部调整,要选拔一位老师担任副职,老汪对此志在必得,便四处说项起来。”句中的“说项”一词使用有误。
“说项”的意思是为他人说好话,为他人说情。“说项”有一个典故,唐·杨敬之《赠项斯》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意思是自己不会掩盖他人的优长,而是只要有机会就到处夸奖、推荐项斯,后世就用“说项”表示为他人说好话的意思。使用“说项”要注意的是,“说项”所说的是他人的长处,而不能是行为主体自己的长处。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老汪”希望在“那年中层干部调整”中得到担任“副职”的机会,因此向“四处”的人(句中指单位内部的同事)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得到支持,这是行为主体“老汪”为自己说好话,“项斯”的词义与此不合,不能适用。
可以把“说项”改为“游说”。“游说”原指战国时期一些长于谏议的说客奔走各国,凭着口才劝谕君王采纳他的主张,现在通常指劝说他人接受自己的某种意见或主张,包括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意见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这个意思适用于句中语境。
编辑:李佳怿

123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3:40: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75)
结识 jiéshí


  2021年11月29日《文汇报》第8版刊登文章《遗笺一读想风标》。文中有一句话写道:“结识浦江清先生,最早缘于读他去世次年出版的《浦江清文录》。”这个句子中的“结识”一词使用有误。
  “结识”的意思是跟人相识。“结识”只能发生于在生物学意义上活着的人之间,一个活着的人和一个死了的人之间是不可能产生“结识”这样的行为的。句中的“结识”,发生于引语所出文章的作者和“浦江清先生”之间,但其时“浦江清先生”已经“去世”,他不再是生物学意义上活着的人,作者不可能和他产生“结识”这样的行为。作者说的是通过“《浦江清文录》”这一本书,知道或者了解了“浦江清先生”,这个意思不能使用“结识”。
  可以把“结识”改为“知道”“知晓”或“了解”。使用“知道”“知晓”表明作者在此之前根本不知道有“浦江清先生”这个人,使用“了解”表明在此之前知道有“浦江清先生”这个人但知之不详,可根据作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另按】
  《现代汉语词典》对“结识”释义为“跟人相识并来往”,其中的“并来往”之语是多余的。“来往”是“结识”完成之后从事的行为,并不是“结识”这个行为中的要素。两个人完成“结识”后,可以来往,也可以不来往,但即使没有来往,也不能因此否定他们有过“结识”。因此,《现汉》对“结识”的释文应该删去“并来往”之语。


编辑:古凤

123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15:19: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古凤

123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3:51: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76)
历任 lìrèn

  2021年11月30日《天津日报》第10版刊登报道《用科技再现中国动画美学魅力》。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如此重要的工作该交给谁,钱运达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曾与自己共同创作过《红军桥》和《张飞审瓜》等动画作品,还历任过《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江苏人民出版社高级美术编审的柯明。”这个句子中的“历任”一词使用不妥。
  “历任”的意思是先后担任。“历任”在使用中要求给出使用对象在规定时间段内担任的全部职务,因此“历任”通常用于使用对象的履历介绍。句中“历任”的使用对象是“柯明”,句中提到的“《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江苏人民出版社高级美术编审”是“柯明”曾经担负的两个职务,但是不是他在规定时间段内担负的全部职务,句中未有说明,在句中的语境条件下也没有这样的需求,句中说的只是他曾经担负的两个职务。在这种情况下,“历任”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历任”改为“担任”。“担任”的意思是担负某种职务或工作,句中“《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江苏人民出版社高级美术编审”是“柯明”担负过的职务,使用“担任”是合适的。



编辑:古凤



123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3:51: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78)
培植 péizhí


  2021年12月2日《光明日报》第15版刊登文章《一部中国学者撰写的契诃夫评传》。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顾春芳教授在书中为我们讲述了契诃夫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讲述了他如何辛勤地在梅利霍沃和雅尔塔建造起自己的花园,亲手培植土壤,种植花木。”句中的“培植”一词使用有误。
  “培植”的本义是指种植并精心培育,如“精心培育水稻新品种”,引申后可指培养扶植,如“培植心腹”。“培植”的本义,其指向对象通常限于各种植物,引申义的指向对象则通常为人,并且含有贬义。句中“培植”的指向对象是“土壤”,它既不是植物,也与人无关,因此两者不能搭配。
  可以把“培植”改为“改良”。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他”(即“契诃夫”)改变“土壤”原有的不足,使其适宜于“花园”中各种“花木”的生长,“改良”是一个适用的词。


编辑:古凤

123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0:21: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80)
保护 băohù


  2021年12月4日《广州日报》第7版刊登一篇报道,题目是“加强免疫后对变异株或产生更好保护作用”。这个标题中的“保护”一词使用有误。
  “保护”的意思是护卫使不受损害。“保护”的指向对象通常应是被行为主体认可的人或事物,而不是被行为主体否定的人或事物。句中“保护”的指向对象是“变异株”,它在主流舆论环境中是不被认可的事物,人们都对它有远离的态度,如句中所说“加强免疫”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其对人产生作用,也就是要消解它的能量,而不是要护卫它让它不受损害。因此,“保护”在句中是不适合使用的,使用“保护”,实际上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
  当然,作者的意思是说“加强免疫”后可以对“变异株”产生破坏作用,从而达到对感染了“变异株”的人的“保护”作用,“保护”真正的指向对象是作为人的感染者而不是“变异株”。但是按照这个句子的语法关系来分析,“保护”的指向对象只能是“变异株”而不能是其他,作者在写作中出现了苟省和暗换主语的问题,导致“保护”的指向对象移位。
  可以把“保护”改为“抵抗”“消解”“杀灭”“遏制”等词。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有对句中的“变异株”采取行动不让其对感染者产生作用的意思,因此适用于句中语境。当然,引语所出文章内容有一定的医学专业性,这些词所叙写内容的程度是有差别的,究竟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词,要根据“加强免疫”在医学专业中确认的效果而确定。


编辑:古凤

123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0:21: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81)
态度 tàidù 诚恳 chéngkěn 谦谨 qiānjǐn


  2021年12月5日《光明日报》第12版刊登文章《继承传统、映现时代》。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北京京剧院今年上演的张正贵、陆蕾新编的神话京剧《嫦娥奔月》,态度诚恳谦谨,艺术通透高妙,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映现时代需求的好戏。”句中的“态度”“诚恳”“谦谨”这3个词乃至由这3个词组成的短语在使用上都是不合适的。
  先看“态度”。“态度”指人的仪态神情,如“态度生硬”;又指对待他人或事情的看法以及采取的行动,如“他对我态度不够友好”“工作态度不端正”。“态度”的这两个词义,其使用主体都只能是人。句中“态度”的使用主体是“神话京剧《嫦娥奔月》”,这是一部文艺作品,不具备仪态神情,也不会产生对人或事的看法以及采取某种行动(文艺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是作者在创作中的赋予),因此“态度”不能适用。
  再看“诚恳”和“谦谨”。“诚恳”的意思是真挚而恳切,“谦谨”的意思是谦虚谨慎。这两个词表示的都是人的态度,它们在句中和“态度”搭配本是没有问题的。但句中的“态度”因为和“神话京剧《嫦娥奔月》”搭配而出现了失误,这就使“诚恳”和“谦谨”的使用也跟着出现了失误。“诚恳”和“谦谨”作为描写人的态度的词,不能用于作为文艺作品的“神话京剧《嫦娥奔月》”。
  综上,句中的“态度诚恳谦谨”只能用于人,而不能用于作为文艺作品的“神话京剧《嫦娥奔月》”,这个短语可以删去。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在“态度诚恳谦谨”的后面,又有另一个短语“艺术通透高妙”,这是从艺术的角度对“神话京剧《嫦娥奔月》”作出评价。一般地说,评价一个文艺作品,通常的做法是从故事内容和艺术两个角度入手,既然后面说到了艺术,那么前面不妨从故事内容的角度给出合适的评价。根据这样的原则,按照引语所出全文的叙述,可以考虑在删去“态度诚恳谦谨”后,在同样位置加上“故事富含新意”之类的话语。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作叙述,关键是要与后面的“艺术通透高妙”建立起对应关系。


编辑:古凤


123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5:25: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82)


林木línmù


2021年12月6日《扬子晚报》第4版刊登一篇报道,题目是“未交付的新小区里,数百棵林木被莫名推倒”。在这篇报道中,还有这样一个句子:“小区内共种植了1千多棵林木,目前被推倒、拔除的大小林木共计893棵……”。这个标题和这句引语中使用的“林木”一词都存在使用错误。

“林木”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树林,二是指生长在森林中的树木。前一个意思的“林木”是一个集合概念,单棵的树木不能称“林木”,这表明这个意义上的“林木”是不可计数的。标题中的“林木”有计数“数百棵”,引语中的两个“林木”分别有计数“1千多棵”和“893棵”,这都表明“林木”的前一个意思不能适用于这里的语境。

后一个意思的“林木”,虽然可指单棵的树木,也就是可以计数,但它又要求是生长在森林中的树木。标题中的“林木”,处于“未交付的新小区里”,引语中的两个“林木”,处于“小区内”,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它们指的是同一个地方。从常情来说,“小区”是供人居住的,种植在“小区”的树木只是起美化“小区”的作用,大多处于行道两边和小块的空地,一般不可能出现森林。把并非生长于森林,只是在居民区有限种植的树木称为“林木”,与“林木”的后一个词义也是不合的。

标题中和引语中用到的这3个“林木”都可以改为“树”或“树木”。其中“树”是木本植物的通称,“树木”又是树的总称,这两个意思区别不大,在使用上较为自由。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改为“树”,由于这是一个单音词,引语原句中的“大小林木”改为“大小树”显得不够协调,有必要把“大小林木”改为“大大小小的树”。如果改为“树木”,就不会产生这个问题。


编辑:王奕

123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16:30: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89)
勾搭 gōu·da
2021年12月9日《山西晚报》第12版刊登文章《打了一架,还是当勤务兵》。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他双手分别勾搭在韦阿三和顶牛爷的肩膀上,说:韦阿三,你做我的警卫员;顶牛爷,你做我的勤务兵。”句中的“勾搭”一词使用有误。
“勾搭”的意思是引诱或互相串通做坏事。“勾搭”虽然是一个动词,但它所描写的动作是抽象的。另外,“勾搭”是一个贬义词,使用这个词,要求其行为主体和指向对象都具有负面色彩。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他”把自己的“双手”放在他人(“韦阿三和顶牛爷”)的“肩膀上”,这是一个有具象色彩的动作,“勾搭”不能适用。另外,句中对行为主体“他”和指向对象“韦阿三和顶牛爷”都不存在否定的意思,使用带有贬义的“勾搭”,在情感上出现了扭曲,也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勾搭”改为“搭”。“搭”是个多义词,其中有一个意思是把手放在支起的东西上,这个意思正合于句中需要。
编辑:何晓琴

124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19:27: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82)


林木 línmù


2021年12月6日《扬子晚报》第4版刊登一篇报道,题目是“未交付的新小区里,数百棵林木被莫名推倒”。在这篇报道中,还有这样一个句子:“小区内共种植了1千多棵林木,目前被推倒、拔除的大小林木共计893棵……”。这个标题和这句引语中使用的“林木”一词都存在使用错误。

“林木”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树林,二是指生长在森林中的树木。前一个意思的“林木”是一个集合概念,单棵的树木不能称“林木”,这表明这个意义上的“林木”是不可计数的。标题中的“林木”有计数“数百棵”,引语中的两个“林木”分别有计数“1千多棵”和“893棵”,这都表明“林木”的前一个意思不能适用于这里的语境。

后一个意思的“林木”,虽然可指单棵的树木,也就是可以计数,但它又要求是生长在森林中的树木。标题中的“林木”,处于“未交付的新小区里”,引语中的两个“林木”,处于“小区内”,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它们指的是同一个地方。从常情来说,“小区”是供人居住的,种植在“小区”的树木只是起美化“小区”的作用,大多处于行道两边和小块的空地,一般不可能出现森林。把并非生长于森林,只是在居民区有限种植的树木称为“林木”,与“林木”的后一个词义也是不合的。

标题中和引语中用到的这3个“林木”都可以改为“树”或“树木”。其中“树”是木本植物的通称,“树木”又是树的总称,这两个意思区别不大,在使用上较为自由。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改为“树”,由于这是一个单音词,引语原句中的“大小林木”改为“大小树”显得不够协调,有必要把“大小林木”改为“大大小小的树”。如果改为“树木”,就不会产生这个问题。


编辑:王奕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