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2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1 11:26: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57)
迁徙 qiānxǐ
2021年11月11日《长沙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一路听见长沙歌唱》。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日复一日,我走在同一条路上,如同候鸟一般,在家和单位之间迁徙。”这个句子中的“迁徙”一词使用有误。

“迁徙”的意思是迁移,即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方。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我”每天“在家和单位之间”的行走,其实就是每天的上下班,行为主体的家庭和工作单位都没有更换所在地,“迁徙”的使用不合词义。

可以把“迁徙”改为“行走”“穿行”“奔忙”等词。这些词表示的意思不完全一样,但它们都可用来表示人每天上下班的情景,可根据作者想要表示的确切意思选择使用。

编辑:蒋可心

12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22:24: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蒋可心

12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4 17:37: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59)
发挥 fāhuī

2021年11月12日《湖南日报》第7版刊登文章《个人破产,谨防有“空”可钻》。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由此可见,‘老赖’的发挥空间相当小,无法借此逃避债务。”句中“发挥”一词使用有误。

“发挥”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把内在的能力表现出来,如“发挥积极性”“发挥了你的特长”;二是指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如“发挥得淋漓尽致”。“发挥”的这两个词义,都要求其使用对象具有正面性,但句中的“老赖”在汉语使用环境中具有负面性,“发挥”不适合使用。

可以把“发挥”改为“利用”或“钻营”之类的词。“利用”既可指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又可指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所用,前者使用对象通常要求具有正面性,后者使用对象要求具有负面性,句中适用后一个意思,正符合“老赖”的身份。“钻营”意为寻求各种机会谋取私利,这本身是一个贬义词,符合“老赖”的身份。当然,“利用”和“钻营”的贬义色彩有轻重之别,可根据作者对使用对象“老赖”的反感程度选择使用。

编辑:蒋可心

12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5 09:31: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55)


俨然 yănrán


(一)
2021年10月29日《长江日报》第10版刊登文章《一粒稻谷在武汉的奇幻旅行》。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一粒稻谷在武汉的奇幻旅行,俨然成为省、市政府推动的优质稻米产业链强链、补链的一个缩影。”句中的“俨然”一词使用不妥。

“俨然”是个兼类词,作形容词用时可形容整齐、庄严的样子,如“屋舍俨然”“军容俨然”;作副词用时意为很像,通常用于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句中的“俨然”用的是后一个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当“俨然”作副词用,表示使用对象很像某种人或事物时,它往往带有拔高、夸大的色彩,实际上这个被拔高、夸大的人或事物,被还原以后还是原来的使用对象,这也因此产生了副词“俨然”的一个修辞意义,它对使用对象通常含有一定的讽刺意思。但是,在这个句子中,“俨然”的使用对象“一粒稻谷在武汉的奇幻旅行”在作者的心目中就是一个“缩影”,作者对此并没有拔高、夸大的意思,因此,“俨然”在这个句子中是不适合使用的。

这个句子把“俨然”删去就可以了。使用“俨然”,使句子产生了对“一粒稻谷在武汉的奇幻旅行”含有讽刺的意思,与这个句子的语境也是不能切合的。

(二)
2021年11月8日《南方都市报》第2版刊登文章《融媒时代,记者要做个手艺人》。句中有一个句子写道:“自媒体与机构媒体,俨然彼此已是‘鄙视链’的一环,而机构媒体那套手艺在自媒体身上俨然已经失传。”句中的“俨然”使用有误。

“俨然”在表示使用对象很像某种人或事物时,对使用对象带有拔高、夸大的色彩,因此通常要求这个被引入的对象有一种正面的色彩。句中的两个“俨然”,其引入对象分别是“‘鄙视链’的一环”和“失传”,但这两个对象在通常意义上都具有负面色彩,与作者对这两个“俨然”各自的使用对象“自媒体和机构媒体”的“彼此”关系和“机构媒体那套手艺”所持有的肯定态度不能切合。因此,句中的两个“俨然”都是不适合使用的。

句中的两个“俨然”都可改为“差不多”。“差不多”有一个意思表示接近,可以用来表示使用对象和引入对象的相似性,但两者仍有区别,这个意思适合句中语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第一个“差不多”不能放在“机构”的前面,应该把它移至“机构”之后(原句中的“俨然”即使可用,也应移至“机构”之后。

(三)
2021年9月16日《新华日报》第7版刊登文章《别让“畸形彩妆”带歪儿童审美》。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一批打着‘全网最小美妆博主’‘跟着萌娃学化妆’噱头的少儿美妆博主。身穿露肩装的少儿‘网红’,用清脆的娃娃音试色推荐,俨然成人。”句中的“俨然”使用有误。

“俨然”作副词用时,通常只能作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修饰语,不能直接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搭配。句中的“俨然”与名词“成人”搭配,这不合其使用要求。

这个句子中的“俨然”可以用,但需要调整句式,可以把“俨然成人”改为“俨然像一个成人”“俨然成人表演”之类的话语,其中“成人表演”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可以接受“俨然”的修饰。

编辑:蒋可心

121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5 19:22: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61
同声 tóngshēng 疾言厉色 jíyán-lìsè
20211114日《新民晚报》第12版刊登文章《想把春天捧回家》。文中有一句话写道:“训斥的声调落进耳际,足以使人不寒而栗,几乎可以同声刻画出一张疾言厉色、近乎狰狞的面容。”这个句子中的“同声”和“疾言厉色”两个词语使用有误。
先看“同声”。“同声”指共同的声音,泛指共同的话语表达,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又可指在不中断讲话人讲话的条件下将其讲话同步传输出去或同时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如“同声传输”“同声翻译”。句中说的是在“训斥的声调落进耳际”的同一时刻,又可以出现“刻画出”这个行为,即两种情况同一时刻出现,“同声”的使用不合词义。
再看“疾言厉色”。“疾言厉色”指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人在发怒时的表现。“疾言厉色”分“疾言”和“厉色”两个部分,分别形容人在发怒时说话的腔调和脸上表现出的神情,综合起来形容人在发怒时言语和行动的表现状态。句中的“疾言厉色”用以修饰“面容”,但“厉色”可以修饰“面容”,“疾言”则不可以,因此“疾言厉色”不能修饰“面容”,这个成语在句中的使用不准确。
可以把“同声”改为“同时”。“同时”意为同一个时候,用于句中符合其语境。可以把“疾言厉色”改为“神情严厉”之类的话语,这样的修改消除了“疾言”与“面容”的不当搭配,用“神情严肃”来修饰“面容”就没问题了,而去掉“疾言”并不会减少原句的信息,关于言语上的态度已有“训斥的声调落进耳际,足以使人不寒而栗”这些话清晰地表达出来了。
【另按】
《现代汉语词典》对“疾言厉色”的解释是这样写的:“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发怒时的神情。”这个释义把“疾言厉色”概括为一种“神情”,但“神情”指的是人脸上所显露的内心活动,它只是对人的脸色的一种描写,与人说话的腔调无关,因此用“神情”来解释“疾言厉色”,两者是不能切合的。《现汉》的这条释文有修改的必要。
编辑:马皖雪

121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09:20: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62
修养 xiūyăng
(一)
202174日《文汇报》第8版刊登报道《韩天衡:刀笔观照时代,艺术家应有担当》。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大病初愈,尚在修养期的他体力有些不支,但目光里是满满的执着。句中的修养一词使用有误。
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意识形态方面的一定水平,如理论修养”“文学修养;又指日常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如这人有修养,听得进不同意见。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大病初愈后,其身体需要休息调养,修养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修养改为休养休养有一个词义为休息调养,这个意思符合句中使用需要。
(二)
20211116日《今晚报》第10版刊登文章《菜市场飘书香的启迪》。文中有一段文字写道:普及城市书吧,突出书屋成芳邻,方便易亲近特色,使城市书吧成为散发浓浓书墨香静静求知港,不啻为吸引群众提高阅读兴趣的助推器、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心灵圣地。句中的修养一词使用有误。
修养的两个词义都是名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句中的修养带上了宾语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把名词修养当动词用了,不合其使用要求。
可以把修养改为涵养涵养是个兼类词,作名词用时指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作动词用时指蓄积并保持水分等,这个意义引申后可指积累并提高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这个动词的引申义用于句中是合适的。
(三)
2021524日《天津日报》第10版刊登文章《低调的高贵》。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低调的过程,也正是一个人不断修养、不断升华的过程。句中的修养一词使用有误。
这个句子中的修养虽然未带宾语,但它接受了不断的修饰,组成不断修养的短语,和另一个短语不断升华并列,一起做了一个人的谓语。但是不断升华可以和一个人搭配,不断修养却不能和一个人搭配。句中的修养仍然出现了把名词误用为动词的问题。
可以在修养前加上提高之类的动词,动宾短语提高修养是一个动宾式短语可以接受不断的修饰,可以和另一个动词性短语不断升华并列使用。
(四)
2020716日《光明日报》第13版刊登文章《那些与疫病共存的过往》。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当时的那不勒斯国王罗贝托·安如是一位开明而又修养的君主,在他的宫廷中汇聚了大量学识渊博的名家。
句中的修养与形容词开明并列,共同作君主的修饰语,但开明是形容词,可以修饰君主,而修养作为名词不能和形容词开明并列,也不能修饰另一个名词君主修养在句中的用法,是错把名词当作形容词用了。
可以把修养改为有修养有修养作为一个对人的品格的描写语,在使用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它既可以和形容词开明并列,又可以修饰君主,符合句中语境。
编辑:马皖雪

121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09:23: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我平时也少看电视,都是娃儿妈在看。今天晃了一下,娃儿妈正在看重庆卫视的电视剧"三叉戟"。总觉得这个戟字有问题,他写成了左車右戈。我又查字典,查不到这个字。居然是电视剧的题名,应该是错的,左边应是上十下早,他都写成了車。
你认为昵,酌断一下。

来源:网友
编辑:马皖雪





121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19:16: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63
举行 jŭxíng
20211117日《文汇报》第10版刊登报道《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尤其要重视体检》。文中有句话写道: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手术如期举行。句中的举行使用有误。
举行的意思是做某种事。举行的指向对象通常是集会、比赛、活动等,这些指向对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比较正式、隆重,规模也相对比较大,有一定的仪式感。句中举行的指向对象是手术,但手术通常不具有仪式感,举行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举行改为进行进行的意思也是做某种事,它和举行的区别在于对指向对象的要求有不同。进行的指向对象要求是具有连续性行为的活动,手术就是一个有连续性行为的对象,因此使用进行是适合的。
编辑:马皖雪

121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21:39: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64
民风 mínfēng 开来 kāilái
20211117日《文汇报》第11版刊登文章《苏州:何以江南》。文中有一句话写道:雾霭氤氲,亭台楼阁、古城河埠隐现,运河桥堍下丰足自得的民风裹挟着巷陌烟火气息扑面开来……”。这个句子中的民风开来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民风民风的意思是社会风气,社会风尚。一个地区的民风是由居住在这个地区的民众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性格特征汇成的总和,如民风纯朴”“民风凶悍。一般来说,民风虽然会受到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但究其本质不是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产物,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这个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不在民风的范畴之内。句中把丰足自得作为民风的修饰语,这是把民众的生活状态当作民风的一个内容来使用了,不合民风的词义。
再看开来开来是一个趋向动词,通常附着于动词之后,可以表示这个动词所描写的行为内容的多种运行状态,如分开(例不同性质的矛盾要区别开来);如扩散(例快乐的气氛迅速在病房里传播开来);如放开(例有问题不要藏着掖着,不妨敞开来说),等等。开来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一是开来所附着的主干动词要求具有某种趋向性,如传播开来传播就具有趋向性;二是开来所附着的主干动词所叙写的行为状态在这个状态发生之前,应该是不存在的或表现为闭合状态的,如不同性质的矛盾要区别开来,就表示在区别之前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混沌一体缠夹不清的,在作了区别之后才得以分开。
句中的开来附着于扑面之后,但扑面不是一个具有趋向性的动词,同时开来的使用对象丰足自得的民风民风一词使用不妥上文已作分析,这里为叙述方便姑且沿用)和巷陌烟火气息扑面这个行为发生之前即已存在,也不表现为闭合状态,因此开来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民风改为场景之类的词。场景有一个意思是泛指情景,这个词的使用要求有场面感,运河桥堍下丰足自得具有很好的场面感,使用场景是合适的。可以把扑面开来改为扑面而来扑面而来表示有关的事物迎面而来,它的使用对象可以是具象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当它的使用对象是抽象事物时,通常形容人对它的深切印象,句中的场景(由原句民风修改所得)和气息都是抽象事物,使用扑面而来是合适的。
编辑:马皖雪

122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21:39: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165
语境 yŭjìng
(一)
2021611日《新民晚报》第21版刊登文章《隔洋取个中国名》。文中有段文字写道:当时,我闻讯沉思片刻,心里笃定:鸡年生的公鸡,首先跳出来的就是一句一唱雄鸡天下白。然而,要将这个众所周知的语境转换成有点意思的名字,确也蛮考验文字功力的。这段文字中的语境一词使用有误。
语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本是一个语言学专科词,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一定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引申后也指存在于言语片段所处的社会环境。文中的语境,说的是一唱雄鸡天下白这句诗所蕴含的境界与情调,语境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语境改为意境意境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文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一句著名的诗句,有丰富的内涵,使用语境是合适的。
(二)
20211119日《广州日报》第4版刊登文章《刚柔并济治理ETC欠费》。文中有句话写道:在信用体系建设不太完善的语境下,这种做法难免带来风险。这个句子中的语境一词使用有误。
句中的语境用的是其引申义。需要注意的是,引申义的语境,其使用对象与其本义一样,仍然是语言材料,是某种语言材料所处的社会环境。句中的语境,指的是信用体系建设不太完善,但这不是语言材料,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境不能适用。
可以把语境改为环境环境有一个意思指的是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正适合于这个句子的语境。当然,如果考虑到环境的所指范围一般都比较有限,与句中所要表达的原意有一定差异,那么,把语境改为社会环境之类的话语也是可以的。
编辑:马皖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