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二、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百度: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鲜明。想起了白衣衫红衣领,跟从你到那沃城一行。既然见了桓叔这贤者,怎不从心底感到高兴。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冲得石块更洁白清幽。想起白内衣和红绣领,跟从你到那鹄城一游。既然见了桓叔这贵人,还有什么值得去忧愁。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晶莹。当我听说将有机密令,怎么也不敢告诉别人。
1、这是第三次出现扬之水。《毛诗》云:“《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彊,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
后人对此诗的主旨和作者,有不同的意见,今人程俊英采严粲《诗缉》“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之说,在《诗经译注》中认为“这是一首揭发、告密晋大夫潘父和曲沃桓叔勾结搞政变阴谋的诗”。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潘父而言,说这些本都是诸侯穿的服饰,而“他也穿起诸侯的衣服”,并进一步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潘父随从者之一”,他是“忠于昭公”的。但今人蒋立甫认为“这样理解,恐于全诗情调不合”,他引陈奂《诗毛氏传疏》之语“桓叔之盛强,实由昭侯之不能修道正国,故诗首句言乱本之所由成耳”,认为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桓叔而言,是“由衷地希望桓叔真正成为诸侯”,他也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从叛者”,但并不“忠于昭公”,而是站在桓叔一边的。宋朱熹的说法比较平稳,以为“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是为桓叔。后沃盛强而晋微弱,国人将叛而归之,故作此诗”(《诗集传》)。
你们侅宾格?先问一声,到底懂不懂汉语,不懂汉语就请多看我的帖子。本来,这种诗,只有我才能解得出来,我都不该怪大家,但是,某些人故意冒皮皮,我就看不惯了。
2、《說文》百,白也。
扬之水,白石凿凿(皓皓、粼粼):说话,(要)光明磊落。
看不懂,是不?
前文我已经解过了,扬之水,是吐口水,即说话不讲信用。在这里,明显就要变通一下,吐口水,即说话。
白石,就百石,就是磊落,
3、素衣朱襮(绣),从子于沃(鹄)。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其忧)?
沃、鹄,肯定是一个意思。不可能如毛诗:沃,曲沃也。鹄,曲沃邑也。
沃,形声,从水,夭( yāo)声。本义:把水从上浇下
沃,溉灌也。——《说文》灌溉,即用水,反义就是燃火。燃就是然。(《說文》燒也)
《爾雅•釋器》象謂之鵠。
译文:(倒装)和你就像,衣服和衣领【(绣边),即不可分离、关系太好了】。见到你后,你为何不快乐?(说来听听?)
4、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闻:知、得。
命,《玉篇》敎令也。
译文:说话光明磊落?我得过教训,不敢告诉别人(说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