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113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5:59: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BBC裁员停节目 总干事警告中俄趁机扩充大外宣


英国广播公司(BBC)日前宣布裁减155个职位以减少开支,皇牌节目《尖锐对话》(HARDtalk)也将停播。 BBC总干事日前警告,中俄两国趁机斥资扩大其全球媒体活动,进行大外宣。 路透社图片
00:00/03:03

英国广播公司(BBC)日前宣布裁减155个职位以减少开支,皇牌节目《尖锐对话》(HARDtalk)也将停播。 BBC总干事日前警告,中俄两国趁机斥资扩大其全球媒体活动,进行大外宣。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了“中国飞船在月球上虐待外星人”?
输出中国叙事和贬低民主? 中宣部刊文改革国际传播体系
英国广播公司(BBC)周二(15日)宣布,为削减2400万英镑预算,决定裁减155个职位。而自1997年起在BBC新闻台(BBC News)及BBC国际台(BBC World Service)播出的访谈节目《尖锐对话》(HARDtalk)也将停播。
被叫停皇牌节目曾影响深远
《尖锐对话》是BBC新闻部皇牌节目之一,以主持人深入尖锐的提问见称,曾访问已故南非民权领袖曼德拉(Nelson Mandela)、促成苏联解体的已故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等,近年也邀请前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以及香港社运人士罗冠聪等不同立场人士受访。
这已非BBC国际台的节目首次被撤。 2022年底,BBC宣布停止国际台辖下多个语言的电台广播,包括普通话和粤语,而历史悠久的粤语节目《时事一周》也在同年11月永久停止广播。 BBC总干事戴维(Tim Davie)日前警告,在国际台资源被削造成资讯缺口的同时,中俄两国已乘机斥资数十亿英镑扩展其媒体影响力,充当大外宣。
资深传媒人:做法短视
曾驻港多年的英国资深传媒人韦安仕(Steve Vines)接受本台访问时认同戴维的观点,认为BBC国际台是输出英国软实力的低成本途径。
这已非BBC国际台的节目首次被撤。(路透社图)
韦安仕说:“削弱国际台的力量是非常短视的,正如BBC总干事所指出,这是极权政体乐见的事,因为他们不希望有独立的声音接触到她们的民众,而BBC国际台一直是重要的角色,去告诉这些民众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
曾接受《尖锐对话》访问的英国港侨协会董事郑文杰认为,《尖锐对话》停播会使观众损失一个重要的可靠消息来源,呼吁BBC重新考虑有关决定。
郑文杰说:“当没有了《尖锐对话》这些节目之后,BBC往后去传播真相、去做新闻的时候会不会面对更大的挑战?尤其在近年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北韩等等,可能有系统性地做这些大外宣,或者进行一些虚假或者误导资讯的传播,这些事情会不会更加难以克制?”
资深传媒人吁英国政府加大资助
韦安仕也认为,BBC国际台的资源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非盲目节流、削资。
韦安仕说:“问题在于,英国政府能否恢复资助国际台,是从政府经常开支中出资,而非由电视授权费支持?还是政府已准备好,要牺牲英国透过一个国际台发挥的重要影响力,来换取这样少的收益?我简直不能理解。”
BBC国际台及其前身“帝国广播”(Empire Service)自1932年启播后,一直由英国外交部直接出资运作,但自2014年起不再由政府独资,而是由英国电视授权费(TV License fee)、BBC商业营利及外交部三方资金支持营运。

记者:文在山、梁铭康(英国)  责编:安克       网编:伍檫愙

来源:rfa
链接: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 ... 10172024154917.html
编辑:程正元
113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0 16:23: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当美国之音遇上“美国之声”,揭示TikTok和X上的假新闻账户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易林


美国之音与台湾民主实验室近日的联合调查发现,TikTok出现了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以及在美国发行量排名第三的日报《今日美国》(USA Today)的假冒账户。这两个账户均在中国境内运营,且粉丝数目众多。在X上,也发现了美国之音的假冒账户,虽然没有《今日美国》的假冒账户。我们的调查聚焦TikTok和X这两个主流社交媒体。
截至截稿时,在TikTok上冒充《今日美国》的账户拥有1.1万个粉丝和8.8万个赞,而冒充美国之音的账户拥有近两万个粉丝和近30万个赞。
“根据我们的开源情报(OSINT)工具,这两个涉案账户是在中国境内运营的。这很重要,因为TikTok在中国被屏蔽,这表明这两个账户可能被授予访问被屏蔽网站的权限。”台湾民主实验室的分析指出。
这两个冒充美国主流媒体的帐号发布内容与中国垃圾伪装(Spamouflage)影响力活动的话题类似,主要由外国人称赞中国生活便利、经济繁荣,而放大美国国内争议性的议题。
长期关注中国虚假信息的分析人士指出,他们无法确定这两个虚假账户与中国政府的影响力活动有关。不过,从这两个账户已经贴出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们的目的非常明显,即要加剧人们对美国政府和民主制度的不满和不信任。
美国之音VS“美国之声”
美国之音针对美国以外的观众和听众,在TikTok上并没有官方账户。在我们的调查发现了多个使用VOA标识作为头像的帐号。大多数帐号只是转发美国之音的真实内容,并没有进行刻意剪辑。
然而,名为“美国之声”(@voiceofamerica0)的这个帐号则截然不同,其主要的发布内容是与中国论述相同的宣传信息。该帐户拥有近两万个粉丝和近30万个赞。这个账户从2022年12月8日到2024年10月3日间,共发布了395个帖子。截至发稿时,这个账户仍在以一天两个视频的速度进行更新。
虽然该账户简介上写着“听美国之声,看世界之变”,但是其中的视频与中国宣传的调子一致,主要批评美国国内外事务,同时赞扬中国发达、安全和便利。
该账户创建了几个播放列表,例如“中国旅游和中国生活”,介绍外国人在中国的正面旅游经历;“事实与真相”,介绍外国人如何揭穿与中国政治价值观相悖的信息或西方媒体的报道;或“美国故事”,由一位中国女性讲述美国的真实生活。
比如这条收视率近44万的视频,就是塞内加尔裔美国歌手嘻哈歌手阿肯(Akon)谈论中国对非洲的巨大贡献。“中国为非洲做的事比任何国家都多,欧洲人400年无所作为。”视频文字写道。
大约80%的视频使用英语加繁体字幕,20%的视频由在美生活的中国女性讲述美国社会的一些问题。
非政府组织研究与行动中心(Research &Action Hub)的联合创始人何宜静告诉美国之音,从使用繁体中文这个细节里看,这个冒充美国之音的虚假帐号的目标用户应该是海外华人,包括中国人、马拉西亚人、新加坡人以及香港和台湾人。
美国之音发言人奈杰尔·吉布斯(Nigel Gibbs)说:“该帐户是假冒的,不代表美国之音。我们经常遇到冒充者,他们试图利用美国之音的出色的工作,盗用我们的名字来传播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
长期关注中国影响力运动的独立分析师莎拉·库克(Sarah Cook)说,这可能也是一个诋毁美国之音信誉的企图,“因为一个被视为是美国资助的新闻媒体在分享一些奇怪而可疑的内容。”
库克提到,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的长期关注中国的跨境镇压和法外拘留问题的非政府组织“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不久前也遭遇类似的情况,操控的人应该是亲共的人士。
“如果人们总看到奇怪的帖子,可能会混淆用户,损害组织声誉,并让用户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账户。”库克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该TikTok账户在X账户上似乎也有一个跨平台宣传其内容的网络。在X上搜索“@Voiceofamerica0”,我们发现至少20个账户在分享来自TikTok虚假账户的内容。
《今日美国》也被假冒
《今日美国》是美国一家全国性对开日报和新闻广播公司,在美国发行量排名第三。《今日美国》(USA Today)的真实官方TikTok账户拥有220万粉丝,累计获得3880万个赞,而冒充《今日美国》(@usatoday01)的账号拥有1.1万粉丝,获得8.8万个赞。该假账号在2023年6月13日至2024年7月16日期间发帖275条。7月16日之后,该虚假账户停止发布内容。
假帐号尽可能的与真实帐号保持一致,使用了类似的头像和一模一样的简介“USA Today,TikTok tomorrow”。
然而,两个账号的内容有所不同。
《今日美国》的官方账号报道范围广泛,涵盖美国国内和国外事务,而冒充该账号的账号则主要发布小报风格的内容,主要关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等有争议的话题,并摘录包括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以及两位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或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等政治家的言论以嘲讽他们。

美国之音的调查注意到,该账户发布的主题与我们在X上追踪的“垃圾伪装”(Spamouflage)账户之间存在很大的重叠。主题包括技术竞争、台湾、TikTok禁令、中国经济、美国国内问题和反以色列内容。其他内容则强调中国经济发达,生活十分便利。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多个帖子,试图反驳中国压迫维吾尔族的指控。例如展示新疆人快乐的舞蹈,或是过着正常人那样做生意的生活等等。
《今日美国》报母公司甘尼特集团(Gannett Co.)发言人对美国之音说:“该账户不由《今日美国》管理或拥有,也不代表我们的品牌和新闻。我们的法律部门将采取适当行动。”
独立分析师库克认为选择冒充《今日美国》有宣传目的。“《今日美国》是美国境内阅读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在很多方面,相比起美国之音,美国人可能对其更为熟悉。从这个角度来说,利用《今日美国》的幌子来传播中国的虚假信息可能是两者中影响力更大的一个。”她告诉美国之音。
识别真实账户
实际上,境外用户冒充美国媒体已有先例。
在2019年,研究人员发现,来自伊朗境内的用户冒充《卫报》、彭博社、半岛电视台、《独立报》、《大西洋月刊》和《政治报》等媒体的网站上发表了135篇捏造文章,其目的是散步反对沙特阿拉伯的论述。
2022年,脸书(Facebook)母公司Meta表示,它发现了俄罗斯一个大型假账户网络,这些账户冒充欧洲新闻媒体,以推动对乌克兰战争的亲克里姆林宫观点。Meta同时表示,它还关闭了一个源自中国、针对美国中期选举并批评捷克政府的网络。
面对层出不穷的假账户,研究人员说,普通用户可能要更加谨慎地来看看自己关注的账户是否是真实的。
Research and Action Hub的何宜静说,这包括检查一个账户是否得到了平台的认证,其粉丝和关注的对象,在发布内容上是否有一致的水印,以及他们的帖子是否链接到一个官方的网页。


来源:美国之音
链接: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 ... B4%A6%E6%88%B7.html
编辑:程正元
11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9:46:41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正式启动

2024年10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座谈会,正式启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主持会议。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陈杰,海南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顾刚,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出席会议并发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出席会议。




金壮龙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电信业对外开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电信、互联网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作出明确部署,为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信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开放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开放地域范围持续拓展,外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高水平开放格局加快形成,深化了与世界各国的互惠关系,彰显了负责任大国形象。截至2024年9月,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的外资企业增加至2220家,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电信业务,为促进我国电信市场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金壮龙强调,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个地区正式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标志着我国电信业对外开放迈入新阶段。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打造立体化安全监管体系,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要树立系统观念,加强制度设计和科学规划,强化协同联动和工作衔接,细化配套举措,做好开放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实。要筑牢底线思维,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要发挥标杆示范作用,认真倾听外资企业发展诉求,做好政策宣贯辅导,优化服务管理,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要做好试点总结工作,探索更多新业态新动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平台。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发放开展试点复文。试点实施后,外资企业可在试点地区独资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电信业务,深度参与我国算力、云服务等市场,共促我国数字产业发展。 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11个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深圳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及相关地区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工信微报(公众号)


编辑:李梦瑶




11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4 09:49:52 | 只看该作者
收入从不足50万到超3450万元!传统电视频道新媒体这样转型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电视频道面临既要达成新媒体发展目标、又要实现经营创收的双重挑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以下简称“华语中心”)经过4年来的摸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传统电视频道的新媒体发展之路。
2020年至2023年,华语中心的新媒体收入从总计不足50万元逐步增长至超过3450万元。4年来,华语中心新媒体经历了顶层设计上的“账号关停潮”、内部机制上的“合作潮”、内容创新上的“大IP潮”,走出了一条精定位、细分工、严出品的特色之路。



源丨微信公共图片库(Pixabay提供)



1“账号关停潮”带来精定位
早期,总台新媒体账号虽多,但运营质量一般,经营潜力较差。据统计,2020年,仅华语中心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台上就拥有超过120个账号,其中存在大量“僵尸账号”,不少内容依靠“电视节目拆条机器人”生成。为了提升新媒体内容质效,总台总编室牵头,对全台上下所有内设机构在第三方平台上的账号进行梳理,关停了一部分账号,此后华语中心仅保留24个账号。
对华语中心来说,这一轮“账号关停潮”亦是“升级潮”。华语中心设有新媒体部,作为综合类频道,各栏目组基本不再增设新账号,内容统一归口新媒体部运营的“CCTV4”矩阵,频道大号强势聚合各方资源,“CCTV4”开始作为一个整体,以历史文化、纪实风格、华人情怀为定位,在新媒体领域与央视新闻的新闻现场属性、央视财经的财经垂类属性、央视文艺的综艺娱乐属性等区隔开来,形成易被识别的品牌。
新媒体领域,基于个人爱好、价值观念等更加垂直、细分的标签形成的内容品牌,更容易吸引网友、集聚特定受众,因此精定位的意义重大。华语中心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也让广告市场闻风而动,一些有出海需求、希望提高品牌调性与内涵的企业开始尝试与华语中心开展投放合作。可以说,伴随着总台新媒体发展顶层设计上的变革,华语中心通过精准定位,为此后的新媒体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合作潮”带来细分工
顶层设计的变革带来具体制度的创新调整。伴随着“账号关停潮”,华语中心在新媒体运营与经营管理上也迎来了“合作潮”。
一是推动频道内跨部门合作。由于新媒体账号的精简,频道新媒体部门与各栏目组新媒体团队之间不再各自为政,必须紧密合作,促进跨部门资源共享,在内容侧与发布侧形成合力。高频、紧密的内部合作,也让华语中心新媒体形成了更加精细化的分工。频道新媒体部与各栏目组之间在每次合作时分工明确,谁负责内容生产,谁负责运营,视情况而定。2020年前后,频道新媒体部除了负责频道大号的运营工作外,仍要承担内容生产的压力,否则便会出现优质内容供给不足的窘境。为了避免这一窘境,只能利用“电视节目拆条机器人”来增加内容供给。笔者曾做过统计,在2021年3月10日当天,@CCTV4微博账号共发布53条微博,共计得到209次转发、61个评论、415个赞。同一天,@央视新闻微博账号仅发布28条微博,共计得到57398次转发、37429条个评论、528613个赞(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11日上午11时整)。即使考虑到粉丝总量存在巨大差异,@CCTV4微博账号也明显存在互动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各栏目组账号大多已经关停,只能通过频道大号发布新媒体内容,供给不足的情况不复存在,频道新媒体部可以专心运营,栏目组新媒体团队可以专心制作。同时,频道新媒体部通过增员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升了新媒体内容生产力。
二是加强与总台各平台的合作。新媒体内容生产力的提升,也为广告经营带来了更多空间。一方面,频道新媒体部与央视频及第三方平台之间有了更为密切的沟通机制,优秀内容在实现广告销售之后也有获得平台推流或推荐位的可能性,这使得华语中心新媒体矩阵在广告主心目中更具有传播力。另一方面,频道新媒体部还进一步向外拓展,打通与其他中心/频道的合作路径,使得华语中心新媒体矩阵与其他中心/频道的新媒体矩阵能够共同出现在为客户设计的方案中,为总台新媒体广告经营的多平台、多矩阵、全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

3“大IP潮”带来严出品
顶层设计和内部机制上的革新,也激活了华语中心各栏目组新媒体团队的生产力。频道的能人志士们不再满足于原有的IP和节目类型,开始在内容创新上寻求更多突破,这也为华语中心带来了“大IP潮”。
在新媒体优质内容的判断标准上,参照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谢华平《新媒体优质内容生产与分发策略》一文的论述,可以分为原创程度、垂直深度、活跃程度、受关注度、作者的知名程度等方面。华语中心正是以此为抓手,逐步推动IP建设。
一是原创程度。梳理总台近一两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IP项目,不难发现,《@青春》《撒开聊》《央Young之夏》等均是总台原创IP。虽然与客户的内容共创也在经营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但市场对于原创策划的渴求度越来越高。2023年,华语中心策划了《在中国!这样玩!》《海外博主看中国(系列短视频)》等一系列优质特色节目,着力挖掘原创大IP的增量。
二是垂直深度。大IP在内容上通常需要具有垂直深度。比如,《在中国!这样玩!》选择了当下热门的文旅主题,《海外博主看中国》侧重于传递中国声音。节目定位上的垂直化、精准化,不仅提高了受众黏性,也为广告经营的个性化与定制化带来了空间。打造大IP,除了要在内容上追求垂直化,也要确保呈现上接地气、扬正气。以《在中国!这样玩!》为例,邀了近70位各地文旅局长来到直播间进行“大比拼”,让网友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了一台“文旅春晚”,同时通过直播互动的形式实时为网友推介各地美景好物,真正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展现在网友面前,引发更多深度讨论与思考。
三是活跃程度。打造大IP,还需要注重精细化运营,针对不同平台的推荐算法、用户习惯等,采取差异化的运营方式。在维持日常内容发布的同时,在大IP重点宣发期使用更加活跃和高曝光的运营手段,以及在各个账号之间打时间差与组合拳,都是常见的做法。
四是受关注度。社会热点、佳节时令,都是制造爆款的机会。新媒体本就是舆论场,在俄乌战争、巴以冲突、联合利剑2024A军事演习期间,华语中心电视端收视异军突起,新媒体端更是设立专门演播室,全天候不间断输出最新局势、前方连线与国际观点,全台各新媒体矩阵几乎都使用了华语中心提供的节目信号。
五是参与者的知名度。利用好总台最大的资源宝库——主持人与记者,是华语中心逐步掌握到的“流量密码”。伴随着王冰冰、罗平章等人的走红,华语中心也开始打造鲁健、王端端、双胞胎姐妹花、《远方的家》主持人团等具有频道特色的“网红”。让平日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在新媒体端展现更多面貌,收获更多粉丝的喜爱,这也会为原创IP提供巨大流量。
杨博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新媒体业务部



来源: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iTeI3kCadnWsM_c95XMBQ
编辑:李梦瑶





113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5 19:42:41 | 只看该作者
清远广播电视台与腾讯云、腾讯新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清远城市智媒计划 | 派事件



清远广播电视台与腾讯云、腾讯新闻签署战略合作,基于大模型等技术探索创新媒体生产模式,携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战略部署,探索借力互联网公司助推传统媒体融合发展,2024年10月24日,在清远市政府于深圳举办的“2024清远(深圳)招商推介会”上,清远广播电视台与腾讯云、腾讯新闻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合作,利用大模型、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
技术,探索创新媒体生产模式,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实现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业务系统、商业模式等多个环节的创新提效,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融合、创新、发展。 当天,清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郑伟文,腾讯云传媒行业总经理陈源等嘉宾出席仪式、并签署“城市智媒计划”战略合作协议。

顺势而为:探索媒体融合新模式

数字化浪潮中,传统媒体想要把握好数字化浪潮及大模型时代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必须从内到外、从技术到场景应用等方面进行体系化变革。清远广播电视台此次与腾讯云、腾讯新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重点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加强技术加强合作,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数字赋能文化产业,打造清远文化智媒体小程序平台,助力媒体+业务发展;三是共创清远城市品牌宣推,加强数字化项目合作。

“大而新”多维创新媒体生产模式

在技术服务方面,将借助腾讯云打造统一的移动办公入口,提升清远广播电视台整体服务效率及内部管理水平,并推动双方在音视频技术及内容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频观看体验,提升用户粘性以及产品竞争力。

大模型领域,依托清远广播电视台丰富的媒体内容数据,利用腾讯云在算力、AI训练平台、以及行业大模型领域的多轮对话、知识理解、抽取和AIGC内容生成等技术积累经验,探索开展智慧广电大模型合作,助力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生产等领域的能力建设,推进创新“广电+”服务模式。

同时,清远广播电视台还将借助腾讯云在大数据领域的技术能力,通过盘活数据、运营数据,构建客户数据平台,实现营销自动化,拓展全渠道社群营销,增强“新质运营增长力”,并挖掘、盘活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助力文化机构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共建泛内容生态,赋能清远文旅产业
在数字化技术赋能文旅产业方面,结合各自在文化创意、内容以及技术等领域的资源优势,双方还将建立泛内容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泛内容AI平台建设、泛内容数字创新产品与服务、传播与分析、技术与资本、加强版权保护及维权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媒体+”资源整合,共创多领域融合
同时,双方还将推进实施“媒体+政务商务服务”运营模式,利用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等数字化营销工具,助力提升“新清远”客户端运营灵活性,并在“微短剧孵化基地”等领域和方向,实现“媒体+”业务融合发展。

另外,通过整合双方在政务、媒体、文化、娱乐、教育、社区等各行业与用户优势资源,联合为数字政务服务、数字营销、数字媒体的建设提供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并打造清远广播电视台专属私域引擎,提高广告的投放效果和收益。
IP跨界赋能清远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在城市品牌建设方面,利用腾讯在内容IP和文娱领域生态资源优势,携手腾讯新闻围绕清远本地特色文旅资源,策划并开展清远文旅相关主题活动,宣传并推广清远独特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助力清远城市品牌打造。

围绕清远本地特色文旅、农业等场景的落地需要,利用腾讯云的技术和运营经验,用数字技术对清远红色文化、粤港澳旅游目的地、乡村小微企业发展等进行文化活化及沉淀,打造微短剧孵化基地和城市品牌,实现助农项目的影响力建设和宣传推广。

清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郑伟文表示:“清远广播电视台作为清远的区域官方主流媒体平台,希望能够通过与腾讯云、腾讯新闻的广泛合作,成为数字化时代传媒行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也希望能够为清远本土文旅、农业、城市宣传等领域和方向的发展添砖加瓦。”

腾讯云传媒行业总经理陈源表示:“作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腾讯云以云计算、AI大模型等能力打造了文化传媒行业的‘新基座’,并以此为核心搭建服务引擎和场景化解决方案。此次与清远广播电视台的合作,腾讯将投入技术资源,内容资源,文化创意资源等,携手清远广播电视台打造新质生产力,为清远的本地发展提供助力。”

目前,腾讯云已服务30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单位,包括央视总台在内的各级媒体集团、融媒机构、电视台、报业出版单位、有线网络公司、数字文化企业等。未来,腾讯云也将不断强化产品能力,携手文化传媒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和实践,推动传媒行业的创新发展,为打造传媒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主编 | 井婷婷

编辑 | 李文清



来源:腾讯新闻派(公众号)


编辑:李梦瑶




113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8 21:22: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快讯!今年全国广电服务业总收入已破万亿
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总收入4187.34亿元,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总收入5841.90亿元。
经初步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10029.24亿元,同比增长4.73%。
其中,实际创收收入8959.82亿元,同比增长6.37%。
按主体分,传统广播电视机构总收入4187.34亿元,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总收入5841.90亿元。全国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161.90万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373.91万小时。
截至9月末,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7亿户,广电5G用户2936.62万户。

来源:广电独家(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13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16:47: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众日报公号粉丝2000+,稳居全国省报首位,怎么做到的?
传播效果用流量和效果说话,对公众号而言,粉丝数是基础。粉丝只要足够多,条条10+不是难事。
20245月,大众日报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用户突破2000万,稳居全国省报微信公众号首位。
很好奇,大众日报公号何以能圈粉2000万?要知道,2021年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为660万,20228月达到980万,2022年底达到1506……没想到,几年时间,大众日报公号粉丝数一路飙升,大幅增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山东记协此前发布过一篇文章介绍了大众日报公号增粉的秘密:发挥优势,多做活动;做好内容,机制灵活。简言之,大众日报公号增粉,一方面与大众日报实施揭榜挂帅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多与省直部门一起做活动有关。相关介绍如下:
一、立足党报职责、优势,新阵地续写新篇章
作为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拥有深厚的体制内积淀和庞大读者群,她金光灿灿的牌子蕴含着强大影响力、公信力、感召力。大众日报近年来以新媒体为主轴,推动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建设,主力军转向主战场。揭榜即源于大众日报推行的改革:对重要项目实行揭榜挂帅制。运营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是改革项目之一。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采编中心成功揭榜。
运营公众号,增加粉丝量是扩大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众所周知,公众号仅凭爆款文章就能吸引数以万计新用户的黄金期已经逝去。现在大规模增粉,要靠做活动。大众日报平时与省直部门联系密切,熟悉各单位工作特点和需求,在传统宣传工作基础上,有能力抓住新的合作契机——这是大众日报的先天优势,也应当是公众号增长点所在。
二、抓住两个同向,下活增粉这盘棋
2021年春节刚过,大众日报政教中心开始下功夫,对有联系的省直单位一个个去跑,部门主任和跑口记者总共跑了20多个单位。他们的想法,是请各单位把评比、征文、答题等活动,放在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上举行。
万事开头难,有的单位当面婉拒他们;有的不表态,只说研究一下;还有的活动虽然做起来,效果却不明显……他们逐渐认识到,要让各部门对合作动心、放心,公众号活动就要做到两个同向”∶与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同向,与群众期盼、社会关注同向。做到了这两个同向,不但能完成宣传职责,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抓住龙头(省有关部门)即可,龙头会自上至下发力,推动全省各地联动。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大众日报公号与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联合举办党史竞赛活动,方案纳入向省委常委会议汇报的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方案,仅这一个活动,公号用户就增加了320万。水火无情,山东秋冬个别地方发生火灾,公号和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教育厅合作,20212022连续两年针对中小学生推出消防竞赛活动。一个时期以来,农民工工资支付是一个让农民工痛苦、主管部门头痛的问题。瞅准这个痛点,公号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合作,针对农民工和用工管理人员,推出农民工工资支付知识答题,受到全省人社系统和农民工热烈欢迎。202211月,大众日报微信联合有关部门,在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大学生中举办二十大知识竞赛,以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活动历时40天,先后组织全省党员干部群众700多万人参与答题,为微信公号增加用户超过100……局面活了,大众日报在活动中打一仗进一步,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活动高潮,进而掀起一波又一波关注公众号的高潮。
这些活动与群众期盼、社会关注同向,也推动了相关工作,合作方非常支持,给各市相关部门下通知,大力推动。一位县里的新闻同行反映∶“我原来共同关注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好友不到20个,现在快1000个了,这是什么涨粉节奏啊。”“你们这么敏锐的洞察力,很值得我们县级融媒体学习。
三、精益求精做好内容,才能巩固用户群体
1. 做内容,需要牢固树立用户意识。大众日报根据对报纸读者定位的分析,确定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主体是公职人员。即使用户总量大规模增加以后,日常活跃分子也是这个群体。山东的公职人员关注哪些公众号文章?
首先是职位的升和降。前者是指提拔任用,后者是指被纪监部门查处。升和降的人员职位越高,关注度越高。其实对这块内容,普通人也关注,但公职人员尤其关注。
其次是突发社会热点事件,以及由此发生的对官员的追责新闻。例如金矿煤矿安全事故、马拉松赛事伤亡事故、高速公路桥面侧翻等,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其他从业者,对这类事件都关心。这类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出去,同时宣传党和政府的处置、处理结果,以消除社会疑虑,也是党报公众号的职责。
再次是与个人攸关的新闻,即FORM定理。FFamily),家庭,指与家庭有关的政策和新闻。如生育(三胎、多孩)、教育、卫生健康、疫情、食品安全、出行等。此外,一个时期内有特点的天气,因为关系到健康、出行,点击量也非常高;0Opportunity),机会,指个人在职场上的晋升机会,与此有关的新闻也易引起关注;RRecreation),娱乐、消遣等,指个人喜欢的项目,如足球世界杯新闻,能引起相当一部分用户的关注;MMoney),指个人的收入。这与个人切身利益有关,非常引人关注。如每次一个地区、每个职业平均工资出炉,评论区都非常活跃。
2. 标题做得好,公众号文章就成功大半。
用户公众号阅读往往呈现碎片化、紧迫化、生活化特点,标题是文章呈现给读者的第一信息、第一印象,必须一下子把读者住,让他拔不下眼睛。大众日报总结的几条经验是:
第一,把主体用户最关心的新闻点做进标题,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例如《山东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 县区委书记等》, 对于公职人员来说,这个标题有两个新闻点他们一是省委组织部的干部任前公示,二是公示的对象是主政一方的县市区委书记,这比做成《干部任前公示》更吸引他们。
第二,设悬念或半设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欲知详情如何,就请点击文章吧。例如《这里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是哪个地方?设了悬念,吸引人读。
第三,标题中加入一定的情节,往往更吸引人。《女子转阴5天又阳了,比第一次痛10倍!重要提醒》,从感染到治疗康复,到再次感染、病情加重,引人关切。第四,做标题加入表示紧迫的时间概念,也容易人。例如《昨夜通报!发表不当言论女教师被开除》《刚刚!成功发射》。做公众号标题,还要尽量用口语,少用书面语。用口语适合前面分析的阅读环境,让读者觉得亲近、容易理解。当然在做标题时,要切忌成为标题党。
3. 文章内容切忌呆板,要用图片、视频等让内容更灵活生动,同时善用黑体,以突出关键新闻点。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在做内容上探索了一条路子。现在10+文章是常态,每天多则五六篇、少则两三篇,二条文章也时常是10+。现在大众日报公众号每月的总点击量在3000万左右,在省内媒体公号中遥遥领先。
四、建立科学有效机制,工作有了源源动力
1.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大众日报政教中心在做好原本承担的报纸宣传任务的同时,以微信工作室的名义,兼职运营公众号,可谓一套人马两套职能。由于整个部门是兼职运营公众号,要求值班记者每天早上6点前就要起床选稿子,而且一天推送8次,非常忙碌和辛苦。这样,部门内除去50岁以上的老同志、刚入职的年轻同志,其余人员每人做公众号2周,依次轮替。同时,参与值班人员结对成AB角。2周内,值班A同志完全脱离报纸工作,投入到公号运营中,他的报纸任务交由B角完成。这样做的一个意外收获是,在报纸宣传上培养了一个替补队员——A角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完成自己口内的报纸业务时,B角完全能顶上,很好地完成。
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部门是兼职做公号,报社给一块补贴。政教中心把这块钱完全用到公号运营上。补贴的多少,是根据增粉情况决定的。增粉非常快,补贴也就高一些。日常仅一个记者值班,眼睛总是不够用的。政教中心建立公号线索群,鼓励大家帮助选线索,每月对采用前两名进行奖励。这大大激励了大家搜寻线索的积极性。现在省内、国内外有什么重大新闻,都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在线索群里,而且往往是几个人同时发链接,值班记者有时不用自己找线索,线索群里的已足够用。

来源:长江朱建华(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138#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22:07: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突发:米莱称马斯克买下了CNN

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在阿根廷网站《号角报》上透露重大消息,声称“埃隆·马斯克‘买下’了CNN,并将成为特朗普有力的舆论后援,米莱称之为‘电锯’”。
《号角报》是阿根廷最大的报纸,也是西班牙语世界发行量第二大的报纸。
“我们将拥有一个不那么左倾的网络,”米莱谈到这位富豪在媒体领域的传闻时补充道。
米莱还将马斯克在未来美国内阁中的角色比作费德里科·斯图尔泽内格尔。
继买下推特尝到了甜头,马斯克又一大手笔!美国终于有一家可能能够真实中立报道的主流媒体,这对特朗普总统施政绝对是个大利好。
埃隆-马斯克如果CNN,将会对未来特朗普政府政策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对特朗普来说,绝对是好消息了。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来源:南亩耕的未来世界(公众号)
编辑:李佳


11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2:10: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传统媒体的真正对手不是新媒体


中国的传统媒体很大程度上是被自己打败的,不是被新媒体打败的。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争与其说是媒介之争,不如说是体制机制之争。此套不解,传统媒体的危机就不可能解。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崛起之后,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和功能开始变得不一样,精英媒体的衰落和媒体精英的流失成了传统媒体的不可承受之痛。

怎么看待传播方式的巨变?这会给社会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传媒行业的未来在哪里?就新媒体带来的种种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传媒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


把关人角色的改变

《南风窗》: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社会角色和功能发生了哪些改变?
尹鸿:媒体本身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众传播是点对面的,传统媒体是线性的大众传媒。新媒体的传播则是点对点的,是网状的传播。
在线性传播的时候,线上的人可以把控内容,从记者、编辑到主编、社长、台长等等,线上的人可以决定做什么选题,发什么内容,不发什么内容,这就是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功能。受众没有选择,传统媒体时代渠道是稀缺的,以覆盖来决定效果。所以像报纸、杂志等,会强调发行量、发行区域和覆盖范围
而网状传播时代,是点对点的传播,海量的内容,每个点都可以决定接收什么内容,是否扩散出去,从以前的一次性传播变成了N次传播。网状传播必然造成传统把关人机制失灵。渠道不稀缺了,人人都能成为媒体,传统媒体的渠道影响力肯定会下降,靠覆盖决定效果的时代也就终结了,覆盖决定信息已经做不到了。
点对点传播时代,信息的传播是靠点的接收度决定的,是接收者而不是生产者决定什么信息会传播开来,接收者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数量、速度和规模。舆论领袖高度分散,所以会出现很多大V。用户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和传播,传统媒体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传播能力,这是传统媒体弱化的根本原因。

《南风窗》:传统媒体影响力不断下降,奥巴马在今年白宫记者晚宴上的段子中也调侃说,华盛顿邮报等这些精英媒体的笑容一年比一年勉强。互联网时代是去精英化、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的,网状传播是否更容易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肃新闻的需求是否会大幅度降低?
尹鸿:线性传播时代,信息都是经过知识分子文明加工过的,流传的内容都经过精致化处理。网状传播时代,门槛变低,也缺了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可能会过度草根化、粗鄙化,很多信息缺乏专业过滤,会有大量未经文明加工的信息传播,可能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有些信息也满足了人的部分自然情感的需求,这些内容之前会被有意识地抑制和过滤掉;另一方面,这可能只是网状传播初期存在的现象。
虚拟社区和现实社会有相似性,现实社会中,秩序都是通过斗争慢慢建立起来的,虚拟社区也会有类似的进化方式,有文明的张力。人们总是有精致生活的愿望,最终不一定会劣币驱逐良币,会慢慢出现一些受到社会公众关注的新的把关人。像网状传播结点上的舆论领袖、社会偶像等等,他们也会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改变。
这可能不会马上到来,新秩序建立之前一定会有混乱期,之前的秩序压抑的一些东西会释放。在混乱期,一定会有释放的过度,历史上礼崩乐坏的时候也很多,但一定会慢慢形成新的机制和规范,重新建立文明的堤坝,只是方式会不一样。
互联网平台还处在高度变化发展时期,未来一定会形成寡头平台,这些寡头平台会承担更多的法律和道义责任。其实现在已经在承担了,几家大的视频网站,对内容都会有一个自审,有些网站至少有1/3的内容最终还是没有在平台上线的,在自审中觉得这些内容有损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的品牌价值。
有很多传统媒体人去了互联网,其实大部分都不是生产内容,而是进行内容把关,这也是平台守门人的角色。


滤镜撤掉之后

《南风窗》:传统媒体是精英集团,承担的是大众和精英之间的桥梁的功能,但是从美国大选、英国脱欧和德国的难民政策等等诸多国际大事件来看,传统媒体的功能似乎出现了偏差,他们没能很好地报道世界,大众和精英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割裂。特朗普当选后,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我住在纽约,我身边投特朗普的连五个都不到,但今晚我才明白,我活在泡沫里,原来美国不是我想的样子。社交媒体的崛起是否会加重这种精英和大众的认知的割裂,引发社会动荡?
尹鸿:精英还是带有公共性考量的,媒体之前的守门人功能,在公众和社会生活间设了个过滤镜,很多内容会被过滤掉。互联网时代,相当于把过滤镜拆了,大众突然看到了很多之前没有看到过的东西,引发报复性反弹,所以开始普遍性对本来就受到各种显性和隐性势力干预的传统媒体不信任,出来很多阴谋论。
加上这些年经济不景气,社会的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增加,更引发了民众的抵触情绪。这种动荡,问题不大。恩格斯很早就描述过,社会的前进是靠四边形的合力。精英和大众往不同的方向走,但社会的发展是沿着两者的合力的方向发展的。

《南风窗》:早在1999年,互联网刚刚在中国普及的时候,著名的传播学者史蒂文·查菲就讲过大众传播的终结,现在他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我听到一种说法,认为传统的传播学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互联网时代的很多传播现象。你认为呢?
尹鸿:没有全部失效,主要是建立在大众传播基础上的理论失效的比较多,像把关人理论、舆论传播规律、知识鸿沟等理论可能会部分失效。而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等理论仍然有很强的阐释力,只是内涵会发生变化。

《南风窗》:美国主流传播学的经验主义流派过时了吗?从互联网的特点看,强调人、文化和技术的媒介环境流派是否更契合?
尹鸿:美国的主流传播学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之上的。在新媒体的研究上实证主义应用了很多,并没有过时,只能说现在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实证主义研究永远有缺陷,数据永远需要解释,而对新媒体需要一套新的阐释体系。阐释力不足,是因为理论研究仍然不足。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学的研究确实面临一些新的难题。拿大数据来说,不是数据量大就是大数据,大数据一定是建立在交互基础之上的,大数据就是建立在新媒体点对点交互性基础上的
大数据也是用的实证研究,但原来学者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采集数据的方法,现在数据有了,但是拿不拿得到是个问题,这些数据不是都能买得到,做研究的数据更难买。现在数据一定程度上是网站的生产资料,所以网站轻易不提供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交互关系的计算,可能需要借助更复杂的数学模型。


内容和渠道的关系

《南风窗》: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中国的传统媒体在影响力和赢利能力上都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国外媒体的情况如何?
尹鸿:国外媒体也普遍出现了下滑。渠道贬值,出现新的竞争者,下滑是一定的,但是国外下滑的幅度远远低于我们,特别是电视。
为什么纸媒下滑比较厉害?因为纸媒的生产形式相对简单,有人就行,互联网只要把人挖过去就可以生产报纸的替代性内容。但是电视受到的冲击就小很多,因为电视生产的门槛高,需要一个团队,成本高,互联网要做电视和电影,竞争力就弱。
对新媒体的冲击,西方其实已经应对,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对西方媒体来说,内容为王,只要内容在手里,没有渠道可以创造渠道,传统渠道没了我们可以创造新渠道,新媒体不过是新的渠道。像纽约时报,实行付费墙等数字化的付费手段,实现数字化阅读和生产。
某种意义上,美国传统媒体一直保持着内容的稀缺性。回头想想中国的媒体,有多少内容是真正高质量的?与其说是新媒体的冲击,不如说传统媒体自身就有很多问题,新媒体不过是放大了这些问题。新媒体同样需要精致内容、完整内容,碎片化只是移动终端的一种呈现形式。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脱节,做深度内容的人都在传统媒体。新媒体,不会培养做深度的人,但传统媒体,又因为衰落面临着大量人员的流失。如果将来没有体制的间隔,新媒体同样可能会有好的深度报道。
在互联网上点播最高的还是传统媒体传播过的有影响力的内容,比如电视剧,放到互联网上,好的能有上百亿次点击,一年会有78个电视剧能达到这个点击量。而网络自己制作的点击率最高的《余罪》,才10亿、20亿的点击率而已,相差还是很大。自制作品能超过20亿点击率的很罕见。
关键的问题是传统媒体不能把自已的观众转化成用户,而新媒体都转化了。传统媒体不管是多好的作品,多大量的读者,都不能转化,和内容生产没关系。也就是说,内容的读者和观众,没有成为我们的用户。

《南风窗》:传统媒体是不是可以和新媒体平台谈收入分成
尹鸿:理论上可以,但是在实际交易中,传统媒体处于绝对劣势,根本没有议价能力。

《南风窗》:美国一直是坚持内容为王的?
尹鸿:是的。像美剧,基本上都是几家大公司的版权,他们决不允许把版权销售给其他平台,更不会卖给互联网。越核心的节目,越拥有版权,制播分离的都是非核心类类目。
有时候,这些大公司可能不会养一个团队,也会和其他制作公司合作,但版权肯定会握在手中。联邦通讯委员会规定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购买节目,一般来说,购买的都是像脱口秀之类的制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太大团队的节目。

《南风窗》:也就是说,美国其实是不实行制播分离的,扩大到传媒范畴来说,就是美国的内容和渠道是不分开的。
尹鸿:是的,美国就是制播不分开,才有竞争力。从产业经济角度来说,一定会垂直整合。但从现实角度来说,当年中国做电视剧的制播分离有一定道理,因为电视台是事业体制,改不动,所以把一部分内容剥离出去,会更活泛。
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渠道还有价值,就不应该和内容分离。这点湖南卫视做得比较好,就是不卖内容,只在自己的芒果网上放,但问题是内容又不够多,不一定撑得起视频网站。


绕不过的体制问题

《南风窗》:我们做一种假设,有没有可能,几大卫视联合成立一个网站,共同供给内容,这样就可以支撑起一个视频网站,几大卫视也能很好地应对互联网的冲击。
尹鸿:这就是我一直提倡的,这些年我一直建议要做一台两制改革。什么叫一台两制改革?就是把电视台的资源剥离出来成立一个市场化企业,这个公司可以推进这些整合。
实际上做得好的几个台,湖南、江苏、浙江、上海,都做了一台两制改革,剥离了一部分资源做市场化体制,但中国的传媒体制,只能是有限的整合,不能真正实现一台两制。
怎么才能做一台两制呢,比如我是台长,我还兼着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我既要为企业负责,又要为平台负责。但按新的规定,台长是行政级别,不允许去兼集团的董事长。而行政干部不能在企业兼职,显然是政治要求,但与改革需要又会脱节。所以媒体的改革不只是传媒行业自己的事情,需要全面的改革完成后,才能推进深水区的改革。

《南风窗》:还有刚才提到的传统媒体的议价能力太弱,这是不是有体制束缚的原因?
尹鸿: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是四级办媒介,条块办媒体,传统媒体数量太多,高度分散。中国媒体是过剩的,所以不稀缺,没有议价能力。生产内容产品的传统媒体作为事业机构也不进市场,所以不能兼并收购重组,规模上不去,同样没有议价能力。
中国的传统媒体很大程度上是被自己打败的,不是被新媒体打败的。在美国,很多报纸的纸制版已经不出了,但报社没有倒闭,有渠道做自己的平台,现在都做得挺不错的,传统媒体控制着内容,用内容为王推动媒介融合。而中国传统媒体改革难就难在缺乏稀缺性的优质内容,也缺乏资本整合体制,做不大做不强,媒介融合就缺力度缺抓手。
但改革有一个时机问题,很多时候,不到完全无法持续不会改革。中国电影现在火成这样,就是因为当年山穷水尽。2002年,一年40多部电影,加起来票房才5个亿,实在没辙了。后来全产业链推向市场,电影从一个临近死亡的状态,连续保持了14年的高速增长,现在成为全世界奇迹。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改革的,这可能是中国文化的惯性。

《南风窗》: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应该也是和传媒体制相关的,不止美国,像日本,几大电视台基本上是几大报纸的传媒集团成立的。粗略地说,就是平面媒体时代,形成了几大传媒集团,当纸媒有所衰落,电视崛起,这些传媒集团在报纸之外又成立了电视台,电影崛起,又有了电影公司,互联网崛起之后,这些大的传媒集团又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所以每一次面对新的媒体形式的冲击,这些传媒集团都可以通过调整业务内容来应对。而中国,报纸、电视和网络终端是基本分离的,属于不同的媒体机构。在中国流行了近十年的全媒体概念,其实是很难真正实现的。所以每次有新的媒体形态崛起,对原有的传统媒体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尹鸿:美国好莱坞的六大公司都在大传媒集团里面,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迪士尼,所有的集团下面都有一个核心的电影公司,因此它能够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相互补充,相互支持。
所以,传统的媒体机构如果有足够的稀缺性优质内容,它就不怕新媒体新技术挑战,它完全可以依靠内容资产去整合渠道、融合媒介,打造新媒体渠道,形成多媒介传媒集团。渠道越多,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更大。
所以,中国传媒面对的最大挑战未必是新媒体,首先是自己四级条块分割恶性竞争导致优质内容稀缺,其次是行政事业属性,导致产业优化整合很难推进,市场主导能力匮乏。
而这两点,在中国,恰恰是高度市场化的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优势,寡头平台、垂直整合、市场自由配置资源,形成了比传统媒体更有经济实力和运行活力的体制机制。因此,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争与其说是媒介之争,不如说是体制机制之争。此套不解,传统媒体的危机就不可能解。


来源:传媒圈(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114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23:18: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腾讯:第三季度营收1671.9亿元,同比增长8%



36氪获悉,腾讯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三季度腾讯营收1671.9亿元,毛利与经营利润(Non-IFRS)分别为888.28亿元和612.74亿元,同比增长16%和19%,连续八季超越营收增速。其中,增值服务收入达826.95亿元,同比增长9%;受益于视频号、小程序、微信搜一搜广告的拉动以及AI技术的应用,营销服务收入(原“网络广告”)同比增长17%至299.93亿元;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收入530.89亿元,同比增长2%。


来源:36氪
编辑:徐思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