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字斟句酌】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海边流连忘返 第1 期:热力、海滨、流连
本期主笔:周俊生 资深媒体人,财经评论家,曾供职于《上海证券报》《东方早报》《上海商报》等财经媒体;汉语词汇研究者,著有《词语评改800例》等多部汉语词语研究著作。
立秋已过,高温不退,炎热的天气似乎和入伏之初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同往年一样,今夏节节攀高的气温惹得大家纷纷“出走”海边,流连海景不愿离去,“夏日出游”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主题。在这些报道中,有一些词语的使用不够严谨,在此辨析,与君共勉。
热 力
本句出现于2021年7月13日某报刊发的一篇关于高温预警的文章,句中的“热力”一词使用有误。 “热力”指的是由热能产生的可以做功的力。“热力”是一个物理学专科词,内容涉及与热能相关的能源领域,主要指可提供热源的热水、过热或饱和蒸汽等,包括工业锅炉、公用热电站和企业自备电站生产的热水和蒸汽等。句中说的是气象学上的空气温度,“热力”的词义与此不合,不能适用。 可以把“热力”改为“气温”。“气温”是气象学专科词,指空气的温度,用在句中是准确的。也可以改为“高温”。“高温”指较高的温度,在气象学上指超过35℃的气温(按劳动部门的规定,露天工作场所超过33℃的气温即是“高温”)。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该文所报道的当天最高气温达到38℃,因此使用“高温”也是可以的。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气温”还是“高温”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思路,“气温”较为平实,与后面的“迅速升级”在搭配上也较为和谐,不足之处是未能体现出文中所报道的当天气温的高度。使用“高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高温”与后面的“迅速升级”虽然也能搭配,却是在已经“高温”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从叙述的准确性来说,又差于使用“气温”。
海 滨 例2.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海滨之畔的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6路车队驻地,探寻这支公交车队劳模“扎堆”的秘密。 2021年6月28日,某报纸发表了一篇关于海滨公车的报道,本句即出自该文。这句话中“海滨之畔”有杂糅之嫌。 “海滨”的意思是海边,沿海地带;“畔”的意思是(江、湖、道路等)旁边,附近。句中的“海滨”和“畔”构成了一个偏正结构(其间用结构助词“之”连接),由这个偏正结构“海滨之畔”担任动词“位于”的宾语,这等于是在说位于“海边的旁边”,让读者无法理解。由于作者没有很好地理解“海滨”的词义,才出现这个使用错误。 应该删去“海滨”后的“之畔”,也就是说,让“海滨”直接做动词“位于”的宾语。
流 连 例3. 奥德修斯杀死了所有纠缠妻子的求婚者,布鲁姆却明知妻子与情人幽会,还故意在外流连以免撞破。 夏日,海边气温比内陆低,凉爽的海风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人去海边避暑,更有不少学生会在自己的游记里写下:“美丽的海景让人流连忘返”。“流连”一词经常出现在游记当中,意思是对一个地方非常喜爱,留恋不已,舍不得离开。 然而,6月17日某报刊登的《跟随布鲁姆的脚步阅读〈尤利西斯〉》一文中,“流连”出现了“新的用法”:“奥德修斯杀死了所有纠缠妻子的求婚者,布鲁姆却明知妻子与情人幽会,还故意在外流连以免撞破。”实际上,这句话中的“流连”一词使用错误。 文中“布鲁姆”并不是因为对“外”(指家的外面)产生了喜爱情感不舍得离开,而是为了避免出现“撞破”的情景而不得不在外面兜兜转转,在这种情景下,“流连”的使用是不合这个场景需求的。 可以把“流连”改为“徘徊”或“辗转”。“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辗转”指走过许多地方,这两个词的词义有差别,但都可以指人的行走状态,而且能反映行为主体的矛盾、犹豫心态,与句中行为主体“布鲁姆”当时的情况吻合。
来源:凤凰智能编校 编辑:何晓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