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一群人坚守专业主义,另一群人在自毁长城
来23日晚间8:59,@杭州公安 发布权威消息:当地失踪女子来女士已遇害,其丈夫有重大作案嫌疑被采取强制措施。不少网友议论,这好像和上午大家看到的虚假通报内容差距不大。
早间的警方是“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分局”,这则后来被市局证伪的通报,其实仔细比对不难发现,和市局晚间的通报并无太大出入。只是,两次通报的报案时间细节有所不同。此外,还增加了“来女士已被害”的元素,而这一关键信息津云新闻App早间已有确切报道。
@央视新闻 早间报道截图
@杭州公安 晚间通报
反转又反转,这事儿究竟是不是假新闻呢?
从已确定的信息来看,“来女士已经遇害”“犯罪嫌疑人是其丈夫”都是事实。而昨天早上一度被媒体广泛转载的第一张通报图被警方判定是“假的”。
“报道假新闻”的板子首先打在了@新浪新闻 的屁股上。稍有新闻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门户网站及其社交媒体没有采访权,只有受限的转载权。
@新浪新闻 转载的是津云的报道,但面对网友“假新闻”的口诛笔伐,新浪小编不得不迅速删稿。
事实证明,津云新闻最初的报道并没有错,他们也顶住了压力并没有删稿。简单来说,这件事的核心事实并没有反转,只是出了点波澜。
评判一则新闻是真是假,除了看关键事实,还要看采编流程是否合规。观媒智库注意到,津云新闻报道中已经提到,该报道是通过多方信源交叉核实而成的,除了警方渠道,还有其他的渠道。
和@新浪新闻 类似,@央视新闻 因为抢发一 则未被杭州市公安局官方认可的通报,也被扣上了“假新闻”的帽子而不得不悄悄删除微博。
早间的通报是如何流传出来的,杭州警方真想调查清楚,其实并非难事。
这场风波中最荒唐的是,假的变成真的,真的变成假的,新媒体小编忙着转载,转而又忙着删除,最后连专业的媒体人一度都不知道该信谁!
当前舆论环境错综复杂,网民情绪化较普遍。观媒智库认为,面对这次的重大舆情,不排除杭州市局为慎重起见,收回了下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发布权力。此外,还要考虑政务新媒体在信息通报时,对社交传播规律的掌握和拿捏。
媒体是要追求事实真相的,不可能坐着等着警方通报。观媒智库注意到,任何一件引起全网关注的社会事件,媒体表现往往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既采信官方信息,同时四面出击寻找更多信源;第二类是致电官方询问调查进展,一切以官方说法为准;第三类则是在电脑前,坐等官方通报然后拼命转载。
后两类无非是依附在官方信源上做个二传手,对推动真相公开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在这次新闻报道中,津云新闻的表现是最值得点赞的。媒体探寻某些事件真相无非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从官方拿信息,第二种是除从官方获取信息外,还要自行展开调查,这也就是媒体的正道。
退一万步讲,新闻报道是一个探求真相的过程,而非直接向公众传递标准答案,只要是通过正常的采编流程所做的报道,即使稍有瑕疵,也不应该被诟病,更不应该被扣上“假新闻”的帽子。
当一家媒体发布了经多方信源交叉核实的独家消息,其他媒体纷纷转载;当一个虚假通报截图被发布,其他媒体一拥而上纷纷转发;当这个截图很快又被证伪,各大媒体又快速删除撤稿。反反复复,甚至连专业的新闻工作者都分辨不清孰真孰假了。
有一群人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还有另一群人在自毁长城。细极思恐,这不是最可怕的吗?
也许只有经多方信源交叉印证发稿的津云新闻,在昨晚真相大白一刻,才是最欣慰的。
源:微信公众号—观媒智库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4asIOT6q1R6VeyuUjO2yg
编辑: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