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1032)
亦步亦趋 yìbù-yìqū
2021年7月9日《光明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雨中的田野》。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一根竹竿插在秧田里,竹竿上束着捆秧的棕榈叶或稻草,拔秧的妇女围绕竹竿左右开弓,亦步亦趋。”这个句子中的“亦步亦趋”使用有误。
“亦步亦趋”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别人走得慢也跟着走得慢(“步”意为走得慢),别人走得快也跟着走得快(“趋”意为走得快)。通常用来比喻没有主见或为了讨好而事事追随或模仿别人。“亦步亦趋”含有贬义,因此其使用对象在社会评价中通常具有负面性,作者对其也怀有负面评价。
句中说的是农业劳动中“拔秧”的场景,在集体劳动中,虽然是多名劳动者一起从事这一活动,但就每个拔秧者来说,从事这项活动时并不需要每个人跟随前面的人,而是可以在各自的秧垄上单独从事,手脚快的人可以超前,因此“亦步亦趋”的使用是不合事实的。而“拔秧”也可以是个体劳动(在现实的汉语使用环境中,在农业生产大包干以后,这已成为常见情景),这就更不存在“亦步亦趋”的基本条件了。句中说的实际上是行为主体“拔秧的妇女”随着“拔秧”的进展而逐渐向前移动身体,“亦步亦趋”的词义与此不合。
当然,按照句中给出的特定情景,也许作者指的是行为主体“拔秧的妇女”以“竹竿”为目标而“亦步亦趋”。但是,从句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插在秧田里”的这根“竹竿”是为提供“捆秧的棕榈叶或稻草”而设,那么,从常理来说,它应该是跟随拔秧者而移动,也就是说只可能“竹竿”对人“亦步亦趋”而不应该是人对“竹竿”“亦步亦趋”。因此,如果作者说的确实是这种情景,“亦步亦趋”的使用也是不准确的。
另外,从引语所出全文来看,文章描写的是农村田野的劳作,作者对其充满了赞美的情感,那么,对句中的行为主体“拔秧的妇女”自然也是持正面肯定的态度,但由于“亦步亦趋”含有贬义,使用这个成语和作者的这种情感是不能合拍的。
可以把“亦步亦趋”改为“挪移前行”之类的话语。随着“拔秧”的进展,行为主体要逐渐往前移动身体,但这种移动的速度不会很快,因此,使用“挪移前行”来描写“拔秧”这种活动中行为主体的运动状态是合适的。
编辑:王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