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从业者讣告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24-11-14 13:42: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份差评讣告引发的诺贝尔奖




1895年的一个早上,一位富有的瑞典商人,正在用咸鱼、鸡蛋和培根制作早餐。弄好后,他又开始调制咖啡,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意间瞥了一眼当天的《斯德哥尔摩日报》,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竟被刊登在头版上,再仔细一看,那竟然是一份“讣告”!


他很生气,但转而一想便明白了,报纸很可能把他刚刚在东印度群岛遇难的兄弟误当成了他,为了“抢发”这条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并未核实就发了出来。

这么一想,他便不再生气了,相反抱着无比好奇的心态,想看看报纸到底是如何对“死去的他”盖棺定论的。结果,他在讣告看到这样一些“刺人”的字眼:“富得冒油的军火商”“炮火灾难的始作俑者”“失败的经销商”“小贩之死”!


这完全让他始料未及,他一生都走在发明和创造之路上,仅发明专利就有三百多项,目的只是想帮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没想到,死后,人们竟是这般地评价自己,给了他一个“差评”的讣告!


再也没心思吃早饭的他,立即叫来了司机,让他载着自己直奔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去。在那里,他写了新的遗嘱——一份创立诺贝尔奖的遗嘱,他决定把自己存在银行的九百多万美元的年定期利息拿出来,奖给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文学、和平等领域内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不错,他便是炸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因为设立了诺贝尔奖,他被一代又一代的世人牢牢记住。


想想你死后的“讣告”吧,它或许能提醒你,在活着的时候,该做些什么。

诺贝尔生平:

诺贝尔出生于1833年,出生的那一年,他的家庭因为一场大火而破产。诺贝尔也因为从小过于瘦弱,一度担心是否能活到成年。好在他的父母为人乐观,诺贝尔的童年虽然艰苦,但也快乐。8岁那年,诺贝尔到当地的约台小学上学,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接受的正规教育。由于生病,诺贝尔几乎没有在学校上过什么课,可他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曾有富二代嫉妒诺贝尔的成绩,想修理他一下。可是想到诺贝尔家是做炸药的,他们也就放弃了。






诺贝尔曾经问过自己的父亲,炸药是一种杀人的东西,那爸爸你为什么还要制造呢?他的父亲回答,炸药也是可以用来开山劈路,发展工业,技术没有好坏,关键看人怎么使用。之后不久,诺贝尔父亲研制的水雷,被俄国皇帝赏识。全家搬去了俄国,时年9岁的诺贝尔因为不懂俄语,身体又不好,不得进当地学校。他父亲不得已请了一位化学家当家庭教师,辅导他们兄弟三人的学习文化。或许是巧合吧,在老师和父亲的双重熏陶之下,小诺贝尔反而迷上了化学。


诺贝尔平常学习俄语之外,几乎每一天都投入化学的海洋之中。7年之后,年仅17岁的诺贝尔,就已经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化学家了。可事世难料,1859年平静的日子又被打破了,父亲所在的工厂再度破产。诺贝尔一家只好又搬回到瑞典,当时瑞典的炸药根本满足不了采矿的需求。于是诺贝尔和他的弟弟一起,建立了一所实验室,开始研究炸药。经过多次试验,诺贝尔终于发明了使硝化甘油有效爆炸的方法。诺贝尔开心的不得了,可研究炸药不是开玩笑的,随时都有危险。终于,意外发生了,在1864年9月3日,他们的实验室在制造炸药的时候,就不小心发生了爆炸。这次爆炸带来的结果,无疑是惨烈的。不仅父亲受了重伤,弟弟更是被炸死,此外爆炸的威力,也让附近的居民产生了恐惧。纷纷反对诺贝尔的实验室继续,不仅瑞典政府禁止重建实验室,整个欧洲都不让建设。


恍惚间,诺贝尔忽然发现,那些以前支持自己的人们,那些以前支持自己的人突然都变成了敌人。诺大的欧洲,竟然容不下一个诺贝尔,他陷入了双重困境之中。



▲ 诺贝尔遗嘱手稿


迫不得已,诺贝尔只好将工厂,建设在了一艘破败的驳船上!可是命运再次没有眷顾他,诺贝尔这座工厂中生产出来的硝化甘油,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和火车中发生大爆炸。这种灾难性的大爆炸,让民众痛斥诺贝尔是个大恶魔,并且接连游行,要求政府禁止这类产品的销售与生产。在巨大的压力下,各国政府迫不得已颁发了禁止生产硝化甘油的规定, 诺贝尔再次被逼到了穷途末路,曾经带来荣誉和财富的炸药,现在变成了致命的武器。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仅靠专利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他所建立的工厂,更是构成了庞大的商业帝国,盈利多到诺贝尔本人都无法计算。他的炸药军工影响着世界实力分布和政治走向,各国政府对敬若神明。然而这一切并非诺贝尔的本意,他厌恶商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发明带来的流血冲突。他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理想幸福的生活,他视金钱和名利为无物,一生质朴,无欲无求。他的一生都在为人类进步而努力着。比起他的巨额财富,诺贝尔的精神才是难以估量的富足。


即使他富可敌国,即使他取得了惊人的贡献!但诺贝尔却最终落得个一生孤独的结果。他一辈子居无定所,身边没有一个能分享快乐的亲人,也没有一个可以互相支撑的生活伴侣,膝下更是无儿无女。


1896年12月10日晚上,诺贝尔在圣利摩的米欧尼德庄去世,终年63岁。


他曾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描绘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临终时没有一个人在他耳旁说过一句温柔的话,咽了气也没有一个亲人为他合上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老人的悲哀与孤独!实际也确实如此,直至诺贝尔临终时身边都没有一个亲人,最终帮他合上眼睛的,还是他的法国佣人。


诺贝尔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遗嘱,将其财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时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颁发。


来源:领视(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102#
发表于 2024-11-17 16:49: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视新闻中心资深记者周伟因突发疾病逝世,享年60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退休职工周伟同志因突发疾病,于2024年11月15日逝世,享年60周岁。


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资深记者周伟。


公开信息显示,周伟是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资深记者,长期关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抗旱工作。

今年5月,周伟在退休前还深入长江委,围绕2024年长江流域主汛期防汛形势、防汛备汛情况、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等开展采访报道。


周伟在一线采访报道。


采访期间,周伟专访长江委防汛专家,与长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局、水文局、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委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详细了解2024年长江流域主汛期防汛形势、长江上中游水库群消落调度情况及近年来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徐思凡


103#
发表于 2024-11-17 16:55: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原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原副局长刘杲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刘杲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著名出版家、原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兼国家版权局原副局长、中国编辑学会原会长刘杲同志,于2024年11月12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刘杲 资料图


刘杲,1931年5月生,祖籍湖北省武穴市,中国共产党党员,1951年从武汉大学工学院肄业。


刘杲曾任《学习生活》《七一》杂志编辑,1965年调入文化部工作。1972年后,他历任国家出版局党组秘书、研究室主任,中央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79年后,他曾任国家出版局出版部主任,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党组副书记,并兼任国家版权局副局长。他还曾担任著作权法起草小组组长,出版法起草小组组长。


1992年,刘杲任中国编辑学会首任会长,直至2006年连任三届会长,为开拓中国编辑学学科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刘杲代表著作有《刘杲出版文集》《刘杲出版论集》《出版笔记》《著作权工作笔记》《我们是中国编辑》等。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徐思凡

104#
发表于 2024-12-18 15:36: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电视台主持人因意外离世,年仅37
近日有消息称,辽宁知名主持人李昕鑫因意外去世,年仅37岁。
据其好友透露,李昕鑫去世原因为家中书房失火,其为家中独子,结婚两年,妻子因在医院值班逃过一劫。
资料显示,李昕鑫是辽沈地区的资深主持人,自幼热爱传媒行业的他,毕业于辽宁大学,并于2009年加入沈阳广播电视台,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传媒之路。
李昕鑫从最初的摄像记者做起,逐步晋升为主编、制片人,最终成为了电视台的一名出色主持人,其参与主持的《直播生活》等多档知名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创办的新闻早高峰栏目也获得不少好评,曾荣获三次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李昕鑫还对古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曾荣获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冠军。
李昕鑫的突然离世,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许多人通过回忆与他共事的点滴、分享与他最后的聊天记录,表达对他的缅怀与惋惜。
其工作搭档发文表示,哥,不用起早了,睡个好觉。
值得一提的是,该留言发布于今年96日。一位自称李昕鑫的老同学留言透露,李昕鑫是在今年的94日出事,但消息一直未公开。
逝者安息,愿李昕鑫一路走好!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05#
发表于 2024-12-31 18:22: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纸日子有多难?
2024年,当我们回望这一年的时候,传媒界发生了很多事情,也有更多的媒体人与我们告别。他们中间,有享年104年高龄的老报人,也有英年早逝的年轻媒体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但在今年,他们的逝去还是令人唏嘘。
观媒·传媒大观察梳理了今年逝去的部分媒体人名单,愿逝者安息,愿新闻理想主义的火炬永远燃烧!
1月14日,广州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兼报社机关党委书记、提高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郭玠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4岁。
1月27日,前财经杂志社、财新传媒记者张岚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1岁。
2月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施宇因突发疾病逝世,享年53岁。
2月12日,《中华工商时报》原副总编辑张志勇逝世,享年61岁。
2月15日,《沈阳日报》高级记者、“中国特稿大王”李作明因突发心梗离世,享年58岁。
3月19日,著名报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陆超祺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9岁。
4月27日,儋州广播电视台电视制作部主任杨勇华因病逝世,年仅46岁。
4月27日,长江日报社原总编辑、退休干部叶子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3岁。
5月1日,佛山《陶城报》创始人、原社长、总编辑张永农在佛山家中逝世,享年86岁。
5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离休干部、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组编辑方玲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7岁。
5月8日,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专职副书记、高级编辑陈国雄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9岁。
5月9日,原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排球解说员田宗琦意外离世,年仅41岁。
5月17日,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东中心波兰语部译审胡福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7岁。
6月4日,著名摄影家、新华社上海分社高级记者杨溥涛逝世,享年99岁。
6月19日,著名播音艺术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原播出部副主任陈醇因病逝世,享年91岁。
7月13日,中国化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曹恒武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
7月18日,媒体评论员、原广州侨商报总编辑韩志鹏因肺癌病逝,享年69岁。
8月21日,资深媒体人、曾任南方农村报水产组主编、水产事业部经理的曾进在出差途中突发疾病逝世,享年50岁。
9月,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明建离世。
9月4日,沈阳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持人李昕鑫意外去世,年仅37岁。
9月6日,著名战地摄影记者、安徽省文联离休干部张崇岫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5岁。
9月12日,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兼职副会长、中国产业网董事长胡英暖逝世,享年67岁。
9月14日,知名媒体人、前《中国计算机报》执行总裁张永捷因病逝世,享年60岁。
10月11日,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原副社长(副主任)席淑君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2岁。
10月15日,科技日报社高级编辑、原新闻研究所所长薛守仁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9岁。
10月16日,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郑梦熊因病逝世,享年91岁。
10月,新华社新闻摄影编辑部高级记者官天一逝世,享年84岁。
10月24日,陕西省记协主席薛保勤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9岁。
11月2日,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记者范本吉因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68岁。
11月10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高级编辑王士友因病逝世,享年73岁。
11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退休记者周伟因突发疾病逝世,享年60岁。
12月16日,资深电视人、原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副主任臧树清逝世,享年89岁
来源:传媒见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zfEc2vNKA3BCm-cCFOWIQ
编辑:刘诗扬

106#
发表于 2025-1-19 12:18: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山西日报客户端创办人张云病逝,年仅52
观媒从多方信源获悉,118日凌晨,山西日报社山西新闻网执行董事张云因病逝世,年仅52岁。
张云
公开履历显示,张云于1973年出生,长期在山西日报社工作,曾任山西日报社记者、新媒体部主任、山西新闻网执行董事等职务。2017年,山西广播电视台与山西日报社发起成立山西云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张云担任山西云媒体总编辑。20244月,张云兼任山西国际传播中心负责人。
张云是山西日报客户端的主要创办人之一,近年来一直在新媒体、新闻网站一线工作。
昨夜今晨,有不少媒体同行在社交媒体上追忆张云。岁月静好, 你却悄然离去, 留下无尽的回忆与思念。

来源:观媒(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07#
发表于 2025-1-21 22:07: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一冬无雪故人去——记张云|玄武
一冬无雪故人去——旧同事张云
玄武

张云,大学时低我两届还是几届。我已毕业工作,才第一次在校园遇到他。冬天,他穿一件貌似军大衣里子的棉衣,不系扣子,手夹一支烟,作落拓不羁状。他眼神迷离,是上午,我说你没洗脸吧?他不好意思地笑,说昨晚打麻将了。

许多年里说起他,我想起的就是他这副样子。比如现在就是。

他那时写诗,还用功,有灵性,在我眼中。我于是稍稍留意。我喜欢有才华的人,对有才的人往往还能宽容一点,愿意容忍,年轻时便这样。

后来成了某报同事。起初,我与他与另一人,三人,负责撰写每周头版的一整版。后来又增加几人轮流。

张云那时笑嘻嘻的模样,笑起来有酒窝,白面,有人说他像周星驰,他也乐意以周星星自居,有意模仿周星驰夸张的话语方式,和表情,和口头禅。他会照顾女孩子,很得女孩子喜欢。有时候看上去,是喜欢得想掐一把的样子。

我认为讨女孩子喜欢,是某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天赋,而他随手拈来,毫不费力,近乎挥霍天赋。而我完全不开窍,不能懂这行的门道。而且看上去永远不能懂。这让我难免有些生气——是生气,不是嫉妒。我不爱嫉妒人。是服气,但是又生气。

我们都极少上班。我是做完事起身就走,那时也不爱说话。这样一种生存状态,我要挤时间写作,阅读,思考,哪里有时间去扯淡,欢乐或者不欢乐。他去了难免要和女孩子纠缠一会儿。那时经常一边工作一边打乒乓球,打着打着我就得停下来提醒,说哎哎注意点,咱们是打球不是调情,要调情你俩一边去专业调情。但是打球兼调情依旧。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仿佛要永远如此。

我们一批人在报社,有个待遇不公的问题。报社答应我们的事,数年不给落实。于是渐积为众怒。

一日有人找我,说我们打算集体上书,想请你参与。我说没问题,但是我要带女儿,没时间参加活动,我本人也不喜抛头露面。我做我能做的,公开信可以拿给我执笔,大家共同签名。

于是如是。我不记得张云在里面做了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他也很积极地张罗。他是很热心的人。

有一女与张云交好——仅仅是交好,没其他什么。这女人反水投向我们控诉的一方。我得知后有怒,觉得人怎么可以这样。我是极为鄙视这种举止的。大家都不理这女人。和张云说及此事,他也认为这女人太糟糕不能理。

但很快他就忘了。继续打得火热。

我觉得这事是个分野。于我,一些事泾渭分明,什么就是什么,不可越界。

再后来风流云散,我和张云都离了此地,各奔西东。某次见,他说不写诗了。又数年,听说他每天跟某省长后面屁颠屁颠。见面我恶心他没出息。他说人各有志。我于是不说什么,只是惋惜。我觉得创造性才能的丧失,人的灵性的丧失,自我的丧失,都是极为沉痛之事,尤其,你眼睁睁看着某些东西在你身边毁灭。

他常常挂在嘴上的是,你我选了各自不同的道路。我说屁啊,我们有道路吗?

大家说他好像去做个什么小官。再后来多年不见,彼此断无消息。

再后来,微信中,忽然得知他死了。内心震动。卧槽,你他妈怎么就死球了?他比我还小一岁。

我在午夜的荒野之中停车,写完这则短文。已经很冷了,发车取暖,车灯晃得枯草茫茫。我不清楚这算不算悼文。我熄车灭灯下来,坐在坟堆上抽烟,想着那个笑嘻嘻的、很会哄女孩子喜欢的张云,就要变成一个小土堆。

就像我此刻坐着的小土堆。

人太不经活。我最近文章里写:

“我们还没有活过就已经这么老了。举目所见,许多人的生命都在沦为笑话,因为所参与、所见证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少之又少。很难看到有可称为事业的事。我们是生活在和平岁月里的一代,是幸运也是大不幸;我们是生活在如今日也被称作盛世的一代。回顾过往,身边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是为生存所逼苦苦挣扎到了今天,无暇他顾。有些人已经离开了世间。我们终究是被庸常生活埋葬、无所作为的一代。是集体主义笼罩之下畏畏缩缩没有个体生命的一代。我们就是:空洞的人民。”

而张云,你他妈倒已经死翘翘了。52岁。我们谁也没有死过,不知你那里状况。你在那边,却也不能告诉我们那边的样子。我只是如实记下其在世间存在过的样子,我眼中的样子。我认为作为诗人的张云,更接近其内心,其质,其热心,其嘻皮笑脸和忽然的感伤。


来源:玄武再归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sSSaru-N1NUeZKM1NL0yg

编辑:程正元



108#
发表于 2025-2-6 22:53: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主任孙巡因病离世,年仅55岁
2月6日,新华日报报史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55岁的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主任孙巡同志因病离世。
孙巡在新闻领域深耕29年,曾先后在新华日报文艺处、综合新闻处、特派记者部、城市生活部担任记者,历任焦点新闻部副主任、编辑中心副主任、主任、时政新闻主任等职。
他曾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十四万考生名单被出卖之后》《大学生千万富翁子虚乌有》《新华时论 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在时代变动中捕捉城市个性》《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川流不息 万物重生》《这一年,我们铿锵前行》《零点快评 拿不下井的矿长怎么办》等报道。
其中,《十四万考生名单被出卖之后》刊登于2008年8月1日《新华日报》,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大学生千万富翁子虚乌有》刊登于1999年11月4日《新华日报》,荣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新华时论 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刊登于2019年5月8日《新华日报》头版,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一等奖。
微信公众号“报史馆”介绍称,作为从新闻一线成长起来的业务骨干,孙巡新闻采写能力强,擅长深度报道采写,30多件作品获省级好新闻一等奖以上奖项,其中,中国新闻奖2件、江苏新闻奖3件。他积极参与媒体融合,负责运维的时政公号“北京西路瞭望”成为党报依托核心资源探索打造的时政新媒体新路径,深受好评。他先后获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省“四名人才”。
消息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NcOrmehoEAbFoHpVArMVA
编辑:李佳

109#
发表于 2025-2-7 20:03: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宣部原部长王忍之同志逝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忍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4日9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王忍之(资料图)
王忍之同志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根据本人遗愿,王忍之同志丧事从简,不举行送别仪式,遗体捐献给医疗科研教学事业。
公开信息显示,王忍之出生于1933年9月,江苏省无锡市人。
王忍之曾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马列主义研究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从事历史、逻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的研究。1978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82年4月,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1987年2月至1992年年底,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93年至2000年夏,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王忍之是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曾出版《古史人镜辑录》等多部著作。


来源:搜狐网
链接:https://m.sohu.com/a/856124445_2 ... 10005_pcwzyswxmdkfx
编辑:李佳

110#
发表于 2025-2-14 21:30: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著名播音艺术家虹云逝世,代表作有《话说长江》
据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等方面消息,2025年2月13日,中国播音界泰斗虹云女士与世长辞,享年81岁。
公开资料显示,虹云(1944年6月-2025年2月),原名冯云,女,汉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播音艺术家。学习强国播音朗诵专家。历任广电部播音职称高评委、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人委员会副会长。长期担任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虹云曾荣获金话筒奖,多次获得“金鸡奖”“百花奖”“五个一工程奖” “亚广联大奖”诸多国内外奖项,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中国有声阅读终身成就荣誉等奖项。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批播音员,虹云19岁便踏入播音殿堂。从《农民信箱》到《午间半小时》,她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清泉般的声音穿透电波抚慰千万心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是中央宣传部的名牌栏目,1987年至1994年虹云在该栏目做主持人,每年都有全国广播专题节目获一等奖。八十年代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系列节目《话说长江》,由虹云和陈铎担任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解说影响了几代电视观众。
2月13日,@张泽群 亦发文缅怀:虹云老师1961年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是广播电视事业的第二代播音员,第一代主持人。八十年代的代表作有《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午间半小时》。她的形象、声音深入人心。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https://www.sohu.com/a/858938334_260616?edtsign=F91CF64BD02118FF3E710B9051D32C32B0F29D4A&edtcode=2PBU%2BTiMwCHq%2FwmFSXvzFA%3D%3D&scm=10001.663_14-200000.0.0.&_f=index_cpc_1_0&spm=smpc.channel_258.block4_314_Y6ubu8_1_fd.19.1739493793272OxaflSI_1090
编辑:刘诗扬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