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公信力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9-1-25 18:55: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何林

102#
发表于 2019-3-14 23:35: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韩国记者真是一个让人佩服的群体


最近几年韩国社会屡屡爆出惊天动地的大新闻,每一次都带着无比悲壮的色彩。
事件的一方,总是被无端蔑视、粗暴对待、乃至无辜送死的普通人,是被搪塞被欺骗被蒙蔽、苦苦想要一个真相而不得的社会公众。
而他们所对抗的,是看起来不可撼动的权力,是下至地方警署的警察和政府机构的小官员、上至商人富豪和政府高官乃至总统所织成的一张无所不能的权力之网。
而每一次这样的事件里,总有一群热血记者的身影,他们锲而不舍地追问死磕,每每成为扭转局势发展的关键。
韩国媒体人真的是一个很让人佩服的群体。
如果没有他们不顾一切地横冲直撞,很多社会热点可能也就止于一小段时间的热度,很快就会不了了之。
从世越号沉船,到朴槿惠闺蜜干政,无一不是如此。
眼下正在韩国社会愈演愈烈的一场娱乐圈大地震也是这样。
韩流顶级天团 Big Bang 的成员李胜利,因为所参与经营的首尔江南地区夜店 Burning Sun 涉嫌在店里提供毒品、帮客人拉皮条、向警方行贿等罪名,被警方立案调查。

但有意思的是,最早介入报道、引爆这一事件的主力却不是娱乐记者,而是负责时政和社会新闻的记者。
其中一名,是“证券新闻”的记者吴赫镇(Oh Hyuk Jin),跑国会的政治新闻条线,入行才四年。
他原本是去报道李胜利夜店职员向某国会议员的女婿提供毒品一事,在调查的过程里发现去年11月,店里发生了一起工作人员打人事件。
夜店方面说被打的金某骚扰了店里的女孩,金某则说当时是看到店里保安拖着疑似被下药的女孩去VIP室,所以出手相救。
原本双方各执一词,但警察到场后不由分说地带走金某,还拒绝公布监控视频,这让很多人怀疑警察有意包庇夜店。
于是,24万韩国人在总统府青瓦台的网站上签名请愿,要求彻查此事。
随后,更多的记者开始介入,一起“扒粪”,越来越多的内幕开始浮现。
一名曾是夜店VIP顾客的爆料人士透露,李胜利夜店的工作人员曾向他展示一粒白色药丸,并问他要不要试试。
去年7月,夜店一名男顾客曾被送去急救,119救援队的工作日志上记录着这名男子在喝下别人给的香槟后脉搏飙升,伴有身体痉挛和瞳孔扩散,推断为药物中毒。
当时负责调查的江南警署表示,现场进行了简易的毒品测试为阳性,但之后精密测试中没有测出药物反应,因此结案。
夜店的工作人员还曾经向江南警署的警察提供了2000万韩元的贿赂,此外还疑似曾经向前来考察的台湾商人提供性贿赂。
在李胜利和其他几名艺人的群聊里,另一名艺人郑俊英几年来持续分享自己拍摄的大量女性不雅视频和照片,被拍摄的女性大多处于醉酒状态不省人事。
现在身败名裂的李胜利宣布彻底退出娱乐圈,韩国几大娱乐公司的股价暴跌,跌幅一度在10%以上。
韩国总理李洛淵在国务会议上说,“公众对于警方有所质疑,希望以警方的命运为赌注,彻底调查并依法处理;如果调查结果不能消除外界的疑惑,做好准备面对可能发生的一切。”
这起事件背后,也许还有更高层的政商勾结,韩国记者的调查还在继续。
最早开出第一枪的吴赫镇,在Instagram上表明了自己向死而生的决心:
“调查得越深入,就越是发现真相的肮脏;”
“我知道很多人担心我的安危,我目前没有自杀的念头,所以一旦我出了什么事,一定是谋杀;”
“无论前面有什么样的危险和威胁,我都会像疯狗一样,会继续报道下去。”
#
韩国记者出了名的勇猛,这几年我们都领教过。
比如2014年4月16日造成300多人死亡的世越号沉船事件。
事情刚发生时,韩国媒体的报道口径还是政府高效的救援行动。
但很快,就有很多记者发现了异样,他们分头进击,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政府救援部门的推诿、拖延、扯皮、撒谎。
以及,在海难发生后还花了几小时去做头发、随后神秘消失了一整天的朴槿惠。
记者们的报道还原出一个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惊慌失措的无能政府和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总统。
他们让国民知道是政府的救援不力错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世越号沉船不是天灾而是彻头彻尾的人祸。
#
再往前,还有引爆闺蜜干政门、最终罢免朴槿惠的梨花女子大学事件。
2016年7月末,梨花女子大学突然成立了一个“未来life学院”。进入这个学院,比其他学院容易,要求低得多,学费要贵的多。这使得学生不满,她们认为这是校方敛财的方式。
然而这时候,有位大小姐还在网上炫富,说自己的一匹马就要十亿韩元,并且说其他学生是loser,要怪就怪自己的父母没本事。
于是网友一扒,发现这位大小姐叫郑维罗,是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亲信崔顺实的女儿,在2014年以马术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梨大。
而在此之前,梨大的体育特长生项目中,并没有“马术”这一项,这仿佛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于是,学生们纷纷表示抗议,在学校游行示威。校长找了几千名警察镇压,学生们觉得校长背后肯定有人。
而后,韩国电视台JTBC记者徐福贤从崔顺实废弃的办公室里,在她助理丢弃的箱子翻出崔用过的平板电脑,发现里面有200多篇机密文件。
其中44篇是朴槿惠的演讲稿,内容不仅涉及朝鲜半岛危机等国家机密,甚至还有崔的批阅修改纪录。
最终JTBC台长孙石熙批准播放,JTBC电视台揭露了这场轰动全球的丑闻事件,把所有文件完整地呈现给所有韩国人。
确凿的证据让朴槿惠政府难以搪塞过关,迫使朴槿惠隔天公开向国民道歉,并最终把崔顺实和朴槿惠送进了监狱。
#
2017年,有一部韩国纪录片《共犯者们》,讲的是前总统李明博上台后,韩国政坛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对KBS、MBC等多家极具影响力的电视台进行高压管控,舆论操纵,欺骗大众。
而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崔胜浩正是前MBC的资深记者,他曾经因为报道李明博政府暗箱操作而被李明博视为眼中钉,最终因参与2012年MBC电视台大罢工而被开除。
海报的文案非常讽刺,“下面为您播报错误的新闻”。


故事从权力对媒体的“占领”开始。
2008年李明博就任总统,一心想掌控舆论,借机以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将KBS原来的社长撤职,电视台员工拼死反对,甚至和警察发生了冲突。
KBS沦陷。
另外一边,MBC电视台报道了李明博为与美国签订FTA协定放宽美国牛肉进口标准。结果民众游行请愿,李明博差点就被弹劾。
随后,MBC遭殃,报道组工作人员被逮捕,主播被停职,社长也被迫辞职。
MBC也沦陷了。
而后,李明博安排自己的亲信任职为这两大公营电视台社长,彻底将两大电视台驯化为权力喉舌。
至此,韩国新闻独立和自由一一失守。
政府的负面新闻全部被掩盖或最小化处理,“不听话”的记者被逮捕、撤职或边缘化。
记者以卵击石,结果屡屡溃败,既痛心,又绝望,他们甚至被民众误会是权力的帮凶。
2012年,MBC爆发了170天的大罢工,员工游行示威,誓言要从傀儡社长手中夺回自主权。
随后,KBS和YTN也加入罢工。
但是,170天后,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
等到朴槿惠上台后,对媒体的高压控制有过之而无不及。
朴槿惠提拔了MBC原来的副社长为正社长,但这人一上台就把参加过罢工的人全部赶走了。
2014年4月17日,世越号沉船事件,KBS和MBC皆屈服于权力的淫威之下,报道严重受政府管制,也纵容了政府在救援中的无作为,最终导致300多号生命含冤而死。
2016年10月,JTBC电视台曝出了令人震惊的崔顺实与朴槿惠的闺蜜门事件,而这一次,KBS和MBC依然选择了沉默。KBS没有播报崔顺实事件,而是集中报道了朝鲜导弹试验。
韩国腐败政坛只手遮天,新闻媒体哑口无言。绝望中,一名有良知的记者在MBC总部大楼走廊里发出呼喊。
第二天,MBC大楼内,更多人加入了他,都大声呼喊“金长谦,下台吧”。人们将这些呐喊的视频传到网上,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
在推动国家民主透明的进程中,韩国新闻从业者不畏强权,与政治高压斗争,拼死捍卫新闻自由。
纪录片结尾既有些悲壮,也透露着希望:
“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
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
至少在那种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
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网址链接:http://www.megoal.org/information_time/916696.html


编辑:何林
103#
发表于 2019-3-20 22:35: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美国的假新闻

原创: 美国罗文  美国的那些事儿  2018-10-01
请点击上边☝🏻蓝字“美国的那些事儿”关注本号,了解真实的美国。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挺有意思。CNN的创办人Ted Turner出现在CBS周日早晨(CBS Sunday Morning)节目中,他对主持人Ted Koppel说:他不怎么看CNN了,也不想批评它。他不同意目前电视台左翼的这个方向。“我认为他们有点太政治挂帅了”,Turner说,“他们应该做得更好,应该有一个更平衡的方案。” Turner这个名字,在媒体人的心目中,应该是如雷贯耳的吧。以他名字命名的媒体集团,独领风骚了很多年。



我想起我刚刚来美国的时候,在家没事干的时候看新闻肯定是调到CNN啦。每次我先生都会很小心翼翼地问我:你喜欢CNN?我说:也谈不上,因为想看新闻,就换到这个台。他问我介不介意看别的频道的新闻,我说:无所谓。他就会迅速地把电视切换到CNN的老对头福克斯新闻频道。

我这个看CNN的习惯显然是在中国养成的,CNN在中国人心目中大概就是新闻的代名词吧。虽然新闻集团是我的老东家(福克斯新闻是新闻集团旗下的一个频道),其实我也曾经有老板之前在CNN做过算是牛逼的记者,所以我这个看CNN的偏好并不意外。

在美国待久了,又经历过2016美国总统大选的洗礼,才知道为什么我先生要看福克斯新闻(Fox News)。

因为就如Turner老先生说的,CNN已经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因为丧失了它的客观性。它对于特朗普通俄门的执着和对希拉里邮件门的看法,都使我感到吃惊。得有多么不客观才能做出这样的报道啊。CNN对假新闻(fake news)这个词儿如此敏感,曾经一度推出禁止此词使用的计划。关于CNN报道的假新闻太多,我实在没有兴趣一一列举。你们有兴趣的,随便搜索一下就是一箩筐。



假新闻(fake news)这个词儿,也是特朗普喊出来后流行起来的。虽然说很多媒体现在不客观,也不能算是假,大部分是扭曲事实。事实被掩盖一部分,或模糊一点,往往就会成另外一副样子。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讲事实、数据和逻辑的典型的摩羯座,自然是很吃不消他们那一套的。

我其实也是个很八卦的人。我想人人都有一颗八卦之心吧。有的人把它拿来消遣明星绯闻趣事,我拿新闻时事、财经、科技以及各种冷知识消磨我的好奇心。谈不上谁更高尚,都是为满足一颗好奇的心而已。

我从来也不是个对政治敏感的人,对它也不感兴趣,因为在我从前的生活中,它离我很远。来美国之后,就不得不时时面对这个问题了。如果你是个好公民,到点了要投票,你投给谁啊?为什么啊?投票的时候除了选哪个总统,还有更多的问题要选择:你选谁当州长、参议员、你选区的众议员、财务长......同不同意新修的这条路?支持加汽油税吗?......各种问题都很烧脑。我在拿到问卷的那一刻,就明白为什么美国华人那么多,真正去投票的人却很少的原因了。因为有的人在美国生活了一辈子,还是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搞清楚自己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说实话,我也是不懂的,我现在仍然很多事不明白。但我知道如果我要保障自己的权利,行使自己的权力,我应该弄懂所有的这些问题,我才能做一个正确的选择。所以我看了大量的新闻,也问了包括我先生、我公公(我公公是我认识的人里头少见的极其睿智的人之一)在内的很多人很多问题,希望我在投票前弄懂它们。有时候想想挺好玩,很多人没来美国之前,觉得美国多好啊,都可以自己投票去选总统。来了之后,有几个去投票的呢?叶公好龙吧。

所以在这个缓慢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CNN有多糟,它已经丧失了被叫做新闻(journalism)的东西。跟它一样糟的还有很多美国主流媒体。所以美国人渐渐不相信这些主流媒体了,而这些媒体还觉得自己了解他们。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2016年大选前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民意调查报告都显示希拉里会赢,而特朗普会输。但我坚定地认为特朗普会赢,而且会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当时我把这个想法发了朋友圈,有个朋友反驳了我,然后说:难道你觉得他比林肯还伟大吗?我的回答是哈哈一笑。

就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一样,傻逼的逻辑也总是出奇的一致。林肯之所以伟大,跟他处的那个年代是有关系的。那种风云变幻下,竖子亦能为枭雄。在和平年代,才拼的是智谋才气胆略和信心。我说他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现在已经应验了七七八八,后边还会有更有意思的结果。如果你们有6年的耐心,你们会看到的。

又扯远了。还是说假新闻。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特朗普刚赢大选的时候,“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有篇文章很刺激我的神经。里边有个来头不小的家伙写了篇文章,臆想特朗普执政后如何扼杀民意、一党独大,成为一个每天意淫跟自己女儿睡觉的大独裁者。得有多么慢慢的恶意才能写成这样恶毒的文字啊!

全世界都以恶毒攻击一个70岁的从政着为乐。就像我在以前一篇文章里写的,“特朗普总统并不是个非常富有争议性的人物,相反他是个世俗眼中的成功者,飞黄腾达者,社会名流,和典型的老派商人并绅士,直到他宣布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有人在他宣布参加竞选前威胁过他:你如果要参选就会把你打入地狱。你们看,他们做到了。特朗普从一个成功的名流商人变成种族主义者、男性沙文主义者,歧视女性者、满嘴跑火车的骗子,破产的商人,庸俗的暴发户,想和女儿乱伦的脏老头,甚至领带都打不好的怪鸡……”

特朗普夸自己的女儿美,说:我如果不是她爸,我都想跟她约会。这明明是爱女儿之切的一个痴心爸爸的告白,却被编排成乱伦、想跟女儿睡觉之类恶心的说法,我有时候真不明白,他们有多傻逼,就有多恶毒。

如果你们能容忍一个叫奥巴马的总统公然在白宫吸毒(消息人士称他嗨了),一个叫希拉里的国务卿卖国只为中饱私囊,为什么不能容忍一个只拿一美元年薪的70岁的老人帮你们减税、修边境的墙以增强你们的安全、打击你们最恐惧的噩梦ISIS,打击非法移民及他们带来的毒品和黑社会杀戮、保卫你们的国旗和国歌神圣不可侵犯、保卫你们的退伍老兵、保卫你们说真话的权利(而不是所谓的政治正确的假话)、帮助你们修订更好的贸易条款、废除核威胁、让美国再次伟大?

如果他为你们做了那么多,你连他有时说说心里话都不能容忍,上帝都帮不了你们。

最后讲个小故事,作为这个文章的结束。我曾经的大老板默多克在1996年创办福克斯新闻台的时候,CNN是当时最牛逼收视率的新闻频道。突然很不着调地办一个全新的新闻台这个主意,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十年后,福克斯新闻台成了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频道(直到今天)。在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上,有记者问默多克怎么看这件事。默多克淡然一笑,说:“他们开头的时候总是笑的。”(They always laugh at the beginning.)

这句话在很多暗淡的日子里鼓励了我。也送给今天的你们。

编辑:冉玲琳
原文链接:https://open.weixin.qq.com/conne ... 123#wechat_redirect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20:06: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曾轶可事件

编辑:吴悠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22:34: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网红记者”该不该被鼓掌?

原文来源: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

导读:对于网红记者,一边是认为接地气,一边则批评颠覆专业。乍一看,两边似乎都有道理,是时候该关注融媒体实践的底层逻辑了。

对传统媒体来说,融媒体虽是挑战,更是充满想象,但要让想象真正插上翅膀,还要问想象的起飞点在哪里?

上周,“台风王”利奇马袭击东部沿海,沿线各路媒体开足马力,全力投入台风报道。其中,融媒体实践也是亮点频现。除了大小屏联动开通大时段直播、移动端H5应用和动图海报,各种来自现场的短视频,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圈流转,更是瞬间造就了一批网红记者。

和之前要求信息准确、表达清晰的台风报道不同,这些记者之所以成为网红,大都因为他们充满网感的表达方式,给社交圈提供了沉闷台风天里有趣的谈资。

比如,某记者在风中脸已经被刮得扭曲,他紧抓话筒,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并将“我太难了,根本站不住脚”中的“脚”(jiao)说成了jio。于是这则加了“jio”这个花式拼音的短视频,就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并一度以240万的播放量登上短视频热搜榜的第二名。

还有一位记者在海边被台风吹得东倒西歪,他成为网红,是因为段子,叫“台风王刮出段子王”。至于现场一边淋雨一边讲段子的必要性,如他所说,看摄影师的画面就够了,已经“无需他赘述”。

尽管人们在看这些短视频时,已经基本抽离了报道的内容和时效,只是因为好玩,但很多网民认为这样的记者接地气。

网红记者引发的底层逻辑之辩

不过,也有媒体同行不这样认为。浙江卫视@小裕老黄在朋友圈接连抛出这样的问题:

“融媒体记者就非得要形象差、不专业、普通话特不标准吗?!抗击台风的报道,本应追求信息准、反应快、抓细节、有深度,现在各大主流媒体以融媒体为由炮制‘网红’,意欲何为啊?!在如此严肃的突发事件报道中,掺进这种十三不靠的因素,这是算创新,还是算接地气?”

也许,@小裕老黄的批评并非针对本文开始时说的那些网红,但她提出了台风报道专业性的问题。

一天后,中青报曹林在“吐槽青年”微信公号中撰文,他说,“我不会为台风网红记者鼓掌,掌声太残忍”。曹林的核心观点是:“在大天灾面前,没有什么值得让记者拿身体、拿命去换的新闻。”与此略有不同,一些网民的跟帖,直指搞笑的表情包和网红记者,会让人们的恻隐同情转移到舆论场的狂欢,从而消解人们对台风危害本身的认知。

对于网红记者,一边是认为接地气,一边则批评颠覆专业。乍一看,两边似乎都有道理。这就要看融媒体台风报道的底层逻辑了。如果仅仅为了流量,为了上榜,这样的网红记者多多益善。但如果是为了快速及时准确地传递台风前沿的灾情和抗灾信息,那么,记者走红而报道遁迹的传播则未免“失焦”。我居住的杭州就是利奇马台风的所经处。事后,我问大三的孩子,你看网红记者的短视频了吗?他回答没有。那你看什么呢?他说就看卫星云图,以及台风路径变化图。

这让我想到最近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康辉的走红,尽管他也被网民称为“国家级段子手”,但“央视锐评”或“主播说联播”的底层逻辑还是为了最大范围的传播“联播”观点,比如美国一些政客“荒唐得令人喷饭”,国泰航空某些人“no zuo no die”,而首先不是为了让康辉这样的播音员成为网红。
前两天和一位广播主持人聊天。他抱怨说,现在台里有些融媒体让人不太搞得懂,比如说要打造“看得见的广播”,还以视频围观的播放量进行KPI的考核。他说,广播就是做移动场景下的伴随,这样长时段的视频直播究竟有多少价值?这就又回到融媒体产品的底层逻辑了。

这就好比最近主持人正在纷纷尝试的电商,尽管他们的知名度远远在李佳琦、维娅和张大奕之上,但卖货业绩大都平庸甚至惨淡。这是因为两者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主持人的话术和表达更多还是内容和个人形象的传播,而电商主播的表达则完全就是为了卖货。

尽管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让融媒体实践多了想象和可能,但 “一招鲜吃遍天”或简单的“上行下效”已经一去不返,是时候关注融媒体实践的底层逻辑了。


底层逻辑为什么重要?

所谓底层逻辑,就是最原始的初心和能够持续运营的思维和架构的匹配。底层逻辑清楚了,思维导向才清晰。问题是我们怎么找到这个让想象起飞的原点?

比如“罗辑思维”,开始于罗胖在微信公号上每天雷打不动60秒的知识分享音频,以及爱奇艺上的知识脱口秀。在积累了巨量的粉丝后,他就做起了卖书、卖月饼的电商生意,这些都有利可图。但这样的粉丝变现,后劲似乎越来越乏力,因为人们更多还是出于粉丝的冲动,等缴完智商税后,他们就渐渐回归理性。

而“罗辑思维”拍下papi酱,更是罗胖个人背书下成功的流量收割,但这种缺乏和“罗辑思维”生态协同的方式同样不可持续。最终,“罗辑思维”放弃了“网红”电商和papi酱,于2016年发布了“得到”知识付费APP,如今用户接近3000万。因为追随“罗辑思维”的粉丝,主要还是冲着知识和见识,这才是“罗辑思维”的底层逻辑。

以此观察,台风报道的初心又是什么?首先是为了流量,还是提供第一手真实准确的信息?同样,“看得见的广播”,也并非广播直播的视频版,而是底层逻辑的重新建构,也就是你为什么要让人看见广播?让人看见的理由、路径和要素又到底是什么?

音频和视频,因为应用场景和运营方式不同,存在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比如“得到”APP上的知识付费产品大多采用音频,这是因为音频的场景适用性更广,获客相对容易,而且制作灵活,成本也低。

而另一个知识付费产品“混沌大学”,其课程则多采用视频,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混沌大学”在线课程或线下课程的视频转化。尽管“混沌大学”APP的视频课程也可以单课购买,但单价却比音频要高出许多。显然,“混沌大学”APP更乐意让用户成为他们的学员,而视频单课作为入口,可以体验课堂的真实场景,吸引更多用户转化为学员。这就是“混沌大学”APP的底层逻辑。抛开这些,单纯去融合音频和视频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近,一位在“二更”总编辑任上离职的老友激情创业,创建了一个解读城市和城市人的“城市秘密”公号。平心而论,现在办这样的城市号已经不合时宜,因为类似的公号汗牛充栋,从吃喝玩乐、地产楼市到专业的规划设计城市美学。但我这位朋友说,“城市秘密”的底层逻辑和它们完全不同,即要“根据城市成长逻辑,发现定义城市价值”。这当然得益于他多年的城市浸淫和观察,和对城市事务的倾力参与,以及团队中城市传播的基因,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市民对美好城市的向往和参与,这才是“城市秘密”独特的底层逻辑。

事实胜于雄辩。尽管“城市秘密”出街低调,首篇也只说了杭州西湖边的一个“城秘”故事,但数万的阅读和数十条质量极高的跟帖,足以证明底层逻辑的重要性,以至于我这位老友就把自己的创业公司命名为“底层逻辑”公司。当然,认识了底层逻辑,接下来就要看底层逻辑是否和内容传播、商业路径相匹配。因为内容和商业都是在底层逻辑基础上作为执行路径的优化。

至于如何构建底层逻辑,就需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首先,要清楚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初心,我为什么要做?我能输出什么?而不是用户需要什么,或者什么流行做什么;

其次,这个输出能让用户感知什么价值?用户人性底层的需求又是什么?

最后,是否最终给用户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使目标和我的初心以及核心能力相一致?

可以说,底层逻辑是决定平台、产品和内容能否持续的关键。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内容,首先就要反复挖掘最底层的那个需求和原因,你挖到了,就可以真正地思考路径了,否则为了迎合“融媒体”的外部动机,就会放弃或者迷失自己的初心。

融媒体的三个底层逻辑

传统媒体之所以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困境,就是因为技术带来的底层逻辑的改变。以往的大众传播是以规模取胜,这样内容就成为最关键的要素、最核心的资产。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原来赖以发展的方式遭遇“断点”,增长的第二曲线开始出现。

此时,底层逻辑也发生了改变,内容成了入口,用户成了资产,新媒体的本质则成了“关系—运营”。也就是说,即使内容分发能力很强,严格意义上仍然称不上是一家合格的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内容的生产批发商。

由于对媒体融合的底层逻辑认知不清晰,导致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时间节点上,传统媒体机构过于注重分发传播,即以内容被新闻门户网站或者流量客户端转发为荣,将分发作为最高的KPI,而忽视了将内容传播的底层逻辑修正为关系运营,从而专注于自己平台和产品的开发,内容和用户的运营。

对一家媒体来说,没有自己的用户就没有自己最终的话语权。正如大众传播法教授查尔斯·埃德温·贝克所说,互联网并没有改变媒体传播的核心,因为“虽说拜这些新科技之赐,瞬间传达是更容易了,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办法押着社会大众,径自叫他们阅读、听闻或观看内容。”

而要同时解决传播量和话语权,就不得不面对融媒体三个底层逻辑的考量。

第一,在微媒化时代,融媒体的底层逻辑已经从传统媒体的“让更多人看”,变为“让人看(用)更多”,这里的“更多”包括用户生产的UGC内容。顺着这个逻辑,就需要通过不同的产品矩阵,以各异的内容和服务获取用户,以统一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赢取认同,同时,通过内容协作、舆论协作和社会协作,不断提升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传播力》一书中,学者曼纽尔·卡斯特说:“传播空间的权力来自多元主体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这些主体间的互动,信息来源越广越大、互动的频率越快,传播作为社会变化的动力就越强。反之,传播机构越庞大且越高高在上,它所传播的信息就越集中,受众就越容易被分化和控制。”

试想一下,如果在台风报道中,网红记者的这些报道被置换成“拍客”,并被媒体采用和分发,或许更符合互联网底层逻辑下的媒体作为。

第二,融媒体的底层逻辑要和不同的产品、服务相匹配。比如,“看得见的广播”。一个逻辑是为了让主持人与用户在互动中增强粘性,这就需要主持人在节目设计时注意和用户点对点的交互,而不只是早晚高峰节目里两个主持人在演播室的插科打诨。如果是这个底层逻辑,那么,“看得见的广播”或许就会牺牲移动广播的伴随性,而失去广播硕果仅存的场景优势。

如果是另一个逻辑,就是为了使广播视频直播吸引新用户,或让老用户感觉新鲜。那么,如前所说,这种新鲜感马上就会消退,毕竟长时段视频直播的场景要求太高,用户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成本也太高,从而导致这种尝试未必得偿所愿,这就是底层逻辑出了问题。
第三,融媒体的底层逻辑还要和具体内容传播的诉求相融合。

以台风报道为例,你面对的诉求可能有:

1、第一时间传播;
2、尽可能让更多人看到灾情;
3、供灾区知情、应对;
4、媒体和记者刷存在感;
5、通过报道吸引流量;
6、人们在社交媒体上需要热点的谈资。

当然,还可以写出更多,这都不重要。然后你试着提问自己,发现某一条或两条如果被满足,你就非做不可,说明它就是台风融媒体报道的底层逻辑,比如1、2、3条中的任何一条。

编辑:吴悠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0:23: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9年第三季度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榜单

由中国新闻社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开展的“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测评项目,根据各家华文新媒体2019年第三季度的业务情况数据,制作了季度榜单,其排名仅体现各媒体2019年第三季度在新媒体平台开展业务的情况和传播效果,各媒体传统业务的规模、实力和表现未纳入测评,并不必然反映媒体的整体实力和地位。 以测评数据为基础的榜单由“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总榜”、“世界华文传媒社交媒体影响力榜”、“世界华文传媒网站影响力榜”构成。考虑到媒体所在地区的母语环境,三个榜单又按照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地区分别发榜。
2019年第三季度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港澳台地区各项榜单的TOP20为:

2019年第三季度
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
港澳台地区总榜TOP20



2019年第三季度
世界华文传媒社交媒体影响力
港澳台地区榜TOP20



2019年第三季度
世界华文传媒网站影响力
港澳台地区榜TOP20


2019年第三季度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海外地区各项榜单的TOP30为:
2019年第三季度
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
海外地区总榜TOP30



2019年第三季度世界华文传媒
社交媒体影响力
海外地区榜TOP30




2019年第三季度世界华文传媒
网站影响力
海外地区榜TOP30


2019年第三季度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平台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第三季度,华文媒体表现亮眼。一方面,过往排名靠前的媒体,依托多平台布局与良好的运营情况,持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多数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名次。另一方面,部分华文媒体突出自身地域特色,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与当地紧密相关的内容,为社交平台带来了大量的网络互动流量(点赞、转发、评论),提高了自己的排名。这样的变化尤其体现在微博平台。与第二季度相比,第三季度的微博内容发布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微博平台的点赞互动总量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监测的样本媒体中有超过20家媒体的点赞互动数增长率超过了100%,第三季度微博平台点赞互动总量几乎翻了六倍,这些媒体集中分布于泰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引发互动的内容往往与当地新闻或者中国明星在当地参加活动有关。


海外华文媒体网站榜单排名变化较大。部分媒体依托良好的运营状况,快速提升自己的排名。但整体来讲,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媒体占据着海外华文媒体网站榜主要位置,其余地区的媒体网站建设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从网站生产力水平来看,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有了较大的提升,6月落入相对低点的数据在第三季度逐渐回升,并在9月有了较大的增幅。这一方面得益于华文媒体整个群体对于网站的重视,另一方面得益于一些媒体通过技术改造,维持了网站的长期稳定,减少了网页打开时出现网络错误的频率,有效提高了内容生产的效率。

附:榜单指标与测评体系的说明
来源:人民网

编辑:冯梦玉

10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2:27: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高杰
10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2:09:41 | 只看该作者
【新闻聚焦】【公信力案例】补充一下武汉报纸近期的头版

原文来源:互联健谈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KxNPlkQJs7wdwv2piZdiw



《梳理一下武汉疫情时间表》记录了疫情相关的一些事件。
这里再补充一下武汉报纸的头版截图:
1231日的楚天都市报头版..

1231日的湖北日报头版...

13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通报,诊断患者44例,其中重症11例。
通报中还强调,其余患者生命体征总体稳定,所有病例均在武汉接受隔离治疗。追踪到121名密切接触者并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仍在进行中...

13日的楚天都市报头版...

13日的湖北日报头版...

15日,武汉市卫健委再次发通报称诊断患者59例,重症患者7例,其余患者生命体征总体稳定,无死亡病例。
通报称初步调查表明,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已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呼吸道病原。

15日当天的楚天都市报头版...

15日当天的湖北日报头版...

16日,当天的楚天都市报头版(头版右上角?)

16日当天的湖北日报头版...

17日当天的楚天都市报头版...

17日当天的湖北日报头版...

18日当天的楚天都市报头版...

18日当天的湖北日报头版...

19日,武汉不知名肺炎,被内地初步判定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19号楚天都市报头版..

10号,楚天都市报头版,(终于新型冠状病毒上了头条)

110号的湖北日报头版...

111日,武汉卫健委再发通报称,13日之后,没有发现新感染发病的病人..

112日的楚天都市报头版...

112日的湖北日报头版..

115日,武汉卫健委通报称,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无新增病例
115


116日楚天都市报头版和湖北日报头版..
...
...
119
四天后
120日,钟南山院士当晚接收白岩松的采访,证实了病毒人传人。

但是,120日:

编辑:马晓晴



109#
 楼主| 发表于 2020-1-31 21:03: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茗

110#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0:11: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董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