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业数据集锦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20:15: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集团第三财季净利润9.37亿美元同比增47%

  2012年05月10日11:25  新浪传媒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0日早间消息,新闻集团(NWS)今天发布了201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报告显示,新闻集团第三财季净利润为9.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39亿美元增长47%。不计入一次性项目,新闻集团第三财季每股收益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推动其盘后股价上涨2%以上。
  在截至3月31日的这一财季,新闻集团净利润为9.37亿美元,每股收益38美分,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2011财年第三财季,新闻集团净利润为6.39亿美元,每股收益24美分。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新闻集团第三财季每股收益为37美分,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 Research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新闻集团第三财季每股收益为31美分。
  新闻集团第三财季营收为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2.6亿美元增长2%,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FactSet Research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新闻集团第三财季营收为82.5亿美元。新闻集团第三财季运营利润为13.1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0.63亿美元。
  按部门划分,新闻集团第三财季有线网络节目营收为23.7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0.40亿美元;电影娱乐营收为17.2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5.54亿美元;电视部门营收为12.08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4.38亿美元;直播卫星电视营收为9.2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出版营收为20.25亿美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20.84亿美元;其他营收为1.49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17亿美元。
  新闻集团今天宣布,该集团董事会已经批准了一项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加大了现有股票回购计划的规模,使其可以回购的总股票总价值达到了100亿美元。截至2012年5月8日为止,新闻集团已经回购了39亿股A类普通股,平均回购价格为每股17.51亿美元。
  当日,新闻集团股价在纳斯达克(微博)常规交易中上涨0.05美元,报收于19.38美元,涨幅为0.26%。在随后进行的盘后交易中,新闻集团股价再度上涨0.48美元,至19.86美元,涨幅为2.48%。过去52周,新闻集团最高价为20.4美元,最低价为13.38美元。(金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6b2e60102ebon.html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00:51:54 | 只看该作者
【数据】
中国报业发展概况
中国国情-中国网
时间: 2011-06-29  
崔保国 任姣洁

2010年,中国报业最值得注目的事情是报业广告出现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增长,各种数据显示报业广告增长率接近19%,甚至超过电视广告收入和整体广告市场的增长率。虽然报业广告市场还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但其发展仍令人不可思议。同时,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尤其是微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阅读终端等的出现,在大大拓展新闻的传播形式与时效的同时也给中国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可以预见,这种挑战将会成为一种长期威胁。

2010年是中国报刊体制深化改革的一年,中国报业内部的产业规模与竞争格局仍然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报业在应对新媒体冲击时作出的一系列应对举措,为报业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 2010年中国报业的产业规模

2010年,中国报业广告市场赢得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增长,且出现了报业广告跑赢整体广告市场的现象。CTR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报纸广告刊登额增长率为18?9%,显著高于2009年同期的6?2%,也高于同期广告市场整体和电视广告的增长率。如此高的报业广告增长是始料未及的,表明报业广告市场已基本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当然,2010年全国各区域的报业市场发展也不平衡,南方城市普遍较好,北京等北方城市的情况并不乐观。

在新媒体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上述增长态势对中国报业而言相当可观。但是仔细分析每月情况发现,前四月增长显著,使上半年增长率达21.9%。但从5月开始增长速度减缓,只有11月、12月恢复到20%的水平。由此可见,2010年上半年的高增长率是基于2009年同期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基数较低的恢复性增长,而第四季度的增长得益于房地产、零售业的拉动作用。。随着房地产广告在广告市场的低迷及汽车广告、医疗保健广告的增长趋缓,2011年报业广告的增长态势不容乐观。

在报纸广告领域,房地产业、汽车业和商业零售业是其中的支柱行业,CTR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报纸广告收入中,这三大行业所占比重达54.4%,前六个行业的集中度达69%,而2009年的数据分别为53.2%和68.3%。2010年对报纸广告贡献最大的是零售业,同比广告增长32.9%,贡献率达27.5%;其次是汽车行业,同比广告增长38.8%,贡献率达20%。究其原因,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行业复苏与规模发展带来了这两个行业的高增长,使其成为报业广告的主要贡献者。而作为报纸第一大广告支柱的房地产行业,由于受到2010年国家出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其广告在2010年只增长了7.7%,对报业广告的贡献率也只有12.6%。此外,娱乐及休闲、医疗保健、家用电器也是2010年报纸广告的主要贡献者,但其贡献率远低于2009年的水平。

在报纸发行领域,据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2010年8月在巴黎发布的信息,“2010年全球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中,中国26家报纸(其中大陆25家、台湾1家)进入百强行列,连续第五年占据榜单的1/4强,在世界付费日报前百名排行榜中仍处于第一的位置。

在报纸零售领域,世纪华文对全国42个大中小型城市的报纸发行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报纸零售发行市场中,都市综合类日报仍然高居榜首,市场份额达到64.7%,同比高出4.5个百分点。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第三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二位,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时政类报纸市场份额同比降低了5.2个百分点,从第二位跌至第三位。此外,财经类报纸与IT类报纸2010年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

二 中国报业的产业规模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报纸定价总金额为351.7亿元,报纸出版(包括相关广告业务)总产出为646.0亿元,实现增加值280.4亿元,营业收入627.6亿元,利润(结余)总额70.4亿元。

在报纸出版领域,2009年我国共出版报纸1937种,均低于2006、2007、2008年三年的数量,同比下降0.31%。

虽然新闻出版总署还未公布2010年中国报纸出版种数数据,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2010年4月全国报刊退出机制试点经验交流会在辽宁举行,会议的重点是在全国启动报刊退出机制。2010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报刊出版综合质量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要求报刊每三年实行一次末位淘汰,退出比例不低于本区域(省区市)报刊总数的3%。由此可以预见,2010年及以后我国报纸出版种数将继续保持下降的趋势。

在报纸出版结构方面,2009年与2008年的情况基本相当,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在报纸印数方面,2009年报纸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报纸出版总印数为439.11亿份,总印张增加到1969.4亿印张。报纸总印数相比2008年有所减少。虽然目前还无法获得2010年报纸印数、出版结构等数据,但2009年下半年,国内新闻纸主导价格为3950元/吨,2010年一季度上调为4400元/吨,而从4月开始,市场价格已分批分区域上涨至4700元,有些甚至已上调至5000元/吨,这必将使得各家报社的成本支出明显上升。从正常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的报纸印数也将会受新闻纸价格及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而减少。

在报纸分布领域,2009年省级报纸虽然在出版种数方面略低于地市级报纸,但报纸总印数仍占全国的54%,依然稳坐全国报业第一的位置。地市级报纸出版种数位居第一,占全国的44.97%,但是报纸总印数较低,占全国的31.16%。排在其后的是全国性报纸,出版种数为225种,总印数为63.86亿份。
三 报业集团上市情况

目前,我国上市的报业企业主要有新华传媒(600825,上海交易所)、博瑞传播(600880,上海交易所)、北青传媒(01000,HK)、粤传媒(002181,深圳交易所)、赛迪传媒(000504,深圳交易所)和华闻传媒(000793,深圳交易所)。这六家报业上市公司2010年经营具体情况。

报业主要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并不高,利润率也不乐观。

我国上市的报业集团采取将公司的经营资产剥离上市的方式,为确保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采编业务——新闻内容并不允许作为资本交易的对象。而对传媒业而言,内容产业才是其核心价值之所在。将核心部分切分后,“把它们叫做报业公司,不如把它们称呼为拥有平面媒体的广告公司更准确些”。

这种“两分开”的运作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及上市公司制度存在很多差异,从而导致传媒企业价值链的人为割裂,以及媒体资产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的制度欠缺。此外,还致使交易价格无法明晰计算,相应的评估手段缺失等。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上市报业集团不仅经营绩效偏低,而且还出现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关联交易问题频繁等诸多弊端。

此外,我国传媒业的区域和行业分割严重制约了传媒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使得传媒上市公司跨区域跨行业的收购兼并困难,尤其是报业传媒公司受到的制约最大。

新华传媒在201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1%,净利润同比下降11.2%,报纸发行广告业务收入下降12.2%,毛利率下降1%,公司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9%,公司业绩下降幅度为11%。赛迪传媒境内上市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已沦为*ST股。相比而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较高的华闻传媒,采用的是多元化经营发展策略;博瑞传媒的经营领域不仅涉及报刊,还涉足广电和网络游戏领域。可以看出,报业上市公司为了快速成长,已开始努力拓展成长空间,朝着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

四 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报业数字化转型是各大报纸的经营主题。随着手机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展现出越发强劲的传播态势,报纸等传统媒体开始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力量为未来发展谋篇布局,以此拓展自己的成长空间。

2010年,报网融合态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很多报纸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7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推出了网络版《羊城晚报》。与电子版的最大区别是,网络版是即时更新的,主要发布羊城晚报记者采写的尚未见报的动态消息。

10月,《齐鲁晚报》表示,《齐鲁晚报》将借鉴新的传播方式,做自己的网站,尝试全媒体。

《扬子晚报》在2009年6月率先推出了“扬子招考飞信”,以移动飞信的免费短信方式,向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发布录取分数线、各校投档线、平行志愿的征求等重要信息,订户突破了10万人。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对集团旗下18家媒体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行了统一整合,建立了集文字、图像、音视频为一体的立体传播体系,传播终端包括个人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户外传媒、电信呼叫等形式。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2009年9月组建了主营户外LED电子显示屏的浙江竞合传媒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浙江竞合传媒有限公司投入运营的LED总屏数达26块。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于2010年5月31日启动报业多通道跨地域新闻制作共享平台。作为生活报传媒集团地方版,齐齐哈尔等八家地市报社和有关晚报加入该平台。通过即时、互动的传输功能,打破各报社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了各报的采编成本,实现了新闻“一次制作、多次传播”。

此外,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报业单位专门针对iPhone,开发了在线新闻应用,取名为“解放新新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汉王合作力推数字阅读;《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针对苹果公司发布的平板电脑iPad,开发了客户端阅读软件,使用户能更加方便及时地获取新闻信息。

2010年,随着3D电影《阿凡达》的热映,通过图片呈现立体效果的3D报纸开始出现。继比利时《最后一点钟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份3D报纸后,我国《十堰晚报》、《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等也相继推出3D报刊,掀起了2010年出版3D报纸的浪潮。

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委员会主任梁勤俭认为,3D报刊的特点是有内容、有广告、有创意、有突破,传递给受众的信息也比平面媒体更立体、更直观、更丰富。正是这种新颖的视觉感官体验和立体的表现效果,使得读者不再单凭自己的好恶蜻蜓点水似地翻阅报纸,而是主动去品味,阅读时间延长,从而提升了新闻与广告的传播效果。

当然,3D报刊的推出,带来了报纸制作成本的上涨,比如眼镜费用、纸张费用、技术研发成本等。而且3D图片的制作时间较长,会延误报纸新闻的时效性,暂时还很难满足日报的图片需求。此外,读者阅读3D报纸时需要佩戴眼镜很不方便舒适,3D报纸在发行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因此,3D报纸是否会成为报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五 展望中国报业的2011

2011年报业发展的趋势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是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二是报业改革的进程时间表;三是报业广告的重点行业的景气情况;四是新媒体的增长情况和报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对于不同区域来说,还取决于区域和城市的广告趋势以及报纸、电视与新媒体的竞争态势。

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中央已经发布了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央正式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来发展,这对报业来说应该是利好消息。因此,“十二五”期间传媒业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关于报业改革的进程,新闻出版总署主管报刊的副署长李东东在考察天津新闻出版情况时强调:“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一直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现在,出版社改革即将完成,报刊改革进展顺利,目前全国已有1069家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单位。下一步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报刊改革,推动报刊结构调整,治散治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模式,实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李东东还说,在指导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过程中,要积极推进中央和省级党报党刊所属报刊、党政机关所属报刊、企业主办和参与主办的报刊等先行改革;时政类报刊则要继续推进宣传、经营业务“两分开”。

2011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要深入推进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工作。除党报党刊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的部署进行改革以外,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一律在2012年上半年前完成或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同时,要加快推动完成转制后的出版单位深化改革。已完成转制的新闻出版企业要及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条件的要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打造一批世界知名的国家级骨干出版传媒企业、印刷复制企业和发行物流集团,加快新闻出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建设国家出版传媒主力‘舰队’。”

从宏观形势看,经济发展的增长趋势还会继续保持。在维持稳定的大主题下,新闻报刊业的改革进程不可期待进程太快。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媒环境的变化对报业的影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近几年的状况看,这不会是一个激变的过程,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2011年这一过程仍将继续,报业目前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至少在3~5年内报业发展还不会出现急剧下滑的现象,但报业要保持2010年的高增长趋势也将会很艰难。

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1-06/29/content_23838054.htm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8:56: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学子伤不起回复@谭铁匠:
//@谭铁匠:数字可靠吗?
@传媒老王南方报业主要子报子刊发行情况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59)
|
評論(20)
今天16:44
來自iPhone客户端
轉發|
收藏|
評論
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0:33:03 | 只看该作者
【数据】
李星文美国2012年发行量最大的三份报纸:华尔街日报211.8万份,今日美国181.7万份,纽约时报158.6万份。其余报纸都在百万份之内。它这前三名的发行量还赶不上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吧。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
收藏|
評論
12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1:18:46 | 只看该作者
【数据】
2011年电视市场观察




作者:陈晓洲 周欣欣 | 来源:CSM
发布于:2012-05-16



  2011年传媒市场继续在变化与调整中发展前行,在对有限的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激烈争夺中,节目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引发广电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下半年“限娱令”和“限广令”的重磅出击为市场降温的同时也为来年预置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新旧交替之际,本文基于反映受众收视行为的收视调查数据,对2011年受众对于频道和节目的收视进行回顾分析[1],以期在明晰电视收视市场内外环境的前提下,为应对未来市场之变提供参考准备。

  一、收视总量及其分布特征
  综观近十年的观众收视量变化趋势,自2004年人均每日收视时长由之前的近180分钟下降至175分钟以下后,其后六年这一数值都在175分钟上下波动;而继2010年观众收视量降至多年最低的171分钟后,2011年所有收视调查城市的人均每日收视时长进一步减少至166分钟,近十年首次降至170分钟以下,比2010年减少了5分钟,较2009年的落差已扩大至10分钟(图1)。近年趋势显示,观众收视量的萎缩似乎呈不可逆转之势,对有限且不断减少的受众注意力的争夺成为传媒市场的焦点,进一步演化为频道之间、节目之上的白热化竞争。
图1 2002年以来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间(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进一步将观众收视量进行分解,不难发现,观众规模缩小、轻度观众流失是收视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平均到达率所体现的日均受众规模自2009年以来不断减少,以每观众收看电视时长所体现的受众忠实度则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甚至略有上升(表1)。由此可见,部分观众离开电视屏幕造成电视观众规模缩小,同时,留下继续收看电视的忠实观众并未缩短其收看时间。
表1 2009年以来收视量变化(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1、收视量的观众特征
  在收视总量不断萎缩的情况下,细分受众市场同样经历着积少成多的量变。面对新媒体的竞争与分流,年轻观众电视消费量加速减少;与此同时,电视的忠实观众——中老年观众的收视一改前些年的不断增长之势,开始呈现出滞涨的状态,停留在电视机前的时间不再增加甚至有所回落。具体来看,15-34岁年轻观众收视量五年来呈阶梯式下滑,45-64岁观众收视量较2010年开始减少。综观各年龄段观众收视量,2011年除65岁及以上高龄观众收视略有增长外,其他所有年龄段的观众收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图2)。
图2 2007年以来不同年龄段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长(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尽管老年观众相对年轻观众收视时间更长,忠实度更高,但受到整体人口结构的影响,占据观众结构主体的仍然是25-64岁人群,其中尤以45-54岁观众比例最大(图3),近年来随着这部分观众的流失,电视的人均收视总量呈现下降趋势。
图3 2011年不同年龄电视观众特征(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收视量的频道分布特征
  在频道市场中,各级频道收视量变化延续近年趋势,以中央级频道收视量减少而省级上星频道收视量增多为主要特征。地面频道收视量基本稳定,但2011年略有下滑(图4)。
图4 2007年以来各级频道人均日收视时长(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收视量的时期分布特征
  除了传统节日和寒暑假期间的收视季节性上扬,2011年全年收视平稳。与往年相比,2011年多数时期收视量偏低(图5)。
图5 2007年以来各周人均每日收视时长(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收视量的周天分布特征
  周末增加的闲暇时间对于收视的拉动最明显地表现为周末休息日(周六/周日)的日间收视明显高于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此外,深夜22:00之后的收视在周五和周末也高于工作日(图6),这与往年的趋势基本一致。
图6 2011年不同周天全天收视时段走势(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各级频道竞争现状以及变化特点
  1、各级频道整体竞争格局
  2011年,所有调查城市各级频道的市场份额延续了近年的发展趋势,省级卫视依托多频道合力及在节目市场的创新开拓,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中央级频道市场份额继续下滑,但下降幅度较前几年大为减少。面对中央台和省卫视强大的资源优势和竞争攻势,省级地面频道和城市台频道近年来以收视维稳为主要目标,但2011年仍面临竞争力下滑,二者市场份额合计34.8%,较2010年的36.4%略有减少(图7)。
图7 2007年以来各级频道全天市场份额(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各级频道时段收视表现
  从近两年来全天不同时段各级频道的收视变化来看,日间时段各级频道收视水平两年间变化不大,而在收视竞争最为激烈的晚间时段各级频道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除省级卫视外,2011年中央级频道和省、市地面频道在晚间19:00-22:00时段收视水平较201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省级卫视21:00之后直至午夜收视水平则获得明显提升(图8)。
图8 2010-2011年各级频道全天收视走势(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各级频道受众市场竞争表现
  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传统电视的观众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分化,除了收视总量上的不断下滑,还体现为年轻群体和高学历群体电视收视量的减少。这种受众分化的趋势在不同级别的频道中表现各异,尤其是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受众中表现出相反的特点:中央级频道在男性观众中市场份额明显高于在女性中市场份额;随着年龄增长、教育程度提高,收看中央级频道的比例增大。省级卫视更多为女性选择收看;随着年龄增长、教育程度提高,省级上星频道的市场份额逐渐降低。相对而言,地面频道在观众群体间的收视选择较为平衡(图9-图11)。
图9 2011年各级频道不同性别观众市场份额(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10 2011年各级频道不同年龄观众市场份额(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图11 2011年各级频道不同学历观众市场份额(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4、各级频道组内的频道竞争力差异
  中央台整体收视中,中央台一套占据了近四分之一份额,但较2010年略有减少;其次是中央台三套和中央台六套,所占份额也超过10%,其中中央台三套的份额较2011年有所上涨;此外,中央台新闻频道、中央台八套、中央台五套、中央台四套和中央台少儿频道份额也在7%以上(图12)。
图122011年中央台各频道收视份额(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数量众多的省级上星频道,2011年整体份额已经超过30%,但其内部竞争力差异较大,收视呈阶梯式分布,相对而言,领先的频道收视影响较大,而从近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省级卫视频道晚间收视市场份额有持续向高收视频道汇聚的趋势。在71个大中城市中,2011年全天时段,仅前三个频道市场份额就占据了省级上星频道(除动画卫视以外)收视总量的28%,前五个频道占据收视总量的41%,前十个频道占据收视总量的64%。从2011年市场份额增长的角度来看,排名四至十位的省卫视竞争力普遍提升(图13)。
图13 2010-2011年省卫视频道全天市场份额分布(71城市,不包括动画卫视)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地面频道中省级地面频道和市级地面频道的收视表现有一定差异。2011年,省级地面频道组收视竞争力增长的地区虽然仍多于市级频道,但明显少于2010年,市场份额下降的地区则多于2010年。在分析对比的130多个地市及省会城市中(除直辖市外),与2010年相比,2011年晚间时段省级地面频道组在三分之一城市的市场份额增长超过一个百分点,但是市级频道组市场份额增长超过一个百分点的仅有14个城市;在近一半市场中省级和市级地面频道组市场份额下降超过一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地面频道竞争力也存在差异,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2011年在其省会市场,晚间时段省级地面频道份额最高的5个省台,平均份额为37%,竞争力强的省台集中在浙江、湖南、广东、江西和江苏等。2011年省级地面频道份额最低的5个省台,平均份额只有6%,竞争力弱的省台多位于西北、西南地区。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形势,不同城市台的竞争力大相径庭。近三年来,市场份额最高的20个城市台的平均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40%左右,但逐年减少;市场份额最低的20个城市台的平均市场份额一直在2%上下,也呈逐年萎缩之势。收视竞争力强的城市台,仍多来自地域文化特点鲜明或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江浙和广东等地。
  5、数字电视收视表现
  自1999年广电总局正式向国家申报有线数字电视标准,我国数字电视发展已走过十余年的历程。各地数字电视频道和服务的数量、内容、收费方式等不尽相同,收视表现也有较大差异。整体来看,在2011年9-10月所对比分析的31个已进行数字频道测量的城市中,数字频道和服务的总份额为5.26% ,仍处于较低水平(图14)。
图14 2011年9-10月各级频道市场份额比较(31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三、节目市场各级频道主要节目类型特征和收视表现
  (一)各节目类型播出与收视量
  1、整体市场各节目类型播出与收视量
  节目市场中各类节目收播比重多年来保持稳定,电视剧、新闻和综艺仍然是收视比重最高的三种节目类型,三类节目共占所有节目收视时长的56%。其中电视剧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28%,观众收视时间的32%;新闻/时事和综艺分别占所有电视播出时间的10%和7%,赢得了观众收视时间的13%和11%(图15)。除了这三类资源利用较好的节目以外,体育节目、法制节目和青少节目资源使用效率也较高,三类节目虽然在整体收视中的比例低于5%,但以相对少量播出获得观众更多收视,节目内容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大。生活服务和专题类节目的收视比重都在5%以上,但相较于其13%和9%的播出比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2011年随着卫视加大了综艺节目的创新力度和播出数量,综艺节目的资源使用效率较2010年明显提升,但新闻/时事节目资源使用效率较2010年有所下降;此外,由于2011年缺乏重大体育赛事的播出,体育类节目的资源使用效率明显回落。
图15 2011年各类节目收播比重及资源使用效率(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2、各级频道节目类型播出与收视特征
  中央级频道的主要节目类型播出和收视相对均衡,虽然电视剧、新闻和综艺节目也是最大的收视来源,但是所占收视比重都不超过20%。专题节目的收视比重也在9%以上,但相对于其22%的播出比重,节目呈现明显供大于求,收视效益有待提高。中央台专业频道播出的电影、体育、青少、法制、生活服务、财经等节目也都有一定收视贡献。
  与中央级频道相比,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级频道的节目集中于少数类型,电视剧和新闻/时事是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级频道的两大收视支柱,其中省级非上星频道电视剧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新闻/时事的收视比重在省级非上星频道为14%,在市级频道更是达到了23%,而且收视比重高于播出比重一倍以上。播出量仅次于电视剧的生活服务节目,收视比重与播出比重存在较大落差,收视效果有待提高。
  相比之下,省卫视频道节目类型更为集中,电视剧占播出量的37%,收视比重达到了42%。第二位的综艺节目以8%的播出比重贡献了16%的收视,是省卫视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节目类型(表2)。
表2 2011年各级频道各类节目播出及收视比重(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二)主要节目类型市场中各级频道的收视表现
  1、电视剧
  作为播出与收视量最大的一类节目,电视剧的收视主要集中于上星频道。2011年中央级和省级上星频道合计占有电视剧近六成的收视份额,其中省级卫视所占有的电视剧收视份额明显增加。地面频道占据了电视剧收视时间中39%的份额,但这一数值较2010年略有下降。
  2011年,省级卫视继续以大容量播出的方式参与电视剧市场的收视竞争,并有所斩获。联播和独播成为省级卫视2011年电视剧编排的主要形式,2011年晚间黄金时段40多部电视剧采用了首轮四家或首轮三家省卫视频道同期播出的方式。此外,有实力的卫视巩固和扩充了独播剧目阵地,例如安徽卫视的《爱情真善美》、《娘家的故事》、《命运交响曲》、《天涯赤子心》,江苏卫视的《断刺》、《活佛济公第二部》、《养父》、《家产》、《螳螂》,浙江卫视的《亮剑铁血军魂》、《后宫》、《龙行天下》等晚间时段首播的独播剧均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深夜时段,省卫视高收视剧目几乎都出自湖南卫视,尤其是第一季度播出的《宫》、《回家的诱惑》、《回家的欲望》等收视表现更突出。
  省市地面频道2011年电视剧收视份额近四成,虽较2010年呈下降之势,但地面频道的剧目依然是各地晚间高收视剧目的主力。地面频道晚间电视剧中,在多个城市收视领先的主要有《旗袍》、《水浒传》、《回家的诱惑》、《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毒刺》等,这些剧目在参与统计的80个城市中的50个以上城市进入了收视排名的前十位。
  从电视剧播出题材来看,2011年晚间,反特/谍战题材播出量增长最多,连续多年的增长使之成为了播出量最大的题材。近年播出比重最大的社会伦理题材,经过几年增长后,2011年播出量减少较多,位于第四位。近代传奇题材在2011年播出量也出现下降,但仍保持第三大题材位置。都市生活播出量相对稳定,稳居第二位。军事斗争题材播出比重逐年上升,言情、警匪题材连年下降。比较省卫视和地面频道,反特/谍战题材播出量最大是其共同特点,主要差异体现在省卫视军事斗争题材大幅度多于地面频道,地面频道近代传奇和社会伦理题材则明显多于省卫视(图17)。
图17 2011年晚间省卫视及地面频道主要题材电视剧播出比重(80城市,18:00-24: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全天时段分布来看,电视剧收视更集中于晚间黄金时段,19:00-21:00之间开播的电视剧收视占全天电视剧收视总量的近一半(48%)。各级频道中,省卫视和省级地面频道收视量最大。由于卫视频道主要晚间黄金档电视剧多在19:30之后甚至20:00之后开播,傍晚18:00-19:00开播的电视剧收视主要为地面频道占有。日间时段的电视剧收视量较低,收视量多数为省卫视获得。
  2、新闻/时事
  2011年,新闻节目市场格局基本稳定,中央台和省市地面频道继续主导新闻收视。中央级频道新闻节目收视份额超过一半,省市地面频道也获得47%的新闻收视份额(图19)。
图19 2009-2011年各级频道新闻/时事节目收视份额(历年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从全天时段收视分布来看,新闻时事收视主要来自晚间18:00-20:00之间开播的新闻节目,占全天新闻收视总量的44%。18:00-19:00开播的新闻节目中省级地面频道占据最大收视份额,19:00-20:00开播的新闻节目收视最多贡献来自中央级频道。日间时段的新闻节目收视主要来源于中央级频道(图20)。
图20 2011年全天不同时段各级频道新闻/时事节目收视量分布(所有调查城市)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3、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收视市场持续为卫视频道主导,中央级频道和省级上星频道占有的综艺节目收视份额上升至80%,省市地面频道综艺节目收视份额仅为19%。但与2010年相比,省卫视综艺节目收视份额增虽继续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
  2011年,省级卫视综艺节目创新进一步加快,与往年相比,以海外节目模式为原型引进或改造的模式类电视节目一时风行荧屏,部分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回报。与此同时,在2010年已呈现蓬勃之势的婚恋类节目继续热映,“交友秀”和“夫妻秀”同时并存,在较长时期内,不同周天均有省卫视频道播出此类节目。在综艺节目热潮的更迭中,2011年有两类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即以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和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为代表的平民梦想类节目,以及以深圳卫视《年代秀》、山东卫视《歌声传奇》以及年底安徽卫视推出的《黄金年代》为代表的年代怀旧类节目。两类节目在关注普通人梦想实现以及重温不同年代经典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收视反馈。
  综艺节目收视主要来自19:00-23:00之间开播的节目,占全天综艺收视总量的一半以上(56%),主要来自中央级频道和省卫视。综艺节目收视量最多的时段(节目开始时间21:00-22:00)中,省卫视拥有近70%收视份额,日间时段的综艺收视中省卫视贡献也最多。从不同周天来看,周末晚间省卫视综艺节目收视表现更突出。晚间19:30-23:00开始的节目中,电视剧占平日总收视的近一半,综艺节目仅占16%;周六和周日晚间,综艺节目收视贡献成倍上升为总收视的三分之一(图22)。
图22 2011年省级卫视晚间电视剧及综艺节目不同周天收视比重(71城市,19:30-23:00)
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在综艺节目创新大潮中,中央级频道也借综艺节目的主要播出平台——中央台综艺频道,在节目自身创新和节目编排方式创新中不断尝试,效果渐显。在节目自身创新方面,除2011年除夕当日推出近八小时的特别节目《福到喜到好运到》为并机直播的春晚累积观众,常规栏目《正大综艺墙来啦》也凭借娱乐元素和新颖的节目形式吸引了部分年轻观众的收视。在节目编排方式创新中,中央台综艺频道从2011年2月底开始打造18:00-22:30的综艺节目带,以六周为一季重编经典品牌栏目,获得收视市场的良好反馈。
  2011年的电视收视市场竞争已落下了帷幕,难掩收视总量萎缩的局促以及对来年发展诸多不确定性的不安。面对不断流失的受众与更加严苛的政令管理,各级电视媒体已从平台到内容全方位准备应对。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观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审时度势,方能在电视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屹立,在市场潮流的更替中借势发展。

http://www.chinamedia360.com/News/NewsDetail.aspx?nid=C65CB386FA1A4849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6:19:59 | 只看该作者
【数据】
记录者刘坚就像柯达倒闭一样 重新洗牌就快来了 //@丁龙江: //@630主播杨全: @罗振宇:除了60%这个数字外,我的预测比你还激进。
@刘戈预测一下传媒行业五年后:1、百分之60%以上的家庭通过网络看视频,播出编排表基本失效,电视台全面亏损,制作公司大量出现。2、全国性报纸发行全面萎缩,无行政发行渠道的基本关门。3、50%以上的杂志死掉,同样多的杂志露面。4、网络上独立记者大量涌现,靠发体验式软文或咨询业务获得收入。 @罗振宇 轉發(1063) | 評論(242) 今天12:14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Weico.iPhone | 舉報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6:38:26 | 只看该作者
【数据】
2011年世界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十大最新排行榜
发表于2012, 六月 23
分类:
199IT推荐文章
,
行业资讯
世界十大报纸有各种说法,一说按照每年的发行量的排名,一说按照影响力的排名。这里是根据世界报业协会根据2011数据发布最新世界发行量十大报纸排名:
按照发行量排名(2011年数据)
1、读卖新闻
(1000万)
5、参考消息 (300多万)
6、日本日经新闻
8、德国图片报
9、日本中日新闻
10、印度觉悟日报
按照影响力排名
2、日本《读卖新闻
3、英国《太阳报
4、日本《朝日新闻
5、德国《图片报
6、英国《泰晤士报
7、法国《世界报》
8、美国《今日美国》
9、美国《纽约时报
10、瑞士《新苏黎世报》

http://www.199it.com/archives/52534.html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21:59:45 | 只看该作者
【数据】
传媒老王【报业小资料】全德国各地共有298家日报,包括全国发行的大报,例如图画报、世界报、法兰克福广讯报及南德日报,和地区性的报纸,例如柏林晨报和波昂的广闻报 ,以及地方小报。 包括“时代”和各大报在周末发行的周报,共有13种发行全国的周报
轉發(2)| 收藏| 評論(2)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40: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告圈【上半年全国总体广告市场跌1.5%,但五月后止跌回升】上半年总体刊例广告约3600亿,同比跌近1.5%,跌幅虽然不高,但与近5年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增长(2007年至2011年增幅介于10%至18%之间)相比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十分之不景气。所幸的是,五月份广告开始止跌回升,且增幅有逐步放大之势。@数说传媒



5分鐘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 舉報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8:24: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北大新媒体大数据时代的社交奥运!
@微博小秘书#数说奥运开幕式#四年的等待,伦敦用历史感情和内涵再次开启奥运。玩指甲的英国女王、插科打诨的憨豆先生、帅气逼人的贝克汉姆……谁才是奥运开幕式上最耀眼的明星,答案尽在1.19亿条奥运微博中。千万别着急,要读完这所有的文字,您得不吃不喝连续阅读27年。欲知更多开幕式内幕,猛戳下图有惊喜。



轉發(1581) | 評論(358) 今天17:00 來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