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白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锥集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15:06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七、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 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朱熹集注:礼,亲疏贵贱相接之体也。度,品制。文,书名。行,去声。今,子思自谓当时也。轨,辙迹之度。伦,次序之体。三者皆同,言天下一统也。郑氏曰:“言作礼乐者,必圣人在天子之位。

国学网: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字体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议,通  仪:忖度。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译文:不是天子,就不要思订礼,不要制定礼法,不考订礼经。如今天下车轨相同,文字统一,辈分相合。即使在其位,如果没有那么高尚,不敢擅创礼乐;即使高尚,不在其位,也不敢擅创礼乐。
.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15:37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八、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朱熹集注:杞,夏之后。征,证也。宋,殷之后。三代之礼,孔子皆尝学之而能言其意;但夏礼既不可考证,殷礼虽存,又非当世之法,惟周礼乃时王之制,今日所用。孔子既不得位,则从周而已。

国学网: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已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征,朱熹说是考证,国学网说是验证。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译文:孔子说:我讲夏礼呢,它的后裔杞国已经不行了;我教殷礼呢,他的后裔有个宋国又很封闭;我教周礼呢,如今用得着,我就教周礼。

你说,他们错了多远?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16:07 | 只看该作者
四十九、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朱熹集注:王,去声。吕氏曰:“三重,谓议礼、制度、考文。惟天子得以行之,则国不异政,家不殊俗,而人得寡过矣。”上焉者,谓时王以前,如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也。

郑玄注:“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言为君王有天下者,有三种之重焉,谓夏、殷、周三王之礼,其事尊重,若能行之,寡少于过矣。

《礼记•祭统》:“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於祼,声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 周 道也。”

国学网: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吧!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三重,有三个解释,那么他们谁整对了?

前文已说到了遵从周礼,那么郑玄和朱熹的解释明显前后文照不了应,所以,只有采取《礼记》的解释,因为它有一句十分关键的话:此 周 道也。
正好照应周礼。

征,在前文已经解释过了,是 行。

译文:治理天下做好礼的三个要素,就会少错了。上层即使爱好但不施行,不施行就是不信,你都不信人民自然不会服从;下属即使爱好但不恭敬,不恭敬就是不信,你都不信民众自然不会服从。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16:35 | 只看该作者
五十、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朱熹集注:此君子,指王天下者而言。其道,即议礼、制度、考文之事也。本诸身,有其德也。征诸庶民,验其所信从也。建,立也,立于此而参于彼也。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所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者也。

郑玄注:“考诸三王而不缪”者,缪,乱也。谓已所行之事,考校与三王合同,不有错缪也。

国学网: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没有背谬,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意。所以君于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

身,在前文已经解释过了,就是 道,即仁德。
考,老也。——《说文》,表尊重,以--------榜样。
建,立也。——《广雅》,就是正直、刚正。
质:信实。楚子闻蛮子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俟,大也。——《说文》

译文:所以,君子之道:以仁德为本,施行于民,毫不含糊地以先王为榜样,像天地那样刚正不阿,毫不怀疑地信问鬼神,永远不迟疑地尊重圣人。毫不怀疑地信问鬼神,可以懂天性;永远不迟疑地尊重圣人,可以懂人情。所以,君子的一举一动、人世都会当作天下的偶像,其措施、人世都会当作天下的法度,其言谈、人世都会当作天下的准则。遥远的在盼望你,附近的又离不开(不满足)你。
.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18:35 |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一、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朱熹集注:恶,去声。射,音妒,诗作斁。诗周颂振鹭之篇。射,厌也。所谓此者,指本诸身以下六事而言。

国学网:《诗经》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于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诗•周颂•振鹭》:
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斁:厌弃。但是 射 就不好整成 厌弃了,估计是 攻击 的意思。

斟究一下:庶几夙夜。
肯定不是日夜操劳的意思。

整首诗的大意是说,白露飞翔,在那西边的水泽。(民歌中的我不一定非得有所指)有客来临,也有白露那样高洁的样儿。在那儿无人憎恨,在这里也无人厌弃。早晚都差不多,始终如一地保持着美誉。
就是说,这个早晚都差不多,在民歌中,就是无论早晚,即无论啥时候,他都是一样的,即表里如一,不是假打。
.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19:02 | 只看该作者
五十二、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朱熹集注:祖述者,远宗其道。宪章者,近守其法。律天时者,法其自然之运。袭水土者,因其一定之理。皆兼内外该本末而言也。辟,音譬。帱,徒报反。错,犹迭也。此言圣人之德。悖,犹背也。天覆地载,万物并育于其间而不相害;四时日月,错行代明而不相悖。所以不害不悖者,小德之川流;所以并育并行者,大德之敦化。小德者,全体之分;大德者,万殊之本。川流者,如川之流,脉络分明而往不息也。敦化者,敦厚其化,根本盛大而出无穷也。此言天地之道,以见上文取辟之意也。

国学网: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交替光明。刀物一起生长 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斟究一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害,妨也。——《字汇》
悖:掩蔽。上悖日月之明。——《庄子•胠箧》。

译文:孕育万物畅通无阻(毫无阻碍),道德齐行光明正大(毫无遮掩):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因此,川流,不是一个好词儿。
那么,这儿的小、大,就只能理解为 少、多。

即,少德,就如河川奔逝,回不来了(没得救了);德多,才能厚重化物、繁衍不息。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19:39 | 只看该作者
五十三、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朱熹集注:知,去声。齐,侧皆反。别,彼列反。聪明睿知,生知之质。临,谓居上而临下也。其下四者,乃仁义礼知之德。文,文章也。理,条理也。密,详细也。察,明辩也。

人民大学国学网:只有天下最崇高的圣人,才是聪明睿智的,能够居上位而临下民(在上位者对居下位者有所教诲,有所启发);才是宽宏大量,温和柔顺的,能够包容天下;才是奋发勇健,刚强坚毅的,能够决断天下大事;才是威严庄重,忠诚正直,能够博得人们的尊敬;条理清晰,详辨明察,能够辨别是非邪正。

不知所云。

纠正:前文的至诚、至善的  至,改为:最、完。


至诚:最真诚的人。

息,通 熄。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至诚不息:最真诚的人不会被熄灭。.

至:大。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坤》

临:治理。上帝临女。(治理你们。)——《诗•鲁颂•閟宫》
立如齐。——《礼记•曲礼》

译文:只有天下伟大的圣人,才会聪明睿智,足以治理天下;宽宏柔和,足以容纳四方;奋发坚毅,足以把持公正;端庄正直,足以获得敬仰;析理细密,足以辨别是非。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20:12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四、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朱熹集注:溥博,周遍而广阔也。渊泉,静深而有本也。出,发见也。言五者之德,充积于中,而以时发见于外也。见,音现。说,音悦。言其充积极其盛,而发见当其可也施,去声。队,音坠。舟车所至以下,盖极言之。配天,言其德之所及,广大如天也。

人民大学国学网:崇高的圣人,美德广博而又深厚,并且时常会表现出来。德性广博如天,德性深厚如渊。美德表现在仪容上,百姓没有谁不敬佩;表现在言谈中,百姓没有谁不信服;表现在行动上,百姓没有谁不喜悦。这样,美好的名声广泛流传在中国,并且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凡是车船行驶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气的生物,没有不尊重和不亲近他们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能与天相匹配。

又是不知所云。

时:善、美。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出:显露。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渊,回水也。——《说文

译文(紧接前文):(圣人)是无穷无尽的源泉,美好、光明。无穷如天,源泉不涸。现身、人民无不尊敬,政策、人民无不信服,实施、人民无不心悦。因此声明广播中原、恩施外族;车船到达的地方,人力开辟的地界,苍天覆盖的世界,大地承载的区域,凡是有血性的人,无不尊敬、亲爱。所以,叫比天。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20:48 | 只看该作者
五十五、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朱熹集注:夫,音扶。焉,于虔反。经,纶,皆治丝之事。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也。经,常也。大经者,五品之人伦。大本者,所性之全体也。   肫,之纯反。○肫肫,恳至貌,以经纶而言也。渊渊,静深貌,以立本而言也。浩浩,广大貌,以知化而言也。其渊其天,则非特如之而已。圣知之知,去声。固,犹实也。郑氏曰:“惟圣人能知圣人也。”

国学网: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制定治理天下的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他要依靠些什么呢?多么诚恳啊他的仁爱之心,多么深远啊他的聪明才智,多么广大啊他的美德善行。如果他本来就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地的真诚呢?

真是好一场忽悠。

大经:纲纪。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
倚:歪。
仁,亲也。——《说文》
固,久也。——《小尔雅•广诂》
聪明:听、阅。
孰:什么?与其杀是人也,宁可得此国也,甚孰利乎?——《国语•越语》

译文: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圣人,才能编制天下的纲纪,奠定天下的根基,知晓天地的教化。那怎么会歪(不正)?(圣人)诚挚至亲!深邃如潭!盛大如天!如果不长期听阅圣人的智慧来明白(达:通、明白)天性,那凭什么能明白?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21:19 | 只看该作者
五十六、《诗》曰,“衣锦尚絅(1)。”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2)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3)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朱熹在那儿瞎叨,引用国学网的:

注释:(1)衣锦尚絅:引自《诗经•卫风,硕人》。衣(yi),此处作动词用,指穿衣。锦,指色彩鲜艳的衣服。尚,加。絅(jiong),同“裟”,用麻布制的罩衣。(2)暗然:隐藏不露。(3)的(di)然,鲜明,显著。
【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这个确实让人找不着北。

尚,上也。——《广雅》
厌:堵塞。厌其源,开其渎。——《荀子•修身》。注:“厌,塞也”

引用都错了,意思也错了。原诗是:衣锦褧衣。褧(jiǒnɡ窘):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这怎么整?只能按着它的意思继续。

译文:《诗经》说:“穿花衣服要罩衣为佳”,是讨厌花衣服太惹眼了。所以,君子之道,淡泊却日渐光明;小人之道,显摆却日渐消失。君子之道,淡泊、通明,简约、文雅,温和、理性,知远近(知进退),知风向(别苗头),知微著(知轻重、隐显、抑扬),能与天合一(德:天性。入德:与天性融为一体)。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