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舆论学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2-8-20 17:34: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印度爆发大规模种族冲突 防谣言禁群发短信15天

提要:此前,印度阿萨姆邦土著与穆斯林移民爆发冲突,传言称,外来移民将对原籍为阿萨姆邦的人进行报复,导致数万名阿萨姆邦人火速从南部逃离。为了制止蔓延不止的谣言,印度政府不得不颁发禁止短信群发15天的禁令。


图说:自上周三起,数万人纷纷逃离印度南部地区
  【中国新闻周刊网8月20日综合报道】印度阿萨姆邦近日爆发的土著居民与外来穆斯林移民间的种族冲突,升级成了大规模暴力事件。截止目前,已造成将近80人死亡、40多万人流离失所,400多个村庄化为灰烬。为防止暴力事件进一步升级,印度政府17日颁布了禁止短信群发的禁令。
  据央视网报道,7月19日,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先后有4名当地穆斯林遭遇杀害,7月20日,四名土著波多族前波多解放猛虎力量成员中枪身亡,事件迅速引发了当地穆斯林移民和土著居民互相进行报复性袭击。7月26日起印度内政部、国防部派数千警力和陆军部队进入冲突地区,并在一些地区实行宵禁,在紧张的事态未见缓解,印度多个地区也陆续发生了暴力事件,8月11日孟买上万名穆斯林举行集会,抗议阿萨姆邦的骚乱,但集会演变成了暴力事件,导致两人丧生,数十人受伤。15日印度总理辛格在独立纪念日讲话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种族暴力冲突事件,并承诺调查原因立即采取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其他地方重现。16日晚辛格谴责有人故意制造谣言引发东北部人大量逃离,并呼吁社会各界尽全力保证社会安宁和稳定。

       由于印度南部地区纷纷传言当地穆斯林即将对阿萨姆邦的人进行报复,手机短信的转发为这一传言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一条内容就是,班加罗尔开始大规模的屠杀东北部的外来移民人员,这一手机短信被广泛的转发,谣言导致了数千名阿萨姆邦让火速从南部地区逃离。
  在造谣短信疯狂传播的班加罗尔,人们闯进了火车站要回家,仅仅16日一天两列新增专列就要送6000人回到阿萨姆邦的首都古瓦哈蒂。为了制止谣言,印度政府不得不颁发禁止短信群发的禁令。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联邦内政部长17日下午宣布,即日起,印度全境禁止用手机批量发短信15天,每人每次不得给超过5个手机号批量发短信传送20KB的数据,同时印度政府还要求相关机构检查所有社交媒体平台,寻找煽动性和攻击性的内容。
  最新规定:15天内不得群发短信
  据广州日报报道,印度媒体称,印度政府近日颁布了一道禁止短信群发的禁令,以防止误导和有潜在危险的信息继续传播。这个临时禁令将会持续15天,届时印度人每人每次不得给超过5个手机号批量发短信。此前,由于短信谣言已经造成数万人流离失所,引发了一系列的种族冲突。
  据悉,冲突起源于印度阿萨姆邦,由于一系列谣言和威胁通过短信等媒体散布,引起整个地区的恐慌。短信中的视频以及文字信息传言当地穆斯林即将对阿萨姆邦的人报复,于是超过30万人背井离乡寻找安全居所。
  对此,印度政府不得不做出上述规定,禁止群发短信以阻止谣言继续传播。印度总理辛格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维护东北地区的稳定和谐是政府的职责,如果还有某些不法分子继续发送散布谣言短信,我们将严惩不贷。
  恐慌缘由:谣言短信惹祸难消除
  近来,印度南部地区纷纷传言称,当地穆斯林将对原籍为阿萨姆邦的人进行报复,导致上万名阿萨姆邦人火速从南部地区逃离,印度政府为制止谣言不得不颁发禁止短信群发的禁令。
  据悉,从7月开始,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先后有4名穆斯林遭杀害,最终导致暴力不断升级,目前已造成至少80人死亡、40多万人流离失所,400多个村庄化为灰烬。
  当地政府为防止更多暴力冲突发生,很快实施了严厉的宵禁令,并对军队下达了针对可疑人员的射杀令。
  随后,种族冲突扩展到孟买。此外,一条内容是“班加罗尔开始大规模屠杀东北部的外来人员”的手机短信被广泛转发。一些经社交媒体和手机传播的图片显示多名受害者惨状,加剧民众恐慌情绪。不少在西部和南部务工的东北部居民纷纷返乡。以南部主要城市班加罗尔为例,每天有数以千计人离开,火车站人满为患。
  媒体声音:政府被质疑反应过慢
  美国媒体18日称,在造谣短信疯狂传播的班加罗尔,人们闯进火车站要回家。仅16日一天,两列新增专列就要送6000人回到阿萨姆邦的首都古瓦哈蒂。
  17日,印度总理辛格在议会讲话称:“这种宗教冲突在印度并不少见,我们国家的团结和统一遭受到某种程度的威胁。”他表示,这些造谣短信意在搅乱南部各邦的东北部外来人口,让其回家。印度媒体18日报道,超过3万名东北部居民离开东部和南部城市。
  为控制这一混乱局势,印度政府从17日下午起禁止群发短信15天。此前,需要群发短信的印度公司需要登记。但对于个人群发短信却没有限制。
  但也有人认为,上任两周的内政部长欣德的反应过于缓慢,造谣短信已传播近一周,才想到从渠道上禁止。
  政府声音:传谣言来自巴基斯坦
  印度内政部一名发言人18日说,最近广泛传播、涉及穆斯林群体报复东北部居民的手机短信息和互联网图片系伪造,源自巴基斯坦。
  这名发言人说:“经检查和核实,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涉及东北部地区谣言的短信息来源于巴基斯坦。”他以安全原因要求媒体不公开姓名。巴基斯坦方面暂时没有回应印方的指责。(文&整理 实习生冯霄)

http://news.inewsweek.cn/news-30893.html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0:11: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舆论恐慌
环球时报:网络谣言折腾印度的启示

2012年08月23日07:13  环球时报

  印度阿萨姆邦种族冲突在全境引发恐慌,上演了印度城市数以万计的人员大逃离。印度政府认为社交网站上的谣言起了关键作用,新德里要求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配合调查,提供造谣者的IP信息。在印度政府压力下,这些网站先后表示愿意“合作”。印度舆论仍有不少要求政府加强网络管理和担心言论自由受损害的声音。

  上述情景和中国在某些时刻对互联网的纠结感受多么相似。从外人的视角看印度,我们更容易做到“旁观者清”,客观评估互联网同社会稳定之间到底有没有,以及有多少关系。

  首先,印度的这次“大逃离”有深刻社会原因,这是公众恐慌被谣言一点就着的根源。印度要安抚社会情绪,阻止逃离运动的蔓延,并让它今后不再发生,仅仅朝社交网站使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但网络谣言起到的坏作用亦很明显。美国的那些社交大网站放任信息自流,美国政府也经常要求各国对网络零监管,但信息放任是否会带来严重危害,全凭各国公众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及承受力。久而久之,有的国家“出事”是必然的。

  美国是大型社交网站的发明地,这些网站的设计充分对应了美国的历史与社会现实,但即使这样,美国对它们也未必驾驭得得心应手。除了美国,其他西方国家也不适应。比如英国去年骚乱,社交网站推波助澜,英国首相卡梅伦公开表示今后可能在骚乱时期予以关闭,舆论哗然。

  在埃及革命中,社交网站也被认为“立下头功”。印度当然不会发生革命,它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但这次印度动荡显示,经不起社交网站上的谣言折腾。这跟国家民主不民主关系不大,印度的政治承受力或许很大,但它的社会承受力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中最穷的之一,大量人口生活窘迫,受教育低,每天过着追求温饱的日子,生存安全高于一切。国家政治层面的那些东西,传递到他们的周围基本都被简单化、标签化了。他们分辨、驾驭信息的能力已经细如游丝,网上和手机里的每一条信息,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真的。

  中国的情况比印度好多了,一条谣言在中国能让这么多人工作不要了往老家跑,如今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政府的行动能力,以及中国互联网上对假信息的自我净化能力,都远非过去可比。

  但中国社会治理现在还有点“怕”互联网,也是事实。中国社会弹性的增加速度,依然赶不上互联网对传统社会“大闹天宫”般的冲击,中国政治的弹性尤其跟不上。

  怪互联网错了,或者怪中国错了,都很不着调。就像现在不能说社交网站要对印度的“大逃离”负责任,或者说印度出这样的事活该。但出了问题就要解决,印度立刻做大的改变不现实,它想做也做不到。社交网站做出调整相对容易,它们应当更积极实现与印度的相互接近。

  中国与互联网相互磨合,形成今天全球最大的网络使用群体,中国进步了,中国的社交网站也有了有别于西方社交网站某些特点。互联网与中国的融合未必是最佳的,但两者对融合形成了某种自觉,这是对的,也是希望。▲

http://news.sina.com.cn/pl/2012-08-23/071325019740.shtml
103#
发表于 2012-8-23 20:27: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印媒:印度政府对社交媒体宣战
核心提示:8月22日,印度《第一邮报》称“印度政府开启了一场针对互联网的战争”。印度政府对“推特”“脸谱”等社交媒体表示,要求它们提供上传不良信息用户的资料,否则要对它们采取法律行动。《印度时报》称,政府没有理由镇压舆论,这只会削弱政府其他努力的信誉。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印度政府开启了一场针对互联网的战争。”22日的印度《第一邮报》如此描述该国的政治气候。过去几周以来,传播仇恨与恐慌的手机短信引发数万人从印度东北部逃离,《印度快报》称之为“印度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人群迁移”。印度政府将矛头指向“推特”、“脸谱”等社交媒体,要求它们提供上传仇恨信息、造假照片的用户信息,否则要对它们采取法律行动。到昨天晚些时候,一直冷淡印度政府的推特表示要跟印度政府合作,脸谱则被认为已经向印度政府“鞠躬”。从去年的“阿拉伯之春”,到伦敦骚乱、俄罗斯反普大示威,众多事件背后都有社交媒体的影子。印度有1亿网民,7亿人有手机,脸谱的活跃用户达4600万,印度政府管控互联网的做法面临巨大挑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21日发表讲话,要求印度“遵守对自由、基本人权和法制的承诺”,给新德里带来额外压力。

推特在印度迎来末日?

“针对东北部地区民众的网上仇恨运动,让人见识到社交媒体在印度的威力,也让人看到这个逐渐壮大的群体(超过6000万用户)如何被操纵用于阴险的宣传。史无前例的东北大逃亡,开启了有关互联网自由和内容管理的辩论。印度政府已经基于策划网上仇恨运动的理由而屏蔽了250多个网站。”印度亚洲通讯社引述网络安全专家法蒂亚的话说:“印度可能不得不要打的下一场恐怖大战,将是在互联网上。”

印度政府的作战对象是推特、脸谱、YouTube等社交媒体。印度电视台22日说,截至2011年,脸谱网站上有4600万活跃的印度用户。美国《华尔街日报》说,印度的推特用户达1500万。印度《第一邮报》称,印度的网络文化全都是关于社交网络的,印度有1亿网民,他们在跟政府进行一场艰苦的战争,双方都不愿后退一寸。

22日晚些时候,印度电视台报道称,推特主动与印度总理办公室沟通,承诺与印度政府合作。此前一天,《印度时报》称,“推特在印度可能面临政府的斧头”。报道称,虚假信息像野火一样通过手机短信、脸谱、YouTube和推特扩散,被刺痛的印度政府现在似乎对社交媒体加强控制。一名政府高官说,推特已被告知,若不配合找出反东北部印度人的煽动性信息来源,印度政府可能对其采取法律行动。其他网站如脸谱和YouTube,已向印度政府确认“相关仇恨内容源自巴基斯坦”。但推特对印度政府的要求反应迟缓。印度通讯与信息技术部长西巴尔22日称,印度政府需要对那些违法的社交媒体采取严厉措施,任何人滥用技术犯下罪行都要受到惩罚。此前,Oneindia网站报道说,印度许多官员,如马哈拉施特拉邦内政部长帕蒂、社会党议员亚达夫等人表示,像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络应被关闭一些日子,以阻止谣言传播。21日,埃及独立新闻网站bikyamasr问道:推特是否在印度迎来末日?

22日,脸谱公司发言人称,他们“理解形势的严峻”,很多脸谱雇员在印度和美国昼夜不停地监控,采取必要措施,它将删除内容、封锁网页,甚至废掉上传煽动暴力的用户的账号。脸谱公司称,这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印度“samaylive”网站评论称,“脸谱在印度政府面前鞠躬”。

德里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拉维在《印度教徒报》上撰文说,一个新的权威正在形成,那就是手机屏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以往的控制群众、管控社会动乱和社群骚动的办法将受到考验。他称,“审查属于19世纪的技术,在今天不会奏效”。《印度时报》22日刊文说,一些网站和社交媒体一直被各种组织用来煽动暴力或加剧不安全感。政府寻求阻止此类反国家行动的做法是对的。不过,政府绝不能利用这个机会清除自己感到不舒服或丢脸的内容。讽刺或挖苦政府或领导人的网站不能与故意制造法律和秩序问题的网站相提并论。一些讽刺可能是刻薄,但政府没有理由重手镇压。这只会削弱政府其他努力的信誉,让别国觉得印度是一个不自由的社会。

Oneindia网站22日报道称,不管是不是民主国家,自由都不能是绝对的,应与国家利益和国家完整相一致,如果出于更大的公共利益需要,政府完全有权限制言论自由。不过,该网站引述一个印度的民间故事建议政府慎重行事。文章说,古时候有个国王,他问属下,为什么每次出去散步都会把脚弄脏,大臣于是赶快命令扫地的人将世界上所有的脏东西都扫走,但没有奏效,大臣又命人往土地下面灌水,结果弄得更脏。一些人甚至建议国王待在房间别出门。这时候,一个聪明人出现了,将国王的脚用一双鞋包裹起来,国王的脚再也弄不脏了。报道称,印度政府现在就像传说中的那位国王,对社交媒体草率封堵,希望印度政治家能理解这个逻辑。

“社交媒体遭遇不公平指责吗?”印度IBNLIVE网站22日引述网络法律专家杜伽尔的话说,印度有信息技术法,那些信息服务部门不得让其网络公开反印度的任何内容。印度政府在通知该部门之后,36小时内需要删除有关内容,否则就会承担责任。杜伽尔说,一些公司不能因其美国身份而主张遵守美国法律、无视印度法律。他表示,只要你面向印度的用户,即使你不在印度,也要遵守印度的法律。
http://news.163.com/12/0823/01/89IBEKG700014JB6.html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16:55: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浙江温州居民疑因钓鱼岛开战谣言抢购食盐
2012年09月17日14:04  人民网




全文浏览

网友拍的市民排队在抢盐


  人民网温州9月17日电(见习记者 黄雪意)这两天有网友称,温州有些乡镇的百姓在排队抢盐,温州市盐务局回应食盐库存够温州市民用2个月。

  有网友在微博上说:“在瑞安马屿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家都在排队抢盐,现在都很难找到盐了,一般店和超市里都卖完了。”该消息引发网友热议,纷纷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辟谣。据网友反映,市民抢盐风潮疑似有人散布因钓鱼岛而开战的谣言引发市民跟风“囤盐”,甚至有网友说还有市民跟风“囤粮”。名为“小女人lovemiss”的网友称:“听说温州的米也紧迫了,好多人买米,郁闷。”

  记者从温州市盐务局运销处了解到,温州瑞安、文成一些乡镇确实存在抢盐的情况,市民为什么突然抢盐具体原因还不清楚,但是盐务局表示温州市目前盐库存足够市民用2个月且价格不变,希望广大市民不要恐慌而盲目抢盐,也不要听信谣言。


http://news.sina.com.cn/c/2012-09-17/140425190809.shtml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22:54: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北大媒介观察(設置備註)





http://weibo.com/u/2385817094


█北京 海淀区 █畢業于 北京大学
標籤: 新闻学理论媒介批评传媒人媒介品鉴

更多資料嬀/url]簡介: 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硕士(MJC)出品,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观察媒体报道,审视媒体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参与到新闻生产进程中学习与成长~



求關注| @他| 更多

















【日本大众传媒诱导舆论的三大法宝】《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卓南生教授揭示日本媒体“真面目”: “日本是一个能在短暂时间内调动舆论的国家,日本媒体十分擅长引导舆论,依靠的是三大法宝,一是划一性,实质是统一口径;二是‘集中豪雨’式铺天盖地的报道;三是激情主义的报道。”(详情请见长微博)



| 轉發(85)| 收藏| 評論(19)
今天 17:09來自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閱!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全部 | 認證用戶 | 關注的人 | 陌生人
72树根:到底说的是哪儿呀?//@吴飞微议: 同问。这个看来得向卓教授好好讨教了。//@北大新传徐泓: 通过什么机制实行这样的舆论调动?和咱们这儿如此相似?        (18分鐘前)
吴飞微议:同问。这个看来得向卓教授好好讨教了。//@北大新传徐泓: 通过什么机制实行这样的舆论调动?和咱们这儿如此相似?        (25分鐘前)
北大新传徐泓:通过什么机制实行这样的舆论调动?和咱们这儿如此相似?        (26分鐘前)
西门猛吹雪:回复@北大媒介观察:对于卓教授的发言,我持反对观点。我个人从没有见过一个日文报纸对于同一事件类似的报道同时出现在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统一口径,这需要怎么操作,对于日本的私有媒体来说,这种操作是否可行,有待考证。(42分鐘前)
fei9905:这个我们也可以有~        (今天 21:44)
李双龙:卓教授依然犀利啊。        (今天 21:40)
北大媒介观察:回复@西门猛吹雪:卓教授还补充说:“针对这点讲得最贴切、最坦率的是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在他担任首相的前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令人惋惜的是,战后日本的国民仍然容易盲从政府。在战后,国定的教科书已经不存在,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媒。国民仍然是金太郎糖。’”        (今天 21:31)
Mazarin@SO58 岛国媒体的嘴脸        (今天 21:01)
陆高峰传媒研究:说自己的吧//@张洪忠: 怎么说得和我们的法宝很像? 有研究日本传媒机制朋友能帮分析一下吗?//@jasmine殷莉://@北大新传徐泓: 通过什么机制实行这样的舆论调动?        (今天 20:21)
唐远清://@jasmine殷莉: //@北大新传徐泓: 通过什么机制实行这样的舆论调动?        (今天 19:28)
zhangzhiwen2969://@北大新传徐泓: 通过什么机制实行这样的舆论调动?        (今天 18:00)
北大新传徐泓:通过什么机制实行这样的舆论调动?        (今天 17:59)
吉大沧海一苏        (今天 17:35)
吉大沧海一苏:强化效果,本来日本国民就相信这些,媒介强化一下而已        (今天 17:35)
西门猛吹雪:第二点我比较过。在九月十八号之后朝日新闻关于中国游行示威的报道并没有表示出所谓的”铺天盖地“。”统一口径说“个人觉得人为的去统一口径是不太可能的。第三个,大肆渲染。我真的没有见到。可能是我一直都是和国内报纸比较,并没有和美国作比较的缘故。        (今天 17:32)
巧巧ly-alias:不得不承认新闻传播这块,日本研究比我们深入的多,运用的更是灵活的多!        (今天 17:26)
巧巧ly-alias:不得承认新闻传播这块,日本研究比我们深入的多,运用的更是灵活的多!        (今天 17:26)
王歪歪也:转发微博        (今天 17:12)
LENS_周:所有的武器都差不多,关键是何时用与如何用…        (今天 17:12)










106#
发表于 2012-10-26 10:07: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网称化工厂爆炸污染涪江 四川射洪官方辟谣
2012-10-26 05:14:13 来源: 华西都市报(成都) 有3392人参与 2(2)涪江又遭污染了?25日下午4时14分,遂宁市射洪县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射洪境内涪江水质正常,请市民不必惊慌。

“绵阳一个化工厂爆炸,涪江水又遭污染了。”25日上午10点半左右,位于涪江之滨的射洪县城开始出现这种传言。不久,下游的遂宁城区出现传言:射洪一个什么厂发生爆炸,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涪江……

遂宁市及射洪县环境保护局等部门闻讯后,立即展开调查。有关部门很快查明:射洪境内没有任何工厂发生爆炸,消防部门也没有接到任何爆炸的报警。


射洪县立即同涪江上游的绵阳相关市县联系。射洪县环境保护局调查了解到:10月23日下午,江油市境内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煤油泄漏,少量煤油进入平通河(涪江支流)。但是,江油环保部门和企业立即采取措施,使污染物在平通河内得到有效控制。江油市、绵阳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涪江水质未受影响。

同时,射洪县环境监测站对涪江水质进行加密监测。监测表明:射洪县境内涪江水质正常。

情况调查清楚之后,射洪县新闻中心官方微博立即发布消息以正视听。同时,射洪县环境保护局在射洪县人民政府网和当地电视台上,发布《关于涪江水质的情况说明》,告知涪江水质正常,提醒市民不必恐慌,“如有异常,我们将及时通报。”

目前,射洪及遂宁市面很平静。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http://news.163.com/12/1026/05/8ENGPCCO0001124J.html
107#
发表于 2012-11-1 10:34: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老邹laozou
今天,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微博]正式登陆新浪网,这是央视进军新媒体的一项举措。

@老邹laozou
继人民日报、新华社新浪微博、中央电视台新浪微博 也上线了。现在谁是中国最大的媒体,谁是最重要的媒体? 舆论高地在哪里?这些都不言而喻了吧。到底是新浪微博还是其它微博更有影响力还有必要争论吗?

|
轉發(3)
|
評論

29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
收藏|
評論(1)

1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08#
发表于 2012-11-2 17:19: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西溪斜阳
舆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舆论学、传播学。    ... http://t.cn/zlg6B1T (使用新浪长微博工具发布http://t.cn/zOXAaic



| 轉發(1) | 評論(2)
18分鐘前來自新浪博客


| 轉發| 收藏| 評論
1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09#
发表于 2012-11-28 11:23: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北京住建委否认存恐慌购房 称不具明显反弹条件

2012-11-28 03:59:00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292人参与
0
近日,有传言称北京楼市出现“抢购、涨价、恐慌”等情况。昨日,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品住房市场供需关系一直稳定,北京也将严格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长期不动摇,房价不具备明显反弹的条件。

广大市民还是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购房,盲目非理性的购房存在较大风险。

“明年住房供应仍将保持稳定”

有媒体报道称,近期北京楼市未见往年的寒冷,多个项目再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并感慨购房“像抢白菜一样”,“走关系”才能买到房并不是个案。不少购房者选择在近期看房,房价的不断上涨让他们有些后悔当初未能尽早买房。

而根据市住建委提供的数据,今年9月,开发商希望通过“金九银十”拉动销售,集中推盘。当月新建商品住房上市达15800套,但在10月份回落至5200套左右,11月份截至昨日已上市5300多套,预计至月底将回升至近7000套,与今年前10个月月均上市规模基本持平。

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市还有9000余套商品住房正在预售审批之中,有望年底前形成实际供应。同时,全市开工未预售商品住房项目还有1200万平方米,其中很多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形成实际供应。

“再加上现在全市在售商品住房库存5.4万多套,全市存量住房市场供应潜力也是巨大的,可有效满足需求。另外,国土部门也在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地力度,可以预见,明年住房供应仍将继续保持稳定。”该负责人说。

本月日均成交270套,连续3个月下滑

该负责人称,当前北京楼市不存在“恐慌性”购房情况,市场基本处于动态平衡之中。11月份至今已成交7100套,日均成交270套,低于今年3月至10月日均约290套的水平,也是在今年8月日均签约达349套以来连续3个月下滑。居民首次购房比例稳定在90%左右,投机投资性需求持续得到有效遏制。

他表示,北京还将继续严格执行包括住房限购政策在内的调控政策,遏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则将作为北京楼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坚持。因此,住房成交量和房价都不具备明显反弹的条件。所以提醒广大居民,还是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购房,盲目非理性的购房存在较大风险。

相关新闻:

北京楼市异常升温 住建委称房市供求一直稳定

北京年末将再现新地王 楼面价有望突破4.3万/㎡

10月北京新房均价2万 二手房价环比持平

北京楼市预计近40宗项目开盘 33宗酝酿提价

http://money.163.com/12/1128/04/8HCBT12P00253B0H.html
110#
发表于 2012-12-5 09:5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3-1-10 21:42 编辑

【案例】舆论恐慌
法国学者称遭中国马蜂入侵 引发民众恐慌(组图)
2012年12月05日02:39  中国青年报
评论(2人参与)


法国南部发现的马蜂窝


法国蜂农在蜂箱上设置墨胸胡蜂诱虫剂


  一群个头只有两厘米的小家伙,正搅得英法两国心神不宁。
  一个名叫“今非昔比”的英国网友信誓旦旦地说,一旦它们入侵英国,他要么立即移民外国,要么买一张巨型苍蝇拍和一大罐杀虫剂来防身!法国巴黎更是如临大敌:无论是拥有世界上最大抒情剧场的巴黎歌剧院,还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曾作为监狱的卢森堡公园,许多标志性建筑的顶部都设置了捕虫网或杀虫剂;巴黎市政府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在必要的时候随时出动。
  让这两个欧洲大国严阵以待的入侵者,其实是一种据称来自中国的马蜂。
  一个月前,一名54岁的法国男子被马蜂蜇死。经过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研究员弗兰克·穆勒的辨认,杀手很可能是远渡重洋而来的中国墨胸胡蜂。这位研究员还抛出另一枚重磅炸弹:这一外来物种将在2014年前进入英国。
  但对于这种说法,我国蜜蜂研究者并不赞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王强推测,这群马蜂可能之前就在法国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员李铁生也认为,从马蜂的生活习性来讲,漂洋过海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被它们蛰一下的感觉,就像被烧得滚烫的钉子刺进了皮肤
  起初,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死亡事件。2012年11月5日,在法国卢瓦尔省的小镇科伦,一个中年男人正在自家花园里悠闲地修剪树枝。这里是法国排名第一的白葡萄酒的出产地,四周起伏平缓的山丘上遍布着农田,与远处山上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堡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图景。
  这幅和谐的画面被一抹突兀的黑色搅乱了。一团黑雾从树丛中窜出,将受害人笼罩起来,任凭快跑、躲闪或用力地挥臂驱赶,黑雾依旧牢牢地黏着他。伴随着轰炸机般的嗡嗡声,黑雾变得攻击性十足,雨点般的袭击落在他裸露的皮肤上,几分钟以后,男子停止了挣扎,黑雾这才慢慢散去。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如果不是地上多了一具面目扭曲的尸体,不会有人相信刚刚发生的骇人一幕。
  当地警方立刻开展调查,很快就找到了凶手——那团死神般的黑雾,原来是一群马蜂。马蜂蜇死人的事件在法国也时有发生,并不算什么新闻。但这一次,经过科学家的辨认,得出的结论令人大惊失色:凶手属于外来物种!
  弗兰克·穆勒对《中国青年报》表示,他所在的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早在2004年就有这种外来马蜂的观察记录。坐落在塞纳河畔的巴黎国家历史自然博物馆,不但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动植物标本化石,还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研究人员。
  穆勒和同事定期到野外考察,对法国境内的马蜂进行搜集分类。马蜂和蜜蜂同属于昆虫纲膜翅目,分别属胡蜂总科和蜜蜂总科,也算得上亲戚关系。马蜂是一般人对胡蜂总科昆虫的笼统称呼,也有人称之为黄蜂。
  8年前,穆勒开始对这种外来马蜂进行记录建档。不同于法国本土马蜂,这位外来户身长是当地蜜蜂的4倍,而且更具攻击性。一只外来马蜂可以在一分钟内撕碎40只欧洲蜜蜂。通过提取DNA,穆勒将这种外来马蜂的基因型与世界各地的马蜂进行对比,发现与中国本土的墨胸胡蜂一致。
  两年后,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翅目部负责人克莱尔·威尔孟特根据观测记录,以及目击者的证实,提出了“墨胸胡蜂中国说”的假设,并撰写了论文。目击者是她的一位朋友,在法国南部做盆景生意。大约在2005年前后,这位生意人见过几只“曾在中国见过的”马蜂在自家花园里飞来飞去。这个商人经常用货船集装箱从中国进口陶器承装盆景,她怀疑马蜂是躲藏在中国陶器集装箱里“偷渡”而来。
  如今,这篇昔日默默无闻的学术文章被人翻了出来,再度引起公众的极大恐慌。
  不少人将这群外来马蜂与曾经肆虐南美洲的“杀人蜂”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同样凶悍好战,所到之处无论人畜均难幸免。很多法国养蜂者发现饲养蜜蜂的数量大量减少,开始求助于法国养蜂协会。
  巴黎副市长法比耶那不得不出面安抚民众。她澄清说这种马蜂虽然凶猛,但对人类并不是一击致命的,只有少数对蜂毒严重过敏的人才会导致死亡。
  英国媒体《每日邮报》几乎在第一时间报导了此事。按照穆勒的预测,这群入侵者将于2014年抵达大不列颠。这家媒体还添油加醋地形容道:“被它们蛰一下的感觉,就像被烧得滚烫的钉子刺进了皮肤!”
  墨胸胡蜂虽然性格暴躁,却是有缺点的益虫
  不过,当墨胸胡蜂的中文命名者李铁生得知这个小家伙闯祸的消息,并不感到意外。
  “它们又犯什么事儿了?”这位76岁的老人说,“我当初也被蛰过,那滋味可比打针疼多了!”
  这位南开大学昆虫系的毕业生从1976年开始研究马蜂。“墨胸胡蜂”这个名字,也是他那一年在整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已有的、未命名分类的标本时所取。当时,这个年轻学者看到这种马蜂黑色的胸部,灵机一动取名为“墨胸胡蜂”。
  在20平方米的书房里,他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挂在墙壁上的一排摆满马蜂标本的玻璃镜框。大大小小的马蜂,虽然都是黑黄相间,可有的颜色鲜艳,大腹便便,一副黑社会老大的派头;有的体色较淡,细腿蜂腰,颇像老大身边身手敏捷的保镖。
  他指着半个拇指大小的胡蜂说:“看,那只就是墨胸胡蜂。”如果说它有什么特点,就是它的胸部呈现的是黑色、足部呈金色,“别看它不起眼,主要是跟旁边大块头金环胡蜂的对比,另外就是标本难免有些缩水”。
  对于这个“黑肚皮”在法国的杀人事件,跟马蜂打了36年交道的李铁生解释说,马蜂出于天生的护巢性,当人们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让它感到巢穴受到威胁时,它们就会一涌而出,集体围攻入侵者。
  他还纠正说,墨胸胡蜂并不是杀人蜂。杀人蜂是由于人为的疏忽,导致非洲蜜蜂与丛林野蜂杂交出来的新品种,又称非洲化蜜蜂,属于蜜蜂科。相比之下,墨胸胡蜂是属胡蜂科,人们习惯称之为马蜂或者黄蜂。
  “墨胸胡蜂虽然性格暴躁,却是一种有缺点的益虫。”李铁生评价道。他曾经在浙江人工饲养马蜂来防治棉铃虫。作为肉食性昆虫,居住在棉花田里的马蜂能够担负起“害虫杀手”的职责。
  李铁生表示,人们之所以觉得捅马蜂窝特别危险,恰恰是因为对它习性的了解太少。
  “马蜂在夜间、下雨天和三级以上的大风天都不出来,可人们往往喜欢挑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下战书,这反而是马蜂战斗力最强的时候。”他说,“正确的做法是白天看准马蜂窝的位置,等到晚上再去把它摘除。”
  他还记得有人提出配置价值10万元的防护服,“其实根本用不着,反倒是穿得越少越好,我们经常穿着背心短裤,以免马蜂钻进衣服里”。由于马蜂基本上是色盲,明确识别白色,所以进行人工捕杀的时候,工作者最好穿深色服装。
  另外,实验证明,马蜂对运动中的物体观察敏锐,一旦遭到马蜂追击,千万不要乱跑,应当缩头藏顶,伏下不动。
  法国可能早就有墨胸胡蜂
  不过,对于墨胸胡蜂在法国肆虐的消息,王强和李铁生都表示质疑。
  王强认为,尽管法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基因比对,但要确定外来物种,还应该将该物种的形态学、生活史和生理特性等多方面与当地同类物种进行比对。基因只能证明两者之间的亲缘性。即使这种马蜂的形态学、生理特性与生活史等与墨胸胡蜂相似,也只能说明两物种属同类,不能说明该物种就一定是通过人为渠道由中国传播到当地,有可能是物种本身的自然迁徙,也可能它们在法国之前就有分布,只是并未进行系统研究。
  李铁生也非常怀疑“墨胸胡蜂中国说”的假设,理由是胡蜂非仓库害虫,生活习性活跃。在他的印象中,曾经发生过波兰指责中国出口的长毛绒里附有一种叫做赤足郭公虫的仓库害虫。后来他在波兰人的论文里找到了证据,证明这种寄生虫在波兰本来就有分布。事后证明,原来是波兰的货船没有做好清洁工作。
  最近,他又找到了1904年法国学者拜森发表的一篇关于墨胸胡蜂的论文,这让他愈发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无论如何,那位盆景商遭了殃。按照法国科学家的说法, 中国马蜂是通过集装箱“偷渡”到法国的。
  作为当地唯一一个跟中国打交道的商人,那些受到损失的蜂农把矛头都纷纷指向了他。蜂农们坚持要其为他们的损失负责,愤怒的人们有的对他谩骂不休,有的扬言要把他从当地赶走,还闹出了不少纠纷。
  当笔者向穆勒提出联系这位商人时,穆勒替他拒绝了:“这个可怜的人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像其他人一样做自己的生意,实在不应该要他为物种入侵的事情负责,那些纠纷已经够他受的了,还是让他安静地生活吧!”
(原标题:中国马蜂大闹法兰西?)
中国马蜂大闹法兰西?
实习生 张莹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05日   11 版)

http://zqb.cyol.com/html/2012-12/05/nw.D110000zgqnb_20121205_1-11.htm


http://news.sina.com.cn/w/p/2012-12-05/023925731079.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