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1012) 稀薄 xībó (一) 2021年6月18日《北京日报》第14版刊登文章《归来,守护你的米兰花》。文中有一句话写道:“来人是已经与大姑妈一家不相往来20年的小姑妈,她的头发稀薄了不少,已经盖不住顶心的头皮。”这句话中的“稀薄”一词使用有误。 “稀薄”指的是稀少、淡薄。“稀薄”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烟雾、气体等物质,可以让人看到、感觉到,但在常规情况下难以用手抓捏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常是没有实体或固体形态的物品。句中的“稀薄”,其使用对象是“头发”,但“头发”不仅可以看到,还能够让人抓捏到,是一种有固体形态的具象物品,“稀薄”不能适用。 另外,“稀薄”是一个形容词,但句中的“稀薄”后加上了时态助词“了”,其后又有“不少”,这是把“稀薄”这个形容词当动词用了,也不合其使用要求。 可以把“稀薄”改为“稀疏”。“稀疏”指事物之间不密集,有较大间隔,句中的“小姑妈”从引语所出全文可以看出已是一个老年人,使用“稀疏”符合老年人“头发”生长的一般状态。 但是,“稀疏”同“稀薄”一样,同样是一个形容词,因此就这个句子来说,仅仅把“稀薄”改为“稀疏”是不够的,还需把其后的“了”和“不少”一起删去。这样改了以后,出现了“她的头发稀疏,已经盖不住楠心的头皮”的句子,读上去更为顺畅。 (二) 2020年7月14日《文汇报》第11版刊登文章《一片苍凉中的丝丝暖意》。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作品中有关祖父的信息非常稀薄,我们只知道他年轻时在英国留过学,后来因政治上有污点被流放到西北教书……”。句中的“稀薄”一词使用有误。 “稀薄”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没有实体或固体形态的物品,但不能是纯粹的抽象物品。句中“稀薄”的使用对象是“信息”,但“信息”是一个抽象概念,“稀薄”不能适用。 可以把“稀薄”改为“稀少”。“稀少”指数量少,与“信息”能够搭配,适用于句中语境。 编辑:马皖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