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张兴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春季09级新闻评论课程作业

[复制链接]
1051#
发表于 2012-6-14 12:13:49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0:谁掌握着话语权?

陕西榆林横山县百信医院患者胃穿孔死亡,院长带领全院40余名医护人员悼念死者,致辞检讨忏悔,集体下跪磕头。该院医生称,死者家在当地势力很大,院方被迫接受家属条件,与之签订协议,停业3个月,违约赔300万。(5月2日《华商报》报道)

近两年,媒体报道的有关医患纠纷的事件不少。由于医疗事故,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何隐患关系会变得如此紧张?同为目标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不都希望让病人康复吗,可是一旦出了事故就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医生的身上,患者叫屈医生喊冤,谁来为这些医疗事故买单呢。
无可厚非,医疗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能完全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生。虽然,由于医生收受红包、过量用药,制造假医师资格等等不良显现的出现,这个“白衣天使”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被扭曲了。这原本简单的治疗关系,因为种种因素已造成社会上人们就医的另一大心理病症。但是,在如今的大染缸里,那个行业不是如此呢。人们的内心已经被金钱、地位所侵蚀。即便如此,我们更不能以偏概全,对所有的医护人员持有偏见。当然,作为患者及家属在就医之前就应当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医学常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药到病除,得以康复,自己理应承担一定的风险,给予医生一定的信任。医闹事件频频发生,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再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现在已经有很多医生因为怕被患者告、被患者打,甚至被患者杀害而不敢做任何需要冒险的手术和治疗,使得一些本来可以“搏一搏”的病例,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有的病人甚至被医院拒之门外。所以,患者和家属应当理性的处理与医生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医患关系之所以日趋紧张,归根到底是体制问题引发的信任缺失、道德谴责。但我们不能把体制缺陷当成所有问题的挡箭牌,医护人员仍要坚持做人的良知和行医的底线。为了冰释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治疗,博得大众的信任是关键之举。


http://news.inewsweek.cn/news-24629.html




1052#
发表于 2012-6-14 12:15:20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1:所谓的“慢性自杀”
近日有媒体爆出,珍珠奶茶里的“珍珠”普遍含有明胶成分。年轻人爱喝的珍珠奶茶里,含不含皮革明胶等违规成分?记者联系山东轻工业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实验。由于塑料成分主要为有机物,其分子结构不易分析测试,随着“毒胶囊”而进入公众视野的重金属“铬”成为此次检测锁定的目标。(5月3日《齐鲁晚报》报道)
“毒胶囊”事件余波未平,“重金属奶茶”又浮出水面,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关切的焦点。为何食品安全这一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概念趋于对时尚的追求,便给商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然而这些商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谋利而不择手段,忽视公众的健康,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慢性自杀的过程。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稳住脚步,盈利是首要的目的,他们也是为了盈利而存在,但是不能一味的追逐利益而忽视大众的利益,这种交易是一种公平的交易。如果在这一交易过程中商家投机取巧、违背行业行规,损害公众利益,最终会被大众所唾弃,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此次事件中,这些商家为了谋利在珍珠中加入重金属,这一“添加剂”经过验证确实对人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将这种劣质产品卖给大众,可见这些商家为了谋利已经黑了良心,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最终的下场可想而知。

到底是谁纵容这些人?企业产品的上市理应经过食品安全检查,获得食品安全证方可出售,可是为什么危害人类健康的商品却屡出不鲜。毋庸置疑,一定是有关食品安全的执法和监督部分的失职,可见我们的执法力度不够严,才会导致一幕幕的悲剧上演。执法部门是否应该反思,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严厉打击这些缺乏道德底线的企业,维护大众的权益。

此外,笔者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还不够详细、全面,这样奸商才会有机可趁。相比之下,美国对食品安全方面有自己完善而严格的规定,对危害公众健康的食品的处罚严厉程度和罚款的巨额度让我们惊叹,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http://news.zynews.com/2012-05/03/content_2366201.htm





1053#
发表于 2012-6-14 12:16:32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2:家庭教育中的盲点不容小视

5月10日,合肥少女毁容案一审宣判。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陶汝坤有期徒刑十二年一个月。受害人一方表示对判决不服,并表示将请求抗诉。受害人周岩在听到判决后情绪激动,说干脆判当庭释放算了。(来源:中国广播网)
青少年犯罪的新闻我们知道的不少,但是就合肥少女毁容案,让我为之一惊,犯罪嫌疑人手段之恶劣,情节之残忍,这岂会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所为,这个社会真的是无奇不有。
5月10日,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一个月,这一审判结果引起了大众的一片哗然。有的人认为,此判决呵护法律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应当“从轻发落”,法律明文规定对于未成年犯罪不判死刑,最高也就是无期徒刑,被害人并没有死,所以这一判决合理合法。还有的人同情这位被害者,表示极不赞同这一判决,他们认为这样的判决不公平,被害者得知宣判结果时说了一句“我还没有从医院出来,他就从监狱出来了”。还有人爆料被告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是“官二代”,便认定“官官相护”,人们的冤屈无处可伸。
笔者认为,事件已经发生了,最后的剩下的就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利益之争了,无论结局如何他们也只是想要起到泄恨的作用吧。而我们对这一事件是否有过反思呢?到底谁莱维这场悲剧买单?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当前青少年的成长我们是否应当给予更多的关心、教育呢。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极易叛逆,走上极端,一件件的悲剧已经得以证明。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这一重要的环节应当发挥首当其冲的作用,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给他们创造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
一件件悲剧中,有大量是因为青少年的感情问题而引起,对于青少年的早恋现象我们应当给予极度的重视。笔者认为,由于现在经济、科技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孩子都及早的接触网络,而网络上关于情爱的信息不少,不免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家长应当给予一定的教育,教他们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此外,目前的家庭教育中还有不少的盲点。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而对其格外的疼爱,这势必导致不良的后果。过度的庭溺爱是他们从小贪玩,学习成绩上不去,学校不管,家庭不问,流于社会,沾染上偷盗、打架等恶习。还有一些家庭是父母忙于生计,长期在外地打工,这些小孩在家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得不到应有的良好教育与监管,在社会上与小伙伴们寻欢作乐,渐入歧途。此外,还有的父母离异,得不到亲情的关爱和帮助,晦暗的生活处境和自愧不如的心理状态使之自暴自弃而违法犯罪。所以,这些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我们今后应当如何给予孩子正确得当的教育。



1054#
发表于 2012-6-14 12:32:51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3:拿无文保价值作幌子
继梁林旧居后,大文豪鲁迅曾居住过的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84号院正面临被拆。北京市西城区相关部门对此回应称,小院历史文化信息无存,没有保护价值,且并非文保单位或挂牌保护院落,未来将按规划实现绿化。砖塔胡同84号院现状如何?究竟有无历史价值?若非文保单位,是否就能随意拆除?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鲁迅这一人物从小就给给我们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随处可见他的文章,那时候只感觉他是一个有志向的热血青年,对他有无比的崇拜之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都是他的杰作,现在再次读起这些文章,隐隐约约能感受到作者在当时的背景下得无奈、愤慨和讽刺的意味,对鲁迅的崇拜又更上一层楼了。然而,近日得知,鲁迅旧居将被拆,对于该事件笔者认为是某些人兴风作浪,借机否定鲁迅,从文学的历史上除名。这是多么可笑而荒唐的行为,鲁迅在文学的浪潮中早已树立了独树一帜的地位,有谁能够动摇?
所谓的拆房,笔者认为拆的不是房子,而是精神脊梁。鲁迅一部部的好作品都给予我们大量的警示、启发。从小鲁迅作品就对我们思想给予了无限的启蒙。他试图唤醒民众,批判民众的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他的文章中大都是为了帮助落后的民族摆脱穷困潦倒的命运而作的努力,他在文学上和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他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精神粮食。然而,此次的拆房,理应慎重考虑,因为他拆掉的不只是房子,同时也不免会引起社会的轰动。

虽说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而对那些无价值房屋拆除,但是可曾考虑过城市是建设了,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保留多少呢。对于鲁迅旧居因为没有文保价值而拆,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这都不合乎情理。

http://house.ifeng.com/news/detail_2012_03/09/13075354_0.shtml





1055#
发表于 2012-6-14 12:34:33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4:扭曲的价值观
中南民族大学出现两幅大幅标语引围观。一栋男生宿舍楼所挂条幅写着“妹子,609爷们走了,力争三年高富帅!”,一栋女生宿舍楼回应“爷们,403妹子走了,力争三年嫁个高富帅!”。有网友赞此举“好创意”,教育专家表示,这是一种有创意地表达感情的方式。5月15日来自荆楚网)

在教育专家看来,此举很有创意,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表示自己的感情,为自己以后树定目标,可是这些目标的内容却是“力争成为高帅富”、“力争三年嫁个高帅富”。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富二代”“贫二代”这些带有阶级层次之分的词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互相攀比,为了权利、金钱出卖自己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该事件中的大学生就是很好的例子,“高帅富”成为了他们的奋斗目标。毋庸置疑,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必需品,也许有的人只是为了谋生计,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将这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不免为之惋惜。可想而知,当他们在为这一目标奋斗的路途中,不知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认为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应当“更上一层楼”。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太多的事实摧毁了我这一念想。生活中随处可见一副非主流样貌的大学生,二十几岁却一脸沧桑毫无朝气,行为上表现出的价值观也变得模糊不清,男男女女聚在一起吸烟、喝酒、逃课纯属常事。这当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便是女大学生被包养,或者将“高帅富”“白富美”作为自己男、女朋友的标准。人生观、价值观的功利化倾向被当代大学生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学生应该端正扭曲的价值观,对自身做一个客观地认识,为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目标,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http://comment.news.163.com/news ... HOV4BS00011229.html

       

1056#
发表于 2012-6-14 12:35:07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5:空调吹冷了谁的心?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滨河中学学生阿平称,高一4个重点班的教室装有空调,而7个普通班一台空调都没有,只能吹风扇,班上有同学向学校申请凑钱买空调,也被学校拒绝。阿平质疑学校歧视普通学生,校办公室主任表示,不存在歧视行为,学校资金有限,安装空调的计划也只能逐步推进。(5月15日《广州日报》报道)

“因人施教”无可厚非,目前很多高校开设重点班,对人才重点培养。一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二则意味着更高的升学率,重点上线率。这当中升学率、重点率成为了学校的终极目标,这样的教育方式太过于功利,终究不会长久,中国的教育方式令人堪忧。

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的普通班学生人数占学校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然而他们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学校在开设重点班、普通班的时候是否为普通班这些孩子考虑过,这样的分班从只会给他们增加心理压力,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为了培养“少数精英”而摒弃大多数孩子的教育,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如果持续维持的这样的教育方式,国民的整体素质的层次之分就会像“贫富差距”那样越拉越大。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空调”事件,只是不公平待遇的一个表象而已,学校对重点班的“偏爱”不止这些。为了给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学校为重点班分配优秀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全然不顾及其他的学生,剥夺了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样只会为不公平待遇埋下隐患。

在此次的“空调”事件中,这一群孩子并没有逆来顺受,他们不断地在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而努力。他们要求的不只是“空调”,而是学校对他们的重视。从这一事件中可见,他们内心的不平衡,对教育方式的不满,呼吁大众对不公平待遇作出正确的判断。

笔者认为,对于这一群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对未来还是抱有期待,该事件如何解决势必会影响他们内心仅存的一点点希望,他们要求的只是公平的待遇而已。



1057#
发表于 2012-6-14 12:35:39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6:“限娱令”限的是谁的自由?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小康社会,电视已不再稀奇。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已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工具,在生活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
对于不同的电视栏目人们有自己的选择,电视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是人们消遣、生活需要的权利,理应受尊重。毋庸置疑,当今的很多电视栏目已经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在播放节目的时候大量的插播广告就是很好的证明。就拿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来说吧,随着收视率的逐步上升,插播的广告越来越多,而且时长也越来越长。但是,他却一直保持着收视率的稳定增长。可见。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今的人们,迫于生活的压力,每天早出晚归,只有晚上那一点点时间可以放松身心,很多人在这个时间段都会选择看一些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如果说将“限娱令”延长至晚上十二点之后,我想会引起社会大众的一片哗然之声,因为即使这个节目有多大的诱惑力,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体力坚持的这个点。对于节目组来说,节目的价值难以体现又何必在办下去呢。
娱乐类节目也有一定的存在价值。这类节目不仅仅带给我们的是笑声,有的节目还有激发、鼓励的一面。比如说“勇往直前”这一节目,它可以调动广大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人们挑战的精神和斗志,体验人生中的另一种精彩。“非诚勿扰”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栏目,他抓住了人们的需求,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爱情。这些都是娱乐类节目带给我们的好处,也是它价值的体现。
难道除了“限娱令”就无计可施了吗?笔者认为,何必要“一竿子打死一帮人呢”,在考虑到大众需求的,避免电视栏目过于商业化的前提下,广电总局还可以做一些其他方面的调整啊,比如说“限制节目的时长”“限制插入广告”等等。这一举措,对谁都没好处,何不在另寻他法呢。
此外,各个电视栏目组也应该自我检讨,不要一味的追求效益而在大众眼中变得功利化、商业化,适当的调整一下节目内容。为了不让节目变得低俗,栏目组应当做一些比较有创意、有价值的电视栏目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张燕2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58#
发表于 2012-6-14 12:35: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59#
发表于 2012-6-14 12:36:33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7:“黄金条下出好人”?
核心提示:近日,媒体曝光北京某小学的一名教师,因学生不守纪律上课讲话,便让班长当众扇他嘴巴。目前,医生初步诊断被打学生系“面部皮肤软组织挫伤”。(5月20日《京华时报》报道)
目前,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关于教师殴打学生的事件,引来了大众的热议。在这些事件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老师的素质问题。即便有很多家长支持老师,他们认为“黄金条下出好人”。但笔者认为这种行为永远是“弊大于利”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比较天真、调皮,但是这些孩子是很听老师的话,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多一些心理辅导、教育,孩子更容易接受一点。要是采取“殴打”,我觉得对于特别调皮不听老师话的可以适当的打骂,可以提升老师的威严性,比如“打手心”“大屁股”等等。但是切记不能过激,即使再怎么生气也要考虑到他们只是孩子,如果太过分得惩罚,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事件中的孩子由于上课说话,老师便让班长当中扇巴掌,这一行为太过激了,一是对受惩罚的小孩不利,另一个是让班长去做这种事情,只会让这个班长也有“仗势欺人”的感觉,对两个孩子来说都没有好处。

对于小学教师的素质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这个阶段的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是“一盏明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对于小学老师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起到积极的引导的作用。一此自命不凡的老师常常在教室里当众训斥他的学生:“你是一个笨蛋还是一个傻瓜,上课不听讲,成绩差得要死,全班的脸都让你一个人丢掉了。”他的自尊心受到如此毁灭性打击,日后倘若他的成绩能好,那才是奇怪。老师责备孩子笨,那么会夺走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压抑孩子大脑功能的发挥,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所以老师应当给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一些鼓励更重要。

对于那些惩罚孩子过激的行为,应该给予严重的警告和惩罚。像这样的事件越来越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能够放心把孩子交到学校,对于部分老师的这些行为应当严肃看待。
1060#
发表于 2012-6-14 12:37:32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8: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为何屡屡失分?

车祸发生已逾三日,肇事车主马驰也已被认定负有主要责任,但车祸引发的“后事”却层出不穷——新加坡民众的排外情绪因这场车祸而进一步点燃,社会舆论和互联网上“将中国人赶出新加坡”的声音此起彼伏。5月14日,新加坡当地论坛上大量涌现攻击中国侨民的帖子,甚至称其为“富豪蝗虫”。(5月15日《环球时报》报道)
自建国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对世界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一直以来都保持这良好的国际形象。但是,由于还是有一些国家还是认为中国不是民主、自由的,对于国内政治的腐败更是不敢“恭维”,加之随着近几年由于国人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国际形象多多少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据各大媒体的报道,此次的交通事故造成了三人死亡,这次事件给三个家庭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据调查显示,此次的交通事故是由于“富少车主”酒驾闯红灯,拦腰撞上一辆出租车,导致出租车司机和车内的乘客重伤不治,而且,马驰本人也不幸丧命。虽然,死者已矣,我们也不应在多说什么。但是就这一事件引来了新加坡当地人的对中国人的不满情绪,互联网上出现了“将中国人赶出新加坡”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些社会舆论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
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人,身兼数职,不仅仅代表的是个人,同时还有中国人的形象。这些走出去的中国人言行举止,都代表着中国给人什么样的印象。我们走出去的国人,应该注意的是如何为提高中国形象给自己国家出一份力,而不是靠一些广告宣传,实际行动更有效果。
然而,这些走出去的国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都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诞生的一批富人。大多数富人在国内的言行举止都让人瞠目结舌,更何况去了国外之后,“炫富”“不顾法纪”等行为被媒体多次曝光,马驰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我们也应当换位思考一下。换做是我们我们也会发出同样的声音不是吗,就像之前发生在北京的英国人猥亵中国女子的事件,国人都义愤填膺,所以,对于新加坡的事件我们应该更多的理解,以及想方设法做一些挽救、弥补,重新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