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051#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23:59: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皖雪
1052#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22:22: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969)
拥有 yōngyŏu
2021年5月6日《新民晚报》第12版刊登报道《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文中有一段文字写道:“这些年,李然也曾被周围人催生,认为她‘过几年就会后悔’,也会被朋友质疑‘不生孩子是自私’。李然说,这些问题她也经常拷问自己,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答案。”这段文字中的“拥有”一词使用有误。
“拥有”的意思是领有,具有。“拥有”的指向对象要求是比较高级的、不常见的,或者是在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的,如“拥有全国劳模称号”“拥有万贯家财”。文中“拥有”的指向对象是“自己的答案”,但“自己的答案”是一个比较普通的事物,用“拥有”来作为它的支配语,显得分量过重。
同时,“拥有”的指向对象还要求是具象的事物,如“拥有广大国土”“拥有巨额财产”。句中的“答案”是一个抽象概念,不能接受“拥有”的支配。从这一点来说,“拥有”的使用也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拥有”改为“有”。“有”表示领有,其词义和“拥有”差不多,但它不像“拥有”那么有一种正式感,因此使用场合要比“拥有”宽得多。
编辑:马皖雪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22:42: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971)
曾经 céngjīng
(一)
2021年5月8日《光明日报》第10版刊登文章《旅游市场呼唤品质化升级》。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只有在竞争中不断提升实力,坚持走品质化、创新式发展路径,摆脱曾经粗放式、同质化的旧思路,布局细分市场,才能在新消费时代脱颖而出,我国旅游业也将在市场主体良性竞争的推动下迎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句中的“曾经”一词使用有误。
“曾经”指的是从前有过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使用“曾经”,就意味着其使用对象在作者说这番话的时候已经不存在,如“他5年前曾经去过美国”,意味着“他”现在已经不在美国。句中“曾经”的使用对象是“粗放式、同质化的旧思路”,既然用了“曾经”,就说明其在作者写下这句话乃至写下引语所出全文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但是,“粗放式、同质化的旧思路”在句中又做了动词“摆脱”的指向对象,这又表明其仍然存在,“曾经”的使用不合作者所认为的实际情况。
另外,“曾经”作为一个副词,在句中与名词性结构“粗放式、同质化的旧思路”直接搭配也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曾经”改为“仍然”“依然”之类的词,并在其后加上动词“存在”(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曾经”的使用在句中是可行的,其后也应加上合适的动词),这样改了以后,作为副词的“仍然”或“依然”修饰动词“存在”,而名词性结构“粗放式、同质化的旧思路”则是与动词“存在”搭配。
当然,也可以删去“曾经”,消除因为使用“曾经”而出现的与“摆脱”的矛盾因素。但是,“摆脱仍然存在的粗放式、同质化的旧思路”和“摆脱粗放式、同质化的旧思路”这两种表述,在意思表达上是有不同之处的,前者表示“摆脱”这一行动一直在进行,只是未来仍要进行,后者则表示“摆脱”这一行动以前并未进行,未来需要实施。
(二)
2020年9月13日《北京晚报》第10版刊登文章《〈平凡的荣耀〉把职场生态演活了》。文中有句话写道:“剧中职场新人生涩的进阶之路,是很多职场人都走过的曾经。”句中的“曾经”一词使用有误。
“曾经”作为一个副词,在使用中通常是作为动词的修饰语,一般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这个句子中的“曾经”,做了动词性结构“走过”的宾语,这是把副词“曾经”当作名词来用了,不合其使用要求。
一般地说,可以把“曾经”移至“走过”的前面,同时在原来的位置加上“道路”之类的词,形成短语“曾经走过的道路”。但是放到整个句子中就会发现,这样一来出现了“……进阶之路……是……道路”的说法,虽不能说错,却不是很妥贴。更可以考虑的是把“曾经”改为“经历”,但“走过的经历”又不合适,可以把“走过”同时改为“有过”。至于要不要把“曾经”再移至“有过”之前,倒是在两可之间。这样改了以后,形成短语“有过的经历”或“曾经有过的经历”,而整个句子则成为“进阶之路……是……经历”。
编辑:马皖雪

1054#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17:44: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984

谨小慎微 jĭnxiǎo-shènwēi


2021521日《新民晚报》第21版刊登文章《母亲与保姆》。文中有一段在记叙作者到保姆介绍所寻找保姆时,有一个句子写道:“正当我们欲离开时,一个60岁出头的老太谨小慎微地说,如果东家不嫌弃,我愿意去。”句中的“谨小慎微”使用有误。

“谨小慎微”的意思是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在做事时流于畏缩。“谨小慎微”在使用中通常用于形容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态度,不能用来形容行为主体在出现某个动作或说某句话时的神态,句中的“谨小慎微”形容行为主体“一个60岁出头的老太”在“说”一句话时的神态,这不合使用要求。对于“一个60岁出头的老太”来说,她说话时可能声调比较低,说得也较慢,但这个样子用“谨小慎微”来形容是不合词义的。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因为“谨小慎微”含有使用对象在做事时缩手缩脚的意思,因此它还产生了一定的贬义。但作者在句中对“一个60岁出头的老太”并无批评贬抑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谨小慎微”在情感倾向上也是不能切合的,

可以把“谨小慎微”改为“轻声细语”之类的话。“轻声细语”符合“一个60岁出头的老太”在求职时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宜改为“谨慎”。一般地说,行为主体在说话时如果表现“谨慎”,大都是担心自己说错话会引出不利于或有损于自己的后果,但在这个句子中不存在这样的语境,因此“谨慎”也是不适合使用的。



编辑:李佳怿


105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22:33: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987)
交互 jiāohù

(一)
  2021年5月25日《北京日报》第9版刊登一篇报道,题目是“刘天池:真诚交互是塑造演员唯一法门”。这个标题中的“交互”一词使用不妥。
  “交互”本是一个副词,意为互相,如“同学们交互批改作业”;又指替换着,“两手交互抓着藤蔓攀登”,这两个词义的共同特点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动词性话语的。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后,“交互”产生了动词义,指电脑之间的沟通交流或人操纵电脑进行工作,如“电脑交互”“人机交互”。但是,“交互”新产生的动词义,通常限定于计算机领域。上引句子中的“交互”,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或情感的沟通,“交互”不能适用。
  可以把“交互”改为“交流”。“交互”的动词义最初只用于电脑之间的沟通,这是电脑作为一种物质区别于人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电脑之间的“交互”,只是一种在人操纵之下的器具的运作,不像人际交往一样含有情感的成分。当“交互”用于人与电脑的关系的时候,也恰如其分地描写出了两者的关系,人可以对电脑产生感情,但电脑不会对人产生感情(这里不考虑AI技术之下产生的机器人的运行),因此不宜使用“交流”。但是,当描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时候,就不能用“交互”,而是应该用“交流”了。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带有情感,“交流”可包含这方面的内容,因此适合于这个标题的语境。

(二)
  2020年7月29日《北京日报》第1版刊登文章《紧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根弦》。文中写道:“随着全市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下调为三级,生产生活秩序加快回归正轨,经济活动强度大幅上升,人员流动交互显著增加,加之低风险地区的跨市地面公交、省际长途、旅游包车、出租汽车出京客运逐步恢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同步增长。”句中的“交互”一词使用有误。
  这个句子中的“交互”,其使用主体是“人员”,这也是不妥的。但除此以外。“交互”在句中还与“流动”并列在一起,共同做了“人员”的谓语,这在表意上产生了语意的部分重叠和重复,“交互”的使用不妥。
  这个“交互”,原则上也应改为“交流”(还宜在它和“流动”之间加一个连词“和”)。但是,虽然“交流”和“流动”的词义有区别,但它们都可反映“人员”的接触,在词义上存在部分重叠和重复。因此,就这个句子的情况来说,把“交互”删去即可,让“流动”单独和“人员”构建起主谓关系就可以了,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编辑:古凤


105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4:43: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988)
体量 tĭliàng

  2021年5月26日《光明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职场剧蜕变:从悬浮到落地》。文中有一句话写道:“近些年,聚焦职场叙事的国产剧无论在数量和体量上都呈现上升趋势,渐成一种较为主流的创作类型。”句中的“体量”一词使用有误。
  “体量”本指建筑物的规模、体积,泛指事物的规模、数量等。句中的“体量”,与“数量”并列,用于“无论……都……”这个格式中,表示“聚焦职场叙事的国产剧”的两个方面。在这样的语境下,要求“体量”与“数量”在概念内涵上互相不能重叠、包容。但是,对于使用对象“聚焦职场叙事的国产剧”这个事物来说,其“体量”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就是“数量”,句中将“体量”与“数量”作为两个代表不同事物的称说词来使用,是没有理由的。“体量”的使用不合适。
  对这个句子来说,不仅应该删去“体量”,还要考虑到在删去“体量”后,原句中“无论……都……”这个格式就不能成立了,因此需要一同删去。可以把“聚焦职场叙事的国产剧无论在数量和体量上都呈现上升趋势”改为“聚焦职场叙事的国产剧在数量上呈现上升趋势”,或改为“聚焦职场叙事的国产剧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更进一步说,把“聚焦职场叙事的国产剧无论在数量和体量上都呈现上升趋势”改为“聚焦职场叙事的国产剧呈现上升趋势”,也就是说“数量”和“体量”都不说,直接让“聚焦职场叙事的国产剧”和“呈现上升趋势”搭配起来,表达的效果应该更好。只是这与“数量”“体量”的词语运用准确与否无关了,而是旁逸到了写作的技巧问题。


编辑:古凤

105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5:31: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989)
大相径庭 dàxiāng-jìngtíng


  2021年5月27日《新华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我的录取通知书》。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如果我被省外贸学校或其他什么学校录取,那我走的路会是大相径庭。”这个句子中的“大相径庭”使用有误。
  “大相径庭”指的是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大相径庭”说的是两个或多个不同使用对象的不同,因此它的使用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通过比较显示出不同使用主体之间的差别。句中“大相径庭”的使用主体是“我走的路”,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大相径庭”缺少与之比较的另一方面,不合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句中说的“我走的路”,是在“如果我被省外贸学校或其他什么学校录取”的基础上形成的路,因此实际上是一条想像中的路,是假设的路,或者干脆点说是一条不存在的路,那么,与之可以比较的就是一条现实中实际存在的路,一条作者已经走过的路。因此,要使用“大相径庭”,就需要让这条现实中的路在句中以适当形式得到反映,给“大相径庭”提供可以比较的平台。
  可以把“那我走的路会是大相径庭”改为“那我走的路和现在相比会是大相径庭”。这样改了以后,“大相径庭”的使用主体就是“我走的路”(不存在的)和“现在”(存在的)两个方面,这两者可以进行比较。


编辑:古凤

10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21:06: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990)
冰冷 bīnglĕng


  2021年5月27日《新京报》第2版刊登文章《拜登普京“相约”日内瓦,能否成美俄关系重建“跳板”?》。文中写道:“近年来,美俄关系一直处于比较冰冷的状态,拜登上台之后,两国的口水仗和制裁游戏不断……”。句中的“冰冷”一词在使用上存在问题。
  “冰冷”的本意是指很冷,引申后可指非常冷淡。引申义的“冰冷”,其使用对象可以是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等,句中用的正是这个引申义。需要注意的是,“冰冷”这个词本身,已经表明了“冷”的程度到了最高点,因此在它的前面不必再加上表示程度的副词,否则反而会造成语意的重复或矛盾。句中的“冰冷”前加上了“比较”,而“比较”在这里是一个副词,表示事物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还未到最高点,这与“冰冷”是矛盾的。
  一般可以把“冰冷”改为“冷淡”。“冷淡”的表现有各种层次,能够接受“比较”的修饰。但如果作者确实认为句中的“美俄关系”处于“冷”的最高点,那么改为“冷淡”可能改变了作者的意思表达,因此并不是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留“冰冷”而删去其前面的副词“比较”,同时还可以把“冰冷的状态”改为“冰冷状态”。

编辑:古凤

1059#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21:07: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991)
奠定 diàndìng


  2021年5月29日《南方都市报》第14版刊登报道《造型被点赞,网友求同款,它们是这样做出来的!》。文中有句话写道:“本次《白蛇传·情》的服装并非采购成品,而是事先奠定美学基调,在素衣的基础上专门用古法‘草木’染色,衣服的图案也是纯手工刺绣……”。句中的“奠定”一词使用有误。
  “奠定”的意思是稳定地建立,使稳固安定。“奠定”的使用对象,通常应为事业、前景等比较宏观的事物。描写的动作则是相对抽象的,如“奠定发展基础”,句中“奠定”的使用对象是“《白蛇传·情》”(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是一部戏曲电影)中的“服装”的“美学基调”,这是一个具体的事情,定下“美学基调”有一个具体的过程,比如某个会议,某人书写的策划方案等,使用“奠定”显得词义过于宏大,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奠定”改为“决定”或“确定”。“决定”意为对如何行动定下办法,“确定”意为使有关的事情得到明确,这两个词都能指向于“服装”的“美学基调”,都能适用于这个句子。

编辑:古凤


1060#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21:27: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992)
恍然 huǎngrán


  2021年5月30日《南方都市报》第14版刊登文章《一个医生的叹息:“我自己就是大夫啊”》。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年自己从大学毕业到实习,再到转正和考上医师,再到受到无数患者认可,恍然间他对自己这份职业受用不已,而没料到母亲的一场灾病,彻头彻尾把他打回了原形。”这个句子中的“恍然”一词使用有误。
  “恍然”的意思是忽然醒悟,一下子明白,如“恍然大悟”。“恍然”在这个句子中的使用对象是“他对自己这份职业受用不已”,但后面又说“没料到母亲的一场灾病,彻头彻尾把他打回了原形”,说明行为主体“他”对于以前“对自己这份职业受用不已”的感觉产生了怀疑,甚至认为那种感觉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因此“恍然”的使用不能切合语义表达需要。
  应该把“恍然”改为“恍惚”。“恍惚”有一个意思是记得、看得、想得不真切,不清楚,从句中所述来看,行为主体“他”正是意识到了自己以前“对自己这份职业受用不已”的感觉存在问题,“恍惚”合用于这个语境。
  “恍然”和“恍惚”有相同的词素“恍”,这是导致这两个词容易发生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恍”能够表示两种基本相反的意思,它既能表示明白,也能表示糊涂,在“恍然”和“恍惚”这两个词中,就分别表示这两种意思。搞清楚这一点,这两个词就不会出现混淆了。


编辑:古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