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050#
发表于 2020-2-20 23:30: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彭博社及时报道本司老板布隆伯格首次民主党辩论遭到痛殴的情况


编辑:冯梦玉

1049#
发表于 2020-2-20 20:21: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智族GQ》编辑副总监何瑫突破行业底线的几项问题


Dear Anita、江燕:   今天下午江燕在与大家的沟通中,了解到部分情况后想查看相关证据。现应 HRBP 的要求, GQ 编辑副总监、GQ 报道负责人何瑫在采写和管理工作中突破行业底线的部分问题和部分事实支撑反映如下:


突破行业底线问题 1.捏造报道事实

2018 6 月,GQ 报道公众号发布文章《杨超越变形记:这不是我的世界》,编辑过程中,何瑫主动提出在报道中添加一个“脑补的”结尾。作者洪蔚琳当面提出质疑,但无法说服他。



2018 6 24 日,这个虚构的结尾被发表——




2018 9 月,何瑫在编辑稿件《老人与山:43 年,无腿登上珠峰》过程中,再次篡改、虚构事实。虚构后,未告知作者徐沉沉,直接对外发表。



突破行业底线问题 2.抄袭与洗稿

在工作讨论中,我们相互了解到何瑫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后,都对这一突破报道底线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之际,我们发现,网上早有人讨论过何瑫先前抄袭和洗稿的行为。整理如下:   2015 3 月,何瑫在 GQ 发表《十日禅修:强迫长时间观察内心后我得到了什么》一文, 涉嫌抄袭 DennyLiu 2014 3 月发表于个人网站及豆瓣的《如何冥想?2500 年的智慧——荒岛十日记》。   2015 3 月,何瑫在 GQ 发表的《裸奔者范美忠》一文,涉嫌抄袭《时尚先生》2008 8 月刊《“人民公敌”范跑跑》。











突破行业底线问题 3.职场性骚扰
2018 7 月起何瑫担任 GQ 报道组负责人后,持续私下对年轻女下属进行言语性骚扰,时 间常在零点以后。   
1)后半夜分享约炮经历
   

2)向女下属评价其他女性的胸部


  

3)向女下属评价女明星胸部

  

以上对话无疑让女下属极为不适,但碍于情面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无可奈何。此外,何瑫还常会向女下属分享自己的春梦过程和约炮对象。



近一年内,何瑫在编辑实习生口述稿、李佳琦人物稿、文化评述约稿时,仍频频篡改事实,增加虚构和主观臆断内容。就在 5 天前,全文转载另一公众号文章《一个武汉人的春节朋友圈》时,何瑫悄悄把原文编辑名删去,署成了自己的名字。

正因以上诸多突破行业底线的行径,何瑫无法在团队中建立威信,过去一年里,他常通过言语羞辱、精神控制等手段在团队强行树立权威,使大家背负巨大精神压力,甚至患抑郁症。基于此,我们在春节前急迫向公司反映了这真实现状。

以上问题皆有文字、图片记录,并有当事人作证。

另有何瑫的经济问题,我们也掌握了相关证据。

我们保留向大众公开此邮件的权利,也保留向何瑫先生提起诉讼的权利。



如上

GQ 报道组 刘敏 康路凯 于蒙 洪蔚琳 吴呈杰 李颖迪 2020 2 18



编辑:冯梦玉

1048#
发表于 2020-2-19 14:07: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找寻媒体人中的“逆行者”






在这个春节

“逆行者”成了医护人员的代名词






事实上

和许多医护人员一样

全国各地的媒体人

也第一时间“逆行”到武汉

把疫情后面的悲欢离合告诉我们



这中间

有进出武汉多次

奔波在前线的90后新人



这中间

也有从业十余年

不怕感染、深入现场的前辈



从武汉到全世界

我们离不开他们不一样的声音



诺贝尔经济学得奖者阿玛蒂亚·森说:

新闻自由,是灾难最大的救助者






今天

我们要找寻100位媒体人



我们希望他的报道

第一时间传递了真实的声音



我们希望他的稿件

写下了普通人在疫情中的煎熬



我们希望他的努力

记录了恐惧与悲悯中人性的光辉



我们希望他所做的一切

只为给历史留下一个真实的时刻



为此,守护者后盾行动

为他们准备了一份绵薄的敬意



如果你就是他

请联系我们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

请把他的信息告诉我们



项目发起方: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

行动支持方:天眼查








截至
2
17
18:00
,“守护者后盾行动”已搜寻到
240
条初步符合资助条件的受助对象线索,
196
位已取得不同程度的联系,已资助李文亮医生、民警尹祖川、宋英杰医生、民警刘大庆、姚留记医生等
5
位,
15
位正根据项目流程准备相关材料,项目组正在积极推进中。




来源:微信公众号:守护者后盾行动


链接:





编辑:冯梦玉
1047#
发表于 2020-2-16 22:44: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深切怀念著名伦理学家高兆明教授
2020215日凌晨1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伦理学界杰出学者、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高兆明教授因患胰腺癌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




人生经历丰富的学者
高兆明教授19541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他一生经历丰富。初中毕业时,他是全市唯一放弃直接进厂工作而选择继续读高中的城市户口学生。此后又插队数年,在艰苦的知青岁月中仍然坚持读书和思考。后被推荐进入南通医学院医疗系并做过医生。因痴迷人文社会科学,又弃医从文,先后就读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期间,高兆明老师已是教授,但出于对学术研究的近乎倔拗的执着追求,他不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痛和危险,坚持并提前完成学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潜心学术研究的伦理学家
高兆明教授一生钟情于书海墨香,追求“天马行空,特立独行,从心所欲,逍遥自在”的学思境界,在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社会伦理研究、制度伦理研究、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等领域卓有建树。在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制度伦理研究——一种宪政正义的理解》、《道德失范研究——基于制度正义视角》、《心灵秩序与生活秩序: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释义》等学术著作19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德冷漠”现象的道德哲学研究》《变革时期社会失范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制度伦理研究》《“智能机器人”伦理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重点项目《社会伦理学研究》,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小学德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基因技术应用伦理问题研究》,教育部百所人文基地重点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比较研究》等。高兆明教授在学术道路上一直勇攀高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心心念念目前正在承担的课题和计划出版的书籍,其对学术事业的热爱与眷恋令人仰慕与敬佩。
高兆明教授是一位情系家国、心系人民、追求真理的思想者。他毕生的学术研究始终承载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充满直面现实的学术良知。他直面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变迁、社会交往秩序与价值体系的建立,严肃地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历史走向,孜孜不倦地为一个美善的中国而呐喊奋斗。他的《制度伦理研究》一书的扉页上赫然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祖国”,一代学人对国家民族的挚爱跃然纸上!

教书育人的名师
高兆明教授一生爱生如子,有教无类。在学生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的学术导师。他尤为注重学生的学术思维训练和师生之间自由平等的思想交流,鼓励创新,宽容异见。高兆明教授患病之前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其间或解疑释惑,或启发研讨。患病后,他怕影响学生并未告知他们,毫不知情的学生们照常通过电话和邮件向老师请教,他依然拖着多次化疗后极度虚弱的身躯,尽可能地回复学生们的问题,即便是躺在病床上,还在审阅最后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他还是一位宽厚、豁达、睿智的长者。他关心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对学生的身体微恙也会常挂心间,以他曾经的从医经历和学识时时提醒学生如何注意身体,其情挚真,温暖如父。


高兆明教授曾先后任教于盐城市委党校、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工作期间,曾任哲学系常务副主任、江苏省重点学科伦理学学科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机构“应用伦理学研究所”负责人,为我校哲学系的创立,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江苏省重点学科哲学学科的申报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兆明教授在患病后一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每遇亲友、学生探望,他总是从容地讲述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那种面对生死的通透与豁达让人肃然起敬。患病治疗期间,他努力控制病情的知晓范围,尽可能地减少对他人的叨扰。即便是在生命弥留之际,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在微信群中不时提醒大家疫情期间注意安全。作为视哲学研究如生命的学者,高兆明教授一直以“向死而生”的乐观精神用生命诠释“哲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给学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高兆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他的辞世是中国伦理学界和哲学界的重大损失。他高洁的灵魂、深邃的思想和磊落朴实的德行风范将永驻我们心间。
高兆明教授千古!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京师范大学
编辑:宋婷

10.jpg (68.06 KB, 下载次数: 17)

10.jpg

9.jpg (79.36 KB, 下载次数: 19)

9.jpg

9.jpg (79.36 KB, 下载次数: 18)

9.jpg

7.jpg (52.69 KB, 下载次数: 18)

7.jpg

6.jpg (83.97 KB, 下载次数: 17)

6.jpg
1046#
发表于 2020-2-14 10:29: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湖北日报记者张欧亚:我为何呼吁武汉换帅
武汉终于换帅了!据新华社213日电 日前,中央对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应勇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蒋超良同志不再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武汉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同时调整,王忠林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和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同志不再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和武汉市委书记职务。
但鲜有人知道,早在124日,湖北日报记者张欧亚就在微博上大声疾呼:武汉必须当机立断换帅了!
张欧亚为何要呼吁武汉换帅?他如今生活工作有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212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张欧亚。
“笼罩着不安的平静!”
一个党报记者竟然在社交媒体上实名呼吁换帅,这样的事情恐怕并不多见。
有人说:他这是把职业生涯豁出去了。
当我们拨通张欧亚的电话提出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这样的声音?勇气和胆量从何而来?
张欧亚
“这不是偶然的一个决定。”张欧亚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
1230日晚间,一份名为《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盖有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公章的文件在网络上流传。上述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看到这则消息时,远在新疆的张欧亚立即联系了湖北疾控中心的朋友进行了核实,确认文件的真实性后,1231日,在一个半小时内,张欧亚在自己的朋友圈连续转发了4条关于不明原因肺炎的的消息,希望能够引起公众的重视。
但这种警示,在当时环境下还难以唤醒众生。正在迎接公历新年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暴风雨即将到来。
15日,张欧亚从新疆回到武汉。关于不明肺炎患者和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的新闻陆陆续续报道了出来。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身为深度调查记者的张欧亚和同事从北向南出发,横穿湖北全境刊发了整版《关山千里阻非典》的报道。
2003年,张欧亚(左一)在非典期间采访 周寿疆 摄
正是因为这次“非典”报道经验,让张欧亚在意识到了事情非同小可的同时,也对“不会重演SARS的悲剧”充满信心。
“只要信息公开及时透明,举措得力,一定能很快控制下来。”彼时的张欧亚还很乐观。但这种乐观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16日开始,武汉市两会召开,武汉市卫健委连续12天通报当日无新增确诊患者。媒体上也没有太多关于疫情的报道。
114日,国家卫健委专家徐建国对《科学》杂志表示763名密接者无一感染,如下周无新增病例疫情或将结束。与此同时,武汉卫健委称,尚未发现明确人传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
“一个肺痨都能传人,为什么这种不明肺炎不会人传人?”常识让张欧亚对此保持怀疑。
官方的通报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说,无疑是颗定心丸。大家都在喜气洋洋地筹备农历新年。
“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平静了”,117日,张欧亚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则《武汉卫健委通报:又死亡一人》的新闻时这样说道。
“不,能,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平静”,119日,张欧亚在朋友圈转发了《非典殷鉴不远,不可掉以轻心!世卫组织告诫各国,武汉肺炎有扩大蔓延可能》一文是这样说。
“这样的平静令人不安,甚或是恐惧!”他和朋友谈及此时说。
呼吁武汉换帅
119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举办“万家宴”,看着满大街不戴口罩的市民,张欧亚心里有些急了。
123日凌晨,湖北武汉作出“封城”决定,自123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一时间大量的政府发布公告称,如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恢复时间另行通告。
张欧亚了解到,即便宣布了10点起“封城”,但仍有人在10点后“逃”出武汉。
“有2003年防控非典的经验,今天,只要领导层面足够高度重视,组织指挥有力有序,怎么会控制不了疫情呢?但现实情况是,有关方面并没有真正紧张起来、行动起来,疫情还在继续扩大、蔓延。很多人求医无门。”看到的、听到的都让张亚欧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想法了。
124日,张欧亚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呼声:武汉必须当即立断换帅了!
(点开看,会清晰一点)
“个人的荣辱在大灾大难面前不值一提,即便我不说,也会有其他人说。”张欧亚说,发布这样的言论他并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可能面临最坏的结果,但也仅仅是从脑海中那么轻轻划过一下。
“没有任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一切如常”
一石激起千层浪,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获得信息后紧急联系张欧亚删帖,并向武汉市委、市政府暨市防控指挥部发去情况说明和致歉。
好在,由于社会各个方面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对记者的宽容和爱护,除了要求删掉微博,报社和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张欧亚有进一步的处理意见。
张欧亚删除微博后,有关心他的网友在微博上向他提问:目前您还好吗?
“谢谢朋友,还,很好!”张欧亚如是回复。
他也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一切如常。”
访谈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问他有什么想对同仁说?
作为一名老调查记者,张欧亚以他写在微信中的一段话通过《传媒茶话会》作答:“记者要有社会良知和做人的底线,也要有文人的风骨,历史会记住,今天的每一个瞬间。”
原创刘娟  
来源:传媒茶话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pgKY1yEekIQ8SCEdyNFAQ
编辑:宋婷

5.jpg (110.7 KB, 下载次数: 17)

5.jpg
1045#
发表于 2020-2-13 19:04: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请为最早呼吁武汉换帅的记者点个赞
作者:廖保平  来源:廖保平的思想国(IDsixiangguo2017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加本人微信:liaobaoping
文|廖保平
今天,盼望了很久的官宣终于出来了,湖北换帅了,应勇任湖北省委书市记,撸掉蒋超良,王忠林任武汉市委书记,撸掉马国强。
其实昨开的那个常委会,有一句带过,就是会议还研究了其他问题。这其他的问题就是撸人的问题。
会后就有民间消息传出,湖北省和武汉市一把手都要换掉,有名有姓,今天,果然完全证实。
只是,在我看来,真的太晚太晚了。如果我没有说错,湖北日报首席记者张欧亚是最早喊出换帅的人。
早在124日时,张欧亚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呼声:武汉必须当即立断换帅了!
以下为微博原文:
武汉必须当即立断换帅了!必须有当年非典期间临危受命首都王副主席这样雷厉风的领导!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曾认为,临时换不熟悉领导,不利于工作的展开,但据当前日益严重并继续扩大的异常严峻的形势,当前的台上者不具这样的领导指挥力!
为了武汉,希望立即换帅!!!
当时,武汉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不断增加,且刚刚封城,断了出城的路,紧接着市内交通也停掉,接着连市内过江隧道关闭,三环内(含三环)过江桥梁通行实施体温检测管控。
但总体还没有后来那么严重,数据上没有那么可怕,死亡也没有那么多人。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们见证了湖北武汉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令老百姓愤怒的事情,太多令外地关心湖北武汉的人心寒的事情。
这些很大程度上是某些人无能无为、乱作乱为所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事小,戕害湖北武汉人民,全国人民事大。
我想,如果早点换帅,很多事情不会像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捂着,让乌纱遮蔽了良知,错失抗击疫情的黄金时期,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124日的时候,张欧亚发出那样的呼喊,是相当有风险的,是冒着丢掉饭碗,自毁职业生涯的风险在呐喊。
但很显然,他是记者,他比很多人更敏锐,更掌握实情,也更为担心着急。或许他早就发现了重大风险,或许早就想喊出心里压抑的那句话,直一124日,再也憋不住。
他一不做二不休,不但发出心中的呐喊,还在微博上@了武汉发布、湖北发布和一些其他的官方微博,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令人钦佩。
他是真的为这些无辜的生命感到痛心,真的为某些人的无能而愤怒,是忍无可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里还管什么后果。
这种心情在他此后的言论中也有反映。比如在22日的一条微博上,他直言并配上当图片:
看看当年,什么叫"众志成城“,社会全面动员,凡有发热的或疑似者漏掉,整个社全面布控寻找源头,包括密切接触者,一个都逃不掉……[鲜花][鲜花][鲜花
再看今天武汉,送上门,自己掏钱还排不上队,住不上院,然后又什么居家隔离……
真正应当是:领导若真有魄力,凡发热排队来看病的,一个都不准再离开
征用社会上的独立招行所,管吃管喝,只到确认——
但实情是,这些疑似者不仅得不到及时留治,还放任他们,为求生各自又到多个医院间四处奔走求院,形成移动传染源,多地点、多小区、多层面混传。
很多人的结果是,因难以确诊,最终不得不回到家中“自我居家隔离"
而居家隔离,往往本来只一个人感染,结果全家可能都难以幸免。
同时,那些小区及邻居,也都因此面临多层面多角度的风险……
这就是今日武汉现实情景的一部分!
全城以及那么多无辜逝世的生命,为无能埋单
可惜,在124日的那个时候,谁会听他的呢,不但不听他的,还要压制。单位马上致函市委市政府道歉、检讨,“给当前防控工作添了乱,给各级领导添了堵”,表示已启动相关程序,将进行处理云云。
如果说武汉八君子的“谣言”是用生命预警,张欧亚的声音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武汉人的民意,代表了“相当绝望的一种意识,这是对武汉的救治已经陷入濒临奔溃的局面的反应……”。结果,吹哨者被训jie,民意被淹没。
张欧亚虽为记者,也只是平常人一个,就算他的呼声有用,也非一朝一夕,这个机器的决策链条非常的长,而有的人的生命无法承受其长,注定有些人等不到黎明,这种痛心,深入骨头,却又无可言表。
我和张欧亚兄不太熟,但也算是曾经的同事,我在湖报集团下《楚天金报》任评论部主任时,同在一栋大楼里办公。在电梯里数次谋面,也在一次腾讯搞的活动中一起到郊区游玩。他总是一个匆匆忙忙,风尘仆仆的人,也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
他是一个著名记者,至少是湖北的著名记者。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第一位也是长达九年时间唯一一位首席记者,报道了很多重大的有价值的新闻。
昨天,武汉媒体的作品刷屏了,被骂臭大街,但湖北媒体人有张欧亚,有他这一次的换帅呐喊,有这份担当和勇气,仍然为湖北媒体人挽回不少颜面。
只是某些人,欠这种声音一份包容,欠张欧亚一个道歉。
原创 廖保平  
来源:廖保平的思想国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7syWJBpbTPKIHuG6GAyCA
编辑:宋婷

1.jpg (44.47 KB, 下载次数: 15)

1.jpg

2.jpg (28.92 KB, 下载次数: 16)

2.jpg

3.jpg (25.91 KB, 下载次数: 16)

3.jpg
头像被屏蔽
1044#
发表于 2020-2-7 19:08: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1043#
发表于 2020-2-5 23:20: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size=35.327999114990234px]疫情一线采访后的现场,这位女记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文 / 图 / 视频
" 在一线的采访中,共产党员奋战一线的身影和铿锵有力的承诺深深打动着我。而此刻我正站在疫情一线,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新闻报道之仗’,恳请党组织批准 ......"2 月 5 日,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颜娜在采访完疫情一线基层工作人员坚守的新闻后,在办公室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颜娜是我的同事,是兰州日报社都市新闻中心的一名全媒体记者,周围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热爱工作的 " 工作狂 "。1 月 25 日大年初一,所有的人还在团聚的时刻。此时,当她看到关于疫情的相关报道后,作为一名有新闻敏感性的记者,她立即进入到了工作状态。经过一线的采访,在大年初二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她首先发出了《这个春节我们一起 " 过关 " ——记奋斗在抗击疫情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者们》的稿件,启动了兰州日报打好抗击疫情 " 新闻报道之仗 " 的开篇,在后来的几日,更是不断深入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参与采写出了《战 " 疫 " 日记》《基层 " 疫 " 线》《" 疫 " 线典型》等系列报道,采写了《逆行者的十二时辰》《197 个小区的 " 决绝 " 与 " 温度 "》《甘家巷社区里 11 个妈妈的一线坚守》等几十篇一线的报道稿件,成为新闻战线勇敢逆行者中的一名。


温情、真实、平凡却感人,这是颜娜的报道,她希望能让更多的受众能看到疫情的另一方面,希望能用自己的报道真实地记录这场疫情中奋斗的人们,希望大家凝聚力量,共渡难关。从一线的采访再到采访后的写稿、编辑视频 …… 忙完后常常已经是到了深夜。但是在她的心里,这才是一名全媒体记者应有的样子,不仅仅是用文字记录,更是用全媒体的手段变现新闻现场,展现立体的新闻内容。


" 在以前采访的过程中,因为是一名党报记者,采写到了很多共产党员相关的先进事迹和人物,也是深深地被这些身边的党员所感动,此次在疫情一线的采访中,我更是看到了很多坚守在基层的党员先锋,更是深深地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希望自己也能加入到这支光荣的队伍中来。" 采访的最后,颜娜坚定地对记者说道。



编辑:董莉

1042#
发表于 2020-2-5 19:47: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手记:我是“战疫”一线的新闻战士

1月26日深夜,重庆援鄂医疗队正式出发前往湖北,支援当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作为随队记者,我与同事郭金铭将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不遗余力地把重庆援鄂医疗队在前方所做的一切努力,全方位地展现给家乡的父老乡亲。
截止到2月3号,连续9天,我们平均每天都刊发超过2条视频报道。其中,尤以第1眼app上持续刊播的vlog短视频最为突出,例如《出发  重庆广电记者随医疗队奔赴湖北孝感》《星夜兼程  只为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前线的最美发型》《战服在身:我们站着  就是为了让病人站起来》《我们是战士  在此庄严宣誓》《完成接替  重庆援鄂医疗队扛起抗击疫情的大旗》《宝宝  妈妈打病毒去了  不能陪你过生日》《穿上尿不湿的男护士》等。我们在第一时间,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把重庆援鄂医疗队在湖北前线支援抗击疫情的战况,及时、生动地传回了重庆,展示了援鄂医疗队不畏艰险抗击疫情的良好形象,对此,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
此次出征前线,包括医疗队在内,孝感的防疫形势之严峻,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其中,1月30号一天,孝感新增病例就达142例;2月2号一天,新增感染人数更是达到162人,增长十分迅速。截止到2月3号,孝感累计报告感染病例918例,位居湖北省第三位,仅次于武汉和黄冈。
说实话,作为随队记者,我们的心理压力也一天天加大,一连几天,我与同事郭金铭都出现了严重的牙龈出血,甚至失眠的情况。随队的专家了解到情况后,及时为我们做健康诊疗,并与我们谈心,疏解压力。因为医疗物资的紧缺,我们外出采访时身上仅有一个外科口罩。每一次采访,随队的重庆专家都特别叮嘱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护,并明确告诉我们哪里是安全区,哪里是禁区,必须要严格遵照执行,万不可贸然行事。
从重庆出发前,我们也带了4G传输设备,原本希望可以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进行报道,丰富新闻样态。但是重庆专家评估后却说,建议我们放弃直播,最好不要携带过多设备,因为4G包的体量过大,机器卡口过多,在防疫形势如此严峻的场所暴露,是十分危险的。采访中,我们看到医护人员为了降低防护服的损耗,被迫穿上尿不湿等等很多感人细节,就有抑制不住的冲动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但也往往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1月31号晚上7点,当我们到达重庆援鄂医疗队接手的东南医院,刚从医生专用的电梯出来时,就被当地的医生一把拦下来,并被告知,从现在开始,就再也不能离开东南医院这栋大楼了。我们顿时就懵了。出不去,以后我们还怎么发回报道? 我们赶紧向重庆援鄂医疗队的领导求助。原来,东南医院作为孝感定点收治感染病患的医院,的确明文规定,只准进不准出,所有人员必须隔离。好在重庆医疗队的专家还没进入病区,要等他们到达病区接管医院后才会正式封闭。于是,赶在他们进病区前的有限时间,我们高度紧张完成了几个人物的采访,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回到驻地,还得赶紧按照医生的要求严格消毒清洗,全部弄完接近夜里十二点,整个人都瘫软了。

尽管身处前线,我们却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来自集团和融媒体新闻中心领导的关怀。无论是电话还是微信,浓浓的情谊让人心里暖暖的,也让我们有了继续在前线战斗的勇气和动力。

但与重庆援鄂的医疗队员们相比,我们所经历的似乎都不值得一提。因为他们就处在被封闭隔离的病区,抗击疫情,救治病患。我知道,见证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记录这样一群无畏的白衣战士,这将是我新闻职业生涯不可多得的一段经历。我告诉自己,我也是抗疫一线的战士,一名新闻战士,我所应该做的,就是坚持,再坚持,客观真实地记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用新闻致敬一线的医务人员,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作者: 融媒体新闻中心  连新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kzm6_TDnkqN0M3sjLczVw


编辑:董莉



1041#
发表于 2020-2-2 19:59: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第一例武汉采访记者疑似感染
【第一例武汉采访记者疑似感染】除了这名凤凰卫视特约记者本人外,他全家父母都被传染,其中父亲病情严重,医院不收治,特向各界求助!🙏🙏🙏 ​​​​
编辑:陈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