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湖北日报记者张欧亚:我为何呼吁武汉换帅 武汉终于换帅了!据新华社2月13日电 日前,中央对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应勇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蒋超良同志不再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武汉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同时调整,王忠林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和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同志不再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和武汉市委书记职务。 但鲜有人知道,早在1月24日,湖北日报记者张欧亚就在微博上大声疾呼:武汉必须当机立断换帅了! 张欧亚为何要呼吁武汉换帅?他如今生活工作有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2月12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张欧亚。 “笼罩着不安的平静!” 一个党报记者竟然在社交媒体上实名呼吁换帅,这样的事情恐怕并不多见。 有人说:他这是把职业生涯豁出去了。 当我们拨通张欧亚的电话提出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这样的声音?勇气和胆量从何而来? 张欧亚 “这不是偶然的一个决定。”张欧亚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 12月30日晚间,一份名为《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盖有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公章的文件在网络上流传。上述通知显示,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看到这则消息时,远在新疆的张欧亚立即联系了湖北疾控中心的朋友进行了核实,确认文件的真实性后,12月31日,在一个半小时内,张欧亚在自己的朋友圈连续转发了4条关于不明原因肺炎的的消息,希望能够引起公众的重视。 但这种警示,在当时环境下还难以唤醒众生。正在迎接公历新年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暴风雨即将到来。 1月5日,张欧亚从新疆回到武汉。关于不明肺炎患者和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的新闻陆陆续续报道了出来。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身为深度调查记者的张欧亚和同事从北向南出发,横穿湖北全境刊发了整版《关山千里阻非典》的报道。 2003年,张欧亚(左一)在非典期间采访 周寿疆 摄 正是因为这次“非典”报道经验,让张欧亚在意识到了事情非同小可的同时,也对“不会重演SARS的悲剧”充满信心。 “只要信息公开及时透明,举措得力,一定能很快控制下来。”彼时的张欧亚还很乐观。但这种乐观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1月6日开始,武汉市两会召开,武汉市卫健委连续12天通报当日无新增确诊患者。媒体上也没有太多关于疫情的报道。 1月14日,国家卫健委专家徐建国对《科学》杂志表示763名密接者无一感染,如下周无新增病例疫情或将结束。与此同时,武汉卫健委称,尚未发现明确人传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 “一个肺痨都能传人,为什么这种不明肺炎不会人传人?”常识让张欧亚对此保持怀疑。 官方的通报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说,无疑是颗定心丸。大家都在喜气洋洋地筹备农历新年。 “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平静了”,1月17日,张欧亚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则《武汉卫健委通报:又死亡一人》的新闻时这样说道。 “不,能,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平静”,1月19日,张欧亚在朋友圈转发了《非典殷鉴不远,不可掉以轻心!世卫组织告诫各国,武汉肺炎有扩大蔓延可能》一文是这样说。 “这样的平静令人不安,甚或是恐惧!”他和朋友谈及此时说。 呼吁武汉换帅 1月19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举办“万家宴”,看着满大街不戴口罩的市民,张欧亚心里有些急了。 1月23日凌晨,湖北武汉作出“封城”决定,自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一时间大量的政府发布公告称,如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恢复时间另行通告。 张欧亚了解到,即便宣布了10点起“封城”,但仍有人在10点后“逃”出武汉。 “有2003年防控非典的经验,今天,只要领导层面足够高度重视,组织指挥有力有序,怎么会控制不了疫情呢?但现实情况是,有关方面并没有真正紧张起来、行动起来,疫情还在继续扩大、蔓延。很多人求医无门。”看到的、听到的都让张亚欧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想法了。 1月24日,张欧亚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呼声:武汉必须当即立断换帅了! (点开看,会清晰一点) “个人的荣辱在大灾大难面前不值一提,即便我不说,也会有其他人说。”张欧亚说,发布这样的言论他并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可能面临最坏的结果,但也仅仅是从脑海中那么轻轻划过一下。 “没有任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一切如常” 一石激起千层浪,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获得信息后紧急联系张欧亚删帖,并向武汉市委、市政府暨市防控指挥部发去情况说明和致歉。 好在,由于社会各个方面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对记者的宽容和爱护,除了要求删掉微博,报社和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张欧亚有进一步的处理意见。 张欧亚删除微博后,有关心他的网友在微博上向他提问:目前您还好吗? “谢谢朋友,还,很好!”张欧亚如是回复。 他也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一切如常。” 访谈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问他有什么想对同仁说? 作为一名老调查记者,张欧亚以他写在微信中的一段话通过《传媒茶话会》作答:“记者要有社会良知和做人的底线,也要有文人的风骨,历史会记住,今天的每一个瞬间。” 原创:刘娟 来源:传媒茶话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pgKY1yEekIQ8SCEdyNFAQ 编辑: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