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902)
费用 fèiyòng 征询 zhēngxún 成员 chéngyuán
作者:周俊生
2021年3月1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报道《二楼居民在家晒太阳成了奢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通常来说,这个数量的费用不需要召开业主大会征询,业委会成员有权决定。”句中的“费用”“征询”和“成员”等3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费用”。“费用”指的是花费的钱。在这个句子中,不管是下文所说的“召开业主大会征询”还是“业委会成员有权决定”(这两个引用内容中的“征询”和“成员”都有使用错误,这里为叙述方便姑且沿用),其面对的并不是钱,而是钱的使用,因此仅仅说“这个数量的费用”,与下文不能搭配,表意也是不完整的。
再看“征询”。“征询”的意思是征求询问,“征求”是一个具有粘连性的动词。所谓粘连性的动词,指的是它在使用中必须同时给出其指向对象,这个动词的使用才有意义,表意才能完整。句中的“征询”缺少了指向对象,表意不完整。
再看“成员”。“成员”指的是团体、集体或群体的组成人员和单位。大多数情况下,“成员”指单个的人,句中说对于某件事“有权决定”,就是在说单个的人“有权决定”,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对于“这个数量的费用”(这个概念表意不完整,这里为叙述方便姑且沿用),“有权决定”的应该是“业委会”这个机构,在这个机构里面的人的集体意志才有这个权利,句中的表达是把作为机构的“业委会”和作为个人的“业委会成员”混为一谈了,是对“成员”一词的错误使用。
就修改来说,可以在“费用”的后面加上“支出”,使下文 “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相关活动面对的不再是“费用”而是“费用支出”;在“征询”的后面加上“意见”,使“征询”这个粘连性动词表意完整;“成员”则可删去,使“有权决定”的主语成为“业委会”,合乎事实。这样,全句就改为:“通常来说,这个数量的费用支出不需要召开业主大会征询意见,业委会有权决定。”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成员”的释义不准确。《现汉》释“成员”为:“集体或家庭的组成人员:家庭~∣协会~。”这个释文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释文把“家庭”和“集体”并列,这用的是社会学的意义,但在语言学上这样做是不妥当的。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只要是由多个人组成的群体,就是一个“集体”,“家庭”不必排除在外,在释义中专门列出。
第二,把“成员”一概理解为“组成人员”即个人,也是不准确的。《现汉》为“成员”提供了一个书证“协会成员”,而在现实中,有很多协会的“成员”可以是机构而不是个人,如一些行业协会的成员是企业,很多国际组织的成员是国家,认为“成员”就是指“人员”,是不合事实的。
编辑:冯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