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886) 格物致知 géwù-zhìzhī 格格不入 gégé-bùrù 2021年2月13日《解放日报》第4版刊登文章《“九宫格”人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既要格物致知,也要不拘一格;既不能与大势格格不入,又不能干出太出格的事情来。”句中“格物致知”和“格格不入”这两个成语的使用有误。 这个句子是由两个“既……也(又)……”的并列式分句构成的多重复句。在“既……也(又)……”这个格式中,要求在关联词语“既”和“也(又)”后跟着的内容在同一个语义场域内具有互相排斥的关系,如“读书做学问,既要钻得进去,也要跳得出来”(“钻进去”和“跳出来”都是读书做学问的一种方法,属于同一语义场域,但它们在行为方向上是对立的),或者不能具有包容关系,如“既要吃饱,又要吃好”(“吃饱”和“吃好”都属于“吃”这个语义场域,但两者的关系是互不包容的)。上引句子在两个并列分句中插入的内容都不具有对立关系或存在包容关系,使这个句子的叙述不能成立。由于作者对“格物致知”和“格格不入”这两个成语的意义不够明白,出现了误用并导致整个句子的表达出现了混乱。 先看“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指的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并将其总结为理性的知识。句中的“格物致知”与“不拘一格”插入于“既……也……”的格式之中,但这两个成语所说的内容并不在同一语义场域,“不拘一格”指的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格物致知”和它在意思上不构成对立关系,因此不适合使用。这个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作者对两个成语中“格”的意义不了解。“格物致知”中的“格物”,意思是动手制作器具,引申后可指推究事物,“格”就是推究的意思,而“不拘一格”中“格”的意思是规格,标准。两个“格”的意思没有关联性,两个成语的意思也不在同一语义场域。 再看“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意思是有抵触,不投合。句中的“格格不入”出现在“不能与大势格格不入”这个短语中,而这个短语又和“不能干出太出格的事情来”插入于“既……又……”的格式之中,但这两个短语虽在同一语义场域,却并不构成对立关系,相反,它们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还可以形成包容关系,因此“格格不入”不合使用。 可以把“格物致知”改为“循规蹈矩”之类的话语,把“与大势格格不入”改为“墨守成规”之类的话语。“循规蹈矩”和“墨守成规”分别与“不拘一格”和“干太出格的事”形成对立关系,整个句子就通顺了。就后一个分句来说,也可以保留前面的“与大势格格不入”而把后面的“干出太出格的事情来”改为“墨守成规”。 这个句子出现的问题,固然有作者不了解“格物致知”“格格不入”这两个成语准确意思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作者过于玩弄词藻,以至以词害义,这是一种不良的文风,在写作中应该注意克服。 编辑:马皖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