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000#
发表于 2019-10-30 00:06: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财务中心副书记范建军发声


编辑:张凉

999#
发表于 2019-10-29 23:31: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华盛顿邮报评巴格达迪被击毙事件


编辑:张凉

998#
发表于 2019-10-28 21:31: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今日头条搜索爬虫被曝“流氓抓取” 中小网站公开抗议                   

还记得上半年今日头条野心勃勃要做搜索的消息么?然而,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字节跳动官方尚未宣布今日头条通用搜索正式上线推出,但其派出的“爬虫”ByteSpider却已经成为了众多中小网站的“噩梦”,毫无节制的抓爬网站耗费网站的服务器和带宽资源,部分配置较低的网站已经直接瘫痪。
前两天,微博大V@互联网的那些事爆出,今日头条的抓爬频率每秒几十次甚至高达数百次,严重影响了网站正常访问,爬虫程序直接毫无节制的疯狂抓爬无视网站性能,甚至导致网站瘫痪。


所谓爬虫,就是自动抓取全网内容的一种程序,它会定时把互联网上的内容爬下来,汇总存储到自己的服务器上,以便于用户搜索。Bytespider,就是今日头条的搜索爬虫。按理说,用爬虫爬信息在互联网界已经算得上最常规不过的操作,然而今日头条派出的ByteSpider此次却惹了大祸。

疯狂的ByteSpider,众多网站的噩梦
今日头条的搜索爬虫到底有多可怕?早在今年 6 月开始,就有网站主抱怨了这个 Bytespider。根据网站主的描述,爬虫短短一上午时间就对网站发出了46W次的请求,直接耗掉服务器 7 个多 G 的流量。
可能许多人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对平均日活可能都没有过千的小网站来说,已经算得上一次小型的 DDoS 攻击(通过大量互联网流量压倒目标或其周围的基础架构来破坏目标服务器,服务或网络的正常流量)了。


今年 6 月到 10 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爆料自己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纷纷表示:建议封杀所有的ByteSpider爬虫,太频繁,不杀不行……


而且“流氓”的ByteSpider已经爬到了国外。在国外的编程交流网站上,许多国外的开发者都表示遇到 Bytespider 无视自家网站 robots 协议的情况。


所谓的“robots 协议”,是一种网站附带的文本文件,专门用来告诉爬虫引擎在这个网站上的爬虫规矩。譬如说哪些内容可以被爬取,哪些内容不能被爬取,而某些涉及用户隐私的会直接禁止爬取。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等都会尊重“互联网江湖”上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然而,今日头条的 Bytespider则忽略掉了这一规矩,仗着自己财大气粗、服务器,每秒几十次,几百次的抓爬访问频率,成为了小网站的“噩梦”。


头条疯狂拓展内容库,已不顾用户隐私安全
今日头条为什么要这儿做?难道真的是搜索领域的“新兵蛋子”,不懂规矩,没人给“上一课”么?其实不然。有专业人士分析称,因为产品急着上线,需要快速扩充内容库,下了个狠手。
众所周知,缺乏优质内容成为了今日头条进军搜索领域的阿喀琉斯之踵。相比谷歌或者百度,今日头条作为内容领域的“小玩家”面临着内容粗糙,优质内容贫乏的硬伤。在今年的8月12号,搜索界的老大哥“百度”宣布与快手、知乎牵手合作之后,今日头条显得更为的孤立无援。
笔者调查发现,头条搜索目前搜到的很多内容还是今日头条体系内的内容,想要从头条搜索一步到位地成为一家全网搜索平台,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全网搜索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链接、内容的抓取到后续的搜索算法匹配,这对于头条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领域,或许在多次碰壁之后,头条再次“坐不住”了。
今年4月份,今日头条由于窃取百度“TOP1”技术成果,被百度告上法庭,并索赔9000万元。直接抄袭百度搜索结果,甚至把百度的水印及logo都带上,一时间成为互联网业界的笑柄。
此次曝光的ByteSpider跳过“robots 协议”抓爬行为,更是暴露了其“流氓”本质。业内人士表示,在做信息分发等业务时,不能竭泽而渔扰乱互联网生态。也有人对此表示了隐忧:今日搜索的爬虫会爬到一些网站禁止访问的内容,譬如用户隐私信息啥的,这可就是在法律边缘试探了。
今日头条“窃取用户隐私”也不是先例。今年9月15日,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发布了《移动APP违法违规问题及治理举措》,文中就指出包括今日头条(版本7.2.7)等应用就具有涉嫌超范围采集公民个人隐私的问题。
彼时,今日头条作为信息流平台,提出了“只做新闻搬运工”模式,通过“算法推荐”去匹配用户兴趣。可以说,今日头条抓住了用户红利的尾期,以这种粗旷的方式迅速聚集了诸多用户,掌握了巨大的入口流量。然而,在流量红利瓜分殆尽的今天,今日头条一边面临着千亿营收压力,一边是搜索业务的突围困境,日子的确不太好过。然而,无论如何,置中小网站、用户的利益于不顾,甚至屡屡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或许都会将今日头条推向“全民公敌”的位置。

编辑:张凉


997#
发表于 2019-10-28 17:02: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媒CNN是如何歪曲报道总统击毙IS匪首的军事行动的

众所周知,ISIS这股极端宗教邪恶势力在中东利用各国激战形成的权力真空,到处烧杀抢掠可谓无恶不作,它的精神领袖被击毙可谓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然而,美国各大媒体却带着强烈的偏见报道了总统的这一军事行动,奇葩到简直闪瞎双眼:
昨天美帝总统铆足了劲
宣布了一个他认为非常激动人心的胜利
那就是ISIS的伊斯兰主义教父
恐怖大亨巴格达迪被击毙
本以为会带来全美范围内的好评
然而CNN以及其他英语大媒体居然不买账
使用的标题真是闪瞎双眼
人类毒瘤ISIS的是何物
  一些读者竟然还在问:ISIS是什么?我觉得真有点必要再科普一次:它是当今世界全人类最痛恨的毒瘤!
他的国旗是纯黑的,IS的圣战者也大多用黑布蒙面,而它自己在网络上公布的要用武力征服的“自古以来”属于伊斯兰国的领土,包括欧亚非三大洲几十个国家领土的地图,竟然也用纯黑来表示……
ISIS恐怖分子的眼里,从中国西部一直到葡萄牙之间,都是它的固有领土,如果哪个国家不腾出来给他,它就使用人肉炸弹或煽动地方武装叛乱的方式去“夺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满世界针对各国平民搞爆炸搞暗杀,煽动极端分子在各大洲屠杀和轮奸拒绝信仰瓦哈比派伊斯兰的几乎所有人民,斩首外国记者绑架各国旅行者,鼓励与资助数十个国家的极端势力搞分裂。
在武装攻打世界各国的过程中:
他们会大规模屠杀邻近国家的村民
他们会当街斩杀抓到的外国人
他们会随时枪毙服务不到位的市民
他们会把不信伊斯兰的孩子们关进笼子
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
他们用最最残忍的方式对待各国女孩
这些年的罪行罄竹难书
甚至连遥远的菲律宾都不放过……
20175月,一股宣誓效忠ISIS的武装分子占领了菲律宾南部省会城市马拉维,杀害了70多名警官,当众斩首了这个城市的警察局长,并包围占领医院、学校,绑架大量学生还杀死人质,造成极大的社会破坏……政治诉求是要“把菲律宾南部分裂出去”以便最终可以成为ISIS哈利法国的一个省……
仗着以往有沙特资助的金钱和诸如希拉里·克林顿一类知名政要的支持,ISIS曾经风光了好几年,然而在最近两年被人类联军打到自闭,丢失了最后一个城镇,就成了地下组织,而他的最高领袖巴格达迪,也躲到了叙利亚乡下的地窖里……
然后,昨天美帝三军统帅利用宣传美军撤退引诱他出来抢地盘儿,这位恐怖主义大佬中计了,他暴露了行踪,最后被埋伏的美军干掉了。
美帝总统在当天晚上兴奋地宣布了这个消息,然而他立即受到了各大美国媒体的攻击!尤其是来自CNN的……
各大英语媒体的奇葩标题
首先咱们来围观下CNN这样的全美覆盖面最大媒体的标题艺术,看它如何评论自己不喜欢的人派兵击毙了ISIS恐怖分子总指挥这件事儿:
新闻大标题原话为
TrumpKills Unarmed Father of Three
翻译过来就是
川普杀害了手无寸铁的三个孩子的父亲
副标题写成
Presidentcalls ISIS freedom fighter a "coward & dog"
总统公然把ISIS自由战士称为“懦夫与狗”
厉害厉害,这么牛逼的春秋笔法,闪瞎了小编的眼!把全世界人民包括中东各族人民都痛恨的恐怖大佬称为“手无寸铁的三个孩子父亲”,把恐怖主义的ISIS武装分子称为“捍卫人类自由的战士”……还攻击总统辱骂了恐怖大佬!
到底有多深的偏见、多么强烈的敌意才会如此形容打击恐怖教主的行动?就因为CNN不喜欢某个人,或某个国家,它就可以面向全美观众灌输如此强烈的仇恨情绪和偏激报道,也难怪最近几年美国、英国出现了剧烈的民意反转……
然后咱们来看看美国首都华盛顿最著名最权威的时政媒体《华盛顿邮报》关于ISIS领袖被击毙的新闻标题,天呢,请问公允何在?良知何存?
华盛顿邮报采用讣告类黑白版面刊登了巴格达迪的死,其春秋笔法翻译过来是这样的:阿布·巴克尔·巴什达迪,是一位严肃的宗教学者,掌管着伊斯兰国。逝于48岁……
上方黑底界面中的口号斜体字竟然是
DemocracyDies in Darkness
民主已在黑暗中死亡
也就是说,击毙了一个恐怖主义大佬,美国的民主就敲响了丧钟?我没理解错吧……昂?
对于这样的描述,别说小编都看不下去了,美国第一女儿伊万卡都生气了,今早上她发了条推特如下,引来两万多点赞:
她说:这太假了吧。巴格达迪在华盛顿邮报的讣告标题中被称为是“严肃的宗教学者”,而不是“恐怖分子”啊。
为了防止华盛顿邮报删除或伊万卡描述不准确,我又去谷歌搜了该讣告的地址,核实无误: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obituaries/abu-bakr-al-baghdadi-islamic-states-terrorist-in-chief-dies-at-48/2019/10/27/0d004abc-663d-11e7-8eb5-cbccc2e7bfbf_story.html
请注意这是美国最权威的政论性媒体,它正在为一位伊斯兰恐怖大亨洗白!
正文内容也是不忍直视……我甚至都懒得翻译了,各位自己去看吧。
第三段正文开始描述这位死者,面对美军…他点燃了自己的自爆马甲,可是他却是当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死去;听上去这家媒体像是要把故事写得很悲壮一样……佩服。
哎,让我冷静一下吧………我需要冷静冷静。以免言辞过激被某平台咔嚓
备受英美媒体痛恨的美帝川普和腐国鲍里斯约翰逊的当选,其实可以归结为同一个原因:英美媒体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跌到惨不忍睹,所以一位普通网友可以用自媒体轻松打败他们并赢得全国性大选。不过,千万别以为媒体战就这么结束了……一切才刚刚开始。
来源:微信公众号:星系花园郑好
作者:郑好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XY-Fh-C0rTCudAiwClqWQ
编辑:冯梦玉

996#
发表于 2019-10-26 19:41: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英国警方呼吁勿随意猜测货车惨案遇难者国籍和身份
中新社伦敦1026日电 (记者 张平)英国埃塞克斯警方25日发表声明,呼吁媒体和社交网络对埃塞克斯货车集装箱39位遇难者的国籍、身份以及案件调查进展不要随意猜测。
埃塞克斯警察局副局长皮帕·米尔斯(Pippa Mills)在当日的现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警方在本周四给出的遇难者国籍预测情况,目前仍在核查中。来自媒体和社交网络平台对案件调查的推测,对查明死者身份没有任何帮助。在法医给出正式的结论前,将不予以任何回应。米尔斯强调称,警方对此前一切关于死者国籍的猜测都不予以评价。
米尔斯表示,案件正在快速调查中,已派出了大规模警力,并获得了英国国家打击犯罪调查局(NCA)、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FCO)、英国海关、英国移民局等国家机构的紧密合作,以期尽快查明案件的真相。
据其介绍,目前警方已抓获了第四名嫌疑人。一名48岁的北爱尔兰籍男子于当日下午在斯坦斯特德机场因涉嫌贩卖人口与过失杀人罪被捕。此前,在柴郡抓获了来自沃灵顿的38岁男子和38岁女子,他们因涉嫌贩卖人口与过失杀人罪被关押。本周三因涉嫌谋杀罪被抓获的来自北爱尔兰的25岁男性货车司机仍在拘留中。
目前,39位遇难者遗体从蒂尔伯里码头转移到埃塞克斯郡布鲁姆菲尔德医院,其死因和身份确认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英国广播公司BBC25日晚的报道中称,死亡的39人中,至少有6人可能来自越南。该媒体越南工作部门已接到6个疑似越南遇难者家属提供线索的电话,希望进一步证实遇难者是否有其家人。
其中一人声称曾收到妹妹最后发来的短信。其妹妹发出短信时间,正是该事件集装箱从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到达英国珀弗利特港的前两小时。我们担心她可能就在那个集装箱里。
BBC媒体工作人员表示,一开始有关据信遇难者为中国公民的消息并不严谨。
越南驻英国大使馆一发言人25日证实,他们自24日以来一直与埃塞克斯警局保持联系,目前未获得警方的遇难者身份确认消息。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8420194093245885&wfr=spider&for=pc
编辑:宋婷

995#
发表于 2019-10-26 16:51: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谷歌高调宣布实现量子霸权
英国《自然》杂志23日正式刊登了谷歌关于实现量子霸权的论文后,美国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皮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调评价称:这是足以与莱特兄弟的飞机第一次飞行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按照该论文的说法,谷歌公司量子计算机200秒的计算量,当前最先进的传统超级计算机需要花费1万年时间。这个消息轰动全世界:量子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吗?
什么是量子霸权
量子霸权这个概念最早由201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普瑞斯基尔提出,指量子计算机可以做到传统计算机实现不了的事。上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发布一份谷歌公司研究报告。尽管该报告很快被撤下,但其中提及谷歌公司已经实现量子霸权的说法依然轰动科技界。《日本经济新闻》24日称,传统的计算机以“0”“1”表示信息,而量子计算机的特点是利用量子力学既是0也是1”的特殊状态,可一次性处理大量信息。外界公认量子计算机有超越传统计算机的潜力,但当前量子计算机的性能有限,在执行大多数的数学问题时,效率还不如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因此实现量子霸权,就代表量子计算机在某个特定领域得以反超的关键节点。
英国《金融时报》24日称,谷歌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显示,最新实验基于一个包含54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西克莫。谷歌对产生随机数的计算问题进行验证,即使是当今最先进的传统超级计算机顶点也要耗时1万年,但西克莫仅用200秒便完成了运算。谷歌由此宣称,已经打造出第一台运算能力远远超过传统超级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威廉·奥利佛认为,这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里程碑非凡成就。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柴更是宣称,此次成果在量子计算发展史上的地位,可媲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的首次试飞。
遭遇质疑
尽管谷歌公司的这篇论文得到《自然》杂志的背书,但量子计算领域的另一个巨头IBM公司却对此提出质疑。早在相关报告首次在NASA网站上发布后,IBM研究主管吉尔就公开表示,对谷歌取得的一些技术进步给予肯定,但对实现量子霸权的说法表示不屑。IBM团队随后表示,谷歌的评估测试存在缺陷,根据IBM的估算,在传统超级计算机上模拟谷歌的计算结果其实只需要两天半,根本用不了1万年。因此完成传统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工作这一量子霸权的临界值还没有达到。
IBM还吐槽了量子霸权这个提法,认为它会误导公众对量子计算机真正价值的判断:由于每种计算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量子计算机永远不会凌驾于传统计算机之上,而是与它们协同工作
此外,即便谷歌量子计算机在特定问题上形成了量子霸权,但在其他应用上能给效率带来多少提升还是个未知数。《日本经济新闻》也承认,要实现支持广泛运算的量子计算机仍需要较长时间。
量子计算机前景广阔
即便当前量子计算机仍远不成熟,但其强大的运算能力已经受到各国追捧。例如它可以缓解城市地区的交通拥堵。无数的车辆按各自的情况行驶,引发交通拥堵,短时间计算每辆车的行驶路线较为困难。如果使用量子计算机、向每辆车提出不会引发交通拥堵的最佳路线,有助于缓解拥堵。在金融、物流、医药等行业,量子计算机前景广阔。
目前美国、日本等多国都加紧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中国研究人员也在奋起直追。据介绍,中国科技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已成功研制出了2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处理器,正在研制50个量子比特以上的量子处理器,与谷歌相比仅落后一到两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也相继布局量子计算。
来源:环球网
链接: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8318230299144205&wfr=spider&for=pc
编辑:宋婷

994#
发表于 2019-10-23 23:29: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邱泽奇:数字时代,科技向善重要
file:///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EE57.tmp.png
【科技向善大咖说·第四期】
邱泽奇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关注技术变革对社会的影响,围绕技术与组织、技术与发展、技术与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对过去二十年里,互联网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有着深刻洞察。
在与研究院的对话中,他从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围绕「科技向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现形式,对数字时代的向善逻辑、影响因素、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刻解读。以下是访谈内容精选:
腾讯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20年,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改变,但也带来了很多挑战。现在包括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也都提出了科技向善的愿景,你怎么看这一趋势? 邱泽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科技向善?因为科技向善的问题历来存在。或者说,科技向善为什么现在是重要的?第二,科技过去向善了吗?现在向恶了吗?科技向善历来是社会的期待。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科技的影响必然分为正反两方面,既可以用来行善也有可能拿来作恶。在历史上,科技向善通常是通过政府管制和企业自我约束来实现的。政府管制的典型例子是枪支。枪支看起来只是一个工具,但枪支的致命性让政府管制变得非常重要。从枪支的例子来看,之前的科技是通过产品呈现善和恶的,这样的方式在工业化时代最为明显。理论上,政府代表的是公众的利益、道德和价值观。由政府的规制来约束产品向善或向恶。比如说,中国对枪支实施的是强管制政策,美国对枪支也有管制,却是弱管制政策。人们很难说枪支本身是善还是恶,但不同的管制理念和政策,依据的是对产品如何向善、向恶不同的判断。当然,人类社会也有一些共同的判断,比如说毒品,世界各国都对毒品实施强管制。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清晰的逻辑:工业化时代的科技常常被用于企业制造产品,以产品为载体,呈现出科技的向善或者向恶。对产品向善或向恶的约束,则主要通过政府制定各种规制来实现,向善的产品会获得鼓励,向恶的产品会受到管制。在这个逻辑里,政府承担了对科技产品善恶进行判断和规制的主导性职责
腾讯研究院: 在数字时代,这个逻辑会有什么不同? 邱泽奇: 可以从产品的形态来看今天的产品和工业化时代的产品有什么不同。过去的产品更多是工具性产品,中国人讲「器为所用」,就是讲它的形态和功用。今天的产品既有工具性产品,也有交互性、互动性产品,参与式产品。虽然产品在严格的意义上依然是工具,可是产品的形态变了,用法也变了。过去,产品与使用者的关系是纯粹的工具。今天的产品,是用户体验产品、与产品交互,这样的产品形态逐渐成为主流形态。在新的产品与用户关系结构中,同一个产品,不同用户使用的反馈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有的人玩一个小时手机觉得很合适,有的人玩一个小时觉得非常影响生活和工作。在数字时代,人们对科技产品的善恶判断上,个体的差异影响非常大,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都会对产品善恶的判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政府规制而言,显然不能一禁了之,简单地禁止一个产品解决不了任何作恶的问题。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在变化。互联网诞生之前的产品,企业通过产品来面对社会;如今,我们依然以产品的形式在面对社会,界面、交互方式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过去企业开发一个产品,经过权威部门审核批准之后可能就算完成了,剩下的是批量复制。在数字时代,诸多产品都是动态产品,需要根据交互数据对产品不断进行优化迭代,通过产品升级、算法升级以满足用户需求。与互联网之前的产品比较,两者的差异是本质性的。
腾讯研究院: 这种形态的差别,对科技是否向善的判断有什么影响? 邱泽奇: 我认为,约束企业向善的参与者角色和数量变了。过去,可以不需要用户参与产品的生产和迭代。用户主要通过政府实现其对产品向善的诉求;政府要求企业的产品向善。今天你会发现,实现企业的产品向善不是单次约束,需要产品在不断迭代中实现,这是第一。第二,这一波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的改变,对人的影响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性。只有每一个用户直接参与到产品的生产与迭代中,才能对产品的善恶进行归责。因此,在过往的经历中,有哪些经验需要借鉴,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还缺乏一个明确的参照。但有一点却没变的是,互联网科技与未来的人工智能最终还是要服务人,以人为核心、服务人类的核心目标。也即科技产品必须以人为中心。问题是,不同科技的产品,以人为中心的实现路径不一样,过去是政府承担规制责任,企业承担的产品责任。今天我们会发现,政府依然承担着规制责任,企业除了承担产品责任,还承担着规制责任,企业本身增加了规制、管理的义务。把用户纳入产品的开发、生产与服务之中,是企业获得规制和管理合法性的重要源泉。这一点要特别强调,这个时候科技的善与恶不简单是企业的问题,也不简单是规制的问题,而是政府、企业和用户三者之间共同参与、建立规则的问题,这是核心所在。
腾讯研究院: 这里讲的企业是包括所有企业吗? 邱泽奇: 不仅是大企业,很多创业企业也一样,开放,让用户参与,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企业生产运用服务过程。一个产品,不管它在技术上有多先进,在技术上有多前沿,它的核心,还是要为大多数人谋利,为大多数人谋快乐。当然,一些新科技或产品在研发初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对新事物,不宜简单、盲目地否定。科技向善,从宏观层面看,首先要为大多数人带来便利、带来红利。社交产品、电商产品、娱乐产品,物联网产品等等,在解决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和物与物的连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至少在初始阶段,为用提供便利是最大的善。当然,科技向善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社会行动,像互联网公益对慈善的推动,通过技术方式大大降低了人们参与的门槛,不仅是改变了具体项目,还推动了公益生态的改变,让公益更接地气。还有,像「为村」这样的产品,专注解决社区的连接,帮助上万个村庄更好地融入到互联网世界,这些都是科技向善。
腾讯研究院: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界定科技向善,你会选哪些词? 邱泽奇: 第一个我会选择改进,促进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改进人类运用资源的方式,尤其是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第二是普惠,让大多数人从中受益;第三个是包容,容纳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诉求;第四个是诚信。重复一下,第一是效率问题,第二是社会覆盖性问题,第三是兼容性问题;第四是社会整合性问题。我认为,应该从这四个方面来界定。向善有大善、小善,任何科技都有正反两面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科技负面影响的方式是制度安排问题,可选择科技朝哪个方向走,却是道德问题。
腾讯研究院: 这个选择由谁来决定? 邱泽奇: 社会大众共同决定。善恶在规制领域通常被划归道德领域。过去解决道德问题,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建立社会道德,一是把部分道德约束纳入法律范畴。对当下和以后的科技领域,除了加强法治,社会道德建设更加重要。除了产品研发和迭代太快,法律难免存在滞后的考虑外;还因为社会有机会直接参与产品的研发与迭代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用户筛选、社会筛选的过程。对于从动机上就不向善的科技,社会会有一个选择的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期待的是社会对技术产生有限的免疫力。当然,在科技向善的发展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用中国的经验来讲,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腾讯研究院: 在践行科技向善方面,你对科技公司有哪些期待? 邱泽奇: 我认为,科技公司的责任比原来更大了。工业时代,政府和行业制定技术标准,企业只管执行技术标准,只要保证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就合格了。产品产生的社会问题,由政府或社会解决。现在,科技公司面对场景不一样了,简言之,面对的责任、难题更多了。其中,有些科技产品的影响很难马上界定,产生影响的关联因素也很难厘清和量化。在这种条件下,科技公司还不得不直接面对产品引发的社会后果,这就是不同。过去,这些社会后果是由政府出面解决的,现在政府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为了推动产品研发和迭代,公司不得不面对。面对这些新的挑战,科技公司应该更多地与社会交互,更多地从社会获取和吸收智慧,理解社会对一个具体产品善的界定和期待。
腾讯研究院: 当科技公司直面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它的边界在哪里?会不会影响用户的选择自主权。 邱泽奇: 这其实是一个平衡问题,包括在不同市场可能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中国的应用环境和欧洲的差异就很大,一些产品在欧洲应用可能不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在中国市场可能就会产生不好的反馈。这跟两个市场的用户习惯、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是在同一个市场,不同用户群体之间也会差异很大。尤其是当一个新的科技产品出来,用户并不知道产品负面后果是什么的时候。在这种场景下,科技公司要尽可能告诉用户潜在的负面影响。科技公司的告知就是一种向善。事实上,对新的科技产品,它的正面和后负面后果,用户其实是不熟悉的,科技公司向善的做法,是要告诉用户,产品的正负面后果会是什么样子。鼓励用户向正面后果发展,避免负面后果,这是科技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科技公司对产品后果充分告知不仅不会剥夺用户的选择自主权,反而会赋予用户更大的选择自主权。我们可以看一下公交车刷卡的例子。北京公交车刚刚开始推广刷卡的时候,每个车站都有人教你怎么上车,上车之后也有人教你怎么刷卡。多少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车内广播都会反复告知如何正确地刷卡。与此同时,技术和规则也在不断迭代,过去只能刷公交卡,现在,多种途径都可以刷;过去是上车刷一次就完了,现在,变成了分段式计价,上车要刷卡,下车也要刷卡。为了让乘客熟悉,车内广播不断地提醒你下车也要刷卡,否则就要被扣全程票款。
腾讯研究院: 科技公司也需要去推广和普及一些规则或者数字时代的素养? 邱泽奇: 对,你讲得很准确。我们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在家里,当看见小孩拿着菜刀,大人会怎么办?肯定会制止。当一些新的科技出现的时候,它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就小孩手里拿着菜刀,所有用户就是拿着菜刀的小孩,不知道手里拿的东西会有什么危害。这个时候,就需要科技公司、社会、用户共同去面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起码要告知,既要让用户更好的使用科技产品,也要让用户明白可能的负面影响;然后是引导;第三是预防;第四是提供针对负面后果的解决方案。
腾讯研究院: 随着这些规则和意识的普及,对科技产品应用而言,当下遇到的挑战,在3-5年之后可能已经不再是问题? 邱泽奇: 我始终认为,一些现在的问题是一个转折期的问题。转折期有几个特征,第一是社会对产品不熟悉,对产品的特征不熟悉。第二是对产品的社会后果缺乏预见;第三是在遇到问题之后,缺乏科学、理性的解决方案。随着科技产品的普及,社会各方了解的深入,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提醒,如今,科技产品的迭代速度远远快于工业时代的产品迭代,它就意味着用户始终会面对新的科技产品,这是最大的挑战。我们前面讲到的告知、引导、预防和解决,不是针对一个产品而言的,而是说,面对不同的科技产品,对问题的解决要有一套机制和策略。希望科技产品有一天也能像药品一样,不仅能列出自己的功效,还能标明它的副作用,有一个详细的告知。
腾讯研究院: 当科技产品的快速变化成为一种常态,科技向善需要建立一套面对快速变化的机制? 邱泽奇: 是的。过去的产品更新比较慢,一把镰刀用了2000年,形态也没什么变化。可是今天,一部手机最多用两年。其实,工业时代的很多问题也是逐步发现的,像前些年爆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三聚氰胺」,都是在出现问题之后不断完善规制标准和监管机制,逐渐形成一套机制的。未来的产品更新一定是越来越快。在数字时代,我们怎么去应对科技产品迭代加速的挑战,政府有规制的责任,社会有选择的责任,科技公司则有技术的责任。我认为,未来科技产品在研发的时候,还可以更多地让专家的参与。比如在产品研发阶段,可以更多地与多学科专家合作,让专家更多地了解产品特征,并对一些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这样做的优势是,当最新科技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不仅有来自企业的技术告知和引导,还有来自专家的社会评估。也就是说,在前面提到的告知、引导、预防、解决四个环节之外,还可以引入外部专家参与,作为第三方来承担科技行业与社会、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比如社会学家介入,可以通过非干预实验找出产品的社会特征。从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结构入手了解哪些人在使用产品,并从其使用行为中发现规律性。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找到了产品的社会特征,才能写出真正有效的「产品说明书」,而并仅仅只是一份技术说明书。
腾讯研究院: 这种研究和当前一些科技产品快速发展、迭代的节奏会不会相矛盾? 邱泽奇: 对有些产品的研究,需要的样本量并不大,也许几千个样本的行为数据就足够了;对另外一些大类产品的研究,比如社交产品、电商产品、游戏产品、短视频产品等,每一类产品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特征,什么人在用?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用?当把大类社会特征研究清楚之后,就可以提供预防式的建议和策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等出现问题才去推出应急措施。当针对大类产品的研究形成积淀,在新产品出来时,就可以写指导书,给预测性建议。就像现在的药品一样,很清楚地说明,适用于哪些人,哪些人禁用。像某些感冒药、抗生素等,产品说明里就会讲得很清楚,孕妇禁用。如果你是孕妇,就不能用这个感冒药了。以后的科技新产品也可以加一些告知,建议哪一类怎么用,让用户自己去判断和选择。
腾讯研究院: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好像还不是太多? 邱泽奇: 的确不多。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科技企业没有对外开放;第二是学界对这些领域的研究还不太重视,不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不过,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际解决社会问题,这样的研究都非常值得去做。很多新问题其实是理论创新的源泉。
腾讯研究院: 对科技公司而言,这些措施会和追求商业回报的目标相冲突吗? 邱泽奇: 我认为,跟商业目标没有冲突。举个例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同样一个产品,你可以只告诉大家怎么用,同时你也可以除了告诉大家怎么用,还告诉大家怎么用更好。现在,第一步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告诉大家怎么用。结果是,有的人用好了,有的人用坏了,这出现了负面影响问题。大家喜欢用,说明产品很有吸引力。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让用户更好地使用,等于是为优质的产品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这是一个正反馈,而不是一个冲突。我始终不认为,一家科技企业告诉大家怎么把自家的产品用好会让它降低利润,我觉得不会这样子。
腾讯研究院: 科技向善会带来逆向选择吗?或者说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吗? 邱泽奇: 即使有逆向淘汰,也始终只是一个阶段,不会是永久的。为什么是阶段性的?因为在逆向淘汰阶段存在着一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也可以理解为用户内部的差异性导致的需求本身的多样性没有被满足。这里,提出了一个更重要问题,如何让产品都具有科技向善的价值,让向善成为行业的一个基本准则。
腾讯研究院: 在推进科技向善方面,怎么看学界、企业、政府的互动。 邱泽奇: 对于新出现的科技或应用,政府也需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对它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评估。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学界其实可以发挥很好的沟通和桥梁作用。虽然企业有自己的商业视角,学界却可以更客观地从社会视角去给出答案。对政府监管而言,过去采用产品标准来避免出现负面后果,促进产品向善。如今,很多创新科技产品很难用已有的标准去衡量,不仅国内没有类似可供借鉴的经验,有的在国际上也没有参照。这就需要在监管方式上进行创新,三方共同探索数字时代的新规制。科技向善不仅是科技公司的责任,也不仅是大公司的责任,而是所有公司、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以上内容为【科技向善 · 大咖说】精简版,完整版本请期待《科技向善白皮书》)
【科技向善·大咖说】往期回顾:
科技如何向善?一场大型社会实验开启下半场斯坦福和平创新实验室Margarita Quihuis:用价值重新定义技术产品 | 科技向善大咖说王小川:科技向善先要回答「我是谁」 | 科技向善大咖说
科技向善大咖说 · 认知升级
2019年9月,腾讯研究院开始陆续深入访谈全球业界与学界大咖,围绕「何为科技向善」、「如何理解科技向善」的问题,广而寻求见解与共识。包括最著名的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教授、斯坦福和平科技实验室创始人玛格丽塔教授、创业者/硅谷投资人邵亦波先生、搜狗创始人兼CEO王小川先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女士、北大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清华传播学系金兼斌教授、北师大系统科学系张江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等等,从不同的背景与专业出发,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陆续发布的【科技向善案例集·产品行动】;【科技向善·大哉问】等等。
「科技向善」这场大型社会实验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而且没有终点,而且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它的实验结果。每一个数字公民,都无法置身事外。
若你有更多关于科技向善的好想法,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yFpSbHK98Sn0Vzke1s5g
编辑:宋婷

993#
发表于 2019-10-23 21:18: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湃新闻:“爬虫”不是侵犯个人信息的遮羞布


10月21日,浙江警方突击进入港股上市地公司——51信用卡在杭州西溪的办公大楼。当天下午,51信用卡股票临时停牌,停牌前跌幅为34.69%
虽然,51信用卡被警方调查的真实原因还有待权威披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网络爬虫、互联网征信、风控的强监管正在加码。此前有杭州存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魔蝎科技、上海新颜科技等涉及“爬虫”服务产品的公司都已被警方介入调查。
“网络爬虫”就是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用户熟知的百度搜索引擎就是一种爬虫技术。爬虫本身是一个“中性技术”,这也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但爬虫程序也有着它的负面危害。
首先,无限制的爬虫程序可能对网站服务器造成压力。比如,最高人民法院下属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之前就“压力山大”,爬虫系统无限制访问,非法获取裁判文书数据,造成网站负荷过大。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用限制列表翻页数量来防止爬虫系统,结果对正常的浏览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但是,爬虫程序的更大危害则在于,目前不少打着“大数据”旗号的公司,用爬虫程序抓取了未公开、未授权的个人敏感信息,甚至违规留存、使用、买卖这些隐私数据,而且这种大数据还是互联网金融风控的“基础设施”。
原本,你申请A银行的一项贷款产品,就需要授权A银行去查询获取你的社保、公积金、航班出行等数据,银行可能通过中间数据服务商去授权爬虫,这是一个正常的“业务闭环”,这时抓取的数据是得到当事人授权的,个人数据当“用后即删”。然而,一些大数据公司将这些个人信息当成“公司资产”,去资本市场画大饼、讲故事。
甚至有的大数据公司,在用户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就去用爬虫抓取信息,目前关于个人社保、公积金、司法信息、网银支付宝账号密码、京东等电商平台交易记录、社交平台信息等重要隐私数据,被不少“大数据公司”公然出售。
所以,北京银保监局在2019年10月12日公布《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与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滥用、非法买卖或泄露客户信息的企业开展合作。”
如今,大数据风控领域一片风声鹤唳,而这些大数据公司又是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信审核的数据来源,爬虫被查的蝴蝶效应正迅速传导至互联网信贷市场。
爬虫也好,大数据也好,都不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遮羞布,之前大数据风控行业门槛低,业内鱼龙混杂,很多业内的大公司的数据来源,是经不起逼问的。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未经授权的爬取、贩卖数据,那就是“偷窃”,该来的监管风暴早晚要来。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宋婷

992#
发表于 2019-10-23 19:48: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IBM驳斥谷歌量子霸权主张:夸大量子计算性能 误导公众


谷歌宣称实现量子霸权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IBM公司研究员周一发布论文称,谷歌公司宣称成为了首家实现“量子霸权”的公司,到达了计算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是错误的。
IBM的五位研究员在论文中指出,谷歌夸大了这一主张。谷歌此前称,公司根据量子力学原理打造的系统性能远远超过了世界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谷歌的这一主张被包含在了一份未发表的研究论文中,上月首次被媒体披露。这被视为量子计算机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步,有望解决材料科学和其他领域中传统计算机远远无法处理的问题。
谷歌表示,其量子系统能够在3分20秒内完成美国能源部超级计算机Summit需要花费一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从而成为“首个只能在量子处理器上执行的计算”,“宣告了备受期待的计算模式”的到来。
然而,IBM研究员指出,根据他们的自主方法,他们可以对一台超级计算机进行编程使其只需在两天半时间内就可以处理相同任务。IBM研究员认为,谷歌的理论缺陷在于假定超级计算机会受到系统内存存储数据量的限制,并未对能够克服这种限制的大量磁盘存储空间作出解释。IBM研究员还指出,考虑到其他可能存在的硬件和软件进步,两天半的计算时间还是“保守、最差预期”。
IBM一直在与谷歌竞争,欲抢先将量子计算变为现实。IBM还对谷歌试图宣称实现“量子霸权”的主张进行抨击。IBM称,有关“量子霸权”的新闻头条“势必会误导公众”使他们认为计算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尽管传统计算机和量子系统之间的巨大差异会使得他们在未来“协同工作”。IBM已经公开批评了谷歌的主张。
许多独立专家把谷歌的这一成就视为一项突破,因为谷歌已经在一些控制量子系统的艰难挑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一些专家也警告称,现在就宣布量子系统和传统计算机的竞争已经结束还为时尚早,因为新的编程方式会让现代计算机迎头赶上。
谷歌的研究论文上月曾短暂发布在了美国宇航局(NASA)网站上,随后被移除,目前尚未正式发布。(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科技”。


来源:凤凰网
原文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us/2019-10-22/doc-iicezuev3903136.shtml?source=cj&dv=2


编辑:宋婷



1.jpg (261.19 KB, 下载次数: 17)

1.jpg
991#
发表于 2019-10-22 09:27: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多份大报章对政府打压及限制新闻自由提出抗议。
澳洲警方今年6月採取突击行动搜查澳洲广播公司(ABC)位于雪梨郊区的总部及新闻集团旗下一名女记者的住所,引起激烈争议。事发后4个月,多份大报周一罕有地联手作出反击,一同在头版刊登经过美术加工设计的版面,显示新闻内容被人刻意涂黑,寓意它们所作出的报道受到审查,希望藉着此举唤起公众关注,对政府打压及限制新闻自由提出抗议。

有份参与抗争行动的包括《澳洲人报》、《金融评论》、《先驱太阳报》及《时代报》等。各报都在头版刊登一条标题:「当政府不让你们知道真相时,他们隐藏些甚幺?」

旗下拥有多份报刊的Nine Entertainment集团行政总裁马克斯说:「每一名澳洲人都应该享有知情权,知道政府以人民的名义作出了甚幺重要决定。我们要捍卫人民这种基本权利。」新闻集团驻澳洲执行主席米勒指出:「澳洲人民应当时刻对企图限制他们知情权的政府,抱持怀疑态度。」

今年6月,澳洲警方在不足24小时内採取两次突击行动,突击搜查新闻集团一名女记者位于首都坎培拉的寓所,以及澳洲广播公司的雪梨总部,调查政府文件外洩的事件。在发生这件事之前,传媒曾经作出过一些令政府感到尴尬的报道。之后,军方一名前任律师被起诉洩露政府机密,另有数名新闻工作者也可能面对诉讼。那些机密文件,涉及政府拒绝向公众交代一些护老院涉嫌虐待或疏忽照顾老人的事件,以及政府隐瞒向外国人出售了多少农地。

上任不足三周的联邦警察总克肖表示,他计画于短期内约见各大新闻及传媒机构的高层及编辑,讨论他们对新闻自由的忧虑。
其实,澳洲宪法并没有白纸黑字写上有关保障言论及新闻自由的内容,但政府于2018年修订反间谍法案时,在法例中加入条款,保护告密者。一些传媒机构声称,新闻自由仍然受到限制。


来源:国际焦点
原文连接:http://www.kumpee.com/news/8008

编辑:宋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