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采访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09:39:08 | 只看该作者
克宫:如收到《华尔街日报》记者格尔什科维奇采访普京申请,克宫会研究


【环球网报道】土耳其总统府新闻局8月1日发布公告说,包括美国、德国、俄罗斯在内的7个国家当天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进行囚犯交换,囚犯中包括此前被关押在俄罗斯的美国《华尔街日报》驻莫斯科记者埃文·格尔什科维奇。综合塔斯社、“今日俄罗斯”等多家俄媒2日最新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称,如果收到关于格尔什科维奇采访俄总统普京的申请,克宫会研究。



据塔斯社报道,对于有消息称“格尔什科维奇曾提出采访普京的请求”,佩斯科夫对记者说,“如果收到这样的申请,我们会研究。如果总统认为有必要接受外国媒体采访,他就会那样做”。
另据俄新社报道,佩斯科夫还告诉记者,普京已给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打电话,感谢后者和白俄罗斯方面就换囚事宜提供帮助。



综合俄新社等媒体此前报道,土耳其总统府新闻局8月1日发布公告说,在土耳其国家情报局斡旋下,美国、德国、波兰、斯洛文尼亚、挪威、俄罗斯、白俄罗斯等7个国家当天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进行囚犯交换。公告说,此次交换行动涉及26人,其中10人被移交至俄罗斯,3人被移交至美国。据悉,此次交换的囚犯中包括埃文·格尔什科维奇、在俄被判间谍罪的美前海军陆战队员保罗·惠兰。俄总统网站1日发布消息说,普京签令赦免了保罗·惠兰、埃文·格尔什科维奇等13人。



   来源:环球网
   链接:https://www.sohu.com/a/798147510 ... 4370059q4pTpe8_1090
   编辑:李梦瑶

92#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08:32: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苏州通报清华毕业生举报局长贪腐讨论


编辑:李梦瑶

93#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7:12: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不会采访,哪来得新闻,没有有价值的新闻,媒体业谈何未来?记者不会提问,业界和媒体教育都应该反思呀。
来源:天天体育
编辑:王晨雅

94#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8:13: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晨雅

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1:31: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晨雅

9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21:57: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值得敬佩!开拓环境报道领域的印度女记者们
多年来,环境报道一直难以挤进主流的新闻报道,但在印度,环境报道日益重要;新闻机构过去一般更关注犯罪和政治的故事,但如今更有可能报道气候危机及其后果。
在印度,这股环保报道浪潮由一群女记者主力带动,她们的努力和专注,令气候议题得以成为印度媒体的焦点。
现为 NewsLaundry 专栏作家的记者 Kalpana Sharma 在 2022 年印度女性网络的大会环节上说过:“了解医疗健康的科学、经济和政治的记者们 [针对气候变化及它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制作了最有效的报道。有趣的是,这些消息灵通的记者中有许多是女性。”
以下,来看看这些印度女记者如何一路走來,开辟国内的环保报道:
01
先行者
大约十年前,资深记者 Varsha Singh 在印度一个首当其冲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从中受到启发,开始报道环境问题。
“2016 年,我搬到了位于喜马拉雅地区的小镇德拉敦(Dehradun),每年我都会阅读有关森林火灾和山洪爆发的报告,” Singh 说。“我觉得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是导致这些灾难的主要因素,应当予以重点关注,且有必要展开更深入的研究,这意味着我们也应该了解它们的科学原理。”
从报道采砂的阴暗面到揭示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的状况,Singh 的工作重点是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民众生活,尤其是女性和经济背景较差的人。
例如,印度女性每年估计要合花 1.5 亿个工作天来收集食水。“通常男性外出工作,而农村地区的女性则负责收集水和木材,” Singh 解释。“现在,在缺乏水资源和林火肆虐的情况下,女性每天会走更多的路来收集同样的资源。”
Singh 曾是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也跟 In Old News 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后者是一个重点报道环境和气候变化、为记者提供培训和资源的媒体。
在报道印度奈尼塔尔镇(Nainital)的森林权利时,Singh 跟当地管理森林和瀑布的 Van Panchayat 森林委员会的成员会面。
02
制作创新报道
自由记者 Ravleen Kaur 花了近 20 年的时间走遍印度报道环境问题。
“我于 2005 年在《印度快报》开始了我的新闻生涯。最初,我报道犯罪,但几个月后,我被要求报道气候变化,” Kaur 说。“当时感觉就像是降职,因为环境新闻只会出现在第三页或第四页,[但] 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喜欢这个领域。”
2022 年 3 月,Kaur 撰写了一篇报道,讲述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首个被推销为再生能源开发项目的太阳能园区如何可能对环境弊多于利。在旁遮普邦(Punjab)工作期间,她报道了嫩椰子消费的增长如何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废物。“对我来说,故事总是关于实地报道,而不仅仅是数据,” 她说。
无论 Kaur 是在报道水力发电计划对喜马拉雅山甘戈特里镇(Gangotri)冰川的影响,或是印度西部的薑虾捕捞活动,她从消息来源身上获得的见解都是最令她振奋的。
“有时语言障碍会存在,或者你会发现人们并不愿意与你交谈。在这种情况下,消息来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跟相关人士建立联系,” 她说。
03
在地挑战
报道环境也为记者带来了各种挑战和风险,尤其是在安全方面。
“有时我会担心我住的地方是否安全。我会跟我的编辑分享所有细节,以便他们知道我的行踪,” Singh 说。“特别是付当报道采矿议题时总会有种无形威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采矿黑帮会如何监视你的行动。”
尽管如此,Singh 不顾危险前往印度东部的贾里亚市(Jharia)为她的煤矿故事拍摄照片。她冒充游客以保障自己的安全。“我觉得贾里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从污染到教育、健康和生计,这将是这个故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她说。
居于印度北部农村的 Jigyasa Mishra 同样经历了作为一名报道环境的女记者所面临的更大风险。
“这有一个关于凝视的问题;人们看待男性和女性记者的很不同,” Mishra 说。“社会很难接受女性可以抛头露面去报道。当我们报道一些敏感事件时,这一点变得很重要。虽然男记者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人们对我们的敌意让我们很难保护自己。”
2020 年,她报道了一篇关于女农民保卫肯河(Ken)的抗争的故事。肯河是本德尔坎德省(Bundelkhand)的一条河流,但采矿黑帮正在破坏它。Mishra 在报道此故事时就受到黑帮的威胁。“我受到了反抗黑帮的妇女们的保护。我被要求站在他们身后并报道这个故事,因为这样可以保护我免受黑帮的监视,” 她说。
Singh 访问一位渔民,讨论古吉拉特邦(Gujarat)发生的抗议活动,抗议人士反对在讷尔默达河(Narmada river)上建造水坝。
Kaur 在报道古吉拉特邦一家化工厂的火灾事件时也遇到了安全威胁。“我意识到无论我去哪里采集信息,人们都会跟着我。这是一个可怕的情况,” 她说。
尽管存在安全忧虑,但这些女记者的报道或能推动积极变革的影响力,激励着她们继续前进。“人们利用我们的工作作为证据,让他们的案件在法庭上更有说服力,” Kaur 说。“在我最近撰写的一篇关于盐业如何中断古吉拉特邦卡奇镇(Kutch)的生薑虾捕捞的报道中,我 [意识到] 渔民正在利用它来为他们在最高法院的案件增添说服力。”
04
生活方式的改变
报道环境也影响了这些女记者的日常生活。
例如,Kaur 搬到了旁遮普邦的一个村庄,那里的空气和水比大城市更干净,让她可以更接近大自然。
Singh 则说:“我的房子正在慢慢转用太阳能。” 她补充,她还尽可能停止使用塑胶。“就连我的菜贩也不再使用塑胶袋,转而使用环保纸袋。”
Mishra 同样采取了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我确保不浪费水和电等资源,也确保我家里不使用塑料,” 她说。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11 15:54: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奥运采访报道中,记者如何避免“愚蠢衬托”
来源丨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微信公众号
作者丨ihdpihdp
在奥林匹克的光辉照耀下,每一位记者都承载着向世界传递体育精神和运动员故事的重任。然而,在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上,记者的专业素养和采访技巧尤为关键。一篇深入的报道、一次精彩的采访,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传递正能量;而一个不恰当的问题或缺乏深度的对话,则可能让记者成为赛场上的“愚蠢衬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记者需要做足功课,深入了解运动员的背景、比赛项目的特点以及奥运文化。他们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提出有深度、有见地的问题,同时展现出对运动员的尊重和理解。通过这样的努力,记者不仅能够避免在奥运采访中成为“愚蠢衬托”,还能成为传播奥运精神的使者,让每一次报道都充满力量和温度。
图片图源丨微信公共图片库(Pixabay提供)
一、新闻采访中的“低水平”问题
1. 缺乏专业性与尊重
在奥运采访中,一些记者提出的问题显得极为业余,甚至不尊重运动员。例如,有记者采访游泳运动员时,不是询问其训练、比赛心得或技巧,而是问及与游泳无关的个人隐私或娱乐话题,如“你最想看的演唱会是谁的?”、“你觉得哪种动物最像你?”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未能体现出对运动员的尊重,也未能满足公众对赛事本身的关注。
案例分析:潘展乐的采访
在潘展乐的采访中,某些记者的问题显得尤为业余,不仅未能触及运动员的专业领域,反而显得对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和隐私过度窥探。例如,有记者询问潘展乐关于谁最帅的问题,甚至要求他排个名,“你想去看哪个歌手的演唱会”。这些问题显然与专业无关,也未能体现公众的真正关切。相反,一个专业的记者会问及潘展乐在比赛中的技术细节、训练心得以及面对挑战的心态等,这些问题既能展现运动员的专业素养,又能满足公众的好奇心。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专业的问题才能激发专业的回答。
提升策略:
前期准备:采访前,记者应充分了解被访对象的背景信息、专业领域及近期动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提出无厘头的问题。
尊重专业:在提问时,应尊重运动员的专业领域,避免提出过于私人或娱乐化的问题,以免显得不专业。
激发表达欲:通过提出有深度、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运动员的表达欲,引导其分享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 隐私与娱乐话题的滥用
在奥运期间,部分记者将焦点放在了运动员的私生活和娱乐话题上,而非其专业表现和比赛成就。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运动员的个人权益,也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例如,有记者在全红婵采访中提问关于英语能力和家庭琐事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不尊重运动员的专业性,也未能体现公众对奥运赛事的真正关注。此类问题不仅让运动员感到不适,也让公众对记者的专业素养产生质疑。
3. 缺乏深度与公众关切
许多奥运采访中的问题缺乏深度,未能触及公众真正关心的内容。公众希望了解的是运动员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备战奥运、如何在比赛中保持心态等深层次问题,而不是琐碎的娱乐花边新闻。因此,记者需要深入了解运动员及赛事本身,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案例分析:全红婵的采访
在全红婵的采访中,有记者尝试用“我来考考你”的方式询问其英语词汇,这种行为不仅显得冒犯,也未能体现公众对运动员的真正关切。公众更关心的是全红婵如何克服训练中的困难、如何在比赛中保持心态稳定以及她背后的故事等。
提升策略:
了解公众需求:记者应时刻关注公众对运动员的关切点,通过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确保提问能够引起共鸣。
引导正向关注:在提问时,应注重引导公众关注运动员的正面形象和专业成就,避免制造无意义的八卦或争议。
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媒体人,记者应肩负起传播正能量、弘扬体育精神的社会责任,通过专业报道为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缺乏采访技巧和有效沟通
缺乏采访技巧可能导致问题过于肤浅,不能触及问题的核心,而有效的沟通则需要采访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同理心。只有通过深入的聆听和恰当的引导,才能让受访者敞开心扉,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见解。在此过程中,采访者需要展现出对话题的深刻理解和对受访者情感的尊重。此外,良好的非语言沟通也至关重要,如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都能在不言中传递信息,增强沟通的效果。因此,提升采访技巧和沟通能力,是每个希望深入了解信息、传递真实故事的记者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案例分析一:潘展乐与记者的经典对话
在潘展乐的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及预选赛时的表现和游泳池的浪是否影响发挥等问题,这些问题既专业又贴近比赛实际,潘展乐也给出了详细的回答。这种高质量的对话不仅展现了运动员的专业素养,也体现了记者的专业水准。
案例分析二:全红婵的“不会”与“不用”
在另一场采访中,有记者试图考全红婵“拿捏”一词的英语表达,并在全红婵表示“不会”后继续追问是否愿意学习。这种“考问”式的采访方式不仅让全红婵感到反感,也让观众质疑记者的专业素养。一个优秀的记者应懂得适时调整采访策略,避免给受访者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尴尬。
提升策略:
倾听与引导:在采访中,记者应善于倾听运动员的回答,并根据其回答适时引导话题,使对话更加深入和流畅。
提问技巧:采用开放式问题鼓励运动员自由表达,避免使用封闭式问题限制其回答空间。同时,注意问题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确保对话的连贯性。
建立信任:通过友好、真诚的态度与运动员建立信任关系,使其愿意分享更多真实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提升采访的真实性和深度。
二、避免“愚蠢衬托”的策略
1. 提升专业素养
记者在进行奥运采访前,应充分了解运动员的专业背景、比赛经历、技术特点等,以便在采访中能够提出专业、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记者还应关注奥运项目的最新动态和规则变化,以便在提问时能够紧跟时代步伐。
新闻机构应加强对记者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在体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素养。记者应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规则和赛事背景,以便在采访中能够提出专业、有深度的问题。
2. 尊重运动员与赛事
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虽然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的隐私和权益同样应得到尊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避免询问与运动员专业无关、甚至带有冒犯性质的问题,而应关注他们的比赛表现、训练经历、心路历程等,以展现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人格魅力。
记者在采访中应始终尊重运动员和赛事本身。在提问时,应注重问题的专业性和公共性,避免涉及个人隐私和娱乐花边。同时,记者还应尊重运动员的回答,不要强迫其配合自己的娱乐低趣味或窥探欲。
3. 体现公众的关注视角
记者的提问应代表公众的好奇心,关注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在奥运采访中,公众更关心的是运动员如何突破自我、挑战极限,以及他们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因此,记者应围绕这些主题提出问题,以激发运动员的表达欲,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记者应深入了解公众对奥运赛事的关切点,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可以询问运
动员在备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对未来赛事的展望等。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满足公众的好奇心,也能够展现运动员的专业精神和奋斗历程。
4. 多元视角与客观报道
在报道奥运赛事时,记者应采用多元视角,全面、客观地呈现赛事本身和运动员的表现。避免片面追求流量和热度,而忽略了对赛事和运动员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同时,记者还应注重客观公正,避免过度渲染或夸大事实。
5. 注重采访技巧
采访是一门艺术,需要记者具备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在采访中,记者应善于引导运动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带有偏见的提问方式。同时,记者还应关注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采访策略,以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
专业提问激发好回答。在奥运游泳比赛中,有记者采访取得历史性突破的运动员时,提出了专业、有深度的问题。如询问运动员在预选赛中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状态以应对后续比赛等。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运动员的表达欲,也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运动员的奋斗历程和内心世界。
低水平问题成笑柄。相比之下,一些记者因提出低水平问题而成为了舆论笑料。如询问运动员是否知道某种英文词汇的发音、谁最帅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未能体现出记者的专业素养,也让运动员感到尴尬和无奈。最终,这些低水平问题成为了公众嘲笑的对象。
三、结论
提升新闻采访与报道的专业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奥运采访是展现媒体专业素养和尊重精神的重要平台。记者在进行奥运采访时,应提升专业素养、尊重运动员的权益、体现公众的关注视角,并注重采访技巧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愚蠢衬托”运动员的优秀,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为公众呈现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正能量的奥运赛场。

来源:采访编辑圈(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9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22:15: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外媒:马斯克称X似乎遭受大规模网络攻击,对特朗普的采访可能推迟

  【环球网快讯】据英国《卫报》最新消息,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当地时间12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X似乎遭受“大规模DDoS攻击”。报道称,马斯克意思是由于这一问题,他在该平台上对特朗普的采访可能推迟。
“似乎有一波针对X的大规模DDoS攻击。正在努力阻止它。最坏的情况下,我们将继续进行(有)少量现场听众(的直播),并在稍后发布对话(内容)。”马斯克写道。
据报道,马斯克对特朗普的采访原定于美东时间12日晚8时(北京时间13日上午8时)进行。
据《卫报》早前消息,在马斯克发布推迟消息前,一些X网友表示无法收听相关采访直播。

来源:搜狐网
编辑:李佳


9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1:38: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2:28: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陆媒体进入“庸才”时代
这届奥运会,我国媒体集体在塞纳河畔,给国人拉了坨大的。


外国媒体采访:我觉得你们的成绩有问题

中国媒体采访:

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你想看谁的演唱会?

我考考你“拿捏”用英语怎么说?要不要我教你?

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实际上你的飞得累不累呢?

队里你觉得谁最帅?排个名

用一种动物比喻自己,你觉得是什么?

……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看到这些盘都盘不完的弱智问题,我真是气笑了。



在8月3日的乒乓女单决赛现场,观众席球迷粉丝偏帮孙颖莎,给同为中国队员的陈梦喝倒彩的“精彩”场景,让中国丢人丢出了圈。



在媒体为此事“拨乱反正”时,“饭圈文化”抗下了所有。不管这其中是否有资本的介入或者领导的“统筹”,总之,我们暂且认为这一切都是饭圈文化的错,那么我想问的是,媒体在谴责饭圈文化侵染体育的同时,是否有反观自己的言行呢?娱乐化体育界真的只有粉丝吗?






作为官方媒体张口闭口问运动员喜欢的明星是谁?想看谁的演唱会?难道就不是被饭圈侵染吗?在大型国际赛事的采访中,中国媒体的专业度就止于此?






对内没有专业性

对外没有攻击力



专业的体育赛事采访,记者应当了解所采访运动员的职业经历、过往战绩、赛前状态以及现场表现或困境等,并对该项运动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对手的背景有所了解。只有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在采访中问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公众希望了解的是运动员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备战奥运、如何保持昂扬的竞技精神、如何在比赛中保持积极平稳心态等深层次问题,而不是琐碎的娱乐花边新闻和个人隐私。



奈何这届媒体的冒犯艺术,都用在了自家。提问缺乏专业性,甚至缺乏对运动员的尊重,也难怪被00后小将们直怼。



记者:为什么我提的问题你都说不会?

全红婵:你都不问跳水相关的问题,问跳水的我就会了。

记者:可是我不懂跳水。



记者:想不想跟四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

全红婵:四年前?不是三年前吗?(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延迟一年举办)



记者:三米板你在练吗?

全红婵:我是跳台的!你问我在练三米板?




在采访中加入一些生活化问题,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无可厚非。但是要在专业问题有含金量的前提下,将生活化问题作为一种气氛润滑剂。如果本末颠倒,很容易招致运动员白眼。



三四年默默无闻的艰苦付出,一朝夺牌,运动员们都想通过采访向观众介绍自己背后的奋斗故事,以及赛场上自己厚积薄发、绝杀时刻的技术亮点或感想。正经观众想了解的同样是这样的内容,媒体却将问题集中于运动员个人隐私、爱好等生活化问题,难道本身不就是在将观众的注意力向饭圈引导吗?



换个角度,再看看媒体在对外提问的表现,更是乏善可陈。作为本届奥运会最大媒体团,我国2400多名媒体工作者,竟未见一家媒体直接提问美国运动员“紫薯脸”、“变性拳王”、逃避药检等问题。当外国媒体将挑衅、谣言怼到我们脸上时,我们的媒体未见应有的反击力,而是依旧保持在国内的那一套“温良恭俭让”。



为什么不去提问美国教练和运动员:



“你们游泳队员全员紫薯脸,是不是吃了什么药?”

“是什么样的新型药物可以让你们逃过药检?”

“为什么潘展乐破纪录,你们说超出人类可能性?何出此言?是因为你们吃了药也游不出这样的成绩吗?”

……




既然对方无礼,我们也没必要再以礼相待了,那就“冒犯”回去呀!怎么不算是一种“师夷长技以制夷”呢?



奥运这种大型国际赛事,看似战场只有一个,就是体育竞技,其实体育背后的规则战、舆论战更是我们要攻占的阵地,是需要我们亮剑的地方。



这次奥运报道,媒体被骂的一点不冤。对内提问一堆无营养的娱乐问题,对外毫无攻击力,也就无法对本国队员形成舆论保护力。令人失望。






政府的强势管控正在培养

媒体“庸才”



当问题被普通公众看出来的时候,说明已经积弊良久。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国内媒体(大陆)常年受到政府的管理,与其叫媒体,不如直接叫内宣。他们习惯了为政府歌功颂德,宣传正能量,而逐渐忽略了社会监督功能。如今还有多少记者在做卧底调查呢?还有多少媒体敢向不公正的社会事件发出质问呢?还有多少媒体会接收读者举报,为弱势群体发声呢?不多了吧,我只听到颂歌,很少听到呐喊。媒体是应当具有“尖锐性”的。人人都做“好好先生”只会让恶人狂欢。



对内做惯了温顺小猫咪,对外遭遇不公的时候也会忘记露出爪牙。这就像一只刺猬被拔掉了身上的刺,它无法对内扎人的同时,自然对外也失去了攻击力。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不要惹事,不要“刺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又像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天天严格要求孩子事事顺从、乖乖听话,那就不要怪他出门以后,在别人面前也唯唯诺诺了。



第二,网络“闭关”,外宣战斗力薄弱。在此我们不讨论“墙”的存在意义,只是从我本人的翻墙经历来看,外网中文区充斥着蛙媒的声音,而我很少看到大陆媒体的强势发声。传说中的“讲好中国故事”,不知讲到哪里去了?在国际的舆论战场上我们究竟能占多少席位?与其以防守姿态,防止外媒给国人洗脑,何不练就一支传媒铁军,在国际舆论场上增强声势?



Q杆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笔杆子一样要在自己手里,话筒更要在自己手里。前段时间的外国人过境免签掀起一股中国热,不少人说这是顶级阳谋,无需自己发声,“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可是我想说,此招自然是妙,可也是让话筒拿在别人手中啊。如无自己的“大儒”,到了真正国际“赛场”上,这些人还会为我辩经吗?



媒体不敢说尖锐的话,不敢说难听的话,久而久之,业务怠惰,就成了只会问些无脑问题的庸才了。






讲好中国故事

也要扇好中国“巴掌”



我始终认为,在国际上,中国的人设应当是心怀正义、能言善辩的巨人,而不是身强体壮的哑巴。要像守护领土一样地去守护舆论阵地。而媒体,就应当做舆论阵地上的“精兵强将”。



别人以德待我,我就为其讲好中国故事;别人胆敢出言不逊挑衅我,我也要扇好中国巴掌,教他们做人。



通过这次奥运的“踩球拍”“故意撞运动员”“打招呼不理人”等事件可以看出,不是所有外国人都有教养有素质的,我们先以礼待人之后,如果遭遇无力礼回应,那么就要利用舆论的武器,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



其实跟外国人起了言语冲突并不会怎么样,没必要一直维持以和为贵、避免冲突的原则。就像这届00后小将们的直接回击,潘展乐面对央视“告状”国外选手的无礼行为,结果对方在外网遭遇一片谴责;郑钦文面对台下观众挑衅,直接黑脸,C语言+S语言输出,获得一片赞赏。谁看了不说一句,干得漂亮!
3.4.png (1.12 M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4 分钟前 上传







中国人内敛、好欺负的人设,需要改一改了。



给大陆媒体身上安点“刺”吧,别再让他们只做“乖孩子”了。上万家陆媒在某音的声誉,不及一个香港卫视,不丢人吗?



最后我想说,媒体的问题从来不只是媒体的问题。孩子长大后成了庸才,该反思的也不只有孩子。

来源:人间沼泽挖掘机(公众号)
编辑:李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