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生态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4-3-3 21:03: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香港萬名新聞工作者與市民遊行

【文匯專訊】(記者 聶曉輝報道)《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日前遇襲,社會各界群起譴責暴力行為。由5個新聞團體組成的「新聞界反暴力聯席」昨日發起「反暴力‧緝真兇‧保法治」集會遊行,他們發表宣言,強烈譴責冷血暴力行為,誓言捍衛新聞自由。遊行人士響應呼籲,穿著黑衣從政府總部出發,遊行至警察總部,並將象徵言論自由的藍絲帶貼於數幅橫額上。記協表示有1.3萬人參與遊行,警方指遊行高峰期有8,600人。港府事後發言聲明說,警方會從全方位、多角度調查搜證緝兇。

特區政府發聲明表示,非常關注劉進圖遇襲事件,警方正全力緝兇,會從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調查及搜證,務求盡快緝拿兇徒歸案。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絕對不會容忍任何暴力行為,對有關暴行作出強烈譴責。聲明又說:「香港要維持國際大都會的地位,社會能夠持續發展,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是其中主要的元素,政府會繼續致力維護這些重要的核心價值。」

由代表傳媒老闆、管理層及前線新聞工作者的5個團體-香港報業公會、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破天荒組成的「新聞界反暴力聯席」,昨午1時在政府總部門外發起反暴力集會遊行。

記者默站 議員學者參與

此前,記協中午12時先在金鐘添馬公園舉行反暴力「默站」行動,有數百人參與,當中包括部分立法會議員、前政府官員及學者。默站期間,大部分記者都放下相機及採訪簿,以默站表達對劉進圖遇襲事件的不滿及傷痛,以及在暴力面前堅守崗位。

他們又發表行動宣言,強調暴力只會令新聞工作者團結,不會放棄追尋真相,亦不會退縮,香港不應再有新聞工作者遇襲。記協主席岑倚蘭指出,新聞自由不是洪水猛獸,而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強調新聞工作者會繼續堅守崗位,不會向惡勢力低頭,「你們的刀是不會嚇退我們的,新聞工作者會繼續揭露真相,在恐懼面前絕不畏縮!」

新聞聯:大是大非 一致行動

其後,「新聞界反暴力聯席」在政府總部門外集會,參與人士不論新聞工作者、市民、政商界以至娛樂名人,絕大部分都響應呼籲,穿覑黑衣出席。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總幹事焦惠標指出,今次5個團體聯合行動反暴力,顯示新聞界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是可以一致行動的。

劉進圖發聲 現場頻鼓掌

集會期間先後播出劉進圖夫婦的錄音聲帶,激勵新聞界無畏無懼、繼續用筆桿捍衛自由及公義,現場一片掌聲。

遊行前,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代表聯席發表宣言,指劉進圖遇襲、身受重傷,香港新聞界以及社會各界同感憤慨及震驚,有關暴力行為是對香港法治社會及核心價值的挑戰,新聞界強烈譴責今次的冷血暴力行為,同時強烈要求警方盡快緝捕兇徒。宣言又說,今次事件不會嚇怕新聞界,反而使香港新聞界及社會各界更團結,對抗暴力,「我們會繼續堅守崗位,忠於職守,報道事實,捍衛新聞自由,為香港社會彰顯公義。」

明報總編輯:絕不退縮

遊行大隊約下午一時半出發,他們沿途拉起一篇寫上「THEY CAN'T KILL US ALL」的巨型橫額,顯示新聞界絕不畏縮的決心,帶頭之一的《明報》編務總監兼總編輯張健波指出,今次事件反映「記者在明、刀手在暗、黑手在幕後」,但新聞工作者卻絕不會退縮。遊行人士抵達警察總部後,將請願信交給警務處港島總區指揮官李建輝,並將象徵言論自由的藍絲帶貼於數幅橫額上,然後陸續散去;主辦單位會將橫額送給劉進圖,祝願他早日康復。


92#
发表于 2014-3-11 13:51: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环境的田牛
//@小_虫: 某方又该说是临时工了!//@原二军: 这是人民公仆啊!怎么能这样对待公仆呢!把jj割了!//@感觉很diao丝:这东西绝对要火呀!!不做死就不会死的!! //@米饭团-相约那桥头://@楼上君://@程中柳: 匪徒。//@费明微博: 转发微博

@山东杨洪
转红这个畜生!!!


[url=]收起[/url]|[url=]查看大圖[/url]|[url=]向左轉[/url]|[url=]向右轉[/url]
[url=](240)[/url]


[url=](79)[/url]| 轉發(1975) | 評論(330)
今天 11:57來自新浪微博






93#
发表于 2014-3-20 12:42: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香港再次发生传媒高层遇袭事件 警方介入调差

    人民网香港3月19日电今天,香港即将发行的报纸《香港晨报》执行副总裁利某、新闻部高层林某在尖沙咀遇袭受轻伤,送往医院治理。  据了解,事发下午1时许,利某和林某外出吃饭,行经尖沙咀加连威老道时,遭遇四个头戴鸭舌帽、口罩和手套的男子,手提铁棍袭击。利某头部、手部、脚部受伤,林某则手臂受伤,凶徒随后逃去。伤者没有生命危险。
  受伤的利某离开医院时说,自己主要是脚部受伤,但没有透露遇袭的经过,也没有回应是否与工作有关。
  随后,《香港晨报》筹备委员会发表声明,表示强烈谴责事件,表示绝不容忍,也不会畏惧暴徒的粗暴行为,深信警方定会严肃处理事件,拘捕真凶。(曹海扬)
                                                                                                           原标题:香港再次发生传媒高层遇袭事件                                                        

http://media.sohu.com/20140320/n396900585.shtml
94#
发表于 2014-3-23 12:24: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香港媒体人接连受袭 警方开始全港大反黑行动
2014-03-23 09:4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5377人参与




香港警员22日晚到深水埗东京街一间麻雀馆巡查。香港《文汇报》图
中新网3月23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自从香港《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及筹备中的《香港晨报》两名高层先后遇袭,且行凶者都怀疑涉及黑帮,香港警务处高度关注事件,处长曾伟雄立即下令“打黑”,21日晚开始持续1个月进行全港大反黑行动,尤其针对涉事的黑帮,以重挫其气焰、打击其收入来源外,还逼令帮会“交人”及提供相关资料,使警方能尽早揪出幕后人,绳之以法。
消息称,警方在两案中已拘捕疑犯,无独有偶,涉案人物均有黑社会背景,但所涉的为同一黑帮的不同分支及派系,各自盘踞不同地区。
据悉,有幕后人曾向不同黑帮龙头表示,会出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钱,声言目的要“教训”某目标人物,有黑帮得知目标人物非泛泛之辈,又是新闻人物,相信事后会造成社会哄动,故未敢沾手;但仍有黑帮大佬为赚钱,暗中收钱后找手下执行任务。
全港反黑大行动由“有组织及三合会调查科”(俗称O记)作总指挥,联同各总区刑事部探员及机动部队警员,由21日晚起开始,进行代号“ROCKSMARTER”智盘行动,目的是打击所有与三合会有关的非法活动和罪行。
逾百机动部队 油旺夜场扫穴
“O记”数十名探员,21日晚深夜联同逾百名机动部队警员,分别于油麻地及旺角区夜场扫穴,于22日凌晨1时许,逾30名警员及干探,掩至弥敦道317号金汉大厦突击搜查多间娱乐场所,向场内可疑人物截查身份证,但无人被捕。
探员其后转往旺角弥敦道687号至789号嘉禾大厦,但部分夜场知道警方将到来查牌,有客人急急离开,夜场闻风见已无客人,为免麻烦也自行关门暂停营业,警员到场“摸门钉”无法入内,唯有转往其他夜场继续行动。
查看场地点 带黑名单寻人

22日傍晚警方再次出动继续“智盘行动”,并由油尖旺等地区扩展至深水埗等地区,22日晚大批探员联同机动队警员,先后抵达油麻地吴松街及深水埗东京街一带,针对疑有黑帮看场的夜店、机铺及麻雀馆等目标地点巡查。据悉,有探员带备一份“黑名单”寻人,但黑帮不少头目近日闻风,已减少在经常出没的地点露面,令警方行动大多无功而还。
另一方面,仍未出版的《香港晨报》两名高层于尖东被袭击案件中,警方于案发翌日,先后拘捕2名张姓及曾姓男子,张某较早前已获准保释候查,曾某稍后也获准保释,2人于本月下旬须到警署报到。而刘进图被袭案,2名疑为刀手的男子已被落案起诉,案件仍待审讯。
(原标题:香港传媒人接连受袭 警方开始全港大反黑行动)

http://news.163.com/14/0323/09/9O0UDEOE00014JB6.html

95#
发表于 2014-3-26 10:03: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摆古论今
东方早报记者昨天晚上在平度釆访,记者者证被扣!平度公安牛逼!请关注!
(756)

(496)| 轉發(1298) | 評論(426)
今天 08:02來自搜狗高速浏览器

96#
发表于 2014-3-26 10:30: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朱其在这里
马航事件暴露出中国连东南亚小国都搞不定,原因在于这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但中国政府对自己的百姓耀武扬威,又是统一新闻纪律,又是派遣大批警察监视丽都和马来使馆人群、又是网上删贴、又是将游行队伍和记者分割,干的训练有素,对外软弱、对内专横,这跟清朝和民国败亡前的政府表现没什么区别了。

(2)| 轉發(30) | 評論(8)
45分鐘前來自三星android智能手机

97#
发表于 2014-3-28 19:41: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何光伟:

大家帮帮这位患肝癌的记者同仁吧

@宋慕新
我的前南方都市报同事。一位诚实、善良、乐观、幽默的记者,突患肝癌。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濒临崩溃。当着“计件工”靠稿费吃饭的记者,一旦无力写稿,月薪只有一千元,很无助的感觉。愿朋友们能和我们一道帮助他。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
轉發(49)
|
評論(7)

3月21日00 : 07來自iPhone客户端


98#
发表于 2014-3-29 00:17: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江苏官员殴打记者 称看不惯只帮助老百姓(图)(全文)


3个人一起上前殴打记者

红色示意打人者

医院诊断证明为脑外伤
    3月26日下午,连云港市新浦区浦南镇半滩村村民朱志祥夫妇前往该镇城乡统筹指挥部解决问题之时,遭到浦南镇副镇长张传红等多名工作人员粗暴对待,其中朱志祥妻子的衣服袖子直接撕坏。更为恶劣的是,现场采访的两家媒体记者竟然遭到3名男子殴打。记者事后得知,施暴者殴打记者的理由竟然是,看不惯记者只帮助老百姓,而不帮助领导干部说话。
    记者偶遇副镇长粗暴对待上访村民
    3月26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与另外两名同行驱车前往新浦区浦南镇城乡统筹指挥部了解浦南城乡建设情况。就在记者在办公室等待时,突然指挥部院内出现一阵吵闹声。记者循声见院子西南角多人聚在一起,其中一名中年女子坐在一辆轿车前面,左边整个衣袖全部被撕烂。一位围观者告诉记者,该女子与其丈夫因为儿子被城管队员打伤来找副镇长张传红解决问题,没想到发生争执。
    记者了解后得知,今年1月3日,浦南镇半滩村村民朱志祥因为家中盖房子,儿子被浦南镇城管队员打伤,此事归分管城管工作的浦南镇副镇长张传红所管。然而,“从儿子1月3日被打到今天,我们一家人往返指挥部和浦南镇政府不下百次,都是无果而终。”
    26日上午9点多钟,朱志祥再次找到张传红,张传红却将他们夫妻两人往外推,朱志祥的妻子在阻止推搡时,衣服袖子被张传红等几名工作人员扯坏。记者赶到现场时,张传红甚至冲着朱志祥夫妇扬言,让人将挡在车前的朱志祥妻子扔出去。
新浦区机关作风建设十二条禁令指出,严禁刁难群众,不让群众跑冤枉路。“这样的禁令怎么在张镇长这里成了摆设?!”朱志祥气愤地说。
    3男子为给“镇长解围”突然围攻记者
    随后,记者想到张传红办公室了解详情。张传红却快步从办公室出来后上了一辆车准备离开现场。见此,一名群众上前想拦住车,本报记者同时也上前表明身份。就在此刻,本报记者与两位同行闻到张传红身上散发一股酒味,便问:“张镇长,你是不是喝酒了?”张传红经记者一问,立刻闭口转身离开。
见张传红要离开现场,朱志祥追了上去,坚持要为自己的事情讨说法。张传红只好在指挥部大院内奔跑,多次企图乘车离开。就这样僵持10分钟左右,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子大骂:“哪里来的x记者,连领导干部都敢拦。”
    这时,有三名男子突然将本报记者围住,并用拳头朝记者身上打。本报记者只好往后退,当退至花坛绿化带上无路可退时,其中一个高个子男子乘记者不备,一拳打在记者右侧太阳穴上,记者顿时感觉一阵眩晕。
    随后,这三名打人者发现现代快报王记者在用手机拍摄时,他们又奔向快报王记者,有一人还将王记者的手机抢走。在王记者声明身份后,抢走他手机的人才将手机归还。
就在三名男子对记者围攻的时候,张传红趁乱离开了现场。
    因“看不惯只帮助老百姓”才打记者
    从浦南镇城乡统筹指挥部出来后,记者一行随即赶到新浦区政府办。在新浦区宣传部的协调下,一个小时左右,浦南镇党委书记杨汝勇赶到新浦区政府。就张传红喝酒一事,杨汝勇称,经自己多次电话与张传红确认,张称自己当天确实没有喝酒,之所以身上有酒味,是因为自己前一天晚上喝了一斤多白酒,第二天酒气没有消除。
    记者建议让张传红到医院进行酒精检测。不过,杨汝勇却反问记者,“你们没有坚持让张传红去酒精检测啊?”言下之意,记者们不要求,他们就不会去做鉴定。
    在事发3个多小时之后,本报记者来到连云港市第一人民院对头部做了CT检查,诊断书显示:头部外伤。那么,在浦南镇城乡统筹指挥部大院内殴打记者的3个男子究竟是什么身份?杨汝勇对记者所录的现场视频进行辨认,确认围攻江南时报记者的三名男子,其中有两人是指挥部工作人员,另外一人则是当地的一名包工头。至于这3个人为啥殴打记者,杨汝勇的回答让记者颇感意外。杨汝勇告诉记者,经过他了解,这三个人觉得记者们在现场只帮助老百姓,看不惯才动的手。
    情况说明并未得到记者认同
    昨天上午10点,记者一行再次来到浦南镇城乡统筹指挥部。对于张传红事发当天中午是否饮酒,杨汝勇表示,当晚他当着新浦区宣传部副部长的面将张传红叫到跟前,经现场检查,在面对面时,杨汝勇确实闻到张传红口中有酒味。
    昨天记者还得到一份“3月26日下午发生在指挥部事件”情况说明显示:3月26日下午朱志祥一家大叫“张传红打人”并拦截指挥部工作车辆,就在这个时候惊动了来访记者,因朱志祥家属呆在车里,来指挥部办事的人员劝说其下车过程中不小心致其外套破损。此时记者在未表明身份的情况下,也加入冲突中,并责问张传红事情缘由,张传红急需到工地现场处理事务,没有理会,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然而,见证真相的本报记者对此份声明并不认同,这完全是不顾事实。
昨天中午,连云港市公安局新浦分局浦南派出所介入“3·26殴打记者事件”。警方表示将对此事进行一步调查。(江南时报记者 童金德)
    快评
    莫让百姓
    有“单相思”之痛
    前有“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今有“看不惯记者只帮老百姓说话”,这似曾相识如出一辙的话语再一次刺痛了我们的耳朵。而对当事的百姓来说,刺痛的又岂止是耳朵?
    老百姓遇到问题,尤其是遇到依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或她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找父母官,他们把政府以及政府里的领导当天当地当依靠,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会是“单相思”。
    单相思之痛,犹如“剃头挑子一头热”,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我爱你与你无关。果真无关,也就罢了。让百姓们难过的是,“为人民服务”是你们挂在嘴边的情话,真要拿你当肩膀时,你不仅不让靠,还甚或翻脸不认人,这情何以堪?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她的使命更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作为政府代表的政府官员,只有全心全意爱民的权力,绝没有霸道无情,甚至向“帮百姓说话”的记者动手的权力。
    和谐社会,当是政府与百姓的两情相悦。善意提醒那些不再爱民的官员,谁让百姓“单相思”,谁践踏了百姓的情感,谁就终将被抛弃!

http://news.163.com/14/0328/11/9OE0T5580001124J_all.html#p2


99#
发表于 2014-3-29 00:18: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安徽一政府网站首页常年滚动“心情很不好”字幕


宿松县住建局官网首页,滚动播放着这条让人哭笑不得的字幕。
    “ 今天心情非常的不好!”这不是谁发的微博或心情状态,而是一行在宿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滚动的字幕。不少网友调侃道“你哪天心情好呢?”对此,宿松县政府办称,去年6月就把网站建好并移交给住建局,但住建局称一直没用过网站,也不知道有这么一行字。
    3月24日,网友“刘唐文华”打开宿松县住建局网站时,着实吃惊不小——该网站自2013 年6月28日至今一直未更新,而且在首页滚动着一行字“今天心情非常的不好!”
    “此极不严肃,请抓紧改正!”3月25日,“刘唐文华”在网上发帖说了此事,并调侃宿松县住建局“你哪天心情好呢?”
    昨天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打开宿松县住建局网站时,发现情况果真如网友所说,首页上滚动着“今天心情非常的不好!”的字幕。


    对于信息“停滞不前”而变成“僵尸官网”的现状,宿松县住建局办公室主任叶慧祥表示,该网站由政府办统一建起,后来一直没用过,下一步考虑请专业人员来指导,使其发挥作用。叶慧祥还表示,那段滚动字幕应该是网络运营商当初打上去的字。
    宿松县政府办一位周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将住建局等有关部门的网站架构搭建完成后,还对各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过封闭性培训。“像住建局这样,有网站平台却不使用的现象,是种浪费。”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打开宿松县住建局网站时,首页上的滚动字幕已变成了“本网站正在建设、测试之中,尚未启用,请予谅解!”

http://news.163.com/14/0328/08/9ODMC1TA0001124J.html


100#
发表于 2014-4-7 16:50: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转帖]走还是不走,是一个问题

2014/4/7 15:45:2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经济风云
魏武挥



    钛媒体的赵何娟曾经和我说过一个故事。她认识的一位非常资深的纸媒新闻人,在2009年的时候就打算离开自己的媒体,不过有一个条件——坚决不做公关。这件事磨啊磨啊,一直没有走成。终于有一天,这位媒体人离开了,去向是某个网络公司的公关。

    聊起这个故事的场景是,我在和赵何娟讨论媒体人(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采编人员,姑且先这么写之,以下如有特别注明,媒体人均指采编人员,也就是记者和编辑)到底会些什么。聊来聊去,我的看法是,大多数媒体人啥都不会,只会写报道。一旦媒体产生危机,需要跳船谋生的时候,搞来搞去,发现自己还是只能做公关。所以媒体人这一行,跳槽去做公关的,多到不可胜数。

    (一)为什么是公关?

    首先看外部,也就是公关这一头的需求方,中国很多企业信奉“公关就是和媒体搞关系”,有媒体人出身的背景,自然会给搞关系添加很多便利。就我所混的互联网圈子,网络企业里大把公关都是前媒体人。企业愿意支付较高的薪水招徕媒体人,是媒体人转行公关的外部动因。

    再看内部,也就是作为供给方的媒体人。老实讲一句,很多媒体人并不甘心去做公关,道理也很简单。做媒体人的时候,外出都是被称为“老师”,公关们至少面上都是客客气气的,还有很多可以非常优雅地白吃白喝白拿的机会,上班也相对自由。一旦做了公关,那就得换个角色称其他人为“老师”了,精心伺候别人优雅地白吃白喝白拿了。总体说来,公关(PR)不是市场(MKT/AD),预算相对有限,本质上不是花钱的主。企业招募你是想让你凭借过去的人脉搞关系,而不是凭借企业的钱搞关系。企业公关虽然有甲方之谓,但到底还是一个求人的活。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媒体人内心深处有所谓“专业主义”、“媒体伦理”之类,感觉上在和过去的自己反其道而行之——学术圈里的确有视新闻与公关为对立专业的人,有一位学界大拿曾经要求校方将某学院的公关专业剥离,因为他认为这是矛盾的——不过我愿意说句得罪人的话:“这种言语,听听也就罢了,哈!”

    很多媒体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公关,实在是因为这件事的基本原理和自己原来所操行当有些类似,方向虽然不同,逻辑大致趋同。更有意味的是,有的企业招公关,其实就是想让他们写稿。行内一家非常有名的网络公司被人称为公关第一,其实有件活就是写公关稿。它可以做到面向不同的媒体乃至不同的版面,写好不同角度的稿,供媒体选用。拿了红包还不用费力,而且还不担心撞稿,这事深得一些媒体人的喜欢,自然被吹捧为公关第一。写稿这事,媒体人擅长啊,可不就是那帮前媒体人写的!

    (二)为什么不可以不是公关?

    因为除了这个,实在是,不会了。

    商业媒体里的很多报道,有的还写得颇长,不乏佳作,但依然只触及表面。我和一家财经媒体的人开玩笑说,“别看你们一篇又一篇的金融稿子,你旗下的那些资深资浅记者,写起来气吞山河,又有哪个可以跑银行里做个支行、行长的”?

    这和媒体注意的东西有关。总体来说,新闻报道要讲注意力——也就是有无报道价值。报道看重的是“非寻常事和非寻常人”。国外有个学者,把社会上发生的事做了两个维度的切割,拼起来一共是四类:好人好事、好人坏事、坏人坏事、坏人好事。最有报道价值的是好人坏事、坏人好事,因为有违和感,容易吸引眼球。比如说韩寒有无代笔的事,就是典型的“好人坏事”,非常容易受到大吃一惊后的关注。包括时下的文章事件、马航事件,都有这方面的影子。

    但商业上,其实真正追求的是“好人好事”:对的人做对的事。商业上希望离奇的故事越少越好,一切要按部就班,不可控的事情发生,对企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但媒体人就喜欢关注这点。有时候企业为了刷存在感的需要,也会故意制造点这类事,但总体来说,它们并不喜欢离奇事件。

    有一个专营婚介服务的自媒体人和我聊天,提到她早年在媒体做情感方面的内容时,就喜欢做比较另类的人的故事,这样容易吸引眼球。今天她自己真正做这门生意时,反倒喜欢正常的人,因为正常的人更容易满足婚姻需求。我称之为媒体思维和产品思维的对立。媒体思维追求围观需求的看客,产品思维追求实际需求的用户。两者是有极大差异的。

    做商业报道的媒体人,大多数压根不懂商业。有些媒体人在某一行混的时间极久,但还是不懂这一行。还有些媒体人是懂的,但执行力比较差。既然混到极懂的份上,想必也混了很久了。但凡混了个七八年的媒体人,执行力是要打个问号的,毕竟过惯了优哉游哉的日子。从企业那头,委任一个媒体人去做实际业务部门的leader,是有些不放心的。

    有一家风投基金,曾让我帮忙找个分析师,所提的条件就是最好是个媒体人(能写东西,且有一定的视野),但不要超过三年。不超过三年的原因就在于,混太久的媒体人,基金担心无组织无纪律。资深媒体人的确会有这个毛病,而且怪话一堆(也擅长制造怪话),都是一个比一个厉害的负能量中心。

    事实上,企业的公关对企业自身运作,并不太了然,大多数都是面上的东西。虽然有所谓《公关第一广告第二》这种给公关人打鸡血的书,但我还是要说一句,公关的位置真心不是那么重要的。产品是1,公关是0,产品不好不能满足需求,一切白搭。公关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对企业的影响,有限。

    对于同样不太了解商业深层运作手法的媒体人而言,公关的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选择。

    (三)有没有例外?

    当然有,也不少。

    比如说前《商业价值》的主笔夏勇峰,现在是小米科技的生态链产品总监。

    比如说前《天下网商》的主编许维,现在是企业社交软件明道的销售副总裁。

    比如说前《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曾航,现在是游戏公司触控科技的战略总监。

    嗯,都不是搞公关的,呵呵。而且都有个特点:年轻人,媒体行当的采编资历大致不超过五年,实在是谈不上“资深”二字。

    不过细说起这三个案例,还是有些区别的。夏勇峰北航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本身不是一个学什么媒体学新闻的,具有收敛的理工科思维,他离开媒体所做的转弯,是最大的。许维弯度略小一些,销售和传播密切相关,但明道的销售对象是机构,可以说并不靠大众传播做销售。而曾航的弯度最小,战略这个事,是需要媒体思维的。媒体本身就喜欢聊这种趋势性的东西。

    更多离开媒体的人,选择的是创业。仅就互联网圈和科技圈,这方面的例子就极多了。知名度大到例如刘洲伟离开《21世纪经济报道》,小到一个财经媒体里的小销售独立门户去做袜子生意,不胜枚举。

    创业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没人有资格说你行不行——转道企业去弄个差使,还得企业方面点头。媒体人其实是蛮容易创业的,因为到底看得多。但媒体人创业犯错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执行力当然是个问题,但更要命的事在于,很多看似逻辑成立的事,一踏进去,就发现水极深。

    媒体人创业去做和媒体相关的事,是很多的,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左志坚做的拇指阅读,就是一个与书籍有关的生意,书籍说到底还是媒体。中企李珉的虎嗅、财新赵何娟的钛媒体,都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媒体属性极强的创业项目。

    媒体人创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得具备“产品思维”:满足实际需求而不是满足看客。左志坚一直在慢慢打磨他的拇指阅读,以至于有时候我甚至会认为他步子好慢。赵何娟亦声称要做几个满足实际需求的产品,可以继续观察之。李珉弄出了一个“文集”的产品,就我个人而言,倒是满足我的需求(不知道是否满足他人的)。连一开始以标准自媒体形象示人的“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最近也开始谋划“社群电商”,据说要卖罗振宇牌月饼、罗振宇牌水饺了——只要人一掏钱,这事就不是看客那么简单咯。

    媒体人的另外一脉,就是搞经营的,转行相对容易很多。做经营本来就是做生意。不过做经营的人,一般知名度不高,属于闷声大发财的那种,不太受到公众关注罢了。

    (四)最后一个问题:可以不走吗?

    依然有人选择了继续坚守。后面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实在走不了,没人要啊,创业又不敢。其二是相信媒体依然有价值,事尚可为。

    我基本同意媒体有价值且有商业价值:1.媒体是刚需,离开媒体普通人的视野只有100米;2.媒体的毛利很高,基本上属于白粉生意,毛利在5-6成的,比比皆是;3.在中国,媒体这一行可能会有制度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鼓励制作出版、制作播出分离是写在文件上的。

    从当前的媒体运作趋势来看,我总结了一个规律:把媒体当手段做的,都还赚了点钱,把媒体当目的做的,都还在那里苦哈哈的。所谓当手段,就是媒体是某一个商业的扩音器,这方面,创业家是最好的例子:它是创业服务的一个喇叭,牛文文本身是靠创业服务来赚钱的。

    既有的媒体模式正在瓦解,瓦解的根源在于广告对位置把控的力度在下降。过去,广告附着于一段好的文本(视音频)之上,它与文本之间的位置紧密到受众不可撼动。媒体作为一个商业模式,本身成立。但在今天,位置的强制性正在被消融,受众拥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工具让广告从那个位置上离去——从这点意义上出发,我认为那些屏蔽视频广告的浏览器也好插件也好,是符合大趋势的。而且,好的内容在被层层转发时,原本附着在该内容上的广告,早就已经不见。微信公众账号里,太多这样的例子,即便是该媒体自己的内容,又有几个会把原来的广告附着在公众账号里一并转出去的?

    当广告的位置强制性被剥夺以后,媒体的商业模式就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能否成功从这里突围出来,目前并没有看到好的解决方案,于是产生了另外一条路径:我做一门生意,把媒体当喇叭。这条路径的前提是:我非常了解这个生意,甚至都可以不怎么了解媒体,但必须了解这门生意。

    是的,的确媒体人可以不离开媒体,但它有个前提:你必须了解一门生意。如果不是这样的,那就只好在那里艰难苦守,等到在媒体既有模式崩溃的废墟上重建一个模式的未来。但这个未来,可能很遥远,遥远到你已经无法静候下去。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972745&boardid=3#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