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视率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00:27: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开通试运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新收视系统


张宏森主持会议

12月2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统计局,全国多家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IPTV传输服务企业、广播电视台等相关部门和来自部分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上,承建运营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的主体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余英介绍了有关情况。

我国收视率调查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主要是采用相应技术手段和方法,比如使用记录仪和抽样调查,对观众收看节目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作为衡量相应节目版权价值、相应时段广告价值的参考。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和行业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收视调查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与关注,同时也对利用新技术进一步改进收视调查方法手段,切实增强收视调查的科学性、时效性、安全性和权威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电总局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以加快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为抓手,积极构建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2016年,广播电视规划院牵头,组织多家广播电视台、网络传输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先后制定发布了收视数据元素集、交换接口、清洗规则等多项行业规范。2018年,广电总局组织十余家单位完成涵盖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千万级样本规模收视调查技术实验。专家对实验的评审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对超大规模、多源异构收视数据分析与节目综合评价的需要。

此次开通试运行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主要通过建立与网络传输机构之间的安全通道,汇聚大样本用户收视行为数据,经清洗、转换、分析与挖掘,输出开机用户数、观看用户数、收视率、市场占有率等 30 项核心指标。该系统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一是样本多、覆盖广,超规模海量信息源。系统初期汇集4000万有线电视和IPTV样本用户的收视数据,全面涵盖直播、回看、点播等多种收视方式,并将逐步扩展至数亿级样本规模,实现样本全覆盖。

二是大数据、云计算,实时处理精准到户。既可以反映热门节目、黄金时段的收视情况,又可以精准捕捉小众节目、边缘时段的收视特征。例如,某城市500万用户,如果从中抽样选取500个样本用户,那么这500个样本用户没有看过的节目均会被统计为“零收视”;而在系统的大样本统计中,即使1‰的低收视率也会记录留痕。

三是防操纵、抗污染,解决收视造假。系统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呈现等各环节无缝衔接,全流程自动化、封闭化处理,可有效防范人为操纵。基于海量大数据统计,个体样本数据污染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可忽略。同样对于500万用户的某城市,如果针对某节目污染500个抽样中的5个样本用户数据,该节目的收视率可提升或降低1%。如果该节目的真实收视率为2%,统计偏差可达50%。对本系统而言,这种情况仅会对该节目的收视率影响百万分之一,统计误差基本可忽略不计。

四是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评价引领发展。系统既能提供客观真实的收视统计数据,还可以此为基础,结合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等节目品质元素,对节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多维度建模分析,构建全方位的节目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收视数据深度挖掘、及时反馈,还可用以指导内容选题、素材集成、需求组合、分析预测、创作生产,转变传统节目生产方式,以大数据促进广播电视内容高质量发展。

五是全媒体、开放性,面向未来全新定位。系统积极适应技术和传播发展趋势,将全面覆盖有线电视、直播卫星、 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网络视听领域等不同传播渠道,并提前预设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 5G 移动应用大趋势下的新定位、新模型。

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改进广播电视管理、从源头上解决收视调查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定把它建好、管好、用好,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是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广播电视收视调查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事关节目导向、节目品质,事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视听生活新期待。开展节目收视大数据业务,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把大数据收视调查和节目综合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以大数据为基础,正确开展节目评价,引导正确看待和使用收视数据,坚决克服唯收视率倾向。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拓展覆盖领域,不断完善有关指标体系和数据模型,从顶层优化数据算法,使各种数据成果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播电视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严格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着力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充分尊重和保护被调查者的合法权益,严禁收视数据违规交易和违规使用,坚决打击收视数据造假。


网址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900241795291470&wfr=spider&for=pc

编辑:臧博
92#
发表于 2019-2-6 09:34: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9春晚创收视传播新纪录 整体美誉度达96.98%
祖薇

2019年02月06日07:1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原标题:今年春晚整体美誉度达96.98%


  央视新闻今天发布消息,2019央视春晚创下了收视传播新纪录。据统计,除夕当晚,国内有239家电视频道对央视春晚进行同步转播,并通过全球218家海外合作方在162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

  直播期间,海内外收视的观众总规模达11.73亿人,比去年同时段观众规模提升约4200万人。数据显示,今年春晚整体美誉度(网络正向评论比例)达96.98%。

  手机看春晚 互动人数爆表

  在收看央视春晚的近12亿人当中,通过新媒体端直播和点播春晚的用户规模为5.27亿人;国内通过电视端直播与电视时移收看春晚的观众达到了6.214亿人;通过海外长城平台收看央视春晚的观众规模达2480万人。

  今年央视春晚在新媒体端,除了总台自有的新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外,爱奇艺、腾讯、优酷土豆、抖音、新浪微博等商业新媒体首次成为央视春晚直播和点播战略合作伙伴。

  在春晚开场的头一个小时,多家网络媒体的收看率出现了“井喷”。数据显示,整台央视春晚直播期间,互联网对春晚的提及量达947万条,成为当晚绝对的刷屏主题。

  在海外,这台春晚也受到广泛关注。在境外网络文稿中,春晚的提及量达32.88万条。CGTN新媒体海外社交脸书主账号受春晚拉动,互动量超过170万,跃升全球新闻媒体榜单榜首。

  大爷演儿子 葛优排练一个月

  在今年春晚中,蔡明和葛优作为主演,和潘长江、乔杉、翟天临共同完成小品《“儿子”来了》,这个小品带动电视端收视率高点突破34%,是今年春晚舞台上最受关注的节目。一位是常年活跃在电影贺岁档,一位是28次登上春晚,两位喜剧大咖的跨界合作感觉如何,央视新闻采访中,葛优、蔡明的回答出人意料。

  得知自己要演小品,葛优开始负担很大,“直接面对观众,这种事很多年都没有做了,也担心能不能记住词。”这种压力,蔡明很理解,“影视表演和舞台是两回事,影视作品的观众不会见到演员本人,在摄制组拍戏也不会紧张,在舞台上直面观众则是另外一种表演方式。”

  《“儿子”来了》短短十分钟左右的小品,几位演员台下整整排练了一个月。小品中,葛优一口一个“妈妈”,叫得蔡明心甘情愿地交出了房本,但这个细节是后来改的,葛优介绍,“原来叫干妈,后来我觉得骗子在生活中对老人特别亲热,改叫妈妈也都不过分。”

  对于此次春晚的合作,两人十分感慨,蔡明说:“我觉得这次表演经历应该是比较特殊,对于葛优来说,这个事情太大了,我得帮着他把这件事完成。”葛优则认为:“(演小品)也是一个经历,不容易,小品越短越难。这些年电影少,借这机会跟大家在三十晚上热闹热闹。”

  冯巩团圆饭 一桌都是乡愁

  36年春晚,谁出场次数最多?答案是相声演员冯巩,据统计他连续33年参加央视春晚。但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他的节目最终未获审查,憾别舞台。不上春晚的冯巩在干吗?大年三十,央视新闻电话连线采访了冯巩,并播放了一段冯巩在家吃年夜饭的视频。

  电话中,冯巩很高兴,通过电话,他跟全国人民打招呼:“亲爱的观众们,想死你们了!”还是熟悉的味道。对于自己没有参加春晚,他很坦然,“这是自然规律,因为自古英雄出少年,让更多的年轻人、新面孔站在舞台上,这是广大观众的期盼,也是我们老一辈的愿望。”今年冯巩终于实现了自己在家吃团圆饭的心愿,对此,他很感慨,“我已经33年(除夕)没在家吃团圆饭了,我的哥哥姐姐一晃都年过古稀了,能跟他们踏踏实实吃顿团圆饭,是多年的梦想。今年的年夜饭很丰盛,都是我儿时的记忆,这一桌都是满满的乡愁。”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206/c40606-30614666.html
93#
发表于 2019-10-13 11:57:06 | 只看该作者


导读
108日、9日在CCTV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安居中国》纪录片,在全国所有上星频道专题类节目收视排名中,位居同时段排名第一。”收视数据由央视总编室提供。

许多观众看到“我想有个家”时眼热含泪,《安居中国》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有什么样的制作和传播经验?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1011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安居中国》总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制片人(央视)郑秀国,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导陆小华,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晓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资深影视评论人王永利,《安居中国》纪录片摄制组分集导演文为民。

70年国与家  宏大叙事动人细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生动展现70年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工作走过的非凡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摄制四集系列专题片《安居中国》。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叙述好重大题材,让观众从心底里认同并产生共鸣?

“《安居中国》全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我国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安居中国》总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制片人(央视)郑秀国这样对《传媒茶话会》总结这部纪录片的主旨和立意。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导陆小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安居中国》以一个特殊视角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展现了住房制度变革带来的发展和如何坚持‘房住不炒’的决心。住房空间的扩大,不仅让老百姓安居,更让老百姓以新的心胸看待中国和世界,以新的自尊看待中国和自己。‘安居中国’是安定中国的重要一环。由此,《安居中国》是一个让老百姓自我教育、自我感受的好样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教授告诉《传媒茶话会》:“ 《安居中国》关注民生议题、聚焦百姓生活、总结改革成果,同时积极推动社会进步,体现出见微知著的大手笔。从主题选择来看,选取百姓最关心的住房问题来讲述民生故事、回述社会发展、展望未来前景,立意好且接地气。衣食住行、安居乐业,住房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但是安居才能乐业。选择百姓最关心的住房保障问题,深触百姓敏感点,契合广大受众的内心所需。”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晓红认为,《安居中国》主题选择“中国故事”中绕不开的“衣食住行”中的“住”,直面政府关切、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敏感热点话题,讲述我国为实现全体人民安居梦开展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历程,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的窗口,有力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命题。选题本身的吸引力是它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基础。她总结了该片的三个特点:

1.在广度中展现深度,让中国故事更有说服力:采用宏观制度、中观地域、微观人物的复线结构,弥补单体故事叙事容易碎片化的不足,以住房保障制度实践与发展做理性叙事,以普通百姓的故事做感性叙事,交织不同群体住房需求,辐射全国各地不同地域,剖析住房问题不同切面,有庙堂之高,也有江湖之远,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 在梯度中呈现温度,让中国故事更有感染力:该片四集主题设定巧妙,梯度恰切,不喊口号,不说大话。四集主视角分别从历史、人民、施政者和国家城市人民集体精神风貌,用大量震撼的、鲜活的、生动的故事“真实”、人物情感“真实”、细节“真实”引起观众共鸣、联通人类共同情感经验。

比如第一集《房子里的中国》中纪录了合肥市民龚益平的搬家过程。当搬进申请到的明亮、通透、处处阳光的公租房时,龚益平和老伴拥抱的瞬间被捕捉下来。困境相守中迎来幸福的悲喜情绪自然流露,此时无需任何解说词和画外音,“真实”的力量已足以让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动容。

3.用影像凝结力度,让中国故事更有传播力:该片影像精致干净,又细节丰富,片中人物的笑脸、泪水、惆怅等有感染力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视听语言精准传递主旨,让中国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的壮丽史诗更能直抵人心。


情节里的情怀  故事背后的故事

40天,960小时,陈玉芳、陈家俊、龚益平、陈浩瀚、张黎、袁晓鹏、房泽安、古小强、党小红等一位位主人公逐步走进观众的视野,《安居中国》也因他们的精彩故事一点点日渐清晰……如何选择主人公,围绕主题,讲好“房子里的中国故事”呢?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资深影视评论人王永利告诉《传媒茶话会》:“《安居中国》不落窠臼,生动讲述故事,用细节填充了70年时间的线条,每集片子平均约有近10个故事点,小切口,小中见大,用个人命运映照大时代的手法,将近三十多个感人的故事,有机串联成宏伟生动的70年安居中国的历史画卷。”

“那么多年,我就想有个家……”龚益平的妻子姚静说。

“这个女人真不容易,她年轻时得了乳腺癌,做手术后化疗后右手残疾。龚益平从企业退休以后患上了尿毒症,但两口子性格都非常乐观,对政府的感激也是发自内心。当听到姚阿姨说,‘搬新家没有别的心愿,就是一辈子都没有好的床,想买一张一千来块钱的床’时,我心里五味杂陈。把这些信息发到工作群里以后,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合肥故事就这样拍板选定了。”《安居中国》纪录片摄制组分集导演文为民在回忆拍摄过程的手记中这样写道。


文为民告诉《传媒茶话会》:“半小时的片子,从采访、拍摄到后期制作,给我们的制作时间是一个月左右,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作为分集导演,要跟分集撰稿一起,面对总制片人经济新闻部主任肖振生、总导演郑秀国的一页一页纸、一行一行字地对稿子、对镜头,简直就是“过堂的感觉、真的有点像在火上烤”。

合肥有八个备选家庭可做采访,但哪一家才是我们想要的既有正在发生的住房变迁故事,又有情感点的家庭呢?

“我们到龚益平家去调研,刚走进市中心那条长长的窄巷就很震撼:周围都是合肥的高楼大厦,这条巷子里的平房,跟城市中心反差很大。跟龚师傅两口子聊了一个多小时,听完他们曲折的住房故事,我们的眼眶湿润了。”文为民说。


(一街之隔)

为什么选择龚益平成为我们的主人公呢?

文为民告诉《传媒茶话会》:“选择龚师傅,是因为他们一家住上好房子的梦想想了四十多年,在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政策实施后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命运跟房子密切相关。同时,合肥住房保障部门在得知龚师傅被安置的公租房离他透析的医院太远、不方便看病后,主动给他调换了更近的公租房,这个主动作为体现了政策的温度。讲住房的故事,龚师傅一家人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于是,龚师傅夫妻俩的安居故事便出现在了观众的视野中,许多与龚师傅有同样经历的人,在看到“我想有个家”时,也会因为勾起这些曾经的记忆而感慨万千,甚至潸然泪下。

片子里像龚师傅的故事,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海住房紧张,年轻人谈恋爱都没有地方去,只好在外滩扎推“浪漫”,形成“外滩情人墙”的独特景观,“每当夜幕降临,成百上千对情侣在这里谈情说爱。当年为了解决这个“头号难题”,上海市决定由政府出资,建造一批结婚过渡房租赁给大龄青年,并给房子取了一个甜蜜的名字——“鸳鸯楼”。

用平实接地气的风格,用耳熟能详的语言讲述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人和事,使观众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

导演和记者以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专业敬业的工作精神,充分挖掘、记录国人关于房子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集体记忆的历史片段,并在片中生动呈现,才有了让人看后“笑中带泪”又感叹欣慰的安居故事。这是电视人对每一个中国人安居乐业朴素情结的深情理解,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梦想这一崇高情怀的深刻阐述。

“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给人印象极为深刻。《安居中国》充满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悯人情怀,记者、导演努力践行‘四力’,用精良的‘走心’之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王永利如是说。

杭敏告诉《传媒茶话会》:“在内容表达上,《安居中国》从不同视角结合不同形式来进行呈现,体现出视频艺术形式自身的多样性及魅力。节目开始,颇具特色的语言解说风格即激发了观众兴趣。该片第一集纵向回顾住房改善历史;第二集横向聚焦不同群体的住房改善个体故事;第三集立体再现从政府到民众上下一心为解决住房问题而攻坚克难的事例;第四集则放眼未来,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的主题宗旨,勾划未来图景。”

“专题片中呈现出不少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比如,在每集单元开头都以幻化的剪纸艺术为背景来推出专题,重复主旋律,升华主题,达到创新的视觉艺术效果。”

传播有经验  背后有传奇

从广而告之,到广而认知,《安居中国》在传播方式和渠道上都采取了何种策略?

作为总导演,郑秀国总结了一些心得:

央视新闻各平台从106日开始播发《安居中国》系列产品,同时,我们还制作了一系列新媒体作品:30秒宣传片、电子海报、节目主创团队精心梳理的《一图解读:这些年,我们住的房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安居故事短视频,以及记者手记“记者眼中的《安居中国》”等独家特色产品。进一步放大“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共同感受。


(深夜12点仍在工作的拍摄团队)

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人”。

郑秀国回忆道:“分秒必争!在这被人为‘延长’的40天,有的同事怀有身孕仍然冲在一线,有的同事脚骨骨折依旧坚守岗位,有的同事家人遭遇车祸、需要手术无法在身边陪护……而更多的是各个系统全体人员不舍昼夜的鏖战和咬紧牙关的坚持。最终,主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如期完成任务,顺利通过上级多个部门审看并获得一致好评。”

14亿人的安居,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让人民住有所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不断书写奇迹的奋斗史。

在记录和讲述中国奇迹的背后,这群电视人,也是传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44oWyvfZjRUj49GmYK7pA


编辑:陈茗



94#
发表于 2019-11-22 20:28: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9年维密秀将取消,母公司CFO:将改进营销方式
今年没有维密秀了。
CNN报道,11月22日,全球知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 ,以下称维密)的母公司L Brands的CFO(首席财务官)Stuart Burgdoerfer在电话会议中确认,今年的维密秀将被取消,“我们认为,改进维多利亚秘密的营销方式非常重要。”
就此,澎湃新闻记者致电维密官网,对方表示:“目前暂定是取消,但后续也有可能有变动。建议您关注我们的微博。”
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是维多利亚的秘密主办的年度时装表演,它主打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的女性内衣,与艺人歌手合作、结合音乐演出,依据当年主题而推出不同的舞台设计,并邀请许多全球知名的时尚模特担当走秀。从1995年开始至今,维密秀已经走过了24年。
CNN报道,L Brands的首席财务官Stuart Burgdoerfer表示,“我们认为,改进维多利亚秘密的营销方式非常重要。”第一场维多利亚秘密时装秀于1995年播出,但去年该节目的收视率跌至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他表示,“这是该业务品牌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该品牌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营销成就。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提升品牌定位,并最好地与客户沟通。”
11月21日早间,维密母公司L Brands发布的截至2019年11月2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销售额同比降4%至26.7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7.75亿美元,其中,维密品牌销售额为14.1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5.29亿美元。三季度运营亏损1.512亿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为5440万美元;净亏损2.5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4280万美元。
据外媒报道,维密大秀2018年的成本超过1.3亿美元,这对 L Brands 而言形成了不小的财务压力。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原创:澎湃新闻记者 揭书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SJ0D4rFNbmWbAC_RhFL5Q
编辑:高杰

95#
发表于 2020-2-19 15:00: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重庆主城全天24小时新闻频道收视走率

2019全年与20201月至2月期间)





编辑:冯梦玉

96#
发表于 2020-2-23 17:57: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家广电总局:125日至29日,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同比日均收看用户数涨23.5%

据国家广电总局节目收视大数据系统(CVB)统计,125日至29日,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较去年12月份日均收看用户数上涨23.5%,收视总时长上涨41.7%,电视机前每日户均观看时长近7小时。往年一般是大年三十至初七为收视高峰,而今年的收视一路高涨,初十至十六的日均收视总时长较大年三十至初七上涨了3.2%。(证券时报)

来源:36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479804296041625&wfr=spider&for=pc

编辑:冯梦玉

97#
发表于 2020-4-14 23:27: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家广电总局:不得制造虚假收视收听率(点击率)

原标题:不得制造虚假收视收听率(点击率)

4月1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6号文件),规定称将组织建立、管理全国广播电视统计信息系统(含大数据统计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全国广播电视统计信息数据库。该规定已于2020年3月2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0年5月5日起施行。

规定中要求,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应当依托大数据统计信息系统,统筹收视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对数据的采集、发布进行监督。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不得制造虚假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

据了解,此前为解决收视率造假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19年12月正式上线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并在旗下公众号“中国视听大数据”开始发布“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情况”。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与目前业内广泛采用的CSM收视率数据系统并不相同,前者采用的是海量数据采集模式,具有“全网络、全样本、大数据、云计算”的特点,更适用于当前电视节目观看方式多渠道、多样化的新趋势。后者采用的是传统的样本户采集方式。

  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广播电视规划院等10余家单位完成了涵盖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千万级样本规模收视调查技术实验。20181226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广播电视规划院基于自主技术建设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正式开通试运行。目前,已经汇集全国1.4亿有线电视、IPTV用户直播收视行为数据。


作者:记者李夏至(责编:鲍聪颖、高星)
来源:人民网

相关评论:

收视率造假,谁是真正的受害者?


41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

其中强调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应当依托大数据统计信息系统,统筹收视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对数据的采集、发布进行监督。

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不得制造虚假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

01

不可否认,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收视率就是硬实力,就是竞争力,就是提款机。

一句话,收视率就是生产力。

可见,广播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收视率的竞争。

也正因为如此,唯收视率是举,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一种公开的秘密。

而收视率造假,也成为广播电视台之间,心照不宣的一种“潜规则”。

基于此,广电总局出台相关规定,不得制造虚假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

出现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这也表明了,治理收视率等造假行为,有了法律规范。

02

事实上,早在201812月,由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广播电视规划院,基于自主技术建设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正式开通试运行。

据介绍,相比过去日记卡和收视率测量仪等两种传统的样本户采集方式,新建立的广电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

不仅更适用于当前电视节目观看方式多渠道、多样化的新趋势,

而且通过数据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望从根本上治理收视率造假问题。

可以说,新系统的运用,是对收视数据采集和应用的一次重大革新。

也为收视数据的统计和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03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虽然收视率举足轻重,但并不代表广播电视台的综合实力。

这是因为,收视率只反映出一档节目,或一部电视剧的受观众欢迎程度。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效性,并随着时间和节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而衡量一个广播电视台的综合实力,除了收视率、营业收入之外,

还包括覆盖、市场环境、成长性、品牌影响力、团队、内部机制与管理等因素。

可以说,如今广播电视市场,已经进入到激烈的竞争时代。

在受众总量有限、新媒体不断崛起的背景下,

电视媒体竞争,已经进入到收视、覆盖、品牌、资源等全方位的比拼阶段。

04

因此,建立广电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立法规范收视率,

治理收视率造假行为,关键是提高执行力。

如何建立更科学的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如何加大对干扰收视率调查行为的处罚力度,

仍然需要主管部门给予更具体、更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同时,广播电视媒体,应摒弃“唯收视率是举”的功利和短视行为。

代之以覆盖、品牌、资源等全方位的研发。

特别是,应致力于节目创新、品牌打造,以此消解收视压力和创收压力。

利用各地区的地域差异性,争取频道特色化,进而打造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让文字风流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江西流


编辑:冯梦玉

98#
发表于 2021-2-15 09:54: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皖雪
99#
发表于 2021-2-19 12:06: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怿



100#
发表于 2022-2-3 23:46: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2央视春晚观众规模12.96亿,总收视率达22%,这项数据更惊人……

13120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与观众见面,720度环形屏幕和XRAR等虚拟技术的运用,为观众奉上文化大餐。

据央视,《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其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呈现,再次刷新多项收视纪录,观众总规模达12.96亿,新媒体端的触达人次达71.33亿次。

据统计,直播期间,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终端多渠道,2022年春晚海内外跨媒体受众总规模达12.96亿人。全国电视频道并机总收视率达22.01%,新媒体端直点播总触达人次71.33亿次,均高于去年水平。除夕当晚,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50家媒体对春晚进行了直播报道。

据中新网21日报道,首次推出的竖屏看春晚累计观看人次2亿,竖屏用户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50%,总点赞数3.6亿。


海外方面,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联酋、新加坡、南非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及报道,通过CNTVCGTN海外社交矩阵收看春晚直播海外受众人次超过3524万次,相对去年增加近1658万次。

据介绍,今年春晚以“新征程上的迎春曲,中国年里的欢乐颂”为主旨,力求从小切口着手,反映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冬奥盛会、中国航天等重大主题。

当晚表演的一大亮点是彰显中华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的融合创新类节目。音乐短剧、景观太极、创意音舞诗画和原生态情景表演等,通过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在虚幻与写实中打造出优美、惊艳的视觉效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融合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舞者以独步、静待、垂思等舞蹈语汇将《千里江山图》这一经典传奇娓娓道来。俯仰之间,定格青绿千载;动静相衬,聆听历史的跫音。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图片来源:央视)

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将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合璧团圆。濮存昕、冯远征、李立群(中国台湾)、丁志诚、阿云嘎、杨宗纬(中国台湾)、郑棋元、蔡程昱等翩然入画,行吟、樵渔、诵读于秀水青山,画随歌吹走,人在画中行。观众在栩栩如生的画卷中品读经典,寻味江南。

从耄耋之年的名家,到年仅七岁的萌娃,数代人同台献艺《生生不息梨园情》,戏曲艺术戏韵悠长、薪火相传。尤其是在京剧选段《徐策跑城》中,74岁高龄的陈少云宝刀未老,抖髯、抓袖、踢袍、横错步等戏曲程式动作一气呵成,让人们在名家的手眼身法、唱念做打中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景观太极《行云流水》突破舞台空间限制,三位武术和太极冠军在上海、重庆、广州四座云端高楼闪转腾挪,一招一式划动城市的天际线,意发神传诠释“天、地、人合一”。武术短剧《乳虎啸春》把剧情融入武术表演,虎娃以习武晨练、跋山涉水、智取行侠为叙事线索,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作出焕新表达。

百年考古学溯脉追根,为人类文明献上“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张国立揭晓三星堆新出土文物青铜大面具。国之重器真容乍现,一眼望去见证千年文明。随后的舞蹈《金面》,舞者与青铜大面具跨越时空,展开一段奇幻般的爱恋,使“国宝活起来”。

语言类节目力求以小切口观照现实,题材多元接地气,其中贾玲、张小斐等人带来的小品《喜上加喜》用一则短视频破题,呈现一派热闹喜乐的阖家欢好戏;沈腾、马丽、常远、艾伦等人演绎的小品《还不还》,辛辣讽刺失道者寡助、众叛亲离的“老赖”,作品以“不是我们脸皮薄,是老同学情谊深”“能借给你钱的人都是最信任你的人”等警语倡导诚信做人的美德。

歌舞类节目群星荟萃,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献上题材丰富。殷秀梅、阎维文以《春风十万里》歌颂大美中国。张也、吕继宏高歌一曲《我们的时代》,表达对新时代的美好祝福。陈坤、萧敬腾(中国台湾)、王嘉尔(中国香港)、彭永琛(中国澳门)献唱《黄河长江》,深情礼赞悠久的华夏文明。此外,还有韩红倾情演绎歌曲《这世界那么多人》,让观众为之共情。

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于24日大年初四盛大开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首次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用中文祝大家新春快乐、虎年大吉,并邀约共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廖昌永、李玟(中国香港)与众多国际友人唱响冬奥主题歌曲《点亮梦》。奥林匹克的相逢,七彩的天空最美的笑容,梦想跨越关山万重,奥林匹克精神传遍全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中国新闻网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620110262888388&wfr=spider&for=pc

编辑:陶鹏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