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人民网高管离世,朋友圈一片痛惜
10月31日,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关于监事会人员变动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人民网监事会主席唐宁,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0月30日凌晨5时1分在北京逝世。
《公告》介绍称,唐宁在担任人民网监事会主席期间,勤勉尽职、恪尽职守,忠诚地履行了作为监事会主席的职责和义务,在保障公司监事会合规决策、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等方面尽职尽责,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监事会对唐宁在任期内为公司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深表感谢,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对唐宁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唐宁逝世后,人民网监事会成员减少至2人,低于《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最低人数,后续公司将尽快按照相关规定完成监事补选、监事会主席选举等相关工作。
看到这个消息,咖叔一阵心痛,继而眼泪要流下来。咖叔与人民网高管唐宁老师,还有过近两年的同事关系,而且对唐宁老师印象极好。
公开资料显示,唐宁,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编辑,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人民日报社团委书记、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日报社内参部主任等职,2016年1月起任人民网监事会主席。
200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只招收了两名应届毕业生,其中一名是咖叔,另一名是人民大学毕业的一位女生。而今,那位女生与家人远在加拿大。女生总是善感的,她应该也是听说了唐宁老师离世的噩耗,在朋友圈写下一段文字,也代表了咖叔的心声:
怀念唐老师!唐老师的离世太突然,一时真的让人难以接受,他宽厚待人的点点滴滴仿佛还在昨日。有些事情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是2003年的冬天,北京的雪很大,冬天很冷。那时候我刚到总编室要闻组(我一起),唐老师还是总编室副主任。按照总编室的规矩,新人要连上六个月的夜班,为的是熟悉整个夜班平台的编辑流程。昼夜颠倒,还有工作上的紧张陌生,那是一段很难熬的日子。期间,跟唐老师共同上过两个月的夜班(我也是)。他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我们却从来都是微笑着鼓励,哪怕我们其实做的很不好。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那份最初的鼓励有多珍贵。下班的时候一般都是后半夜,闲聊起来怎么回家,我说打车。唐老师马上说,总编室很多年没有女孩子上夜班了,我们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夜里一个人打车太危险了,我送你回家吧(我住报社院内,唐老师没送过我,嫉妒)。虽然我是真的觉得太麻烦,一直拒绝,可唐老师很坚持,还一再说,很顺路。每次唐老师都会把车开到不能再往前开的地方,那个被拦住不让进车的地方,离我住的单元楼还有一段距离,路灯昏暗。唐老师每次都会停下车,不熄火,用大灯照亮那段路。我又觉得不好意思,想着快点跑几步,这样唐老师也好早点回家休息。可每次刚跑几步,都会听到唐老师在后面喊:不要跑,慢点,不要摔跤呀……这样的画面会是我对唐老师永远的记忆和怀念......天堂没有病痛,唐老师一路走好。
远在加拿大的女生很有才,她写的很好。基本上我对唐老师的印象,就是如此。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唐老师非常睿智,聪明,待人宽厚,幽默。
唐宁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业务自然是没说的。他为人非常包容,宽厚,记得那时候体育组创办《北京奥运特刊》,非常缺人,于是找到我,我也非常想去。但在单位内部调动,也是不容易的,一定要主管领导同意才行,我找到了唐宁主任,没想到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我的交接工作安排妥当。这对于一个刚进入报社工作,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来说,内心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跟唐宁老师上夜班,能时时感受到他的激情,他对工作的极端敬业,而且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因为唐老师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有一次我们连续上了几个月夜班,夜晚编的稿子有一篇台湾的蓝绿选战的文章,唐老师说,绿营能不能上我不知道,但是连续上夜班,同志们的眼睛都绿了。一下子大家都笑了起来,
那时候夜班一般凌晨一两点钟左右才下班,单位给了一点补贴,给大家买夜宵,唐老师是总编室主任,是领导,但他一点也没有领导的架子,经常开着他的车,有时候带上我,深夜奔驰在附近的大街上,给大家买吃的。
2004年底,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杨振武升任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海外版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报纸版面改革,唐宁老师崭露头角,深得杨总编辑欣赏。“其实我们一直在想,人民日报海外版到底该有什么特色?该主打什么?杨振武总编辑一来就引导大家探讨海外版该发扬什么,摈弃什么。”唐宁说,我们认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要通过我们的报纸让海外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发展变化的中国。要真正为读者服务,办一份让海内外读者真正爱看、想看的报纸。
2005年,人民日报组建内参部,唐宁老师由海外版总编室主任的岗位,调任人民日报第一任内参部主任。据说内参部在他主持下,干的有声有色,经常得到中央主要领导批示,我们都以他为骄傲。那几年在报社大院内,经常碰到他,每次他都停下来,跟我聊上好长时间,很认真地征求我对内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真的感到受宠若惊,一个毛头小伙,能有几斤几两,敢跟一个资深党报工作者提建议?但这就是人民日报大院内的作风。
201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校园行——复旦大学之行”正式启动。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副总编辑谢国明率人民日报社著名编辑记者走进复旦大学,与复旦学子现场交流对话,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老领导杨振武当时正在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位子上,全程参与活动。当时的内参部主任唐宁,一方面是人民日报社中层骨干,一方面是复旦大学校友,于是一起参与了这次活动。咖叔印象深刻的是,复旦有位师弟提问了唐宁主任,唐主任借机阐述了人民日报内参部的工作理念。
唐宁说:谢谢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回答之前,先借这个机会谈一下我回到母校的感想。因为算起来我81年入学的,31年,期间回来过几次,所以今天来了以后,上午在我们新闻学院,谢总讲课的时候见到了我的老师,是我们新闻采访写作的老师。非常激动。我觉得引用一个时髦的话来讲,穿越的感觉。内参是我们党报两大职能之一。我们内参就是承担“耳目”的功能。人民日报内参最早的追溯到1948年10月份,也就是说有了人民日报,就有人民日报内参。一直延续到现在。内参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参考,这里面包括两层意思,一个是信息,我们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采编过程当中,你获取,或者采集到的,不宜公开报道,但绝对参考价值的。我们要定期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要主动的去研究一些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后来,大家工作忙了,接触少了。再后来,听说唐老师得了癌症,我们都为他深深祝福,心想吉人自有天相,上天会保佑他的。再后来,听说他的病治好了,我们都很欣慰。再后来,听说他从内参部主任的岗位调任人民网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
而今听到唐老师离世的噩耗,忍不住一阵心痛。一位老同事在微信中说:斯人已去,风范长存。而我说:唐老师睿智,宽厚,幽默,愿唐老师一路走好!
编辑:张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