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6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新闻史学的“活字典”——方汉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20:46: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01-06 第三编辑室

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守望者和记录者,时代变迁中宠辱不惊、孜孜以求。他是怀揣“记者梦”的中国新闻史学家,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倾注心里、遍行万里。他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从教六十余载,桃李遍布天下。他就是中国新闻史学的“活字典”——方汉奇。
“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德]爱因斯坦

2002年,方汉奇在南京师范大学讲学
方汉奇很喜欢大学老师这个职业。“一,有寒暑假;二,不用坐班。再加上这个职业先天的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我比较坐得住,学习又是个很有趣味的事,很好,所以我从来没有见异思迁的念头。”不仅如此,作为大学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乐趣。
“怎么可能讲不好”
对于新闻史的教学,方汉奇认为:“新闻史讲不好的老师应该‘打屁股’,一些理论课是不容易讲好的,因为抽象,或是学生在书上能看到,老师发挥的空间小、压力比较大。但历史课不同,历史上有趣的事情很多,怎么可能讲不好?”方汉奇这么说当然是有底气的,他自己的新闻史课就讲得“倍儿棒”,人大新闻系1960年毕业的成美这样讲:“我记得方汉奇老师讲中国报刊史,常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材料,被称为‘海内孤本’。有一次,他引用古代文献,介绍京报的出版情况,绘声绘色,听得大家屏息无声,忘记了下课。”学生们欢迎方汉奇的课,因为他的课“不仅史料丰富,而且脉络清楚,使同学感到既生动丰富,又条理明晰”,在“六次课中他提到的各种办报人,以及与报刊宣传有关的人有近百人,有天才的宣传家,也有高明的骗子手,有奸臣,也有小偷,他们的生平、轶事、性格、趣闻被方老师信手拈来,稍加组织,复原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2005年,方汉奇在西南政法大学讲学的现场
1993年读博的陈昌凤感叹说:“导师的课堂充满意趣。他信手拈来的掌故,时时引发满堂笑声;他史海钩沉的能力,常常令学生拍案叫绝。”

在《中国新闻史》课讲到对梁启超的评价时,导师批评梁任公开政论冗长之坏风,说他有韩愈之起势、却没有韩愈“止于不可不止”之决心。“那时有位叫蒋百里的,写了一部5万字的《欧洲文艺复兴史》,请梁启超作序。梁启超‘纵笔所至,略不检束’,洋洋亦达5万字。蒋百里很为难,只得劝梁启超另出一本书,这便是较有份量的《清代学术概论》,这本书的序便由蒋百里作了。”这时,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止。导师又顺带一提:“蒋百里后来因故自杀,未遂住院,竟因祸得福,与护理他的日本护士恋爱了,他们以后生有一女,此女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这曲里拐弯的历史,绕来绕去,又绕出一个“熟人”来,满教室又是瞪大了眼,一片恍然大悟的“哦——”

事实上,方汉奇并不是一开始做老师就讲课讲得极好。当年刚到北大讲新闻史课时,由于留给他备课的时间只有七天,准备不充分就仓促登台,上课虽然没有多久,意见已经收到一堆,他因此也曾“有些苦恼”。为了讲好课,方汉奇不但旁听其他教学名师的课,而且摒弃照本宣科的做法,脱离讲稿,大开大合,课堂上,给学生“讲一桶水”,备课时,给自己“存十桶水”,由于各种史料早已烂熟于心,所以上课他才敢只带几张卡片。

1992年,方汉奇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东亚图书馆
教材乃是“门牌号”
方汉奇编写过不少教材,如《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中国新闻传播史》等,每本教材的背后其实都有故事——比如出版于1983年的《中国新闻事业简史》,这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学新闻专业通史教材”,作为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的入门读物,出版社总共卖了近20万册。出版于1992年的《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写1949—1988年这段新闻史的第一本书。

方汉奇主编的部分教材书影
方汉奇与丁淦林、黄瑚等教授共同编写的《中国新闻传播史》,迄今已经出到了第三版。作为主编,每一版的修订他当然都得费心,这件事在方汉奇2014年的日记中不只一次提到过,例如:

晚上回家后继续校阅教材稿,发现了两处差错,当即发信给翟翟江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通知她,并通知全体作者,此次校阅只纠错,不再增减文字。(4月12日)

上午,得云泽发来学生提出的第二版教材中需要订正的材料。他们看得很认真,弥补了不少错讹。当即一一逐条核处。饭后午休至两点。醒来后接着处理学生们提出的待订正的材料。发短信给战花,请她帮着到图书馆查一查《唐六典》有关唐朝驿站的记载,发现我们征引无误,错在原书。(4月15日)

下午,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教材第一章的引文多处进行了核实,纠正了一些错讹。晚,看《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一期所刊孔正毅《再谈元代的邸报、朝报及除目问题》一文,并据以对教材第三版元代部分作了修改(6月5日)

《中国新闻传播史》有60多万字,在方汉奇看来,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整本教材60多万字都记下来,“记不住没关系,去查。有本教材在那,还有通史,还有专史呢,这方面的书有的是,还有编年史呢。这个教材只是一个浓缩的‘多种维他命’,具体的你要再去查书”。换句话说,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知道了新闻史的“门牌号码”,“必要的时候去查书,他知道到哪里去查,他知道这个线索是在哪儿,‘线头’在哪儿,然后去拽那个‘线头’,就行了”。

2014年,方汉奇在家中书房
《中国新闻传播史》只是方汉奇主编的“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当年,在为这套教材写总序时,他这样说:

一般说来,新闻教育质量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师资,一个是教材。两者之间,教材的作用更大。这是因为,师资的多少和良窳,往往受办学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教材一旦完成,就可以直接嘉惠于学子,风行四海,无远弗届。

确实像方汉奇所说,全国有那么多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考进名校听名师讲课,但是无论你身处何方,至少还可以使用名师写的教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方汉奇费心费力地花时间主编教材,也得到了回报,收获了社会声望。可以说,许多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还包括新闻从业者)都是因为用过方汉奇主编的教材,从而知道他的。


(以上图文节选自《以兴趣为职业的“记”者——方汉奇传》,刘泱育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 联合打造“大家丛书”《以兴趣为职业的“记”者——方汉奇传》刘泱育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版18.00元本期编辑 | 蔷薇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Bou2uhplu0l6b5af3H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