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0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堂故事》:把良善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1:2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打造一个好人,再传授知识和技能,下一代的路会越走越宽”
《学堂故事》:把良善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 2013-05-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学堂故事》剧照。(资料照片)

  《学堂故事》的诞生,是一场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媒介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唤醒每个人心底良善的梦想。


  “要培养现代公民,必须扬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寓教于乐向下一代传递平等、自由意识,友善、诚信观念。”


  “与当下热播的抗日剧、宫斗剧、婆媳剧、偶像剧相比,《学堂故事》传递的是正能量,希望能让更多孩子和家长受益。”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京雪 黄冠


  三名年轻影视人,带着梦想、情怀、责任感,致力于团结更多人,为中国孩子和家长拍摄一部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的情景剧。


  经过三年多不计成本的投入,他们收获了无数赞许,更收获了一串重新发掘中国人心底良善的故事。


  2011年12月,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百集系列情景剧《学堂故事》开机时,总策划、总顾问许嘉璐先生说:“有许多中华民族的故事,是珍藏于亿万人民心中的。但由于时代的浪潮冲击,有些理念和故事没有传承下来。故纸堆里还保留了许多精华,于是发掘,于是诵读,于是争议,于是坚持。那些最适合人类生存、延续、进步的仁义理智信,需要我们谨记奉行。”


  《学堂故事》的诞生,是一场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媒介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唤醒每个人心底良善的梦想。这场梦想,源自对两个问题的关切:今天物质条件好了,教育孩子的问题为什么依然让人头痛?传统文化精华如何为今天所用,使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和谐?


  《学堂故事》串起的故事中,不仅有文化界著名学者许嘉璐、苏叔阳,艺术家姜昆、张显,戏剧教育家马彧、冉杰,还有著名演员雷恪生、陈建斌、王劲松、丁嘉丽……重新审视《学堂故事》第一部《弟子规》的60集片子,人们发现,他们最初关切的两个问题,更加耐人寻味。



“如何塑造下一代美好的灵魂,是一个永恒话题”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何子然,是无数孩子心中的大哥哥,也是他们童年最熟悉的人物之一——“哆来咪”,看着他主持的节目成长。


  跟孩子打了十几年交道,何子然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生活条件。但一说起教育,家长困惑,老师也困惑。如何塑造下一代美好的灵魂,是一个永恒话题。”


  在做节目、拍合影时,何子然发现孩子们自信的一面,也发现他们缺少自立、谦让、感恩、分享的一面。


  在地铁里,他曾问一位替孙子拎书包的老先生:“为啥不让孩子自己拎书包?”他说:“怪沉的,别让他拿了。”老先生站着,孙子却坐着。何子然又问孩子:“为啥不把书包从爷爷手里接过来?”孩子说:“他自己愿意,我拿也拿不过来!”


  在北京电影学院,提及今年的艺考,表演学院教授陈浥感叹不已。面试中有一道题叫“看展览”,要求考生身临其境表达自己在这一情景下内心的感受。陈浥说,这并不是一道多难的题,过去有人会表现出自己在欣赏画展,有人会表现出在纪念馆里潸然泪下……但是,今年的情况完全在他意料之外。


  第一组考生张口闭口讨论起LV、Gucci等名牌,考官们愕然:“这是在看展销,不是展览!”第二组考生为一幅画讨价还价,考官们再次愕然:“这是推销,不是展览!”


  陈浥往椅子后背重重一靠,深深叹了口气:“我们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一旦‘时间就是金钱’‘一切向钱看’的观念深植家长的灵魂,会对下一代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开始做家长了。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



弘扬传统文化精华遇到两大难题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近年来,《弟子规》所倡导的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这本蒙学经典,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阐述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方面应恪守的规则。


  作为电视人,何子然想把《弟子规》编成故事、拍成片子,用情景剧呈现出来。何子然的想法与出品人王林一谈,两人一拍即合。


  王林说:“我们这代人,对传统文化已有隔膜,孝悌仁爱大都来自父母言传身教。如果下一代人再隔膜下去,会不会再出现药家鑫案、李天一案、大学生投毒案?”


  用情景剧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弟子规》,能行吗?他们开始到处找专家论证。“要培养现代公民,必须扬弃传统文化糟粕,寓教于乐向下一代传递平等、自由意识,友善、诚信观念。”王林说。


  他们遇到的第二大难题,是如何把传统文化精华改编成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故事。于是,他们找到了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得主袁刚。


  袁刚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曾留校任教4年。因长期关注教育问题,他编写、导演过多部弘扬传统文化的电视剧,备受好评。


  编写60集《弟子规》剧本,袁刚花了半年多时间。他说:“写这个剧本,是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回访、探寻。大脑天天飞转,查资料,做笔记,想到一句好台词,赶快记下来。有的写好了还要推倒重来,换作另一人来否定自己:这写的是什么呀?能不能换个方式?有没有更精彩的对白?”


  弘扬传统文化的情景剧,如何营造喜剧感?袁刚说:“给孩子们讲故事,光有语言幽默还不行,还要根据人物性格,制造矛盾冲突、巧设‘包袱’‘桥段’,通过夸张诙谐的情节、生动传神的表演,让孩子们会心一笑。”



“把传统文化精华当做人生的底色,其实我也在自己身上做试验”


  《学堂故事》背景是民国时期的江南小镇,隐姓埋名的王大智来到这里,办起了学堂,除传授《弟子规》外,还传授现代知识、启迪民智。王先生与孩子们、民宅的三任主人之间,发生了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


  有了剧本,最要紧的是找到主角“王大智”。于是,他们找到了王劲松。他不仅是个优秀演员,而且作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教授,还是一名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2002年起,王劲松开始倡导把《弟子规》用于台词教学,要求学生人人能背。“十多年过去,在一届届学生身上,我很欣慰地发现了‘《弟子规》的种子效应’。”


  “把传统文化精华当做人生的底色,其实我也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王劲松把自己的成就、安宁的心境和良好人际关系都归功于传统文化。


  王劲松自称也曾是“崇洋媚外”的人。“我上大学前当了4年工人,刚上大学时张嘴闭嘴好莱坞。后来觉悟到,传统文化中的做人准则能让人很舒服,于是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三五年下来,真正理解了老一代影视人的教诲:‘学演戏先学做人’。"


  袁刚说,“正是与‘王大智’的精神内核相近,让我们坚定地选择了王劲松老师。”



“拍的是传统文化的片子,戏外的故事更让人感动”


  在《学堂故事》拍摄场景中,除了墙皮是临时制作的外,所有家具、门窗都是老物件。王林说:“一听说我们要把《弟子规》拍摄成情景剧,一位收藏家为我们免费提供了一整套明清古董家具。”


  “那些雕花、镂空的古董家具、门窗,无论怎么拍,都非常耐看。”袁刚说。


  故事中有一辆自行车,可是,谁能说清楚民国时的自行车什么样?王林和何子然找到自行车收藏家王明玺,前去求助。老先生一听说弘扬传统文化,详细介绍了当时国外所产自行车,帮助推断应该使用哪个牌子的自行车,又拿出车灯、车铃,供他们无偿使用。


  “因为拍的是传统文化的片子,戏外的故事更让人感动。”何子然说。


  化妆师何茜受邀参与拍摄《学堂故事》时,正值怀孕,但仍在剧组坚持工作两个多月。她说:“作为母亲,我希望孩子也能看到《学堂故事》,这是我为孩子准备的第一份礼物。”


  很多演员档期紧满,但因认同弘扬传统文化理念而热情出演。何子然在夜里两点,曾接到演员翟小兴的电话:“兄弟,明天我有时间,能安排我的戏吗?明天虽然是元旦,但我还想到你们剧组去。”


  翟小兴的父亲、著名电影导演翟俊杰受老伴“委托”前去探班,本想叫儿子回家吃顿团圆饭,结果看着看着,留下来跟剧组一起吃了盒饭。王劲松说:“老爷子说,你们做了件大好事。”


  拍摄结束后,王林收到一封小演员妈妈的信,说孩子原来是家里的“小皇帝”,拍完《学堂故事》后,会做家务了,会自己收拾房间,还会给妈妈倒洗脚水了。


  王林说:“《学堂故事》唤醒了每个人心底的良善。”



“亲生父母不会总给孩子糖吃”


  出演《学堂故事》后,演员陈建斌很认真地对何子然说:“这部戏你要给我光盘,我要给儿子看。”


  《学堂故事》样片出来后,王林把片子拿到北京小学马连道分校试播,“收上50份问卷一看,孩子们很爱看,我们非常兴奋!”


  北京小学德育主任邓学军说,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华底蕴,国际视野”,多年来把蒙学养正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尤其是《弟子规》教育,我们有文化读本、诵读课,还曾用朗诵《弟子规》的音乐作为铃声。”


  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校长李洪祥说,“对于好的影视作品,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数字化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进入校园。每个教室都有联网电脑,可以随时点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王林介绍,早在《学堂故事》筹拍时,许嘉璐先生就给予了巨大支持,文学顾问苏叔阳对剧本给予充分肯定。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原副主任马彧、表演系原主任冉杰看过片子后认为“特别好”。


  “与当下热播的抗日剧、宫斗剧、婆媳剧、偶像剧相比,《学堂故事》传递的是正能量,希望能让更多孩子和家长受益。就像孩子都爱吃糖,但亲生父母不会总给孩子糖吃。有责任的电视人也不会只给观众糖吃。我相信,好片子,最终不会被埋没。”王林说。


  近来,三名“70后”一边为《学堂故事》的发行奔波,一边筹拍《学堂故事》之《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中国梦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要实现中国梦,每一位有责任担当的文化人,都要不断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王劲松说:“在孩子心灵中播撒一颗良善的种子,从传统中汲取点营养,先打造一个好人,再传授知识和技能,下一代的路会越走越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21:26:4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