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6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青报社”参观交流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5 23:4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年12月31日
  提及“报社”,大家总有意无意会与油墨味儿联系起来,而这次“中国青年报”的参观交流,给人的感觉,却似一股淡淡诗一般的香……   ———题记   周五的下午,总给人一种浮躁的感觉.毕竟,周末即将到来的曙光,总是让人有些迫不及待.而这次去中国青年报社的参观交流, 却让这个原本平庸的周五下午,变得生动起来.   Part 1 携来百侣曾游   没有当年毛润之“忆当年峥嵘岁月稠”的资历,亦没有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浪漫,只是在这个“恰同学少年”的时节,怀着的一份“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情,与传媒大学、邮电大学的师生一起,携手“中青”一游。意在参观学习,意在互动交流。   Part 2 要识庐山真面目,还应亲临此山中   报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整个报社每天是怎么运作的?记者每天都在干嘛?编辑的工作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参观印刷厂和工作室。   红楼梦里的凤姐,初次登台就“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用曹先生的话说叫“粉面含春微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而这次印刷厂之旅,我们笑称其“不见其报,先闻其味儿”。   混着淡淡的油墨味儿,资深的老师傅领着我们详细地参观了报纸印刷的流程,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各种机器的用途。我们在惊讶“每小时7万份报纸”的神速的同时,也在,感受着这里的生产流程——诗一般的韵律、流畅、清晰。似微风细雨般,拂去了人们心中的浮躁。   正是这诗一般流畅的生产流程,才保证了一份诗意的报纸。看来,要识庐山真面目,还要应亲临此山中啊!   Part 3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我们此行的第二站,是参观“中青报”五十年的精品展览。明亮的橱窗,万选出的经典,每一幅经典后面,都埋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感动。   虽然“新闻”已成“旧闻”,但仍有着穿越时空的分量,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似乎把那几十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那曾经的惊鸿一瞥,那一次瞬间的感动,那一声振臂一呼的呐喊,那一段人们心中的彷徨……都被一个个真实的镜头与一段段飞舞的文字忠实地记录着,似乎在那份固定的版面里,盈盈地笑了几十年。   一张张曾经的辉煌,也许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当年的颜色,但却不会失去它的温度。那当年的一份份激情与动荡,仍用着它那永恒的温度,温暖着这个世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现实的喧嚣中,回归一片心灵的净土;重温昨日的感动,做回一棵守候月亮的树。忆当年峥嵘岁月稠,气吞万里如虎!   Part 4 念奴娇   忆经历,聊往事,遥想当年。   论观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中青报社,“一时多少豪杰”。   这次交流会我们有幸见到了中青报副总编辑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总协调 张坤老师 ;中青在线总经理 刘学红老师;总编室副主任 刘畅老师;特别报道部副主编 刘万永老师;中国青年报网络中心执行副主任 何磊老师;以及中青在线内容总监 高宏凌老师等一行一行资深的“中青豪杰”们, 人民大学研究生、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处唐轶学长精彩主持了交流会.

  面对一个个“带光圈”的专家级人物,我们的同学们倒没有丝毫的怯场,个个拿出小记者的风范,一副不问倒专家不罢休的架势;而专家们也对我们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忙着解答得不亦乐乎。现场之气氛,虽无当年曹孟德“煮酒论英雄”的气势,却也似一曲百转千回的《念奴娇》,给人余音绕梁的震撼.   “当记者要有良心!”   在这次交流互动中,前辈们一次次动人心魄的“传奇经历”让同学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引来了好奇的追问——“当您面对各种外界的压力甚至威胁时,您就真没有害过怕么?是什么支撑您扛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对此,前辈们坦言,“如果有什么力量在真正支撑着走到现在,那就是作为一个记者的良心吧!”

  内心的执着与坚守,因为那一份“良心”,而固若金汤;一份份真实的报道,也因为那一份“良心”,而历久弥香。

  “曾面对旷野,一个人流泪”

  “记者”——两个简简单单的方块字,到底包含着什么?前辈们一句不经意的流露,让我找到了答案。

  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会,最打动我的不是老师们的经验之谈,亦不是前辈们对刁钻问题回答的”妙语生花”,而恰恰是刘老师那不经意的一句抒发.

  当我们真正接近这些历经无数风雨的前辈们,这些久战”沙场”的”老兵”们,这些坚持真理不曾折腰的英豪们,我们才真正感受到,”记者”这两个简简单单的方块字所包含的分量.

  那是一份“面对旷野”的胸怀,是一份“一个人流泪”的孤寂;似一棵屹立不倒的黄山松,用真实的报道,默默地守护着心灵的月亮。

  此外,交流会还就“纸媒与网络的关系”,“写优秀新闻稿的要求”,“主流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

  Part 5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转眼天色已晚,我们也圆满地结束了今天的交流。虽无志摩先生在康桥的浮藻间寻梦的浪漫,但也算高兴而来,尽兴而归,通过这次参观交流,我们终于“拨开云雾见日出”,对记者这个似“雾里看花”般的行业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也同时在我们这些校园小记者的心中,“沉淀出一个彩虹似的梦”,而下一步,我们会向志摩先生诗中提到的那样,寻梦,像梦想更深处漫溯…… (北京工业大学 袁靖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5 23:45:3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