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顾 | 社科方法研习营No.1:“看见”卡车司机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20: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回顾 | 社科方法研习营No.1:“看见”卡车司机背后的故事


  SSAP社科方法研习营(以下简称“研习营”)为社科文献出版社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由学术传播中心联合群学出版分社发起,聚焦呈现社会学学者如何完成一次好的研究、享受一次学术写作之旅、打造一部高品质的学术著作的完整过程实施要素。
研习营第一季聚焦“田野中国的方法与技艺”,旨在邀请不同研究方向的社会学学者真诚地与社科领域的学子、研习者、爱好者们回顾其研究过程与技艺——讲述他们在田野研究背后的故事,分享他们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如何进一步聚焦研究议题、如何转化为可行的研究计划、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分析资料,以及如何在理论与资料的穿梭审视间发展出具有解释力的概念与论点。我们希望以群学分社的学术出版物为桥梁、以研习营为媒合平台,打造出一个学者与读者间的学术共同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童根兴在主持活动时谈到,这一主题的选择与学术界,甚至是出版社面对的书稿中所反映出来的认知世界的三种方式有关,即话语模式、外来学科模式和田野中国的模式,它们影响着我们观看世界的维度,也影响着我们研究成果的呈现和书写方式。


  第一季SSAP社科方法研习营开营之时,也正是《中国卡车司机研究调查报告NO.4》出版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卡车司机研究团队的沈原教授、马丹博士与周潇博士,在北京新华1949文化创意园区艾奥尼克空间,分享他们“看见”卡车司机职业劳动和生活世界的田野方法与技艺,呈现为什么要研究卡车司机、如何研究卡车司机、如何提炼研究观点,以及如何呈现研究成果。

  沈原 卡车司机研究的几个问题


  沈原教授首先介绍了卡车司机调查的基本状况:整个报告的主体是卡车司机,包括自雇司机、他雇司机、卡嫂、女性卡车司机,分别涉及公路货运业的各种制度、运输形态以及卡车司机的组织化等,也介绍了调查中生成的即时报告;概括了卡车司机的五大群体特征和卡车司机劳动过程的五大特征两个层次;并梳理了卡车司机研究引入的理论视角——劳动过程理论。

  接着沈原教授说明了研究卡车司机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卡车司机作为规模庞大的新兴职业群体具有研究价值;另一方面这也是自己在从事劳工社会学研究历程从抽象劳动上升到具体劳动的反映。落实到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沈原教授认为卡车司机研究异于“工厂民族志”,必须放在公路货运业的背景下研究,把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作为研究主线,介绍了堪当制度依托的传化慈善基金会所建立的传化安心驿站,并强调了问卷与访谈的必要性。

  另外沈原教授还提到了未来将深入研究的主题:卡车司机的团结文化和采用调查报告这种研究方式所秉持的“文体自觉”。也欢迎大家观看回放视频。

  马丹 公路货运业中的性别与劳动


  马丹博士分享的主题是:“公路货运业的性别与劳动”,分别从为什么研究“性别与劳动”、如何研究、研究发现以及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四个方面展开。

  对于为什么研究“性别与劳动”的问题,马丹认为她的议题来自“经验困惑”和“理论困惑”的叠加。在这样一个放眼望去全部都是男性卡车司机的职业里面,女性到底为什么要进入?她们是如何进入的?还有她们进入之后如何工作、生活?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这是经验的困惑。在中国卡车司机这样一个独特的劳动体制下面,职业性别隔离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理论困惑。同时马丹还提到了性别作为基本分类标准、组织框架与社会运作机制,性别观念的变迁与性别气质的转变和交叉视角。
在如何研究的部分,马丹博士列举自己的研究步骤和方法,以进入田野的亲身故事讲述了田野调查中的问题与解决方式。

  接着通过介绍研究中的三个主体——男性卡车司机,卡嫂——跟车卡嫂和留守卡嫂和女性卡车司机来说明研究中的种种发现,并将广泛的“去标签化”,追求职业性别平等的可能性作为公路货运业的性别与劳动研究想要达成的目标。

  最后,马丹强调了田野调查的重要性,“最主要的理论是来自田野”,如果不曾真的走进田野,也不会有今天如此生动有价值的研究。

  周潇公路货运业的制度安排及其运作机制


   周潇博士分享的主题是:“公路货运业的制度安排及其运作机制”,主要从为什么研究制度;怎样研究制度;以挂靠制度为例来看公路货运业的制度安排和运作机制三方面展开。

  她提出,制度是塑造卡车司机劳动过程的一个重要力量,只有透过对制度的深入考察,才能够理解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并进而理解整个公路货运业的组织和运转的逻辑与方式,这便是研究制度的原因。

  当切实地进入到制度研究中时,一个基本的思路是关注制度规则和人的实践策略的相互作用,这样一个思路之下,具体的研究方法,除了梳理和分析制度文本,还特别注重通过深度的访谈来考察制度实践的丰富的场景,在对敏感问题进行访谈时可以通过常态化、自然化和“曲线求真”的方式进行脱敏,同时也要做足前期功课。
接着周潇介绍了制度规则和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讲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挂靠制度的流变回答了挂靠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哪些社会经济条件引发了这种演变,以及制度规则下人有哪些实践策略,制度规则和实践策略之间又是怎样互动的相关问题。

  周潇认为制度的实践也可以是相当热闹,丰富的。她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深入到对制度的研究中去,对整个公路货运业的制度运作有一个更清楚的呈现,也希望能够在制度研究的概念化和理论化上有所贡献。


来源:社会学之思(公众号)
编辑:张铭麟
迁移:李梦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