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张新木等译) 地形失忆症 地形记忆法:地点参与空间的建构,象征意义,加深受众的新闻记忆。可加入沉浸式新闻制作的层面(08) 知觉的后勤学:保罗·维利里奥将光学技术创新的成果统一命名为“知觉的后勤学”,认为它们发挥着人类知觉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功能。(11) 失读视觉:年轻与年老一带的“失读”?不同圈层的“失读”?(19) 写作视角:从照明的强度阐释城市居民和机构的经济繁荣;照明的民主化。(20) 维系性图象:设定目标的图像,强迫目光并且抓住注意力。拒绝文字,偏向图像-视频。(32)
周二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 不及一幅图像 视点:是若干物体的集成,是视觉在某种远离中注目和停顿的地方。(41) 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幅照片是涅普斯于1827年拍摄出来的。 快门速度-信息传播速度:从 1829 年涅普斯的 30 分钟到 1860 年纳达尔的大约 20秒钟,摄影中的独立曝光时间对摄影师来说,显得令人厌烦地漫长。(45) 空间切割:沉浸式新闻的展现与切割,新闻呈现的面?(46) 工具理性:“精神”主导着机械技术,并解译结果。(48) 公共视觉图像集(54) 拓展阅读:《视觉文化的奇观》(拉康,鲍德里亚等人关于视觉图像的论述)
周三 翻阅原著补充小论文参考文献,比较费工夫 记: 1.二次引用文献,最好找到原文引文出处; 2.引文有专著的,尽量找到出处,引用原著 3.即使是原文参考,但引文跟参考文献内容关联性不大最好不要使用
周四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 公共图像 奇怪的是,人们不断面对恐怖效应的这种返祖式双重担忧,它既是未说之物,又是照明式的极权式欲望,这在富歇和塔列朗的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而在很久以后,又表现在拉康身上,即他的恐怖式知识和饱受恐吓的知识。(71页) 全景(82) 主观性的迷途:人只能看到他所看的东西,也只看他头脑中已有的东西。(87) 缺省:即系统默认状态,意思与“默认”相同。(88) 治安技术对公共图像工具化的决定性影响
周五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 天真的摄像机 “这种对站在摄像机后的人们的郑重告别,这种视觉主观性在周边技术效果中的完全消失,这种时刻存在的泛电影方式,不知不觉地让我们的平常行为成为电影行为,成为视觉的新型设备,这种视觉的原料胆大妄为而又不加区别。”(p96) 视觉主观性在技术效果中消失,象征着艺术的终结。
周六 阅读《视觉机器》—维利里奥 视觉机器 数字图像和光电合成视觉等新技术发展的最为重要方面之一:事实性和虚拟性的相对融合/混合;“真实效果”相对现实原则的优势再其他方面已经受到广泛质疑,尤其是在物理学方面。(119) 虚拟图像的客观事实 视觉场域:视觉场域的全面扫视,这个场域将以目光对物体的选择为终结。(122) 目光的空间不是牛顿的空间,不是绝对的空间,而是一个闵可夫斯基时空,一个相对的空间。(122) 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处理-合成视觉的时代(知觉自动化的时代,122);图像后勤(124) 图像的形式逻辑(18世纪)-辩证逻辑的时代(19世纪-20世纪末)—公共再现的逻辑(124) 保罗克利:如今是物体在看我;媒体计量控制(126) 吉卜林: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真相。(129) 针对决定性行动的三个时间,即过去、现在和将来,两个时间将悄悄地取而代之,即实际时间和错位时间。因为末来一方面会消失在计算机的编程中,另一方面会消失在对这个所谓 “真实”时间的做假中,这个时间既包括现在的一部分,也包括最近将来的一部分。(130) 期待数字全息摄影的到来(137) 三元间隔:“空间”类的间隔(负符号);“时间”类的间隔(正符号);“光线”类的间隔(零符号)。
周日 书里很多内容不是特别理解,阅读笔记整理、参考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