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722|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怜的真相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2-3-3 18:49: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相的意思是永远只有一个,打开真相的钥匙是事实。真相必须通过事实才能找到,事实揭示了真相的一个或者多个面向,真相比事实更完整,它是事实的360度展现。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54#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不好意思,你小时候接受的这四个科学“神话”,都是假的


当今社会,科学仍未昌明,导致落后和野蛮。究其原因,经济、文化和制度都难逃其咎。而其中一个原因,始终少有人提及——大众对“科学神话”的痴迷和传播。很多耳熟能详的科学故事,从幼年时就植入我们的心灵,唤起我们对天才的崇敬、科学的向往。遗憾的是,这些故事不符合历史,更不符合科学,是彻头彻尾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最大的危害在于,使科学发现变得戏剧化、神秘化,遮盖了科学背后的求真意志、艰难探索和自由土壤。今天我们为书友们梳理其中的四个。

神话一:阿基米德的浴缸
每一个经过义务教育的当代人,都听过“阿基米德浴缸”的故事。国王怀疑金匠在皇冠里掺了白银,于是命令阿基米德,在不破坏皇冠的情况下,找到检验方法。阿基米德洗澡时偶然发现,随着身体的浸入,浴缸中的水不断溢出。于是他想到:只需把皇冠和等重的纯金分别浸入水里,再称量溢出的水;因为金和银的体积不一样,溢出的水也不一样。


    借助浴缸的灵感,他不仅揭露了金匠的骗局,还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这个故事很精彩,但是它不符合科学事实。从科学角度分析,当时皇冠只有700多克,同体积的水非常少,误差无法把握,如果靠称量溢出的水来检验,成功率几乎为零,正确的检验方法应该是,把王冠和等重的纯金分别挂在提秤的两边,同时放入水中,那么体积大的一端立刻就会翘起。
神话二:牛顿的苹果
牛顿坐在树下,一颗熟透的苹果突然掉下来,砸在他的头上,引发他的思考: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而不是飞向月亮?于是,苹果触发的灵感,使牛顿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故事一直在儿童读物中广为流传,就连很多西方人也深信不疑。有人还在牛顿的家乡找到一棵“400岁的苹果树”,将其视为文物。但是很遗憾,英国皇家协会声明,这个故事是后人杜撰的。“苹果传奇”的主创者是伏尔泰,他很擅长编故事,比如把《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用来歌颂古代中国的司法正义,引发欧洲轰动。
然而,科学必须讲究证据。有无数人看过苹果落地,牛顿或许也看过,这不能证明什么。科学史的证据表明,牛顿是站在伽利略、哥白尼等大师的肩膀上,以他天才的大脑、多年的实验、艰苦的运算,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神话三:瓦特的水壶
英国小男孩瓦特,在奶奶家的厨房里观察到,水壶被烧热以后,水蒸气会使壶盖上下跳动。于是他萌生了利用蒸气动力的想法,长大后他发明蒸汽机,成为大科学家,引领工业革命……
这个“科学神话”在西方也流传甚广,瓦特的家乡甚至设立了纪念日,把水壶作为工业革命的图腾。


但是,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胡翌霖教授,指出了这个故事的两大漏洞:首先,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首创者,类似的引擎早就流行了几十年,瓦特的贡献不是重新发现蒸汽的力量,而是改良了蒸汽机。
    其次,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不是利用蒸汽“热胀”的压力,其原理恰恰相反,他是利用了蒸汽“冷缩”的真空压力。可见,只需对科学史稍有了解,就能看破很多骗局,获得逆向思维。

神话四:爱因斯坦的数学
传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很愚笨。手工课作业要重复三次,才做出一个糟糕的小板凳。他的数学成绩尤其糟糕,小学只有1分,中学只有6分。这个故事尤其鼓舞人心,“只要肯努力,笨蛋变天才”。但其实,这也是一个神话。
科学史的真相是,爱因斯坦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一直广泛阅读科学书籍。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什么大数学家,但数学成绩一直拔尖。


博物馆里有他的成绩单:小学数学1分,是因为德国小学的最高分就是1分;中学数学6分,是因为他在瑞士读中学,最高分就是6分。事实上,蒙骗过我们的科学神话,远不止以上四个。比如乌鸦反哺、斑羚飞渡,还有伽利略扔铁球,爱迪生救妈妈等等等等,这些早就被证伪的故事,仍在披着“科学”的外衣,进行反科学的宣传。也有人认为,适当的虚构,可以激发科学兴趣,培养道德品质。但事实正如吴国盛教授在《什么是科学》一书中所说,科学的本质是质疑、求真。因此,盲从虚构的“科学神话”,绝不会带来真正的科学,反而是将科学变得戏剧化、神秘化,将“科学”变为了“巫术”。


更严重的后果在于,虚假的科学教育,一定会败坏人们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和科学道德,比如急功近利的学术造假,必然导致个人身败名裂、国家方向错误。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对科学缺乏兴趣,恰恰是因为没有阅读过科学史,所以对虚构的东西固执己见、茫然无知。正如吴国盛教授在《科学的历程》一书中所说:真实的科学史,远比这些神话故事更有趣、更励志,更加光怪陆离和惊心动魄;所以我们最急需的科学教育,是“重回科学现场、见证科学发现”的大众教育,以及“具有画面感的、老少咸宜的”终身教育。但令人焦灼的是,在当今的教育、传媒乃至“科普读物”中,越重要的科学巨人和科学事件,被歪曲得越严重,流毒越深远。而那些真正传播科学真相,捍卫科学道德的科学史经典,却始终无人问津。所以,一套权威、系统、全面、好读的科学史著作,就更显弥足珍贵,物超所值。
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读懂科学史四书(含独家、签名)。
《剑桥科学史》(独家):800年底蕴的“剑桥史”系列丛书,在知识界饱受赞誉。在科学史领域,更是贡献了这套百科全书式的权威著作,多年来一直是各大藏书家和图书馆的必备经典。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写给中国人的两部签名版著作:《什么是科学》,对“科学的本质、科学与国运”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正本清源;《科学的历程》,以“追赶世界科学潮流”的中国视角,全面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当代的科学史,帮助你厘清人类进步繁荣的底层密码。《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纵论人类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起源、演进,包含了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掌握的科学思维和哲理。四套书书从简单到复杂,从入门到进阶,从实验到哲学,视角贯通中西,是一套读懂科学本质、历史、方向,提升科学思维和素养的绝佳套装。感兴趣的书友,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榄外纪(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53#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20:46: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西洋月刊发布完整Signal记录 白宫反驳

周三(326日)上午,《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公布了川普(特朗普)政府高级国家安全官员之间的全部Signal聊天记录。白宫官员随即反驳道,报导被夸大。
这篇报导的标题是“这是川普顾问们在Signal上分享的攻击计划”(Here Are the Attack Plans That Trumps Advisers Shared on Signal)。这些聊天记录似乎表明,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提供了战机发射以及炸弹投下的确切时间,这些发生在本月15日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袭击之前。
根据报导中提供的截图,该Signal小组共有19名成员,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Mike Waltz)是管理员。

白宫:报导改名 从战争计划变攻击计划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在社交媒体X上反驳最新的报导,称Signal聊天记录中没有发布任何机密信息。
她格外指出《大西洋月刊》的报导标题已从第一篇的“战争计划”改名为“攻击计划”。
“《大西洋月刊》承认:这些不是‘战争计划’。整个故事都是一名憎恨川普者的另一个骗局,他(大西洋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以耸人听闻的言论而出名。”莱维特写道。
周一(24日),戈德堡发表题为“川普政府误把战争计划发给了我”(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ccidentally Texted Me Its War Plans)的文章。
他说,在311日他通过Signal与国安顾问沃尔兹建立联系,随后被加入一个名为“胡塞PC小组”的群聊,然后他看到群组内的高官们讨论并商议了本月早些时候对也门发动攻击的细节。
戈德堡表示,在空袭前的两天里,他在这个群聊中目睹沃尔兹、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副总统万斯(JD Vance)等官员讨论是否应该进行针对胡塞武装的打击行动,以及其具体规模。

副总统:记者夸大其词

白宫副幕僚长泰勒‧布多维奇(Taylor Budowich)周三发帖回应说,“《大西洋月刊》已经放弃了他们胡说八道的‘战争计划’叙述,在发布完整聊天记录时,他们承认自己撒了谎,又一次对美国人民制造了另一个骗局。”
副总统万斯(JD Vance)跟帖说,“显然,戈德堡夸大了他的发现。但有一件事特别引人注目。
“还记得他攻击拉特克利夫(的报导吗),说拉特克利夫暴露了一名中情局特工的身份?结果证明,拉特克利夫只是提到了他的幕僚长。”
约翰‧拉特克利夫(John Lee Ratcliffe)是CIA局长,也在该Signal群组中。

国安顾问:不涉战争计划

处于漩涡中的国安顾问麦克‧沃尔兹(Mike Waltz)周三发帖澄清说,Signal群组聊天记录中“不涉地点、来源以及方法,同样也不涉战争计划”。
“外国合作伙伴早已收到(美方)即将发生袭击的通知。”他写道,“底线是,川普总统正在保护美国和我们的利益。”
沃尔兹周二晚在接受福克斯新闻节目《英格拉汉姆角》(Ingraham Angle)采访时表示,“我会负全责。这是我建立的群组。”
“这件事令人难堪,我们会追查到底”,沃尔兹说,“我百分之百不认识这个人。我只知道他名声很差……我知道他痛恨总统,但我没传讯息给他,他也不在我的联络人之中。我们一定会查清楚这件事怎么发生的。”

防长:没有人发送作战计划

防长海格塞斯周二在夏威夷访问,他再次重申,“没有人发送作战计划……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很清楚我们在指挥什么,我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当晚对胡塞武装的袭击非常有效,我为美军的勇气和技能感到无比自豪。”防长说,“而且他们还在继续,并且继续发挥毁灭性的作用。”
戈德堡周二晚接受CNN采访时直接驳斥了海格塞斯的评论。
“那是个谎言。他发的是作战计划。”戈德堡说,“他发的是攻击计划。什么时候瞄准目标,如何瞄准目标,谁在目标处,下一轮袭击何时发生。”


来源:蜜都小天使(公众号)

编辑:张家乐

52#
 楼主| 发表于 2025-2-23 21:01: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程正元
51#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22:45: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是2015年的航天纪念钞,根本不是2025年新版人民币


编辑 :李梦瑶


50#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1:50: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徐思凡

4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0 21:03: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前下属”登报向璩静道歉,报纸都卖脱销了

三言科技消息 三言科技今日获悉,此前在“璩静事件”中自称是其下属的网友,在报纸刊登致歉声明,称编造和发布了大量针对璩静的虚假不实信息,严重诋毁损害了璩静女士名誉,现已认识到错误。他表示对璩静女士声誉造成的恶意误导和负面影响,致以诚挚的歉意。
该“道歉声明”刊登在2024年11月29日的《新京报》A12版下方。
这则道歉声明,让《新京报》都卖脱销了。
在知道有对璩静的道歉声明发表在《新京报》后,为了求证,同时因为电子版声明板块是糊的、且要订阅费,三言下午去了三个报刊亭。
一个亭子老板说,今天新京报卖得可好了,上午就卖完了,老板也纳闷儿,今天怎么回事儿啊,都找新京报。下午也有人来问新京报,据说都是为了这个道歉声明。别说新京报,平时也没啥人买报纸,所以进货量都不多。
第二个亭子,三言买了后,只剩1份了。我们问,今天是不是买新京报的人很多,老板说:多什么啊,一共就进了两份。
第三个亭子的新京报卖的只剩2份了,也有人过来看新京报,只是看了看,但是没买。拍没拍照,老板没回答。
除了进两份的,其他两个亭子进的新京报都是六七份。当然了,没什么人在报刊亭买报纸了,但新京报在网络端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一位老板透露,今天进报时了解到,上周五就有人找《新京报》希望刊登东西,但因周六不出刊,所以今天才发。
以下是其道歉声明全文:
本人李xx,自2024年5月9日起,本人以曾经是璩静女士下属的身份,通过朋友圈等形式,编造并公开发布了大量针对璩静女士名誉权侵权的虚假不实信息,严重诋毁损害璩静女士名誉。
本人在此澄清,此前所发表所有针对璩静女士的言论及信息,均是毫无依据的虚假不实信息,现本人已认识到错误。
在此,本人对恶意编造传播针对璩静女士的虚假不实信息,及由此对璩静女士声誉造成的恶意误导和负面影响,致以诚挚的歉意。
特此声明!

来源:三言pro
编辑:程正元



48#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16:12: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程正元
4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3 22:12: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谣言

编辑:刘诗扬

46#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21:11: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对曾经的暗访记者李幺傻不负责任的言论,进行驳斥


今天有个人加我。巧了,他来说的是正好是我准备写一下的,也就是李幺傻前段时间发的帖子。见下图。
来加我的人果然就碰到了来辩论的情况。见下图。

网络上辩论呢,就是这样子,各说各的,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这个问题早就讲过,这次被迫再讲一遍。
统计学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口径要相同。
我们普通人说到伤亡,一般都是指战斗伤亡。而李么傻和来找我的这个人说的是“总减员”。
那就没办法讲道理了,双方讲的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那还辩论个啥呢?
李幺傻是一个公众人物,首先我声明,当年(2012年)李幺傻在天涯发一个历史的帖子,我指出他其中关于战争叙述上有错误,被水军围攻了,但是我对李老师非常敬重,就凭他当年干调查记者,这就够了。
调查记者,在中国已经快绝种了,是一个完全有资格被尊称为“中国的良心”的群体。李幺傻干调查记者做的那些事,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骂他的那些人十辈子、一百辈子也做不到的。你有什么资格骂他?
一、但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言,很容易误导大众。
1、总减员=战斗减员+非战斗减员
2、战斗减员=阵亡+负伤+被俘+失踪,也就是俗称的“伤亡”,也就是大众们的认识。
3、非战斗减员=非战斗伤亡+病员,这是大众们不熟悉的。
这些简单的术语,别说普通人,很可能李老师自己都不能完全区分。
二、统计学,必须得口径相同才能做对比。
志愿军总减员就是《卫生勤务》那本书说的978122人,这叫“卫勤数据”,也就是卫生部门统计数据。见下图。
光这个数据拿出来,是会产生误导的,会让公众认为,我们又在隐瞒伤亡,志愿军居然伤亡了差不多100万人。
其实不是这样。要说明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美军的数据拿出来做对比,也就是美军的卫生部门统计的美军总减员是多少。这个数据拿出来,公众一看就自己会比较:啊,原来美军总减员这么多。
那美军的数据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两张图,一是翻译过来的中文版的《朝鲜战争美军卫生统计》第8页。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陆军卫生部门统计朝鲜战争美国陆军阵亡19353人,负伤77788人,非战斗伤亡和住院的病员365375人,合计462516人。这个就是美国陆军统计的朝鲜战争美国陆军的总减员。
以前这个图我也发过,有人说,你得拿原文出来,言下之意翻译单位“军事科学出版社”会在翻译时造假。行,这次再贴一张原文,见下图。
书名的英文原名叫Battlecasualties and medical statistics U.S. Army experience in the Korean War,翻译过来叫《战斗伤亡和医疗统计:美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经验》。现在满意了不?要看原文那就拿原文么,要什么我给什么就行了呗。
即按照志愿军总减员97万余人这一口径,仅美国陆军的总减员就是462516人。
上图仅仅列出的是美国陆军的总减员,美军的减员还包括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这三个军种我没查到过总减员数据。按照美国陆军战斗伤亡和非战斗减员之比1:3.7可知,其他三个军种战斗减员25600余人,那么总减员至少在12万人左右。
即美军的总减员为58万余人,可是这个统计口径还是不完全一致的。因为志愿军的冻伤包括在内,而美军的冻伤没算进去。我记得美国陆军就有36000余人。
我们就简单算40000人,即美军总减员为62万人,与之对比的志愿军总减员为97万人。
这下就非常清晰了,我们用个通俗的说法,志愿军“总伤亡”97万人,但美军的数据一样触目惊心,至少是62万人。
这个数据列出来,情况做个简短的说明,公众就看得明明白白,就不会有任何逆反心理了。
李幺傻老师肯定不知道美军的总减员数据,现在我说清楚,您说是不是呢?
我们一码归一码,对李幺傻老师曾经做出的贡献我表示敬佩和尊重,但作为公众人物,不懂不了解的事,就不要误导公众了。您说对吗?
辩论?有什么好辩论的,志愿军要拿97万余人的总减员数据出来,美军就是至少62万人的总减员数据。那么还辩论啥呢?用数据来证明志愿军减员太厉害吗?不好意思,美军的数据,你完全想不到。

来源:这才是战争
编辑:李佳


45#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18:11: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size=0.83em]微信图片_20240906180207.jpg (1.86 MB, 下载次数: )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3 分钟前 上传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程正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