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5246|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G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9-6-3 19:56: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关于5G作用的冷思考


    随着5G脚步的临近,关于5G的新闻也越来越多,各大智能手机厂商们也发布了旗下5G手机。但是光有5G手机还是无法使用5G网络,必须要有5G信号才行。运营商加快5G基站部署,让人们早日体验到5G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是有些运营商也曾表示,虽然5G网络的网速非常快,但是5G基站的功率也比较大,部署起来难度也比较大。人们不禁就会问,5G基站功率较大,也代表着辐射将会更大,5G基站的出现,会不会对我们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呢?其实这个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此前关于基站辐射的问题就经常出现。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都要考虑正反两个方面,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一路走来,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人类,而是人类所发明的高科技。
科技发展带来副作用,辐射便是其中之一,在芬兰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前段时间芬兰当地市民担心5G基站的辐射太大,容易对自己的健康产生影响,阻止了运营商建设5G基站。不仅仅是在芬兰,在很多欧美国家也出现了很多因为健康安全问题提出的抗议。
  其实,辐射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物品都会向外散发出辐射,包括人体自己。一般辐射包括了紫外线、伽马射线、红外线、毫米波、微波和无线电波等。很多关于辐射致癌的新闻也让我们存在隐忧,凡事都要了解透彻对人体的影响,才能再去下推动相关项目的发展。
  科学家称,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类型包括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和可见光等,微量的非电离辐射还会对生物产生益处,会刺激加快生物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生物的生长。而超过人体健康安全阈值的毫米波,则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并给周遭生物带来相对程度的伤害。
    有人认为,如果电信行业计划中的 5G 网络成为现实,可能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计划中的无线射频传输器的密度大到令人无法想象。除了数以百万计的新的 5G 基站和太空中 20,000 新的卫星,据估计大约有 2000 亿个传输目标,将会在 2020 年前成为互联网的一部份,几年后这一数字将会达到 10000 亿。那么在一天 24 小时、一年 365 天当中,地球上没有一只鸟、一只昆虫、一株植物能够逃脱电磁辐射, 而这种电磁辐射的强度要比现在的强上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当人们每天持续地暴露在越来越强的的电磁场中,就会患上电磁敏感症,减少和防止人体暴露在电磁场对于恢复这类病人的健康是必须的措施。电磁敏感症不应该被看成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由于有害环境导致的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受到这种伤害,现在估计全世界大概有 1 亿人正在受到这种伤害,一旦 5G 全面普及,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要受到伤害。这些 5G 的计划可能将会给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和永久的伤害。世界自然宪章(1982): “应该避免可能对自然产生不可逆破坏的行动,那些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被人类了解的行动不应该再继续下去。” (条款 11)。因此, 5G 网络发展仍需谨慎对待,应该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
    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很多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各种病毒的侵入,汽车身后的尾气,工厂的废气、各类辐射等等无不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为什么树木被大量的砍伐,为什么空气不再新鲜,这一切一切正是高科技带来的种种“副作用”。现代科技是给我们带了一些舒适与方便,可同时也带了“非预期后果”,正是这种“非预期后果”中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人们还不赶快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补救的话,人类也可能会被自身亲手创建的科技所毁灭。
    同样,5G技术也需要对“非预期后果”进行充分考虑,需要引起我们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道德伦理等进行充分重视与深入思考。电磁场会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强烈的毫米波辐射会对人体的伤害包括但不仅限于改变心脏节律、改变基因表达、改变新陈代谢、癌症、心血管疾病、改变干细胞的发育、 DNA 的损害、眼角膜损伤、认知偏差、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损害等等。除了会给人类带来伤害,也可能会给各种植物、动物和甚至细菌带来伤害。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还无法想象5G的密集铺展建设,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环境变化,但作为地球的一员,我们呼吁的是5G有责任对人体健康抱有严谨科学的实验证明,证实安全才可以进行推广!
   提高科研人员的责任意识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默顿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科学的精神气质为普遍主义,无私利性,公有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进入大科学时代,随着科学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学研结合地越来越紧密,科研人员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默顿规范成了高标准。科研活动的产物转基因生物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释放至生态环境中再到市场化已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复杂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5G技术大量布局释放,高度市场化,会使意外一旦出现,后果难以想象。鉴于此,科研人员应尽可能地排除社会因素的干扰,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加强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使5G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充分考虑电磁场、健康、生物学、大气物理等方面,让科学家制定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在利用外层空间的时候人类和环境的安全不受影响,基于地面和外层空间的技术都必须具有针对成人、孩子、动物和植物的安全可持续存在性。
    除了科学家团队自身增强责任感,社会各界都应关注这一关系人类命运事件的发展走向,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合力,在无线电频率的不良影响、卫星对大气的电性质大的影响、辐射对微生物的伤害、电磁场安全性、无线电频率辐射对人体急性和慢性的作用等等一些列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确保人类可以做出理性、客观、正确的选择,确保人类家园的生态系统都可以健康稳定存在、健康稳定发展。
构建严谨负责的知情环境,让5G在讨论中走向理性思考
    公众应有更多的知情权去了解5G的全面信息,不仅仅是网速有多快带来的帮助,还有5G本身的利弊认知。也会有助于公众建立对5G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对于当下5G网络正在推广,构建严谨负责的知情环境,引导公众客观对待5G显得十分的必要和紧迫。5G工作任重道远,要通过负责5G对人体负责健康实验的医学人员从幕后走向台前,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实现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公开讨论论证,向全体公民告知来自无线频率辐射对成人和儿童健康产生的风险,公众也可以在拥有充分知情权,掌握充分理论知识后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理性发声,确保公民权利得以维护,公众健康得到保护,公共环境得以恢复。
科学飞速发展,但人类需要“冷思考”
    无论是5G技术还是转基因技术,引起的争议,归根揭底是科技发展的利弊问题。先进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通讯技术及5G也是一样,当5G解决了人类的难题,但在人类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和发展环境的今天,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困扰。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排放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扰乱人们的生活等等正是一系列科技所带来的副作用。
  目前尚未确知5G技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何种益处,但已经引发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和国家与人类安全的较大争议。
    5G技术对于人和环境的影响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既不能以个别不利的研究成果来否定整个5G作用,也不可对5G本身的风险视而不见。人类绝不可以被当成风险的实验品,在真正的灾难到来时,人类可能已经没有机会。在5G安全性问题未得到证实之前,争议在所难免,各方面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应从安全、透明、负责等多方面,对5G安全问题加以规范和完善,保证人们对5G产品的知情权和消费权,使人们客观、公正地评价5G,为全人类的健康、幸福和稳定作贡献。






编辑:陈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58#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21:21: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5G盛宴,皇帝的新装

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认为5G普及的速度如此之慢是因为运营商的不作为,因为他们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拉拢客户上。最近很多人开始吐槽运营商客服对用户的热情空前的强烈,不仅经常收到5G套餐升级的宣传短信甚至还经常接到人工客服的致电。
去年的时候,华为以救世主的姿态带来了5G,这时候大部分人认为我国能在落后4G3G2G的情况下首次反超拿到了5G。这与华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关系,所以华为被送上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头把交椅上。
5G也成了国人diss其他人的利剑,当时各种各样的宣传口号让5G传的神乎其神,甚至5G还成了中国崛起的跳点,似乎掌握了5G就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关于5G的消息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甚至容不得一丝质疑。
在进入2020年之后,同样拥有5G技术的国家也开始5G的建设,而国内的5G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5G基站数量已经接近60万个。而这个数字还在以周为周期快速增加着,俨然5G一副马上就普及的架势。而且按照这个速度来看在今年年底全网5G网络的覆盖的初步实现基本可以完成。
然而此时却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当初对5G网络的描述用尽了各种形容强大的词汇,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在一些已经覆盖的城市中,用户并没有感受到5G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多大变化。即使在5G网络的特长速度上,也没有让用户体验到飞一般的感觉。
记得当初苹果的首席执行官库克曾在iPhone11的发布会之后唱衰”5G,认为5G目前的情况并不稳定,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待解决。现在想起来国内对5G的宣传确实有些夸张。
我们回顾历代网络的变迁,最开始给我们的感觉也仅仅是网速的变化,当网络实现完全覆盖的时候,那些基于网络为基础的产品才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中。
而新旧网络的交替下,基于5G网络的产品还真的为数不多,其中除了技术还不成熟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当初库克说的那样,5G市场的生态还很糟糕。
我们听到关于5G描述最多的无非就是它的下载速度很快,但是包括首发者华为在信号质量这块也是很完美地规避了。所以,即使号称信号非常强大的华为手机,在换上5G卡的时候,也频繁出现无服务重新连接的情况。
5G的劣势相比较4G而言尤为的明显,由于5G信号的通讯宽带、码率都远远高于4G,所以最终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信号传输距离的锐减,甚至其穿透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虽然随着基站的增加这一状况明显得到改善,但是对此三大运营商也只能无奈地在心中说一句:MMP,吹太狠了。虽然5G作为未来的趋势,其市场前景很广阔,但是目前的生态建设无疑是一道难度SSS的关卡。
因为5G的劣势,单单是在解决信号差的这一个问题上,运营商就要付出超越4G3~4倍资源。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耗电方面,其增长比例完全是按照倍数来递增,而且在去年12月的18日,工业和信息化原部长李毅中曾表示:5G网络的建设需要600万基站。
我们以这个数据为基础,三大运营商均摊每家要投入200万个基站,而200万个基站的电耗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换回来的就是5G套餐的高资费,但是这依然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三大运营商的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的。因此在前不久三大运营商联合表示将选择性关闭5G基站,从而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
即使各大运营商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大力的推广5G业务,从铺天盖地的打广告,再到发动客服电话推销,甚至就没有一个5G基站的小农村都不放过。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很少有人愿意为5G买单的局面。从用户角度来讲,这很好理解,因为对于一个间歇性4G都可以满足生活使用场景需求的人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多花钱去办理一个多余的服务。
所以我时常在想,这场由华为导演的5G盛宴该如何收场?众所周知每项技术的研发,势必要经过消费阶层这一环节,因为技术革新的最终对象是用户。不管是个人或是集团企业也好,技术的最终呈现方式是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的好坏完全可以决定你这项技术的生与死。
所以华为确实带来了5G,但是这场盛宴的代价是拿出了生产阶层的利益和用户阶层的利益,成就了一个华为。那么,这场人工导演策划的盛宴该如何收场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告非说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CsfTWd7XwnEpJc_OrEYMg


编辑:王奕
57#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5:50: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5G沦为鸡肋,三大运营商选择性关闭5G基站,盛宴还能狂欢多久


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5G通信技术,依靠的是华为的不懈努力,在2G3G4G技术落后于欧美的时候,华为在5G领域奋起直追,但是却依然无法打开巨大的欧美市场,美国、英国等多个欧美国家纷纷宣布弃用华为5G通信设备。


目前,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基本全面覆盖了5G信号,很多的二三线城市也建立了5G基站,这归功于三大运营商的巨额投入,相对于4G来说,5G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更高网速、低延时高可靠等,但是劣势也非常明显,由于5G的通信带宽、码率远远高于4G,直接导致信号传输距离锐减,要实现同等区域的信号覆盖,5G基站的密度会是4G3-4倍,在基站电耗方面也大幅增加。


简单点说,就是大幅增加基建成本,这也使得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资费远远高于4G套餐,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大运营商的5G业务都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近期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将选择性关闭5G基站,为的就是节约电费,降低成本。


从当前5G通信业务的运营情况来看,很显然各大运营商都很艰难,一方面是巨额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是用户根本不买单。由于5G的高额成本,就算是全民都用5G套餐,也必然要大幅增加通信资费才能保障运营商盈利,更何况目前根本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高额的5G套餐。


可以说各大运营商从2019年开始就大力推广5G业务,从铺天盖地的打广告,再到发动营销人员疯狂打电话推销,有的运营商甚至针对小县城的用户也进行5G推广,可笑的是县城里面连一个5G基站都没有。但是大部分用户依然不会买帐,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多花钱去买一个完全没有必要的服务。


毫无疑问5G将大有前途,未来物联网、无人驾驶,都要通过5G通信才能实现,但是在当下,针对普通民众而言确实没有大面积推广的必要,疯狂建基站只是运营商的一厢情愿,根本没有考虑用户的需求。


在手机终端方面,中国的手机制造商也是全球率先推出5G手机的群体,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手机制造商早早就推出了5G手机,然而基本上沦为了鸡肋,高额的价格买来的5G手机却没有用武之地。而美国的苹果公司显然是冷静有理性的另类,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急于推出5G手机。


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5G技术尽管已经成熟,但是市场却没有打开,或许还没等到市场真正接受5G的时候,6G就已经出来了,这场5G盛宴,不知道还能狂欢多久!


来源:微信公众号特色关注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nEmCEv6-Li_QQq9pkKtTQ


编辑:宋婷



5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09:02: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华为常务董事罕批中国5G存在假、哑、差



5G网络基地台主要供应商华为的常务董事丁耘近日表示,中国的5G服务与韩国等国家有相当差距,而5G用户体验则存在“假、哑、差”等问题。
华为常务董事称中国5G存在假、哑、差问题。该报道综合新浪网今天消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丁耘昨天在“202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指出,中国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5G网络,但与韩国相比,5G服务的用户体验、覆蓋率和获利等仍有差距。据丁耘表示,中国5G下行速率(收到数据的速率)平均约270Mbps,低于韩国的600Mbps;中国5G用户渗透率仅约8%,韩国则达25%。
此外,丁耘说,中国的5G服务还存在“假、哑、差”等问题。有些用户手机上有5G标志,却未接入5G网络、拨不出5G电话,或是讯号会频繁切换。据丁耘还说,韩国启用商用5G网络后,每个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约成长37%,韩国3家电信商的利润今年上半年出现两位数成长,而中国5G网络营运尚未有明显的商业回报。
另一方面,他表示,中国5G网络的营运成本也是问题。由于5G设备会让基地台耗电量大增,对供电系统形容巨大负担,而中国目前约有32%的基地台电源功率不足,部分地区基地台所需的电池容量也不够。



来源:微信公众号 行观者

编辑:贾梦琪


55#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15:00: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楼继伟: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5G投资找不到应用场景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过度超前,抬高了用户成本或不可持续的公共部门债务。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而且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
来源:界面新闻
链接:https://m.jiemian.com/article/5033907.html
编辑:宋婷

54#
 楼主| 发表于 2020-6-9 16:39: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众传媒如何与5G并跑




  5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今年的“委员通道”采访活动采取网络视频的方式举行,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现场“隔屏”回答记者的提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中心 供图


  519日,新华社客户端放出今年两会报道“大招”,宣布首次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讲述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故事。

  5G技术,万物互联。信息爆炸时代,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新闻性期刊等大众传媒,如何做到既快又好地传播信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会代表委员。

  5G给大众传媒带来格局变化

  疫情期间录制出10集系列广播剧《声生不息,共同抗疫》的全国人大代表吕卉,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剧创作室主任。吕卉告诉记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创作计划,也让她体会到互联网新技术的魅力。

  以往习惯在录音棚里、话筒前工作的配音演员们,现在打开手机视频连线,顷刻间北京、武汉、合肥……天南海北的演员就可以隔空同步排练。这种变化的确是一种创作模式的突破。

  吕卉说,从题材筛选、剧本定稿、音乐设计,到进棚录制、音效对白合成,以往线下聚集、多工种合作完成的广播剧录制,如今依托科技红利,一条“云排练”“云录音”的新路子赫然展开。

  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突破,对于传统报业同样如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副总编辑李学梅认为,5G技术在拓展媒体的信息感知的同时,也在为一线记者赋能。

  曾经深入非典现场报道的李学梅颇有感触地说,记者可以借助“人-机-物”等多元信息采集点对全要素信息实时获取并智能处理,实现智能感知、全方位采集、现场分析。比如,新华社用5G+AR直播眼镜,在大会现场识别目标对象、获取背景资料;人民日报社用5G+语音识别终端,在新闻现场实现实时语音采集和现场翻译、校稿。

  在李学梅看来,5G技术还将提升媒体的生产供给、传播、表现能力。比如机器写作、自动翻译、自动校对等人工智能,将进入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5G高速传输能力,会让新闻选题、生产和传播的周期大大缩短。大众传媒向全景化、参与式、多感官的“沉浸化”方向发展,意味着受众不再是读新闻、看新闻、听新闻,而是触摸新闻、闻新闻。

  5G时代,报、网、端、微、屏立体化格局更加稳固。相信未来大众传媒将会发生更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今天的我们料想不到的。”李学梅说。

  5G下大众传播如何既快又好

  5G技术给传统大众传媒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传媒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多,代表委员们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认为,5G技术必然使大众传播的速度和方式更快、更多,但传媒的根本在于内容和信息的价值,因此传媒人一方面要充分学习、掌握、用好新技术,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精神产品价值最大化。比如工人日报客户端曾经发布的《为明星应援,小学生成了谁的“木偶”?》,因呼吁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社交平台企业以社会责任为重、教师应遵守职业操守等社会热点,当日工人日报微博点击量达数千万。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富康年表示赞同。富康年认为,5G技术下内容为王仍不过时。出版人要坚持提供更高品质内容,用更好的介质、更好的手段,把优质的内容奉献给广大的读者。

  在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成为新的传播趋势下,主流媒体要做好碎片化信息海洋中的“定海神针”,就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介绍道,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以微信公号“东岳客”为抓手,通过与《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微信等媒体融合传播,已形成多元立体的传播格局。

  大众传媒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2019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如何做好这项课题?富康年认为,5G时代出版物特别是富媒体产品会更加丰富,用户体验感会更明显,各大出版单位切勿错过这个转型升级机会。

  富康年以人才建设为例说,以前出版单位人才结构比例中,可能编辑型人才、营销型人才、策划型人才较多,5G时代到来后出版单位必将考虑增加技术型人才比例,技术资金投入也会加大。

  事实上,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科技,已在推动影视产业快速升级。调查显示,2019年有74%的消费者习惯在手机上观看影视剧作品,而在5年前这一数据几乎为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光明认为,此数据说明科技革新带来的文化娱乐消费领域的巨大变革正在发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重构电影作品的消费方式与产业结构,电影作品正在冲出影院,走向更加广阔的家庭和个人放映场景;手机、VR头显等新型观看终端也将在未来成为电影作品发行放映的重要潜在渠道。

  如此态势下,侯光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电影产业提出的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加速了电影制作拍摄虚拟化、协同工作远程化、发行播映渠道广泛化的进程,当下电影产业唯有积极转型升级,才能拥抱未来市场格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章红雨 孙海悦 袁舒婕 郝天韵


编辑:邱亚婷

53#
 楼主| 发表于 2020-5-1 21:47: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52#
 楼主| 发表于 2020-4-28 23:02: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5G案例

马斯克的第三批星链Starlink 过境中国云南实况,这是改变世界的开始,当几十颗异常闪亮的星星排成一列,匆匆划过夜空时,许多人惊得目瞪口呆,忘了许愿,因为人们看到的并不是天琴座流星雨,而是60颗Starlink马斯克星链卫星。计划发射12000颗卫星的全球无死角,高速免费 wifi时代到来,意味着网络围墙将形同虚设。美帝跳过5G直接进入6G时代,目前已经达到测试状态的420颗卫星6个月内进行公测,先从高纬度地区开始切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16:15: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马斯克放话:6个月内公测卫星互联网!颠覆5G的将不是6G

4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SpaceX日前成功发射了60颗“星链”(Starlink)互联网卫星,这是该公司致力于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计划的又一重要步骤。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该公司将在3个月内开始对“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启动内部测试,在6个月内对这一服务启动公开测试。
马斯克当地时间423日发布的推文表示,“从高纬度开始,内部测试将在3个月内开始,公共测试将在6个月内开始。”
他没有透露测试计划将在哪些地点开展,不过,马斯克曾表示SpaceX的“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今年将首先在北美推出。
SpaceX首批v0.960颗“星链”卫星于20195月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首批v1.060颗星链卫星在那之后不久也设计成功,并在201911月发射成功。在随后的5个月中,SpaceX完成了6v1.0版“星链”卫星发射。截至目前,SpaceX已经发射422颗卫星,其中在轨运行有360颗“星链”卫星。这发射的422颗卫星中,其中415颗仍在运行,其余的已在过去几个月中脱离轨道。
SpaceX的“星链”项目最终目的是,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服务,包括从深冬北极到澳大利亚内陆中部——这些地方的消费者截止目前基本上还得不到充分的互联网服务。最终,SpaceX的“星链”卫星在轨运行数量可能会达到4万颗,满足数以千万计或数亿计消费者的需求。但SpaceX称,最初的目标将只是覆盖目前互联网服务“不稳定、昂贵或完全不可用”的地方。
目前,尚不清楚内测和公测将分别开放给多少测试人员使用。不过,内测开放的范围肯定会包括SpaceX和特斯拉两家公司员工及其家人。
报道称,内测开放的测试人数将在大约100010000人范围,而公测不会低于10000人。公测会逐步地转向星链互联网服务投入完整地运营,也即任何希望获得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的消费者(在覆盖范围内),都能够迅速获得网络服务。


来源:微信公众号 星火相连

编辑:贾梦琪

5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3:43: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促进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法案》草案中译本




为提升美国在5G基础设施和系统方面的领导地位, 18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促进美国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法案(2019)》。该法案旨在加强美国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明确了美国及其盟国、合作伙伴应在第五代及下一代移动电信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国际标准制定机构中保持参与和领导地位;美国应与其盟国、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促进第五代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基础设施的供应链和网络安全;在美国及其盟国、合作伙伴之间保持电信和网络空间安全的高标准是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要求。


在数字经济时代,5G成为了中国、美国及欧盟争夺的对象,这不仅涉及财富,而且也涉及国家主权及国家安全。

该法案主要针对的对象正是中国等所谓的威胁美国国5G领导地位的国家,其立法目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要打压中国的5G产业。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和“国家主权”的高度来应对!我们要对美国“知己知彼”,在全面了解美国相关立法动向的基础上,强调用“法律的手段”反制美国,实现“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

基于此,DataLaw成立本译组,专门对《促进美国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法案(2019)》草案进行全文翻译,以期为数据法实务界及理论界的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借此机会向所有译校者的无私奉献致敬,他们分别是:李烨茗、林鑫等数据法同仁。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

以下是美国《促进在5G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法案》草案全文:








来源:微信公众号:数据法盟
作者:何渊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VHwAJutP0RnAA2-NyOvsw

编辑:冯梦玉

49#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0:32: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喻国明:5G时代,数据会成为主流媒体最重要的一种能量

主流媒介应当成为5G时代传播的引领者
5G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我把这个技术对于现实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改良性的技术,一类叫革命性的技术。
所谓改良性的技术,就是不对这个领域的价值实现基本运作方式进行大的调整和改变,只是对于某些机制、环节进行效率性的提升和改善。
5G则是革命性的技术,它对于整个传媒的边界、内涵、要素构造、运作规则,都是一项重大改变。这种改变是生态上的改变,是一种游戏规则的改变,是价值实现方式的重大转型。
面对新的发展现实和发展任务的时候,行业中的“老手”和“行家”常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当时过境迁,大的现实和运作的环境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的时候,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犯一种所谓的“刻舟求剑式”的错误。
在现实当中这样的错误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传统主流媒介,在互联网发展上半场的时候,的确遭遇了很大的压力和冲击,比如说用户流量的流失,对于用户把握能力的下降,整个传播市场份额相对弱势化和边缘化,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发展本身带来巨大的变局和压力。
即使到现在传统媒介还保有非常强势的优势,一是人才优势,中国很多优秀的传媒人、专业人士仍然在传统主流媒介旗下工作;二是地位授予功能,也就是背书功能。
我们发现有一个双哑铃效应,双哑铃效应是指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如何形成、如何影响需要有两个重要的环节给他进行支撑。
网络媒介可以筛选出网络热点,但如果没有传统主流媒介的跟进和报道,即使这个事件在网络上再热闹也很难形成社会标准议题。这就是传统媒介迄今为止优于网络媒介最大的价值和能量,千万不要小视这样的能量。
在我看起来,主流媒介越后发展越不是以自己的内容生产作为自己影响社会的方式,只有扮演作为模式、作为引领、作为底线、作为整个传播环境平衡者等等这样新的角色,才是主流媒介应该做的事情。
5G时代的高速率下 视频产品主流化迫在眉睫
5G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诸多的技术特点,我把它概括为四个特点,两高两低。“两高”即高速率、高容量,“两低”即低时延、低能耗。这些技术特性在传媒领域、传播领域的落地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高速率能够带来什么呢?视频语言开始进入到了社会问题的中心,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短视频本身有它的弱点,毕竟只是文本的碎片,几秒钟的东西说一个点而已。对于解决中心问题、复杂问题、核心问题,一个文本碎片本身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最多只是引起关注、设置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更多的成分、更好的结构、更复杂的逻辑,这就需要中长视频。
5G条件下,中长视频的崛起一定是现象级的存在,中长视频在崛起之后能跟短视频形成彼此之间的呼应。短视频形成关注、设置议题,中长视频则对社会决策者的选择、判断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比较视频而言,书写文字的表达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比较强调事实逻辑。我们对这种逻辑和事实的表达,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和制作能力,但是视频不一样,视频表达元素更加多元、更加多样。
一个视频里面一定有环境,还有特定的场景,说话的人除了有想表达的理性信息之外,还有表情、口气、声调、姿态、眼神等等。
这些非逻辑、非理性因素在实现社会沟通,实现社会认同过程当中比逻辑和事实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更大、更重要,这可能是今天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5G时代实际到来的时候,如果我们对于非逻辑、非理性因素还缺少把握能力和应用能力,那么我们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视频主流化迫在眉睫。
数据本身会成为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一种能量
5G时代的高容量意味着接入各种各样信息的传感器会越来越多。一个结果就是传感器会成为社会传播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来源和信息生产者。
当传感器无所不在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大量的数据会为整个新闻传播实践进行数字化、数据化的全新改造。
因为数据可以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状态、事件,以及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描述、定义,并且对它的需求进行某种推断、计算。
这样的一种无所不在的数据将成为未来我们进行新闻传播的动力和能量所在。在未来的传播领域、内容生产领域、市场运营领域,数据和大数据都会成为一种标准的配置。
数据本身会成为我们未来最重要的一种能量,“数据霸权”恐怕在未来传播时代会成为真正的现实: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数据的主控权。

来源:新华网
作者: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家。

来源:传媒一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vTSnXK2uR0CCPYhNGoB1w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