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家丨张晋升:媒体人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9:5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 2016-06-29 张晋升 青年记者


导 读
  新闻业工匠精神的缺乏,除了个人的因素,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的提出,迅速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在万众期待“工匠精神”成为引领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的同时,其现实内涵也延伸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各个领域。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媒体人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效果。弘扬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媒体人牢记和履行社会责任有着特殊意义。

工匠精神缺失的现实表现  
       今年年初,《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财经》记者撰写的文章:《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文中农妇组团“约炮”、媳妇辱骂婆婆、村民酣战牌局的描写令人瞠目结舌。文章发布后,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不少网站还将标题改为《东北记者返乡见闻:礼崩乐坏,村妇组团“约炮”》等更加耸人听闻的表述。之后,有媒体记者专门走访该文作者的老家,发现事实与作者笔下的描述完全不符。2月26日,新华社记者经调查发布消息称,该文章系作者虚构杜撰,文中描绘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作者也并未在春节期间返回故乡。此事虽属个例,但也反映出新闻行业内记者职业追求和专业精神缺位以及工匠精神缺乏的问题。
  新闻行业工匠精神的缺失,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缺乏自我驱动的职业精神
  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体要获得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就必须依靠一定的精神纽带来维系和支撑,而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从业者在职责和使命驱动下所追求的社会价值。新闻职业精神的养成是长期自我驱动的结果,不是带有强迫性的为采访而采访、为发稿而发稿,而是主动地去发掘生活中感人的事件、出彩的人物。正是靠着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的自我激励,才能在采访实践中看出真门道、写出好故事。缺乏自我驱动,新闻工作就会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就会缺乏精益求精的追求。
  ★其次,缺乏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的细心和耐心
  汉代刘安有言:“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这个道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同样适用,处处着眼,事事留心,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打磨。网传日本大阪有一位被市民誉为“煮饭仙人”的老人村嶋孟,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坚持用一种方式去煮一碗米饭,每天4点起床、洗米、生火、煮饭,直至香米出锅,市民叹为观止。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业,凭着专注、坚持、精准、务实的工匠精神,使众多德国品牌历经百年风雨后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少数新闻从业者看来,“做事何必较真,不要活得太累”的口头禅不绝于耳,这种缺乏精益求精做事的心态和方式贻害无穷。在新闻采访中,有的记者不能沉心静气走基层,对于那些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不上心,对于新闻报道要求的细节真实不在意。这种不关注小事不注重细节的报道作风不仅影响到稿件的质量,也影响到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
  ★再次,缺乏坚守新闻理想的长远愿景
  工匠精神不仅是自我激励的产物,也是多年坚持坚守的结果,更是一种胸怀大局立足长远的高远境界。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可谓时代巨匠,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为社会提供了诸多产品,更体现在他身上那种生命不息、创新不止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在新闻实践活动中,缺乏坚守新闻理想的愿景,新闻工作就会得过且过,缺少在变化的环境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信心,缺少泽被人民兼济天下的决心。

工匠精神缺失的职业背景
  新闻业工匠精神的缺失,除了个人的原因,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对于媒体人来说,其影响也非常广泛:

  ★首先,职业信心下降
  传统媒体曾经作为朝阳行业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吸引了社会精英加盟,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读者、广告客户流失带来的经营业绩的断崖式下滑,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媒体转型升级的愿望不断受到打压,严重挫伤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信心。
  ★其次,新闻理想弱化
  很多新闻人当初进入新闻媒体时,都是怀揣新闻理想,积极投身于变革时代的火热生活。挖掘事实真相、抒写人间真情、启迪时代真知、实现公平正义成为新闻工作者矢志不移的追求,“从选择干新闻那天起,就从未想过要放弃”的新闻情怀,成为他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闻为业成为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但近年来媒体从业人员的离职潮,反映出新闻从业者曾经坚守的新闻理想遭遇到了现实中的低谷和无奈。
  ★再次,本领恐慌
  新媒体的崛起造成了新闻传播观念、内容、方式和传播渠道的变化,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业务能力的“三板斧”已不足以应付新的环境、新的方式和新的需求。比如,媒体融合需要编辑记者具备产品思维,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锁定媒体的目标受众,而这方面新闻工作者出现了显而易见的本领落差。
  ★最后,作风浮躁
  传统媒体的衰落和离职潮,不仅挫伤了新闻从业者的信心,对于新闻记者的工作作风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新闻界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其核心内容就是解决新闻工作者的作风问题,充分体现了变革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亟需沉下心来做事情、想问题的工匠精神。

把工匠精神落实到新闻报道实践中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不仅需要树立职责和使命,更需要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提升业务能力和转变作风。
  ★首先,坚持“走转改”,树立强烈的基层意识和群众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一是要静下心来观察,发掘最鲜活的报道素材。观察不到位就难以找到触发灵感的线索,难以发现社会生活中的反差和落差,难以找到最佳的落笔思路。
  二是要放下身架体验,感受基层的真实状态和人物的生活境遇。穆青为了采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多次深入兰考农村,走焦裕禄走过的路,访焦裕禄访过的农户,老百姓对焦裕禄的感情和称颂深深打动了他。他说,不把这篇文章写好,就对不起老百姓。
  任何精妙的构思、精良的策划,都抵不过脚踏实地深入一线的采访。新华社记者采写《中国梦的历史方位》的过程中,在采访北京外来务工人员保安朱良玉时,记者没有想到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一家人挤住在一间3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里,而最让朱良玉揪心的,是在北京上学的儿子将来会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而不能参加中高考。尽管生活境遇如此,但朱良玉依然坚信靠自己的辛勤工作,梦想一定会实现。
  三是要带着情感采访,记者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让作品产生感动读者的力量。因此,记者采访一定要有现实的关注、人性的关怀、情感的关爱,要诚心与采访对象交流,这样才能获取反映采访对象真情实感的话语。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脚步有多实,感情有多深”,只有人沉下去,心才能和广大人民群众贴在一起,才能时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做人民的代言人。
  ★其次,匠心独运,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
  一是要善于发掘新鲜的事件由头。由头是新闻的依据,新鲜的由头是新闻之所以“新”的基本要求,也是吸引受众兴趣的爆发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鲍鲸鲸:失恋33天开启收获之门》报道。报道的由头就是记者受一部备受观众追捧的电影《失恋33天》的启发,想到采访剧本的创作者鲍鲸鲸,显然这样的新闻由头对于观众来说具有较强的联想度,这样的人物故事很容易让观众有亲近感。
  二是要有生动鲜活的细节。细节对于新闻叙事具有“放大”“深化”“激活”的作用,通过细节的刻画,有利于将人物的个性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并使故事产生更强的感染力。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采写《听油菜花开的声音》时,谈到让他动情的两个细节,一是照片中一生矢志钻研杂交油菜花的农民沈克泉一尺多长的银须;二是小儿子沈昌健一家好些年没有买衣服。沈昌健的爱人朱春贵一条毛巾用了5年,破了好几个洞。沈昌健的女儿沈玲在大学里一天只有8元的生活费。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沈克泉与沈昌健父子对研究杂交油菜舍身忘我的境界,也让读者深深感受到这一家人对于这份事业的痴迷。
  三是要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人物形象是讲好故事的重要环节,而个性化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在思想、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直接展现,对于增强叙事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有重要意义。唐湘岳采写《听油菜花开的声音》时,沈克泉说,“搞科研就要吃得苦、耐得烦”,言语朴实,说出的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为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境界。
  ★再次,与时俱进,多能并举,提高媒体人的创新能力
  媒体融合对媒体人提出了“知识”和“能力”重构的双重挑战,仅仅掌握单一的媒体实战技能的传统人才,很难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需求。具体来说,新闻舆论工作除了掌握必备的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强化本领:一是强化对媒体生态和舆论环境研究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国内外社会环境、舆论生态、媒介市场等有分析研判的能力;二是具备“跨界”能力,能够运用前沿传播技术或新媒体手段丰富报道形态,提升传播效果;三是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既要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作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章摘自《青年记者》6月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vSGBxys0VVBA9IDR#r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