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左)与邓小南。摄影:滕德京
王汎森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明清到近代的思想史、学术史等。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等书。每出一书,皆引起学术界热烈反响。去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著《权力的毛细管作用》一书的简体字版,又一次掀起阅读王先生著作的浪潮,也使得他这一次北大讲学之旅格外受到海内外学子的关注。
从洛夫乔伊到勒高夫
在演讲中,王汎森先生结合他的阅读经验,深入介绍了二十世纪有深远影响的不同西方思想史流派。他认为从洛夫乔伊(Arthur O. Lovejoy)的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开始,西方思想史写作体现出了二十世纪的全新面貌。在其代表作《存在巨链》一书中,他以思想的单元作为讨论主题,以Being的观念通贯历史,体现出思想史研究的别样方法。
观念史学家:阿瑟·洛夫乔伊、吕西安·费弗尔、乔治·杜比与雅克·勒高夫(从左至右)。
随后有心态史(History of Mentality)的发展。心态史是伴随着法国年鉴学派兴起的研究方法,他们深受涂尔干影响,强调集体的概念,重视一般老百姓生老病死的历史,而并不偏重于大思想家。他们认为在时代,恺撒和他的士兵共享着同样的集体的心态。而用中国近代史的比喻或可以说,孙中山和他的司机也共享着同样的心态。
年鉴学派从心态史角度研究最有影响的是其第一代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Lucian Febvre)。费弗尔在史学上贡献非常之大,与心态史有关的著作可以举他《十六世纪的无信仰问题——拉伯雷的宗教》为例。很多学者认为法国作家拉伯雷是无神论者,但是费弗尔从心态史的角度来看,认为十六世纪的心态里不存在无信仰的问题,有无信仰是后来人才有的思想概念的工具。这一本著作,就是从一个时代集体心态史的角度来研究思想史的代表。
此后,如作为年鉴学派年轻一辈的乔治·杜比(Georges Duby)的《三个等级》,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的《炼狱的诞生》,都是有代表性的心态史著作。杜比在《三个等级》中提出,西方从很早以来就有区分牧师、武士和农民这三个等级的观点,但是在中古时代则形成了从高阶层到普通人都相信世界本就应该处于这样的秩序之下的心态。还有勒高夫的《炼狱的诞生》,则指出过去并没有炼狱的观念,后来受到但丁《神曲》的影响,炼狱观念深入人心,才使得人们相信世间有炼狱的存在,进而影响历史的发展。
随后,王汎森先生简要介绍了1980年代以来,新文化史影响下的思想史写作。在新文化史影响的诸多方面中,他特别强调学者应注意其语言不透明的主张。新文化史认为语言是不透明的,语言先于人的存在,先于思想家的存在,因此思想家是受到语言的操纵。这一流派认为思想与文化是一个普遍性的符号学网络,思想家只能在这样的网络之中来表达思想。因此,应该看到思想家表达的限度。
在这一次演讲中,王汎森先生给予特别重视的,是以英国思想家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为代表的剑桥政治思想史流派,以及以科塞雷克(Reinhart Koselleck)为代表的德国概念史学派。他不仅深入剖析这两派的主张,而且同时介绍学者对于他们的批评意见。
昆廷·斯金纳的思想及其批评
1969年,昆廷·斯金纳写作《思想史中的意义和理解》一文,挑战了很多当时的思想史流派,包括洛夫乔伊和列奥·施特劳斯,引发极大反响。这是一篇宣言性的重要文章,它最早集中提出斯金纳的方法论,而他后来的名著《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就是这种方法论的落实。斯金纳的理论后来多有修正,为求简明扼要,王汎森先生暂且从这一篇文章入手,论述他所受到的三方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