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倍彤
正月十一
今天是爷爷七十大寿,所以一家人很早就起来了,在很早之前就在计划给爷爷半生的事了,也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给请来了,特别特别的热闹,还有很多很多的礼品,更有一大桌子的好吃的菜,看着就高兴,哈哈哈哈哈!但也很烦,因为那些菜都只能让客人们先吃,谁让我们是主人呢,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很高兴的!但是有的人高兴也有的人不开心,不管怎么样,都没有表现出来。
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二月二十日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家人来到花水湾去泡温泉。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喜欢泡澡但是不喜欢泡温泉的,因为温泉里的硫磺味道我实在闻不惯,总觉得哪个地方怪怪的不舒服。
但是为了不扫兴,我还是换好了浴袍,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温泉边。太阳暖暖地斜照着,我找了把躺椅,懒懒的趴在上面,眯着眼看水蒸气从水面螺旋升起。“彤彤,你要不要来试试,这个温泉的味道不是很浓~”妈妈在水里面向我挥着手,“要不你去其他温泉看看?”我想了想,坐着也是蛮冷的,于是我起了身,四处张望着。
花水湾的温泉,是一池一池零零落落散布在这一片地区,彼此之间隔的距离也不是很远,花香鸟鸣,大多为灌木丛,一簇一簇的生长着。大概是因为生长在温泉边,吸收了精华的原因,长的十分茂盛,郁郁葱葱。
最后我停在了一处人较稀少的温泉处,似乎是玫瑰泉,散发着喷香的花香。
我试了试水温,刚好,于是舒舒服服泡了下来。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远离喧嚣,只有风声鸟鸣潺潺水声。
惬意人生大致如此吧。
二月二十二日
今天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但是对于我来说,意义蛮大的。
去和妈妈逛街的路上,看到了一个少年—他只有一只手,盘膝坐在地上,衣衫破破烂烂的。一把破旧的吉他放在他的大腿上,另一只手握着上部分,脚竟然轻轻播着弦,一首情歌王从简陋的设备,从脚尖轻轻流露出来。我情不自禁掏了包给了他5元钱。妈妈看了我一眼,我转过头对她笑着说,“我觉得挺好听的。”
又走了一段路,又遇见了一个中年人,手脚完好,只是被他撩起来的裤腿下面,是大片的烧伤。“哎呀呀,好心人给点钱吧…”我听见他小声的呻吟着。
莫名的悲哀在心头攒动。我拉着妈妈的手,快步走了过去。
二月二十五日
早上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和妈妈闹了一架。她说我什么都不会做,以后出门在外,一个人怎么办?我说那些事不是挺简单的嘛,我慢慢学。后来就冷战了,中午饭后,她便出了门,留我一人在家。
无聊的我开始翻手机,发现yy居然在群里直播她做羊肉汤的全过程,于是我心里打着鼓,家里正好有羊肉,要不然试试?
拿出羊肉,放在热水里解冻,然后便出门买了芫荽、小葱、萝卜等。回家后一看,羊肉还是有些硬邦邦的,便开始准备其他佐料,把萝卜洗净用刀轻微刮了刮皮,刀拿在手里的感觉真是让我提心吊胆,深怕一个手滑割了自己。但好歹弄好了,在拿出菜刀,右手握着,左手却不敢稳住萝卜,要不就这样砍吧?一咬牙,心一狠,霍霍向萝卜。
无论如何,看着丑丑的萝卜块,也就这样了吧。
煮羊肉,加料酒,拌佐料…我开心的想,等妈妈回来了一定会表扬我哒~
等到妈妈回家,我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面无表情坐在客厅。“什么东西好香。”她边说边走进厨房,看见羊肉汤,惊讶道,“你弄的?”我扬了扬头,“嗯哼?”
结局就是…羊肉汤忘记把羊肉去血水(血沫),膻味太重,勉强下口。
无论如何,我觉得我还是不错哒~
二月二十六日
昨天做了羊肉汤,感觉自己的贤惠因子被激发了出来,于是今天决定试试青椒肉丝,或者说尖椒肉丝。
把买好的肉丝洗净放在小碗里,搁上部分淀粉,轻揉、和匀。把买好的青椒洗净,由于昨天晚上妈妈交了我正确用刀,于是我小心翼翼的进行尝试,把青椒斜着切,切的细长,辛辣的味道刺激着我的蓓蕾,隐隐约约我兴奋起来。
然后是切姜条,根据yy的建议,加入少许泡椒泡姜会比较好吃,于是忍着口水,切碎它们,当然还有大蒜一类。准备工作做好了,最重要的是下锅。
先往锅里放了三大勺熟油,这个我也是估着放的,希望不会多。然后放入花椒等…可是…油溅了出来!!我就没想过油会溅出来!
剩下的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手忙脚乱。
总之…为了然后肉熟一点…我翻着炒了4分钟…炒的焦糊—是没办法吃了。
哎,还需要历练啊我!
二月二十七日
有时候,有些人,终究会远去,每当我们觉得有无她们都一样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夜晚梦里惊醒,泪潸满襟。
我还记得我离开家的时候,爸爸妈妈欲言又止的表情。上学期明明已经经历,这学期开头却似乎因为一个寒假的亲近而忘记了要分离。妈妈张了张口,哽咽了一下,“彤彤,在学校如果缺钱,记得给妈妈说;如果有什么不开心,你愿意,也给妈妈说。”明明很普通的话,却那么一下又一下敲中了我的心。“我会的,”我顿了一下,“我会想你们的。”
离开家除了舍不得爸爸妈妈最舍不得的,应该就是我们家的狗狗—汪汪汪。平时可能因为我不常在家,回家后亲密的要紧,甚至有时候偷偷把它带进被窝,揉揉它头顶软软的毛发,一起入梦。
我提着行李走的时候,它似乎知道我要离去,哼唧哼唧的看着我,眼睛里还闪烁着泪光,我推开门走出去的时候,竟然扑了上来,抱住了我的腿。“汪汪汪乖,过几天我就回来啦~”我狠心推开它,关上了门。听见它在门内嚎叫着,心里很难过。
迷迷蒙蒙的来到学校,坐在床上,想到早上的一切,忽然心口一紧,我好想家。
腊月二十三 小年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腊月二十三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不过,祭灶时要把关东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灶王爷别说坏话。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我们在乡下奶奶家,根据每年的习俗,一阵儿忙碌后,在聚在一起吃了晚饭,要过年了,像这样一家团聚真好。
腊月二十四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美食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东西,但吃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所以这个假期自己决定学做菜,会了以后还可以犒劳犒劳自己的胃,哈哈!首先学自己喜欢吃的菜,那就是糖醋排骨了,自己先从网看了看应该怎样去弄,然后就开始准备材料了,最后自己试着去做了一下,唉,反正就是毁了,但是自己也没有灰心,一回生二回熟嘛,说不定下次自己就能做好了呢,会了就可以在家人面前露一手了!
腊月二十六
廿六炖大肉,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
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就有了“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关于腊月二十六,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腊月二十七
腊月二十七就是农历12月27,过年的前夕,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
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的谚语。说到这里就有一件春节趣事了,晚上一家人在玩手机,阿姨正说洗澡,结果十二点一过,我们就嘲笑她别洗了,结果她说,洗澡不怕晚,哈哈哈 二十八洗邋遢,你们不知道吗?
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
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民谣“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不要慌不要忙,二十八还有一场"。根据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腊月二十八准备做主食的传统方式。
腊月二十八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枣花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贴花花。
腊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
每年除夕我们一家都会回到乡下奶奶家,一大家子一起过节。今年奶奶生了病,才出院不久,为了让她高兴,全家人没有一个缺席。想想也是很多年没有过的情况了。
初一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爆竹声声辞旧岁,哇,送走了2015年,迎来了赞新的一年,今天是一年当中的第一天,按照各个地方不同的习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习俗,我们这边的习俗如下:初一这天不可以说鬼这个字,也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也不能扫地,因为俗话说初一扫地会把财扫走。所以今天做什么事的时候都特别注意,还有就是去上坟,这是一种尊重先祖的方式!吃完午饭后我们就是该打牌的打牌,该玩的去玩,反正今天一天都特别高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如今,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初二
时间总是飞快的流逝着,转眼又到了初二了,今天的气氛明显没有了昨天的那种气氛了,但是有一点不变的就是百抢不厌的抢红包了,就算抢着个0.01也会特别的兴奋,还有就是一大家子人在桌子上热热闹闹的吃着饭,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的,别提多好了,反正过年最主要的就是玩了。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到来的这一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 、岳母拜年。潮汕人将初二姑爷回岳父母家吃饭称为“食日昼”,就是吃午饭的意思,姑爷和女儿必须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的家(某些地区由于路途的原因可能会住下并吃完饭)。
初三
今天在家里度过了一天,早上我睡了一上午,到了中午被妈妈喊了起来,看见爸爸做了一桌好吃的,我好奇的问为什么做那么多,爸高兴的说过年的每天都要吃好的,我们开心的吃过了中午。到了下午我去找朋友和她们去逛街,开心的不要不要,晚上和爸爸和妈妈一起看综艺频道,就这样我们笑过了一晚上!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初四
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不过去了外婆家,因为很少去外婆家,所以每次去都可以吃饭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正好哥哥也在家,唉都是一年难得见一次的,所以都很高兴,但又不想出去玩,所以我们几个人便坐在了一起打牌,在打的过程中,因为仗着自己比较小,所以偶尔会耍耍赖皮哈哈哈哈哈,但是外婆妈妈和哥哥都会让着我,只是会说一句下次不能再这样了!知道了知道了,哈哈,谁叫我小点呢!我们又继续开开心心的打着了!所以呢愉快的一天都是过得比较快的!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在福建的莆仙地区的人们的风俗是重新围炉过大年,这是全国唯一、独特的地方风俗,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初五
今天上午和我妈去外婆的乡下耍,和伙伴们去河边捉螃蟹。在捉的过程中,刚开始不敢捉,害怕被夹着,但是后来慢慢慢慢的就不怕了,还觉得很好玩,好安逸,我们捉了好多螃蟹带了回家然后他们做了美味的螃蟹,哈哈,真好吃,到了晚上,我们一起看放火炮,开心死了,接着外婆说给我们做粑粑吃。真的太好吃了,又薄又香,虽然正在减肥的我吃了好多,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到来的这一年里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初七
俗称人胜节,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正月初七踏青郊游也是传统之一,所以我们全家一起去了我们那边青山岭公园,很久没有一家人出行了觉得特别的开心。
读《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有感
传播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形成并发展至今的新学科,但传播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则早在人类诞生之初便已出现,可以说比战争还古老。早期的人类在为求生存联合起来集体觅食和狩猎的过程,需要通过手势和声音互相沟通,这种沟通就是最原始的传播形式。随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之间进化,氏族和部落作为人类社会的雏形出现了,传播的扩大促使语言开始慢慢形成,有了语言之称的传播有促成了社会的诞生并使之得以维系和发展。当今世界,对各种媒体的狂轰滥炸人们已司空见惯,消息传播已经成为个体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传播和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人类交往的行为,而人类的的交往行为是传播成为需要。”自战争最初出现之日,传播就开始介入其中。传播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家的重视。由于国际传播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信息流通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有了令人惊讶的进步,身处战场的记者们数分钟之内就可通过互联网将战况发往全世界。
在传播以日益强大的能量参与到战争之中的同时,战争也为传播提供了充分发挥其影响力的舞台。传媒从传播者转化为参与者,,被迫或自觉将自己纳入战争体系,已成为战场上不容忽视的政治军事力量。战争传播越来越受到战争当事方的重视,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