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5266|回复: 1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据新闻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3-12-8 17:17: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线索和真实需要数据的帮助。我们开辟新的案例,旨在让大家了解数据与新闻的关系。
【案例】
苏州郎心铁
我的祖国。

@好火药
看看你的窗外,等他们敛够财移完民,把这块土地一点点变成狼藉的地狱,你再说什么都晚了,只能看着你的孩子们去承受后果,看看窗外的世界,我们不要苟活…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3)|
轉發(10)
|
評論(6)

9分鐘前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1)|
收藏|
評論

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46#
发表于 2025-2-2 18:53: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5春节档票房连续5天破10亿!
据网络平台数据
截至2月2日16时56分
2025大年初五单日票房破10亿元
春节档已连续5天单日大盘票房破10亿元
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累计票房
超北美票房成绩
位列全球第一
《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分列春节档票房榜前三位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30亿元
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145#
发表于 2025-2-1 17:31: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特朗普“话太多”,上任首周说了81235个词,白宫拟扩招速记员



与前总统拜登相比,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更喜欢表达。据报道,数据统计显示,在就职典礼当天,特朗普就说了22000多个词。而从就职典礼当天算起,特朗普上任一周内在镜头前共说了81235个词,总时长达7小时44分钟。同期相比,拜登仅说了24259个词,总时长为2小时36分钟。“话很密”的特朗普给白宫速记员带来了职业挑战,因为负责记录总统公开讲话的速记员很难跟上总统的节奏。

▲特朗普 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报道,消息人士表示,白宫正在考虑扩招速记员,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话太多”,速记员跟不上他的语速。报道中称,“负责记录他公开言论的人很难记下他的所有话。目前正在讨论雇用更多人员以应对工作压力。”

有报道称,商人出身的特朗普非常清楚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按照共和党传播策略师凯文·马登的说法,特朗普的优势之一就是他有“制片人思维”,“他会不断规划下一个小时的‘节目’,并牢牢抓住观众注意力。”此外,相较于拜登,特朗普更愿意与媒体打交道。据悉,特朗普上任后已经多次与媒体记者交谈。
不过,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凯瑟琳·霍尔·杰米森则担心,有时总统说得越多,想表达的意思可能就越不明确。拜登政府的通讯专员凯特·伯纳则认为,特朗普可能一不小心就失去美国人的支持。

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 综合参考消息

来源:搜狐网
编辑:徐思凡

144#
发表于 2025-1-11 21:14: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梦瑶

143#
发表于 2024-12-12 13:20: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数据记者莱昂纳多尼科莱蒂:我用什么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
[color=rgba(0, 0, 0, 0.74)]在 GIJN 的“我最喜爱的工具”系列中,我们采访了彭博社数据记者莱昂纳多·尼科莱蒂(Leonardo Nicoletti)。他近期的项目深入探讨了社交媒体上的极端主义、生成式 AI 中的种族和性别刻板印象,以及美国的阿片类药物危机。

莱昂纳多·尼科莱蒂在 2024 年佩鲁贾国际新闻节上,与 Sigma 奖得主们一起讨论他们的工作。图:由 Ascanio Pepe 为 IJF 拍摄,遵循 CC 许可协议使用

尼科莱蒂进入新闻业的道路颇为曲折——他曾在学术界工作多年。但即使在学生时代,他就对视觉表达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我在学生时期热衷于摄影,主要是街头摄影,这份热情至今未减,”他说。“那时我意识到自己对讲故事、尤其是人文故事非常感兴趣。”

毕业后,他继续在学术界深耕,利用开源技术衡量城市中的不平等,并量化与环境脆弱性相关的挑战。“那段时间,我对数据可视化以及如何用它向更广泛的受众传达复杂理念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在网络上构建应用程序。”

在与他人合作为《The Pudding》撰写的一篇关于新闻中女性代表性的视觉文章后,尼科莱蒂开始全职进入新闻领域,并于同年晚些时候加入彭博社。此后,他的工作获得了全球认可,特别是他对生成式 AI 和文本到图像模型在放大种族和性别刻板印象方面的影响的研究。他与同事合作撰写的文章《人类有偏见,但生成式 AI 更甚》(Humans Are Biased. Generative AI Is Even Worse)获得了 2024 年 Sigma 奖。

“这是新闻领域首个数据驱动的调查,关注图像生成器,并大规模量化其中存在的性别和种族偏见,”他解释道。

尼科莱蒂的工作还获得了其他许多荣誉,如新闻设计学会的认可。他的研究,特别是关于生成式 AI 风险的研究,被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引用。

“由于我的工作介于分析、数据调查,以及数据可视化和交互式图形之间,我使用了许多与数据科学相关的编程语言和工具。” ——莱昂纳多・尼科莱蒂

尼科莱蒂在彭博社的工作让他深入研究了技术问责的问题,将技术对人的影响放在首位。

“彭博社报道不一定都是金融故事,但总有商业视角或某种金融角度,”尼科莱蒂指出:“这看似有局限性,但我发现并非如此,几乎任何故事都能与某家公司、经济趋势或资金流动关联起来。”

近期,他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报道,从探讨 OpenAI 的 GPT 如何导致招聘中的种族偏见,到 AI 如何“扰乱”全球电力系统的调查,再到深入研究隐藏的芬太尼如何将美国阿片类药物死亡推向新阶段。以下是他最喜欢的一些工具。


Python

“我的工作涉及数据分析、调查、可视化和交互图形,主要使用Python和R这类数据科学工具,其中以Python为主,”尼科莱蒂说。

“我使用 Jupyter Notebook 上使用 pandas 和 geopandas 等 Python 库”他补充道。Pandas 通过构建、操作和转换数据来分析大型数据集;geopandas则简化了Python中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流程。

他还使用 spaCy 这个开源Python库,用于处理大量文本并构建自然语言处理应用,比如根据情感分析对演讲等文本进行分类,判断表达的语气或观点。

“有时我们需要进行自然语言处理,这时会用到 spaCy 等工具,具体使用什么要看项目需求。但主要还是用Python做数据分析,网页抓取也经常用到,”他说。

D3.js and Svelte

D3.js 是一个用于在网络上创建自定义图形的 JavaScript 库,能够对可视化进行全面定制。

“在网络上构建数据可视化和交互式图形都是用网络语言完成的,所以都是 JavaScript、HTML、CSS,还有像 D3 这样非常有用的 JavaScript 库,”尼科莱蒂指出。

“在网络上构建数据可视化和交互式图形都需要用到网络语言,也就是 JavaScript、HTML、CSS,还有像 D3 这样非常实用的JavaScript库,”尼科莱蒂指出。

Svelte 是一个开源JavaScript框架,用于构建具有交互设计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底层数据发生变化时,它会自动更新用户界面。

“它让你能够创建响应迅速的网页,用简洁的方式实现丰富的交互,而无需处理繁琐的网络基础问题。这些都由它来处理,”尼科莱蒂说。

“它让过渡效果变得容易实现。比如,你有一个散点图,每个点代表一个国家,你想将这些点移动到实际的国家位置,再转换成条形图。在关于 Stable Diffusion 的文章中——或者看看我参与的大多数作品,都有大量动画和过渡效果。这些基本上都是通过 D3 来计算位置,然后用 Svelte 实现数据点的平滑过渡,比如当用户滚动到页面特定位置时。”

QGIS

QGIS 是一款开源软件,是想要在不购买专有软件的情况下进行制图的人们的首选工具。

“我的理念是尽可能使用开源软件,这样你可以重复使用,不必担心服务的API是否会改变。这样可以减少依赖,获得更多自由,”尼科莱蒂解释道。

QGIS 可用于使用矢量和栅格数据来分析和编辑几乎所有形式的地图和空间数据。

尼科莱蒂的一个个人项目使用 QGIS 绘制了全球范围内的城市,这些城市为居民提供了在 15 分钟步行范围内可达的服务。City Access Map 使用了 Mapbox,但尼科莱蒂的大部分数据探索都是在 QGIS 中完成的。“我写了一个 Python 脚本,利用了 QGIS 的功能,因为它有许多非常强大的地理空间功能,这些功能并不总是在 Python 中实现。我处理了全球约 11000 个城市,数据量巨大,而 QGIS 的效率最高,”尼科莱蒂说。

“我经常使用 QGIS 来探索数据,有时我只是想把数据放在地图上,看看它的样子并进行放大,所以这非常有用,”他补充道。“QGIS 中也有很多插件,有时在 QGIS 脚本中做一些事情比在 Python 中更容易。”

尼科莱蒂的 CityAccessMap 从全球角度展示了为居民提供15分钟步行范围内可达服务的人口中心。图:CityAccessMap 截图

HTML Canvas

HTML的功能使在网络上生成动态交互式图形成为可能。由于它基于栅格,通常用于更复杂的可视化和动画。使用JavaScript可以直接将图形绘制到网站上。

“大多数可视化使用SVG(可缩放矢量图形),但它处理大量数据点的效果不够理想,”尼科莱蒂说。“在我参与的许多项目中,我一直在使用 canvas 这种网络技术,它不是矢量的,而是像素的。它可以直接绘制形状,能处理更多的数据点。虽然在编程上使用和理解都有点难度,但功能非常强大。”

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除了尼科莱蒂使用的传统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外,他还提倡在构思和制作故事时采用跨学科的方法。

“我认为拥有社会科学背景很有帮助,掌握一些数据科学和编程知识对于使用这些工具来说很重要,”他说。“但作为一个学习过其他学科的人,比如城市规划和城市中的社会技术挑战,我觉得这很有价值,因为你会接触到很多复杂的问题,这在想出创意和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方面是一个优势。”

来源:GIJN(公众号)
编辑:李佳


142#
发表于 2024-9-24 22:50: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


141#
发表于 2024-3-3 20:14: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各省每十万人中艾滋病人数


编辑:李梦瑶

140#
发表于 2024-2-16 16:17: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学生智商一代不如一代,最新研究证实“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万万没想到……
几乎每个老师都说过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如今有科学依据了???
一项来自《心理学前沿》的研究显示,从1939年-2022年,大学生的平均智商从139下降到了102,平均每年降0.2。
所以,老师每带一届新学生,都感觉不如上一届,不是瞎说啊……对比一下,人类平均智商为100,这意味着现在大学生的智商水平和普通人几乎无异。
从好的角度来看,这说明有越来越多人进入到大学中接受教育。
但是也有不好的方面,学位是不是变得不值钱了?平均智商下降会不会影响毕业率?
这项研究,给出了更全面的分析。

01 基于近1万名本科生数据
根据多个公开刊物发表的数据,大学生的平均智商普遍比一般人群高位于115-130之间。

但作者仔细调查发现,这基本都是基于1940s-1950s年代的数据得出来的,参考性已不大。

因此,他们决定重新测试一把,将时间跨度从1939年扩展到2022年。
并根据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国际通用智力量表)去筛选大学生(主要为本科生)测试的样本。
具体筛选方式就是去几大数据库一通搜索,一开始发现了1666篇符合大致条件的样本,最终经过各种审查后还剩下106份。




这106份样本中有102份都来自美国,其余4份来自加拿大,整个样本一共包含9902名学生
然后就是一通分析,包括数据发表年份、测试年份、测试者来自的大学、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版本、测试者人数(包括男女性人数)、平均年龄以及指数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等。


结果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
83年间,本科生们的平均智商下降了17个点,就剩102,只比人类平均水平高一点。

用更直观的图来看是这样的:

用“急剧下降”(作者原话)来形容完全不为过。

据介绍,这一结果也违背了“弗林效应”
1982年Nature的一项研究发现,公众智商测试的结果会逐年增加,且这一现象具有长期性、明显性,在不发达国家也有等特点。
最重要的是,该效应并非归因于智商测试的重新校准,而是人的智商实实在在的在上升,有不少研究都复现了这一结果。
在此,作者也针对该效应对数据进行了一番调整,但结果仍然不变:

(当然,好学校和坏学校之间的差异还是明显的)

所以,为什么?为什么大学生真的像老师嘴里说的“一届比一届差”了?
如作者所言,一点也不难理解:
这是过去80年来教育程度提高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但各智商区间的人群大体比例不变,肯定会有越来越普通智商的人成为了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大学已不再是特殊阶层的“权利”。

有外界担忧也佐证:如今的大学其实已经普遍、成熟得像公司,运作方式其实就是“出售学位”。
数据显示,1980年,美国四年制全日制大学的学费为每年10231美元(经通货膨胀调整),30年后的2010年则涨至28775美元。

最后,这项结果有何启示?
在此,作者从各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个点,仅供参考。
第一,大学和教师都必须意识到学生不再是杰出人才,大部分都很普通,所以需要调整课程和学术达标标准。
第二,公司雇主需要转变观念,不能盲目认为有大学学历的候选人就比没有的更聪明或有能力。
第三,学生也需要认识到,进入大学不再是加入精英群体的邀请。
第四,基于受教育程度估计智商的方法不再靠谱。
……

关于本研究的更多详情可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上进一步查阅。

02 网友:ACT平均成绩也在逐年下降
这项研究一经发布很快在网上引发热议。
尽管研究给出的数据偏消极,但也恰好说明当下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进入到大学学习。更多人接受教育,当然是好事。


不过这也意味着大学毕业标准在不断下降,这使得学位有时不能成为智商、能力的代表,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学位了。同时也带来学历贬值的问题。
网友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但是也要确保获得学位的人,确实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让大学的标准一味适应学生水平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有人说了,要考证啊。比如从医学专业毕业,并不意味着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有行医证。
另外还有人补充,有一些调查显示,学生的SAT、ACT考试成绩也逐年下降
据了解,2023届ACT考试平均综合成绩为19.5分,比22年下降0.3分。其中数学、阅读和科学科目的平均分均低于大学入学基准线。
ACT CEO表示,这已经是连续第六年平均分下降,每个学科的平均分都是如此。
达到四项基准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在下降,从2022年的22.1%下降到2023年的20.8%。
不过这些调查都局限于北美的数据。

亚洲也是如此吗?尤其是东亚?有人提出质疑。

还有人给出新的理解角度:
相比于“大学生变得更笨”这种结论,我更觉得这能说明集体的平均智商更高了。这听起来是个好进展。


但不管咋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有科学依据了(doge)~

参考链接:
[1]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24.1309142/abstract
[2]https://bigthink.com/thinking/iq-score-average-college-students/
[3]https://leadershipblog.act.org/2023/10/act-scores-decline.html
[4]https://www.reddit.com/r/science/comments/18yzycd/metaanalysis_college_undergraduate_iq_has_dropped/
[5]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8879168

来源:量子位(公众号)
作者:丰色 明敏 发自凹非寺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EFg3usV-0vqo5JvCcMg9g

编辑:徐思凡





139#
发表于 2024-2-13 15:59: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么算显然不对,公交公司不只有司机一个工种,售票员、调度也是干活的,维修工也是干活的
编辑:徐思凡

138#
发表于 2024-2-12 15:08: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7年与2024年微信红包除夕收发总数对比




编辑:徐思凡

137#
发表于 2024-1-30 21:18: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晨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