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57058|回复: 58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寓言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2:43: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3-11-1 12:48 编辑

【案例】

@格瓦拉
【病羊记】一只羊跌断了腿,四处寻医,首先找到了狐狸,狐狸高价买了它一些草药,吃了半年无效;后来找到了苍蝇,苍蝇在伤口一顿痛吸,伤口开始感染……神看不下去了,派天使给它医治,当天使告诉它腿需要截肢的时候,绝望羊将角插入天使的心脏……神做出了英明的决定,给下届行医的天使增加保镖……

(12)|
轉發(260)
|
評論(26)

今天 07:05來自iPhone客户端

杭州医院保安戴钢盔配电棍 受温岭杀医案影响
2013年11月1日 03: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谢盼盼 选稿:项颖知

原标题: 杭州一医院受温岭杀医案影响 保安戴钢盔配电棍上岗
  图为杭州西溪医院的保安人员
  此前发生的浙江温岭一医院的3名医生被患者持刀捅伤,其中一名医生身亡的消息,令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悲恸。受此影响,31日,在杭州西溪医院的门诊内新增加了不少头戴钢盔、手拿棍子的保安,令患者大吃一惊。对此,院方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称,这是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而安排的。
  25日上午,犯罪嫌疑人连恩青持刀闯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三名医生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生王云杰心脏部位受重创,当场死亡,另外两名医生经抢救已脱离危险。为此,浙江多地有医院医护人员自发组织静坐来悼念被害医师王云杰。
  记者了解到,对于王医生的离世,杭州有家医院恐悲剧的再次发生,还为此做了特殊的“准备”。
  当天上午,来西溪医院就医的牟先生一走进门诊大厅,就发现了异样。“无论是大门口,还是门诊部,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打量。”
  牟先生说的那双眼睛指的是身穿制服的保安人员,他向记者描述起保安的衣着:防弹衣、钢盔、对讲机、电警棍,他们把双手背在身后,颇有香港警察的范。“就差一把枪了。”
  据他介绍,当天在该医院每一层的大厅里,都可看到如此装扮的保安人员,而且他们还站在一旁,时不时打量着患者。
  但对于西溪医院这样安排,牟先生感到很不舒服,“本来患者是因为生病才来医院,老被人盯着挺难受的。”
  对此,杭州西溪医院院方办公室工作人员并不否认,她说,医院确实有特殊装扮的保安人员,而装扮目的是为了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她承认,该院保安的装扮确实有受温岭杀医案的影响。而对于牟先生所说的“防弹衣”、“电警棍”,该工作人员称,保安穿的是一般的外套,但棍子确实是随身携带。“并非全部的保安如此穿着,只是在门诊执勤的保安才如此穿着,是为了维护正常治安的需要。”
  对于杭州西溪医院的做法,记者咨询了其他医院,皆表示温岭杀医案发生后,医院的保安装扮及人员数量未受影响。
  “增加安保就能防止悲剧发生吗?”浙江省中医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此做法是无用功,该院对医生的逝世表示悲痛,但目前还没有增加保安人员。

http://news.eastday.com/c/20131101/u1a7747410.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来自 502#
发表于 2023-6-24 20:18: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洪韵

来自 503#
发表于 2023-6-24 22:10: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洪韵

来自 504#
发表于 2023-6-25 18:58: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洪韵

594#
发表于 2025-3-18 16:18: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五大作家点评复旦大学减少文科招生  

复旦断腕记
鲁迅
诸君可见?这学堂里的刀斧手,如今竟比那市井屠夫更利落些。
说是文理医工四轮驱动,却偏要将文科这轮子卸了三条辐条,硬生生套上铁匠铺的齿轮。
三十年前喊着自由而无用,如今倒把无用二字当了裹脚布,嫌它拖了实用的轿子。
裁撤文科,美其名曰优化结构,依我看,倒像是那饿急的汉子,剁了手指熬汤喝——汤未沸,血先凉了。
他们爱拿就业率说事,七成的文科生不如九成的工科生光鲜。可诸君细想:若按这算法,孔夫子该去编草鞋,曹雪芹合该卖炊饼,鲁迅先生早该改行开西药铺子!
如今这世道,连大学都要把《离骚》换成《代码大全》,将青铜器上的铭文磨平了刻二维码。这哪里是调整结构
分明是剜了心肝脾肺,单留一副肠胃——好教人知道,这学堂养的不是读书人,是消化机器。
更可笑者,满嘴交叉学科,让教《楚辞》的先生去讲数字人文,逼研究甲骨文的捧着AI教材。好比让齐白石改行修汽车,梅兰芳转业调电路。
这般新文科,恰似给孔乙己的长衫缝上LED灯带,茴香豆蘸着芯片吃。原说要守护传统,结果传统成了实验室的小白鼠,任人插满科技的导管。
诸君,学堂该是栽种灵魂的苗圃,不是制造零件的车间。他们砍了文科的枝桠,却不知百年后,当那些实用专业的公式早化作灰烬时,唯有《史记》里的风骨、《道德经》中的玄思,还在给华夏续着血脉。
今日这刀斧声里,砍的哪里是招生名额?砍的是千年文脉,断的是子孙的眼睛!
呜呼!麻省理工尚知给工程师开伦理课,牛津仍教拉丁文。我们的双一流,倒把祖宗的笔墨当了废纸秤斤卖。这新造的轿子,可载得动一个民族失魂落魄的踉跄?

复旦断脉记
金庸
江湖传言,华山派掌门金先生近日自断一臂,震烁武林。众人惊问其故,答曰:此臂虽善使玉箫剑法,却难劈柴生火,不如斩去,留得阳刚正气。
此言一出,江湖哗然——原来那剑气冲霄的复旦书院,竟也练起了《葵花宝典》的邪功。
金掌门手持就业率屠龙刀,将文史哲三脉弟子拦腰斩断。门下寒窗十载的儒生,忽成无用累赘;精研《易筋经》的老学究,竟被逼着与少室山的码农比拼拳脚。
昔日书院门楣上自由而无用的匾额,早被换成实用至上的玄铁令,寒光森森,映得满院青衫尽褪色。
有教《九阴真经》的长老质问:斩我经脉,书院可还称得上五岳剑派?金掌门抚须长笑:书院乃天下人之书院,岂容尔等酸儒独占?言罢掷出三枚“CSSCI”生死符,凡中符者需一年内著经二十卷,否则逐出山门。
可怜那皓首穷经的隐世高人,竟要与初出茅庐的少侠争抢论剑帖,直教人叹:江湖规矩,竟不如屠狗辈!
最可笑者,书院一面高喊传承文脉,一面逼着琴棋书画四阁弟子改练数字打狗棒法。藏经阁中千年典籍,尽数填入人工智能丹炉,炼出的却是一炉炉术语残渣。
江湖儿女皆知,少室山尚容扫地僧参禅,桃花岛犹存哑仆耕读,独这复旦书院,将千年文脉当作《辟邪剑谱》,挥刀自宫犹嫌不足。
呜呼!当年黄裳编道藏悟出《九阴真经》,达摩面壁九年著《易筋经》。今观复旦书院,满目皆是论文暗器”“考核毒砂,却不知武功至高境界,原在拈花微笑间。
金掌门可知?那自断的臂膀里,流的正是华夏文脉的碧血!

麦田里的文脉断镰
莫言
复旦园子里的高粱地,今年割得早了些。
那些扎着马尾辫的文科苗子,原该在《诗经》的露水里抽穗,如今却被镰刀削成了光秃秃的茬口。
校长攥着就业率的化肥袋子,站在田埂上吆喝:长不出金豆子的秧子,趁早拔了!可这盐碱地里,偏偏有老农蹲着刨甲骨文的碎瓦片——他们说这是祖宗的麦种,埋深了也能发芽。
城里来的工程师给土地插满芯片,说这叫数字耕地。教《楚辞》的老先生被逼着学写代码,键盘敲出的不再是长太息以掩涕兮,而是“Hello World”
祠堂里的族谱被撕了糊窗户,换上一张张人工智能伦理白皮书。可夜里起风时,纸页哗啦啦响,倒像是屈子投江的水声。
都说这世道变了,连孔庙的香火钱都拿来买显卡。但村口瞎子算命时还在念叨:文曲星坠了地,是要遭旱的。
果然,裁了文史哲的地界,野草疯长得比人高。那些扛着交叉学科锄头的后生,刨开土却挖出一截截锈蚀的青铜鼎腿——上面刻的分明是复旦百年前思想自由的铭文。
最苦的是祠堂梁上的燕子。往年衔泥筑巢时,总能听见学子们诵《逍遥游》,如今满耳皆是算法优化”“模型迭代。有一日,老燕子撞死在玻璃幕墙上,肚里还裹着半片没嚼碎的《论语》。
昨夜梦回高粱地,见金校长举着转基因的麦穗大笑。可仔细瞧,那麦穗是塑料做的,根上缠着祖坟里扯出来的裹脚布。


文科楼拆除指南
余华
招生办的打印机在六月吐出最后一批名单时,文科楼的地基突然陷下去三寸。
老张蹲在楼前抽烟,他是研究甲骨文的,现在负责给《诗经》贴条形码——校领导说这是古籍数字化
那些刻着卜辞的龟甲堆在仓库里,和报废的电脑机箱一道称斤卖给废品站。过磅时老张突然大笑:商朝人占卜用龟壳,咱们用Excel表格,进步了!
图书馆的刘姨改行当了机房管理员。她总把《楚辞》塞进服务器缝隙里,说是防辐射。有天校长巡查时撞见,冷着脸说:这些书占内存,烧了吧。
焚烧炉点火的刹那,我们听见屈子在灰烬里咳嗽,他新写的《离骚·算法篇》还没发表就被404了。
最惨的是哲学系王教授。他被迫改行教成功学,第一堂课教学生用SWOT分析法谈恋爱。
有个女生举手问: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能用来做市场调研吗?王教授盯着窗外的挖掘机,那钢铁手臂正在肢解柏拉图洞穴喻的浮雕。
后来校史馆多了件藏品:一把生锈的裁纸刀,标签上写着“2025年复旦大学文科改革纪念
保安老李偷偷告诉我,这刀每晚滴血,擦干净了第二天又红——和那些被调剂的文科生眼睛一个颜色。


文科办证指南
刘震云
复旦招生办王主任在走廊堵住历史系老赵,递过一张表格:老赵,你那个商周青铜器课改成文物鉴定与直播营销,明年就能多招五个学生。
老赵扶了扶眼镜:商朝人刻甲骨占卜,咱们改刻二维码?
哲学系的小李在食堂叹气。他刚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改编成剧本杀,校领导批了条子:世界观不够宏大,要加入区块链元素。
对桌教马哲的老孙插话:我那《资本论》选修课,上周刚改成企业家精神溯源
图书馆吴阿姨最愁。她奉命把《文心雕龙》扫描进数据库,系统总把风骨识别成风险估值
有天数据库崩了,屏幕上跳出一行乱码:文脉已404”。技术员小张挠头:这得找中文系解码。中文系教授上周刚调去教公务员申论。
校长在会上敲茶杯:哭什么丧?清华裁撤新闻系,北大缩减社会学,咱们还留着《楚辞》课,够仁慈了!
散会后,秘书发现他公文包里塞着本《庄子》,书签停在《养生主》篇——那页夹着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聘书。
后来校史馆多了件展品:青铜鼎改制的碎纸机,吞进去的是《国史大纲》,吐出来的是职业规划手册
底座刻着自由而无用的铭文,被产教融合示范单位的铜牌压得看不清笔画。


来源:春夏财经智识公众号
编辑:梅镕缨
593#
发表于 2025-2-10 19:30:24 | 只看该作者
[size=14.6667px]【案例】
饭店


[size=14.6667px]编辑:刘诗扬

592#
发表于 2025-1-12 20:40: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梦瑶

591#
发表于 2024-10-12 19:52: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财政流程





编辑:刘诗扬

590#
发表于 2024-10-10 00:19: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诗扬


589#
发表于 2024-10-9 23:42: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诗扬

588#
发表于 2024-10-9 01:25: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1点20分以后,群友们的症状已经减轻,已经没人幻想着牛市了,群里少了很多吵闹声,逐渐安静了,仿佛大家看清了现实,已经开始继续谋生路。有的送外卖的捡起了早上扔下还热乎的盒饭、送快递的把三轮车从水沟里拉了起来、跑滴滴的喊刚骂完的杀价乘客回来、KTV公主为刚扇的耳光道歉、做服务生刚出门又掉头回来吧围裙系上,告诉老板刚才只是出去抽个烟,老板觉得他很踏实不磨洋工,抽个烟都这么快、拧螺丝的人马上把地上的扳手又捡了起来。没有人自暴自弃,相信不久群里依然会恢复往日的热闹。


来源:龙行天下虎

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VO8HGP0552QLFT.html
编辑:刘诗扬




587#
发表于 2024-9-30 21:52: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沪深两市成交额创新历史最快万亿纪录
编辑:徐思凡

586#
发表于 2024-9-28 20:56: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县长辞官归乡后,与市长的较量
巧哥有话说:写时事评论的空间已是越来越窄,限流,被删,甚至是封号。犀利,就秒删,有的文,是无法发出,所以写时事评论的号是越来越少了。
为了生存,有的早已改弦易辙,有的不再犀利,写些不痛不痒的东西,这些都能理解,人毕竟要吃饭,要好好地活着。
巧哥写时事评论几十年,记得是2003年,那时的舆论环境比现在宽松得多,但也有发不出的时事评论,于是巧哥写成了“故事新编”,随着时间的推移,写的“故事新编”也越来越多。这几年写“故事新编”多了,但没想到也会被删。不过“风买”已过,把删了重发一次,就不再删了。
在巧哥看来,“故事新编”可读性强,是因为此类文更具文学性,更有生命力。记得2006年第5期的《杂文选刊》就刊登了巧哥一篇专门介绍由于时事评论难发,而改写成故事新编的文。
“巧哥说事”仍然会坚持说“时事”,仍然会发些“新编”,但在篇幅上会增加“故事新编”。从今天起,巧哥筛选些“故事新编”在本号发。
   
   故事新编(1)
新桃花源记
陶渊明辞去彭泽县长后,准备去老家东流过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回家的路上,陶渊明想,多年没有回家乡东流,也不知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过得咋样?
他这次回来既是“归园田居”,也是叶落归根。当他走下车后,他看见喜欢的菊花还是那么多。只不过村里的变化不大,依然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让陶渊明没有想到的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乡亲们却没有分享到改革的成果,仍然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不少孩子因贫困而辍学。
陶渊明想不通,东流人历来聪慧勤劳,资源也丰富,怎么还会这么穷?
东流的菊花、西瓜、茶叶都是闻名天下的,送到城里卖也能赚几个钱,再说到城里打工也比守在家里受穷好。
乡亲们却告诉他,不是他们不想到城里去,而是城里人不让他们去。陶渊明顿感奇怪,都是中国公民。凭什么不让你们进城?
陶四爷说:“您当过领导,难道您不知道咱农民进城不仅要身份证,还要暂住证?上个月陶三去城里卖菊花,派出所查暂住证,卖两天花哪想到还要办暂住证?结果陶三被民警打了,还关了起来。通知家里送了三千元罚款才放人。” …
“前几天,我们用小四轮送西瓜去江洲卖,在郊区就被拦住不让我们进,说是农用小四轮有损城市文明,要我们租面包车运进城,不到十里路要二百元钱,我们只得把瓜卖给瓜贩,卖给瓜贩的价钱只是城里卖的三分之一价钱。这还不算什么,陶南山夫妇拉了一车西瓜进城去卖,被城管员全摔烂了,南山的女人搬着摔烂的瓜嚎啕大哭……”
“陶溜子的一对儿女很争气,女儿考取了北大,儿子考取了重点高中,东借西借才凑齐了女儿学费。没办法。陶溜子只得软硬兼施,强迫儿子去打工……”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听得陶渊明是老泪纵横。
陶渊明心想,我要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发挥自己的余热和特长。从政时没时间吟诗作文,如今不做官了,好好写写。先把东流的名气打出去……
陶渊明早年驰名的《桃花源记》,当年就发表在《江洲日报》上。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东流名噪一时。之后陶渊明还在省报、中央级报刊上发表《九日闲居》、《劝农》、《归园田居》等诗篇,当然最有影响力的还是他辞官回东流后写的《东流菊花艳》、《东流西瓜甜》、《东流桔子香》、《东流风光好》系列田园散文。这些文章很快使东流誉满天下。
一天上午。村长陶疙瘩急忙忙地来到陶渊明的田园斋,告诉他江洲市市长要来,陶渊明一听乐了:“王凝之呀王凝之,你终于来了,我等得你好苦呀!”陶渊明和王凝之曾是上下级关系。
他告诉陶疙瘩等市长来了要这般这般。陶疙瘩瞪大着一双眼睛:“这能行吗?”陶渊明拍着陶疙瘩的肩膀说:“你就大胆地按我说的做。”
江洲市市长王凝之来到东流,不见有人来迎接,倒有两个带着红袖章的村民来收费,王凝之顿觉奇怪,拿过收费单子一看,过路费、进村费,停车费、环境污染费共计785.69元,秘书小林忙说:“你们没搞错吧?这可是王市长!”
“我知道他是王市长。是市长就更应该带头交钱。我问王市长,咱农民进江洲城都得交过路费、进城费、城市管理费、卫生费是不是?就拿城市的路来说,都是国家铺的还要交费,咱农村的路是农民自己修的,哪个更要收费?不过我还要提醒市长,如要在东流住下,还得再交暂住费……”
“那我们走。”
“走,也得交钱!路也走了,村也进了,汽车的尾气也把环境污染了……”
王凝之一听,声音好熟悉,转头一看是陶渊明,他一边掏钱,一边说:“我就知道这是你的馊主意!”
……
据说王凝之回市后。在班子会上感叹地说:“如果全市农村都学东流,那我们今后还要不要下乡?我们收了农民的进城费、过路费、城管费、卫生费、暂住费,农民也就有理由收我们的过路费、进村费,停车费、环境污染费,总不能老是州官可放火,百姓不能点灯。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是我们要取消这些不合理的收费。”
第二天,《江洲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我市取消一切对农民不合理收费》的消息,并配发《江洲农民在全国率先享受城里人同等待遇》的评论员文章。
在京的大诗人于谦看了江洲的报道,听了陶渊明的故事后,夜不能寐,遥望东流,写下了光辉的诗篇《过菊江亭》:“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2005年9月刊登《杂文选刊》,并选于2005年中国年度最佳杂,之后还被《中学语文阅读》等选登。)
犀利评论|丈夫举报妻子出轨领导的分析报告
谢来发被查,他是江西最早发动抢棺掘坟的官员
刘奇被查,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如此评大师,是逼人造假与腐败
修水县上杉乡政府为何要半夜掘坟?
与抢棺材运动吹鼓手骆开提的较量
你的祖坟还在吗?你的祖屋还有吗?乡愁呢?
掘墓者最后无不是掘了自己!
给嫖娼的洞囗县政协主席尹小龙的一封信
这个世界有多荒唐?
坚决支持人大代表建议的“土葬深埋”
女局长给副区长“充电”舆情的分析报告(本文100 万 + )
这幅画把中国美协钉在耻辱柱上(本文10万+ )
11地市的江西有多少市委书记落马?(本文10 万+ )
袁和庚的权力与豹子胆(本文10 万+ )
把评论的人抓了,围殴调查记者,都是怕真相暴露
可怕的“社会防控部
感谢分享!
因为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请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新的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觉得有收获,点亮【赞+在看】

来源:巧哥说事(公众号)
编辑:李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