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64149|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尹兴】新闻采访和写作 作业及消息汇总贴

[复制链接]
张兴秋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3: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张兴秋 该用户已被删除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1:17: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4#
发表于 2012-12-27 15:31:32 | 只看该作者
           30    导语改写
     条件恶劣的监狱能孕育罪恶,而设在特伦敦的新泽西州立监狱则是全国最恶劣的监狱之一。这座监狱布局糟糕,影响恶劣,管理不善。这是一座中世纪的监狱,野蛮恐怖,污秽肮脏,拥挤不堪。与它相比,星星监狱倒成了一个舒适的地方了。(改写自新泽西州立监狱是罪恶滋生的地方)
53#
发表于 2012-12-27 15:2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潇雄 于 2012-12-27 15:37 编辑

29        导语改写
   
              不错,11月初开进来的联邦车队现在已经撤出,但这只是暂停停火协定带来的和平。帮助促成了这次停火的约翰··康维尔州长担心这份协定随时都可能被撕毁。由于东部沿海地区依靠西弗吉尼亚的媒来取暖、维持铁路运行以及工业生产,并且全国其他地方也呼吁:“我们需要媒,更多的媒。"一种类似内战的氛围便笼罩这西弗吉尼亚。(改自《煤田的独裁者统治盖阳和谷的“无人区”》)
52#
发表于 2012-12-27 15:13:10 | 只看该作者
                  28   关于卓越文科
    学院开办卓越文科,打破专业限制,打造精英学子。我有幸报名参加这样的班级,但是随着而来得,是同学们的纷纷退出。
    开班以来,由于上次事件和新闻专业同学的课程冲突,在上了三次课之后,便回到了刘老师的课上,与卓越文科班暂时告别。
    正常的课程结束后,上卓越文科的时间也腾出来了。但,我已经打算和它正是告别了。因为,我想去打篮球、和朋友去聚餐、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图书馆看小说。似乎一切都比卓越文科有吸引力。
    但是,我无疑失去了一次很棒的机会。有些后悔,但是我仍然要这样做。
51#
发表于 2012-12-27 15:02:09 | 只看该作者
27 学雷锋,但雷锋不是救世主
    不久前,网络上流传的雷锋“骑摩托”、“带手表”、“穿时装”的照片让这个“雷锋月”显得有些特别。要知道,摩托、手表、时装在那个时代意味着什么。在人们惊呼“人造雷锋”时,我反到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媒体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雷锋——他做好事,但他同样爱虚荣。这样的雷锋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也有不为人知的缺点。有缺点的雷锋,普通人才有学习的可能,若雷锋是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神,那我们只能将他供奉在神坛里膜拜,学习甚至成了一种亵渎。
为什么我们学习了几十年的雷锋,仍然频频受到西方人在道德、素质上的鄙视和指责呢?因为一个社会越是提倡什么,便证明这个社会越是缺乏什么。当“药家鑫”事件、“小悦悦”事件刺疼我们民族的灵魂时,我们怀念雷锋,多希望我们的时代里也出现几个活雷锋。可我们也应该理智地认识到,雷锋只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在我们生活的时候里,也一定生存着喜欢做好事的活雷锋,比如陈贤妹。但这些活雷锋并不能“刹住”不断下滑的道德素质。学习雷锋,只能证明我们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因为我们有好的目标,却无法证明我们就是一个素质高尚的民族。
“学习雷锋”发展到今日,“雷锋”一词的意义已完全超出了雷锋其本人。我们把做好事叫做“学雷锋”,把品德素质高、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叫做“活雷锋”。雷锋俨然已经成为了社会中做好人好事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我们命名为“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应该是看见跌倒的老人敢去扶,而不怕是碰瓷。而不是看见某位老人刚过完马路,马上跑过去拖着、拽着再过一次马路。雷锋精神,是先进意识与自主行动相结合的产物,切不可形式主义。
某大学在雷锋月针对部分90后人群中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是“有很大一部分90后虽然每年都在学雷锋做好事,但却不知道雷锋是怎么死的。”调查者的结论是“雷锋渐渐被时代所遗忘”。作为一位已经作古的历史名人,被遗忘,是正常的。西方没有雷锋,但他们同样讲素质、讲道德。雷锋对于我们的意义,并不在于有多少人记得他,而在于有多少人像他一样热心于帮助他人。
我们的民族有雷锋,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用雷锋精神润泽整个神州大地。我们不必把雷锋拿来膜拜,但我们希望将雷锋精神发扬,当做一种民族的信仰,共同筑造民族道德的长程。我们虔心学习雷锋,但要知道雷锋不是道德世界的救世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角是我们,而不是雷锋。需要做些什么的也是我们,而不是雷锋。
50#
发表于 2012-12-27 15:01:31 | 只看该作者
26新媒体的言论底线在哪里?
                                                   
赵文卓与甄子丹的骂战中,舒淇微博表态挺甄子丹“敬业认真”,此言论招来网友炮轰,以至于成名前拍的古装艳照被翻出。而舒淇于3月26日凌晨1:30分删除了自己全部微博,并取消了全部关注。(新浪网)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让我们言论的空间变得更为宽广,自由度、便捷度也大大提高。但在有效信息交流更为频繁的新媒体平台里,同样充斥着大量的谣言、言语暴力等垃圾信息。不得不承认,新媒体是一个“鲜花”与“牛粪”共存的平台,而牛粪的味道总要比鲜花来得更浓烈。
新媒体不应该只是技术堆砌起来的平台,还应该有规则的黏合。这样的规则就是言论的“防火墙”——以道德为界限,“真实、理性、守法”的言论底线。
如今的网络实名认证越来越普及,那个难分你我的网络时代正在以飞奔的姿态远去。网络言论与具体个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对于某个言论的推崇往往不经意间包含了对言论者道德形象的追随。但实名制仍无法彻底遏制“牛粪的臭味”扑鼻而来,因为说粗话的人,并不会在乎你知道他是谁。网络媒体在“清洁”网络不良言论这方面也做过努力,比如屏蔽敏感字词。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两种技术性手段都无法真正地发挥作用。因为要使一个人不说脏话,用手去捂嘴是没法奏效的。我们需要一个言论的底线,让我们知道哪些话符合标准可以说,哪些话不符标准不能说,说了就会受到惩罚。
网络新媒体对使用者几乎没有门槛限制,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泄自己的情绪。媒体的传播让这些信息有了受众,我们应该对受众负责,所以,我们在发布时,应该对信息的真实性有过考究。没有身份限制的使用媒体,是媒体博取大众亲睐的重要法宝,而没有被身份而限制的使用者也应该理性、合法地使用媒体。网络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各方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若没有言论底线,目无法纪的网络“黑社会”就会用言语作为武器,以媒体作为战场,放肆地挥舞着暴力。
舒淇删微博,因为受到逾越了底线的言论的伤害。我们呼吁建立“真实、理性、守法”的言论底线,但新媒体的言论还有另外一条畸形的规则:站在底线的这边是正确,但跨过底线的另一边却是利益。在这样的规则下,催生了一群玩弄言论底线、操纵舆论的别有用心者——网络水军。他们利用在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来牟利。在利益的驱使下,言论的底线变得不堪一击。在建立言论底线时,捍卫底线的尊严应该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言论的底线无关利益,也不应被拿来牟利。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逾越言论的底线,都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
网络生活已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利用网络新媒体发表言论就如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一般,体现着具体个人的道德修养素质。在强调言论便捷、自由的同时,需要为言论的自由确立一个明确的底线,有范围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网络新媒体的言论要有底线,才能远离谣言和言语暴力。
49#
发表于 2012-12-27 15:00:58 | 只看该作者
                        25 不做东亚病夫
近期关注了两条新闻。一是“广东某运动冠军,靠打零工养活自己。”二是关于无烟日的新闻——“吸烟成为了中国人患癌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以东亚病夫的形象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奥运的“揽金王”,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标志着我们摆脱了东亚病夫的形象吗?答案,看看中国烟民吧。
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无可厚非的,中国的体育发展在政策上是一路绿灯。体育发展一片繁华的背后,是一个个本该坐在教室读书的孩子,走到了操场上,是一个个曾拿过名次的体育健将退役后只能出卖气力养活自己。“体优而仕”的例子不少,“体优而富”的例子更多,但这样的数字和庞大的中国运动员队伍比起来,是一个可怜的比例。往往培养出一个冠军需要成百上千的人成为冠军的成长的背景。冠军拥有“仕”和“富”的机会,更多的人只能等待着退役,另谋他路。
运动员的前景并不好,但选择做运动员具有足够吸引人的中国式诱惑。运动员,在人生的头二十年是开了特殊通道。很多中学有体育班,大学也有体育学科。走体育这条路,学习上考试的压力少得多。但运动员把学习其他生活技能的时光奉献给了国家的体育事业。退役后,却难以获得国家的生活保障。这是中国式悲哀。
举国上下,为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精彩喝彩。而我们却难以看到运动员群体中那些心酸。他们为中国形象贴金。但运动员的健硕,代表不了所有国民的身体素质。中国的病夫,多着去了。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所有烟盒上都印有的一句话,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无法阻止吸烟成长为吸烟文化。“不抽烟,影响社会关系来往”成为了很多烟民的一条有力的理由,校园里的孩子们,也以吸烟作为一项带有刺激冒险色彩的游戏。
摆脱东亚病夫,不但要靠体育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全民健康,拒绝香烟,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48#
发表于 2012-12-27 15:00:20 | 只看该作者
             24     被高考逼出来的“艺体生”
“艺体”事业是文明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的精神生活进步的体现。但在如今的中学里,“艺体生”俨然就已成为差生的“新衣服”。
据多年中学教育的一位老师说,“差生”的说法已经被如今的中学教师淘汰,这样的说法太伤人自尊。而在一定程度上,“差生”和“艺体生”指代的是同一类人。学习成绩不佳,自律性差,不受老师重视,被爱学习的同学讨厌……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不同的是,艺体生的说法更为高雅,更能体现老师对不同学生群体称谓的水平。差生是如何“进化”为艺体生的?艺体生,都是被逼的。
高校招收艺体特长生是高考的一条捷径,对于原本文化成绩就不佳的他们来说,对艺体成绩在在乎远远超过对文化成绩的在乎,这样一来便弱化了自己在学校原本的角色——学生。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普通的学生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不用上早晚自习,体育生要比别人早起好几个小时去训练,艺术生每年有几个月不在教室而在培训班。他们的精力像蛋糕一样被分割,而且自觉不自觉地便把更大的一块蛋糕放在了对艺体的学习上。从而,很多的艺体生呈现出一副对文化学习满不在乎的状态,声称:“只要艺体过了,文化蒙也能蒙过。”而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学习节奏割裂了他们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联系,导致艺体生的朋友大多都是艺体生,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校开设“体育班”“艺术班”,表面上是为了加强他们之间专业技能的交流,实质上是任由厌学之风漫延。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的艺体生只能的算半个学生——他们只学艺体,不学文化。长此以往,本不是差生的艺体生,也变成了差生了。
在艺体生尚未“推广”之前,普通学生心中的不到教室的同龄人大概分为两类。一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这类孩子在城市学生看来,一般生活在大山里,自己的生活环境之外。二是不读书的小痞子。在艺体生普及之后,他们的心里便有了第三类人——痞子学生。艺体生不用为每次的考试而焦虑不安,因为他们不在乎。他们只是偶尔到教室报个到,校园生活大概分为两个步骤,训练和翘课。普通的学生难免在心里看不起“艺体生”,他们考试成绩差,行为缺乏规范。学生这样的看法,在老师那里也容易得到共鸣。
对于学校而言,艺体生的出现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解决差等生的顽疾。文化成绩差的学生学艺体,能够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让这群孩子远离课堂,维护了课堂纪律,让爱学习的孩子能够更好发挥。家长也觉得自己的孩子成绩差,学艺体,还能混个大学读。这样的做法可谓一举多得。所以,网上屡屡爆出“某省中中学,要求考试不达标的同学全都去学艺体。”校方的升学率、家长的心愿、老师的课堂纪律要求致艺体生队伍人数的发展一度赶超当年八路军的发展。这看似天衣无缝的做法,却忽视了艺体生的心理健康。他们已经被特殊对待了。让他们不到课堂,比打骂更让他们难受。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学艺体成为了一根救命稻草。如此,文化成绩不佳的学生,被别人、被自己逼成了艺体生。
艺术、体育事业是高尚的,逼着让不爱学习的孩子学艺体是对艺体事业的不尊重,更是对孩子的一种侮辱。艺术是需要的天赋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适学艺体,更不是所有不爱学习的人都应该学艺体。高考,逼着多少人心甘情愿地走了一条自己既不喜欢、也不合适的路。这样的感觉,就像强奸。
47#
发表于 2012-12-27 14:59:36 | 只看该作者
                      23  百叟宴只是“一次性”尽孝行为
                                                               
重阳将近,瑞昌陈华腾摆出“百叟宴”,宴请空巢老人过重阳的举动在网上掀起了一阵暖暖的“尽孝风”。尽孝哥的有爱行为的确感人,但折射出的问题更引人深思。
陈华腾和同事们热热闹闹举办的“百叟宴”,不过宴请了八十多位老人,而我国老人数量早已过亿,在没有“尽孝哥”的地方,那些没被宴请的空巢老人怎么过重阳?无奈尽孝哥和网友热心有余,能力有限,不可能把类似的孝举辐射到全国范围的每一个老人。百叟宴只是“一次性”尽孝行为,不可能让老人得到持续、有保障的心理慰藉。不得不泼盆冷水——尽孝哥的“百叟宴”,不过杯水车薪。
目前,我国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仅仅停留在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层面上。钱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性化、多方位为老人服务的措施关怀到他们的内心,解决不了生活质量的问题。老人们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无法摆脱“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如何关心空巢老人,考验着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水平。
应对空巢老人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有我们可借鉴的经验。如韩国为老人设置生活指导制,定期用电话和上门等形式来走访老人,提供咨询服务;又如瑞典建立的家庭扶助制度,培养专门的服务人员,在老人生活遇到困难时,提供免费的上门服务;日本的老龄化问题也很突出,他们采用建立老年人照顾保险制度搭配专业化、科技化、人性化的养老院事业来帮助老人的生活;而在英法德等国家,还有这样制度——只要大学生或者他年轻人,愿意与需要照顾的老人住在一起,那么国家就会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是减免其房租,条件十分优厚,既能减轻年轻人的压力,又能慰藉老人的心灵。
中国向来倡导“百行孝为先”,眼下空巢老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像尽孝哥这种牺牲自己的时间和财力换取社会“孝义”的英雄主义做法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但要切实解决问题,还需要政府拿出更贴心的政策服务。
“尽孝风”如果让政府来主导,再结合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供更持续、更有保障的服务,才能广庇天下“老人”俱欢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