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69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将“四书”列为高中必选科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4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教育部前天公布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纲草案,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四书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列为高中生的“必选”科目。  教育部次长陈益兴强调,“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属于文化涵养课程,目的在提升学生的品德教育,未来大学学测、指定考试都不会考“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所以不会增加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课纲,未来高一上、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每周将有一小时的“论语选读”,高二下学期和高三上学期有一小时的“孟子选读”,高三下学期则有一小时的“大学中庸选读”。
  以“论孟学庸”四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在1999年实施的八八课纲(民国88年)之前皆列为“必修”,后来民进党执政时,于2006年将其改为“选修”,“抢救国文联盟”等团体不断抗议与陈情,国民党在2008年拿回政权,教育部今年初决定将其列为“必选”,且更名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避开意识型态之争。
  教育部已成立“中华文化基本教材项目小组”,负责研订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程纲要内容,将以“论孟学庸”为体,台湾当代为用,以发扬中华文化之传承与开展。教育部明天起,将在台湾北、中、南、东四区举办新课纲公听会。
  陈益兴表示,藉由具有中华文化经典的研读,是要落实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建立包容、开放、深邃、丰富的台湾主体意识,并具备全球视野的文化素养。
  教育部解释,主动积极规划这项重要政策,主要是考虑社会各界的建议,因为当前校园霸凌、帮派、毒品渗入等社会现象令人忧心,社会各界人士关心下一代人格身心发展,多希望藉由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伦理道德品格观念之涵泳(深入领会)。
  教育部强调,“这是价值观问题,今天不做,明天就后悔,30年后就完全消失”。
  今年元月22日,台湾教育部召开“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纲研修小组”首次会议时,透露将把“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列为必选时,即引起两极化的反应。
“抢救国文教育联盟”执行长李素真为教育部大力喝采,她肯定教育部响应大多数人民期待的作法,认为当前校园霸凌问题这么严重,更需要让学生从四书中学到中华文化的伦理道德,她强调,“现在不读,就没机会了。”该联盟更期待教育部一次到位,将“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直接列为必修。
  但是,师大附中国文老师林丽云指责教育部行事自作主张,因为高中国文课纲去年9月才定案,为何此时又翻案?她指责说,如果课纲修订要“亲中”,就应好好把大陆的高中课纲拿来比较,大陆的古文占三分之一,现代文学占三分之一,翻译文学也占三分之一,比台湾更重视现代文学,也更有国际观。林丽云日前已辞职抗议。
  部分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增列“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
  台湾教育部回应说,未来大学学测、指定考试都不会考“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不过,既然是“必选”科目,未来高中生若不及格,当然也无法顺利毕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52:55 | 只看该作者
语孟子 大考会考


【中央社】



教育部前天公布普通高级中学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程纲要草案,不过强调大考都不考。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昨天表示,论语、孟子本来就在课纲范围内,是大考范围。

教育部次长陈益兴表示,原选修科目「论孟选读」将增列「大学」和「中庸」,改称「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列为高中必选,但非大考范围;且国文课程纲要3年文言文比率45%至65%不变,预计明年8月1日实施。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受访时表示,论语、孟子本来就在高中国文课纲当中,所以是大学学测和指考范围。

至于大学和中庸是否不考?洪冬桂说,她不知道。教育部最近会开公听会,等信息更充分后,再作回应。



【2011-03-03/Upaper/1版/要闻】

9#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52:42 | 只看该作者
高一必修 论语、孟子「本来就要考」


【记者陈智华/台北报导】


教育部前天公布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课纲草案,明年8月列为必选,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昨天指出,其中论语、孟子是高一国文必修,本来就是学测、指考考试范围,其它必选内容,教育部说不考就根据教育部说的。

教育部次长陈益兴前天指出,明年8月起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列为必选,但大学学测、指考都不考文化基本教材,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不会增加。陈益兴说,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属于文化涵养课程,目的在提升学生品德教育,并不是国文课,不计入国文科文言文比率,也不列学测、指考范围;但国文课本里原有的论孟文章,还是有可能出现在大考中。

洪冬桂指出,大考中心根据课纲命题,列为必修课就是考试范围,但必选的课程,尊重教育部决定,例如生命教育是必选的课,但教育部说不必考。

101年国文课纲也是如此,洪冬桂说,因为论孟是高一国文必修课,属学测和指考考试范围,至于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其它内容,只是必选,教育部说不考,大考中心就照教育部说的。

【2011-03-03/联合报/AA4版/教育】
8#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52:14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51:20 | 只看该作者
陈立夫先生言:“无私无我之公,成己成物之诚,立人达人之仁,不偏不倚之中,日新又新之行,此五者为中华道统之精义,亦即世人自修之准则也。”诚哉斯言!实为真知灼见!我理解,“公”是言理,《礼记》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略释:天无私覆盖环宇,地无私承载万物,日月光辉无私照耀十方。效法三者供奉天下,这就是三无私。)。此即佛教所谓“法身”之理,法身无相无不相,缘起性空,性相不二,亲证法身,方知“天下为公”真实不虚!“诚”是言自,《中庸》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略释:诚心,是自己成就自己的。真理亦是自己选择追寻的。诚心,决定万物的开始以至终结,无诚心万物终归虚妄。所以君子认为诚心最宝贵。)。修证佛法诚亦可贵,诚表真实,诚指一心,佛经云:“至之(心)一处,无事不办。”“仁”是言人,《中庸》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略释:修正自身须以真理为指导,须以达至仁慈去把握真理,仁慈是人的根本。)。《论语》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舆。”(略释:君子重视根本,建立根本后余皆通达,尊老爱幼,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佛教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将“仁”推至圆满,亦为学佛之根本,修行之基础。“中”是言事,《中庸》曰:“极高明而道中庸”(理达极致,事则中道)。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因为中则不偏私,不偏私则事无不平,人无不和。世间事,过与不及都不好,最好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的价值。佛法讲中道,乃实相之指归。“行”是言功,《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略释:如果诚心要求进步,每日坚持,必定不断进步。)。《易经》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道刚健涵盖环宇,君子当效法,自强不息。)。充分肯定“行”的重要性。佛教提倡解行并重,即是理事之完美结合。

   《四书道贯》一书除总论及结论外,分章八篇,采用《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之原定顺序。其章节之分,全由著者以己心得为之,然后将《四书》中固有材料,依其意义分章分节编入八篇之中,使其成为一有系统之书,以明其道“一以贯之”之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51:02 | 只看该作者
(一)绪言   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各有其生命久暂不同之过程,人类享年至多不过百岁,但为万物中之最灵者,故能利用无尽藏之物,供作其生活之资料。此广泛繁博之资料,其中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精有粗,有坚有柔,有美有恶,繁然毕集,杂然纷陈。人类不断地要求生存,即须不断地与此无数之事物相接触。因此又产生了无穷尽之事,于朝夕接触之。有人能认识、分析、判断事物,即谓之智;其不能者,则谓之愚。有人能利用、应付、支配事物,即谓之巧;其不能者,则谓之拙。智而巧者优胜,愚而拙者劣败。世界民族之进步与落伍,遂由此而判焉。   人类如何能成为智巧?《大学》曰:“物格而后知至。”又曰:“致知在格物。”人之知识,乃以宇宙间一切事物为其对象。由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舐,身之所触,各器官对物之感觉,常有色、声、香、味及质、数量等之不同。智力薄弱者,或苦于难以细别与详考。但吾人若肯用心研究,此种种不同之物,皆为人类知识之源泉。且外界之材料搜集愈多,则知识之范围,开拓愈大。不忧物类之繁博,惟恐认识之不真。物不论大小、精粗、坚柔、美丑,皆有其用。但何时合用,何地合用,则视事物之情况,与时空之适宜。故在应用之先,必须权衡其轻重、厚薄、深浅、缓急、远近、迟速等,使事物与时空,常得相当之配置。是以人类知识完备之时,无物不可用,无事不可成,宇宙间遂少有废物与败事。   “格物”二字,古人有若干不同之解释,聚讼已久。宋明以来,先儒解“格”有两大派。一则训“格”为“至”。《尔雅·释诂》:“格,至也。”《毛诗·蒸民传》:“物,事也。”谓穷至事物之理,而知无不尽。程朱一派主之。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49:24 | 只看该作者
孔子承吾祖先自尧、舜起一千七百余年所遗下的伟大事功而予以全部整理,使之成为一有系统的人文科学体系,其原理见诸《易经》及《中庸》,其应用见诸《大学》,其详释见诸《论语》,及孟子复从而阐扬之。至于《诗》,所以道志;《书》所以道事;《礼》,所以道行;《乐》,所以道和;《易》,所以道阴阳;《春秋》,所以道名分;《孝经》,所以道人类生命延续的大本;皆所以弘道与明德者也。 ——陈立夫   《四书道贯》取孔孟之道“一以贯之”之意,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篇归纳讲解,使之成为有系统的整体。立夫先生国学基础雄厚,讲解详尽,考证有据;又谙熟西方文化,对比中西以观异同,因而对现代读者尤其青年读者了解孔孟学说,增进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甚为有益。   ——程思远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49:03 | 只看该作者
从台湾可以看出,传统儒家和专治毒豺没有必然的联系。儒家就好比一块铁,我们不能说铁就是凶器,只有在铁被铸成刀,并且被蓄谋不轨的歹人拿去杀人的时候,这块铁才能算是凶器。我们应该批判的,不是这块铁,而是拿刀的歹人。希望那些死力批儒批孔的人多看看儒家原典这块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48:11 | 只看该作者
“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

“亚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复兴中华文明!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3-4 18:46:2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