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与道德自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22:5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道德的批判就没有道德的自律”。媒介批评与媒体道德自律,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现在通行的媒介伦理规范中,只有更正与道歉的表述,对于媒介批评与道德自律的相互关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正与道歉是对道德自律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媒介批评的回避,是对媒介批评和道德自律上错误的认知。

媒体监督和舆论监督,通常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在新闻传播伦理的范畴里,媒介批评是指媒体对于自身和其它媒体,违背职业伦理行为的反思和批评。舆论监督是指媒体通过社会舆论,从议题设置、报道手段、社会效果等方面,对媒体违背职业伦理的行为,以及职业伦理本身进行的反思和批评。而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含糊地表达为媒体对于社会上,违背社会公德和违法行为的监督。

这里必须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媒体只是舆论的参与者之一,并非舆论的制造者,也不是天然的操控者和监督者。这是因为没有大众的褒贬,就不会形成舆论,没有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舆论共识,也不会形成舆论的力量。把舆论监督等同于对社会问题的监督,显然是偷换概念。

媒体因议题设置能力、舆论动员能力、舆论引导能力,而具有社会舆论的强大的干预力和影响力,但这并不是说,“舆论监督”就是唯独媒体才具有的特权,反而是媒体的行为要接受舆论的监督。把“舆论监督”当做媒体对社会问题的批评和揭露,显然是对于舆论监督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混乱和模糊的错误认知。

媒介批评是维护新闻传播公益性、正义性的必要的手段。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对错误认知的否定,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迄今为止的一切学说,和一切结论都建立在可以被怀疑、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之上,同时,一切学说和一切结论也都要面对,被怀疑、被证伪、被否定的可能,这是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闻传播作为社会化的认知活动,也必然遵从知活动的基本规律。媒介批评既包含对新闻传播行为的否定,也含有对新闻伦理范式的否定。离开了反思和批评,新闻传播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新闻传播和新闻传播伦理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反思、批评始终伴随着新闻传播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些反思和批评,既来自新闻传播的从业者,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也来自最广泛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和讨论本身就是对新闻传播的反思与批评。

在资产阶级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阶段。报刊当然地承担起反封建、反专制的舆论工具任务,随之而来的就是,新闻传播的工具属性被过度夸大,新闻传播进入 “政党报刊”时期。在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得最为充分,就报刊和政治的关系而言,也表现得最为充分。恩格斯就此写道:“每一个英国人都有自己的报纸”(1卷568页),“在资产阶级和从现在起,提出自己的利益和要求的无产阶级之间,形成许多带有激进色彩的政治流派和社会主义流派,如果详细考察一下英国......各种期刊,便可对这些流派有详细的了解”(4卷55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开始了多样化和大众化的发展,特别是广播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进入了大众化时期,这个时期典型的特点就是“便士报”的兴起与“黄色新闻”的泛滥。当电视进入大众生活的时候,严肃的、负责任的和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成为新闻传播的“颜值担当”。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分享式和社交化,成为新闻传播最强力的传播方式。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算法推荐和“热搜”成为新闻传播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由此可见,从政党报刊到大众媒体,再到智能传播,新闻传播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对新闻传播技术、理念、方式、方法、渠道、手段、效果、机制的否定之上的。其中当然地和不可缺少地蕴含着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反思和批判。

媒介批评“既是批判的武器也是武器的批判”。它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闻传播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它理应成为新闻传播伦理的重要的和基础的内容。

但是,在新闻传播伦理的范式与框架中,媒介批评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摆在应有的位置。而在媒体行为规范中,同业批评往往被列为应该禁止的行为。

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传播的参与者,都有权利也有义务拿起批判的武器,对于违背新闻传播伦理的行为和观念,行使“武器批判”的权力。任何拒绝批评和拒绝反思的媒体和从业者,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在互联网智能传播的环境下,大量的没有经过职业训练和伦理熏陶的人,成为新闻传播链条中的重要力量,媒介批评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紧迫,意义也显得更加重要。麦克风可以有,话语权要慎用,媒介批评就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格局中,维护话语权严肃性、公益性的最有利的“批判的武器”。


来源:媒地亚晶说(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S-wCIwQCpafu3pwl8VBOw

编辑:李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