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78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4级硕士王晨雅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1:0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4:32:39 | 只看该作者
1104 周一
听王天根教授的讲座,中国新闻舆论史探索的多重面相及书写。他提出不同阵营下的舆论交锋,交锋反映利益分歧,共识也是交锋的另一个产品。抗战时期的新闻传播涉及报人报国,也隐含政治宣传。
总结:要呈现新闻纸流行话语、主题及口号转向,从而在舆论新陈代谢中展示新闻纸的时代感与方向感。政治舆论及导向一定要把握国情,顺从民意。
1105 周二
读《康德》,读论文。
莱布尼茨观点小结:能认识客观知识“唯理派”。直觉上可知理智原则(客观知识),因此世界可依据此被描述。
两个原则:矛盾律(一个命题和他的否定命题不可能同时为真)和充足理由律(没有充足解释的事情不能为真)
(推出)这个世界由无穷多单个的单子构成,这些单子既不存在于空间中也不存在于时间中,它们永恒地存在着。每个单子在某些方面与其他任何一个都不同(“不可分辨物的等同性”定律)。单子不能互相进入,仅仅是从自身视角反映世界。而我们内心连续性的单子所反映的(感知)与反映世界的一致。因此由常识性信仰和感知构成的整个世界是有根据的“现象”,不是幻相。是理性原则的运行所引起的必然而系统的结果。
1106 周三
读质化研究课程的相关论文,对扎根理论的解释与讨论。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生成的”理论方法,从访谈资料中进行编码,逐级提炼出概念,搭建理论框架。是一种连接理论与经验现象的方法。
1107 周四
开组会。
启发:社交媒体上机器人的存在如何对舆论进行影响?平台如何定位、利用以及规制社交机器人?
老师说要用别人的理论思考传媒业的行业问题,很有启发,要有从一个理论出发延伸思考的能力。
1108 周五
读《康德》
休谟小结:“经验派”。每个思想的内容必须来源于证实它的经验;只有借助于为其提供保证的感觉“印象”,信念才能被确立为真。(经验论的基本假设。)
由感知连贯性和一致性推出“独立性”——未被感知的客体。因果必然性即经验的常规性接续。
没有根据“自我”命名的可感知客体,也不存在能够产生关于该客体之观念的任何经验。
读列斐伏尔关于日常生活的批判思想。
日常生活:每天生活的重复,有同质化、重复性、碎片化特点。
核心逻辑:日常生活的消极性与积极性、单调重复性与瞬间在场性的二重性辩证法理论。
“瞬间”是日常生活的一种拯救。
1109 周六
读《康德》
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综合的先天知识如何可能?”作出的回答包括两个部分,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
“演绎”:法律内涵,指有使用某些概念或“范畴”的权利。
建立在主观演绎基础上的知性法则和建立在客观演绎基础上的先天真理是一样的。它意味着认识者的能力与被认识对象的本质之间有某种极其特殊的和谐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和谐,先天知识才是可能的。
我们的知识有两个来源:感性与知性。感性是直觉的能力:它包括被经验论者视为知识之唯一基础的所有感觉状态和限定。知性是概念的能力。概念不得不被应用在判断中,因而这种能力不同于感性,它是能动的。
1110 周日
deepfake在媒体报道中的相关论文,《To Believe or Not to Believe: Framing Analysis of Content andAudience Response of Top 10 Deepfake Videos on YouTube》、《The news framing of artifcial intelligence: a criticalexploration of how media discourses make sense of automation

26#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6:55:37 | 只看该作者
0617—0623学术日志
0617 周一
确定毕业论文最终稿及再次查重。
0618 周二
整理毕业论文归档材料。
0619 周三
读论文《从硬件到平台:乡村治理的平台化如何发生》。论文沿着智能摄像头进入农村家庭和农村社会且与其产生互动的过程梳理出两条线索:乡村治理平台化如何发生以及乡村治理平台化的具体逻辑是什么。智能摄像头功能的“去中心化”使得村民可以进行家庭生活的自我管理,平台数据的“再中心化”又使得家庭的自我管理服务于社会治理。智能家居设备不仅收集家庭数据,还能将这些数据在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共享和交换,将传统农村家庭转化为可连接可计算的平台家庭,从而将其拉入一个不断扩张的数据交换体系。农村家庭被纳入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的平台化也充分显现。
0620 周四
毕业论文归档,领取毕业证。听组会。
学姐分享论文从选题开始到最终定稿的过程与心得,我发现我目前还欠缺一些问题意识,欠缺发现好的选题以及对其深入思考的能力。希望以后能够通过更多的阅读与思考进行提高。
0621 周五
今天整理宿舍、寄行李。
0622 周六
看媒介伦理相关论文,寻找论文思路。
0623 周日
今天收拾东西,回家。

2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8 19:01:33 | 只看该作者
0610-0617学术日志
0610 周一
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
0611 周二
读《媒体道德原理》第五章第二节,读了一部分,还没有读完。
0612 周三
拍毕业照。
0613 周四
修改论文及调整格式。
0614 周五
整理党员材料及归档。
0615 周六
读完《媒体道德原理》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节探讨了媒体业者德行评判的标准,媒体实践的律则包括了普遍的媒体道德法则、业者个人制定的道德准则以及媒体执业共同体的道德原则,三者分别构成了对媒体业者进行德行评判的三级标准。阅读过程中,我依据给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媒体业者的德行有了更深的认识。
0616 周日
读论文《“相信一段程序”:ChatGPT生成内容的认知途径与算法信任建构》由于聊天机器人存在生成虚假信息和造成信息失序的风险,信息的透明性、真实性与客观性原则受到冲击,出现信源不确定、信息污染与信息可计算的问题。论文中提到“技术梦游”的概念,提醒人对技术革新在各领域造成的变化保持敏感,若用户不加思考地盲目相信ChatGPT或其他大模型应用生成的内容,将出现“技术梦游”现象。对此,论文提出要明确道德选择的责任意识,建构具有德性的个体信任;增强道德行为的责任体系,形成真实客观的系统信任与规范道德交往的责任监督,完善虚拟在场的动态信任。

24#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15:08:33 | 只看该作者
0603-0609学术日志
0603 周一
和导师沟通论文问题,补充论文的总结与体会部分。
0604 周二
修改论文格式,查重,提交论文定稿。
0605 周三
做答辩PPT,写作答辩稿。
0606 周四
开党员大会,对PPT及答辩稿进行修改,准备毕业答辩。
0607 周五
进行毕业答辩。
0608 周六
根据答辩意见进行论文修改,读完《人类理解研究》。
休谟提出哲学的结论不过是对日常生活所作的系统化的、正确的反省。任何事物的存在,只能由其原因或其结果来加以证明,而这些论证是完全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经验才能教会我们认识因果关系的本质和适用范围,使我们具备从一种事物的存在推断出另一事物的存在的能力。这便是进行道德推理的基础,它构成了人类的大部分知识,是一切人类行为的源泉。
0609 周日
开始读《媒体道德原理》第五章。读完了第一节评判媒体业者德行的主客体。

23#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7:38:29 | 只看该作者
0527-0602学术日志
0527 周一
实习,拍摄照片及视频。
0528 周二
和导师讨论并修改论文。
0529 周三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0530 周四
改论文,核对毕业材料
0531 周五
改论文,读《人类理解研究》第十二章第一节。
休谟针对笛卡尔的怀疑论提出:该怀疑论提倡对事物采取普遍的怀疑态度,我们不仅要怀疑我们先前的一切意见和原则,还要怀疑我们自己的各种官能。他们说,我们必须根据一种没有任何错误、不带任何欺骗性的初始原则进行环环相扣的推论,才能保证我们的意见和原则是正确的,我们的官能是良好的。但是,世间根本没有这样一种高于其他原则的初始原则,既不言自明,又具说服力。
0601 周六
调整毕业论文格式,查重。
听了一个线上讲座,讲新技术环境下的传播伦理问题。哈贝马斯意识到了社交媒体等带来的交往性质的变化:新媒体这样一种虚拟的、没有审核的、匿名的虚拟公共空间,也许既不是公共的也不是私人的,而是一种膨胀到了公共领域的原本属于私人书信交换的传播方式。在社交媒体这样的公共领域中,传统公共领域通过与私人领域自觉区分开来而艰难守住的包容性就消失了。公共领域现在被下降成了半公共领域。传播伦理也需要在新情况下进行新的思考。
0602 周日
改论文,读《人类理解研究》十二章第二节。
休谟提出人类虽然不能靠自己最勤勉的探索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行动、思考和信仰的基础,也不能消除别人针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反对的观点,但是他们依然要行动、要思考、要有自己的信念。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7 17:20:09 | 只看该作者
0520-0526学术日志
0520 周一
修改论文初稿。
0521 周二
提交体检报告,交论文二稿。
0522 周三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十章第二节
解决宗教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项普遍的原理,即没有任何人类证据具有证明奇迹的作用,更不能使其成为任何宗教迷信赖以存在的合理基础。人们的狡诈和愚蠢实在太常见,我宁愿相信正是狡诈和愚蠢的结合制造了最奇异的事物,也不会承认世间真有这样违背自然法则的事情。
0523 周四
旁听组会
学习到了一些论文的写作思路,也意识到我还需要补充理论知识的阅读,目前在分析现象时并不能很好地对应理论,分析思路比较局限。
0524 周五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十一章
如果没有得到理性和论证的支持,我们所增加的属性只能是凭空假设和凭空推测的结果。世界上一切哲学和一切宗教(其实也只是一种哲学),都不能使我们超越寻常的经验,也不能为我们提供有别于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反思中得来的行为规范。不能从原因推结果、从结果夸大原因的思考方式,一切从实际出发。
0525 周六
对论文进行补充完善。
0526 周日
调整论文格式细节。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6:18:57 | 只看该作者
0513-0519学术日志
0513 周一
调整格式,给导师提交论文初稿。
0514 周二
读《人类理解研究》
第九章。休谟提出我们关于实际的事实的所有推理都建立在一种类比推理之上。
动物从眼前的事物推断出和先前的观察相符的结果,这一过程完全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我们和动物都具备的、所有行为所依赖的经验推理不过是一种本能或机械的能力,它在我们内在作用而我们意识不到。
0515 周三
写中期检查报告。
0516 周四
根据导师反馈开始进行初稿的修改。
0517 周五
体检,进行教师资格认证。
0518 周六
修改论文初稿。
0519 周日
提交中期检查报告,读了《人类理解研究》第十章第一节。
最常见、最有用,甚而对于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推理莫过于从人们的证言、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的报告中得来的推理了。我们用来裁决一切由此引起的争议的最终标准永远来自经验和观察。而奇迹即是对自然法则的违背。
明确的结论(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普遍原理)就是:“没有任何证据足以证明某个奇迹确实存在,除非这一证据足够强大,使得其错误比其试图证明的事实更加神奇;即便如此,正反论证会相互抵消,占优势的一方也只能在抵消弱势一方的效力之后带给我们相应程度的信任感。”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5:24:43 | 只看该作者
0506—0512 学术日志
0506 周一
写论文,写完第四部分内容。
0507 周二
实习。拍一个宣传片。
0508 周三
剪片子。
0509 周四
读《人类理解研究》
第七章读完。我们不知道驱动意志的真实动力或能量:1.原因中的各种情境-动力-结果;2.意志对自身的控制有限;3.意志的自我控制因时而异。我们只能通过经验得知某些事物经常伴随出现,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总结:每一个观念都是现有的印象或情感的摹本;只要我们无法找到任何印象,就敢确证不会有相应的观念。身体或心理活动的任何单独的事例都不会留下印象,因而也不会产生动力或必然联系的观念。但是,假如许多相同的事例出现,而且相同的事物之后总会出现相同的事件,我们就开始有了原因和联系的观念。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新的情感或印象,即在我们的思想和想象中存在着一事物和与其通常伴随的事物之间的习惯性联系,这一情感正是我们追寻的观念的原型。拥有两个事物之间联系的长期相同经验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推断。
0510 周五
去体检
0511 周六
读《人类理解研究》
第八章。自由和必然的争论只要阐明其定义即可平息争议。必然原则:人们普遍认为,事物的所有活动皆由一种必然的动力所引起,每一种自然的结果都是由其原因中的能量精确地决定,而在每一种具体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出别的任何结果。
我们的必然和因果关系的观念完全来源于从自然中观察到的统一性,相似的事物恒常地伴随出现,心灵由于习惯的影响从一事物的出现推断出另一事物。这两种情形构成了我们所谓的事物的必然观念的全部。事物恒常伴随出现,从一种事物推断出另一种事物,除此而外,我们没有必然和联系的任何观念。
0512 周日
读《人类理解研究》,写论文。
第八章读完。自由原则:我们所谓自由,只能是意志的决断之下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换言之,我们想静就可以静,想动就可以动的能力。我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只要没有身陷囹圄,没有被戴上枷锁,都拥有这一理论上的自由。离开了自由,任何人类活动都不再有道德的品质,也不能成为我们赞同或厌恶的对象。因为行动只有作为我们内心的品格、激情和感情的外在流露,才是我们的道德情感的对象。如果我们的行为不是源于这些动因,而是由外在力量引起的,就不可能对其进行赞扬或批评。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5-6 17:32:22 | 只看该作者
0429—0505 学术日志
0429 周一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五章,写论文。
休谟指出理性与经验的区别。理性是心智能力与思考的结果,而经验是感官感受带来的结果。他阐明部分论证看似由理性得出,实质是其最终得出的普遍原则和结论,是我们只能用观察和经验,而不是用任何理性来解释的。和那些纯粹来自经验的原则相比,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这些论证离不开思考的过程,需要对我们的观察所得进行反思。
我们需要习惯来利用过去所得的经验,如果我们不从记忆和感官中的事实出发,我们的推论就仅仅是猜想,无论其中有什么样的具体联系,我们整个的推理链条没有任何证据支撑。
0430 周二
实习。拍摄彩排花絮。
0501 周三
实习。拍摄花絮及演出剧照。
0502 周四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五章第二部分,写论文。
休谟对他的观点进行总结:一切关于客观事实和真实存在的信念均来自记忆和感官中的某个事物,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习惯性联系。休谟对信念的定义是:信念就是区分明确判断的观念和想象的虚构之物的一种心灵感受。
在一切情况下,从在场的事物转换到相关的观念总是能让该观念变得鲜明有力。我们可以依据心理活动从相似的原因推断出相似的结果。更符合自然智慧的是,应该由某种本能或心理机制来进行这一必要的心理活动。
0503 周五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六章
休谟认为信念或意见的本质是多次见到或瞥见同一情形,这情形便在我们的想象中印下更深刻的观念,变得生动有力,对我们的情感产生更强烈的影响;一句话,使我们产生一种信赖感和安全感。
同一结果出现的次数很多,就会在我们的想象中得到强化和加深,形成我们所谓信念的情感,使之与其对立的情形相比更占优势。
0504 周六
写毕业论文
0505 周日
读《人类理解研究》第七章
有一个观点似乎很少有争议,即我们所有的观念不过是我们的印象的摹本,换言之,我们不可能对没有事先被我们的内外感官所感知的任何事物进行思考。
逻辑关系:明确观念-再现观念产生的印象或情感(溯源)
任何单一的因果事件并不能暗示动力或必然联系的观念。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