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周一 读伯纳德·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第四部分 对话-3.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礼节信条教导人们对一切美德说好话,但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对美德的要求却都仅仅是流行美德的外在表现而已。作者此言似乎指向了人的“伪善”,这也再次印证了其关于美德的看法。那么,如果人们通过自我克制实现了行为上的善,即不以善为目的而导致了善的行为与结果,那么此举是否能被称为是善举,如果能,那这个人又是否能被称为拥有道德善呢。此外,作者在本节结尾还说到:大多数关于我们人类自己的知识的书籍,要么就充满缺陷,要么就假话连篇,似乎也是在提醒我们,要辩证且谨慎地看待他人的观点、接收新知识时应有所思考而非全盘接受。 4月23日 周二 读伯纳德·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第四部分 对话-4.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既没有思想意念,也没有任何知识。作者的看法与大陆理性主义者笛卡尔的看法完全相反,笛卡尔认为:人生来就具备基本的观念,如善恶之分、完美的概念等,这些人类特有的先天观念被称为天赋观念;康德则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获得的,人之间能互相理解彼此是由于先验,即人类共通的经验方式和理解方式早已被预先设定好了,在经验之前成立的状况,称为先验。那么康德此处的先验,好像又与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有所相似,因此也有人说康德将大陆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结合了起来。 4月24日 周三 读论文《观看的无奈与正义:数据社会液态监视的弥散性与能动性》 鲍曼曾断言:权利正在从民族国家转移到由电子促进的“流动空间”。因此,随着现代性由固态属性到流动性的转变,监视亦由原来的全景敞视转向弥散到社会各领域的液态监视。液态监视并不是一种系统和明确的监控方式,而是一种定位,是将监视技术置于当今动荡不安的现代性中的方式。曾经的监视被认为是控制与规训,这或许是一种片面的污名化说法,如今的液态监视或许也可以被视作积极的社会工程,扭转公众对监视的负面刻板印象。 4月25日 周四 读伯纳德·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第四部分 对话-5.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本节主要讨论了人类如何走向社会的内容,其中作者借克列奥门尼斯之口说:我找不到任何原因或动机,能像来自野兽的危险那样易于使人们结合在一起,去维护共同的利益。这与契约论代表人物之一霍布斯的观点社会契约的目的是为了安全不谋而合;此外,本节还提到作者认为:偶然、碰巧这些字眼显然没有其他含义,而仅仅表示由于我们缺乏知识、预见性和洞察力而无法把握的现象。这句话可能也在启示我们,不要轻易给一件事情做判断、也不要草率地去看待未知事物。 4月26日 周五 读伯纳德·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第四部分 对话-6.霍拉修与克列奥门尼斯的对话。 该节作为全书的结尾,克列奥门尼斯终于说服了霍拉修,使其相信《蜜蜂的寓言》中关于人类天性的描述,诸如人性本恶、美德与恶德相互依存等等。这本书开篇点明“道德美德皆为逢迎骄傲的政治产物”,初看使人迷惑,但通篇读下来,却不得不敬佩作者的论证能力。 4月27日 周六 读钱永祥《纵欲与虚无之上》序言及第一章黑格尔与刘大任的部分。 起初看到这本书,其实是被它的名字吸引。读了之后,才发现作者将价值的抉择仍企图从实质性的价值自身导出理据、企图基于信念而开脱责任问题称为纵欲;将若是由于抉择这个概念遭到窄化,成为率性的投入、主观的偏好,而拒绝提供理据,拒绝过问责任,则是虚无。书名“纵欲与虚无之上”其实指代了一个由平等的个人进行公共论述远景的方向。前两篇文章主要是对黑格尔和刘大任的思想做了简要的阐述与思考,在“走出神话国”的最后,作者以韦伯的一段话作为对追寻不动的东西的小陶的回应,“谁有自信,能够面对这个从本身角度来看愚蠢、庸俗到了不值得自己献身的地步的世界而仍屹立不溃,谁能面对这个局面而说,‘即便如此,没关系’谁才有以政治为业的使命与召唤”。这段话对今天新闻无用的质疑或许也是一种回应。 4月28日 周日 读钱永祥《纵欲与虚无之上》第一章马尔库塞与韦伯的部分。 在谈论韦伯在道德方面的气质时,作者提及了钱宁的制欲精神:这和康德的道德自主概念十分接近:最高的价值、至高至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本质,在于抗拒一切感性、物质、命运、恐惧、习惯、权威,用心守护一己灵魂的自由与独立,由对神的希望和信仰中导出义务,而后为了履行这义务,产生了行动和承受苦难的力量。
|